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一、課文地位:

  這篇課文選自本教材第六單元。本組以“關愛他人”為專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感知社會生活,培養愛心,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識字六》透過對對子的形式,在識字學詞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透過帶有強烈感情對比的詞語,使學生知道美和醜、愛和恨、冷漠與熱忱、索取與奉獻,從而,在學生的心裡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版語文課標對第一學段的目標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暖、飢、飽”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知詞語的反義關係。

  3.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發現對聯的特點,初步培養關愛他人的意識。

  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對聯激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小禮物,看看,這是什麼?(投影對聯照片)學生回答:對聯。

  我問學生在哪裡見過對聯。學生可能會說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會貼。

  我簡單介紹對聯相關知識:對聯也叫對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聯是濃縮的小詩。在古代,有的讀書人會因為寫了一幅好對聯在朝廷做上大官呢!

  然後,指導對聯的朗讀:對聯要從右邊的上聯向左邊的下聯讀。請一位學生朗讀對聯內容,說說已經知道的其他對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幾個簡單的對子。

  最後,出示並板書課題:識字6,進入課堂的第二環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首先,請學生看投影,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做小老師領讀。

  此處強調“誠”是後鼻音,“忱、貧”是前鼻音。

  3.接著,去掉拼音,同桌互相朗讀,檢查字音。

  4.最後,指名朗讀,逐步達到正確、通順、流利的朗讀目標,並進入第三環節:創境理解,深究字詞。

  (三)創境理解,深究字詞:

  1.幻燈片出示課後“我會讀”詞語:冷漠、虛假、索取、奉獻、人間、真誠、愛心、永遠、助人為樂、雪中送炭。向學生說:“詞語寶寶跑出來了,讓我們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送它們回家吧。”指名朗讀。

  2.讀完詞語後,投影出示生字:恨、漠、奉、永、炭,指名朗讀、開火車讀,並交流記字方法。

  3.請學生齊讀課文,並提醒學生思考:這篇課文有什麼特點?

  讀完後,學生會紛紛回答說,課文中有很多反義詞。

  我會告訴他們,課文中每一組對子,都是由這些反義片語成的。你都發現了哪些反義詞?

  讓學生先在文中獨立找文,然後四人一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預設一:

  當學生回答“貧—富”時,我想教會學生用組詞解釋詞義的方法,我會問:誰能用“貧”來組詞?學生會回答“貧困、貧窮”。我會及時給他們鼓勵性評價,並提醒他們:組詞解釋詞義是一種好方法。

  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從形象到抽象。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漢字,並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字理教學是非常適合的。於是,我這樣講解:“貧”就是沒有錢或者錢很少不夠用。古人用貝殼當作錢,把錢分出去,越分越少,最後,錢不夠用,就是“貧”。

  “富”就是“富有”。在古代,“富”是這樣寫的(出示幻燈片),上面的部分像一所房子,下面是酒缸。意思是:一戶人家不僅有房子住,還有糧食吃,他們用吃不完的糧食釀酒喝。像這樣有房子住、有吃的、有喝的,生活很富裕,就叫“富”。現在,“富”的寫法有變化,我們可以這樣記: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還有許多田地。最後,用“富”組詞。

  預設二:

  學生答到“冷—暖”時,我啟發他們:誰能用“暖”組詞?(學生會回答“溫暖、暖洋洋”)我問:“暖”為什麼是日字旁?(生答:太陽一出來,就暖和了)

  接著,請學生仔細觀察,寫“暖”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我在表揚他們觀察仔細的同時,總結:“暖”在書寫時不要把右邊寫成“愛心”的“愛”,將“愛”的禿寶蓋變為短橫,就成為了“暖”的右邊,並且上橫短,下橫長。

  隨後,師生共同書寫,邊寫邊強調:“暖”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右邊不要寫成“愛”。

  最後,請全班在課本104頁的田字格里,自己描一個,寫兩個。在學生書寫時,我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握筆姿勢。同時,關注書寫薄弱的學生,找出他們的優點,及時鼓勵、表揚。

  預設三:

  當學生回答“真誠——虛假”是一對反義詞時,我貼板書。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瞭解課文詞句意思,因此我採用聯絡生活理解詞義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真誠”。

  我問:哪些行為是真誠的?你有沒有真誠地幫助過別人?

  學生聯絡生活感受到,人們都喜歡真誠的人。如果我們對別人不真誠,就叫“虛假”。

  預設四:

  教學“冷漠—熱忱”時,教會學生理解詞義的另一種方法:找近義詞。

  我會問學生:誰能給“熱忱”找個近義詞?學生會回答“熱情、熱心”。我會說:“找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接著,採用情景教學法,深化對“熱忱”的感悟。

  “叮咚——”老師來你們家做客了,你熱忱地接待老師,該怎麼做呀?學生表演。我會做出及時評價,如:“謝謝你,你真是個熱忱的孩子”,“老師感受到了你的熱忱”。

  預設五:

  講解“飢寒—溫飽”時,我教給學生第四種理解詞語的辦法,即:拆字組詞,理解詞義。

  我會這樣講:“飢”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飢餓”。“寒”是什麼意思呢?學生回答“寒冷”。“飢寒”就是“飢餓、寒冷”。像這樣,把一個詞中的兩個字拆開分別組詞,也是解釋詞義的好方法。並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用相同的方法解釋“溫飽”。

  隨後,仔細觀察,“飢、飽”兩個字該怎麼記?(學生自由說,教師強調要點:①兩個字都有“食”字旁,餓得飢腸轆轆,吃得酒足飯飽,都跟吃飯有關;②都是形聲字,或一個人只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飢餓;“飽”,右邊的“包”表示讀音)

  課標要求在書寫漢字時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因此,在指導書寫“飢”時,我重點強調“食”字旁的書寫。

  一筆撇,二筆橫鉤,橫鉤的橫不能長,三筆豎提,豎提的起筆處應該離橫鉤遠一點。“飢”右半部分是“幾”。

  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寫完“飢”,學生獨立寫“飽”,注意“食”字旁寫法。在此過程中,我鼓勵、表揚比第一次書寫有進步的學生。

  預設六:索取——奉獻(貼板書)

  新課標還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在講解“索取——奉獻”時,我想教會學生這種方法。

  我問學生“奉獻”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有一句話解釋了,找找看。學生會找出“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然後我解釋,“奉獻”就是把我們的愛心或擁有的其他物品送給別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的反義詞“索取”就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當成自己的。

  找完文中的反義詞,理解了詞義,課堂將進入第四部分。

  (四)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根據課標要求,我這樣設計誦讀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到對子歌語言的優美。

  1.請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體會對子的短小精闢和節奏特點。

  2.接著,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拍手方式讀出課文。可以像老師這樣,還可以個跟同桌拍手讀。

  3.在熟讀基礎上,比一比誰背課文最快。請學生先看著螢幕,跟同桌,一人讀前半句,一人讀括號裡沒寫出來的後半句。準備好後,向其他同學展示。

  4.接下來,全班搶答:老師讀前面,全班同學接後面。比一比,誰接得最快。

  課堂第五環節是知識拓展。

  (五)知識拓展:

  1.我會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對對子的規律?學生可能會說字數相等,簡短,意思相對。

  2.接著,我引導學生自己對對子: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都喜歡對對子。大家想不想試試?看螢幕,你能接下來嗎?

  最後,進入課堂的結尾部分。

  (六)結尾:

  課文中還有兩個四字詞語,它們是什麼意思?你還知道課外的哪些對子?在生活中我們如何關愛他人,奉獻自己的愛心?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以上是我授課全過程。板書設計如下:

  四、板書設計:

  板書的好處:1.採用愛心形狀的粉紅色詞卡,不僅和本單元、本課愛心主題相呼應,還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板書內容強調了重點詞語寫字指導,體現了低年級語文課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的特點。

  五、教後反思:

  本節課教學特點有:

  字詞教學方面,教會了學生多種理解詞義的方法,有:組詞理解、拆字理解、找近義詞、聯絡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生字教學採用字理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培養了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課文內容方面,從對子入手,引導學生感受到了漢語的魅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對子也幫助學生紮實地鞏固、掌握了反義詞。

  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倡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以上是我本節課的所有內容,歡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指導意見,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晚上好!

  我叫蔣紅英,代表小學部語文組參加此次活動。

  我說課題目是《識字7》,選自湘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內容。

  我的說課分說教材、說學情、說三維目標、說教學過程及說教學反思五個部分。

  說教材:

  小學語文教學分幾個階段,其中第一學段是1~2年級。透過教學大綱,我們明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教學的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課本上出現了“我會認”、“我會寫”兩種不同的要求,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同時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學期共有八課識字,此課為識字7,是中華姓氏歸類識字。該話題接進我們的生活,教學活動空間較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認識生字,一方面有利於提高學生識字興趣,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了解中華姓氏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載體。

  要設計有效的教學離不開教學物件的分析

  說學情:

  此課所執教的班級是我校二(2),我既擔任該班班主任又是班級語文老師,因此,課堂紀律較好,部分學生大膽活躍,能積極發言。針對班級留守兒童多,開展“大對小生生幫助”活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增強,班上學習氛圍逐漸轉好。學生總體上對拼音識字掌握較好,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根據拼音獨立閱讀,但近6個後進生進步不明顯。

  分析教學大綱、教材,結合學情,我確立以下三維目標及重難點。

  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中的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0個字;認識主要姓氏;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過程與方法:透過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輕鬆學習生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瞭解中華姓氏;進行日常行為文明禮儀教育。

  重點:認識本課中的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10個字。

  難點:認識姓氏,激發學生探究中華姓氏的興趣。

  以上的三維目標及重難點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分為謎語匯入、交流會、小書法、砸金蛋、小遊戲五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透過謎語引出主題,並先認寫“姓”字。

  認寫“姓”字具體包括拼音、筆順、結構、字義幾方面。

  在交流會中,透過老師範說,引導學生仿說,加強口語訓練。例如:我姓蔣,學生叫我蔣老師,我的媽媽姓何,我最好的朋友姓李。

  我姓吳,我奶奶姓羅,我鄰居奶奶姓周,我叫她周奶奶。

  同時引出本課部分生字,邊說邊學,層層深入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充分遵行低年級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已有認知水平。

  教學中不脫離教材,透過展示課文,讓學生讀準字音,流利朗讀課文。透過多讀鞏固生字,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感情課文內容。並利用一些方法記憶生字。

  在小書法環節中,出示田字格,老師範寫,同時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正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透過遊戲式的砸金蛋,學生有效認讀“我會認”生字。這也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最後集中出示“我會認”生字,要求學生認讀.

  針對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小遊戲,主要目的是檢驗學生掌握情況及活躍課堂,讓學生樂於學習及體會學習之樂。

  我認為我的課堂設計有以下優點及不足:

  說教學反思:

  緊扣教學目標,合理運用教材,結合學生特點,聯絡生活實際,採用多種方式教學,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理念;對於生字的書寫,既注重老師範寫又合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堂教學又是一個整體教學過程。而後進生在課堂難以跟上進度,如何讓他們愛上課堂,每天進步一點,請各位前輩指點迷津

  我的說課結束,請各位老師、評委指正,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蘋果為什麼落地》是北師大版《語文》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好奇》中的一課。本課主要是探究由地球引力而產生的一些現象,使學生在實驗、探究和交流中,逐漸認識到“重力”形成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實驗的能力。

  第一課時主要探究第一個活動過程“蘋果為什麼會落在地上,讓我們來研究吧”,這是本課的重點。引導學生探究由地球引力產生的一些生活現象,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實驗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過程和方法目標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

  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2.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器。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說教法

  本課以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落地的現象為基礎,按照“談話匯入——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驗探究——彙報小結——拓展下課”的科學認知程式,來探究“蘋果為什麼落地”。

  在教學中透過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解決方法——自行驗證解決的教學步驟讓學生經歷知識探究的全過程。從教學方法上看,主要是引導學生經歷“探究暗箱類事物”的科學探究歷程,讓學生意識到從事物內部探究事物的本質是最可靠、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四、說教學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伊始,先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看書時,蘋果落地的圖片,講牛頓的故事,讓學生圍繞蘋果落地提出問題,從而引出課題——蘋果為什麼落地.

  (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

  然後引導學生猜想“蘋果為什麼落地”?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該怎樣設計實驗?實驗中要用到什麼儀器?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從而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案來驗證猜想。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讓學生在小組內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蘋果落地的模擬實驗,並及時記錄實驗中的發現,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四)彙報交流,得出結論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實驗中的現象與發現展開討論,學生的發現

  (五)板書設計

  蘋果落地

  牛頓————————科學家

  (發現好奇)

  蘋果落地

  觀察研究

  16、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五、教後反思:

  我很高興,也很讚歎孩子們,他們對自然科學的態度讓人欽佩,也讓人折服。

  1、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從上面的片段中我思考了很多,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然後初步養成敢於提問的習慣,同時也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情感。因此,我在課前佈置了學生去搜集一些有關牛頓和地球吸引力方面的資料,課後再作一些拓展,這樣做一者初步培養學生的資訊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溝通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溝通語文與生活的聯絡的具體地運用。

  2、和學生一起學習。課堂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地方,一起探討的地方,一起尋找答案的地方,而不是為了書本在教學。撇下教參,拿著書本,走進學生,融入學生,與學生一起學習,我感覺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3、研究性學習進入語文課堂。傳統的教育思想往往忽視對學生“情商”的開發,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逐步喪失,而研究性學習就是要從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如本堂課上,學生對討論的話題極有興趣,很想急切地知道答案,對於地球對哪些東西有吸引力興趣極大,同時也想找出反駁別人的理由。因此在完成這次的課外尋找資料過程中,學生便表現得非常主動。在課外尋找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探索性和實踐能力都得以發揮,並且蘊含其中的探索精神,更顯珍貴。

  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讓學生在課外尋找更多的知識來豐富語文,豐富自己。也使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緊密地聯絡起來,與我們的生活緊密地聯絡起來。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課的內容。本文敘述了夏日裡,薩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僅四歲的小薩沙在家人的影響 下,把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雖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裡行間,卻蘊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滲透了“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強者”的文本價值觀,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字生命的高度意義,發人深 省,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

  圍繞小學中段教學的訓練重點,並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能聯絡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同時以句型轉換、比較、標點符號的使用為訓練手段,進一步理解句子所飽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的強者”,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的強者”,並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說教法:

  在這一課的教學上,我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由於本文是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篇章,在教學中,我主要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近乎文字的真實情景,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 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第一,我透過創設情景對話,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在暴雨來臨危急之時,自己是甘當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還是勇當強者,把雨衣讓給別人?從而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強者”的人生價值觀。第二,我透過創設實際生活畫面,把學生由文字引入生活, 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覺保護弱小者”,使學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啟迪。

  2、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透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的重點句段,加 深對文字的理解。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美的薰陶,把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 個孩子身上。

  3、基礎技能訓練法:教學時,我主要抓住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特別是薩沙的三句話。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基礎上,以句型的判斷、轉換、比較和標點符號的運用為訓練重點,使學生體會到薩沙的不解、不甘與自豪;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引發心靈的碰撞。

  三、說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著重進行基礎技能訓練,交流思想,把讀、練、說、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主要在於:形象生動逼真、聲色直觀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學更加逼真,更能煽動學生的情感,有助於學生對文章思 想、人物情感的體悟。同時也為教師節約時間,留下更多的教學空間。當然,多媒體並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適時、恰到好處地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於事無補。】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文眼“弱小”,首先透過展示街頭乞丐的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為學習課文設下感情基調。接著過渡,引出課題。然後點燃學生的學習望:“我”是誰?“弱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課堂創設的感情基調與文字基調一致時,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情感體驗。其次,以質疑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1、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自讀雨前部分,瞭解事情的開端。

  雨前部分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由於雨前部分比較淺顯,在教學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透過自學與合作來完成。

  【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由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到了解事情開端的自我體驗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同時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三)、品析雨中部分,體悟感情,滲透思想教育。

  1、多媒體播放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的場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此時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由於當代孩子受庇護太多,依賴性強,自我為中心較重,不懂得感恩,更別說是關愛他人。所以我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再現自己的思想,為與下文薩沙的對比埋下伏筆,引發思想碰撞,震撼心靈。】

  2、過渡,多媒體展示薩沙與媽媽的對話。(去掉標點的,並要求學生合上課本)

  ①自由朗讀,試著給它加上標點。

  【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對句意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出判斷的。憑著學生的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完成,有利於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落實“雙基”的訓練。】

  ②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從語感上幫助學生對句型的判斷,促進學生對句子的理解。

  ③著重抓住薩沙的三句話,判斷其句型,訓練句型的轉換,並透過句型的對比,體會句子飽含的思想感情。

  ④練習鞏固。

  ⑤反覆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

  【從句型的分辨、句型轉換對比,標點符號的運用,從而真正落實“雙基”訓練。憑藉讀中感悟,引導學生交流與判別,從中體會句子飽含的思想感情,有利於促進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3、聯絡生活,拓展思維,昇華感情

  ①討論:在雨衣傳遞的過程中,跳過了託利亞。你猜猜,託利亞是怎麼想的?

  藉助文字插圖,引導學生從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進而從側面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薩沙的身上有著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③拓展:多媒體展示真乞丐和偽乞丐的畫面,你有什麼話想要對他們說嗎?

  【馬丁曾說:“沒有引發任何行動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夢想。”所以說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認識與觸動層面上的話,那只是瞬間的、沒有效應的;只有引導學生由思想觸動到指導行動這個層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複述鞏固,結束課堂

  【複述是對學生概括能力培養的一種形式,同時又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一定的概括能力是為他們升上高段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六、說板書:

  板書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濃縮,應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把握重點,表明中心,便於學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讓雨衣:爸爸

  媽媽 → 薩沙 → 野薔薇

  爭當強者,保護弱小者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

  說內容:

  1、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教學部分的第5課《蔬菜營養豐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識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發展合作精神。

  2、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 《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要求指出教學內容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鎮和,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絡,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教材的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

  說教材:

  本課是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部分的第五課,在既之前一單元的識字部分之後的第一課,意在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豐富詞語的積累,為後面學習課文部分打好字詞學習方面的基礎。

  在之前的識字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可以藉助拼音識字,按照結構記字,能結合課文內容、生活實際和圖文等了解字義,在自己觀察和教師的指導下在田字格中比較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但由於本課生字較多,識字方法、書寫特點不一,所以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藉助拼音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會讀本課的詞語和句子,瞭解介紹蔬菜的基本方法。 2、 透過自己觀察、同桌交流等方法分析記憶生字,指導學生正確規範書寫。 3、 知道各種蔬菜營養豐富,使學生感悟到多吃蔬菜好處多。

  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語的音、形、義,並學習運用積累語言,教學難點是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規範書寫生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針對教學重、難點,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詞訓練:藉助拼音讀課文;藉助拼音讀生字,組詞;結合圖片讀詞;獨立識字,並且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分析字形,認真觀察、學習的基礎上規範書寫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學以致用,引導學生用學會的介紹蔬菜的方法自己介紹一兩中蔬菜的特點。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識字、寫字的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學會積累語言,並學會運用語言。

  教材處理: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學習等策略,提供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課文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訓練學生髮散思維,創新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字形,從多個角度介紹蔬菜的特點等。

  在這節課上,學生透過大量了的讀、想、說的訓練,不僅認識了字、詞和句子,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知道如何去介紹蔬菜了。這節課設計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識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

  1、 以“蔬菜”的實物和詞語匯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新課的學習過程中,又分為以下5個層次。

  第一層次: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致內容,讀準字音。

  第二層次:識字。

  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結合課文識字到脫離課文中的語境識字,正確讀出字音,並組詞,初步瞭解字義。並且在這一環節中落實認讀字的教學。

  第三層次:再讀課文,鞏固字音,瞭解詞語意思。

  透過學生自讀、看圖片觀察後再讀、總結介紹蔬菜的方法等環節中進一步鞏固字音,在讀一讀、說一說、摸一摸等環節中進一步瞭解了字義。並且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繼而在用( )的( )說詞的環節中運用語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環環相扣。

  第四層次:分析字形。

  引導學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第五層次:練習書寫。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觀察字形、佔格、書寫特點,再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正確、規範地書寫。並且學習評價和改正。

  3、 迴歸整體,鞏固生字。

  4、 總結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輔以生字、詞語卡片和圖片等幫助學生認識蔬菜,識別字音,瞭解字義。較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板書設計:

  5蔬菜營養豐富

  菜 營 顏色

  形狀

  味道

  教學反思:

  這節識字課的教學環節就是緊密圍繞語言文字的訓練來設計的。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透過認讀詞語來鞏固讀字,可謂字不離詞。而在讀準詞的基礎上,又透過讓學生看圖,及聯絡自己在生活中所見到的蔬菜的形狀、味道、顏色,來進行“什麼的什麼”這種形式的片語練習,如:紅豔豔的朝天椒,又酸又甜的西紅柿,細長的扁豆……在學生充分感知後,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學生們說出了許多這樣的片語,並在大量想、說的過程中學生潛移默化地知道了在介紹一種蔬菜時,可以從形狀、味道、顏色這三個方面來進行,也為學生更好地寫話也打下基礎。透過說句子、讀句子練習,學生能將自己對句子的理解讀出來了。而指導記憶字形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運用所掌握的識字方法,不強求所有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記住一個字,而是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字。教學中要有放,也應有“扶”。在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時,我把三個草字頭的字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比較,滲透草字頭的字和植物有關。然後問學生:“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字?”說芹菜這兩個字時向學生再滲透形聲字。學生利用已有的認字規律說出了換偏旁,換部件等方法,這樣就運用了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並掌握字形。

  在對生字的處理方法上,應強調音形義的有機結合,不能截然分開,在處理具體一個字或詞時,應向字詞音形義的深度挖掘。拓展延伸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深度挖掘,缺乏識字量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更好的鍛鍊與提高。反思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如果把生字的音、形、意和運用這四方面的要求進行合理整合,在學習片語是理解生字字義,鞏固讀音,反覆記憶字形,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完成四會字的教學要求,使學生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生字。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學理念

  根據教材的特點,其字裡行間蘊涵著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因此,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把引導學生審美作為重點,把這節語文課上成一堂美的欣賞課。“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這就是我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實“讀”——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2、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為學生創設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說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定教學目標:

  1、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透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美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感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養語感。

  3、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教學重點

  透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方法

  我主要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課件顯示:過程——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參與;

  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

  疑難——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究;

  朗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評價;

  詩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感悟。)

  三、說教學過程

  1、讀出詩歌的形,披文入境發現美(課件顯示)

  “讀出形”即讓學生透過讀,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描繪的形象,發現詩歌的美。這個環節透過3步來實施:

  ●“猜謎激趣,讀題質疑”;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觀畫說景,感自然美”。

  上課一開始,我用了一首優美的關於“畫”的謎語詩。(課件演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學習、探究。

  接著,讓學生透過三次自讀(課件顯示:一讀,自主解決課題質疑;二讀,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三讀,合作探究新的質疑),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

  利用課件“活化”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課件演示:車窗外不斷變換的美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結合詩歌中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在頭腦中喚起詩歌描繪的形象,讀出詩歌的“形”。

  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初步讀懂詩歌。

  2、讀出詩歌的情,情理交融欣賞美

  “讀出情”即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蘊涵的情感,由發現美進而到欣賞美,提高了審美的層次。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為突破口,讓學生主動走向教材。

  ●首先,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透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範讀、配樂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範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字,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麼美景?二年級學生的生活感受畢竟有限,我用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略讀課文,悟人文美”。透過“三讀三說”學習詩歌的第二小節,(出示課件:三讀三說——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麼;分角色讀,說說沒讀懂什麼;集體讀,說自己的感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感悟到詩歌中蘊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此時,學生的理解已經層層深入,能明確地領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蘊美了。

  3、讀出詩歌的神,導之以行創造美

  這個環節裡,我再次藉助多媒體,透過兩個方面和學生一起來感受、學習,引導學生讀出語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達到審美的更高境界。

  ●“廣泛閱讀,拓展知識”。(出示課件:模擬網站)我試著讓學生自主上網,廣泛閱讀課外資料,更多地瞭解祖國的壯美山河。透過泛讀拓展,“讀出神”。

  ●“感官閱讀,延伸情感”。讓學生透過課件“飽覽祖國美麗河山”,(課件演示:一張中國地圖,圖上演示從長沙出發的鐵軌圖,連結著名風景點的美景)又一次讓學生從感官上來“閱讀“祖國的畫,延伸情感。從課內知識自然地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來創造美!

  在迷人的風景中,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戛然而止,“課已盡而意無窮”。

  總之,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詩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力求在詩歌的教學上有所創新,“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

  [教材簡介]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麼過冬的事情。課文有8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寫三個好朋友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情。這部分有5個自然段都是寫他們的對話,介紹了他們不同的過冬方式。小燕子是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小青蛙是冬眠,而小蜜蜂則藏在蜂巢裡吃蜂蜜。第8自然段寫他們約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

  2、瞭解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過冬不同方式,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

  3、根據課文內容理解生詞。學會生字“物、刮”。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活動一:體會冬天的寒冷和朋友間友誼深厚,為引出對話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1至2自然段

  1、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19小動物過冬。出示三個動物圖片,師述: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他們常常------(生接著說)

  2、 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會幹什麼?心情怎樣?

  3、 課文中的三個好朋友遇到一起更是好得沒話說,青蛙時天生的歌唱家,小燕子、小蜜蜂呢酷愛跳舞,它們在一起的日子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

  出示第一段,齊讀。請使用站內搜尋引擎查詢本課全部資料。本站()地址是:

  4、 可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秋風刮起來了,天氣漸漸涼了,轉眼冬天就要到了。

  (1) (出示冬天圖)仔細觀察,誰來說說冬天是什麼樣的?

  板書:天寒地凍

  花草枯萎

  動物稀少

  (2) 三個小動物都在為自己的朋友擔心著,於是聚到了一起,(相機出示多媒體)想聽聽各自越冬的方法,這就叫————(生:商量)

  二、學習3至7自然段

  1、它們是怎麼商量過冬的事情的呢?輕輕開啟書,讀一讀第3至7自然段,想一想。

  (1)你對哪個小動物的過冬方式最感興趣,把寫到它過冬的段落反覆讀幾遍,再把自己當成這個小動物,練習向同桌介紹一下你是怎麼過冬的。

  A、小燕子:

  (1)指名“小燕子”介紹,(出示第三自然段,“燕子說”省略,用圖片代替)

  (2)師與學生對話:從小燕子的話中可以聽出,它早為自己打算好怎麼過冬了,但老師還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那隻小燕子願意來為我解答:

  ① 小燕子,你要去哪裡過冬呀?

  ②為什麼非要趕到遙遠的南方去呢?在這邊過冬不行嗎?

  ③去南方的路途這麼遙遠,一路上多孤單啊,有誰陪你嗎?(大雁、黃鸝、杜鵑、金絲鳥)

  ④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看我們呀?(出示春天的圖,用自己優美的詞語說)

  ⑤你這種秋天飛回南方,春天再飛回來的過冬方式是不是叫遷徙呀?祝你一路順風。

  (3)聽了小燕子的話,老師就不再為小燕子擔心了,但是小青蛙和小蜜蜂還在擔心著它們的朋友呢!哪隻燕子來對著它們說一說。(出示小青蛙和小蜜蜂)

  B小青蛙

  (1)師:小燕子自己的過冬問題解決了,但一想到同樣吃蟲子的青蛙哥哥時,又擔心起來,它會擔心些什麼呢?

  是啊,冬天這麼冷,又沒什麼蟲子了,青蛙哥哥沒有翅膀去不了溫暖的南方,這怎麼不讓小燕子擔心呢!(停頓,給學生心理活動的時間)但聰明的小青蛙會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過冬方式。同桌兩位同學分角色去讀一讀下文中小燕子和小青蛙的對話吧。

  (3) 指名讀。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小青蛙怎麼過冬的嗎?

  補充:因為青蛙的身體表面很光滑,沒有毛和羽毛來保暖,它又是變溫動物,體溫隨著氣溫變化而變化,如果它不冬眠,當溫度降到很低的時候就會被凍死。而冬眠能讓身體降低新陳代謝,即使不吃不喝也能靠身體已有的養分活著,到了春天天氣暖和了再醒過來。

  (4) 瞧,為了不讓小燕子擔心,小青蛙正在沾沾自喜地向小燕子說著它過冬的方法呢。誰來做一隻吃得飽飽的青蛙,加上動作來讀一讀?指名讀。

  (5) 這種過冬的方式稱為——(學生齊說)

  (6) 哪位知識豐富的小朋友來告訴我們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冬眠?

  C小蜜蜂

  (1)蜜蜂妹妹妹是否也能順利得度過冬天呢?(出示第6-7段)男女生分角色 齊聲朗讀一下第6-7段。

  (2)瞧,這些小蜜蜂在寒冷的冬天就躲在蜂巢裡吃著香甜的蜜,你能想象得出它們在其他季節都忙著幹些什麼嗎?

  它們不但勤勞能幹,而且更有一種在困難來臨前表現出的大智慧值得我們學習,誰能用一些成語來誇誇它們?

  (3) 像蜜蜂妹妹的這種過冬方式叫備糧。你知道還有誰也靠備糧來過冬?

  (4) 同桌扮演一下,並學著小蜜蜂的樣子給我們介紹一下。

  師:“***,冬天地上都是冰雪,——————,你怎麼生活呢?”

  生:(出示填空)“我早就——————,藏在---------,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7、三個小動物都有自己的過冬方式,這樣大家就不用相互擔心了,他們商量好了第二年春天————(引讀)這是他們的——(生:約定)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書中的這些小動物嗎?願意演一演嗎?四人小組合作表演。學生上臺表演。

  2、如果在最後自己想象一下,新增一些朋友之間分別時的話會更精彩。學生再練習表演。

  四、 昇華總結:

  三個小動物為什麼要選擇不同的過冬方式呢?(學生討論,自由說說)

  還有許多小動物過冬的方式與眾不同,你們還知道哪些?給大家說一說。

  補充一:松鼠和野兔都要把窩墊暖了,找到松塔啊、榛子啊、橡子什麼的儲備食物,它們冬天都不冬眠。還有,它們還要換毛,冬天要換上與夏天不一樣的毛。

  補充二:蛇是集體冬眠的,它們互相摟抱在一起,一起冬眠,那樣可以相互取暖,提高溫度,如果單獨過冬會凍死的,它和青蛙一樣也是變溫動物,聚在一起可以減少死亡率。

  補充三:熊冬眠是因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們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長胖,冬天就靠脂肪來提供養料。但是,冬眠時,它們還會醒過來的。”

  1782年的一天法國巴黎郊外採石場的一位工人敲開一塊大石頭,竟發現有四隻活著的蟾蜍。蟾蜍是怎麼鑽進石頭的呢?原來當時那裡都是泥啊,水啊,草啊,蟾蜍冬天就挖了洞在那兒過冬,可是氣溫一直很低,它們就沒有醒過來。過了一百萬年,它們泥都變成石頭了,等到工人把它們救出來,它們才醒過來。你們看,蟾蜍這一覺睡了多久啊!足足有一百萬年!

  同學們,自然界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探索,只要我們努力學習,一定會成為小小科學家。

  五學生字。

  出示“物、刮”。

  1 認讀。

  2 找朋友。

  3指導書寫。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8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說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1、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悅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悅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⑴ 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⑵ 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⑶ 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悅。

  2、根據文字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⑴ 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⑵ 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 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透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

  ⑸ 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透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整個課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詩匯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字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悅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著讀著,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賞讀重點句,發揮想象,指導朗讀:

  如果說前面的教學是朗讀指導的第一步,學生透過仿讀對課文的朗讀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那麼朗讀教學的第二步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一些朗讀技巧,來品味經典語句,體味文字意境。所以在前一環節讓學生動情朗讀和談感受之後,我丟擲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了這份快樂?”將學生的思維從感性逐漸帶入理性,孩子們很聰明很快就找到四個重點句。這時問題出現了,孩子們整首詩都已經讀得很有感情了,接下來我又該如何指導朗讀這四個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呢?這時我想到了愛因斯但的一句話:“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對,動用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眼中的文字活起來,不僅能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麗的圖畫,而且還能潛移默化滲透比喻句的教學,為學生奠定寫的基礎。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再讀讀這四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今天的課堂教學看來,這一環節確實還是挺出彩的,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所以後面讀這四句的時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愛。

  ③ 第三步:發現規律,欣賞文外景,讀寫結合: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切實把握好語言訓練的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篇課文中的四個重點句,句式整齊,對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寫載體。在第二環節想象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能發現四個重點句的句式規律。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秋天的美麗圖景,讓學生在感嘆之餘,用手中的筆,模仿課文的句式盡情書寫一番,可謂水到渠成。針對一些中下學生即興訪寫難度教大的特點,我採用了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幅或幾幅寫一寫,讓孩子們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愉悅地學習知識。

  ④ 第四步:拓展閱讀,走出課堂,豐富積累:

  語文專家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僅僅學會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這些文章再怎樣經典,它也不過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個摹本,要真正的學好語文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和習慣,指導他們做個細心觀察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所以我在課的最後一環節,將學習語文的觸角伸向了課外,不僅插入了課後的選讀課文學習,讓學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較中,感受語言表達的多樣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尋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讚美秋天。這一活動將安排在第三課時,希望到時孩子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0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9

  一、 說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現就以下兩方面說一說教材。

  1. 說教材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科技突飛猛進,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間站相繼興建,新能源不斷開發,然而人們也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存的環境正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如不警醒,人類終將遭遇滅頂之災。

  保護環境,關愛自然從小是做起,從自己做起。就是給我們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

  2. 說教材的內容安排

  跟隨著小潔的月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雲,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胸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麵包紙扔進湖裡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清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拽緊了麵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3. 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陪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力求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德的薰陶,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昇華。

  4. 課時建議:

  2課時或2課時以上。

  二、 說目標

  1.認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欣賞、變幻、展翅高飛等詞的意思。能用……像……練習說句

  2. 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促進學生的閱讀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 說學情

  從二年級已有知識和經驗來看。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比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 說教法,學法、

  教法:

  1.創設情景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用課件圖畫,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從而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美好環境的感染。

  2.自主探究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識字過程中可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瀆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成為學習的主人。

  3.朗讀感悟

  朗讀是語文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感悟體驗。

  4.練習說法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在本課中,我設計了想象說話和句式練習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感悟學習法。

  五、 說教學課程式

  1.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前準備:畫環保圖畫。

  2. 設計思路:

  語文是一門審美性較強的學科,霍姆林斯基說:美育是一種心靈體操。我想這種美的體操應該是語言文字的湧動,去感悟。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思路:

  激趣匯入,感知美——初讀課文,尋找美——自主品讀,欣賞美——交流討論,發現美——拓展練說,延續美

  3.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感知美

  師激趣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給大家去看一彎清澈的湖水。(出示課間)清澈的湖水是怎樣的?說一說。感受有情境美,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老師在問:這一灣清澈的湖水你喜歡嗎?帶著喜愛之情齊讀課題,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尋找美

  風景美,語言文字更美。引入初讀全文。給難讀的生字做上記號,劃出詞語,多讀幾遍。

  交流預習情況,把難讀的字、詞指出來,再把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互相合作幫助。(課文指出,教師在教給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發現使兒童漸漸學會用喜歡的方法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1.把難讀的字詞讀給同桌聽一聽,互相糾正字音。

  2.檢查學習情況: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讀準,及時評價。

  3.表揚學習成果:自學能力多強啊!讀對了這麼多生字和詞語。讓我們隨著小潔盪舟湖上去欣賞如詩畫的美景吧。教師範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把句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板書:景美)

  (三)自主品味、欣賞美

  教師請學生來說說找到的句子。課標強調閱讀方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補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是單純性,機械的分析,要重朗讀感悟,我依據理念這樣設計:

  課件出示,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在賽跑。

  指名讀句子,比一比誰讀的好,進行朗讀爭星,鼓勵學生樂讀美讀。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說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師板書山石奇特。

  在圖上找一找,認一認這些石頭,用動作表演“展翅欲飛”。

  再指名讀,讀出有趣,肯定,你完全有資格做小導遊了,為我們介紹一下其它的山石。

  引導說話練習,圖上還有怎樣的山石,積累語言出事出示課件詞語卡、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美不勝收

  讀一讀,積累詞語。

  合作背誦(師生合作,美美背誦)

  1.課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

  讀讀,湖水給你什麼印象?(平靜)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閉上眼睛讀一讀。,感受美麗湖水。

  此時小潔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感情的讀,我覺的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遊。

  過渡:小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靜的美,繼續彙報美的句子。

  3.課件出示:清澈的湖水裡有許多小魚在遊。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跳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遊人表演。重點能解決“躍”是什麼意思?感受小魚的有趣。結合老師範讀——想象讀——表演讀,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景之美。

  4.在音樂中齊讀1——4突然之前自然段。

  引導學生欣賞美的風景、感受美的風景。在教學設計中我是緊緊扣住朗讀,瞭解感悟語言文字的美。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

  (四)交流討論,發現美。

  過渡,山石美、湖水美、魚兒美、人更美,你從哪裡看出來?(板書:人美)

  引導學生抓住麵包紙的主線,抓住“剛想”“生怕”“”三個詞語。指名,讀,她在想什麼?(想象讀,想象說話練習)

  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麼?讀出“不滿”的語氣。(板書不滿)

  小潔把紙扔進河了嗎?找出文中句子,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麼。————她在尋找什麼呢?生:垃圾箱,清潔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五)拓展延續美

  假如你是小潔,會對亂扔香蕉皮的小孩說些什麼呢?(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學生個性的表達願望。)

  (六) 總結全文

  簡述本文大意,讓學生談談學後想法,強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七)說板書

  板書是整堂課的教學思路的縮影,是教學的藍圖。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0

  說課內容

  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三冊的第22課《窗前的氣球》。課文講述了科利亞得了傳染病,住在醫院裡。他的同學們借一個飄在窗前的紅氣球,給他送去問候,送去關懷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氣球將激動著孩子們的顆顆童心,引導著孩子們開啟想象的大門,飛向真情的天空。

  說教學目標

  本課由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下面我僅就第二課時向大家介紹。教學目標有三:

  1、知識目標:會用“可愛的”、“高興地”寫句子。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文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憑藉教材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帶領學生感悟課文,使他們懂得珍惜友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體會科利亞前後兩次心情的變化,並憑藉教材展開想象。同時受到珍惜友誼的良好教育。

  說教法

  語文教學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自主閱讀過程中,透過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透過挖掘文字中的空白點,放飛想象,喚醒學生的人生體驗,啟用生活積累。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 兒歌激趣,鞏固識字。

  教學伊始,我先出示一首體現課文內容的兒歌,讓學生邊拍手邊讀。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個個激情萌動。然後讓學生找出兒歌中的生字“科”“亞”“呆”。接著,學生認讀文中的生字詞和部分短語。在這一過程中,文中的生字詞以不同形式反覆再現,教師不斷以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肯定,讓學生在複習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併為接下來的讀文做好鋪墊。

  上文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窗前的氣球說課稿,希望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二、 聯絡生活,讀中感悟。

  我是這樣過渡的:“複習了生詞再讀課文,相信你們會把課文讀得更加流利。讀課文前,誰當小老師給大家提提要求?”學生再一次興奮起來,有的說要讀準字音;有的說要讀出感情;還有的說要把句子讀通順……當我說:“請開啟書自己大聲讀吧!”教室裡頓時一片書聲朗朗。這裡透過學生自己提出讀書要求,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理念。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氣球代表什麼?(2)、科利亞生病了,同學們為什麼不去醫院看望他?(3)、這時的科利亞心情怎樣,你是從哪知道的?

  我把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作為了閱讀的重點。先請一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主要說了什麼?在數句子的同時,複習了標點符號的使用,並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他覺得真沒意思。我又接著問:“你從哪能體會到科利亞的心情?”學生再一次細讀第2段,找到了靜靜地、呆呆地、什麼也看不見、真沒意思,來體會科利亞的孤獨和寂寞。這時有學生問道:“老師,為什麼這裡說一角天空呢?”這正是我要解決的一個小問題,沒想到學生竟在自主閱讀中產生了質疑。我立刻把握住學生這一提問的閃光點,讚賞地說:“真不錯,你能邊讀邊思考,我們要向你學習。是啊,我們平時都說一片天空,這裡怎麼用角呢?”一個學生立即說道: “因為科利亞只能看到視窗露出的天空,就像《坐井觀天》裡的青蛙一樣,就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用角更好。”我讚揚道:“你說得很好,還聯絡了前面學過的知識,太棒了。看來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朗讀課文。”

  這一教學過程從文字中的詞句入手,引領學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與文字對話,去感受科利亞的無奈。同時滲透了初步的閱讀方法,並教會了學生思考。

  在學生讀有所悟的基礎上,我播放了一段動畫。看後,我問道:“現在你有什麼感受?想想你生病的時候,心情怎樣?”這一問題掀起了一個小高潮。孩子們紛紛表達著自己對科利亞地理解和同情。例如:我覺得科利亞真可憐。我都替他難過。我感到科利亞好孤獨啊!我生病的時候,又難受,又沒意思,想快點好起來。

  順著孩子的回答,我繼續引導“你們都是情感豐富的孩子,能透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學生一個個聲情並茂,緊皺的眉頭,噘起的小嘴,以自己的感悟表達著科利亞的孤獨和無奈。

  讀中體驗,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聯絡生活的體驗,放飛自己的想象,以我心比他心,深入的體會科利亞的心情。當有了這樣的情感體驗,感情朗讀自然水到渠成。

  讀後,注重教師的評價和同學之間的評價。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我讓學生當小老師,評價其他同學讀的怎麼樣。學生們聽說要當小老師,個個把小手高高舉起,躍躍欲試。於是,小老師們在熱鬧的氣氛中一個個產生。他們爭著指出朗讀同學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我對學生的朗讀和評價也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在閱讀中構建起鼓勵和評價機制,既鍛鍊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讓學生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

  三、 圖文結合,讀中想象。

  “科利亞這麼孤單,我們再一起去看看他。”這是我再播放一段動畫。當學生看到科利亞的笑臉和窗前的紅氣球時,自然產生疑問:“氣球是從哪來的?科利亞為什麼笑得這麼開心?”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一一呈現出來。我隨即鼓勵道:“你們這麼聰明,自己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第3至5段,並在自己有所發現,有所感悟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做些記號,然後在小組中交流,全班交流。

  在理解“氣球是怎樣飄到窗前”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找出第三段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引導學生抓住“搖搖擺擺”、“一上一下”兩個詞想象氣球的動態,有的學生還配上動作演一演,展現出兒童的天真。

  學習第四段,讓學生注意體會“氣球上畫著一張可愛的小臉”和“他好像看見米莎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幾個同學站在四周,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這兩句話蘊含的感情。科利亞由這張“可愛的笑臉”聯想到的,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這裡讓學生展開聯想,描述自己頭腦中的畫面。有的說科利亞想到和同學們在教室裡上課,有的說科利亞想到和小夥伴一塊踢足球,總之,孩子們盡情地想象著校園裡的美好生活。

  理解“指手畫腳”時,學生有一定困難。我引導學生想 象科利亞的同學站在四周可能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這樣,邊說邊做動作指揮別人,就是指手畫腳。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主讀書,動筆墨讀書,激發學生閱讀慾望。在學生充分閱讀,充分感悟之後,再一次讓童心飛翔,讓想象馳騁,把他們帶到科利亞的世界,讓他們領悟到科利亞的高興是由於他想到了一幅幅多麼美好的畫面,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

  讀是閱讀的基礎,運用才是學習的目的。因此,我還設計了比較句子和用“可愛的”“高興地”寫一句話的練習。先用可愛的、高興地說短語,再讓學生把短語擴充套件成句子說一說,最後完成書上的讀讀寫寫。這樣說寫結合,循序漸進,加強了詞、句的訓練,使學生真正將課文中規範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學到這裡,學生的心情已經隨著科利亞輕鬆了許多,再進行朗讀訓練,孩子們的臉上自然帶著微笑,語氣也隨之歡快起來。

  “窗前的氣球在說話,心裡暖洋洋的科利亞在說話。”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說話的空間,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成為劇中人,讓氣球撞擊開啟想象的大門,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走進課文,走進愛心小世界。孩子們暢所欲言:“科利亞,祝你早日康復!” “科利亞,你寂寞的時候就想想我們吧。”“謝謝同學們,有了你們的關心,我一定很快好起來。” 這一環節的'教學讓人始終沉浸在一種溫馨的氛圍中。一句句充滿童真的問候語,包含著孩子們濃濃的情誼。使在座的每一個人,心中都頓生暖意。

  最後教師小結:科利亞也許是被“可愛的笑臉”逗樂而笑;也許是為米莎的“創舉”而開心的笑;也許是忘了病房裡的孤獨而高興地笑……總之,這個飄在窗前的紅氣球,給科利亞帶來的是一聲問候,一個驚喜,它代表著全班同學真誠的心。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當學生藉助氣球向科利亞表達問候之後,我再一次開啟學生的思維:一個學生“你還有什麼好辦法問候科利亞?”一個學生說:“老師,現在科技發達了,有一種遙控飛機,我可以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用遙控飛機送到科利亞窗前。”其他孩子也爭先恐後地回答:放風箏、打電話、寫信、錄音等等,孩子們在想辦法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現代化裝置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最後我說:“老師的心裡暖融融的,你們有什麼感受?學生談要和同學友好相處,要能替他人著想,有的講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友情故事,深化了文章主題。

  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班級中有哪些同學需要你幫助、鼓勵?用你喜歡的方式向他表達友誼,可以給他畫個可愛的笑臉,說幾句鼓勵的話,或寫幾句知心話等。

  板書設計主要採用“圖文式”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人文性首先以童心為基礎。我在教學中努力追尋童心,以童心與兒童對話,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感受語文,體悟情趣,擁抱美好的生活。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

  《鄉下孩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4課,這首詩歌描寫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遊戲、勞動等生活情境,反映了他們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作者以鄉下孩子從幼年到漸漸長大的時間推移為“經”,以鄉下孩子從媽媽懷裡,爸爸背上到廣闊田野的空間轉移為“緯”,交織成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鮮活畫面,同時融進作者嚮往之意,讚賞之情。

  全詩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我所執教的物件是城市孩子,大多學生對鄉下生活了解不多,但他們思維活躍,善於發表個人觀點,敢於創新、想象豐富。因此,在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側重學生感悟、體驗,開拓視野,發展想象力是我教學的重中之重。 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我教學理念的靈魂。其次,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平等對話,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權,在合作中學習,是我教學的策略。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豐富的想象,有表達的自信心,培養創新能力,是我教學的又一理念。 語文課標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課標還要求“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因此,我的教學流程設計是這樣的:

  《鄉下孩子》一課,反映了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那麼,如何使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同時,又感悟到這一點,既而轉化為對農村,對大自然的熱愛呢?在教學流程中,我採用了“情感體驗”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鄉下孩子的客人去體驗、去感悟鄉下生活,進一步想象,鄉下孩子還會幹些什麼?同時,運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透過聲情並茂的動畫素材,再現農村生活,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所以,教學的主線是“以說為入、以讀為主、以悟為神”。

  一、 情境導課,激發興趣。

  在導課的環節中,我先出示了一幅農村生活畫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都畫了哪些景物?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透過讓學生觀察畫面上飛舞的蝴蝶,遊動的小魚和漂亮的白鵝,可愛的花狗,美麗的公雞,饞嘴的貓咪,,憨厚的胖豬,清澈見底的溪水,盛開的野花等景物,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鄉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我接著問:誰會在這裡生活呢?當學生說道鄉下孩子時,我又巧設過渡:“今天,就有一位熱情好客的鄉下姑娘邀請我們到她的家鄉去做客,她的名字叫‘大眼睛妞妞’。她悄悄地告訴老師,她生活得特別快樂,所以專門做了一首詩歌送給大家,你們想知道嗎?”這種導課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一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二讀課文,看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3、三讀課文,劃出小節。想想每小節都寫了鄉下孩子什麼有趣的事?

  [透過三次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逐步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 創設意境,讀中感悟

  在學生對詩歌內容有大致瞭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用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結合成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權,尋找自己興趣相投,關係親密的小夥伴,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小組內大膽質疑,積極發言,展示自己,在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產生新問題。這時,我就作為小組的成員,深入到各小組,與他們共同探討,共同學習。一方面,可以瞭解他們的學習主題,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可以收集學生遇到的困難,以便在小組彙報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彙報第一小節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為什麼說他是“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時候躺在媽媽懷裡會覺得怎麼樣?爬在爸爸背上會幹些什麼?由此喚起學生得到父母愛撫時那種溫暖幸福的情感體驗,回憶起當時歡樂愉快的心情,體會到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下就像“歡唱的黃鸝”,父母看到天真活潑的孩子就像“盛開的野菊” 。

  [讓學生明白這一小節作者用了兩個比喻。把鄉下孩子小時候在媽媽懷裡“撒嬌”、“淘氣”,在爸爸背上“頑皮”“任性”的特點表現了出來。學生體會後,心靈碰撞、真情感悟,深情地讀出那份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的愉悅之情。]

  又如:學生朗讀第二小節後,我覺得他們讀得不到位,就出示課件,讓學生邊讀邊觀察畫面,引導學生進入鄉下孩子的生活情境去想象:鄉下孩子是怎麼捉蝴蝶,會編個什麼樣的故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選用什麼樣的草葉,會吹出什麼動聽的曲子?體驗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嬉戲時的活潑愉快,學生進入情境後,指導學生用輕鬆、愉快的語氣朗讀和背誦這一小節。

  小組彙報完後我用第一人稱的語言描述,導讀各個小節,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到鄉下孩子童年的意境,讓學生透過閱讀,體會鄉下孩子天真可愛、聰明伶俐、勤勞能幹的性格特點,同時,感受鄉下孩子在如此環境中是幸福快樂的。激起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大自然,嚮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四、啟發想象,遷移練習。

  對課文進行朗讀、背誦後,我對學生說,假如你到了妞妞的家鄉,你會幹些什麼?你能像妞妞一樣也編個詩歌嗎?低年級的學生生活經歷較淺,讓他們言之無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首先根據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出示了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託,圖上有小狗、公雞、小貓、小魚、小豬、鵝等學生喜愛的動物,學生們見了個個神采飛揚,見物慾言。紛紛舉手發言:“拾一把稻穗,樂壞了驕傲的公雞。”“割一籃青草,饞得小羊咩咩叫。”“捉幾條小蟲,撐圓了公雞的肚皮。”“撿幾根肉骨頭,樂得小狗直搖尾巴。”這樣,“一石擊起千層浪”,孩子們爭先恐後,思維活躍,不僅能夠準確地運用課文上的句式,而且還能夠聯絡實際,說出生活中喜愛的小動物、吃的食物及相關的一些事情。這時,我又引導學生:你們都是城市孩子,能把自己的城市生活再現成詩歌,說給“大眼睛妞妞”聽嗎?學生憑藉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大膽地去想象,去創新,在嘗試中體現我能行的快樂,做出了一句句,一首首天真、稚嫩、充滿童趣的小詩。比如:“曾是媽媽懷裡/可愛的小豬。曾是爸爸背上/頑皮的猴子。彈一首歌曲/能喚起美好的回憶,打一次籃球/鍛鍊鍛鍊自己的身體。”雖然不夠完美,但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遷移練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密切聯絡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學生憑藉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拓展,去創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透過《鄉下孩子》的教學,以創設情境、趣味閱讀、感悟運用為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同時,讓我更深地體會到教師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生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國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5 課,這篇課文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文詩兼美,詩文互照,充滿詩情畫意,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學物件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透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來理解、欣賞文字,獲得正確的審美體驗。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

  3、 透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訓練重點是聯絡語言環境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字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三、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透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本課採用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熟讀課文。

  下面我著重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直接揭題,瞭解大意。

  課始,我直接揭示課題,並讓學生說說課文的大意。

  (二) 詩文對照,初步感知。

  1、 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讀課文,並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 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

  3、 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 光了解詩意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 學生透過讀課文,找出“依依惜別”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 結合學生所找句子細細品味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他們都在欣賞美景嗎?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感悟到此時兩人都無心欣賞美景,都有一種老朋友離去時的難捨難分之情,但他們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2)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麼?藉助學生蒐集的資料,明確能夠得到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的敬重,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一定非常好的。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

  (3)孟浩然的話:“王勃說得好:‘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讓學生談談對“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的理解,體會孟浩然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

  以上三句話,在學生感悟之後再透過練讀、個別讀、齊讀等形式充分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能把課文讀好,只有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這樣的讀才能做到聲情並茂,入情入境。)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有層次的理解後,我安排了“表演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透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

  (學生表演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四)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盡情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 作業

  從以下四題作業中任選一題完成。

  1、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並聯系課文內容,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收集幾首送別詩,並背誦。

  3、以《朋友》為題,寫一位你的好朋友,表達你和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4、從你背誦的送別詩中選擇一首,模仿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改寫。(以敘事為主)

  (課外作業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補充,它能讓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站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8課《慈母情深》。根據教學設計,我將按以下步驟進行說課: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情;四、說教學程式。

  一、 說教材

  《慈母情深》節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作品《母親》,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的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根據教材的特點、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以及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教學目標有三個: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透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透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透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 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根據小學高年級略讀課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創設情境、文字細讀、質疑引導、合作交流、聽讀學習等教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

  三、 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知識經驗,而且前面學了一篇有關父愛的精讀課,對於這篇略讀課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由於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裕了,不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課前讓學生自己查詢有關作者的資料,或問爺爺奶奶,瞭解當年的情況,幫助突破本課的難點。本課是略讀課,但篇幅比較長,所以我事先佈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課堂上主要透過品詞品句,以讀悟情、討論交流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

  四、 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首先,新課匯入,揭示課題。透過複習古詩《遊子吟》匯入新課。這樣,一方面鞏固了已學知識,喚起了學生對母親的感情;一方面又順理成章的引開了課文;

  其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由於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讓學生帶著“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你有什麼感想?”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下文字,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再次,細讀文字,品味感悟。由於本單元的主題是“父母之愛”,所以,在這一環節中,透過質疑引導學生對母親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來細細地品味感悟偉大的母愛;

  最後,總結與拓展。透過向學生質疑:“本文透過講述什麼事,表達了什麼”來總結出這篇課文的中心。由於本文的重難點是“透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所以,我設計了“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最想為母親做的一件事”活動,透過播放歌曲《母親》創設情境,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領會感悟偉大的母愛。由於“母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所以我大膽地對“母愛”進行拓展延伸,透過讓學生背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昇華主題,感悟偉大祖國的母愛。

  總之,在這節課中還存在許許多多不足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來,以期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謝謝!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蘇教版語文二上第九課《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和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與學法相輔相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透過眼看、耳聽、口讀、腦想、身演一體化的語文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他們有機會動腦想、動口評、動身演,激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所以,在開課伊始,讓學生先複習生詞及課文第一自然段為新課作鋪墊,使教學內容前後銜接,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加深感悟(學習2-3自然段)

  在教學第2、3自然段時,我採用簡筆畫、青蛙圖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法,再現課文情境,給學生強烈的真實感,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出青蛙和蒼鷹的對話指導學生在朗讀、評價、感悟中批文入境。體會青蛙登山的艱難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角色遷移、加深體驗(學習4—10自然段)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出重、難點,我設計了兩步進行教學。

  1、播放青蛙和松鼠對話的動畫片。

  2、角色朗讀。

  先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指名在全班朗讀,透過朗讀、評議和指導,讓學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變化,明確它們說話語氣的不同。接著,讓學生帶上頭飾分角色演讀,然後,師生配合分角色演讀。

  (四)拓展延伸、展開相象(學習11、12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詞找出來。

  2、齊讀第11自然段,體會青蛙登山的艱難。

  3、齊讀第12自然段、指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4、想象說話:登上了山頂,看到了大海。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樹之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識字課,在教學上應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寫字上。其中《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觀察樹木的形狀,描寫了楊樹的高大,榕樹的茁壯和梧桐樹葉像手掌的特徵。第二句觀察樹葉的顏色,描寫了楓葉的火紅和松樹、柏樹的翠綠。第三句觀察樹木的習性,寫出了木棉喜暖和樺樹耐寒的不同習性。最後一句介紹了兩種被譽為"活化石"的樹木以及香溢滿園的桂花樹。

  二、說學情

  1.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漢字知識積累,所以要引導學生在誦讀文字的同時,體現多樣的識字形式,要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文字有機融合,在反覆的讀書體會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運用生活實際識字,列舉相關聯的詞語等方法總結識字規律,學會識字方法。

  2.初步瞭解過形聲字,但對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和自主識字意識差一些。所以本課要引導學生髮現漢字規律,運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歸類識字,並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自主識字。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歸類識字等方法認識"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壯"兩個生字,運用形聲字自主識字。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3.透過讀文看圖,初步瞭解11種樹木的基本特點,激發學生了解樹木,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教學模式

  語文精讀新授課

  五、說教學方法

  教法:

  1.講授法

  學生對樹木種類瞭解不多,對樹木的習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師豐富資料。

  學法:

  1.圈點批註法

  主要讓學生圈畫樹木種類,瞭解樹木習性。

  2.討論法

  細品兒歌環節,可以讓學生根據樹木習性來找樹木圖片。

  六、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師:孩子們,你們都認識哪些樹木呢?(生答)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多認識幾種樹木,並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性。板書課題《樹之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這首兒歌介紹了哪些樹木呢?用筆把他們圈出來,讀一讀吧!(松柏不是一種樹,是兩種樹。各自的名字是松樹和柏樹。)

  指生說。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認一認這些樹的名字吧。課件出示:

  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 木棉白樺銀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還會讀麼?)開火車讀

  2、集中識字。

  這些樹名裡藏著許多生字,仔細觀察,在結構上有什麼相同點你有什麼發現?

  楊、榕、梧桐、楓、松、柏、樺、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師:還學過哪些與木字旁相關的字呢?(生回答)

  師:木字旁一般與樹木相關。再觀察這些字,在讀音上有什麼發現呢?

  師:他們是形聲字。左邊表意表示他們都是樹木,右邊表音提示了讀音。形聲字可以讓我們快速識字。你來猜猜這是什麼樹:

  榆樹 橡樹 楠樹 棕樹石榴椿樹檸檬樹

  (三)細品兒歌

  師:我們的課文中有好多的樹木插圖,他們分別是什麼樹木呢?答案就在兒歌裡。請仔細讀讀兒歌,畫出每種樹木的特點。

  1.師:看看第一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特點?

  生回答:楊樹很高。

  榕樹枝幹比較粗壯。(有時候一棵大的榕樹遠遠看去就像一片小樹林)

  梧桐樹的樹葉像手掌。(掌這個字我們怎麼記住它呢?)

  ……

  師:出示圖片請你根據他們的特點,猜一猜這三幅圖分別是什麼樹?

  2.師:看看第二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的特點?

  生回答:楓樹的樹葉到了秋天會變紅。

  松樹、柏樹的樹葉一年四季都是綠的,不發生變化。(綠裝也就是綠衣服,所以裝這個字下面是一個衣字,誰有好方法記住它?)

  師:為什麼松柏樹終年長青。

  普通的樹木在氣候不適宜的時候(譬如寒冷,乾燥),因為葉子面積較大,表面沒有蠟質的薄膜,而導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會變黃,落葉。而松樹,冬青,柏樹等,由於葉子要麼尖細,要麼表面有蠟質層,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嚴酷的環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會落葉,保持常青。

  師:出示圖片請你根據他們的特點,猜一猜這三幅圖分別是什麼樹?

  3.看看第三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的特點?

  生回答:木棉樹喜歡溫暖,生活在我國的南方。

  樺樹比較喜歡嚴寒,生活在我國的北方邊疆。(耐、守、疆如何識記?)

  欣賞木棉樹和樺樹,觀察圖片,看看他們的樣子有什麼不同?

  3.看看第四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的特點?

  師:為什麼叫銀杏樹和水杉樹活化石?

  因為科學家發現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堊紀及新生代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但在第四紀冰期以後,同屬於水杉屬的其他種類已經全部滅絕。而中國川、鄂、湘邊境地帶因地形走向複雜,受冰川影響小,使水杉得以倖存,成為曠世的奇珍。

  師:出示圖片欣賞銀杏、水杉和桂花樹。

  (四)朗讀全文並嘗試背誦

  孩子們,我們更詳細的瞭解了這些樹木,讓我們再來美美的讀一讀吧!(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打著節拍再次朗讀。)

  (五)指導書寫

  楊:第五筆是橫折折鉤。

  壯:前三筆要注意,是點、提、豎。

  (六)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樹之歌

  樹之歌

  o 榆樹( ),槐樹( ),

  o 柳樹樹枝像( )。

  o 石榴開花(),

  o 桂樹開花十里香,

  o 桑樹結果( )。

  o 冬青四季(),

  o 棕樹( )在南方,

  o 橡樹( )守邊疆。

  課下,我們可以去校園裡認認學校裡的樹木,上網蒐集他們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樹之歌

  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柏樹木棉樺樹 銀杏水杉金桂

  高 壯 像手掌紅 綠 暖 寒 活化石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