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感悟> 課堂教學感悟10篇

課堂教學感悟

課堂教學感悟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經歷的人和事不同而產生新的感悟,想法有時候一閃而過,不如寫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時的記錄下來。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教學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堂教學感悟1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學院禮堂聽取了四位特級的數學課,分別是劉松的“乘法分配律”、張冬梅老師的“認識米”、錢守旺老師的“24時計時法”和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課後聽取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報告,感覺真的是震撼,震撼於他們對課堂的執著追求,震撼於他們對數學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於他們對數學教學的全力付出,震撼於他們對的深度瞭解,震撼於他們的學識,震撼於他們的課堂,真的不愧為特級教師。現就對他們的課及觀點進行歸納以與同仁們共享。相信你讀後應該有所收穫。

  一、對教什麼的深度思考。

  劉松老師提出的“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的觀點”,雖然這個觀點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來的,但是他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作為一名教師,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是知識、技能?從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到新課標的修訂,提出了對升全面發展的要求,我們的課堂為什麼沒有進步,對課堂教學的單一追求,甚至是對學生成績的追求成為我們教學的唯一目標,導致我們不能做正確的事,對教學成績的過度追求,導致我們越是能正確的方法追求成績,離教育的目標越遠。

  二、備課要做文獻綜述

  新鮮吧,早聽說過課題研究要做文獻綜述,還沒有聽說過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是的,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牛頓說的好,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我們教師備課往往看教學參考書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尋教案,借鑑一番。這是我們普遍的做法。劉松老師的做法是再中國知網上將某一課題的教學成果蒐集起來,看一看前人是怎樣上這節課的,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經驗教訓,哪些是值得借鑑的,怎樣做才能不重複別人的老路,創新教學設計?他的這種備課方法值得借鑑。

  三、備課要了解學生的真正難點是什麼?

  上課的這幾為特級教師,都是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的,他們都進行了教學前測和問卷調查,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教學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如劉松老師的課乘法分配率教學的真正難點在哪裡,透過課後問卷得出,對8×5+5×2這種分配率的用法是難點,教學後學生基本沒有什麼進步。再如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一課,創設情境時出示的掛鐘,時針分針都認為是旋轉,對於鐘擺的運動只有8。5%的學生認為是旋轉,絕大多是認為是平移。正是在這樣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才能讓情境創設的更有效。

  四、對一節課的打磨是一不斷的過程。

  透過這四位特級教師在課後的說課和講座中,瞭解到,每一節課的成功的背後都做了大量的勞動,基於對學生、對教材、對目標的把握不斷提高認識不斷更新設計的過程。在王彥偉老師的課後報告中瞭解到,關於“倍的認識”一節課,經過多年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是一個認識上不斷深化,理念上不斷提上,設計上不斷改進的過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們雖然有的上過十年、二十年的數學課,真正能夠上好的課有幾節呢,我們針對一節課進行過持續的研究嗎。透過對一節課的持續研究,積累備課、上課、思考的活動經驗,由此可以得出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教師需要在課堂打磨、課堂教學思考中積累教學的活動經驗,只用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課堂教學感悟2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學院禮堂聽取了四位特級教師的數學課,他們分別是劉松老師的“乘法分配律”、張冬梅老師的“認識米”、錢守旺老師的“24時計時法”和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課後聽取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報告,感覺真的是震撼,震撼於他們對課堂的執著追求,震撼於他們對數學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於他們對數學教學的全力付出,震撼於他們對學生的深度瞭解,震撼於他們的學識,震撼於他們的課堂,真的不愧為特級教師。現就對他們的課及觀點進行歸納以與同仁們共享。相信你讀後應該有所收穫。

  一、對教什麼的深度思考。

  劉松老師提出的“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的觀點”,雖然這個觀點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來的,但是他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麼?是知識、技能?從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到新課標的修訂,提出了對升全面發展的要求,我們的課堂為什麼沒有進步,對課堂教學的單一追求,甚至是對學生成績的追求成為我們教學的唯一目標,導致我們不能做正確的事,對教學成績的過度追求,導致我們越是能正確的方法追求成績,離教育的目標越遠。

  二、備課要做文獻綜述

  新鮮吧,早聽說過課題研究要做文獻綜述,還沒有聽說過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是的,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牛頓說的好,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我們教師備課往往看教學參考書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尋教案,借鑑一番。這是我們普遍的做法。劉松老師的做法是再中國知網上將某一課題的教學成果蒐集起來,看一看前人是怎樣上這節課的,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經驗教訓,哪些是值得借鑑的,怎樣做才能不重複別人的老路,創新教學設計?他的這種備課方法值得借鑑。

  三、備課要了解學生的真正難點是什麼?

  上課的這幾為特級教師,都是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的,他們都進行了教學前測和問卷調查,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教學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如劉松老師的課乘法分配率教學的真正難點在哪裡,透過課後問卷得出,對8×5+5×2這種分配率的用法是難點,教學後學生基本沒有什麼進步。再如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一課,創設情境時出示的掛鐘,時針分針都認為是旋轉,對於鐘擺的運動只有8.5%的學生認為是旋轉,絕大多是認為是平移。正是在這樣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才能讓情境創設的更有效。

  四、對一節課的打磨是一不斷的過程。

  透過這四位特級教師在課後的說課和講座中,瞭解到,每一節課的成功的背後都做了大量的勞動,基於對學生、對教材、對目標的把握不斷提高認識不斷更新設計的過程。在王彥偉老師的課後報告中瞭解到,關於“倍的認識”一節課,經過多年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是一個認識上不斷深化,理念上不斷提上,設計上不斷改進的過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們雖然有的上過十年、二十年的數學課,真正能夠上好的課有幾節呢,我們針對一節課進行過持續的研究嗎。透過對一節課的持續研究,積累備課、上課、思考的活動經驗,由此可以得出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教師需要在課堂打磨、課堂教學思考中積累教學的活動經驗,只用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五、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很重要

  錢守旺老師和劉松老師還有王彥偉老師都再這方面進行了講授,看來這是專家們的共同做法。他們有奧蘇貝爾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如錢守旺老師講到在教學“整數除以分數”這節課時,他進行了一個課堂前測,發現學生對於整數除以分數都能正確的進行計算,而存在的最大疑惑是“明明是除法為什麼要變成乘法來計算”,在演算法上也只會用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並沒有別的演算法,結論是假期學生都上過輔導班,輔導教師僅僅將計算法則告訴學生並且機械訓練沒有講解過程,在瞭解了以上資訊後,針對學生的疑難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劉松老師講的那個教師上9+幾一節時,學生明明對計算結果已經都學會了,還是要從頭開始教學的做法進行了批評,由此看出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教學是多麼的重要。我想,這就是有的老師上公開課是喜歡選擇每個單元或者獨立單元沒有前後聯絡的內容上課,就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把握的緣故吧。

  六、錢守旺老師的20條主張。

  1.觀念更新,理念內化

  2.讀懂學生,把握起點

  3.讀懂教材,豐富內涵

  4.先學後教,少教多學

  5.教不越位,學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廣度

  7.滲透思想,增加深度

  8.適度拓展,增加廣度

  9.區域性美容,增加亮度

  10。問題引領,增加溫度

  11.幾何直觀,化難為易

  12善於舉例,深化理解

  13.裸學裸思,深度參與

  14.精心預設,動態生成

  15.讓出黑板,天地更寬

  16.題目變式,思維變活

  17.四基紮實,後勁充足

  18.既為經師,又為人師

  19.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20.跳出數學,感悟教學

  七、要善於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

  這四位特級教師都提到了善於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目前全國提倡一綱多本,面對同一課題,研究各種不同版本的教材編排,有利於我們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質內涵,錢守旺老師甚至連香港、新加坡的小學數學教材都參考過,相信這一點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借鑑意義,不同版本的素材是可以互相借鑑的,不像我們只研究一種版本的教材,視野狹窄。在報告中王彥偉老師提到,他到全國講學往往逛一下書店,買一套本地的教材來參考。在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過程中完善自己對某一專題的認識。

  八、注重體驗,注重活動。

  四位特級教師的課堂,都特別重視學生的體驗,感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張東梅老師的米的認識一課,透過四次活動讓學生感悟、體驗一米有多長,不斷調整學生一米的表象。收到良好的效果,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也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強體驗和感悟,劉松老師的課堂讓他學升在動作中體驗感悟,課堂非常的精彩紛呈。

課堂教學感悟3

  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要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力求改變在教學中學生的被動狀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但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不能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恰恰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確立的。

  一、確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要將自主、合作、探究的現代學習方式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興趣、進取精神、參與熱情,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必須改變保守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不能以學生不積極配合,時間緊,教學任務完不成為藉口,又回到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只有明確了自己在教學中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才能使課改深入進行,否則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以“問題”統領課堂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難點,進行“問題”設計。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緊扣教材,貼近學情,角度小、易切入,能引起學生興趣,具有層次性、能延伸的有意義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就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魯科版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碳的多樣性》第1課時教學時,依次提出四個問題:①金剛石、石墨都是碳的單質,它們性質一樣嗎?C60也是碳的單質,其性質與金剛石、石墨相同嗎?②蘇打、小蘇打知道嗎?它們的化學式是什麼?你能說出它們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嗎?③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有何異同?④根據所學知識思考如何除去碳酸鈉固體中的碳酸氫鈉?如何除去碳酸氫鈉溶液中的碳酸鈉?前三個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透過看教材,與同學交流,能回答上來,但第④個問題課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多數學生不敢回答,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提示,最終由學生解決,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掌握了方法,增強了自信。

  三、多給學生創設表現的平臺

  在以問題統領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際上就給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平臺,同一問題讓幾個學生回答,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探究,最後由師生共同歸結,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回答對了進行表揚;回答錯或不全面,表揚他敢於回答、積極思考的精神,分析其出現問題的原因,及時糾正。演示實驗讓學生做,激發他們動手操作能力,做演示實驗的學生高興極了,已經形成人人爭做演示實驗的好習慣。因此,只要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就會積極、自覺、主動地表現自己,激發學習興趣。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擴充套件學生知識,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便於學生了解掌握知識。展示實物式圖片,化學實驗、課堂檢測均可使用多媒體。但多媒體使用要適時、適當,同時還要有板書,這樣才能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五、注重教師的教態

  課堂教學教態包括教師的手勢、表情、眼神、體態、儀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學時教師恰當配合、靈活運用,便構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態藝術,有時甚至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達到師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實踐證明,教師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到教學氣氛的形成和學生的情緒生活。所以教師講課時要注意做到情緒飽滿、精神振奮、態度端莊、和藹可親,以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師的教態對教學語言表達起著一定的配合、修飾、補充、加深、評價等的輔助作用,在課堂中以表情姿勢輔助說話,可以使教師的表情達意更準確、更豐富,更易於為學生理解和接受。

  六、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指導和規範學生的學,從而促進學生學。具體地說,教師要為學生學習創設情境,激發學習動機,提供學習資源和條件,確定方向,選擇內容,教給方法。教師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在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關係。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課堂的實效,就是在課堂45分鐘獲得最大的效益,達成教學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益,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的主陣地。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態度和程度決定了課堂實效,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是要實現學生在課堂上思維總量的最大化。

  七、堅持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是動態過程,教師要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的得與失。課後反思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如從教學方法上,從問題的設計方面,從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從知識的把握方面,從教學成功的方面,從需要改進的方面等。堅持進行教學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

課堂教學感悟4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據此,我校明確了以導學案為載體,以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目標的“自主合作、實用高效”的課題研究,我們數學組全體教師積極響應和參與,以期透過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構建自主合作、優質高效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革命”。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課堂中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方式的選擇與課堂教學實效有極大的相關性。構建高效課堂,必先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流程。“以學定教”,“先學後教”,從學生角度設計課堂教學,滿足學生學習的基本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儘可能用最短的時間求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下面從“如何設想、如何實施、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具體問題以及進入高三後如何進行調整”等幾個方面談談我們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幾點認識和感悟:

  一、“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設想

  為了改變數學課堂沉悶的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採取分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導學案的形式加以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初步設想如下:

  課前:學生預習學案,小組合作探究,由組長負責,各小組成員互相督促,完成學案上大部分內容。

  課上:前3分鐘教師簡單點出本節主要內容,並當場分配本節各小組的展示任務,然後留約5分鐘進行課上進一步的討論。其間教師要到各小組中去了解情況,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說明:為什麼任務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組只准備本組分到的內容,不能充分預習全部學案。為節約時間,這一環節也可以在課前把分組任務打在課件上,由科代表上課前開啟。)第8—35分鐘是學生展示時間,各小組派本組1到2名成員上臺講解本組分配的內容,本組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對講解不清楚的地方當場提出質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間教師可以有適當的引導,但不可打斷學生的思路。講解和質疑結束後,教師要給出簡要的點評或糾錯,必要的難點可以精講,對做得好的小組提出表揚,做得不夠好的也應多鼓勵。第35—40分鐘,針對本節內容準備3—4道當堂檢測題,檢查聽課效果。最後3—5分鐘,教師小結本堂課內容,布臵課下作業和下節預習內容。 課後: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督促學生整理本節學案和預習下節學案。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的最初設想,下面談談在具體實施中,各個環節我們又是怎樣做的。

  二、“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各個環節的具體實施細節

  課前環節:

  各小組應全面討論,作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多與學生提前溝通,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有無特別的困難。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學習的參與者和引領者,不要讓學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課前由科代表與老師交流,合理分配小組展示任務。

  分配任務環節:

  為了督促學生提前預習全部學案內容,我們當天的任務都是當場分配的。因為各個小組的總體水平也有差異,所以任務如何分應由老師注意掌握。當各部分難度差異較大時,把艱鉅些的任務分配給總體水平較高的小組,適當照顧水平較差的小組,這樣可以保護好差生的自尊心。當各部分難度差異小時,就隨機分配,或以搶答的形式來分配。 課上展示環節:

  分好任務後各小組有針對性地進一步討論,統一意見,然後由本組的代表上臺展示。在這一環節,老師充當主持人,組織各小組輪流展示。要提高課堂交流的效率,教師在交流開始前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並逐漸培養成習慣。展示前的討論時間教師應深入學生的學習小組去,瞭解準備情況,是否出現錯解,有無困難等,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狀況,隨機應變。在分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的評語一方面起有評價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起指導作用。例如:對說的好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對語速太快的學生提醒慢點說,好讓大家都聽清楚等等。

  每位同學上臺時大家都給以掌聲鼓勵,激昂氣氛。為了防止展示環節成為優生的舞臺,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我們規定每組成員都要輪流上臺,各組互相監督,發現有違規的組可以當場要求換人。在同學展示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提出質疑,面對質疑,展示的同學給予解答,本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如果無法解答,可以由其他組成員給予幫助。對質疑成功的學生和其他組幫助解答的學生也給予掌聲鼓勵。如果學生無法解釋清楚時,由老師對這一難點進行精講。

  每位同學展示結束後,老師要進行適當的點評,表揚他做的好的一面,然後再指出要注意的地方,或進行糾錯。

  在改革的最初階段,教師隨時都要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學會傾聽是現代人的必備素質,聽既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更能弄懂別人要表達的意思,吸取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充實自我。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要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等。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髮言的閃光點。這樣,教師的榜樣示範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才是指正、補充等。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範,課堂發言人能說得更明白、更大膽,聽者也有了責任和機會,課堂交流效率會大大提高。對於剛開始課改的班級,這些要求教師要多提醒,作為新的課堂規範常抓不懈,並把它們放在同交流內容一樣重要的位臵,直至學生養成習慣。

  課堂展示環節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老師除了組織好有序的展示活動外,還要對學生的講解過程適當引導,對講的不到位的點要進行必要的補充或精講。我們的目的是學會、學好,

  課堂上不搞形式化,要收放自如。時間雖然放給了學生,但還是要有一條線在老師手中掌握。

  小結環節:

  老師簡要小結本節內容,點出重點難點。這一環節也可以是老師引領學生自己去總結完成。對本節課上表現突出的小組予以表揚並布臵下節學案內容。

  高效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評促教”的評價思想,有利於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實施半年多以來,“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逐步顯現了其促進轉變學習方式和態度的積極作用。學生的表現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最初我們以為實行起來會很艱難,擔心學生們都不肯上臺怎麼辦。但實行了才發現其實學生們很樂於表現,上課時情緒也高了,積極性也高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沒有睡覺的了。透過調查也顯示,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不再是光等著上課時去機械地聽和記,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了。同時還促進了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學生不再僅僅以做完題目為目的,還多方面思索、探究問題的實質,總結一類問題的思路。為了講好題,應對同學質疑,還探索了多種解法等。實施了高效課堂模式的幾個班級的數學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班級學習氣氛好,創新能力也有所提高。這說明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對學生的學習的確有促進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它是與傳統學習方式並駕齊驅的兩個輪子,傳統性學習主要是繼承,有利於為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探究性學習是發展傳統,主要為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二者的融合將促進學生的求同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四、“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成果,也發現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目前班裡學生座次一般是按照學習成績排定,致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多數集中在第三、四排,也就是分組的第三、四組,造成了各組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較大,最後兩排的差生較多,總體實力差,有較大的學習困難,影響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2、上臺展示的同學口才差異明顯,有時會影響進度,造成拖堂。所以老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讓學生講什麼,怎麼講,其他同學怎麼聽,老師應該如何引導,都需要好好探索一下,力求真正做到高效。開始的時候學生上臺就是把自己做題的過程念一遍,雖然調動了課下的學習積極性,但課上的效率仍舊不高。為了不浪費課上的寶貴時間,我們試著引導學生講講思路,怎麼去想到的,重點的步驟怎麼去做的,難點如何突破等。我們正在努力提高課上的效率和展示的效果,也希望其他老師多給我們建議。

  3、“團隊”精神還沒有深入人心,仍然有同學覺得展示是個人的事情,沒有當成一個集體的事情去努力做。這方面如果有班級管理者參與

  可能會有所幫助,將小組展示情況與班級管理的積分掛上鉤等。另外從高一就開始抓的話效果能更好些。

  最後,要注意防止形式化。模式不是死的,我們要走進模式,更要走出模式。

  五、進入高三以後我們的調整

  高三是整個高中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應將學生考學作為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適應高三特點,我們也相應地作了一些調整。例如我們正在進行的一輪複習,主要知識的梳理,方法的歸納,重要例題的精講由老師完成,以保證查缺補漏。學案的課前預習、自我檢測和課後提升部分儘量由學生們自主解決。

  平時的複習課可以這樣做:

  在知識梳理環節後可以安排“熱身練習”,每組展示一道,共6道題。這6個題目有的來自學案上的自我檢測部分,有的是老師新加上的題目,既督促了課前做,又促進了課上的集中精力。在精講例題和方法後,安排“學以致用”環節,用幾道小題當堂檢驗課上所學。

  習題課仍然可以按前面的模式,整堂課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前多瞭解哪些是需要講的,合理分配任務。特別難的題目還可以由老師精講。

  愛因斯坦說過:“人們解決世上所有的問題,是用大腦、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書本。”這一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論斷,啟發了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

  教育過程不是照搬書本,也不是照搬自己或他人經驗的過程,沒有浸潤大腦、能力、智慧的“照搬”跟有效的學校教育和成功的教師人生永遠無緣。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作用,希望我們教師都積極參與到教學科研中來,發現一個新的更豐富的自我,從而也能發現一個更廣闊的教學天地,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多做一份貢獻!

課堂教學感悟5

  首先,很感謝學校給我這次出去學習的機會。走進大師的課堂,猶如出風拂面,讓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覺名師們的課堂就是那樣簡約而又新穎。有人說,簡單到極致,就是美麗。簡約的數學課堂,剔除喧囂與華麗,最終變得乾淨而美麗,它雖簡單,但脫離膚淺,而成為一種風格,成為一種氣質,成為一種內涵,成為一種深刻。

  徐長青老師,他講的課是《統籌與最佳化》,內容是很經典的烙餅問題。在課堂上,徐老師沒有藉助任何外來教具,也沒有很完美的課件,他的課件甚至很簡單,只有一張華羅庚的影象和一幅主題圖,然而整個課堂效果卻很好,學生們的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集思廣益,化繁為簡,輕輕鬆鬆就把知識和方法學到了腦子裡。聽了徐長青老師的課,無不為他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而歎服。我感動於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的自然和諧;感動於老師的縱橫千里、收放有度;感動於孩子們的靈動思維、挑戰創新;感動於師生全情投入、生機勃發。他所營造的大氣、流暢的課堂是我教學的理想追求。一節好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徐老師的課就是這樣,幸運的這個班的孩子們,將會永遠銘記這節課。

  徐老師課設計的巧妙,把生活和課堂練習起來與使知識不受生活的束縛,語言生動活潑,肢體語言及其豐富。

  當聽完徐老師的講座《簡約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後,更是讓我產生思想震撼,他從冗繁走向凝練,從緊張走向舒緩,從雜亂走向清晰,從膚淺走向深邃。

  徐老師很注重養成教育,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課堂中,出現過多次慢舉30s,你的回答更精彩等語句。學習思維的養成,整個課堂都在“經驗+經驗=新經驗→規律”的思維中進行,感態度的養成,開頭的匯入和結尾的昇華都是對學生情感態度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育人,給學生的知識貼上標籤等等。

  簡約教學追求的是樸素靈動、反璞歸真,以真實的呈現突出核心目標。徐長青老師所提出的簡約教學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簡約思想,“化繁為簡”、“博觀而約取,厚積薄發”,這一理論的追溯,恰恰體現了簡約教學的正本清源、返璞歸真的實踐特徵。在思考和梳理的過程中,一個嶄新的理念在我的腦海形成:“數學課堂迫切需要從冗繁走向凝練,從緊張走向舒緩,從雜亂走向清晰,從膚淺走向深邃”,實現有效的數學教學就是走向簡約教學。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會致力於教育教學的探究,雖然成不了名師,但我也應該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有一個學生喜歡的課堂,有一個發展學生的課堂。

課堂教學感悟6

  20xx年4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海南省第九屆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比觀摩活動”, 此次教學評比給了我交流與借鑑的學習平臺,促進了自身教學理論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評比包括:小學優秀課十一節,初中優質課十一節,高中優質課六節。有歌唱、器樂、鑑賞、舞蹈等課型,共28堂課呈現了28種教學風格,各位老師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每節課都經過了特別精心的準備,精彩紛呈,可謂繁花似錦。

  執教的教師普遍具有很強的音樂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養,不但彈琴、歌唱、舞蹈等音樂能力強,組織、引導、調控等教學水平高,而且相關文化知識豐厚,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適當,不但使課堂增色,也給觀摩教師們帶來美好的享受和深深的啟發。最值得高興的是,我校馮曉靜老師所教授的《苗家兒童慶豐收》更是以全場最高分的優異成績,榮獲此次教學評比的第一名。

  每次聽到經典的好課,都會有三種感受接踵而至。開始是激動,從心底而來;而後是自卑,同樣是老師為什麼我想不到這樣的教學方法、手段;最後是一點思緒,能從她們的課裡借鑑些什麼。有一點是共同的值得我深思的:教師的感染與評價。要想學生融入所學的教學情境,教師必須自己先投入到這個情境中。不管是在學唱熱情洋溢的歌曲,還是在聆聽童趣可愛的樂曲,執教的老師無時無刻的沉靜其中並感染著學生,讓他們也置身其中,不知不覺不僅學會了音樂知識,也體驗了音樂帶來的無窮快樂。在讓學生積極參與時,教師的細緻、貼切的評價也起了很大的鼓勵作用。

  就拿我們學校馮曉靜老師的這節課《苗家兒童慶豐收》來說,從整個的教學環節上,非常的嚴謹,重難點突出,教學目標準確落實在的課堂中,更是一步扣一步的,銜接的很好,這就更離不開老師的引導。使學生興趣很高,在快樂中已經掌握的所要的內容!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學生透過影片欣賞了解苗族,它記錄了苗族各地區的生產活動和民俗風情,使學生能有新鮮感!同時體驗苗族舞蹈律動尤為恰到好處,這節精彩的音樂課吸引了在場所有老師;《理髮師》一課中,教師從音樂入手,引導學生靜聽教師演奏中的獨特語氣,關注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張馳,力度的增減等,繼而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在表現力。

  在這些課中讓我受益頗多的是聆聽教學,特別是對低段的孩子,我的欣賞課總覺得無法入手,分析得不夠深入,時常覺得這個教學比語文老師上閱讀理解難多了,同樣是讓學生感受、理解一個作品,閱讀有文字材料,只要多讀多看就可以慢慢理解。但是音樂欣賞那聆聽的樂曲,看不到,摸不著,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學生易懂的語言進行引導,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作品都成了最大的問題。但在這些老師的教學中問題煙消雲散了,像《小袋鼠》的教學中教師把整個音樂同故事進行貫穿,用兩種對比明顯的小動物來栓釋聲音的強弱,辨別曲子中不同的旋律、聲音來想象各種動作。這些都讓孩子們在歡樂中探索了音響與形象的內在關係,在實踐中理解了音樂的節奏、音色。思路清晰的《非洲靈感》也同樣值得我學習,執教老師把整個曲子分段之後形象的用影象來表示,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這些老師能把教學活動開展的如此出色,我想除了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還需要較好的專業素質。在這些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他們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每節音樂課。

  人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我想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多地學習,更多地反思,讓自己的課堂也能像向我們展示的同行們那樣,帶給孩子們更精彩的學習經歷。

課堂教學感悟7

  一、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準確無誤有。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熱愛文字。更要嚴謹——上幾遍,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得更好,率先垂範,學高為師。我們是南方人,說好普通話不是一件易事,前後鼻音,平翹舌音往往分不清,讀不準,碰著困難就要請教老師、學生或查字典,教師有不懂的是正常的,用不著迴避,可怕的是濫竽充數,敷衍了事,教給學生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讀課文,不但是讀通,還要讀熟,做到爛熟於心,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走進文字,把握課文的脈絡,掌握課文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時候,一個巧妙的教學主意,往往就產生於對文字的熟悉。

  二、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當球王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時,記者問貝利:“你踢進的1000個球中,哪一個球最為精彩。”貝利說:“下一個”。

  其實,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對那些優秀的教師來說,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備課要不斷修改,教學得經常調整,一成不變是行不通的。用同一個教案去教不一樣的學生,其教學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備課筆記是教師寫下的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過程的安排。這是預設的,是教師在課堂前的“一廂情願”。而課堂教學會由於教學對像,時代背景等因素不同,往往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謂瞬息萬變。這便要求教師不斷進行修改,適時調整自己的備課,教學就是這樣,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理解它的真諦。

課堂教學感悟8

  根據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際需要, 20xx年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暨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於12月25日在揚州舉辦,為期三天的活動旨在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推進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研究。

  z和z老師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整體來說,這一次活動安排非常緊湊:專家講座、研討課、專家點評。三天的活動下來,幾乎每個人都會感到 “累”和“高興”,累並快樂著,那種收穫的幸福都寫在了臉上。

  這三天中我們認真聆聽了南京曉莊學院z教授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思考》專題講座和華東師範大學z教授的《師生心理健康與學校生態文化》的專家報告。兩位教授以簡潔樸素的語言、大量生動的事例幫我們澄清了一些對於心理健康課的誤區,明確了心理健康課是一種普及、預防性的團體教育訓練,重視的是學生個體的多元化成長,而不能用學科化的指標來評價。

  12月26日分小學、初中兩個會場各安排七節觀摩課。我們參加的是在z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舉行的中學段的觀摩活動。有揚州z老師的《學會合作》,泰州z老師的與情緒共舞》,海門z老師的《畫中有話》,淮安z老師的《留守不流淚》,還有我們南京z老師的《數學想說愛你不容易》等。每個老師的課都帶著自己的風格,課堂主題內容多元化,貼近學生的實際,在課堂過程中都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強調理解尊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注重與生活連線。

  這次全省性的觀摩會,不僅有理論的引導,更有具體的觀摩實踐,為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為廣大教師從形式到內涵上較好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課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對促進我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規範化、科學化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課堂教學感悟9

  課堂教學改革在我市試點學校已經開展了進兩年,我校也進行一年,可是對也這樣的教學模式,我還是存在的許多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如何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看不到改革成功的希望,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感到困難重重。這次的教學培訓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感想很深,體會很多,有了一定的收穫,受益匪淺。我認為要用高效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做到:

  一、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

  在集中培訓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數學理論,結合高效堂,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建立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並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

  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援。

  2、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三、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這樣的課堂才會變得高效。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教師要透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透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佔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啟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針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在這樣課堂裡,學生感到輕鬆、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裡,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著,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

  總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所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課堂教學感悟10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我們課後反思的時候,總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我們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適應、學習與發展的核心手段。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更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反思。

  一、加強教學問題情境的反思

  人的思維始於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關係,用產生於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為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作好鋪墊。由此支援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

  創設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適應的問題情境,能造成學生的認知衝突,可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使學生迅速沉浸於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問題情境要放在學生跳起來夠得著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跳起來主動“摘果”。

  二、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學用結合的反思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反思數學背景的現實性和“數學化”,必須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問題背景,讓學生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係,歸納出變化規律,並能用數學符號表示,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既要貼近生活,聯絡實際,又要靠近課本,使學生有興趣、有能力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要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這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親近感。

  教學中,要善於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科學地設計探究性問題,誘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並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從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加強學生對學數學的反思。要使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隱含著豐富多彩的數學知識,學的是有價值的數學,要求學生時刻關注生活,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理論聯絡實際、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並將所學數學知識具體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三、加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現代教學論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從人的動作、參與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包括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知識去說明,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用數學的思想去處理這四個方面的意識。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動手操作,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學生決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來歷,在操作過程中獲取解決問題的經驗。例如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四、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的反思,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在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慧,展示全體學生的個性、創造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創新的重要環節,是主體參與教學的基礎。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透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開放性問題的訓練,儘可能給學生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展開研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中設計的討論題,教師要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既能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活動質量。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的自覺衝動,不斷反思,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知困。”不斷髮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不斷求學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