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範文(通用13篇)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範文(通用13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範文(通用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1

  感謝學校和洪老師推薦的陳默老師的教育課堂。聽完課,對自己的想法也篤定了些,同時受到很多很多的啟發,作為父母,就應該做好父母該做的角色:

  1、關注孩子身體健康,助力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基礎。

  2、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時幫助孩子調理一些可能存在的負面情緒,使孩子能踏實,能心神安定。這樣課堂才能全神貫注的聽課,保證效率。

  3、陪伴。要高質量的陪伴,對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很有益處。只懂得回家休閒享受的父母,陪不出勤奮刻苦的孩子。

  4、增加閱讀。雙減可能會少了書面的家庭作業,閱讀是父母幫助孩子成長、自己不斷成長最廉價、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徑。

  5、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孩子幫助別人,善待別人;孩子活的踏實,安心,體現自我的價值。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2

  此次組織的新家庭教育文化節大會,多名行業專家直播中給予學校和家長專業的指引,學習下來受益匪淺,很慶幸我的小孩自上一年級就能體驗新的教育方式。

  家庭需和學校協同,做到同責、同道、同力、同構。我們家長要率先做代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另外需和老師聯絡更好緊密,及時瞭解他在學校的動態,瞭解哪部分的知識點暫時還沒有掌握,哪些方面能力還需要提高,和老師一起制定幫扶方案,在家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透過此次學習也認識到一點,就是家校社政的系統教育,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能夠更好的融合社會學習平臺,國家能夠提供為家庭教育、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希望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素質教育的生態環境。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3

  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如何高效的實現家、校共同教育?帶著迷茫與疑問,認真觀看了《第五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雲上大會》,感觸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經以為是孩子的問題才造成了家長的焦慮,聽完陳默老師《“雙減”之下父母如何應對》的演講,認識到是家長自己的焦慮、虛榮、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導致孩子們缺乏學習、探索的興趣和糟糕的親子關係,讓父母無法為孩子們充滿樂趣的主動學習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陳默老師的演講告訴我們要放下焦慮,迴歸到父母該有的樣子,從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開始,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話不離成績考試,靜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長,陪孩子運動閱讀,以身作則做好道德榜樣,帶領孩子們在生活勞動中積累智力和社會經驗,讓孩子擁有治癒一生的童年。

  這是一場優質的教育思想碰撞,給予我們的啟迪是深刻的,當然關鍵還是在思考後的落實和執行,我們應該慶幸遇上“雙減”政策,也要藉著“雙減”的東風,引匯出一場持續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長!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4

  首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爭取的學習機會。聽了鄭老師的正面管教的課,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學習和大家分享。

  鄭老師對家育正面管教的關心和熱情分享觸動我很深。我學習到了很多。

  第一:早期父母對孩子的品格、性情、心理等培養要比孩子成長的中、後期重要的多。比如我們家長盡最大努力在孩子早期成長中建立好的家庭環境(不一定是物質財富),比如陪伴、關心和參與到孩子的戶外活動中。對培養性情、審美能力、社交溝通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鄭老師提出的具體方法也是現在很多家長正在做的。比如以4-5人以小組,家長輪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博物館、美術館,都能更好地學習並陶冶情操、拓展視野。

  如果早期成長過程中父母欠缺關愛孩子,缺乏極積溝通交流,中後期孩子出現的問題則更需要第三方介入,比如心理醫生等。

  第二:溫暖的家庭,一個有愛的家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是更大的房子和更豪華的車。實際操作是,爭取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第三:父母的成長速度要大於孩子的成長速度。家長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理解他,尊重他。如果仔細聆聽孩子,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是孩子教育著我們。

  第四:為了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引導者,我們家長要學會改變。改變可以是這樣的,在和孩子有不同意見時,或看不慣他的拖拉,他的成績暫時落後時,我們要改變父母以權威去和孩子爭論準是贏家的習慣,勇敢做出改變:可以多嘗試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用信任代替焦慮。

  改變還可以是這樣的,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抱怨是非等。

  第五:要教育孩子的價值觀,維護真理,辯別是非,擔當正義。

  要培養孩子做到:有底氣的不懼,有骨氣的不懼,有志氣的不懼。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每天透過向上教育,多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並及時鼓勵孩子進步。做孩子可靠的肩膀,孩子會得到更多的自信。這自信來自父母、老師的認可;這自信來自自身知識的累積;這自信來自同伴的一個微笑。

  請讓我們繼續做溫暖的父母,不必做到一百分。但有了心與心的交流,有了和孩子一起學習的行動,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心上善良,透過自己的“知性意行”主動地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5

  “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地,使孩子的大部分“補習”時間迴歸了家庭,作為家長,不免喜憂參半。透過本次雲課堂的學習,如沐春風細雨,撥開雲團迷霧,收穫頗豐。協同育人——共育是基礎:這需要家長學會在審時度勢中,與學校形成重要的合作共同體,共同的價值觀和協同的行動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賦能成長——學習是關鍵:孩子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第一次做家長的我們始終是學習者,我們要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立場”,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需求,接受不同的生命邏輯和成長軌跡,守護孩子真善美的本真。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6

  家庭教育實質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讓孩子成人。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再是學會生活,最後才能學會學習。“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家長因此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運動,鼓勵孩子擁有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愛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也很重要。

  對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時要提升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不能動不動就起衝突。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責任心、主動性、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培養滲透。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7

  講座上的陳默教授詼諧幽默的指出了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重點講了家長的焦慮對孩子造成的壓力,我想這不正是我現在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講出了小孩的心聲。講座上總結了焦慮的症狀,為何焦慮,以及我們到底要如何做。

  在觀看講座之後,我和小孩也達成了幾個小小的約定,每兩週我們會至少去一次圖書館待兩個小時,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每兩週至少去爬一次山,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提高身體素質。關於學習這塊,我們沒有約定任何事情,我相信他自己心裡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爬山和閱讀都是他不太會主動去做的事情,他開始敢於主動挑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相信學習上他的主動性不會差,孩子需要的是信任和空間。我也給了自己一個約定:放下焦慮,耐心“等”孩子成長。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8

  觀看完《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專題講座,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明白了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永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師。”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正如講座中說的,過度關愛,會導致過度依賴;過度操心,會導致過度懶惰;過度限制,會導致過度低能;過度期望,會導致過度壓力。我們不能做孩子事無鉅細的保姆,凡事包辦,而是要做孩子成長中的導師,做永不退休的父母。

  要做孩子心靈上的傾聽者,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只有不斷學習,父母才能承擔“教育者”的角色,與孩子共同成長。

  要做孩子成長中的欣賞者,當孩子積極努力,體驗過程時,做孩子的陪伴者,有人關注和分享,會讓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堅定,在鼓勵和肯定中收穫更大的成功。

  要做孩子的人生規劃師,將視野拓寬到課堂之外,陪他閱讀豐富內心,陪他運動強健體魄,帶他旅遊見世面,帶他體驗各行各業瞭解生活百態。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9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女兒出生後是我一手一腳帶大的,我一邊吸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教育,說起怎樣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說什麼好,也就幾個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賞教育: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最可人之處不是在於他的聰明活潑,而是在於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麼都有種動力去挑戰,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表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他沒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並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遠勝於斥責和打罵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讓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師、父母和身邊的人,在教育孩子這些的同時。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孩子,也只有這樣,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實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最後一點是引導教育:“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強求孩子的興趣,給孩子適當的壓力,不讓孩子有所負擔,否則會妨礙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不能讓孩子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讓孩子自由的發展,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應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體會生活的樂趣。

  最後要謝的是老師們,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女兒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你們的教育遠遠勝過於父母。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10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認識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理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如果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心體貼陌生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想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說了一些重話,說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後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打你。

  這讓我很後悔,也很悲哀,後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悲哀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麼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說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用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罰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稱讚孩子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這還要分什麼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還是一歲多小孩的時候,他玩積木,本來是搭錯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給了他稱讚鼓勵,本想能促進他進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錯,而且變得還個性固執,我再怎樣說他還是不聽不理解,這就讓我想到,如果在他第一次搭的時候,我就給他糾正,也許就不會出現此刻這種狀況了。所以我堅持家長在稱讚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誇獎稱讚。

  當然批評就更要有度,如果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反叛,當孩子做錯的時候還是堅持以道理說服,而且就事說事,不能翻舊賬,最重要的是你說的話能讓孩子聽懂聽進去。以前做錯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一大堆的道理,結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之後聽了專家的推薦是讓你說的話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說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你說任何道理他都不會聽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我去鬧,家長能夠做個冷眼旁觀,等孩子覺得哭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去跟他說道理,這樣反而更能

  讓他理解,如果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還去跟他說這說那,只會加重事態的發展。如果哭鬧繼續不止,那我們只能迅速把他抱離現場,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做也許效果會更好。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一貫的堅持。有人會說,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可還是一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例如,每次出門都會帶玩具,剛開始孩子的爺爺總是阻止他帶玩具,但是這樣就會鬧好久才能出門,雖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會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時的哭也許就是對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滿。

  之後,我就跟商量,剛開始的時候是跟他商量出門要帶什麼玩具,漸漸地就變成他主動跟我商量,而且變得更聽話了。即使在外面,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也會教他學會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自我想玩的時候,我就會教他你跟小朋友商量,“等你不玩的時候能夠把玩具給我玩一會,好嗎?”當別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時候,我就會教他:“把玩具給這個小朋友玩一會,好嗎?”一切都是看孩子自我的意願,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以前我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和朋友的小孩一齊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鬧著向要玩具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索的把玩具搶過來給別的小孩,所以之後就養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的時候一拿下來就哭,我想就是那個時候我傷害了他的自尊,我對他的不尊重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此刻經過時光的沖淡,已經慢慢好了,但是對我的衝擊還是挺大的,讓我自省了很久。

  五、及早讓孩子學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在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齊吃飯,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自我吃,但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自我就學會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裡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我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幹什麼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隻要他參與就好,如果你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而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說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六、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光家裡人看電視看的多點,也跟著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裡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也跟著學會了閱讀,雖然時光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說,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光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推薦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關鍵是很喜歡這些,我覺得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

  七、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不溺愛孩子

  爸爸經常在外地,一年也見不著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職責也要當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的男子漢氣概,但是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鼓勵他自我跌倒自我爬起來,然後拍乾淨身上的土。如果摔破了,即使心裡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說沒事。所以此刻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說:“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我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一個男孩子,必須要培養他堅強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齊長大吧!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模範,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十分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熟悉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為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惟獨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理解,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一)首先是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的和睦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會讓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學會愛,愛別人和愛自我。假如缺少家庭的關愛,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看到過許多的案例,孩子的墮落,麻木等等問題,都是因為家庭缺少愛,試想一個孩子連自我的父母和家人都不愛,他還會去關懷體貼生疏人嗎?所以,必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我們的孩子都能快樂無憂的生活。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模範,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巨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禮貌尊重他人的時候,能夠想想自我是不是這樣做到了呢?記得有一次,涵涵犯了錯,我狠狠的訓斥了他,還說了一些重話,說你再這樣我就打你了。本來沒覺出問題,但是之後他居然學會了這句話,動不動就說我打你。這讓我很懊悔,也很悲傷,懊悔以前不該對孩子這樣說話,悲傷的是孩子對媽媽說這樣的話,所以趁孩子還能糾正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謹言慎行,對自我的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行,不管你是在多麼生氣的狀況下都要想到我這樣做這樣說會對我的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三)獎罰有度實事求是孩子發脾氣冷處理

  孩子做對了,我們要專心的誇獎,孩子做錯了,我們也要及時的糾正。獎勵和懲處都要有度,適可而止。雖然此刻教育專家都提倡多誇獎孩子讚美孩子,但是我覺得這還要分什麼事情,因為我這是有切身體會的。在涵涵還是一歲多小孩的時候,他玩積木,本來是搭錯了,但是我想他第一次玩就給了他誇獎激勵,本想能促進他進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而使他每次搭都出錯,而且變得還個性固執,我再怎樣說他還是不聽不理解,這就讓我想到,假如在他第一次搭的時候,我就給他糾正,也許就不會呈現此刻這種狀況了。所以我堅持家長在誇獎孩子方面還是要實事求是,不能一味的盲目的誇獎誇獎。當然批評就更要有度,假如批評過度,甚至打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反叛,當孩子做錯的時候還是堅持以道理說服,而且就事說事,不能翻舊賬,最重要的是你說的話能讓孩子聽懂聽進去。以前涵涵做錯的時候我都會跟他說一大堆的道理,結果他還是我行我素,之後聽了專家的推舉是讓你說的話孩子更能理解,不要說一些空泛的大道理。而且,在孩子任性發脾氣的時候,你說任何道理他都不會聽的,所以我的做法就是冷處理,讓孩子自我去鬧,家長能夠做個冷眼旁觀,等孩子覺得哭鬧也沒有意思,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在去跟他說道理,這樣反而更能讓他理解,假如在他發脾氣的時候還去跟他說這說那,只會加重事態的發展。假如哭鬧繼續不止,那我們只能迅速把他抱離現場,轉移孩子的注重力,這樣做也許效果會更好。

  (四)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首先父母就要先學會尊重孩子,這是我一貫的堅持。在涵涵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能蹲下來聽他的意見。有人會說,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意見,其實不然,雖然孩子小,可還是一個個體的人,他也有思想,所以我們更要尊重他。例如,涵涵每次出門都會帶玩具,剛開始孩子的爺爺總是阻止他帶玩具,但是這樣就會鬧好久才幹出門,雖然玩具是放下了,但是會哭好久,此刻想想,那時的哭也許就是對大人的不尊重而感到不滿。之後,我就跟涵涵商議,剛開始的時候是跟他商議出門要帶什麼玩具,漸漸地就變成他主動跟我商議,而且變得更聽話了。即使在外面,涵涵和小朋友相處的時候,我也會教他學會尊重他人,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自我想玩的時候,我就會教他你跟小朋友商議,“等你不玩的時候能夠把玩具給我玩一會,好嗎?”當別的小朋友想要他的玩具的時候,我就會教他:“把玩具給這個小朋友玩一會,好嗎?”一切都是看孩子自我的意願,不能強加大人的意願。以前我就以前犯過這樣的錯誤,和朋友的小孩一齊玩的時候,看到朋友的小孩哭鬧著向涵涵要玩具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量的把涵涵玩具搶過來給別的小孩,所以之後涵涵就養成了抱住玩具不撒手的習慣,即使睡覺的時候一拿下來就哭,我想就是那個時候我傷害了他的自尊,我對他的不尊重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此刻經過時光的沖淡,涵涵已經慢慢好了,但是對我的衝擊還是挺大的,讓我自省了很久。

  (五)及早讓孩子學會自我的事情自我做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在涵涵剛會坐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把他放在凳子上和家人一齊吃飯,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能自我吃,但是我們堅持讓他看我們大人是怎樣用餐的,所以慢慢的涵涵自我就學會吃了,而且是很早就學會拿筷子吃飯,家裡只要能讓他做的事情,都是堅持讓他自我做,比如掃地洗菜拿碗筷搬凳子等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那麼小能幹什麼呀,還不是越幫越忙,其實做不好是肯定的,但是隻要他參與就好,假如你總是阻止他幹活,他就會覺得媽媽不需要我,久而久之他就不再願意幹了。而且勞動習慣的培養會讓他更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比如說自我玩的玩具不要亂放,垃圾不亂丟等等。

  (六)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光家裡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涵涵也跟著看電視看多了,之後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此刻家裡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涵涵也跟著學會了閱讀,雖然時光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說,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光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理解。雖然教育專家都不推舉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要害是涵涵很喜愛這些,我覺得培養愛好是最重要的。

  (七)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勢不溺愛孩子

  涵涵的爸爸經常在外地,涵涵一年也見不著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職責也要當好爸爸的主角。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涵涵的男子漢氣勢,但是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涵涵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激勵他自我跌倒自我爬起來,然後拍乾淨身上的土。假如摔破了,即使心裡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說沒事。所以此刻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說:“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我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一個男孩子,必須要培養他堅毅的性格,不能懦弱。

  以上就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還是那句話,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獨特的人格,沒有萬能的教育,只能是每個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不斷的摸索實踐,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齊長大吧!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12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能夠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的穿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潛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從開學初教師的上門家訪及調查問卷中發明,小班大都幼兒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少家長很重視對幼兒的認知教育智力開發,把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以糾正,在幼兒發展中存在著認知潛力和行為潛力不和諧性不一樣步性。不少幼兒在表演節目時還很自信,但一旦讓他們去獨立完成一件簡單任務時,就顯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兒尚未構成用餐入廁傾聽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為習慣,假如任由這一狀況發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展將不可避開,對今後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要害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構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從小抓起。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夠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養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兒從成人呵護中逐步走向獨立生活的重要階段。小班幼兒的許多行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具有更重要好處。

  協同教育賦能成長的觀後感13

  昨天晚上睡覺時,女兒很神秘的對我說:“媽媽,今天晚上澤輝沒有認真寫作業,你猜他媽媽是怎樣治他的?

  我急忙糾正孩子的用詞不當:“那不是治,是教育。可是澤輝他媽媽也太壞了,這麼冷的天讓他在外面,我把澤輝領進屋裡,他媽媽又把他趕出來了。”聽了女兒的話,我連忙說:“你要是不聽話,我也會把你趕出去的。”女兒仍然嘟囔著:“那你也是個壞媽媽。”

  在這之前去澤輝家串門,當與他媽媽談起如何教育孩子時,就親耳聽到她這樣說:“孩子不聽話就打,捨不得打,只會把孩子慣壞了。”回家我把這話對老公一說,他堅決反對,不贊成用打的方法教育孩子。

  透過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人們的腰包都鼓得足足的,孩子的教育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各種教育觀點、教育理論、教育模式鋪天蓋地而來,其中也有一些“快樂教育,成功教育,賞識教育……”哪個做家長不把孩子的教育當做頭等大事?可為什麼孩子們不領情呢?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書上說過這樣一句話:“當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時,你的教育已經失敗了。”那麼,教育究竟是什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呢?我回憶起小時候的一個鏡頭:一個颳風下雨的天氣,一位患有風溼性關節炎的老師騎著車子去上班,走到一個小橋邊,腿一軟,從橋上摔到河裡去了,他從河裡掙扎著爬上岸,提著兩隻鞋出現在教室的門口,此時離上課還有五分鐘,他微笑著對同學們說:“你們真棒,按時上課,都是勇敢的孩子。”他就是我的小學老師,永遠忘不了的是他全身溼漉漉的,光著腳,手裡提著滴水的鞋,水珠順著頭髮往下滴,他也許從來沒有教育孩子怎樣去做人,但我從他的身上理解了“德高為師”的含義,懂得了“以身作則”的真諦,他只教了我一年,卻成為我教師生涯中永遠的楷模,從教15年來,這個鏡頭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它時時鞭策我,做一個這樣的好老師。

  教育,是無言的愛。父親是一位老老實實的農民,他從未教育過我什麼,只是偶爾從農田回來早一些的話,我就會纏著父親講故事,講的故事裡邊的最終結果是好人的好報,壞人的嚴懲下場,就是父親的愛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做人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育,是無聲的行動。再看看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如何詮釋教育。泰戈爾老先生說:“天空中沒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飛過。”我想:“這是多麼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們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切可理解,但天天把教育掛在嘴上,不僅沒有把鐵煉成鋼,反而讓孩子很小就產生逆反心理,出現,是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這不是很可悲的事實嗎?

  試想:當年朗朗在學校學習,取得的成績並不好,他的媽媽並沒有採取嚴厲的懲罰,而是為孩子選擇了更好的機會,留下了佳話,從而造就了一代國際鋼琴大師。

  試想:當年的愛迪生“孵蛋生雞“的故事,被眾人所歧視,他的媽媽如果不是那麼堅信兒子的才智並帶回家親自教育,世界將痛失一個偉大的發明家,那麼我們何時用上電燈,教育到底是什麼?聰明的父母老師們,今天,我們到底拿什麼來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