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風> 精選民風的作文300字七篇

民風的作文300字

精選民風的作文300字七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風的作文3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1

  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xx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遊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2

  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麵裡面放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

  在鞏義,節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餚。有“男不願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願,這叫“願月”。

  在駐馬店地區,八月十五要吃餈粑和月餅的風俗。中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日, 因恰在三秋之正中,故名,也稱“仲秋”。河南民間多直呼為“八月十五”、“八月節”。

  是從古人的祭月、迎寒發展而來,作為節日,在西漢時已具雛形,晉已有立秋賞月之舉,唐代盛行,宋太宗年間始定為中秋節,至今盛行不衰。河南民間,中秋節活動歷來圍繞著“圓月”(祭月)、賞月和慶豐收、樂團圓進行。

  摸瓜送子。在豫南桐柏等地,八月十五晚,年青的婦女在圓月之後,多相互結伴,悄悄到瓜地裡摘冬瓜,然後送回家中床上,意為娘娘送子,祈祝來年添生貴子,俗稱“摸瓜送子”。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3

  新春,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春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春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春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老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老媽說:“老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老媽爽快地答應了。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老媽說:“老媽,我要這些。”“沒問題。”老媽爽快的說老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老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老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4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與門上,為節日新增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麼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5

  家鄉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藝術啦!

  剪紙藝術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藝術團花、剪紙藝術旗幡、剪紙藝術漢字、剪紙藝術圖畫等等。剪紙藝術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藝術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藝術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耍……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繡、戲劇等等。

  怎麼樣,家鄉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6

  每到農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鄉湖南便有一個習俗,就是用地菜煮雞蛋吃。

  其實“地菜”這種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學名叫“薺菜”。這薺菜在田邊、地頭、溝坑、叢林哪兒都長,它雖是野菜,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麼,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資料告訴我:“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叮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痛即痊癒。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便成了習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長輩便會用地菜煮雞蛋給家裡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時常讓我回味,這雖然只是家鄉的一種習俗,但儼然已經成為我心中最溫暖的一部分。

民風的作文300字 篇7

  端午節的中午,我和媽媽在江邊散步。突然,我聽到一陣振奮人心的鼓點聲,很多人都跑到江邊。啊,江上正在賽龍舟!

  這可是我第一次見到賽龍舟!我急忙跑了過去,發現江上有4條龍舟,舟上整整齊齊坐滿20個頭纏紅巾的彪形大漢。每個龍舟前端都有一個敲鼓的人,只聽見“咚咚,咚咚”聲音震耳欲聾,振奮人心。敲鼓的人敲得越快,劃的人就劃得越快,敲得越竭盡全力,劃的人就越拼命地搖擺著手臂!快!再快!更快!龍舟伴隨著鼓聲,越來越快!一條條龍舟就要變成一真正的巨龍,飛向廣闊的天空!

  好一場賽龍舟!

  水波盪漾,所有的劃手都不停地擺著手臂,似乎駕起龍舟想“飛”到終點,獲得冠軍!他們跟著鼓手的節奏,鼓點一落就用力,一敲一劃,一敲一劃,龍舟像離弦的劍一樣飛速前進。“加油!加油!”鼓聲似乎在不停地吶喊,四條“龍”像爭奪金珠一般,不停地向前飛!永不停歇!

  好一場激動人心的賽龍舟!

  劃手們的手臂每一次搖擺都是那麼剛勁有力,那麼有氣勢,那麼有激情!使岸上的人們激動無比。

  衝線了!獲勝的“龍”像獲得了金珠一般,不停歡呼著!

  鼓聲消失了,水波消失了。

  江面又恢復了平靜,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