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

  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1

  題目:在主題美術中體驗樂趣的案例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概況

  (一)概念的界定

  “幼兒美術活動”——幼兒運用一定的藝術材料和手段,進行造型、美術作品欣賞等活動,並透過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展現視覺形象來完成作品。

  “主題美術活動”精心收集了24個主題活動,分為大班(10個)、中班(8個)、小班(6個)三個部分,每個活動由設計思路、核心目標、網路圖譜、活動列表、案例設計、主題反思與體會六部分組成。另外,本書還收錄了部分以師生對話為形式的活動實錄,並附上了對活動的簡要分析,從中可以較清晰地看出活動的思路和方法。每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都凝聚了教師們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這些主題活動能夠給您有益的借鑑。

  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

  樂趣: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

  (二)案例背景

  新《綱要》在社會教育領域從社會關係的緯度提出了幼兒與他人的關係是樂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兒與群體的關係是遵守規則、愛護公物與環境,幼兒與社會的關係是社會職業、家鄉、祖國、世界文化。提出的認識、情感態度和行為技能的問題,對幼兒進行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培養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個性和社會性。有專家也曾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願地結合在一起,透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對於幼兒來說,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從嚴格意義上講,兩個或幾個幼兒在一起並不一定意味著合作,這在遊戲中表現得更為明顯。如兩個幼兒在一起遊戲,但並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項主題,他們有可能相互模仿對方或互借玩具,然後各玩各的,這是平行遊戲或協作遊戲而不是合作遊戲。21世紀聯合國教育委員會提出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其中的學會共處就是學會交往與合作。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課改的新理念,衝擊著我頭腦中已有的教育理念,盪滌著與我相熟相伴的陳舊的觀念,改變著我許多傳統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嘗試故事畫創作中,我班則大膽嘗試以簡短的兒歌、詩歌、散文等形式創新幼兒美術活動,設計活動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置於主體位置,儘可能給他們更多表現表達的機會,更大的表現空間,更多層次的環境刺激;更關注孩子的語言交往行為,從孩子們語言中、行為狀態中捕捉它們合作需要和興奮點,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態度,尊重之,追隨之。孩子們的愉快合作體驗成了我關心、思考的焦點,成了課程的一部分。我結合《綱要》思索這麼一個問題――在主題背景下的美術活動,怎麼樣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合作意識與快樂體驗?在我們實踐中,發現不少教師雖然意識到幼兒合作的重要意義,但對合作的含義瞭解不夠,對幼兒的指導也顯欠缺。幼兒既缺乏合作的意識,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會協商,不會分工與交流,學習、遊戲過程中發生矛盾時常以告狀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遇到困難往往求助老師而不知從同伴那裡尋求幫助,同伴遇到困難時也沒有意識去協助解決。那麼,如何進行愉快的合作體驗呢?下面,以大班“”主題尾聲合作創作繪畫活動為例,讓我們來共同探究這個問題吧!

  案例過程:

  一、在確立目標時,我定位於將幼兒已有的經驗(前期與父母共同蒐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經驗以及交通工具用處大的經驗)和合作性藝術活動進行整合,目標中整合了語言、情感、藝術等方面的多種要求,來設計具有合作性的藝術教育活動,透過孩子經驗的交流,並透過合作活動形式組織實施使孩子能有機會在多方面獲得提高。

  感想:讓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師從中擷取幼兒興趣所致、幼兒發展所需,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例如在開展“交通工具”主題活動中,教師發動孩子採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資料,再在集體、分組活動中和孩子一起對資料進行整理,在整理資料過程中逐步接近知識本源。在孩子有了合作創造的基礎上,我再為孩子提供合作表達表現的平臺,準備開展合作繪畫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合作熱情,以交通工具的用處作為載體來達到合作的快樂。

  二、接著創設了兒歌創編活動——《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孩子們將自己尋找到的交通工具用處大的秘密編進了兒歌。如有的小組這麼編的“什麼車兒把水灑?什麼車兒長又長?什麼車兒救大火?什麼車兒抓壞蛋?灑水車兒把水灑,大火車兒長又長,消防車兒救大火,小警車兒抓壞蛋。”也有的小組編了船的故事“輪船進港嗚嗚嗚,輪船進港嗚嗚嗚,輪船輪船懂禮貌,出入不忘打招呼。”當孩子的兒歌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時,使得不少默默寡聞的孩子也勇於參加,透過兒歌表達自己對交通工具的一種喜愛。

  感想:在孩子拿來了不少交通工具的資料圖片時,在傾聽孩子運用破碎的語言表達時,我馬上創設兒歌表達方式引導孩子將資料的內容講得更清楚、完整、有趣,讓幼兒體驗到合作完成的樂趣和兒歌的美感。

  三、在孩子們有了表現的願望與需要時,我創設了“交通工具”合作創編活動

  (一)欣賞討論

  1、開場白:最近我們都在收集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的資料,而且也在嘗試編兒歌來誇交通工具的用處;你們知道嗎?別班的小朋友還把自己編的交通工具的故事兒歌畫出來,編成了一本書呢,來看看吧!

  2、播放自制的“警車真棒”(四副畫)幻燈片,幼兒觀賞討論。

  感想:我引用同齡孩子的作品欣賞,激發了本班孩子的繪畫創作興趣,給孩子一種鼓舞。

  (二)、聯想創作

  1、引言:這四幅畫沒有一個字,但我們都知道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那我們能否也把自己編的有關交通工具的故事編出來呢?

  2、師生共同討論合作創作需要做什麼: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幾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什麼交通工具?會遇到什麼問題?它有什麼用處?接著想一想,這個故事需要畫幾張畫?怎樣分工?名字怎麼來?(看畫內容協商出來)最後,想一想,每幅畫還需要什麼?(編號)

  3、幼兒和合作聯想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自己的任務,讓他們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感想:整個活動始終圍繞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本領展開。以“友好合作”情感線進行,孩子們非常投入,尤其表現故事情節時能夠協商,安靜作畫,特別專注。藉助同伴思維互動來創作豐富畫面,而不是單調的引導“怎麼畫?畫什麼?”等等,脫離情境的語言幾乎沒有,讓孩子沉浸在“交通工具”創作中,感受合作的快樂、盡情地發揮內心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

  1、介紹自己小組是怎麼商量一起畫這個故事的?(體驗合作的快樂)

  2、活動延伸:明天我們一起把自己小組的畫來進行比賽,讓大家評評哪組的畫最精彩?有空你們再好好編一編,願你們明天都能拿大獎。(班內創編故事畫比賽)

  感想:從展示、交流中引導孩子發現同伴之間合作的多種方法,為孩子提供了表達的平臺,使活動更加圓滿,孩子們愉快的表達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內心體驗,又為下一個活動作了鋪墊,使得整個活動有始有終。

  案例分析:

  一、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基本的理念。那麼,怎樣來確定這個本的呢?我主要是透過對孩子的觀察,在“觀賞交通工具”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對那麼多的交通工具充滿好奇與興趣,平日裡交流的多數是“我喜歡什麼交通工具,因為……”、“我拿來了交通工具的書,我們一起看吧”……於是,我們生成了“交通工具”主題活動。在活動探索中,我們開展了“我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造型”、“交通工具用處大”等活動後,孩子們更是對交通工具非常的關注。這個活動是“交通工具”主題活動將近尾聲的一個集體活動,一方面是滿足孩子透過自己的實踐探索,來表現交通工具的特有用處的願望;另一方面,透過孩子協商合作完成故事畫,來進一步培養幼兒合作的樂趣。

  二、在確立目標時,我定位於將幼兒已有的經驗(前期與父母共同蒐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經驗以及交通工具用處大的經驗)和合作性藝術活動進行整合,鑑於這點考慮,我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就是讓孩子自由結伴合作完成活動,在協商分工的基礎上,表現自己喜歡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在目標中整合了語言、情感、藝術等方面的多種要求,來設計具有合作性的藝術教育活動,透過孩子經驗的交流,並透過合作活動形式組織實施使孩子能有機會在多方面獲得提高。

  三、在確定活動內容時,我是這樣思考的:這個活動是來自主題的,交通工具這個主題孩子們很感興趣。考慮了活動內容的整合,雖然它是主題背景下的藝術活動,但它絕不是單一的內容,而是在主題探索過程中,情景層層推進,經驗日日積累,在主題過程中各點之間整合的前提下,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內容,而本次活動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各種領域的教育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將初步的合作經驗等內容滲透在幼兒的表現活動中,幫助幼兒獲得在活動中的合作慾望,是與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貼近,也適合孩子的表現表達的。

  四、本次活動我主要是考慮到大班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徵主要是主動地與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識、形成開朗、樂觀、愉快的性格。同時,透過孩子們豐富的聯想或想象,積累經驗,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突現了兩個特色:

  a、採用情境匯入法:透過幻燈片的氣氛渲染,再加上與老師之間的談話,將孩子帶入了故事畫情境,在與幻燈片的簡短互動中,幫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畫經驗。在這一部分內容中,我主要是透過環境的薰陶,以境帶情,幫助孩子直接帶入情景,激起幼兒的興趣點。

  b、體驗合作快樂: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個別嘗試、集體互相討論法,一方面滿足了幼兒自己的願望,另一方面,增強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實際操作時,幼兒基本能自由結伴,自主商量。最後,我讓幼兒針對自己的小組合作情況進行介紹,在以後的活動中引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我們平時談到的微格研究法,將幼兒的合作過程進行再現、幫助幼兒從中發現問題。因此,看似是一個活動,但它確實是與其他領域的內容相整合的。比如:幼兒的認知、情感、藝術等領域都在活動中有所滲透。

  因此,嘗試這種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提供給幼兒更多主動參與生生互動的機會,這不僅有利於幼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更有利於交往能力的發展。它能使幼兒的美術學習活動更加富有意義,還能激起幼兒更高水平的思維。

  (三)國內外對本課題相關研究述評

  林琳、朱家雄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認為:幼兒美術教育要立足於真善美的和諧統一,要求美術教育滲透整個教育,使幼兒能按其本來面目健康成長,最終成為藝術的完美的人;兒童能在具有明顯審美特徵的遊戲活動中愉悅自己、表現自己,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美術教育對於人類教育的貢獻有其他科目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們的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理論認為:學前兒童的繪畫發展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塗鴉階段、象徵階段和圖式階段,圖式階段的兒童常以程式化的圖形表現物象,表現的方式呈現出符號化、圖式化的特點。

  李慰宜在《走進幼兒繪畫世界》一書中認為:幼兒繪畫並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也不是孤立的藝術活動,而是反映了幼兒的智力、能力、興趣與愛好、求知慾與進取心,他們的意志、性格、和創造,他們的行為、品質及對待事物的態度等等,這是一個塑造幼兒美好心靈的活動。

  劉能強在其美術教育專著中認為:對於美術創造而言,它首先體現為一種視覺藝術或者內心視像的萌發,使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所見、所聞、所親身經歷的事和物在人的意識中的反映,即任何客觀現實的視像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是個人的主觀反映和外部生活的主觀映象。

  所以說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

  (四)、研究目標

  透過主題美術活動對幼兒想象力、美術表現能力及善於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對於幼兒來說,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在主題美術活動中能相互交流快樂

  2、幼兒在主題美術活動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六)、研究方法與步驟:

  (1)文獻研究法:

  透過相關網上的資訊檢索及書籍資料的查閱,瞭解與本課題相關的資訊,提高研究團隊的理論水平。把握髮展動態,對目前國內外幼兒美術教育現狀和主要成果進行分類梳理,為研究方案的設計和概念界定尋求理論依據和研究方向。

  (2)案例法:

  前期,運用攝像、記錄等多種手段,實錄教師的美術實踐課,收集創新美術活動的研究素材。中期,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觀摩,研討教師開展美術活動樣式的創新價值及教師行為策略,幫助教師進行進一步反思和調整活動。後期,歸納整理形成有價值的美術創新樣式案例文字。

  (3)行動研究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動研究法,強調研究資料全面、細緻和客觀的收集,注重理論引領下的教學實踐,在實踐的基礎上理性思考,而且不斷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提高……注重園內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團隊,實現優勢互補。

  a、建立研究小組,形成子課題。

  b、各課題組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發展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設計並開展美術實踐活動,形成課例。

  c、對課例進行反思、調整和再實踐,梳理出創新美術活動樣式,形成案例。

  d、透過敘事故事和定期交流等,驗證歸納形成教育策略。

  e、解讀分析,梳理歸納,形成比較成熟的有價值的創新美術活動樣式的課例與案例。

  (4)、研究程序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年5月—XX年9月

  1、理論學習,情報、文獻資料查閱、收集、分析和彙總。

  (負責人劉喆、張雪、:)

  2、成立課題小組,對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培訓,設計研究方案,使課題成員對研究達成初步的共識。(負責人:劉喆、張雪、)

  3、積累不同樣式的美術活動的課例,作為研究創新美術活動期課例素材。(負責人:餘華玲、陳勁)

  二、研究隊伍的組織

  研究隊伍的建設是達成課題研究目標,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條件,本課題的研究隊伍建設擬打算包括下列組成部分:

  (一)、課題領導小組及主要職責:

  課題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劉喆、張雪、餘華玲、陳勁

  各成員主要職責:

  1、課題體實施方案和規劃劉喆、張雪、餘華玲、陳勁

  2、課題研究重點劉喆、張雪

  3、建立題組劉喆、張雪、餘華玲、陳勁+。

  4、子課題組如期完成各階段工作張雪、餘華玲

  5、的階段性總結和成果彙編工作劉喆

  6、發現研究過程中的問題,並及時予以解決劉喆、張雪、餘華玲、陳勁

  7、課題保障系統,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劉喆

  8、與上級科研部門彙報研究情況張雪、餘華玲

  (二)專家顧問小組工作

  由課題組聘請2—3位相關專家,作為本課題的研究顧問,指導課題研究的推進,把握研究方向。

  三、研究條件的保障

  (一)、人員保障:課題負責人是幼兒園高階教師,擁有豐富的科研經驗,獲多項市、區級科研成果等第獎。課題組成員中有83%教師擁有參與市或區級課題研究的經驗,累計撰寫並發表過教育案例20篇,多位教師具有領銜個人課題的經驗並執筆課題的研究報告。研究隊伍中多為幼兒園高階教師,其中也有學歷較高的青年教師,具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美術素養,為課題的開展提供富有價值的課例和案例。同時對美術活動的課例研究具有較強的思辯意識和能力,個別青年教師具有較高的現代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力。

  (二)、制度保障:制定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辦法,對各類課題的研究進行管理和指導。建立定期研究和交流制度,做好研究過程的記錄和資料收集儲存工作。

  (三)、裝置保障:幼兒園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裝置,滿足研究的各種需要。

  (四)、時間保障:各課題研究小組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討論制度,要有研究主題和討論記錄。課題領導小組每兩月一次專題研究交流,做好討論記錄。每學期組織一次課題組成員的培訓和交流。每季度至少一次向專家顧問小組進行諮詢,尋求幫助、指導。

  (五)、資訊保障:每學期編輯一期課題研究專集,及時釋出各子課題的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

  (六)、經費保障:幼兒園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2萬元的經費,保證課題開展的經費運作需求,同時,為各子課題的研究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援。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創新能力是每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美術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輔助學科,不管從具體的教學內容還是從美術課的功能來說,還是對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識,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等方面都有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兒童線描畫是兒童情趣、思想、內在潛能的自由表現方式,是兒童思維活動的一種真實記載,線描畫不僅自由、隨意,還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種“心”像繪畫毫無拘束地表現出來。在兒童線描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研究,蹲下身子去欣賞孩子們的畫,用賞識的眼光去感受,讓幼兒在有趣的“亂畫”中理解線條的多樣性,在不同的線描畫創作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營造民主、平等的美術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展現才華,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師線上描畫引入小學美術學科特色的探究與研究過程中,有思想有實踐有研究有反思,從而改變教學行為,加速到質的飛躍,讓“教書匠”逐步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線描畫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創造及表現能力;二能培養其做畫的耐心和毅力,磨鍊孩子的意志。透過線描畫的教學,學生的綜合能力必將得到提高。

  二、課題界定

  課題為:小學美術線描畫教學研究研究

  線條是繪畫最基本的造型語言之一,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物件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塗鴉期的幼兒用筆勾畫出一些散亂的點線,遠古時代出現在洞穴裡的畫也是由線條組成。線描畫是用線條說話的藝術,線描是最簡便、最直接用於表現形象的繪畫手段,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觀事物或主觀想象而使用的虛擬性、提示性、裝飾性的視覺語言。線條又是最高階的造型語彙,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線條去散步”,道出了線條的本質在於它的情感意味。線描畫既對具體物象做概括處理,又可進行細緻刻畫,既能進行造型訓練,又可創作表現傳達感情。

  三、主要理論依據

  看到省特級教師朱國華老師進行的兒童水墨畫的實驗。朱老師藉助國畫中水墨畫的表現形式,在技法和題材上大膽創新,具有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有創新與發展。呈現的學生作品表現大膽,生動新穎。同時,也可看出,朱老師也是將點、線等元素融入了教學中,使學生的作品,除了具有兒童繪畫樸拙、生動等特點,又多了一份裝飾繪畫的形式美感。在吸取這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接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校近期美術嘗試的研究方向定位為兒童線描畫。

  四、研究目標與內容

  【研究目標】:本課題以發展學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就“小學美術線描畫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在課堂中教育學生如何獲得和掌握線描畫基本知識及技能。在課堂上講解必要的線描知識、結合日常生活滲透線描教育、開展一些線描遊戲活動、進行演習等有效策略,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研究內容】:1、研究能激發、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行為和策略

  2、研究不同階段科學合理的“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

  3、透過上課,分析,再上課,探究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4、探究更多的線描繪畫表現形式。

  五、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參考法、觀察法、問卷法、交流法、比較法、總結法。

  1、參考法:收集、整理兒童繪畫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參考線描教學研究的論文以及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對兒童線描興趣教學的科學認識。

  2、觀察法:實驗教師隨時觀察研究物件的行為表現,及時記錄並進行分析。

  3、問卷法:透過學生談話、家長座談和調查表等方式,瞭解研究物件的基本情況、行為事實、心理傾向,收集行為和態度等方面研究資料。

  4、交流法: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加深對學生的瞭解,找到適合他們心理的,合乎他們生活實際的線描教學內容、方法和策略。

  5、對比法:根據教學研究的需要,適當的時侯把學生分兩撥,進行不同形式的線描教學,再比較、分析、總結各自的規律,找到有效的教學模式。

  6、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課題進行不斷的修改與完善,總結出課題研究的經驗。

  六、研究步驟:

  為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需要把無關變數控制到最小程度,選出一些學生為研究物件,對他們進行長期跟蹤指導。

  本課題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學習相關理論,查詢相關資料,分析問題,把握研究方向,確定課題研究內容,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2、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1月)

  1、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培養學生對點、線、面的感性認識,為今後學生有意識的創作線描打下基礎,所以側重於技法傳授與訓練的研究。

  (1)如何在教學中滲透線描文化的研究。

  (2)小學生如何欣賞線描作品的研究。

  (3)如何認識點、線、面的研究。

  (4)分割形狀的方法研究。

  (5)點、線、面的綜合運用的研究。

  2、為提高審美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對兒童嘗試有意識地主觀地表現物件的畫法研究和這一階段有效教學的探究。

  3、這一階段是在前面的基礎上以點、線、面等造型元素對自然物象進行美化。這一階段,對學生積累素材,找到解決學生“無東西可畫”,“畫面空洞”的最佳辦法的研究。

  4、對內容分類,改變學生的繪畫材料,讓學生嘗試其他表現形式、表現手法的探究,並對學生作品進行分析和總結。收集經驗材料,為撰寫經驗總結做準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撰寫經驗總結論文。

  2、課題成果的推廣,舉辦兒童線描畫畫展。

  七、研究成果

  1、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2、撰寫教學案例以及課後反思、《小學美術線描畫教學研究》心得、與《小學美術線描畫教學研究》反思,論文。

  3、線描畫學生作品、課堂教學反思等。

  4、舉辦線描畫展的相關照片。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3

  課題名稱:

  “評語+等級”課後美術作業評價的實踐與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而評價,就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價值的一種根本方法”.在課程研究發展史上,第一次把課程評價納入課程開發過程並使之成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之一的,是美國著名課程學家拉爾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把課程評價問題作為課程開發的四個基本問題之一,從而使課程評價研究成為新課程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自泰勒之後,課程評價領域從價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經歷了幾代嬗變與演化,每次嬗變和演化都直接體現了整個課程領域的變化;每一次的嬗變和演化也都體現了人類不斷擺脫盲目被動而走向自覺能動,同時間接地折射出了時代精神的發展軌跡。

  近觀歷史文化,自20世紀後半葉起,世界文化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呈現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對主義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藝術教育改革的焦點集中於一種具有開放、互動、多元特徵的,能不斷擴充套件的藝術課程,而作為小學藝術教育的主幹課程-美術與這一趨勢相對應,其研究方向也向這一方向聚焦。21世紀中國的藝術教育在繼承全世界藝術教育成就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本國藝術教育特色,同時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藝術教育新格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一條重要樞紐,新課程更重視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美術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美術教育評價也面臨新的挑戰,立足於素質教育的美術教育也更應重視對每位學生髮展的可能性作出積極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研究動因

  要提高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實,就離不開評價。評價不僅是個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群體間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無可否認,美術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邊的交流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學習反饋形式-學業評價會促使教與學形成良性迴圈機制,從而完整地、準確地體現出美術教育思想。因此,如何進行作業評價成為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評價標準看: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往往採取當堂評價的方式,如學生、師生共評,教師點評等,作為美術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當堂評價美術作業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作業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識問題,更難以做到深入的恰當的分析,只能泛泛地點到為止。尤其是面對一些大班額的具體情況,僅憑有限的課堂上三五分鐘的作業評價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當堂評價外,在辦公室批改學生的美術作業,是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屬於靜態的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結果的評價,由於離開了學生本人,多少帶有一些教師的主觀意識,因此在評價時,教師如何透過學生的作業來和學生進行客觀的平等的意識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從評價結果上看,發現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個分數就算完了,至於那個分數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那樣打,大多數老師都沒在等級分數之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更有甚者,對一些自認為不好的作業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當著學生的面。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以這種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確指導的作業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勞動成果和學生本人的不尊重,是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相違背的。

  三、課題界定

  就當前情況看,提到“評價”,人們大都把它與“判斷” “價值”等概念聯絡起來。本課題所提出的學生作業評價,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學生學習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但要想把握它的準確涵義,還要結合幾個具體問題,其中包括:學習計劃、活動以及結果,即評價內容的問題;學習主體及其心理,即評價物件的問題;關於價值或特點的問題,即將涉及評價的標準;關於評價的方法、途徑問題等等,而其中的具體問題既相互關聯又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提出了“評語+等級學業評價體系”這一概念。

  鑑於美術教學跨年級段多,我們主張應該視具體的學習任務評價,與其他的學習評價模式相互補充。事實上也是對當前學生美術學習評價領域發展趨勢作一種全面的、整體的、合理的概括和總結,同時透過實踐與研究誕生新的評價模式和方法等評價元素。

  (一)理論依據

  1.多元智慧理論。這是美國認知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突出了多元化,認為人的智慧結構由7種要素組成,不同組合使每人的智力結構各具特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2.教學論指出:評價是構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布魯姆曾對評價做出過精闢的論述:A評價是一種獲得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論證方法。B評價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試更多種類的證據C評價用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倡導把評價的過程與結果作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

  3.烏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歸屬、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兒童的這種認同感來自於各方面對他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最優秀,如果他們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失望、情緒不振。

  (二)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對於本課題提出和建立,也是基於四種不同的需要:學生心理的需要、家長認識的需要、學校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它的現實意義具體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作業,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同時便於家長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子女的美術學習情況。

  2. 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能促使我校美術教師在積極參與教改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教育、科研等各種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過程中,運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美術作業的實踐與研究,為教學決策提供科學、可操作性的依據。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經查閱大量文獻等資料表明;教育界這對於“學業評價”“課程評價”等資料方面略有著述,但顯現出“大教育”的跡象,對於“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目前還未領略。因此,關於新課程中小學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建構與研究方面的課題及論文專著在國內尚屬冷門。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本課題具體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分別是: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多元化操行評語模式

  操行評語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本身是一種操作過程,當然不可能方法單一,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正確性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多元化是密切相關的。隨著評語的改革與發展,評語的功能日漸突出。因此,在科學、正確的“指揮棒”的導向和推動下,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不再是以往的學期末一段簡單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①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

  所謂主觀評價也叫做自我評價。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學習、個性特長、與人交往等各方面進行主觀的評估,完成相應的評價任務。主觀評價應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評價手段。學生的主觀自我評價是進行積極的自我反饋、自我鑑賞、自我總結、自我調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觀評價沒有外界壓力,是在高度自覺、積極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保護和激發被評價者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學生的主觀評價往往是比較深入、貼切的,但是自我評價往往受到評價者的同一性的侷限,對評價的觀點、內容、標準和效果,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缺少客觀標準,如果主客觀差異比較大,就難免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因此,老師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基礎上應組織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小組評價或老師綜合評價,這樣就彌補了自我評價的侷限,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既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又有同學及老師的客觀評價。

  ②相對評價與標準評價

  相對評價指在接受評價的一個群體中,按照一定的評價要求,將每個學生的情況與評價的要求相比較,來確定每個被評價學生所達到的水平,實現評價目的。這種評價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評估每一個學生達到的高度,並確定其在群體中的位置,同時使學生可以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激發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此種評價方式可根據不同年級段,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但是,該評價是有相對性,有很大的“相比較而言”的弱點。

  標準評價是一種相對絕對評價,它告訴學生明確的客觀標準,例如:“你是一位美術愛好者,美術成績優秀,懂得在美術作品中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標準評價使被評價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達到某種標準,而並不清楚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

  ③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在對學生學習的表象進行全面的深入細緻的考察和分析,進而揭示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和學習效果。定性評價多用評語的形式表述,反映學生學習的質的既定性。好處是方法較簡捷,由評價者根據平時學習的直覺和理性分析予以評定,但它完全侷限於評價者的教學經驗和洞察力,主觀性強,客觀依據不足。

  定量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運用統計學原理,考察學生的學習有個量的蒐集和積累。雖然操作起來較複雜,但有具體的資料作基礎,作為分析、評價依據,就比較客觀,也比較科學。

  ④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學生受教育的過程評價,指的是不單純依靠對學生結果的測定來進行評價,而是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進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來評定每個學習時期或學習步驟本身的優缺點。如某位學生,剛開學一段時間學習很努力,且學習效果很好,但後期學習鬆懈,效果較差,這樣在評價時應體現他的這一學習的過程體現 結果評價主要依靠學生的最終的學習效果的測定成績,這個測定結果雖然很重要,但不能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因為我們要考察學生好的成績是怎麼得來的,同時,也要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所獲得的結果如何。在實踐中,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為了提高評價質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是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就必須建立科學、公正、多元的現代評價體系,我們必須用好評價這一槓杆,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如何就學生的受教育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控、解剖、收集和運用有關資訊,對他們的學習效能和質量作出準確判斷和評價,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深感任重而道遠,我願在此課題不斷探索和研究。

  2.評語具體化研究

  ①抓住時機,點撥思路

  “等級+評語”的批改方式,不僅注意學生畫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學生的構思與想象,適時點撥,以幫助他們拓寬思路,發展智慧。

  ②善用技巧、評點問題:當學生作業中出現構圖、色彩、創造等方面的問題時,宜用評語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找出不足之處並如何進行再創作,學生構圖不飽滿,主題不明確等問題時,他們自己往往很難發現。所以教師在點評時可採用:你看這樣畫是不是更好點,現在主題還不夠突出,你看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評語。

  ③啟發誘導。

  學生對一個物體的理解往往是比較定性的。據此,我們也要用評語誘導他們去思考,去大膽創作。如:一隻靴子,告訴小朋友們,他不僅僅只是穿在腳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樹樁,可以在上面畫一些茂盛的樹枝和葉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個游泳池。天熱時有很多男男女女都過來游泳……除了這些,你還想到了什麼,你還可用什麼方法來作畫類似這樣的評語。不僅可促進學生的思路發展而且可誘導他們潛心於美術創作。

  ④充分利用激勵機制,激發學生情趣、學習習慣、學習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發展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學習情感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根基,也是學生後繼學習的內在動力,積極開展這方面的評價,就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小學生天性愛受表揚,老師幾句鼓勵的話語,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適時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⑤適時合理評價。

  3.構建課後美術作業評價研究

  本課題所建立體系主要是透過建立學生檔案袋來體現學生的作業成績,設定美術學習檔案袋,透過評價活動做好美術學習過程中各階段的評估記錄,是美術教學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術學習檔案袋,學生就能自然對照教學要求和教師各階段評價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績,形成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和自我進步的能力,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師透過學生的美術學習檔案袋,瞭解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活動所作的內在心理是定位和評判,便於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的個性,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可以說,美術學習檔案袋建立,促進了美術教學與評價更加緊密的結合,它全面展示了學生的學習二)預期目標

  透過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主動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習情感,形成自信,體驗成功,為學生在美術乃至其他學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素養。

  六、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條件分析

  任何一項課題的提出、試驗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應的研究條件

  1.成立課題組,明確分工和責任,形成課題研究脈絡,做到有組織、有保障。

  2.建立課題組例會制度,總結前階段實驗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

  3.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和課題研究檔案管理制度,詳細記錄整個研究過程,保證了課題實施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4.具有優越的學校研究環境,學校學習氛圍濃厚,具有特定優勢的學生群體,具有一支結構優勢的美術師資隊伍。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9月-12月)

  1.組建課題小組,並形成課題研究脈絡,健全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

  2.收集相干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形成理論綜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課題申請,進行實驗前期調查、分析、撰寫《調查分析報告》。

  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階段性研究報告》報告

  《中期成果展》 主要展示教案、學生個案作品、以及教學和片斷案例

  總結階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的論文、報告、學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資料。

  ②集結本課題實踐和研究的成果,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小學美術教學的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尋找理論支撐,發揮理論指導作用。

  2.問卷調查法:透過對一年級學生的調查,摸清我校高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情況、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

  3.個案分析法:組建學習小組,定好組長,充分發揮學生小組長的作用,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身邊的幾個學生共同進步。同時,對重點幫困學生個別配好學習對子,隨時記錄情況,進行個案分析。

  4.經驗總結法:組織美術教師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及時分析總結。

  九、研究物件

  一年級段小朋友:

  實驗班:一(5)、一(6)班

  對照班:一(7)、一(8)班

  十、課題組成員

  黃雪君:總體設計規劃,理論研究和實踐評價,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朱冬玲:理論研究、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陳雪招: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王宇凌: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級研究為主。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4

  一、課題名稱:美術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

  二、課題成員:主要負責人:周驊 王雅君周亞平

  組員:各班級老師

  三、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在教育發展綱要頒佈後的今天,幼兒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受到我們的關注。而幼兒美術教育在其中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為幼兒品質的發展,自然創造力的表達,社會價值和集體主義道德觀念、個性與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機會與條件。

  為貫徹《綱要》精神,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其身心發展,適合其興趣、認知水平,可供他們自由選擇的寬鬆的環境,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正是迎合了幼兒發展的需要,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入活動區,大膽而真實地表現自己。以往,幼兒的美術活動通常是在課堂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種集體活動教學往往更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提出統一的教學目標,讓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訓練,忽視幼兒間的能力差異。使幼兒在被動地模仿和服從中,喪失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綱要》反覆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術區域的創設則讓幼兒們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發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進行材料的選擇,並可用多種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保護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信心和興趣。 我們認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適應社會的過程,這種適應具體地表現在外在和內在兩個不同的領域。而所謂的內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綜合的方式加以推動引導,幼兒才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所謂外在的教育領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即是老師“可以教的領域”, 這些外在的可以教的內容,在被孩子們接納為個人經驗,又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心智發展水平為基礎,而幼兒的生理成熟和心智發展水平是不可人為超越的,即可歸納為“不可教的領域”部分。幼兒在接受藝術教育和進行藝術活動時,往往伴隨著充分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個人獨特的表現語言,他們把握的不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則,更是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這樣外在教育就深刻地影響了幼兒內在世界的形成。

  感覺、感受、觀察、想象、慾望等等,正是這個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維領域的內容。在這個內在世界裡,無論傳授還是評價都是困難的,而引導也許是一種更為適當的方式。因此教師只有透過觀察幼兒的作品,感受幼兒的慾望和表達,方能窺探其心靈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兒的繪畫塑造,還是造型性遊戲活動,都可

  以說是完全以這個內在化世界為中心的活動。

  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支配下,我們把“美術區域實踐活動”作為我園課題研究的最重要的子課題進行實施研究。我們認為這樣的教育活動對幼兒健康個性的發展,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瑞吉歐美術理念平衡教與學的關係,突出幼兒在繪畫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繪畫教學作為兒童自我表達的一種活動更應該突出兒童的主體地位,強調兒童的主動參與和主體性發揮。當前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從一個繪畫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一個兒童繪畫語言的幫助者、引導者、傾聽者、觀察者,體會兒童的心聲,在與兒童合作和交往中,誘導兒童自發地進行繪畫表現,從而促進他們的不斷實現自我的發展。我們應該摒棄教師教授、示範,並要求幼兒“不要講話,不要吵鬧,坐好了聽講”的傳統做法。應該在教師與幼兒的交流,幼兒與幼兒的互動交流中,突出對兒童情感的關注。那麼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是不是教師就不用講了,幼兒自己討論,然後畫就得了呢?如果這樣的話,教師的引導作用就沒有體現出來,教師要儘可能地提供給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機會,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能力,提供示範時提供不同的範例來拓寬幼兒的思路。

  2、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藝術活動中的一部分,是幼兒最為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園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3、美術區活動是以激發幼兒興趣為本,以開展自由操作性的美術活動為主,讓幼兒在玩中思考,探索.嘗試,體驗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逐步積累美術常識和技能。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就是說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材料應是幼兒活動的物件。與幼兒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引發幼兒活動的慾望。使幼兒不由自主地產生要玩的想法,並會拿起那些材料擺弄起來,在玩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有關活動的經驗,產生初步的探究興趣。也會在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擺弄過程中,積極開動腦筋,認真觀察,進行嘗試等。這樣的過程,使幼兒鞏固了活動的興趣,發展了智力,同時又提高了幼兒動手實際的能力。如今,環境的創設越來越被教育者所重視,正因為如此,如何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個體差異,

  遵循材料投放的層次性、目的性及豐富性的原則,怎樣在幼兒美術活動區中投放材料、創設幼兒美術活動區等更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方法。

  1、確立課題

  我園堅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體化的原則和人人參與的原則,在確立課題《美術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的基礎上,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課題研究,首先,成立課題組,制訂課題組管理條例,課題組成員明確分工與職責。其次,全園各班在課題組成員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特長,結合班內實際情況100%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網路化、制度化、規範化和過程化的工作格局。

  2、培訓教師

  (1)課題負責人積極參加各種課題培訓,學習及會議,領會其精神實質,同時組織課題組成員共同討論,明確研究目的,瞭解當前教育新動向及其他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研究情況,逐步明確課題研究的目標及研究內容。

  (2)組織教師圍繞課題查閱相關資料(如:《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幼兒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及上網搜尋有關美術教育及各種創新教育理論書籍資料等),收集有關理論及美術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幼兒園訂閱各種幼兒美術教育的雜誌(如:《少兒美術》、《小畫家》、《早期教育—美術版》等等),較快較廣地獲取美術教育的相關資訊,瞭解國內外研究這個領域的有關情況。

  (3)每學期組織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制訂行動方案,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教師分析課題,把握課題的能力,不斷調整課題目標、形式、內容等。透過問題研討、案例分析,不斷更新教師的觀念及教育行為。

  (4)定期進行反思總結。每個學期結束後,組織教師進行反思,回顧一學期的研究情況,及時進行總結,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寫出課題研究階段小結,調整研究思路。——文獻法: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遊戲教學》、《幼兒園美術教學法》等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領悟,明確指導思想,瞭解前人研究的結果,作為本課題的觀點依託和借鑑內容;經驗總結法: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及時總結經驗,上升提煉,專題總結。

  3、明晰思路透過研究,我們基本統一了認識,所謂美術區活動是以激發幼兒興趣為本,以開展自由操作性的美術活動為主,讓幼兒在玩中思考,探索.嘗試,體驗色彩變化和創作的樂趣,逐步積累美術常識和技能。無論是幼兒園的美術區活動還是家庭中的美術類活動,都應為孩子創設一個能自由擺弄、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大膽創作的環境。比如有讓幼兒隨意塗抹、張貼的空間,讓幼兒隨意剪貼、構畫的材料,讓幼兒隨意想象,任意發揮的題材。我們基於此課題的研究,以美術教育為切入點,形成小、中、大班幼兒的美術活動區域,鞏固美術教育特

  色,提升辦園品位。——行動研究法:課題研究者作為實踐者投身課題活動實踐,以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目標,以教師對實踐活動的反思為中介,達到由“行動、反饋、調整、再行動”的循序過程而產生的實踐深度,並由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使課題研究和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4、創設環境。足夠的空間是開展美工區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創設怎樣的學習環境,應由幼兒自主決定,相信孩子,發揮幼兒潛能,使孩子成為創設環境的主體。教師要及時調整了活動區的位置,擴大了幼兒活動的空間。並注意根據活動的需要隨時調整。老師在選擇美工區位置時充分聽取孩子們的建議,共同在離美工區最近的地方開闢“美工牆”、佈置主題美術板。極其自然地為幼兒創設了寬鬆、愉快、自主的空間環境,使幼兒獲得了很大的樂趣與滿足。

  5、結題階段。整理實驗教師日常研究有質量的活動設計、案例,編寫美術教學遊戲化研究教案集。將課題組成員的獲獎論文、教學設計以及案例等進行整理、編撰《美術教學遊戲化研究論文集》。撰寫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將《美術教學遊戲化研究》的課題研究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填寫課題結題申請表請課題管理機構和專家驗收鑑定。經驗總結法: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及時總結經驗,上升提煉,專題總結。——經驗總結法:在研究中不斷改進,及時總結經驗,上升提煉,專題總結。

  六、研究措施。

  (一)提供豐富多樣的工具材料,是為適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不斷探索發現的需要是必要的物質條件。兒童的發展水平總是存在著差異,個性興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兒造型能力強,有的色彩感強,有的動作大膽潑辣,大刀闊斧,有的動作精細優美流暢。教師必須瞭解以上的因素,為幼兒提供不同性質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允許幼兒有自主選擇自己偏愛的表現方法的機會,使每個幼兒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體現自身 的價值。

  (二)鼓勵幼兒在自己選擇題材中,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美術區不像美術課,沒有劃一主題,每個孩子可以自己選擇創作的題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更大膽。要非常注重透過各種途徑,引導幼兒在認識周圍環境和體驗環境的變化中,在瞭解和探索科學的奧秘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慾,美術區活動正是為幼兒創設了表達交流的這種資訊,擴大探索視野的機會。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所選的題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兒酷愛科普畫冊,他們的畫面上經常反映的是昆蟲世界、恐龍家族、火山爆發、宇宙星球;有的幼兒經常有機會參觀遊覽,那麼遊西湖、登長城、逛書城、就成了他們首選的主題。

  (三)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不斷創新與探索。美術區在幼兒自主活動的環境中進行,每個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展開想象的翅膀,表達自己的感受

  與體驗,使活動更顯得輕鬆有趣。幼兒寬鬆的創作環境,又是與教師對幼兒的關心分不開的。教師在美術區的角色不是旁觀者,也不是指揮者,而是引導者。教師的關心引導,體現在不斷注意觀察孩子的活動過程,隨 時關心他們的情緒。在活動中,對他們努力表示信任,對他們的點滴創造表示讚賞。當孩子在十分投入流暢的創作時,教師不能干擾,以免影響孩子的創作欲。當孩子在畫畫停停,想想看看錶現出猶豫不決時,教師應注意觀察耐心等待,讓他們有時間自己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如果有的孩子東張西望,筆一直停在那裡不動,發生 困難進行不下去,教師可根據作品的內容與表現,在尊重孩子的願望的前提下,稍加啟發與提示,激發他們再投入創作。

  七、研究成果

  更新教育觀念,促進了教師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師是參與課題研究的主力軍,是實施美術教育的核心。課題的研究探索為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園從營造良好的園風入手,努力形成寬鬆的教科研氛圍,定期開展課題研討與研究活動,採取自學、互學與共學,理論與實踐,經驗與問題結合的方法,採取多種形式更新教育觀念,師生共同成長。教師透過自發收集文獻資料,廣泛閱讀專業雜誌來擴充套件自身的知識儲備,以研究的態度,發展的眼光,主動參與美術教學活動,注意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5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幼兒美術教學作為一門藝術,能感染情緒,表達思想,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語言。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兒童人格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表現力,提高藝術修養,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綱要》中提出了“感受與表現創造並重”的美術教育觀。強調幼兒的美術教育要寓教育於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終把對幼兒個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強調在幼兒精神獲得滿足和愉快的同時,培養其對美的感受力和藝術表現力、創造力。

  學習《綱要》的同時,反思目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現狀,我們發現仍然存在誤區:如在美術表現、創造性方面,仍然偏重美術知識和技法的傳授,忽略幼兒對美術的感受和情感表現,表現形式不夠豐富,評價重結果輕過程,以“像不像”、“好不好”為評價標準,忽略幼兒對繪畫“美”的情感體會和表達、表現等。針對以上誤區,我們綜合實際,提出了“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研究”這一課題。透過研究,充分發揮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幼兒自主的學習過程,引導幼兒運用各種形式大膽表現、自由想象,讓幼兒對美術活動懷有強烈的興趣和表現熱情,以美術帶動思維,從而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 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情感表現力,不僅是幼兒素質啟蒙教育有效開展的新路,也是幼兒全面素質形成的重要切入口。如果一個幼兒對活動充滿了積極的情感,他就會具有極強的求知慾望,從而形成探究環境的動機,並努力去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就是從早期的興趣和能力出發,根據其特點,因勢利導,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愛好,使其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和滿足,感受到什麼是美,並會用繪畫這種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情感,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概念界定

  1、美術:是以有形的物質材料,塑造出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視形象的視覺藝術。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是指有組織的美術活動,和靈活多樣的日常美術活動。有組織的美術活動內容包括繪畫、手工、欣賞名畫三大部分。

  2、美術表現力:幼兒把繪畫活動作為一種表現手段,透過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美的體驗,經過想象以繪畫、手工等形式,創造性地表現出來的能力。他們的自我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由表達,一種是創造性表達。表現力的核心是創造。

  (二)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綱要》中,不僅強調了“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還強調了要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赫伯、裡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啟發

  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美術教育是表現內心的藝術,兒童透過視覺藝術這一形式來表示個人的感受,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確定自身內在的本質和價值。美術活動為兒童提供了自我表現的最佳形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步驟:

  (一) 準備階段

  學習《綱要》,和相關理論書籍或文章,結合本園實際和特色,確定研究要點和切入口。做好論證和方案形成的一些前期準備工作。

  (二) 實施階段

  1、 對幼兒進行觀察、瞭解、分析,把握幼兒的現狀、特點、需要和潛力。

  2、 根據分析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適合本班幼兒的課題計劃。

  3、 經常進行教學觀摩,不斷改進教學模式。

  4、 每月進行研討活動一次,每週不定期交流;每月至少撰寫一篇有照片的案例分析並進行交流。

  5、 利用照片、錄象、文字記錄和收集幼兒作品等多種手段做好過程實錄。

  (三) 總結階段

  成果資料整理、分析、展示;撰寫研究報告;請專家對成果進行評價。

  七、研究成果形式和呈交日期

  1、 成果形式:結題報告、論文和隨感、案例記錄、研討活動照片、幼兒作品等。

  2、 呈交日期:XX年6月

  課題研究舉措

  (一)透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開發人無限的潛能。

  1、讓幼兒多感知大自然的美麗,親身去體驗自然界中藍天白雲,花鳥魚蟲,瓜果蔬菜等各種形態、色彩,感受發現其中的美麗,這些都將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和遐想,引發他們的興趣。

  2、老師的教學方式和語言也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採用擬人化的方法介紹所作畫的特徵、表現方法,再以新穎的組織形式,藝術的引導和熱情的鼓勵,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3、創造適宜幼兒發展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孩子的思維活動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響,為幼兒設計和提供一個良好、寬鬆、愉快、活潑的學習環境是必然的需要。教師應以親切的語氣,溫和的表情使幼兒的心理處於安全、寬鬆的狀態中。利用幼兒精品和名畫來佈置教室,讓幼兒想象美、感受美,並提高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給幼兒提供一個自由發揮想象、盡情表現慾望的場所。

  (二)挖掘作品的內在情感,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手段,促進幼兒情感表現力的發展。

  1、不同的繪畫,不同的主題,不同的風格,同時也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點,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才能啟發幼兒去感受、體驗作品的真正內涵,我們的課題研究要充分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引導幼兒挖掘美,富有感情的表現美,將幼兒的美術活動滲透在主題活動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實施。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要最大限度的給予孩子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自主的運用美術手段來表現,使孩子把自身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造中。

  2、我們一般的繪畫活動,通常是蠟筆水彩畫,在教學中,要努力突破這種侷限性,結合幼兒表現的需要,開展棉籤畫、印章畫、指點畫、水墨畫等,啟發引導,爭取做到同一作品,多種感覺;同一物件,多種角度;同一命題,多種表現;同一內容,多種手段。引導幼兒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現自己的情感和認識。

  3、在幼兒繪畫活動時,啟發幼兒觀察、回憶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人們熱愛勞動,文明禮貌等美好事物,透過引導幼兒對這些美好事物的描繪,從中誘發幼兒積極向上的美好情感,使幼兒的心靈得到陶冶,使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社會責任感、道德感在他們的心靈得到萌生,這樣,不僅使他們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同時激發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4、開展創意畫和隨意畫的練習,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透過講述一個故事、一段音樂,一個題目,現場的直觀表演,讓幼兒將自己心中的情境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隨意的線條、色塊、畫面,也可以進行多方位的聯想,畫出新的內容。這樣,幼兒能夠多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裡翱翔。

  5、遊戲是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美術活動將要追求的目標,即美術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在寬鬆、自由、和諧、開放的空間裡,引導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的意願和感受,讓幼兒達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三)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評價。它能使教師更全面地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想、所感,透過幼兒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的方法,使幼兒既能表達自己和展示自己,又能獲得來自各方面的評價資訊,透過相互交流、相互欣賞,正確地認識自己,看待別人,有利於自信、自尊、自我反省和評價能力的培養,教師多傾聽幼兒的想法,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表現情感的方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情感表現力;不以成人的眼光進行評價,提高幼兒表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要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體現繪畫活動的教育價值。如: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師,或同伴間互相贈送等,還可以佈置教室、走廊、區角等等,讓幼兒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表達的慾望,為幼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幼兒園實驗班的孩子整體繪畫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將孩子們的畫整理分類並附說明裝訂成冊。

  3、總結好的美術教學方法進行整理運用 。

  4、根據整個課題研究過程呈現論文論文。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6

  題目;小學美術課趣味教學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兒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於想象力的階段,他們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自由地想象,並且勇於探索內心世界與現實世界。所以這個階段的美術教育主要就是啟發學生創造的天賦,也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特別關心學生美術學習的變化與成長,強調學生個人本位,在教學中更加關注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在幾年的美術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小學生進入高段後由於多種原因,美術學習的積極性逐漸減退,報名參加美術興趣班的人少了,上課的繪畫材料和工具的準備情況也不大樂觀,作業的完成率降低了,這也驗證了各國專家學者認定的這個時期為繪畫的“危險期”。因此,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趣味的培養非常重要。

  作為視覺傳達教育的美術課程,其本質是讓學生感悟美進而創造美,尤其是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更應把重心放在如何喚醒和啟用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法上來,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太過被動與壓抑,而讓學生走出教室,在陽光下游戲中感受、發現、認識和捕捉第一手的題材與內容,透過自身的感官體驗創造的美才會是燦爛,有活力的。

  我將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從教學的一點一滴做起,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從而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趣味,以及學生髮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一)課堂教學具的特點:

  1.教學內容具有直觀性

  2.激勵的方法多樣且具有可操作性

  3. 能夠發展學生的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

  (二)本課題研究內容:

  1.在課堂教學中挖掘情趣化的美育內容,構建美術教學與學生經驗緊密結合的共同體。

  2.選擇情趣化的表現材料,豐富學生創作表現的途徑。

  3.美術與生活的趣味結合。

  (三)本課題研究方法:

  研究物件:小學四年級四個班全體學生

  1.課堂研究調查法

  在研究過程中利用調查法獲得第一手資料。包括對教師教學實踐的調查、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教學效果的調查,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提供幫助。

  2.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促進研究的深入。

  3.行動研究法

  根據課前準備的預案進行教學實踐,整理資料,並結合實際教學效果(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之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並再次實踐。

  4.課題評價上可採用比較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

  三、研究的目標(目的、意義)

  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美術的良好習慣

  強調學生透過自主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的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自我挑戰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的發現和提出問題,自己蒐集分析有關資料、素材、透過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創造性地學習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覺合作的能力

  透過課題研究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他們各自的體驗、創意和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四、研究的程序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確定課題方案,決定研究方向,確立研究實驗物件,並論證課題,初步進行前期實驗(透過問卷、走訪等形式,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全面系統地蒐集資料進行研究。教師要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要鼓勵學生積極體驗、敢於創造,在自我的不斷學習和積累中獲得創造的樂趣,深入課堂、重視課外美術教育活動的開展,探索總結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趣味的途徑和方法。

  第三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撰寫出課題結題報告。

  五、預期成果

  1.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

  2.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美術基礎知識,更好地掌握美術基本技能。

  3.使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後期保障

  1.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設施裝置(多媒體、網路、環境等)

  2.在與家長聯絡協商的基礎上,動員學生自主購買部分相關美術器具。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7

  題目:

  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實踐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民間藝術是民眾創造並享受的文化,是民眾智慧的創造,許多民間藝術傑作被傳承和保留了下來。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輝煌文明歷史,它的民間藝術在國際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蘇州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吳文化中的民族民間藝術又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蘇州民間美術以精、細、秀、雅而蜚聲中外,其中冠以“蘇”字的就有蘇繡、蘇扇、蘇式紅木傢俱、蘇裱、蘇燈等等,還有全國獨一無二的蘇州緙絲、桃花塢木刻年畫、吳門國畫等。繼承並弘揚民族藝術,培育民族精神,這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更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隨著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在弘揚優秀吳地文化及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蘇州民間美術正走入市場,走出蘇州,走向世界。蘇州民間藝術對幼兒教育的作用也已經越來越被教育界所重視,如蘇州工業園區新城花園幼兒園曾開展過《吳文化的研究》,從資料中可以發現,他們主要是研究蘇州傳統的本土文化藝術,其手段和方法是將有關的內容和藝術形式移植到幼兒遊戲活動中,讓幼兒瞭解、熟悉、模仿一定的本土文化藝術。“十五”期間,我園也分別進行了蘇州市教育科研課題《繪畫教學中幼兒創造潛能開發的研究》和《美術特色幼兒園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透過研究,我們在美術教育領域方面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幼兒的審美、繪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美術特色教育師資隊伍。

  現在我們提出進行本課題的研究,是旨在透過對傳統與現代的蘇州民間美術進行收集、整理、篩選、拓展,並注重滲透在幼兒園的遊戲活動之中,尋找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有效途徑,探索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進行滲透的教學方式,以形成一套科學、切實可行的滲透方法,積累一些優秀的案例,從中提升出相關的理性認識,為其他幼兒園開展同類課題的研究提供可供參照的經驗和借鑑。同時,可使教師獲取更多的蘇州民間美術理論知識,準確把握民間美術作品豐富的內涵,提高教師對民間美術的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全面提升教師的民間美術素養,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反思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我園的園本課程,豐富我園的美術辦園特色內涵。

  二、概念的界定

  1、蘇州民間美術:民間美術是民眾創造的、用以美化環境、豐富民間風俗活動和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及流行的美術,是民眾智慧的創造。

  蘇州民間美術的形式豐富多彩,有繪畫(版畫、年畫、扇面畫),雕塑(石雕、木雕、磚雕),染織刺繡(蠟染、印花布、刺繡),服飾(服裝、首飾、絨花絹花),傢俱器皿(日用陶器、瓷器、銅器),剪紙(窗花、禮花、刺繡花樣),紙紮燈綵(花燈、紙紮),編織(草編、竹編、麥稈編),食品(面花造型、糕點模、糖果造型)等等。但蘇州民間美術又不完全等同於傳統美術,它還相容著現代美術,例如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的雙面繡、精雕細刻的檀香扇,都是由傳統美術逐步演變進化來的當代藝術佳品,又如絹花、動漫等都帶有濃烈的現代色彩。因此,這裡所指的民間美術既有弘揚優秀吳地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國粹,也有令我國本土乃至世界各地人民喜聞樂見的現代民間美術。

  2、幼兒遊戲活動:遊戲活動是一種容易觀察但難於定義的現象,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為大家一致認同的遊戲活動定義。我們認為:幼兒遊戲活動是指幼兒自發、自主地與空間、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輕鬆愉快的情景性活動。其種類很多,根據遊戲與幼兒認知發展的關係,可分為練習性遊戲(感知運動遊戲)、象徵性遊戲(角色遊戲)、結構性遊戲(建構遊戲)和規則遊戲等。

  3、滲透:比喻一種事物或勢力逐漸進入到其他方面(多用於抽象事物)。這裡指的是以新《綱要》精神為指導,以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精心篩選出一些能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優秀的、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蘇州民間美術內容,並將這些內容自然融入到角色、結構、運動、規則等幼兒遊戲活動之中,有機聯絡、相互影響、有效促進,從而激發幼兒表現民間美術的願望,啟迪創造民間美術的意識,增強幼兒的審美情趣,發展幼兒的多種智慧。

  三、理論基礎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綱要》還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群的教育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新《綱要》解讀第一部分也提出:“把當地社群的文化歷史與社會生活作為教育資源,能讓幼兒從人們的生活中體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價值,感受到祖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博大精深,從而使幼兒產生對社群文化、本民族文化乃至祖國文化的自豪感”。顯然,我們應該選擇民間美術教育內容,讓孩子感受蘇州民間美術的魅力,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以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2、《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陳鶴琴先生的遊戲教育理論提出:“兒童以遊戲為生活,兒童好遊戲是天然的傾向,幼兒在遊戲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地將全部精神拿出來。”這就是說,幼兒園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在開展民間藝術教育時,我們必須以遊戲為基本手段,要注重尋找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滲透的有效途徑、教學方式和方法。

  3、非洲一些國家的學者提出:“雖然,我們的現代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才開始起步,但是蘊涵在社會藝術活動中的民族藝術教育不僅能夠向我們的兒童傳遞本民族傳統藝術文化和知識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向我們的後代傳遞一種民族精神和樂觀向上的態度。”可見,幼兒在民間美術教育的氛圍中,不僅會受到民間美術的薰陶,而且會受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4、藝術對幼兒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藝術審美愉悅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日本著名學者黑柳徹子曾說:“美好的文化藝術能夠打動任何人,並與之產生共鳴。”音樂教育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等,都比較注重藝術教學中的參與、愉悅及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融合。足見,在幼兒園開展民間美術教育時,必須遵循參與、愉悅、整合的原則,把蘇州民間美術形式與幼兒遊戲活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民間美術和其他相關領域自然滲透,使之成為藝術化的、審美的教育。

  四、研究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1、對傳統與現代的蘇州民間美術進行收集、整理、篩選、拓展、開發,探索在幼兒遊戲活動中利用民間美術資源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途徑、方法;

  2、促使每個幼兒在幼兒園遊戲活動中感受民間美術,併成為繼承和發揚蘇州民間美術的橋樑,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3、促進每個教師的藝術素養和科研能力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4、進一步充實、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更好地豐富幼兒園的藝術特色教育內涵。

  研究內容:

  子課題一:蘇州民間美術教育資源的開發研究。

  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主旨,在尊重幼兒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對蘇州民間美術教育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和篩選,尋找出適合幼兒成長、發展需要的教育內容,彙編成一套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幼兒園蘇州民間美術教育資料。

  子課題二:幼兒遊戲活動中利用民間美術資源的.研究

  以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選擇相關的內容,進行實踐研究。研究幼兒園遊戲活動中利用蘇州民間美術資源的途徑與方法,探索蘇州民間美術在遊戲活動中滲透的方式,如環境佈置、時空安排、材料提供、指導策略等,以促進幼兒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整理彙編出《幼兒遊戲活動中利用蘇州民間美術資源》的優秀活動案例和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相關經驗論文。

  子課題三:開發利用民間資源過程中幼兒師資提高的研究

  本著尊重教師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揮教師各自的特長,在研究過程中,探討幫助他們在教育觀念、理論修養、實踐能力、藝術素養上均得以提高的方法與途徑。

  五、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等。

  文獻資料法:透過多種渠道從有關檔案、材料獲取課題研究的相關資訊,學習相關教育理論,蒐集有關蘇州民間美術教育方面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與分析,從中篩選出適合幼兒園開展民間美術教育方面的內容。

  行動研究法:注重應用性、實踐性的探索研究,注意收集反饋研究資訊,及時調整研究方案,將課題研究不斷引向深入。

  個案研究法:選取幼兒、教師中具有代表性的個案進行研究,瞭解開展課題研究與師生成長的關係。

  經驗總結法:運用教育科學理論,對積累的有關蘇州民間美術教育的經驗進行分析概括,努力提升出相關的理性認識,力求找出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理念和策略。

  六、實施步驟和預計研究成果

  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2月~xx年8月)

  確定研究目標和內容;組建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收集整理有關理論和實踐性經驗文章;設計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申報工作。

  2、實施階段(xx年9月~xx年12月)

  第一階段(xx年9月~xx年8月)

  選擇研究班級和研究內容,對教師進行蘇州民間美術方面的培訓;做好開題工作,論證、修訂課題研究方案;定期開展觀摩、研討、交流活動,探究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方式方法,進行階段性小結。

  第二階段(xx年9月~xx年12月)

  對第一階段的研究進行總結、反思,整理研究成果,舉行中期研究成果彙報會;在中期彙報基礎上調整實施方案,繼續深入進行課題研究。

  3、結題鑑定階段(xx年1月~xx年6月)

  整理研究成果,彙編成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為成果鑑定做好準備工作。

  預期研究成果:

  1、xx年4月《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2、xx年5月《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實踐研究》中期彙報

  3、xx年12月《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的滲透》資料彙編

  4、xx年6月《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5、xx年6月《幼兒遊戲活動中利用蘇州民間美術資源的活動設計》彙編

  6、xx年6月《蘇州民間美術在幼兒遊戲活動中滲透的實踐研究》論文集

  七、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長,張秋玉,本幼兒園園長

  副組長,邱雲芳,幼兒園業務助理

  子課題一組長,何春芳

  子課題二組長,侯欣華

  子課題三組長,吳文琳

  其他課題組成員:沈建芳、夏秀琴、陸俐俐、胡建萍、鮑懿庭、姜永鳳、楊蕾、趙英姿、硃紅娟、竇心涓等

  雖然本課題意義深遠、任務艱鉅,但是,我們堅信,在專家的引領下、領導的支援下、同行的幫助下,只要我們課題組成員紮實工作,刻苦鑽研,勇於探索,開拓創新,我們一定能夠按照預期的研究目標圓滿完成研究任務,立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推動我市的幼兒民間美術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為貫徹實施《綱要》精神、推進幼教改革提供可資借鑑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8

  一、課題名稱

  《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的探究》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

  “欣賞”作為美術新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在初中美術課程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老師忽視,一方面,欣賞課內容多,涉及面廣,如何把握美術欣賞教學的方法,教師往往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不夠,往往對欣賞課興趣不濃,課堂參與少。具體說來,在目前美術欣賞教學中存在以下誤區,從而導致美術欣賞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1)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活動的著力點不正確。有些教師,往往以美術家的介紹、以“文學性”的解釋、以作品的社會影響等講述代替美術作品本身的欣賞,忽視對具體的美術作品語言、風格、審美價值的賞析;

  (2)課堂中基本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很少參與講述,師生互動少;

  (3)初中生對美術欣賞課興趣不濃。

  本選題旨在透過對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研究,探討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努力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美術欣賞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加強師生互動,切實提高美術欣賞課課堂教學成效。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培養音、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學的目標所在。素質教育的提倡又一次為其搭建了跳躍平臺。要完成上述目標,就要上好美術欣賞課,也就是美術欣賞課的意義所在。美術欣賞課的意義在於不僅能提高同學們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而且也便於對美術作品的理解,還可以加強與學科之間的聯絡和知識面的擴大。美術鑑賞課的意義和重要性,能夠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學生的知識修養支援。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現代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建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依據。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環境在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兒童在不斷與環境的接觸中建構知識和行為策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能動的建構過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受個人興趣、需要以及外部環境的推動表現為主動性和選擇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和情感品質等制約,在對資訊的內部加工上表現為獨立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成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五、實用價值

  (1)有利於提高素質教育實施水平,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服務,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2)有效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3)促進教師重新審視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透過研究使教學各要素、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教學流程展現等方面更最佳化。從而發展自我,有效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本課題研究,使教師能正確把握美術欣賞課教學活動的著力點,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審美能力培養的關係。

  (2)克服以往欣賞課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創設開放、和諧的教育環境和適宜的教育情境,實現課堂的良性互動。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著重進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初中美術欣賞課活動著力點的研究;

  (2)美術欣賞課中學生學習興趣、課堂參與性調動的研究;

  (3)美術欣賞課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4)美術欣賞課常用教學方法的研究;

  (5)美術欣賞課中師生互動環節設計的研究。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將整合各種研究方法,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對比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開展研究。

  九、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完成: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透過課堂調查的形式瞭解學生對學習欣賞課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確立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進行課題申報工作。同時開展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 利用圖書和網路資源進行大量的資料查閱和整理工作,為欣賞課教學提供理論上的支援與幫助。並結學生實際,初步進行嘗試教學,為下一步的研究積累經驗。

  (二)實施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1.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進行了解。

  2.研究進入實施階段。這一時期我們根據微課題研究的規定,針對課題研究的內容,結合教學活動,定期撰寫教學反思並上傳到網上,與其他課題組成員進行網上交流,相互學習課題研究經驗。

  3.精心備寫教案,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完善,修改教案,嘗試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書寫教學反思、認真收集資料。

  4.研究告一段落,對學生的收穫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試驗結果,證明了試驗研究的預期效果。

  (三)總結階段(20xx年11月-12月)

  對本課題的試驗研究進行分析總結,對平時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所積累的教學反思和階段性小結等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十、預期成果

  本課題研究後,擬取得以下成果:

  1、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3、課題研究的階段計劃和總結;

  4、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5、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等;

  6、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及結題報告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9

  題目:校本開發策略研究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程序的加快,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大的衝擊,一些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失、瓦解……,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中國的民間剪紙以其豐富的形象語言反映了中國深邃的傳統思想、古老文化,在文化內涵上、民族風俗上、剪刻技術上都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價值,它不單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藝術瑰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剪紙不論對於今人還是後人,都有著珍貴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目前,國內許多民間團體、國外很多國家如日本、瑞士和歐洲都非常重視開展剪紙。尤其是我國臺灣已將傳統民間剪紙發展為一種紙雕藝術,在中小學有專門的手工勞動剪紙課程。正如著名作家馮驥才說過的:“民間文化是一種母親文化,它是我們的根,它融入了我們的血肉,給了我們情感”。XX年,剪紙被列為全國首批“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搶救和保護專案,要搶救民間文化遺產關鍵在於傳承,而學校應該是傳承民間文化遺產的主陣地。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美術、工藝課本中已經把剪紙藝術做為教學內容,我校通過幾年的剪紙藝術進校園的實踐,不僅對剪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掌握了一些剪紙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且透過剪紙這一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的創作,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剪紙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並運用剪紙的特殊語彙和藝術思維來體現自己的審美理想,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良好個性得到完善和塑造。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過:“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幹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一張薄紙、一把剪刀,可以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審美能力,可以陶冶心靈,美化生活,這就是剪紙藝術的神奇魅力。這個昔日曆史悠久,民間廣為流傳而被譽為“國風”的剪紙藝術,今年也首次列入了國家級藝術節,如今正享受著極高的待遇,登上了大雅之堂,說明了黨和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這對剪紙藝術來說,無疑是迎來了一個燦爛的春天和錦繡的前程。

  二、課題涵義的界定

  課題中的剪紙校本課程活動,主要是指常規課堂教學和課外剪紙活動兩方面內容。常規課堂教學主要是在校本課程中滲透剪紙藝術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剪紙意識,掌握基本的剪紙技藝。課外剪紙活動是常規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提高,透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發展學生個性,培養特長。使學生在調查、參觀、蒐集、製作剪紙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透過剪紙教學實踐,研究出行之有效的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三、本課題的研究目標與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透過對剪紙這一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培養學生對祖國各地民間藝術的熱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2、透過剪紙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了解剪紙的知識,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使剪紙成為我校的教育特色,努力培養一批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剪紙小能手。在“人人有剪刀,人人會剪紙,人人有作品”的基礎上,達到“人人能創作”,透過剪紙,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4、努力提高教師利用、開發地方文化資源的能力,增強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打造引領一方文化的品牌課程。

  (二)研究內容

  1、研究剪紙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教育價值及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透過對剪紙這一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來培養學生對祖國各地民間藝術的熱愛,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2、開發剪紙活動的校本課程。包括剪紙內容的編排體系、活動設計方案、教學活動原則、評價標準等。透過剪紙活動的開展,使學生了解剪紙的知識,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透過剪紙藝術與校園文化整合的實踐與研究,拓展多元藝術教育,擴大美育效果,增進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認識,養成主動觀察、探究及創新的能力。

  4、透過整合校園優勢資源,開發出主題式剪紙與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課程綱要,形成較為完善的主題式剪紙藝術教育活動體系。

  四、研究原則

  (一)實踐性原則

  本課題的研究,強調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從生活世界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和內容,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與體驗,引導學生熱愛剪紙、熱愛生活,著眼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學會富有創意地生活。

  (二)自主性原則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透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開闢更加廣闊的天地。讓學生自己選擇剪紙學習的目標、內容和方式,自己決定剪紙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活動、體驗與創造。使其享受探究的樂趣,活動的愉悅,服務的充實,真正地使學生“解放大腦、解放思維、解放空間、解放時間、解放動手”。

  (三)趣味性原則

  運用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充分發揮剪紙工具材料的獨特性、表現手法的獨特性和藝術語言的獨特性。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狀況和認識特徵,設計活潑多樣的剪紙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以賦予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精神是每個社會成員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創新性原則是要求教師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探索性活動的廣闊時空,讓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設計、廣泛開展探索性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做到教的創新和學的創新有機統一;不斷激發創新的慾望和自覺追求創新的有機統一;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提高的有機統一。

  (五)發展性原則

  透過本課題的活動,使學生自覺參與文化傳承,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激發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有限為無限,形成發展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的新方法,養成樂於動手、勤於實踐,勇於創新的意識。同樣,可以更新教師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具有實踐性,具體性,探索性的特徵,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力求體現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使之有推廣價值。

  1、文獻研究法:蒐集、學習有關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理論專著和科研資訊,指導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2、實驗法:運用於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點。

  3、經驗總結法:透過實踐探索,總結教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尋找理論依據,不斷提高課題研究價值,做好實驗資料的儲備、整理工作,運用於整個實施階段。

  六、具體實施步驟、成果、及成果呈現形式

  本課題完成時間為XX年12月末

  (一)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4月)

  1、開展問卷、座談等調查形式,瞭解學生、教師、家長對該研究課題內容的認識,對學校環境、社會環境、課程資源、師資結構以及教學設施等進行客觀分析。

  2、組織成員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的意義,學習相關的課程理論和剪紙教學的理論。

  3、撰寫研究方案和“快樂剪紙進校園活動計劃”。

  (二)實施階段(XX年5月——XX年10月)

  1、培訓學習,編寫剪紙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2、方案論證、修改並完善研究方案。

  3、在剪紙教學的實踐中,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設計系列並積累優秀活動案例。具體步驟如下: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資源。

  ①把握現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剪紙刻紙作為校本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可用。為此,學校動員教師和學生廣為收集有關剪紙刻紙的書籍和資料,併到新華書店購買相關書籍。同時,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並由課題組負責把這些材料整編成冊,作為剪紙校本教材。

  ②因地制宜,開發新的課程資源。

  我校作為一所農村小學,資源短缺,教學裝置相對於城區小學來說簡陋了些,但是我們可以因地制宜,開發新的資源。充分利用地方和民間藝人這一資源,邀請民間藝人來校作講座、指導,傳授剪紙刻紙的技術和方法。

  ③揚長補短,挖掘活的資源。

  一提到課程資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教材。其實,除教材外,還有許多課程資源可以挖掘利用,教師和學生就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如教師,不可否認,教師之間有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互相交流、學習的聯絡點。同樣,學生之間也有差異,有的學生剪紙、刻紙的水平較高,有的相對差一點,我們可以讓好學生現身說法,指導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學生之間畢竟比較容易溝通。這樣,既大大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效率。

  (2)加強宣傳,做到學科間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普及剪紙藝術。

  透過多種渠道來向學生介紹、宣傳剪紙藝術。可以在學校的宣傳櫥窗、牆面、樓道、教室、窗戶……佈置上師生的剪紙作品,發揮校園隱性環境課程的教育作用。利用學校廣播等媒體進行定期宣傳、介紹剪紙的知識、方法,借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剪紙教學網站,開展為學生作文配剪紙插圖的活動,編制“小巧手”剪紙學習專欄。使學生對剪紙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轉為親切,激起探究慾望,營造積極的校園剪紙藝術氛圍。

  (3)開展各種形式的剪紙作品評比、展覽。以生活即藝術的觀點為支撐,將藝術融入生活,將學生的藝術作品懸掛在學生日常出入的地方,使學生在校園生活的每時每刻都能受到藝術薰陶。

  校園展示方案

  ①樓梯剪紙藝術長廊:建立剪紙藝術長廊。分別將學生的優秀作品裝裱裝框,懸掛在1——4樓的樓梯走道上。是一個面向全校的展示臺。

  ②櫥窗展示優秀學生剪紙作品:每班都有一個面向全校展示自己班級美術特色、宣傳自己班級的視窗。每月重新佈置一次,每月組織全校各班級負責同學評比一次,同年級評比一個星級櫥窗。

  班級展示方案

  美術角: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張貼學生日常美術課上的優秀作業,是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展示臺。

  學生展示方案

  現場鄉土藝術剪紙表演:以藝術節和學校大型活動為契機,對前來參觀的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同學們進行特色藝術剪紙的現場表演。

  (三)、結題階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彙編活動案例及優秀剪紙作品。

  2、撰寫研究報告。

  透過主題式剪紙藝術教育活動開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讓學生在剪紙教學與我校悠久歷史文化中受到薰陶和感染,傳承併發揚傳統藝術文化,培養美感,錘鍊情趣,豐富生活,提高學生精神生活品質,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最終研究成果:校本教材、學生作品集、活動影集、論文《剪紙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策略》,研究報告《快樂剪紙進校園》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

  (一)課題組成員的學術背景和人員結構

  本課題負責人張玉芳老師為我校美術教師,大學本科學歷,負責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教學工作,吉林市剪紙協會會員,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十幾年,多年來潛心從事剪紙藝術的鑽研和探索,輔導學生100餘件剪紙作品曾在省、市、國家的各類大賽中獲獎,發表國家級論文兩篇,研究市級課題兩項;刁富為青背九年制學校校長兼黨委書記,小學高階職稱,大學本科學歷,蛟河市收藏協會會員,吉林省優秀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涵養,其他參與人員由學校教導主任、後勤主任等相關領導及多位骨幹教師組成,這些成員業務精湛,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教育領域均取得多項成果。

  (二)時間和條件保障

  課題組成員年富力強,在完成教學任務的條件下優勢、能力和精力完成該課題。

  1、校長為校本課程負責人,對研究工作大力支援並親自參與研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證。

  2、研究成員涉及各個學科教師及相關領導,研究教師素質高,肯學肯鑽,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

  3、聘請民間剪紙藝人和專家作定期指導。

  4、學校、家庭、社會都對本課題研究持支援態度。

  八、參考文獻

  1、《農村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剪紙》編著:蔡衛東出版社:

  2、《剪紙藝術(農村集)》王鏡明作,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3、《河南剪紙選集》河南省群眾藝術館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吉林民間剪紙》吉林省群眾藝術館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5、《北京剪紙集》北京群眾藝術館編,北京出版社出版。

  6、《民間窗花》佟坡、慈旭、華迦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7、《鞋花剪紙》楊琦編,上海新美術出版社年出版。

  8、《剪紙圖案集》蔡千音設計,熊崇榮製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9、《剪紙·刻紙》董雨萍、薛廷翔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0、《苗族民間剪紙》黔東南功族侗族自治州文學藝術研究室主編,鍾濤編撰,貴州美術出版社出版。

  11、《民間剪紙》王子淦作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12、《剪紙圖案集》金曼白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美術課題開題報告10

  一、課題名稱:

  《構建地方特色美術園本課程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研究的目的是:

  以《幼兒園工作指導綱要》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為依託,立足於本園的教育實踐,依靠全園教師和專業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形成一個低耗高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適合我園自身發展的、農村幼兒園課程模式。

  其意義在於:

  1、從我園的角度來說,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將會使我園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從而為我園的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2、從教師的角度來說,透過吸收教師參與園內的課程建設,促使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幫助教師成長,促使其向研究型教師轉變。

  3、從幼兒的角度來說,透過此課題的研究能夠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習慣;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親近社會,尊重和熱愛家鄉、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培養幼兒的民族意識,讓幼兒成為有民族文化創新能力的人,從而促進他們富有個性的發展。

  4、從推廣的價值來說,我園探索出的選擇、吸收、利用地方資源、民間資源於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具體方式、方法和基本原則,以及各種資源的教育價值在幼兒園中如何實現的途徑和方法,可以為其他農村園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可操作的經驗。

  三、概念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一)概念界定

  建構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美術園本課程:是指在充實、完善園本課程的基礎上,以美術領域課程為載體,以地方文化為背景,在遵循幼兒教育的總體要求的同時,對幼兒美術課程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體系等進行修改與調整,讓幼兒在偉人事蹟的薰陶下,在古人留下的器物的感染下,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透過有趣的美術活動豐富審美經驗,萌發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塑造良好的心理美德。

  (二)理論價值

  本研究強調地方教材的開發和民間文化的弘揚,注重環境、內容、材料和形式上的嘗試,將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讓幼兒在地方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的互動作用下探索、創造,激發幼兒對美的嚮往,培養幼兒創作的樂趣,張揚幼兒的個性,啟迪幼兒的智慧。

  四、研究目標

  1、透過研究,最佳化教育資源、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美術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體系。

  2、結合顯性的、幼兒可以接受的地方資源,透過欣賞、繪畫、手工等美術教育方式,加深幼兒對地方文化的理解,培養其愛家鄉、愛家鄉歷史文化的情感,促進幼兒身心主動和諧發展。

  3、透過幼兒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的表現和創作,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興趣和能力。

  4、幫助教師積澱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篩選資源、選擇教材、設計方案和指導教學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五、研究的內容與措施

  1、在幼兒美術園本課程建構中本地可用地方資源的現狀研究。

  要建構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課程,運用地方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來開展幼兒美術教育,首先要理清本地該方面資源的現狀,因此我們將透過調查、訪問等方式收集可用資源尤其是地方文化資源,承其精華,去其糟粕,整理、轉化成幼兒感興趣的資源手冊,以此作為研究的第一步。

  2、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美術課程體系研究。

  (1)在遵循《綱要》中美術教育目標的原則下,整理、提煉、修改本園課程中的美術教育的目標、評價體系,初步構建運用地方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進行美術教育的目標和評價體系。

  (2)內容體系的研究。內容體系是落實教育的具體環節,也是研究的重點所在。我們將根據小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目標要求和資源狀況,從繪畫、手工、欣賞三個領域設計出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活動內容,使之形成循序漸進的內容體系。

  3、運用地方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的策略研究。

  如何將地方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以最有效、最適合的方式引入幼兒美術教育,是本課題難點所在,幼兒美術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本課題在實踐引入上的多途徑和多通道,因此,我們將嘗試結合教師特長,以子課題的形式分層進行以下研究:

  (1)運用地方資源開展幼兒寫生活動的研究(負責人:顧愛華老師):嘗試以寫生作為幼兒美術教育中技能與創造兩難的突破口,使“美”與“術”得到相對的統一。

  (2)運用地方資源開展幼兒手工創意活動的研究(負責人:李豔老師)

  (3)運用地方資源開展幼兒繪畫活動的研究(負責人:趙婷婷老師)

  (4)運用地方資源開展親子美術活動的研究(負責人:吳長梅老師)

  4、生成性研究。

  研究是一個不斷生成的過程,本研究中,我們將嘗試突破以往研究從目標到結果單線研究預設性較強的框框,嘗試生成性研究,鼓勵教師在研究過程中收集、生成出更有價值的研究點和研究內容。

  進行調查,另一方面可透過查閱本地歷史資料、歷史文物等形式進行了解。

  3、在實施課程方案過程中,主要採用準實驗的研究方法,用統一評價工具對幼兒實驗前後的美術能力進行測試,獲取實驗成果。

  4、在實施過程中採用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邊修正,確保研究方向正確,措施有效。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XX、4----XX、9) 主要任務:

  (1)組織準備,成立課題組。

  (2)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收集情報,撰寫文獻綜述。

  (3)申報、立項。

  (4)形成“建構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兒美術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方案”。

  (5)修改、提煉地方特色美術課程的目標、評價體系。(6)在主課題的引領下選擇、制定子課題方案,開展將地方資源引入美術課程各領域的策略研究。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XX、9----XX、7) 主要任務:全面實施本課題研究方案:

  (1)依據目標進行前期測試;

  (2)從原生資源、延生資源、再生資源、創生資源四大塊收集、整理並形成美術課程資源手冊;

  (3)以小中大各年級為單位,在實踐中建構相應的內容體系;

  (4)中期鑑定,聘請專家來園指導。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XX、7----XX、12)主要任務:

  (1)後期測試,檢測幼兒美術能力的提升情況;

  (2)形成論文集、教學案例集、幼兒作品集等,並進行自我評估;

  (3)整理、統計、分析過程資料,撰寫研究報告,邀請專家、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進行鑑定、結題。

  七、本課題已有的研究基礎:

  一、我園自20xx年12月被列為鹽城市美術特色幼兒園以來,對幼兒美術【繪畫、手工製作】進行了初步探索與實踐,長期以來我們蒐集了大量“民間材料”“民間自作”“民間遊戲”等方面的資料,作為美術特色園本教學課程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在此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有了些經驗:一是:教師建立了“玩具、材料就在身邊”的觀念,充分利用我們農村特有的教育資源,為幼兒創設可參與和可操作的內容豐富的教育環境。二是:拓展了幼兒的學習的空間,我們帶孩子走進田野、打穀場、果園、等他們生活的大環境,這其中蘊涵的豐富教育內容,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教育大課堂,他們透過自己的感官去體驗、思考、去探索和學習,實現了孩子對世界的認識促進了能力的發展。三是:充分調動了家長主動參與到蒐集、整理、教育的過程中來,促進了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家園形成教育合力。四是:由於用農村的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代替了城市購買的昂貴的材料,為幼兒園節省了大量的資金。

  近幾年我園幼兒參加全國美術大賽“成長足跡”榮獲第六屆金獎、第七、第八屆特金獎,參加“童畫之星”第四屆、第五屆幼兒園集體獲金獎、特金獎,這些都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基礎。

  二、我園於20xx年承擔了《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之中》,該課題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重點課題,於20xx年4月成功結題。該課題旨在指導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促進幼兒生動、活潑、全面健康的成長。

  八、保障措施

  1、我園是江蘇省優質幼兒園,我們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我園承擔著國家、省、市級多項研究課題,充分調動了園內廣大教師的科研積極性,透過科研實踐的探索和鍛鍊,促進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現有部分課題已經結題。

  2、參與本課題的研究人員均有大專或以上學歷,對於教育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經驗,大部分人員均為省、市級教育研究課題的核心成員,這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保障。

  3、園內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論,培訓科研方法,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把轉變教育思想落到實處,形成素質教育的良好氛圍,還制訂了獎勵制度,對在國家、省、市級評比中獲獎或發表刊登的優秀論文及課件予以獎勵。

  4、提出教研經費計劃,我園每年都撥出款項作為課題研究的經費,這為本課題提供有效的經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