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彙編15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彙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的課是小學語文每五冊十九課。《中彩那天》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彩標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鬥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讚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一、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本課的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生字。級正確讀寫下面詞語:財富、修理廠、名牌、方式、贈給、擁擠、道德等。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父親”誠實、守信的品質。

  4、學習在閱讀提出問題,並討論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父親”從不願意把大獎還給同事到最後還給同事的矛盾經過。

  中獎——不還獎——還獎

  三、難點:理解“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

  四、教學時數:兩課時

  五、教學理念

  學習貫徹大綱精神,實施素質教育,這是全國各學校教學中所追求的一個立足點。其中有些小學開辦的實驗課題的立早間是“自主”,意在突出“發展”的教學指導思想。讓學生根據導學提綱,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自學,明確學習重難點,經綱導學,繼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習慣。

  六、教學程式

  (一、)故事對比,發生質疑,匯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像中彩這種事情已是縷見不鮮了,而大部分的中彩者在中彩時都是同樣的激動不已。因此,可透過生活中常見的中彩事件與本文中的中彩事件作對比,用較通俗的語言簡述二者的差異,突出本文中故事的特別之外。讓學透過對比發生的質疑,進而引入新課。

  1、想象匯入:中彩是令人高興、興奮的一件事,好像喜從天降。假如你中了彩,會有什麼樣的心情或表現呢?

  2、過度:課文中的父親有什麼表現呢?

  (二、)深讀課文,抓重點詞句,理解句意

  大綱提出:“中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涵。

  例如:第1自然段寫我們家生活不富裕,但卻有做人的原則。教學時,可抓住“拮据”這個詞,讓學生了解了我們家的做人原則,為後文的最終將車送還同事埋直伏筆,也說明了誠實、守信是我們家一貫的處呈原則。

  第6自然段寫了母親說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在教學中,可抓住“安慰”這詞的意思,讓學生理解它包含著母親對父親的信任。然後抓住“難題”一詞設計問題,讓學生讀後回答:父親正面臨著一個什麼樣的道德難題?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應該讓學生理解得透徹。

  第8自然段讓我辨別兩張彩標的不同。教學中,“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過,留下淡淡的痕跡”這句話教導學生懂行:父親曾經想過把大獎留給自己,最後的決定是經過思想鬥爭的。說明父親是個誠實、守信的人,使學生從中得到教育。

  第10自然段寫一我懂得了誠實才是最富有的道理。在教學中,以這段最後一句話設計問題,讓學生讀後回答:打電話的時候父親做了什麼事?為什麼說爸爸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家有的時刻?透過這些問題的解答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進一步理解了“誠實、有信用”的含義,加深體會。

  (三、)觀察圖畫,發揮想象,加深理解課文

  在學瞭解全文之後,可圍繞“一個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個中心,利用文中的兩幅插圖,設計問題,啟發學生觀察、想象並條理地說說。讓學能過共同討論,各抒已見,說說自己的體會。

  第一幅圖:這幅圖講述了什麼事?圖中的“我”是怎樣的?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第二幅圖:這幅圖圖中父親在做什麼?它的表情又如何?我和母親在說著什麼?如果這時你是父親的話,你會怎麼做?

  這們,把觀察、思維、想象結合起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語言表達力,又加深了對“誠實、有信用”這一哲理的理解。

  (四)朗讀,使學生情感昇華、有益啟發

  蘇霍姆斯基主:“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朗讀《中彩那天》這篇課文時,要讀出三個人物的不同情感。母親是我們家的“導師”,她的特點是誠實、穩重、寬容、善於影響別人;父親是一個工作努力、誠實、有責任感,決想使家人過上好日子的一家之主。我由興奮、迷惑、到懂事,不斷長大。朗讀時要讓學生體會這三個人的不同情感,然後進行朗讀。這們,學生可以加深理解課文,達到“使其義皆出於吾之心”的目的,而“誠實、守信”的做人原則,也可以從朗讀中進一步得到體會。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生字及新詞的教學,並藉助板書理解與歸納盲文,練習朗讀。

  附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 → 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 → 高興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能簡要複述課文。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境烘托以及透過人物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3、初步學習根據範例合作編寫課本劇,並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設計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於歷史故事我們一貫沿襲著“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教師細膩入微的講解,學生有本有綱的分析作答,從而提示中心。這樣的學習過程,我們說學生只滯留在淺層的語文知識上,至於學生的語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探究的意識、創新精神等等,關注甚少。為此,就對於本課我的設計理念是:

  (一)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語文課程是開放的,有活力的課程,它的開放要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為此,為學生創設探究的情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精神。

  (1)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我在《三顧茅廬》中開門設疑:誰三顧茅廬?為什麼?結果怎麼樣?等等疑問,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教材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

  (2)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式的,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課始情境設計,教師是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當學生就“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二)感悟運用,突出個性。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綜合訓練,注重實踐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不必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如,本文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深受學生喜愛。因此,適於將課文編寫課本劇進行表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四、設計思路

  根據文字的特點,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路為:

  (1)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2)編寫劇本,重組資訊。

  (3)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1、揭題質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體放錄影,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而後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三顧茅廬?為什麼三顧茅廬?結果怎麼樣?

  誰能用一句話說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展示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個性有豐滿的瞭解,又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為編寫劇本、表演埋下伏筆,提供給學生創作的素材。

  2、重點質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自由讀課文,用符號劃出表現“劉備”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從語言方面探究

  從行動方面探究(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從環境描寫方面(數九寒天)

  從張飛態度方面(訓斥張飛的魯莽)

  3、賞讀複述,內化語言。

  (1)自由組合,再次感受劉備邀請的誠意。

  (2)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複述故事。

  設計意圖:以問題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自由質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躍的探究平臺。問題的解決,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斷鑽研,在良性迴圈中最終形成積極探究的心理傾向,同時賞讀、複述,層層深入,讓學生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為今後的編寫、表演服務。

  (二)編寫劇本,重組資訊。

  (1)出示範文,瞭解寫法。

  教師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簡單課本劇流程發給學生,教師可以從場景的設計、語言的形式(獨白、對白、話外音)、人物的動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導。

  (2)分工合作,編寫劇本。

  以課文為素材,根據課堂探究所得,展開合理想象,編寫劇本。

  設計意圖:學生編寫劇本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體會情感的過程,有意識地將課外資訊引入課內,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語文學習的內涵和渠道,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設計意圖:課本劇的表演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姿態。它可以啟發學生潛在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維發展,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發生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XXX中心小學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新奇的奈米技術》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什麼是奈米、奈米技術以及介紹了利用奈米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寫出了納米技術的神奇。學習本課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1.掌握新字、詞。

  2.瞭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知識。

  3.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資訊,瞭解奈米有關知識。

  4.培養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收集資訊的能力。

  (二)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資訊,瞭解奈米有關知識。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透過各種渠道收集資訊的能力。

  2.有科學依據的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說教法

  1.透過查字、詞典等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3.體會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把學生由神奇的神話世界領進神奇的科學世界)

  1.多媒體播放《西遊記》影片中孫悟空變化成一隻小蟲,隨鐵扇公主喝茶時,進入了鐵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讓學生觀看《西遊記》片段,然後請學生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大家聽,並談談感受。

  歸納、總結:這是神奇的神話,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還有比這神話更神奇的多媒體展示圖片

  [中國科學家研製的奈米機器人在人體血管中巡遊,這機器人長約3毫米],這種機器人能自我複製,能殺滅人體內的有害病……]這樣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機器人,它就是應用奈米材料並運用奈米技術製造的奈米機器人,今天我就與大家共同走進《奈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多媒體出示標題,奈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提問:(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麼疑問,你最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可能會說:什麼是奈米,奈米技術體現在哪些地方等)

  (二)閱讀探究一

  1.快速瀏覽課文,篩選出下列資訊:

  什麼叫奈米?

  什麼叫奈米技術?

  奈米技術可以為人類做哪些事情?

  小組交流,班內彙報,學生自由回答。

  歸納小結:

  奈米:又稱毫微米,是一種長度計量單位,1奈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

  奈米技術:研究的物件是1奈米到一百奈米的小小物質,這些小小物質具有新奇特性,奈米技術就是研究這些特性,造福於人類的一門學問。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體出示標題)

  以上三個問題,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別談談你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

  (1)學生自由發言,理解概念“奈米”。

  教師補充,請學生計算:人的一根頭髮直徑約0.6毫米,約60萬奈米),感受奈米這個長度單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奈米技術”,奈米技術指的是1奈米到一百奈米的尺度範圍內的小小物質進行觀察、操縱和加工的技術。

  (三)閱讀探究(二)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勾畫出奈米神奇的具體體現。

  2.小組交流。

  3.彙報探究結果(多媒體出示,閱讀彙報2)

  歸納小結:並板書

  (四)拓展延伸

  大膽想象,創造神奇(多媒體展示標題)

  開動思維,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運用奈米材料和技術來發明創造一些物品,並作簡介介紹。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表揚鼓勵。

  (五)奈米情報站,展示神奇

  把教師收集到的有關奈米技術的新產品向學生作介紹:圖片1:美國已研製成功的“自淨”玻璃;圖片2:中國研製成功的人工骨粉;圖片3:美國人正在研製的“奈米戰袍”……

  (六)科海衝浪,蒐羅神奇(作業)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科海遨遊,領略了納米的神奇,體驗了閱讀的快樂,大家還想了解有關奈米科技的最新進展嗎?請以四人為一小組,查閱報刊、雜誌,或上網際網路查閱資料,每一個小組辦一份以奈米科技為主要內容的手抄報。

  (七)教學後記

  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注重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絡,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裡,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最新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烏塔》說課稿:透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透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定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說教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20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儲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預習,讓學生認識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有條理的複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過程與方法:

  透過反覆讀課文,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恐龍演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語言準確生動的表達特點。

  【說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透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學法】

  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欣賞恐龍圖片,談感受

  2談談你對恐龍的瞭解

  3、出示課題,質疑。

  二、初讀感知

  1.按要求讀課文:

  ①讀準生字詞,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②文中有大量描寫恐龍和鳥類的詞語,讀準這些詞語。③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

  A、出示詞語

  遲鈍??兇猛??笨重??茹毛飲血 樹棲

  輕盈??凌空翱翔???敏捷??五彩斑斕

  ①?讀準字音

  ②?指導書寫生字

  ③?男生讀第一組,女生讀第二組

  ④?你發現這兩組詞分別是描寫——恐龍和鳥類

  ⑤恐龍和鳥類,一個天,一個地,這兩者應該是毫不相干的吧?(理解“毫不相干”)那它們有什麼關係?

  二、精讀課文第1——2自然段

  1.輕聲的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介紹恐龍和鳥類的句子,想想它們之間有關係嗎,找到告訴了人們重要資訊的一句話,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抓住“一支”、“漫長的演化”等詞語,體會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3.再讀,體會

  4.尋找依據。

  a.自由讀第二自然段,尋找依據。

  b.學生交流。

  (1)骨骼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2)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的發現。

  c.課文中是怎麼描述遼西的發現的?

  (1)讀句子。

  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儲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2)“點睛之筆”什麼意思?

  三、總結全文,激發探索精神

  同學們,作者用真實的證據證實了,恐龍變成鳥的假說。但是恐龍是如何演變成鳥兒飛向藍天的,我們下節課再研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說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裡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絡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裡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裡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透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匯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裡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裡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第二環節:初讀,整體感知

  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留意糾正學生不標準的字音,並將犯有較普遍的錯誤的生字詞板書,然後由學生們自己查字典正音,糾偏,以鍛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然後,由學生歸納本文的主要內容,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透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髮展的學堂。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匯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透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後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字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彙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著,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充套件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於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著,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說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透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後,我設計一個採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麼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採用了以下方式:

  1、聯絡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於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嘆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昇華寓意。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推薦閱讀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後去閱讀。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透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本文主要描寫了在上甘嶺戰役中,為奪下597.9高地,黃繼光冒著槍林彈雨去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最後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課文渲染了激烈、殘酷的戰鬥場面,襯托出黃繼光為了戰鬥的勝利,而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同時也生動刻畫了黃繼光在戰鬥中的言行,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說設計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分解教材,資源重組教材,透過教師、學生、文字、媒體四者之間的相互呼應,多元互動,追求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段要求,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三、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2.體會作者在修辭運用和人物描寫上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修辭運用和人物描寫上的寫作特點。

  四、說教學流程:

  (一)營造氛圍引入情境

  上課伊始,我以鮮明的人物畫面和激烈的炮火音效,刺激學生的視聽;以飽含深情的話語,碰撞學生的心靈:同學們,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役中,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志願軍戰士,為了整個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用他年僅22歲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讚歌。讓我們一起深情的呼喚他的名字——黃繼光。這樣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為進一步學習課文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

  (二)把握精髓,以讀為本

  “讀”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恆的主題,它是閱讀理解文字最基本的方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充分參與讀書實踐,採取“以讀悟語、以讀悟情”的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有層次的讀文三步曲:

  第一步,自由朗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心中初步定位黃繼光的人物形象——“英勇頑強”。

  第二步,靜思默讀,圈畫出黃繼光從請求任務到完成任務過程中,描寫他語言和動作的詞句,並在感動之處加以批註。這一步讀文,靜中有動,滲透著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訓練學生捕捉文章重點的能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第三步,重點精讀,指導學生朗讀品悟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的重點詞句,如:

  主動請纓時堅定的話語:“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訊息吧!”

  匍匐前進時頑強的動作:“他用盡全身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捨身堵槍口時的英雄壯舉:“只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

  透過這樣標的明確的挖掘,深入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的精神品質,同時體會作者在修辭運用和人物描寫上的寫作特點。

  讀文三部曲由淺入深,步步推進。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讀書,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並在讀的過程中實現對課文內容的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和延伸……

  (三)小詩鋪路,練筆言情

  在品讀重點詞句感悟黃繼光的英勇頑強之後,將詩人嚴辰為黃繼光所寫的一首小詩《永恆》引入課堂

  永恆

  在那千鈞一髮的時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牆。

  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

  你死得那樣年輕,

  卻活的那樣久長。

  誰說莊嚴的剎那不就是永恆!

  ……

  相信此時,那一行行感人的詩句撥動學生的心絃,黃繼光的英雄形象愈來愈清晰高大,積蓄已久的情感續勢待發,教師相機而動,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筆訓練:孩子們,讀著嚴辰的這首詩,感悟著黃繼光的英雄形象,老師相信在你心裡一定有好多話要說!現在就請同學們把你想說的話寫在這篇課文的題目下面,寫在“黃繼光”這個偉大的名字下面。這樣一寫,就在文字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互通的心橋,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受到黃繼光精神品質的深度薰陶,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四)精神永生,真誠獻禮

  教學的尾聲,音樂響起,示意全體同學起立,向英雄的黃繼光致以最崇高的敬禮,並把這莊嚴的一禮,獻給那些為祖國和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英雄們!至此,《黃繼光》一課的課堂教學已被推向情感的巔峰,讓人倍感震憾!在語文學科工具與人文的和諧統一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說說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透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著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透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著。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一、自主閱讀,激發情感。

  上課伊始,根據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我以複習生字詞為目的引出學生說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後引導:假設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跟著嚮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麼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仔細讀課文找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

  出示課件,閱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說說自己是怎樣愚不可及的?把你的體會批註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抓重點詞句,以問導讀,領悟“道”

  我先引導學生推敲文字中的“欲出又止”和“躊躇不前”兩個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讀懂文字傳遞的資訊。然後提出問題: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麼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這段話!

  學生透過讀,充分理解這段語言傳遞給我們的資訊了: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個性閱讀文字,體會遊客與嚮導截然不同的態度。我設計了四個引讀問題。

  1、如果你就在現場,面對這樣緊張的一幕,你又會怎麼做?那麼同伴,嚮導又是什麼反應?體會我、同伴、嚮導的對幼龜處境的不同態度。

  2、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著急,擔心,揪心,可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說的話?

  在我們眼裡嚮導是個什麼樣的人?那我就要採訪一下向導,看他怎麼說?

  3、此時,我和同伴對嚮導所說的“自然之道”是怎麼理解的?

  4、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嗎?再分角色朗讀。

  “你得想想辦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不能見死不救”

  (這段設計,體現學生個性的閱讀文字,體會文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實閱讀體悟,透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分享別人的智慧與成果,提高自己的認識,如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更是閱讀的一種樂趣。)

  三、圖文結合讀,透過比較分析再讀,體會結局的殘忍。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畫面讀中想像,想象後再朗讀文字,補充文字,透過讀去填補文字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透過想象讓學生走進文字、甚至超越文字。

  如:我在出示“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雲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還展示了食肉鳥啄食幼龜的動畫,並配有食肉鳥響徹雲霄的叫喊聲,我問:看到這樣的畫面,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嚮導的心情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裡:嚮導心裡難受極了:(學生髮揮想象填補心裡的想法)

  是啊,嚮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隻,卻傷害了無數只。

  教師引讀,學跟讀:

  終於,嚮導發出了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說的那句話(出示嚮導的話:“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讀促寫,深化情感

  課文讀到這兒,孩子們(出示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隻小幼龜,我想說……

  假如我是一隻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說…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說……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學生寫完後交流,教師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違背遵循)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孩子們那,我們“我們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內容,讓學生內化“道”。師:回顧我們學過的課文,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打掃”森林》,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迴歸昇華,真誠解“道”。

  教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律,如果我們違背規律做事,就會得到與願望相反的結果。如果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就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六、佈置作業

  出示課件: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麼發明創造的資料。

  板書設計: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龜

  違背害

  人是萬物之靈,自作聰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說課,是一個教師專業素質和文化理論水平的綜合體現。說課與備課不同,與上課也不同。它是一門以說課者個人素養為基礎,以說課的方法、手段的巧妙運用為核心,以顯示說課者的藝術形象和風格為外部表現的綜合性藝術。其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說課語言的要求

  ①要求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生動、形象

  說課的語言表述必須正確無誤,而且做到用詞恰當,句法規範、通俗、明白、簡練,語言連貫,同時又生動形象。

  所謂“正確無誤”,就是要求確切地使用概念,科學地進行判斷,合乎邏輯地進行推理;所謂“用詞恰當、句法規範、通俗、明白、簡練”,就是要求合理地選用詞彙,符合現代漢語的語言習慣,樸實,不堆砌華麗的詞藻,多用口語中常用的詞彙和句式,少用生疏、冷僻的名詞術語,儘可能減少多餘的語言資訊,不累贅、重複、絮絮叨叨;這裡的“語言連貫而又生動形象”,指的是說課的語言表述應流暢、不能結結巴巴,而且語言在樸實之中還要有文采,有情趣,要善於描繪,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敘事說理則如涓涓清泉在輕輕流淌,娓娓動聽。

  ②要求語言幽默,富有節奏感

  幽默的本義,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它是語言的一種藝術。說課中語言的幽默,是說課者透過比喻、誇張、詼諧等手法來表現的。說課語言的幽默,體現了說課者駕馭語言的能力。說課中恰當地運用幽默,能使聽者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領會說課的內容,獲得鮮明的印象,從而最佳化說課的效果。這裡所說的說課語言要富有節奏感,是指說課的語言應當抑揚頓挫,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該低則低,不能從開頭到結束,始終一個腔調,一種語調。當然說課語氣和語言節奏的變化,還應當依據說課的內容,而不能隨心所欲。如《江姐》這篇課文,在說到敵人對江姐進行殘酷迫害的時候,就應該用憤怒的語氣,而在說戰友們給江姐那封信的內容的時候,就要放慢節奏,表現出同志們對江姐崇高品格的無限崇敬和對江姐所受迫害的無限關切之情。總之,恰當地把握好說課語言的節奏,合理地運用語言的幽默藝術,既是說課語言的自身要求,也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手段。

  ③要求綜合運用多種語言

  說課,聽的物件不是學生,說課的過程也不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說課的過程是一個由教師講述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敘述過程。有些教師像上課一樣來說課,顯然是不妥當的。說課應當以講述語言為主,再綜合運用課堂教學語言和朗讀語言。所謂講述語言,指的是一種客觀的陳述性語言。“講述”,即講說,就是把事情和道理講出來,它是說者面對聽者一種“獨白”性的言語活動。其特點是語言資訊輸出的單向性,沒有聽眾的言語配合。而且獨白語言不使用談話法、問題法,對比討論法,而唯一依靠獨白活動來闡明事理。說課應當以使用此種語言為主,是因為獨白語言便於說課者系統地介紹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所持的理論依據。當然,這並不是說說課,就只要使用一種語言就夠了。恰恰相反,說課還要求綜合運用多種語言。如:在說教學程式設計的時候,由於說的是怎樣教,為了讓聽者聽清楚課堂教學是怎樣一步一步實施的,就需要置自己於課堂教學的情境之中,像實際的課堂教學那樣,有講有讀,有問有說,整個過程都應以使用課堂教學語言為主。這裡的所謂課堂教學語言,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語言。一般來說,說課中除在說教學程式設計時要使用教學語言以外,還有課堂教學的導語,課堂教學總結也應使用教學語言。這樣才能使聽說課的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感受效果。與此同時,在說教學程式的時候,有時還需要運用朗讀語言。所謂朗讀語言,就是有表情地運用各種語調、語氣將文字讀出聲來的語言,它廣泛運用於小學閱讀教學當中。如說課者能在說課中根據說的材料的內容和所要反映的思想感情,恰當地運用朗讀語言,就可以增加說課的感受力,併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

  2.說課內容的要求

  ①要求內容正確

  內容正確,是小學語文說課的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結構、寫作特色、重點、難點和透過教材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都必須說得正確無誤,能夠體現教材內容的高度科學性;二是在處理教材,即述說教學過程的時候,不能出現知識性的差錯,所涉及的名詞、術語、概念必須詮釋正確、表述無誤,而且所傳授的知識,也必須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性的知識,換句話說,也就是所教的文化科學知識要絕對準確,不允許在科學性上有任何疏忽和失誤。

  在小學語文說課當中,做到內容正確,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構成一堂好課的前提條件,一切教學藝術的運用,都建立在教學內容的正確之上,如果內容出現謬誤,即意味著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接受的將是一種錯誤的資訊,這是最不應該發生,也是說課最應當避免的事情。

  ②要術內容完整、系統

  小學語文說課的內容,該說些什麼,一般都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如大綱、教材、教法、學法、板書、練習設計、理論依據,都是通常說課所需要說到的基本內容。凡屬說課的基本內容,原則上都應當說到,這是因為說課內容自身是一個結構嚴密,彼此間具有多層次內在聯絡的網路系統,每一部分內容都在說課內容這個總的網路系統中,具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任何一個部分內容的殘缺,都有可能損害這個網路系統在完成說課目的任務中所具有整體功能。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一部分內容都需要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在說課活動中,有時由於時間的限制或突出重點的需要,有的內容不僅需要而且應當略講、少講,這就是處理說課內容的靈活性。但略講或少講,不是不講,而且即或是略講或少講,也應當以不損害說課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為前提,不然就會影響小學語文說課的質量。

  ③要求內容有序、聯貫

  什麼叫“序”?“序”就是次序、順序。序,是由事物的內在聯絡決定的。事物有序,才更方便和更有利於人們認識和把握。小學語文的說課,不同於文學創作,可以任意正敘或倒敘。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再說什麼,雖然不是絕對固定,但也必須按照自身固有的內在順序性,一步步按序述說,不能錯位、顛三倒四。如說教材,總是放在說教法、說學法的前面,說學法也總是放在 說教法的後面,而不能移到說教法的前面去說。換句話,也就是小學語文的說課,一般總是先說教材、再說教法、學法,然後說教學效果。這決非是刻板的程式,而是說課過程邏輯性的體現。所以在說小學語文課的時候,其內容要求做到有序、而且條理清楚、意思聯貫、邏輯嚴密、結構合理、流暢自然、環環緊扣,以便為實現說課過程的全程最佳化,提供切實的保證。

  ④要求內容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突出重點,是達到最最佳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說課內容的重點,一般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內容總體上的重點,另一個是所說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所謂內容總體上的重點,指的是構成說課基本內容當中,最能反映說課本質特點的部分,即“怎樣教”和“為什麼這樣教”的部分。特別是由於說課者的教學能力、水平綜合反映在教材處理上,所以說課中的教學過程這部分內容更需要詳說、細說。說清楚教學過程有哪些環節,這些環節是怎樣一步一步安排的,每個環節又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落實的等等;第二個說課含義上的重點是指教材教學方面的重點、難點。這些重點往往是教材中的精華,是必須要讓學生掌握的內容。而難點則是學生在獲取某部分知識或技能過程中由於受知識和能力侷限所造成的障礙。凡是這樣的重點或難點也需要詳講、細講。說課中能否做到該詳則詳,該略則略,不但反映了說課者說課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說明說課者理解教材的準確性和實際處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課才會說得精彩,讓人印象難忘。

  3.說課中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

  小學語文說課的“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是由小學語文說課的主要特徵所決定的。小學語文說課的主要特徵是強調說“理”,即不但要說“教什麼”和“怎樣教”,更要說出“為什麼這樣教”,這個“為什麼教”就是教育理論,它涉及大綱、教材、學情、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一系列教育的基礎理論。

  在小學語文說課活動中貫徹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保證了教師的課堂教學得以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從而為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也使經驗型的實踐性教學活動,上升成了一種科研型的、研究性的教學探究過程,從而使教育理論也得以可能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得到驗證和發展。

  要在小學語文說課活動中落實好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要求。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與處理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辨證關係。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從本質上講是統一的,但由於理論具有普遍性,而教學實踐的實際情況卻幹差萬別,所以,有時候,有些教學實踐中的做法,從道理上講是可行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卻行不通,有時則道理上講不通,而實際教學中卻行得通。如果不切實際地照搬教育理論,就會成為教學中的教條主義,造成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脫節。就說課活動而言,就是要求就說的內容進行上課,並透過這種教學實踐,使教育理論更接近教學實際,從而逐步做到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其次,要處理好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結合是不能呆板地說教學實踐,也不能孤立地談教育理論,而要把說教育理論與說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這個“結合”,還應當是自然的,具有某種必然的邏輯聯絡的,不要為說理論而說理論,而要使理論為教學實踐服務,成為實施教學實踐的科學依據,從而使聽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達到增進說課效果之目的。此外,還要在說理論的時候把握好“深淺”的度。淺了,僅僅點到,貼標籤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無直接聯絡,把可以搬出來的理論依據統統搬出來,也是應當避免的。總之,合理、科學、不勉強,在說課中做到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而且做到結合得自然,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對說課的最基本的要求。

  4.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

  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是由說課的目的任務決定的。說課的終極目的是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這與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對上課前說的課來說,說課中的教學過程既是對課堂教學所作的理論上的規劃設計,這些規劃設計又要透過課堂教學去實施、驗證。如果是上課後說的課,則說課是課堂教育某種意義上的再現。說課與課堂教學這種聯絡上的特殊性,說明說課應與課堂教學相統一。凡是課堂教學需要遵循的原則,說課也必須遵循。例如課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因此說課時也必須說清所說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發展哪些智慧;課堂教學要求結構合理、緊湊,符合系統論的原理,說課中的教學程式也就應該一環緊扣一環,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課堂教學要求教法得當,說課在選擇教法的時候,也就必須審慎對待,努力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式。

  在說課中落實說課與課堂教學相統一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避免說課中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傾向,使說課真正發揮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功效。

  5.說課的其它要求

  說課,既是說課者教學素質的集中反映,自身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說課的其它一些要求是:

  ①要有創造性

  創造性是藝術的靈魂,也是一切藝術所具有的共同特徵。贊可夫說:“所謂創造性,就是一種不斷前進,向著更完善、更新鮮的事物前進的志向,並且實現這種已產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得更好,這是一個創造性地工作的教師的座右銘”。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說課藝術,它也貴在創造、貴在靈活、貴在說課者說出自己的特色來,這也正是同樣一個內容,不同的說課者會有不同的說課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按圖索驥,墨守成規,死搬硬套說課的條條框框,說課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圖騰,沒有一絲活力和毫無魅力可言了。所以,說課一定要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在不違反說課原則的前提下,努力擴大創造的空間,說出自己的特色。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若干說課的若干環節或對某些環節作些拓展,以及設計一些與眾不同的精彩的導語和藝術地運用好多種教學媒體等等。

  ②要控制好說課的節奏

  在現實的說課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規定的說課時間到了,而課還未說完,於是出現了說課的“拖堂”;二是“前松後緊”,即說課開頭時慢慢吞吞,沒有時 間觀念,後來發覺時間所剩無幾,而內容還有一大截未說,於是慌里慌張地突然加快語速,一句接一句,也不管別人能否聽得清楚,最後匆匆忙忙,草草收場;第三種情況與第二種情況相反,就是“先緊後松”,開始時說得快,後來內容快說完了,而時間尚剩許多,說課者只好採用東拉西扯,或故意減慢語速等手段,以期捱滿時間。這些現象都會嚴重影響說課的整體效果。說課的過程,就像彈奏一部樂曲,自始至終都要注意控制好節奏。說課前應根據說課規定的時間,對各部分內容所需的時間,大致作一個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體的說課過程中,應儘量做到按計劃時間說課,切忌腳踏西瓜皮,說到哪裡算哪裡。語速要前後一致,做到整個說課過程節奏統一、和諧、不慌亂、也不緊張,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條不紊地說完該說的全部內容。

  ③要講究說課的風度

  要使說課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還要求說課者講究說課的風度,如整潔的儀表,親切、自然的教態,輕鬆自如的談吐和恰到好處地運用體態語言等等。

  優美的說課風度,也是一種重要的說課藝術,它能給聽者以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從而使說課也變得更加藝術化。說課中,說課者要輕鬆、自然、灑脫,但又不能眉飛色舞、手舞足蹈,像演說一般;要莊重,但又不能拘謹、過於嚴肅。教師說課時的位置,一般要求相對固定,不要多走動。眼睛也不能只盯著講稿,而要和聽者建立視線上的接觸,其目光和眼神也應該是十分自然的。總之,說課藝術是說課者高深教學造詣的體現,是建立在說課者個人素質修養基礎之上的。它要求說課者在說課中有恰如其分的姿態、動作、神情,並能恰到好處地使用目光、表情、手勢、體位之類的體態語言。努力做到莊重得體又不拘謹呆板。雖可談笑風生,但不能流於滑稽;雖可詼諧幽默,但又不能庸俗、淺薄。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小學語文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圍繞“愛心”這一主題,編排了《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第一次抱母親》和《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別從不同層面探討愛的內涵。其中,本文主要透過“我”與護士、母親的對話以及回憶,表現了母親為孩子和家庭的辛苦操勞和無私奉獻,表達了我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語文《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為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語文課程還應透過優秀文化的薰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第一次抱母親》文章內容簡潔,行文明快,於平白如水的字裡行間細膩生動地體現了人世間的濃濃親情,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學習語言的好教材。

  二、語言特色

  這篇課文以情動人,往往讀了幾遍後就能被字裡行間的親情所打動。細細品味,“我”、母親和護士三人的語言中透露的情感樸實而又真摯。

  “我”說的話:

  (1)我趕緊說:“媽,你別動,我來抱你。”

  (2)我說:“我沒想到我媽這麼輕。”

  (3)我說:“我以為我媽有100多斤。”

  (4)我說:“如果你跟我媽生活幾十年,你也會看不準的。”

  (5)我說:“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裡拉著我,背上揹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我們長大後,可以幹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6)我突發奇想地說:“媽,你把我從小抱到大,我還沒有好好抱過你一回呢。讓我抱你入睡吧。”

  護士說的話:

  (1)護士在後面扶了我一把,責怪說:“你使那麼大勁幹什麼?”

  (2)護士問:“你以為你媽有多重?”

  (3)護士說:“虧你和你媽生活了幾十年,眼力這麼桊。”

  (4)護士問:“為什麼?”

  (5)護士動情地說:“大媽,你真了不起。”

  (6)護士把舊床單拿走,鋪上新床單,又很小心地把邊邊角角拉平,然後回頭吩咐我:“把大媽放上去吧,輕一點。”

  (7)護士說:“大媽,你就讓他抱一回吧。”

  母親說的話:

  (1)母親說:“我這一生,最重的時候只有89斤。”

  (2)母親笑了笑說:“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

  (3)母親說:“快把我放下,別讓人笑話。”

  在課上,讓學生透過朗讀體會這其中的情感變化,感受母親對“我”的愛以及這種愛對護士的感染。

  三、說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中年段語文學習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會用“輪流”造句;

  2、掌握課文主要內容,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型會母子間的真摯感情,感受到文章中母親的艱辛和偉大;

  3、學完課文後,能體會到自己媽媽的愛與辛勤,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給自己的媽媽寫一封信。

  由於學生生活的環境和作者的相距甚遠,所以我把體會文章中母親的艱難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把體會自己媽媽的愛設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我設定兩課時上完,第一課時重點解決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重點解決第二、三個教學目標。

  四、說學情

  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透過語言文字感受情感的能力,在之前的學習中,他們也學過《雪兒》《永遠的白衣戰士》《“番茄太陽”》這樣的抒情類文章,應該來說對《第一次抱母親》流露出的情感並不難把握。但是,文章中作者母親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學生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所以在課堂上,要引導孩子透過文字的敘述想象文中母親的艱辛,並能遷移到自己的媽媽身上。

  五、說教學環節

  我設計的教學環節主要是:1、匯入新課,質疑激趣;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4、回顧總結,昇華情感;5、學寫書信,拓展延伸。

  其中,我重點說一說第3和第5個環節。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課標》指出,中年段的學生應能夠“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因此在理解課文的時候,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我’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如何?”“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引導學生透過課文第3、4自然段尋找相關句子,透過朗讀、抓關鍵詞、想象的方法,藉助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文字表現出的母親的愛和艱難。其中,在理解“翻山越嶺”和“重擔”時,我讓學生想象母親在撫育兒女時可能面臨著怎樣的困難,並適時補充詩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幹就溼臥娘身。”“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讓學生感受此處的“重擔”不僅僅指身體上的壓力,更有心理上的壓力,從而使母親的形象高大起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拉進了。

  理解課文離不開朗讀,在一開始我就配樂範讀課文,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帶著問題讀,在本課對話比較多的情況下,我還請學生分角色朗讀,將自己的理解透過朗讀充分表現出來,有的句子不需講解,透過朗讀學生便自然而然理解了其中的深情。

  5、學寫書信,拓展延伸

  在課的尾聲,我播放《母親》和《燭光裡的媽媽》影片,伴著音樂,我讓學生以書信的形式寫一寫對自己媽媽的心裡話,並且請自己的媽媽寫一寫回信。也許學這篇課文得到的感動只是來源於作者母子間的深情,那麼寫信讀回信收穫的便是屬於自己的一份親情了。孩子們寫得真摯動人,媽媽們回覆的同樣情真意切,字裡行間都是對自己孩子的愛和無悔。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就是如此:工具性與人文性並重,在體會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時,也收穫一些情感的體驗。

  六、說板書設計

  無數次流淚

  13、第一次抱母親

  原因?感受?

  難過

  }沒想到母親是以80多斤的身體承受這麼重的擔子

  愧疚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字。

  二、說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絡有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2.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並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字。以成功達成目標。

  四、說學法

  1、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徵,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憶回憶,(課件出示圖片)什麼是寓言呢?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這則寓言叫《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

  【目的是透過對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做一個複習,引出對寓言的解釋,順勢匯出課題。】

  2、教師出示課件,介紹扁鵲。

  (二)、初讀感知

  1、帶著下面的問題第一遍讀課文:

  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過渡:課文大意我們已經瞭解了,那文中的這兩個人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出示扁鵲和蔡桓公影象)

  (三)、細讀研討

  1、彙報交流。引導分析扁鵲和蔡桓公的特點。

  快速默讀課文,誰來說說你眼中的扁鵲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回答。

  邊讀邊用曲線畫出能證明他是名醫的句子,並說說你的理解。【這裡我的設計打破常規,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醫”為線索,讓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扁鵲,能歸納他的特點。】

  (板書:扁鵲 醫術高明)形容一個人醫術高明,我們還學過哪些詞?(出示課件)課件顯示:救死扶傷 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 對症下藥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滿

  2、這些成語都是對技術精湛、道德高尚的醫生的高度讚美,而扁鵲恰恰就是這樣一位名醫,請同學們帶著讚美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些成語吧。(齊讀)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這些美妙深遠的成語,並把它們運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3、這麼好的醫生怎麼就沒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課文中扁鵲幾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麼說的?

  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根據課件中的表格,小組合作試著表演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同時體會兩個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怒髮衝冠勃然變色 憤憤不平 咬牙切齒 暴跳如雷 怒氣衝衝 怒火沖天 惱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氣急敗壞 大發雷霆 )

  這裡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積累,並透過這些詞語形象地體會到人物的心情。

  【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感悟人物的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4、因為蔡桓公對扁鵲的不信任、不高興、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絕了扁鵲治病的請求,才是導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後他後悔了嗎?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指名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麼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後悔。)

  5、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過了醫治疾病的時機,扁鵲走了,病入骨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6、彙報交流,教師順勢引導提問: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藥了嗎?他的病根到底在哪裡?【這個設計是讓學生理解寓意打基礎。】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相機板書:固執己見 諱疾忌醫)可扁鵲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勸說蔡桓公治病呢?說明了什麼?(板書:醫德高尚)【這個問題的討論,是讓學生從扁鵲的堅持和擔心中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8、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蔡桓公這樣的人嗎?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些什麼?

  【引導學生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是要進行知識的遷移,將寓意昇華,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把《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2、課外讀《伊索寓言》。【作業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熟悉並掌握課文內容,整合課外資源,開闊眼界。】

  六、板書設計

  這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各方面。

  一、說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透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情感,發揮想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物件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教法:

  朱熹《孟子集註》中說,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下人家自然、質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三、說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並非要求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說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為“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字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鄉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下美景,為後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為兩課時,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字,默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說一說”,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採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範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說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範為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裡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裡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為什麼?學生透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為“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透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裡。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雅魯藏布大峽谷》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工作室全體成員:

  大家好!

  今天是我們工作室新學期開展的第一次研討活動,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能安排好手頭工作與家庭事務來參加今天的活動。今天的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我執教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聽課活動和研討交流,二是朱際紅老師的講座。下面我就《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談談教學設計思路與反思: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峽谷,它是世界一大奇觀,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本課教學分兩課時,今天教學的是第一課時。課前,我播放了優美的歌曲《珠穆朗瑪》,營造出***的神秘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很自然地匯入新課,併為後面課文的學習作好情感鋪墊。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我緊緊抓住“神奇”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從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形、傳說、秘境等方面,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反覆品讀,感悟大峽谷獨特迷人之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時,透過播放雅魯藏布大峽谷迷人風光的短片,使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情感得以昇華,真正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並順勢提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名遊客,我們應該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這裡的環境永遠美好?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感想,課堂上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總結課文時,我對照板書,結合課後“金鑰匙”,傳授給學生“用一個詞語給課文主要部分列提綱”的方法。第二課時,主要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另一奇觀——自然博物館;讀文、總結學習方法;學生當導遊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等內容。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課堂上學生的交流還不夠充分,朗讀指導也不夠到位,不足的地方還很多。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今天的研討課,我只是起了個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後這樣的活動還要常開展,期盼我們在一次次的研討中,不斷地反思,共同地進步!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