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學計劃> 【熱】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熱】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本冊主要圍繞“性質與功能”這一組統一概念,整合教學內容,進行單元和課題設計,全冊共有6個單元,19個課題。 “常見材料”是全冊書的引入單元,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材料、關心新材料。“聲”“光”“電”“磁”四個單元分別以兒童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質。“聲”單元引導學生透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探究能力。“光”單元引導學生認識有些物體能發光、有些物體能讓光線透過、光沿著直線傳播、光的傳播線路可以改變等性質,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和能力。“電”單元透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科學態度。“磁”單元透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討論到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資訊與通訊”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引導學生透過分析人類傳遞資訊及通訊技術的發展,瞭解都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體的性質與功能;能用語言或簡圖描述、記錄物體的性質和功能;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設計實驗進行探究,並能實驗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

  2、能從科學的角度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聲、光、電、磁等現象,主動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願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探究任務,能體能到討論與交流的好處;能體驗到大膽想像的樂趣;願意聽取其他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願意進行改進。

  3、能辨別製成常用物品的材料,並能舉例說明材料的用途與其性質有關;知道物體發聲和聲音傳播的簡單原理;瞭解光的傳播、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及日光的色散現象;知道材料按導電效能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一個完整的迴路,知道用一些基本元件連線一個簡單電路和開關的功能;能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鐵間同極相斥、蒸發異極相吸的規律;能舉例說明人類傳遞資訊的方式及科學技術發展對資訊傳遞方式的改變。

  4、能舉例說出“新材料、聲、光、電、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及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懂得節約用電的常識,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能舉例說出噪聲和強光對人類的危害;能理解電和磁的應用對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難點及奮鬥目標

  1、教學重難點:本冊在內容方面以物質世界的聲光電磁方面的知識為線索,但學習的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透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資訊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有關聲光電磁應用的新知識、新產品、新技術,讓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引起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2、奮鬥目標讓學生透過調查、觀察、實驗、設計、製作、蒐集資訊等各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動。

  六、教學專題研究計劃

  指導學生運用在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物體,認識物體的性質及用途,培養學生質疑、想象、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熱愛科學。

  七、尖子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

  1、學困生的轉化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學困生有:黃倩倩、張蕭、程銘靜,他們記憶能力差,反應也較慢,面對以上情況,準備採取如下轉化措施:(1)聯絡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2)採用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教育手段,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3)利用課餘時間為其補習,使他們不被落下。

  2、尖子生的培養(1)採用“一幫一、一對紅”的政策,尖子生幫助學困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以求共同進步。(2)每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提高學習的興趣。 (3)對尖子生的平常學習,也要多觀察,多教育,防止他們出現驕傲現象。

  八、課時安排

  (一)、常見材料(5課時)

  1、身邊的材料 2課時

  2、塑膠 3課時

  (二)、聲(7課時)

  3、傾聽聲音 2課時

  4、物體傳聲 2課時

  5、自制小樂器 2課時

  6、聲音與生活 1課時

  (三)、光(8課時)

  7、光的傳播 2課時

  8、透明與不透明 1課時

  9、鏡子 2課時

  10、七色光 3課時

  (四)、電(6課時)

  11、電在我家中 2課時

  12、讓燈亮起來 2課時

  13、導體與絕緣體 2課時

  (五)、磁6課時

  14、磁鐵的力量 2課時

  15、製作小磁針 2課時

  16、磁的應用 2課時

  (六)、資訊與通訊(5課時)

  17、傳遞資訊 2課時

  18、通訊的發展 1課時

  19、暢想通訊 2課時

  九、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 學 內 容

  1 3.2 ~ 3.5 1、身邊的材料

  2 3.8 ~ 3.12 2、塑膠

  3 3.15 ~3.19 3、傾聽聲音

  4 3.22 ~3.26 4、物體傳聲

  5 3.29 ~ 4.1 5、自制小樂器6、聲音與生活

  6 4.4 ~ 4.8 7、光的傳播

  7 4.11 ~4.15 8、透明與不透明 9、鏡子

  8 4.18 ~4.22 10、七色光

  9 4.25~ 4.10 11、電在我家中

  10 4.13 ~4.17 12、讓燈亮起來

  11 4.20 ~4.29 13、導體與絕緣體

  12 5.2 ~ 5.6 14、磁鐵的力量

  13 5.9~ 5.13 15、製作小磁針

  14 5.16 ~5.20 16、磁的應用

  15 5.23 ~5.27 17、傳遞資訊

  16 5.30 ~ 6.3 18、通訊的發展

  17 6.6 ~ 6.10 19、暢想通訊

  18 6.13~6.17 複習

  19 6.20 ~6.19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2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透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透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二、教材分析

  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透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有周期性變化的事物進行長朗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週期性變化規律。另一個是透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透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由4課組成。1.我們周圍的土壤2.瞭解土壤3.肥沃的土地4.土壤的保護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第1課中“我們已經知道哪些植物的知識”這個問題,將他們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充分調動出來,並與他們在本單元中即將獲得的知識聯絡起來,對植物完成一個階段性的認識。

  本單元的重點是進行一次“種油菜”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透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使用鑷子進行解剖和製作標本的簡單方法:完成種子和花生長過程中的一些探究實驗;連續記錄下油菜生長各階段變化的並進行資料彙總,總結規律,使學生對繼續探究植物世界的奧秘充滿濃厚的興趣。種植活動是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伴隨著這個活動,學生們將會遇到許多有趣的問題,井從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本單元共分為4課。1.植物和我們2.果實和種子3.根和莖4.葉和花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透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本單元分為6課。1.認識固體2.把固體放到水裡3.認識液體4.把液體倒進水裡去5.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6.認識船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屬於《標準》的“地球與宇宙”中“天空中的星體”部分,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麼樣”。討論天氣與人的關係,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麼風“指出天氣現象存在規律性,季節的氣候特徵影響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本單元分為6課。1.今天天氣怎麼樣2.氣溫是多少3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麼風5。氣候與季節

  三、教學目標

  1.觀察能力:培養學生把整體分為部分有順序的進行觀察的方法,觀察物體的形態構造和變化,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方法。採用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和多種觀察的方法來觀察物體。

  2.實驗能力:繼續學習實驗操作的方法,培養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學會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技能。

  3.透過養蠶的體驗活動的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透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實事求是、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等方面的科學態度,並進行學科學、用科學教育。

  四、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透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秘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透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遊戲:遊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秘密。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

  1我們周圍的土壤

  1我們周圍的土壤

  2瞭解土壤

  2肥沃的土壤

  3土壤的保護

  3植物和我們

  4果實和種子

  4果實和種子

  5根和莖

  5葉和花

  6認識固體

  6認識固體

  7把固體放到水裡

  7認識液體

  8認識液體

  9把液體倒進水裡去

  9使沉入水裡的物體浮起來

  10今天天氣怎麼樣

  10氣溫是多少

  11雨下得有多大

  11今天刮什麼風

  12氣候與季節

  12自由研究

  13觀察

  14測量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3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 猜 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共3課含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 學 進 度 表(每週2課時)

  周 次教 學 內 容

  1第一單元《猜 猜 猜》1、猜猜看2猜對了嗎

  23、猜猜猜

  3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1、起風了

  4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

  5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

  63、磁鐵的妙用

  7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

  83.沉與浮

  9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1、生活離不開電

  102.電燈亮了

  113、小心!有電

  12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1.白天與黑夜

  13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14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1.漂移的大陸

  152、我也能當科學家。

  16複習

  17複習

  18考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段1班和2班的科學教學工作,這兩班的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且思維活躍,能較好的配合老師完成教學工作。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物質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透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對科學探究的認識不夠,特別是制定計劃的水平低。6.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教學內容和三年級上冊一樣,也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內容,但在探究重點上卻與上學期有著本持的區別,主要是讓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變化的過程並探究變化的規律。相對於整個的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主要是將一些值得學生觀注的問題如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植物的各個器官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存在什麼關係;它們對於植物本身有什麼作用等以風仙花為例進行研究。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主要是以認識蠶的生命週期,進而認識其它動物的生命週期,和認識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主要是認識溫度,學習使用溫度計,觀察研究水是如何從一種狀態變化

  為另一種狀態,研究水的三態之間的變化規律。

  磁鐵單元主要是整理對磁鐵的認識;實驗研究磁鐵的性質,瞭解人們對磁鐵的應用;學習製作指南針,加深對磁現象的認識。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確定了每一單元的核心概念和具體概念,並圍繞這些概念的建立組織教學活動,使活動的目的更加明確。教學活動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使用了維恩圖、網狀圖、氣泡圖、柱形圖等圖表,使學生在記錄和加工整理資訊,將事實轉化成證據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和教學的評價。

  每個單元后設定了資料厙,向學生提供與單元學習有關的資料和拓展性活動,彌補了學生的經驗不足,並提高了教科書的可讀性。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透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什麼是溫度,溫度是可以測量的;溫度與物體的熱量變化有關;水有三種狀態,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迴圈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絡的。

  (二)、科學探究

  1.種植培養動植物,對動植物進行觀察和測量,根據觀察的現象提出問題,透過觀察到的現象進行預測,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或新的變化,用適當的方式對觀察的現象進行記錄,並用適當的方法處理相關資訊,描述所發生的變化,運用查閱分析資料的方法解決問題,獲得問題的答案,認識人和動物的生命週期。

  2.觀察溫度計的結構,會使用溫度計,觀察水的三態變化及其溫度的變化,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解釋)-----分析、檢驗假設-----尋找新的證據-----做出新的假設——”的過程,完成相對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對水是否可以在氣態和固態之間的轉化進行驗證,對水的各種狀態之間是如何發生變化的進行整理和概括。

  3.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和傾聽、貢獻和分享方法,用簡單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用實驗獲得的證據思維加工得出結論,想辦法解決簡單的磁鐵問題,使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製作磁針,合理設計製作指南針。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資料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迴圈)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 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絡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絡,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時間

  教學內容

  1 ~ 始業教育 ~ 溫度和溫度計

  2~測量水的溫度

  3 ~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種植我們的植物

  4 ~ 水結冰了 冰融化了

  5 ~ 我們先看到了根 種子變成了幼苗

  6 ~ 水珠從哪裡來 水和水蒸氣

  7 ~ 水的生態變化 莖越長越高

  8 ~機動 ~ 開花了,結果了 我們的大豐收

  9 ~ 我們知道的磁鐵 磁鐵有磁性

  10~ 蠶卵裡孵出的新生 磁鐵的兩極

  11 ~ 蠶的生長變化 ~ 磁極的相互作用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12 ~ 指南針 做一個指南針

  13 ~ 錄象課 蠶變了新模樣

  14 ~ 機動 蛹變成了什麼 ~ 其他動物的橫名週期 我們的生命週期

  15 ~ 複習考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透過兩年多的科學學習,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在進行觀察、記錄、實驗、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養。受年齡的限制,學生的思維依舊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永續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透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情況

  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物體的運動”“動物的一生”和“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各有8個教學內容,共計24個教學內容。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需10課時左右,預計一學期共需30課時。

  本冊的三個單元雖然屬於不同的領域,但都強調學生建構科學模型。例如,“物體的運動”單元引導學生建構機械運動中質點的模型,“動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建構動物生命週期的模型,“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引導學生建構日地月的天體模型……這些科學模型的建立,有利於學生用科學的觀點系統地認識世界。特別要注意的是,修訂後的教科書採用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雙螺旋協同發展的編寫理念模型,表現為“大單元”的組織形式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其中大單元的組織形式,是為了體現科學概念的連貫性和綜合性,挖掘科學探究中的思維和認知發展過程,將新課標中的每一個具體知識條目以最優的方式組織到一起。而四個板塊的呈現方式,是借鑑學習週期的策略,將探究活動的組織過程顯性化,目的是讓兒童親身經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系列科學實踐。這個實踐過程與兒童轉變他們的原有認識相關,與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相關,與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相關,而且一定是以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共生的方式發生的。

  2.單元概述

  第一單元“物體的運動”:本單元是將機械運動作為研究物件的主題單元。對於運動,學生有許多正確的生活經驗,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無法準確描述某個物體的位置、習慣用感覺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等。本單元希望學生經過對機械運動的系統學習,對物體的位置、運動形式、運動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學認識,由此用科學的方法和思維來重新審視現實世界中各種物體的運動。此外,本單元還將引導學生經歷一個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製作、改進完善的專案式學習過程,從而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綜合應用跨學科和跨領域知識,體會科學實踐的成功和樂趣。

  本單元共8課,這8課的編排邏輯如下:第1到6課,具體從物體的位置、不同物體運動形式的觀察比較、不同物體運動快慢的測量比較這三方面展開;第7課,設計製作;第8課,綜合應用。本單元以物質科學領域主要概念“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為線索,組織有層次的學習活動,其中第7課延伸到技術與工程領域的“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第8課迴歸到本單元“物體的運動”的知識應用,實現跨領域的綜合學習

  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本單元是研究動物生命週期的主題單元。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死亡的生命過程,這樣的生命過程迴圈往復,使種族得以延續,呈現出動物的生命週期現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包括兩條線索:一條是研究蠶的生命週期現象;另一條則是由蠶拓展到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在此過程中認識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常見的動物類別。本單元的飼養、觀察、記錄、交流、展示等活動貫穿始終,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記錄、整理資料、提取有效資訊形成結論等能力。

  本單元共8課,包括兩條線索,第1、3、4、5、6課以蠶為主要研究物件,呈現了蠶的生命週期現象。第2、7、8課是對蠶卵、蠶的繁殖、蠶的一生認識的延伸,引導學生形成對更多動物卵、繁殖和動物一生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逐步構建動物生命週期模型,幫助學生認識不同類別的動物。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本單元是研究三個天體的本質特徵以及相互關係的主題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三個天體的正常執行是地球上萬物正常運作的基礎,人類一直保持著對太陽、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熱情,小學生也是如此。本單元將透過觀察活動、模擬實驗、製作海報等方式引導學生認識三個天體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它們對人類日常生活的影響。同時,本單元也將充分鍛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分享資訊、交流資訊的能力。本單元共8課,透過學習,學生對太陽、地球和月球三個天體的認識將更上一層樓。前3課學生將瞭解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徵以及基本的光影關係。第4到第7課,學生將對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徵有足夠認識,同時逐步探索三者關係。第8課,學生將透過製作主題海報的形式,對地球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教學目標

  1.“物體的運動”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可以用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運動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

  ●物體的運動有不同形式。

  ●物體的運動按運動軌跡(運動路線)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物體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可以用“當運動距離相同時,比較運動時間的長短”和“當運動時間相同時,比較運動距離的長短”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工程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明確問題、確定方案、設計製作、改進完善等。

  (2)科學探究目標

  ●藉助方向盤、軟尺等工具,描述某個物體某個時刻的位置。

  ●透過觀察和比較,記錄和描述物體不同的運動方式。

  ●透過觀察,記錄和描述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情況。

  ●藉助秒錶、軟尺等工具進行測量,並比較不同物體運動的快慢。

  ●根據設計要求,設計、製作、評價、改進自己小組的“過山車”。

  ●基於探索活動中獲得的資訊,開展基於證據的科學論證活動。

  (3)科學態度目標●親歷對物體運動的探究活動,表現出相應的探究興趣。

  ●採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講述有關物體運動的資訊。

  ●體會到重複測試在提高證據有效性中的意義。

  ●願意與同伴合作探究,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並以事實為依據開展交流研討。

  ●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能接納他人的觀點,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確、便利和快捷。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過程。

  ●發展對技術設計和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2.“動物的一生”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像蠶一樣,動物都要經歷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不同動物從生到死經歷的時間不同,具體過程也不相同。

  ●動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動物都能繁殖後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動物與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環境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動物生存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適宜的條件。

  ●動物可以分為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不同的類群,每類動物都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共同特徵。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制訂研究蠶生長變化的觀察計劃。

  ●能根據觀察計劃進行長期觀察,研究蠶的一生。

  ●能運用攝像、拍照、畫圖、寫觀察日記、使用觀察記錄表等方式記錄蠶的生長變化。

  ●能基於證據描述蠶一生的生長髮育過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現昆蟲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

  ●能抓住主要特徵對動物及動物卵進行分類。

  ●能根據觀察所獲得的資訊,對蠶的生長髮育的趨勢進行預測。

  ●能對自己飼養和觀察蠶的過程、方法進行反思和評價。

  (3)科學態度目標

  ●對飼養蠶以及觀察蠶的生長變化表現出濃厚興趣。

  ●能客觀記錄蠶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

  ●能堅持不懈對蠶的一生進行長期觀察。

  ●能在養蠶的過程中感受生命的可愛和可貴。

  ●願意與人分享養蠶經驗和自己的觀察記錄結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先進的技術有利於人類進行有效的科學研究。

  ●瞭解人類生活可能對生物環境造成破壞。

  ●初步具有熱愛自然、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太陽、地球和月球”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太陽是一顆恆星,太陽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

  ●一天之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

  ●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表面有很多環形山。

  ●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地球是一個球體,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

  ●地球是一個液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星球。

  ●地球陸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體型別。

  ●地球表面的海洋麵積遠大於陸地面積。

  (2)科學探究目標

  ●能透過觀察比較圖片的方式獲取天體資訊,並描述天體的外部特徵。

  ●能運用模擬實驗的方式推理、論證實驗猜想。

  ●能使用較科學的詞彙、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模擬實驗結果。

  ●能在一天之中堅持觀察和記錄影子的變化情況,製作和使用簡易日晷。

  ●能透過各種途徑獲取、加工、篩選和整理資料。

  ●能利用維恩圖的方式收集、整理、對比兩個天體的資訊特徵。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對探索天文保持興趣。

  ●透過模擬實驗收集事實證據,根據有說服力的事實證據調整自己的觀點。

  ●嘗試運用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完成探究,體會發現規律的樂趣。

  ●願意與他人合作,善於分工協作,樂於分享自己的收穫。

  ●能用科學的語言陳述自己的觀點,善於傾聽別人意見,並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反思。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親歷人類認識和探索宇宙的過程,感受技術的進步對人類認知深度的推動作用。

  ●瞭解並意識到人類對自然規律的發現和掌握能對人類生活、技術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

  ●意識到與其他星球相比較,地球是十分特別的星球,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地球。

  四、主要教學措施

  1.瞭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5.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6.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很有特色,教材的編寫者將知識、探究能力、情感與態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發並呵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儘可能的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科學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教學,一個是透過《植物的一生》、《關心天氣》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長期的連續的觀察、記錄、研究,從而發展學生認真、細緻、堅持性等科學態度,並初步認識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有周期性的和無週期性的。另一個是透過《土壤與生命》、《固體和液體》單元教學,培養學生對一個事物進行多種感官、多種方法、多角度的認識和描述,從而發展學生更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第一單元《土壤與生命》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並且透過探求土壤奧秘的活動,使學生獲得一種真切的體驗,對土壤產生親近感並心存感激,意識到土壤和人類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可以和《植物的一生》相結合,使得研究土壤和種植活動互相結合。

  第二單元《植物的一生》,是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對植物的一生做較深一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也是對一個生命週期作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孩子們真正去“種”的一個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透過這一活動,學生們要了解種子、花的結構和作用,學會一些科學方法。

  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是以生活中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為切入點,進一步研究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的編寫與《土壤與生命》有相似之處,都是用多種感官和多種方法認識和描述一個具體事物,並且,不是單純地認識固體或液體的性質,而是在此基礎上再透過大量、反覆的實驗,認識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液體與液體之間的關係,以此培養學生比較全面、客觀的認知能力。

  第四單元《關心天氣》是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透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

  第五單元《觀察與測量》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透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透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透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資料”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方便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

  二、教學建議

  1、教材插圖很多,但文字太少,用提示性、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獨立探究的機會。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完全獨立探究,必須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為此,教材採用了提示方式的“扶”和留白方式的“放”來實現這一思想。這就突出了學生的“動手做” ,即重過程而輕結果,儘量不以定論的方式直接呈現有關的結論性知識,儘可能使結論由學生自己研究後得出,充分體現“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2、要充分體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每一課的容量較多,很多課題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建議減少每課的容量,一課時只能研究一個到兩個問題,太多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研究的實驗材料可根據實情做適當的選擇與調整。

  3、課內外結合,把課後研究落實到實處

  課堂一開始往往是提出好多問題,然後師生從中選擇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研究,至於其它的,往往都是“課後研究研究”,至於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學生自己心裡清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把課後研究看得和課上一樣重要,因為那是學生更加自主的表現,更是他們能力發展,良好科學品質形成的大好時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保持課後研究的興趣,關注他們課後研究的狀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定期開展一些交流研討會,為他們搭建表現的舞臺,並同學生的評價掛鉤,真正地把課後研究落到實處。

  4、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本身,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透過科學教育充實人、發展人,完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環境,使他們置身於一個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機統一體中,不僅讓學生去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等,還讓學生感受科學作為生活過程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並參與創造良好的科學人文環境,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最終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

  5、有些單元在時間安排上要調整:由於氣候的原因,把《觀察與測量》安排在第一單元進行教學,《固體和液體》安排在第二單元,這時教學進度到了四月份,天氣轉暖,可以把《土壤與生命》安排在第三單元,《植物的一生》安排在第四單元,《關心天氣》安排在第五單元。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1 2.25~2.27 預備課 2月25日開學

  2 2.28~3.6 觀察 測量(1)

  3 3.7~3.13 測量(1) 認識固體(1)

  4 3.14~3.20 認識固體(1) 把固體放到水裡

  5 3.21~3.27 認識液體(2)

  6 3.28~4.3 把液體倒進水裡 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

  7 4.4~4.10 單元總結 我們周圍的土壤 清明節放假

  8 4.11~4.17 瞭解土壤 肥沃的土壤

  9 4.18~4.24 土壤的保護 單元總結

  10 4.25~5.1 果實和種子(2) 期中考試

  11 5.2~5.8 根和莖(1) 勞動節放假

  12 5.9~5.15 根和莖(1) 葉和花(1)

  13 5.16~5.22 葉和花(1) 植物和我們(1)

  14 5.23~5.29 單元總結 今天天氣怎麼樣

  15 5.30~6.5 氣溫有多高(2)

  16 6.6~6.12 雨下得有多大(2)

  17 6.13~6.19 今天刮什麼風 氣候與季節 端午節放假

  18 6.20~6.26 單元總結 期終複習 期終考試

  19 6.27~7.3 7月1日放假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學期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材料”、“聲”、“光”、“電”、“磁”。調整後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容,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至兩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物件的瞭解。

  2、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並選擇適當的詞彙、資料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象。!

  3、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

  四、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

  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解。

  決問題的探究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透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透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本人是新接手三年級教學,透過第一週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很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態勢較好,這對科學教學的實施有很好的基礎,學習也比較認真,但科學課堂常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強化。

  四、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

  1、植物生長具有一定的生命週期,生長需要適宜的條件,都有相應的器官,每個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結構,並具有自己的功能,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2、人和動物都是不斷生長變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有關,透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亡,並得以不斷延續。

  3、三態之間的變化與熱量有關;三態變化,使水在自然界迴圈運動。

  4、認識磁鐵的性質;磁鐵的兩極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變化;磁鐵的用途;用途與性質是相聯絡的。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形成用事實說話的意識,樹立科學要講求實證的思想;激發關注和研究生命現象的興趣;培養堅持性和合作能力。

  2、認識到較長時間堅持不懈進行觀察記錄的重要性;領悟生命的可愛和可貴,認識到動物和人的生長變化,生命週期是有規律的,是不可違的;生命週期與環境因素及其疾病有關,養蠶繅絲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值得我們自豪。

  3、認真、細緻的觀測、記錄,認識到觀測資料對科學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初步認同物質是不斷變化的觀念,初步建立物質不滅(迴圈)的認識。

  4、培養樂於表達和交流的態度,體驗認真實驗、收集證據,根據證據尋求結論的科學過程和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體會在探究中學習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瞭解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髮展動手製作的興趣,激發創造精神。

  五、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6)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7)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教學進度周

  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教學內容課時數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始業教育;植物新生命的開始;種植我們的植物;溫度和溫度計;我們先看到了根;測量水的溫度;種子變成了幼苗;水結冰了;蠶卵裡孵出的新生命;冰融化了;蠶的生長變化;莖越長越高;水珠從哪裡來;蠶變了新模樣;水和水蒸氣;水的三態變化;複習、觀察記錄整理;我們知道的磁鐵;磁鐵有磁性;蛹變成了什麼;磁鐵的兩極;蠶的生命週期;磁極的相互作用;養蠶單元資料整理與複習;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我們的生命週期;開花了,結果了;磁力大小會變化嗎;我們的大豐收;植物單元複習總結;溫度與水單元整理複習;指南針;做一個指南針;磁鐵單元整理複習;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9

  一、教材簡析

  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組成:《土壤與生命》、《植物的一生》、《固體和液體》、《關心天氣》、《觀察與測量》。

  《土壤與生命》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地球與宇宙的具體內容標準——地球的物質之一:岩石、沙、土壤來組織的,目的是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一個物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主要由《我們周圍的土壤》、《瞭解土壤》、《肥沃的土壤》、《土壤的保護》四課構成。本單元與《固體和液體》同屬於一個系列,都是著眼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能力。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眼裡的生命世界”的認知基礎之上的,它將帶領學生對植物從種子的萌發到根、莖、葉、花、果實的形態功能做較深層的研究。同時引導學生開展一次長週期的“種植物”活動,這是對一個生命週期做連續觀察、記錄、描述的活動,是一次親身經歷植物生長每一個階段的活動。教材始終貫穿了一條隱線——“種植一株植物”。本單元的編排有兩條線,一條明線是透過觀察、解剖、測量、比較、實驗等多種方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第二條隱線是認真細緻地種植、觀察一株植物的一生,堅持做連續的觀察,體驗收穫的快樂,感覺到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穫。在活動中可以圍繞探究性活動學會觀測、測量、收集證據、積累資料等科學方法。主要由《植物和我們》、《果實和種子》、《根和莖》、《葉和花》四課構成。

  《固體和液體》本單元是依據物質世界板塊中關於“物體的特徵”等具體內容標準建構的,它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和液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現階段完成對固體和液體的認識,體現“要想全面認識一個事物,就需要多種多樣的方法的設計思路”。

  通常情況下,物質有三種主要存在形式:固態、氣態、液態,各種形態的物質具有不同的特徵,本單元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引領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認識固體和液體,諸如輕重、軟硬、形狀、顏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點。由於本單元沒有涉及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沒有提及密度,因此對於固體和液體的沉浮與溶解的認識,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上。請任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淺度。按照教科書的整體設計主動地安排,本單元在過程技能方面是一個隱性化處理的單位,著重觀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同時對涉及到的其他過程技能如分類、測量也加以訓練。透過用語言、文字、圖畫描述觀察結果,指導學生怎樣觀察,怎樣透過觀察得到證據,促進學生基礎過程技能的形成、發展。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來看,本單元透過科學探究注重實證性來進行科學精神、科學品質培養。它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認識固體以及固體的性質,包括《認識固體》和《把固體放到水裡》兩課;認識液體以及液體的性質,包括《認識液體》和《把液體倒進水裡》兩課;瞭解改變沉浮狀態的方法並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

  《關心天氣》本單元是根據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天氣變化現象和對天氣的觀測,以及天氣變化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來建構的。透過認識現象和展開觀測活動,使學生更加關注天氣,初步掌握觀測天氣的方法,加深對天氣變化的認識。由於小學生在通常情況下只是被動地關心天氣和接受天氣變化的事實,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導下改變衣著,以及在氣溫和環境的變化下被迫地改變行為方式,缺乏主動關注天氣、瞭解與認識天氣變化的主動意識行為,所以本單元的建構充分體現了調動主動學習意識進行有意識學習的理念,將學生從被動應對者導向主動探究者。本單元教材共有5課,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從關心天氣的角度談天氣預報,即《今天天氣怎麼樣》;其次討論天氣與人的關係,介紹氣象預報的過程、方法、手段和表現形式。指引觀測天氣,包括《氣溫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麼風》三課。介紹觀測以及記錄氣溫、溼度、降水量、風力與風向的方法和手段,並教學生自制雨量器、風向標和風力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觀測和記錄。最後、引導認識季節特徵,即《氣候與季節》。

  《觀察與測量》本單元主要是根據《課程標準》分目標中“能透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提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運用自己的感官、簡單工具或透過實驗等方法,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證據”的表述;以及內容標準中“能針對問題,透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尊重事實,對收集到的證據能做到原始記錄,並注意保留且不隨便塗改原始資料”的表述建構的。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觀察不僅是基本的收集問題證據的方法與技能之一,也是其他兩種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即調查與實驗的方法和基礎。從學生的角度看科學探究,觀察又是學生最能夠便利使用與體會自身的感官與科學探究之間的密切關聯的活動形式。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觀察。第二部分,測量。

  需要注意的是本冊書第一單元的土壤與生命的有關內容可以適當推後,與第三或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調換。因為春節後溫度低,土壤中的生物還沒有甦醒,這部分內容後移能觀察得更全面。

  二、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1、現場考察:科學課就是使學生親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學秘密。

  2、實驗:科學課就是透過各種實驗,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各種科學秘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養殖種植:透過種植花,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4、科學遊戲:遊戲是活動方式而不是目的,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學秘密。

  5、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讓學生根據所需內容進行研究,蒐集整理有關資料,寫出研究報告,並在課堂上交流,營造一種民主的科學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嘗試、體驗科學交流活動的樂趣。

  四、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 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五、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六、實驗教學安排表

  單元名稱 課題 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 備註

  土壤與生命

  瞭解土壤

  研究土壤成分

  研究土壤種類

  紙巾、土壤樣本、燒杯、水、攪拌棒;

  燒杯、塑膠杯(底部穿孔)、放大鏡、水

  肥沃的土壤

  做一個肥料袋

  土壤、水果皮、菜葉、水、燒杯、鏟子、蚯蚓等

  植物的一生

  果實和種子

  觀察種子內部構造

  探究種子萌發條件

  鑷子、放大鏡、浸泡過的種子;

  透明的瓶子、紙巾、水、燒杯、待萌發的種子、塑膠小匙等

  根和莖

  觀察莖內部構造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瞭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髮展態勢良好;後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敢,隨著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髮展態勢一般。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六(1)班認真,好奇心強,且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六(2)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侷限,發言不如一班積極,表現慾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中學到科學知識,培養探究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內容由“微小世界”“物質的變化”“宇宙”和“環境和我們”四個單元組成。

  “微小世界”單元,將引領學生經歷從肉眼觀察到放大鏡觀察,再到顯微鏡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豐富多彩的昆蟲、晶體、細胞及微生物,使他們既瞭解人類觀察工具的發展歷程,又對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部分成果進行梳理,擴大視野,提高認識。

  “物質的變化”單元,學生將透過一系列的研究,觀察和認識物質變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種型別。在研究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學生將根據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是產生新物質,從而將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區別開來。

  “宇宙”單元,學生將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處理,建立有關環形山、太陽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對月相、環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認識。希望他們能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龐大的、運動變化著的系統,不同宇宙空間分佈著不同的天體。人類透過不斷的探索,將發現越來越多的宇宙奧秘。

  “環境和我們”單元,從垃圾和水兩個主題出發,學生將探究垃圾的來源、成分和處理方法;將探究水汙染的成因,瞭解汙水處理的方法等,從而對人類生活帶來的環境問題有一定的瞭解,真切地認識到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並且能夠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開展環境保護行動。

  透過以上不同視角對周圍世界的探究,學生將會對小學階段所學的物質世界、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等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認識:世界是變化著的,多樣的;世界是物質構成的,人無時不刻不在與之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我們應當保護地球環境。

  在本冊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教學目標:透過系列化的探究活動,較全面地收集證據。在本冊,學生除了透過觀察、實驗方式外,還將學會用統計、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來收集證據。比如對垃圾問題、水資源問題的研究。

  2、對各種證據進行處理,尤其是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如根據資料對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據八大行星資料表建立太陽系模型等。

  3、學習對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獲得概念性理解。本冊將讓學生學習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探究的結果進行解釋,如畫出透過顯微鏡觀察出的結果,畫日食成因圖,建立環形山模型,形成垃圾問題的解決方案等。

  4、加深對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質的變化”單元中,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認識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1、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2、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3、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4、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對複習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學困生,師生都要特別關愛。抽時間與他們談心,端正學習態度,確定學習目標。

  1、對平時缺課未做實驗的學生要調查摸底,及時查漏補缺,做到實驗率100%。

  2、課前檢查前節課的作業,有問題及時糾正;課後交流,課堂複習的要點消化的怎樣,進行抽題檢查;平時提醒,碰到該生及時瞭解複習情況和作業完成的情況,及時提醒不要忘記作業。選擇“小老師”,讓他們在集體的合作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3、給困難生以的展示機會,以呵護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平時一些簡單的題目,請他回答,讓他找回自信。積極採取激勵措施,只要待轉學生有點滴進步,就要予以鼓勵,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去爭取下一次的進步。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1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動物都有生命週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2、不同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形態、變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壽命的長短也不相同。過程與方法

  1、查閱和交流資料,瞭解更多動物的生命過程。

  2、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現共同的規律,提高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能力。3、用流程圖和迴圈圖表示動物的生命週期。4、按卵生還是胎生、變態還是不變態給動物分類。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動物的生長髮育都有自己的規律。2、培養研究生命奧秘的興趣。【教學重點】

  觀察瞭解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教學難點】不同的生命週期。【教學準備】

  一些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和資料。【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匯入新課

  蠶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其他動物的一生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嗎?這個過程的各個階段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學習新課

  1、讓學生觀察書中的圖,瞭解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

  分小組選擇其中一種動物,討論這種動物一生中必須要經歷哪些生命階段,用流程圖表示這種動物的生命週期,並查閱資料瞭解它的.生命週期的時間(即壽命)。(在查閱資料中還要注意:動物的壽命問題較複雜,它同環境關係極大,儘量採用人工飼養條件下取得的資料。)

  2、不同的生命週期

  (1)比較不同動物的生命週期,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讓學生能總結出它們相同的地方。)

  (2)指導學生給動物分類。分類的標準就是是否經過變態,以及卵生還是胎生。3、觀察瞭解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

  (1)課前要求學生收集雞、蝴蝶、蜻蜓、山羊、熊貓、魚等動物生命週期和壽命的資料,並帶到課堂上來。(活動方式主要以小組查閱資料和大組彙報交流的方式進行。)

  (2)佈置任務並提出要求:每組從上述動物中選擇兩種,瞭解其生命週期及經歷的時間,並把它們的生命週期用流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3)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查閱資料,並用流程圖或迴圈圖表示它們的生命週期。為節約時間,流程圖或迴圈圖都用文字和箭頭表示。(鼓勵學生能查找出某種動物的每個生命階段的形態、行為、食物和生活環境。)

  (4)小組彙報交流。在某個小組彙報的時候,查閱相同資料的組,可以補充和提出不同意見。(學生彙報時,教師要把大家認可的結果,填寫在班級大表上。)

  4、教師小結:雖然動物個體最終會死亡,但是透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絕,並得以不斷延續。

  【板書設計】

  6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

  動物名稱雞蝴蝶蜻蜓山羊熊貓魚(鯉魚)【教學後記】

  生命週期(流程圖)卵→雛雞→成雞卵→幼蟲→蛹→成蟲卵→幼蟲→成蟲小羊→成羊幼仔→成年熊貓卵→幼魚→成年魚生命週期的時間約14年約20年約1年約15年約20年約50年7、我們的生命週期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今後還將發生變化。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的特點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週期,人的一生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4、人的壽命長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關係。過程與方法

  1、收集並整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體生長變化的資料。2、預測今後的身體還將發生什麼變化。3、調查不同年齡段人身體的特點。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體變化的規律,以及影響壽命的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人的生命週期,知道人的生命週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教學難點】

  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指導學生了解人一生的身體變化特點。【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以及能力發展的變化;教師設計好“o歲一9歲我們的生長變化”班級大表,“各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班級大表,收集嬰兒、幼兒、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活動能力的圖片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所有的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人的生命週期是怎樣的呢?二、學習新課

  1、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1)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2)我們剛出生時是什麼樣子的;

  (3)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2、我們的一生

  (1)調查身邊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活動分為四步:(一)找出身邊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們的年齡段;(三)把他們歸到不同的年齡組;(四)觀察他們的身體特點。

  (2)人可以按年齡劃分不同的階段,比如:兒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樣劃分呢?瞭解和比較他們的不同。(比如兒童組和青年組;青年組和中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然後再透過交流,對人一生的身體特點有較全面的把握。)在小組比較的基礎上,最後全班彙報、交流、彙總。

  (3)教科書第37頁大表中的內容要在各組比較的基礎上填寫,經過綜合、概括得出各年齡段的特徵。

  3、指導學生總結出人的生命週期和植物、動物一樣,都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這樣共同的四個階段。(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人也有生命週期。)

  4、教師小結: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時健康生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兒童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其健康情況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加強體育鍛煉,關愛生命,珍惜健康。

  【板書設計】

  7我們的生命週期

  15歲以前都叫兒童(其中不滿1歲的為嬰兒,12歲一15歲的為少年)16歲一35歲為青年35歲一60歲為中年60歲以後為老年【教學後記】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透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透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範圍在一20 0c-}-110 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膠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五、教學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3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這些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課外知識的視野相對不如本地學生。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走進自然,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8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植物,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秘,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2、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動物,初步掌握其生活習慣及其生命特徵。

  3、以“學生對生活材料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透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瞭解空氣在哪裡,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目的: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四、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5、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4

  一、課標要求

  1、科學探究: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培養。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建立學習科學課的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活動中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極地把學生學習科學的確場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學知識:獲取大樹、葉子的一些知識。對蝸牛、蝗蟲、螞蟻等小動物有所認識、構建起有關動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認識;初步瞭解基人身體的各部分及功能;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紙的性質與用途、對一些紙質材料進行簡單的研究;認識幾種大米。知道澱粉遇到碘酒會變藍這一檢測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學生53名,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透過教師觀察,該班級的學生對科學課的知識掌握程度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不強。本學期,需要在科學課堂常規養成,科學學習興趣,動手實驗操作等方面加強教學,獲得進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內容安排在生命科學方面有所側重。全冊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儘管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觀察物件不同,但在活動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觀察能力有步驟、有計劃地發展。教材綜合性地考慮了科學探究方面諸多能力的培養。為了發展學生的科學判斷能力,教材還充分體現了對觀察記錄和報告撰寫的重視。全冊教材自始自終都強調了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教材在活動設計中,還有意識地安排了多項環境保護的內容,力圖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四、方法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透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五、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學生在獨立操作中觀察、思考,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有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重點:《動物和我們》、《水的科學》、《我們周圍的空氣》四個單元。

  難點:使學生以自主體驗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知識各有側重,且由易到難,逐漸上升。

  六、各周次教學進度安排:

  1、我看到了什麼,開學註冊···············1課時

  2 、校園的樹木,完成練················2課時

  3、大樹和小草、水生植物··················2課時

  4 、植物的葉、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1課時

  5 、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2課時

  6、尋訪小動物···································1課時

  7、蝸牛······································1課時

  8、完成相應的練·······························1課時

  9、期中考試

  10、螞蟻、金魚··································2課時

  11、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1課時

  12、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1課時

  13、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1課時

  14、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瓷····················2課時

  15、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水····························1課時

  16、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1課時

  17、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1課時

  18、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2課時

  19、期末考試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可喜之處:三年級學生透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

  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後面的許多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甚至有些探究活動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影響,而至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四、教材分析:

  (一)、全冊內容情況:

  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小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物體”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在這一冊中共安排了“常見材料”、“聲”、“電”“光”、“磁鐵”、“資訊與通訊”等六個單元。

  (二)、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1.常見材料單元是全冊書的基礎單元,讓學生了解人們對材料的使用與材料的性質有關,培養學生了解新材料、關心新材料的興趣。

  2.聲單元透過指導學生透過尋找聲音、觀察發聲物體、自制樂器等探究活動,培養學

  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實驗製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單元讓學生認識有些物體是能發光的,有些物體是透光的,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的傳播線路是可以改變的,培養學生探究客觀事物本質的興趣和能力。

  4.電單元透過分析電在生活中的應用,懂得有些材料容易導電,有些材料不容易導電,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樂於與人合作和交流的科學態度。

  5.磁單元透過研究磁鐵的性質、尋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從預測、驗證到討論、交流的完整科學探究過程。

  6.資訊與通訊是全冊書的綜合單元,透過分析人類傳遞資訊及通訊技術的發展,讓學生了解聲、光、電、磁知識的應用引起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的科學事實。

  (三)、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1、蒐集資訊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專題研究情境模擬。

  2、討論辯論種植飼養科學遊戲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3、科學欣賞角色扮演科學幻想。

  七、主要導學方法:

  1、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實踐法討論法。

  2、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列表法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材內容

  1-2常見材料

  3-5聲

  6-8光

  9-10電

  11-13磁

  14-16資訊與通訊

  17-18期末複習

  19-20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