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風> 【精選】民風的作文彙編9篇

民風的作文

【精選】民風的作文彙編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的作文 篇1

  蒙古族將過春節稱為“白月”,原因可能與其崇拜藍色和白色有關。藍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純潔、吉祥和神聖。

  臘月二十三以後,即準備過春節。衣食住等方面皆與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製作炸油菜子,花樣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觀。其次是包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為熱鬧的一天。全家人皆著新制作的蒙古袍,顯得精神煥發。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臺上擺上各種奶食、油食,擺成小塔形狀,上面還要插上特製的金銀花。再用十二個小銅盅倒滿白水,然後點上長明燈。同時開始貼對聯。晚上備好飯菜後,在院外找一平地,鋪好新氈,擺上酒席,開始祭祖。長輩複誦著祖先名字,將酒一杯杯灑在地上,灑向天空。祭祖畢,全家上席。晚輩給長輩敬酒稱辭歲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盡情娛樂,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婦女兒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擺上宴席,先由晚輩給長輩敬酒,行跪拜禮。男人們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鎮,逐個地串蒙古包。按習慣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載歌載舞,氣氛熱烈。串包男女經常利用此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讓,茫茫草原,縱橫馳騁,冰冷大地上奔淌著生命的熱流,預示著來年無盡的希望。

民風的作文 篇2

  新年,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年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年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年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風的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又叫“浴佛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四月中旬;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於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為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後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雲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著採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讚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迴盪,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溼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

  水花象徵——吉祥;水花象徵——健康;水花象徵——幸福!!!

民風的作文 篇4

  我們中國分為56個民族,同時也盛開著56朵花。56個民族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著各自的'緣由。

  滿族人,在清朝是最為繁盛,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我們常說“滿漢全席”是說漢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滿族的餐桌上。而他們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馬卦。而旗袍則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種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騎馬時要穿馬褂,就像我們現在的背心。滿族人把狗當作聖物,以不獵殺,反而進行保護。

  滿族絕對是一個除漢族以外的又一個龐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從滿族建立清朝的那場戰爭就可以一斑了。滿族在謀權當朝之前把各個村落分為八隊,分別為:紅旗,黃旗,藍旗,白旗,鑲紅旗,鑲黃旗,鑲藍旗,鑲白旗。每隊分工明確。就是因為這樣才能使滿人能奪得天下權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機會,我真想去北方的滿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民風的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個國家,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是不同的,不同的國家喜歡的衣著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帶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韓國人穿的韓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傳統服飾,在當地被稱為著物,因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又叫賞花幕。和服不用紐扣,只用把結的腰帶,腰帶種類很多,打結方法也不同,廣泛使用的是太鼓結,就是在後腰打結處的腰帶內墊一個紙或布做的芯。由於打結很費事,二戰後又出現了改良帶和文化帶。

  韓袍是韓國人的傳統服裝,它的樣式適合韓國的氣候,和韓國人起坐習慣,女性的韓服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上衣和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還加了明豔華麗的錦繡。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一幅幅絢麗多姿的風情畫,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著各個國家的獨特魅力。

民風的作文 篇6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在臘八這一天,大家除要喝臘八粥外,還要吃臘八飯、泡臘八蒜。

  臘八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禦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臘八粥便豐收”。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民風的作文 篇7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於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麵,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麼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於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幹活的命,一定要輕輕鬆鬆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裡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裡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民風的作文 篇8

  我家住在西南一個偏遠的農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山清水秀,四面環山的小山村裡。這裡的人們樸實、善良,過著幸福快樂無比的生活。

  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山鄉田園生活,有著山裡人寬宏、熱情。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也有滋有味,累了就會有一些風俗節日讓大家歡聲笑語、心情舒暢。

  我生長在山野裡,喜歡農村,喜歡山裡的生活,更喜歡家鄉的風俗節日。我慶幸生在這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家鄉的習俗讓我快樂、童趣無限。

  我就拿兩個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講講家鄉的民風習俗吧!

  去年我們家辦了一場喜事-------哥哥結婚。這天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從雲縫裡探出了腦袋,好像也來看熱鬧,家裡也來了很多客人,是來喝喜酒的,我也格外高興哼著小調東瞧瞧西看看。我聽長輩們跟我說,你去給哥哥打洗臉水,他會給我紅包的。我想這怎麼回事呢?但我沒有這樣做,覺得都是自家人了,沒必要吧。現在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原來是家鄉的風俗。

  我屁顛屁顛地跟著大人們快活地忙碌了一上午,到下午了,我又跟著哥哥嫂嫂背了一塊肉到嫂嫂的孃家去,聽長輩們說這叫做“回門”。哥哥看我忙活了大半天,怕我累著了,就找來了一輛摩托車,帶著我和嫂嫂“回門”去了,來到嫂的孃家我左等右等,天快要黑了,已經“虛著了眼”哥嫂們才辦完事,哥又帶我和嫂嫂回家去。這天我過得即高興又勞累。

  家鄉的習俗除了婚娶,還有喪葬出殯獨具風味。記得前幾天我們村子有人過世了,人們也來悼喪。死去的人停放在堂屋的中央的棺材裡,我當時狀著膽子去看了一眼呢。

  到了出殯那天下午,“靈人”上山抬出去了,走了以後有人在堂屋裡放了一串鞭炮,據說這樣做就是把死人的“靈魂”趕出去。路上還要一邊灑靈紙一邊放鞭炮。把屍體抬上山蓋好棺木,兒子們要跪在棺蓋上用鋤頭挖三鋤土,以表示親手把親人埋葬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唉!多有趣呀!歡迎到我家鄉來欣賞吧!

民風的作文 篇9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在農村,春節年味很濃,貼春聯,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歡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爺一大早就起了床,掃乾淨院子裡長長的甬路,放上大圓桌,擺上瓜子花生、香菸、糕點和熱騰騰的茶水,然後大人們高興地聊著天,我和妹妹則興奮地歡蹦亂跳,時不時跑到門口張望。今天秧歌隊第一個來我家拜年咧!

  終於鳴鑼開道的鑼鼓傢什響起來了,一會兒就看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服裝的大媽、老奶奶向我家走來了,我和妹妹向著院子裡的大人們喊:“來啦!來啦!”一位老爺爺走在最前面,一進了院子,就雙手拱拳,說:“過年好!過年好!”姥姥姥爺忙迎了上去,也說:“過年好!”然後熱情地招待他喝茶吸菸。

  一隻煙後隊長令下:“開始!”鑼鼓響起來了,時而輕,時而重,時而慢,時而快。秧歌隊員們隨著鼓點扭了起來,她們左手揮著五顏六色的手帕,右手搖著鮮豔的扇子,有時排成一字長龍,有時又分成紅綠鮮明的兩列。當她們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揮向空中時,天空中像飛起了一隻只的彩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淘氣的大孩子們都爬上了牆頭。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進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隊,還不時和有的隊員逗著跳,引得大夥直樂。慢慢地慢慢地,鑼鼓聲停下來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盡了,可也和姥爺笑開了懷。

  這時一個精幹利索的小夥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來,兩個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飛,加上鑼聲的配合,真像鞭炮炸開了花兒,連躲在巢裡過冬的喜鵲都被驚得喳喳叫著衝向藍天。終於,所有的聲音都停下來了了,姥姥姥爺忙不迭地請大夥坐到圓桌前休息,大家吃著糕點,聊著天。

  我問媽媽:“為什麼過年要扭秧歌?”媽媽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北方漢族人辛苦一年了,為了慶祝豐收,娛樂鄉親,大家組織起隊伍唱歌跳舞。敲鑼打鼓則是要嚇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逐漸地,就成為了現在的秧歌。清朝時,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了。”原來這紅火熱鬧的秧歌還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