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1

  一、說教材

  《遊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首古詩,本組教材是圍繞“觀察和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遊山西村》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詩人陸游以一個“遊”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風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本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本詩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會這個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二、說學生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會背許多古詩。但學生在理解詩句和體會詩人思想感情方面卻存在很大差異。對於語文能力較好的學生就不覺得詩句難以理解,能夠基本領會詩句的含義;而對於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到位,因材施教。

  同時為了更好的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前引導學生閱讀詩人的經歷和寫作此詩的背景。然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瞭解到的知識進行交流,說給同學聽,這樣不僅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快樂和優越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懂得多的學生有一種被認可的成就感;使發言少的同學也能感到獲取知識的滿足感。

  三、說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資訊,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富有哲理的詩句。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景象,感悟詩意。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啟示。

  四、說思路:

  回憶舊詩,總結學法

  依據學法,理解內容

  拓展資料,讀寫結合

  五、說過程:

  一、回憶舊知,提出學法

  學生已有以前學習古詩的積澱,所以採用先回憶以前學過的在描寫自然風光的同時蘊涵

  著深刻的道理的詩: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透過前四年的學習,及第一課時學完的《題西林壁》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出: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

  二、依據學法,理解內容

  (一)、網路背景

  網頁展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儲存下有9300多首,整合《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官。但朝中的官員百般排擠他,並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結果陸游被貶回鄉。

  (二)解題引學

  看到這個題目,學生可以找出最重點的“遊”字。

  遊,就當有遊覽的心境,山路重重,流水往復,我們跟著內心充滿失意的詩人腳步開始遊覽吧,當陸游正懷疑無路可走的時候,他看到了柳樹成蔭,繁花耀眼的山西村。

  再齊讀課題。

  指讀古詩。

  (三)學習詩句

  請學生依據自學提示學習古詩。

  自學提示:

  1、初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地方。

  2、依據課下的註解和字典自學古詩。

  3、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內容。

  4、認真練習朗讀。

  (四)交流彙報。

  1、學習詩歌前兩句。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山西村是美麗的,那裡的人呢?

  讀詩的前兩句,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莫笑:不要笑。

  渾:渾濁。(因農家自己製作的酒,所以顯得渾濁)。

  句意:不要笑話弄家人的臘酒渾濁不清;

  過渡:但這絕不妨礙鄉親們對遠方客人的熱情,有一個字最能體現這種熱情。

  足:(白板出示學生選擇。)

  (1)、腳;

  (2)、充分,充足;

  (3)、值得。

  句意: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儘夠豐盛。

  小結:農家人是如此地淳樸熱情,那麼透過你的朗讀把這種盛情讀出來。

  詩歌是最富於表現力的文字,透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讓學生真正理解詩歌前兩句。

  2、學習詩歌后兩句。

  多麼質樸的真情啊,這種真情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於是作者由衷地寫下了此詩的後兩句。

  指人讀、反覆讀。

  引申義理解:

  這兩句描寫景緻的詩,已經成為千古佳句,我們再來靜心思考一下這句詩僅僅是在寫景嗎?陸游為什麼寫下這首詩?我們重新利用網路資源再看一下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這首詩寫於陸遊被貶職回鄉之後,鄉親們對他的熱情撫慰了他失意的心,他由衷地發現了人生的又一番天地,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再讀。

  三、拓展資料,讀寫結合

  1、文章補充:

  平凡的景色描寫中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因這種哲理,這兩句詩更是被許多後人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寫景的文章:

  只見兩旁的高山象刀削斧砍一般直立在江邊,江面很窄,輪船似乎是在幽深的小衚衕裡行進。走著走著,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可是輪船繞過了山腳,又在狹窄的江面上曲曲折折地前進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節選自《我愛三峽》)

  寫人文章:

  那少年很難再保持平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一位矮小結實的白髮老人從後臺走到少年面前,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著少年的肩,輕輕搖了搖,嘴裡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於把碗穩住了。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節選自《頂碗少年》)

  這兩句詩的運用,把作者的感受凝練地表現出來,真可以稱之為文章畫龍點睛之筆。

  寫事的文章:

  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儘管不斷思考,反覆計算,還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爸爸走過來,給我做了指點,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找準古詩中的重點句,進行延伸拓展地讀寫結合訓練,對學生理解詩句,練習寫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寫小練筆:試著寫一小段話,恰當用上“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講評總結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2

  一、與文字對話,我喜憂參半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七組“成長的故事”專題中的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裡,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捧讀課文,我著實喜歡上了這個獨自一人遊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她獨立生活的能力、她的自立意識,讓我這個成人由衷地欣賞與佩服。反思我們的孩子們,大部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以往,未來的世界,我們的孩子憑什麼與外國的孩子競爭呢?這確實令人擔憂。

  在與文字對話之後,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讀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3、能對文中的人和事進行評價,增強獨立生活、自強自立的意識。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我覺得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敘述和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並在閱讀後與同學交流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設計思路:在閱讀中感悟,在交流中昇華

  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透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古羅馬教育家普羅塔克說過,學生不是一個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我把這篇課文作為一個引子,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燃起他們的討論熱情,進而內化為他們的行為準則。我期待每一個孩子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有所發展。

  三、教學設計

  (一)激情匯入,學法遷移。

  1、出示世界地圖,請學生指出歐洲,再出示歐洲版圖找到德國。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來自歐洲德國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2、出示連線語,指名讀。師生共同總結26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學習方法。

  ①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②邊讀邊批,寫下體會。

  ③抓住重點,理解課文。

  ④結合實際,暢談收穫。

  我們就用上節課學到的方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師生共同交流總結:小姐姐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總結時老師引導,烏塔14歲,我們十一、二歲,她可以說是我們的小姐姐了。這樣,可以拉近學生和烏塔之間的距離,進入情境,同時便於學生將自己與烏塔進行比較。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烏塔獨自一人有歐洲好不好呢?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2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認為烏塔這樣做非常好的請舉手,認為不好的到黑板上寫明理由。理由有以下幾條:孤獨、不能好好照顧自己、不安全等。

  3、組織學生舉行一次小小的辯論賽。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兩個問題先讀書後交流。

  (在這裡,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作為反方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援。)

  3、各組彙報,辯論開始。

  ⑴自理能力強,能照顧好自己。如:說話間,它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櫃子裡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揹包。

  ⑵生活經驗豐富。如:她告訴我“羅馬很熱,街上小攤賣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賣。”

  ⑶熱情、活潑,很容易交到朋友。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馬上拿糖給我吃

  ⑷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兒童玩。

  ⑸有責任感。如:然後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給家裡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遊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的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為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4、播放歐洲風情介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義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裡,她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5、大家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看螢幕,出示烏塔的圖片,你們想對烏塔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課後小調查《從烏塔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透過上網查詢資料分析中外小學生在計算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並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歸園田居(其三)》寫的是田園之樂,實際表明的是作者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聲。《使至塞上》以傳神的筆墨刻畫了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渡荊門送別》描繪的是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

  二、教學依據:

  背誦和默寫是首要。著重引導學生領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三、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這四首詩相關的背景知識。

  2、瞭解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3、瞭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4、背誦並默寫四首詩。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特有的節奏及韻律,感受其聲韻美,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2、分析四首詩中的景物描寫,體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的含義和技巧,並使之瞭然於心,成為自己的語言財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四、說教學設想:

  重點:

  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並默寫四首詩。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深刻體會景物描寫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情思。

  教學思路:

  透過反覆詠誦,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學習中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到翅膀,充分體會詩歌的意境。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歸園田居》(其三)陶淵明

  1、匯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並明確: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著;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教師出示學生繪製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並討論交流。教師明確: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著。語言“自然、通俗”。

  5、齊背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使至塞上》王維

  1、匯入新課: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階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於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2、整體感知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出使人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麼?結果如何?明確: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自由朗讀,限時背誦檢查背誦

  3、研讀賞析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說說“徵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b.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學生對照自己畫的圖畫賞析,四人小組討論明確:a.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徵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b.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雲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純簡淨。“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齊讀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渡荊門送別》李白

  1、匯入新課:初一時我們曾學習過表現鄉愁的詩歌——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你還記得嗎?另外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鄉愁的詩歌?(學生回答,教師可再做補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反映故園之思的詩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2、整體感知,教師範讀。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說說《渡荊門送別》一詩的主要內容。 b.抒發作者鄉愁的是哪一句?學生討論交流a.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著筆,表現的是作者寫出濃濃的鄉思。自由背誦課文抽查背誦

  3、研讀賞析齊背課文,思考下列問題:a.寫景的句子是哪幾句?是按什麼順序描繪的?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並說說理由。出示學生設計的圖畫或課件,引導學生對照賞析,四人小組討論交流a.“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b.示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後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後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捨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齊讀背誦

  4、延伸作業閱讀《歸園田居》其他四首。摘抄盛唐高適、岑參的著名邊塞詩,並點評賞析。從四首詩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首,用文字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出來。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登岳陽樓》

  教學目標:

  1、瞭解相關的背景知識。

  2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3揣摩品味詩中精彩語句,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4激發學生靈性,陶冶情操,增加文化積累。

  5背誦並默寫。

  教學重點:

  1體會詩詞的意境美、語言美。

  2背誦並默寫。教學難點:激發學生想象,再現詩歌畫面。

  教學方法:誦讀法,聯想法,點拔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

  二、指導學生自讀詩文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多媒體顯示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有《簡齋集》《無住詞》。《岳陽樓(其一)》定於高宗建炎二年,“靖康之變”發生,宋代詩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變動。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天涯淪落。詩人在他逃難三年之際,登上了名勝岳陽樓。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指導學生注意把握節奏、韻律及感情基調。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4.指名1-2名學生朗讀詩文。其他學生評介。

  三、小組合作討論,再讀詩文,回答問題。

  多媒體顯示

  1、首聯與頷聯是景物描寫,對下面詩句的情感表達有什麼作用?

  2.頸聯明顯是學杜甫《登高》句“萬里悲秋常用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但陳與義並不生吞活剝,詩中以“萬里”對“三年”,表達出哪些資訊?

  四、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譯:早就聽說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終於等上了岳陽樓。雄闊壯觀的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大湖,將吳楚分割在東南兩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浮於其上。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北方邊關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戰事又起,我倚窗遠望淚流滿面。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譯:秋風緊,蒼天更空遠,兩岸猿啼淒厲而悲涼;水中小洲清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白沙閃閃,鷗鳥低飛,往復盤桓。無邊無際的層層落葉紛揚而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下,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浩浩蕩蕩。漂泊萬里的異鄉客悲秋懷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愁緒,人到暮年疾病纏身獨自登上高臺。時世艱難愁苦遺恨令白髮日增,潦倒困頓因病停酒更難排憂解難。

  問:古今評家認為陳與義“喜仿杜甫宏闊之體”,詩風如老杜“宏偉蒼楚”……除了頸聯外,請再結合詩中意境作簡析。

  五、課堂小結:

  陳與義與杜甫相同的人生現遭際,同時都有機會登臨名勝-----岳陽樓,都為人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這是歷史的巧合。

  六、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歸田園居使至塞上

  前四句:田間的勞動情形敘寫出使經歷(既言事,又寫景)

  五六句:歸途夕露沾衣刻畫塞外風光(意境雄渾,視野開闊)

  七八句:抒寫歸隱意願

  渡荊門送別

  首聯:遠渡的地點此行的目的

  頜聯:寫景(遠)

  頸聯:寫景(近)

  尾聯:抒情(思鄉)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裡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學情分析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透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透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為,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採用課件能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課件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型別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理解“舉世無雙”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匯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後再順理成章地匯入今天的新課。

  匯入新課

  1.在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魅力,那麼你用一個詞語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嗎?(規模宏大)

  2.“宏大”往往給我們的是一股蕩氣迴腸的氣勢,一種粗狂豪邁的氣概。作為一項人間奇蹟,光有恢宏的氣勢還不夠,必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會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3——10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第3——10自然段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控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象,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著大螢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於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裡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眾多的型別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錄象之後,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然後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覆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著中外的遊客,同時,老師以大螢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裡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型別特點,並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透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並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麼?”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後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展示課件,著重理解“絕無僅有”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課文、課後延伸

  學生對於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侷限於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為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後繼續上網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繼續進行探究,增強民族自豪感。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路,積極為自己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資訊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資訊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1.錄象音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對秦兵馬俑有個初步的印象。

  2.將軍俑、武士俑等圖片、錄影能讓學生直觀瞭解不同兵馬俑的特徵。

  3.提供一些兵馬俑網站,讓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網上查閱蒐集資料。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引導觀察、啟發想象、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文能力,拓展知識空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學習課文,體會面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體會“我”對國旗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

  學情分析:

  學生對祖國和尊嚴只有一點模糊的認識,並沒有什麼切身體會。透過本課的學習將產生一些新的、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進而激起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尊嚴的再認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人物的表情和動作中體會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體會“我”對祖國的尊重和熱愛,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名言匯入。

  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名人名言,其中一定有一些是關於祖國和尊嚴的,誰想說給大家聽?

  那麼一個飄流海外的遊子是怎樣用行動表達他的愛國之心的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一面五星紅旗》,請大家把書翻到108頁。

  二、通讀課文,感知全篇。

  1、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全班交流。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前兩自然段,看看“我”在決定漂流旅行前和開始漂流時都做了什麼?從中能看出什麼?

  2、指名彙報,引導朗讀。再齊讀。

  3、大聲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他在漂流中遇到了哪些險情?(跌入激流、受傷、物品丟失、迷路等)

  4、指名說,引導朗讀。

  5、引導角色體驗,體會作者的處境。

  6、默讀4~10自然段,畫出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句子。

  7、小組討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8、全班彙報。(在彙報過程中以學生交流情況為導向,適機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四個重點句子。)

  (1)讀讀這段話,體會中國青年的心情。

  課件出示: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這面做工精緻的五星紅旗,經過河水的沖洗,依然是那麼鮮豔。

  指讀體會。

  (2)課件出示:老闆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訴我可以用這面旗子換麵包。

  ()可以換()。

  指讀,體會。

  讀下面這句話,再體會他的心情。

  (3)課件出示: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老闆轉身拿起一塊麵包,見我沒有反應,以為我嫌少,又拿起兩塊麵包遞給我。

  指讀體會。啟發想象:這時我可能會想什麼呢?(猶豫、身體的需求、祖國的尊嚴等)

  引導朗讀第10自然段,體會“我”的愛國情感。

  自由讀最後兩段,看看你知道了什麼?體會朗讀。

  (4)課件出示:這時我才發現,在我床頭的花瓶裡,有一束美麗、芬芳的鮮花,花叢中插著那面心愛的五星紅旗。

  練讀、指名讀、齊讀。

  “我”的愛國精神徹底的打動了麵包店老闆,聽著麵包店老闆的話,看著被鮮花簇擁的五星紅旗,你想對面包店的老闆說些什麼?

  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四、總結全文,感情昇華。

  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會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那就讓我們從小努力學習,奮發圖強,用實際行動愛我們的祖國吧!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6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感受理解和友好的教育,培養愛國情懷。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正確讀寫“假日、揹包”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3、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引導學生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難點是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並懂得一個熱愛祖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說教法

  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原則。針對單元目標和三年級的特點,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文。

  朗讀體會法: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感悟。

  課件演示法:課件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

  說學法

  整節課上,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等朗讀形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書聲朗朗中,感受中外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新課。

  看短片(播放學校升旗儀式和奧運會奪金牌的頒獎場面),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國旗時,想到了什麼。板書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採用課件引入新課,首先課件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然後小組合作:輪讀生詞卡,互相糾正字音。提出不懂的問題,交流解決:課文圍繞什麼來寫?幾處寫到“五星紅旗”?畫出有關句子。

  2、彙報交流,列出標題:手舉五星紅旗、脖系五星紅旗、拒換五星紅旗、花擁五星紅旗

  【讓學生勾出作者“愛紅旗”的句子自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1、在這些寫到“五星紅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

  2、彙報交流,深入理解;引導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並相機解決問題。

  (1)“我”在漂流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呢?個別讀。(頭和身子被撞傷了好幾處,筏子和揹包都無影無蹤,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轉了近三天)

  齊讀“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裡轉來轉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來到一座小鎮,走進一家麵包店。”把餓的感覺讀出來。

  (2)到了麵包店,有生的希望了嗎?自己讀。

  這個老闆不顧我身無分文,不顧我一身傷痛,居然雙手一攤,老闆來寫一寫“攤”,就是這個老闆,居然把我送進了醫院……生接讀。豎起大拇指,全班同學一起做,齊讀這一段。老闆再來寫一寫“豎”。

  一攤一豎,原來你是攤攤手,現在卻豎起大拇指,肯定有問題?問一問老闆,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想說一說嗎?這個問題留給我們同學,讓我們自己來找到答案好嗎?

  【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目的。】

  (3)自己研究第六至十一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齊讀。

  當老闆明確提出要用手中的麵包換我手中的五星紅旗,學生齊讀: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師範讀,個別生模仿讀。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換不換呢?)久久地凝視著這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我的心裡會想起什麼呢?現在拿起筆,把我的想法寫在練習紙上。

  學生交流。

  【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從而在“讀文”與“悟道”中搭起一座橋。】

  三、情感的提升:

  1、為什麼老闆的態度有這麼大的轉變呢?

  2、這時,我發現什麼?我在這裡要感謝老闆的什麼?單單感謝老闆的救命之恩嗎?

  3、只有維護國家尊嚴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你會像課文中的我一樣去維護國旗的尊嚴嗎?

  【設定問題,帶著學生走進文字,又能夠走出文字。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四、拓展練習:

  1、摘抄文中感人的語句;

  2、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寫寫自己讀後的感想。

  說板書:

  26、一面五星紅旗

  我 ﹖ 麵包店老闆

  攤 → 豎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國留學生,為維護祖國的尊嚴,毅然拒絕了救命的麵包,麵包店的老闆為之感到,幫助他的事。本組教材的模組以“熱愛祖國”為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應圍繞“熱愛祖國為榮”的情感線索,挖掘文字資源,讓學生透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字,感情文字,吸納文字,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教學中有效生成和昇華。因此,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麵包店的老闆態度的變化。

  2、瞭解作者運用外在的動作和表情,表達內心感受的寫作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透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和想象,體會“我”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由於我班現有的38名學生,是上學期重新分班組合的,其中有8名是從外地後轉來的,加上有部分同學的學習方法死板,基礎太差,導致兩級分化特別嚴重。因此,我確定的重點是:透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想象體會“我”對國旗的尊敬與熱愛;難點是:瞭解作者用外在的動作與表情表達內心感受的手法。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設計理念:

  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4、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說過程:

  1、創設情境,情感鋪墊。

  文章本不是無情物,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曾說過:“語文脫離了感情,語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語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蘊。這樣的語文,根本就不能植根於學生的心靈世界,根本不可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淨的底色。”熱愛祖國是教師應在孩子的人生畫布染上的底色。那一面五星紅旗是祖國的象徵。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明白“五星紅旗”所蘊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對孩子理解文字中的“我”的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鋪墊作用。因此,在上課開始我就創設了“透過上節的學習,文中的哪部分內容讓你特別感動?”這個問題情境,一下子就把學生們帶入了對全文的整體性回顧之中,開始不由自主的回憶舊知。與此同時,也被文中“我”的行為感動著,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了情感的鋪墊。

  2、自主讀文,品味語言

  《新課標》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提高閱讀質量,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的閱讀形式,組織、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上研讀文字、感悟文字。特別是理解幾處重點詞句時,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反饋交流,然後帶著感悟讀,最後老師引領學生品讀。這樣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的情感體驗逐漸豐滿,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字,反覆品味,讀出文中情,品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情感的文字味來。在教學中,研讀“我”的處境危險時,當學生找到語句後,進一步引導學生提煉出表現“我”處境危險的關鍵詞,並透過切身的感受、老師語言描述的情境和查閱工具書隨機理解了“漆黑”、“無影無蹤”、“荒無人煙”的意思,讓學生感悟到留學生當時處境的危險。在此,讓學生想象此時留學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麼?為下文埋好了伏筆。接著,在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找出描寫“我”動作與神情的句子,並透過想象體會“我”,當時的內容感受。從而指導學生讀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對五星紅旗的真摯情感。

  另外,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各抒已見,聽、說、讀、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覺得語文更有趣了。這篇文章中有看似矛盾的地方,因此,我抓住時機,在學生找到描寫老闆前後變化的語句時,讓學生前後聯絡起來,透過對比,讓學生質疑,從而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討論交流,感受到留學生對五星紅旗的摯愛,實際上是他愛國的表現,這是他寧可餓死也不用五星紅旗換麵包的原因,也是老闆態度發生變化的真正原因,切實體驗到了文章的內涵。

  3、總結深化

  因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悟為目標,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抒發對祖國的熱愛。因此,在總結深化這部分時,我採用逐層深化,透過師生互讀、音樂的渲染,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為五星紅旗自豪的情境中,醞釀了濃濃的愛國情,激發了強烈的愛國志,從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以上是我品讀課文後的淺薄認識,也是我憧憬中的理想課堂。然而在具體教學中還有許多缺陷,但我十分願意嘗試,因為反思失敗課堂也是一種成長。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8

  一、說教材內容分析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的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主要講了一位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為維護祖國的尊嚴,毅然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麵包換國旗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來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文字語言內斂深沉,透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透過多元的解讀來理解文字,感情文字,吸納文字,進而讓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在教學中有效生成和昇華。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互相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以下是我設計的本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讀懂描寫人物神態、情感、動作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體會面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以“自讀、感悟、質疑、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課程資源的薰陶下,讓學生感受到由於“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促成老闆態度的轉變;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一面五星紅旗》這篇文章的兩個人物是“我”和“麵包店老闆”重點是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難點是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因此本課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精神,二是麵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

  四、說教學方法

  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本課時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1、勾畫讀書法:

  教學時透過具體要求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畫,讀後思索,研讀難點,思考疑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朗讀感悟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陶冶情操。本文敘事清晰,描寫細膩,可讀性強,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學中透過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悟“我”對國旗的熱愛、外國老闆的愛心,再透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與內心。

  3、合作學習法

  教學時把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強合作意識,並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4、對比教學法

  教學時透過讀句子,抓重點詞,感悟老闆的前後態度的不同;透過讀句子,揣摩重點詞,感悟“我”對國旗的真愛與老闆的言行形成對比,激發學生不管何時何地都要愛國旗,維護國旗的尊嚴,才能得到別人理解和尊敬。

  五、說教學的過程

  (一)複習舊知,回顧處境。

  這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學生對文章已有一些瞭解,上課一開始以提問的方式把文章中的“我”發生的事情再回顧一次,複習舊知,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直奔重點,研讀變化。

  教學實施時直奔重點,研讀麵包店老闆態度變化的原因,然後順藤摸瓜,引導學生探究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我”對國旗的熱愛,這樣的設計可以做到簡潔流暢,主線分明,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

  (三)多向對話,體會情感。

  透過對文章重點的探究,品析,拾級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由情賞文,使學生在讀,思,議的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崇高人格的薰陶和感染。

  (四)深情引讀,迴歸整體。

  這個片斷,體現了從整體入手,區域性指導,迴歸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拔,使朗讀更有效,學生更能理解文字,感受情感。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在課堂的最後,播放歌曲《五星紅旗》,讓學生在音樂中結束課文學習。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生在感人的氛圍和愛的旋律中,深刻地領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六、說板書

  板書我用簡潔明瞭,突出重點方式設計,並用鮮紅的顏色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9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說課的內容是《一面五星紅旗》,本課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第二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講的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斷然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也因此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本課的學習將為學生繼續學習和理解後面的幾篇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根據《課程標準》和本組教材特點,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引導觀察、啟發想象;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文能力,拓展知識空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透過學習課文,體會面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及“我”對國旗的尊重和熱愛,進一步感受“我”的愛國情感。

  根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法確立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過程:

  1、名言匯入,板書課題

  課的開始,我將讓學生展示在平時積累的名人名言,其中包括一些關於祖國和尊嚴的。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了解名人的愛國情懷,引發學生與文中主人公的共鳴。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目的是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3、品讀課文,讀中感悟

  本課我將抓住兩個點進行教學,一是“我”的愛國情意,一是麵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的轉變體現出來的友誼。這兩個點是相互依存的:“我”的愛國情意促成了老闆態度的轉變,而老闆態度的.轉變又襯托了“我”的愛國情意。

  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啟發想象、品讀體會等方式進行學習。

  針對教學的重點,我將引導學生討論“麵包店老闆的態度變化的原因”,來體會面包店老闆對小夥子由拒絕幫助到無私援助,是因為小夥子的愛國精神贏得了老闆的理解與尊重。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廣開言路,擴大見識,彌補個人獨立學習的不足,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針對教學的難點,我將採用“讀——悟——品”的形式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表現“我”的愛國熱情的詞語和短語,使學生明白“我”的內心情感是透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的。

  總之,本節課不僅想讓學生透過讀書實踐,感受祖國語言的優美,吸取祖國文化的精華,更想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受到震撼,樹立較強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明確祖國的尊嚴高於一切,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10

  教材內容分析: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寫了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麵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麵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文字語言內斂深沉,透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教學時要透過自讀自悟──移情體驗──朗讀品悟,獲得思想的啟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變化。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敬和熱愛,也體會到麵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標:懂得尊重和愛護國旗,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麵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

  難點:學習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聯絡舊知,匯入新課。

  初讀課文,快樂識字。

  整體感知,學習第1-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匯入,帶入情境。

  1.數量詞練習:一()新大衣一()麵包一()生命一()愛

  2.談話:這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承載著中國人的驕傲、中國人的感動、中國人的自尊,也承載著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其中一個發生在中國留學生的身上的有關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

  3.播放課件,師生共同回顧“我”遇到的處境。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先是數量詞的學習,為了後面的三次選擇做鋪墊。然後,老師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情境,並採用課件引入,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從三次選擇中,悟愛國之情。

  當“我”飢腸轆轆的走進麵包店後,發生了什麼事呢?自由朗讀課文第4至12自然段,找找你最有體會的句子,寫寫感受。

  (一)學生彙報,教師相機品讀句子。

  ▲飢寒交迫,首次選擇。

  1.品“我”首次選擇的句子。

  2.體會當時“我”的飢餓。(相機減少板書)

  (設計意圖:當“一件新大衣”從黑板上消失時,讓學生體會失去的滋味,這種遞減的是心情的逐漸沉重,是無法承受的選擇!從不公平的交易中,感受“我”當時的飢餓和無奈。)

  ▲面對國旗,取捨兩難。

  1.品讀“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

  ①理解“猶豫”,結合動作詞,感受內心的掙扎。

  ②指導感情朗讀。

  2.品讀“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

  ①理解“愣”、“久久地凝視”。

  ②揣摩“我”的內心世界:“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反覆品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透過品味語言文字,感悟隱藏其背後的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突顯人文性原則。)

  ▲最終選擇,令人敬佩。

  1.品讀“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①透過“搖搖頭”、“吃力”、“趔趔趄趄”動作詞,感受“我”身體的虛弱。

  ②仔細品讀,領悟作者選擇時態度的堅定,愛國情感的深厚。(相機減少板書)

  ③體會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層層深入心靈,從而引發學生對文字的深刻理解。經過幾次思想掙扎後最後保留的精華,帶給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這句話,從中體會“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手法。)

  (二)迴歸整體,配樂深情引讀關於描寫紅旗的三段話。

  (設計意圖:這個片段,體現了從整體入手,區域性指導,迴歸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使朗讀更有效。)

  三、從態度變化中,感敬重之情。

  1.默讀課文,找老闆態度變化的句子,對比體會。

  2.小組交流,品老闆的態度。

  (設計意圖:在自讀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透過品讀、對比感受老闆前後態度的變化為引出重點作好鋪墊。)

  3.出示老闆態度變化句子,感受敬重之情。

  4.小記者採訪。

  (設計意圖:透過重點探究、品讀相關句子,由文悟情,由情賞文,使學生在讀、思、議、演中受到薰陶和感染,並且抓住文中的空白點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創設紮實的語文課堂,突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原則)

  四、總結提升。

  (設計意圖:總結談話,文情交融,感悟昇華)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你們又曾經在哪裡看到這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

  2.課件再現五星紅旗在各地高高飄揚的圖片。(背景音樂《紅旗飄飄》)

  3.小練筆。

  (設計意圖: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生在感人的氛圍和愛的旋律中,深刻地領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隨筆練習,在學生真正地感受濃濃的愛國之情後,從而生成自己的愛國情,既可以提升情感,又可以提高學生寫的能力。)

  六、作業。

  1.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2.推薦閱讀《五星紅旗的故事》。

  (設計意圖:課後的習題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滲透愛國之情。)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呈逐層遞減的態勢,黑板上剩的內容愈來愈少,突現課文中震撼心靈的愛國之情。我力求突出課文重點,用國旗和心形圖案形象地展示“愛國”的主題。)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11

  一、說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為什麼說“搭石”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說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匯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著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品質。為此,我採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著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為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著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語文《一面五星紅旗》說課稿12

  一、備課的心理糾結

  組內開課,兩週前就確定要上《母雞》這一課,覺得老舍筆下的母雞個性如此豐滿,讓人忍不住要多看幾遍。但真要好好準備時,又覺得有些無從下手,腦子裡總會有好多個方案,可又覺得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又會陷入迷茫中。這也許是通病吧,沒有特別要求的時候感覺上課很享受,真正開課了,卻緊張起來了。有期待就更有壓力,壓力讓我對準備要求更高。備課顯得有些棘手,每個環節都想精心設計,與眾不同,但又沒有這樣的高水平。在哀嘆中,推翻思路,再思考。一個人的智慧顯得如此渺小,上網查閱資料,覺得也不怎麼可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看看教參,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

  課件是自己精心製作的,很享受做課件的過程,找了好多母雞和雞媽媽帶著小雞的圖片,用於課前激趣和課高潮時用語昇華情感,相信直觀感受會讓學生體會更深。

  二、教學的基本思路

  對課的大環節已經做到心中有數,欣賞圖片,激發興趣,揭題讀題;自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雞的情感變化;從作者討厭母雞改變到敬重母雞的原因,感受母雞的性格特點,瞭解作者的寫作特點。

  1、課始激趣,揭題讀題

  從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發:這個單元我們會陸續跟一些小動物交朋友,這節課我們又會和哪種動物交朋友呢?出示母雞的圖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主角——母雞的身上。交流觀後的感受,有此順其自然地揭示課題,讀題。

  讀後質疑,的作者喜不喜歡母雞呢?匯入對文字的學習。

  2、自由讀文,瞭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請學生自由讀文,糾正難讀字音,劃出並交流直接寫作者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句子。

  3、品讀交流,瞭解寫法

  (1)讀悟感受母雞的罪狀,致使老舍爺爺討厭它。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瞭解擬人寫法,體會母雞的無病呻吟、隨處亂叫;抓住“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的欺軟怕硬、暗箭傷人;抓住“發了狂”、“吵得受不了”,瞭解誇張寫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2)品悟母雞的品質,讓老舍爺爺改變心思,直至敬重母雞。

  在讀中品,品中悟,悟中讀,體會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透過動作模仿、想象說話、資料補充、生活體驗等形式感受母雞對小雞的愛。瞭解對比、誇張、擬人等寫法,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魅力。

  (3)欣賞母雞帶著小雞的感人圖片。

  4、感悟中心、情感昇華

  以課文的第九自然段為小結,朗讀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讓學生領悟到作者不僅僅是在讚美雞媽媽,更是在讚美偉大的母親。透過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作者老舍出生1歲半,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在以後漫長而又艱難的日子裡,是他的母親含辛茹苦哺育他長大。他對他的母親有著最深厚的感情。”順勢讓學生分享母親對自己的愛的表現,透過抒寫心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媽媽的愛,進行交流,更真切地體會: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拓展閱讀

  推薦閱讀選學課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同步閱讀》中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列那爾的《母雞》。讓學生對同類主題的文章有更多的體會。

  三、課後的思緒萬千

  思維需要不斷的激發,在揣摩教本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思維侷限,恍惚間就錯失了思維的火花。有不應忽略的內容,有需要強調的重點,有時卻沒有很好地體現在教學設計上,導致課堂的遊離。深呼吸,前進的道路還很漫長,真的需要再加油,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