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八篇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1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傳統的風俗,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中國春節的民風民俗。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民俗之三――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民俗之四――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兒童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兒童的枕頭下面放壓歲錢,保護兒童。在明清時代,“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因此一些地方把給兒童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裡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兒童,祝願兒童“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這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民風民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2

  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聽說過。自古以來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不罵人更不講髒話。到傣族做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的時候,門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銀體端著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樹葉輕輕灑到客人身上。走進傣族竹樓入座後,老人會給客人的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潑水節。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舉行潑水節。這一天早晨,人們要採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做完這些,群眾性的潑水就開始了,只見一群群男女青年銅缽臉盆盛水,湧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溼透。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潑者還是被潑者,都異常地高興,臉上掛著笑容。

  傣族的女子對髮飾很有講究,大多梳高發髻,還愛在髮髻上插綴鮮花;男士們則愛穿對襟或大襟的無領短衫,肥筒長褲。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樓也小有名氣。因為傣族人居住區氣溫高而竹樓又有利於防酷熱和溼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傣族還有一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城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全村人都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親請“贊哈”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傣族的民俗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了解,去探索。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3

  如果,你看過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看過了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看過了歷史悠久的故宮;看過了濃妝淡抹的西湖;看過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麼你來江西瀏覽一番吧。既然來到江西,你就應該去廬山瀏覽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東方時,廬山像剛剛甦醒的少女,被晨霧籠罩著。在這時上山,你準會有一種飄飄欲仙,騰雲駕霧的感覺。晨霧中的廬山像是人間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樓。記得蘇軾在《題西林壁》中這樣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的雲霧以瞬息萬變聞名全國,瞧,剛剛還是仙女舞動的飄帶,現在又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一會兒又變成巨大無比的天幕;一會兒又變成賓士的駿馬;一會兒又變成瓊枝玉樹、粉妝玉砌的天堂……

  江西還有很多特產。如:廬山雲霧茶、景德鎮陶瓷、會昌大果金桔、玉山羅紋硯等。廬山雲霧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是深受歡迎、供不應求的高檔產品。“幸飲廬山雲霧茶,更識廬山真面目”,這詩一般的讚語,足以說明它的地位和價值。黃山有“四絕”,而廬山雲霧茶有“六絕”: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還有那狗軲腦茶,是江西珍貴名茶之一。此茶的特點與其它茶葉迥然不同,它葉片細嫩均勻,碧色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柔細軟嫩的白毫,茶葉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茶味清涼、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馳神往的旅遊勝地;有與眾不同、獨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有引人入勝、感人肺腑的民間傳說;還有味道獨特,令人回味無窮的民間小吃。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來這裡親身體驗一下吧。你不來會終生遺憾,來了會終生難忘的哦!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4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好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蒙古族的待客禮儀是有客必待,不分遠親還是近親,不管常客還是初來的人,均以滿腔熱情,真誠相待。

  客人來到蒙古包,主人會從蒙古包裡出來迎客,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要出來迎接。迎接客人時,主人一律服裝整潔,戴帽或紮上圍巾,絕不會光著頭。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來客要在院子外下馬,牽馬進院子。同樣客人是長輩或老人時,主人要接過馬韁,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施禮請安。這都是因為蒙古族有尊老愛幼的習俗。向老人行禮,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別。在克什克騰旗一帶,男人把雙手置於臍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後彎,上體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種介乎作揖和下跪間的禮節。)婦女則在作打千姿勢時,雙手扣在右膝上。行禮的同時問好“烏博格騰豪賽尤?”或“阿木日賽汗白努?”意思是問長輩及兄長好。長輩、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禮問好:“阿木熱白努”或“門都薩烏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齡的孩子不行跪禮。同輩之間只需半跪請安即可。不論客、主,都要讓長輩和老人先進屋。按稱呼禮讓“毛熱勒吉嘎他(您請先進)”!長輩也謙讓客人:“哈瑪烏貴,寶!寶(不必客氣請,請)!”互讓幾次長輩進屋。

  進屋後,主人要讓客人上邊坐,若主人是老人,則客人請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裡,以西為尊,所以總是長輩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邊,東側則為女主人或媳婦專坐的位置。不論主人、客人,在得到長輩的允許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穩時,方可盤腿就坐。

  賓主落座以畢,便進一步詳細問好。從老人們身體健康,孩子們平安,牲畜興旺,草場繁盛,一直問到鄰里太平。被問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問安時,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後的長談中才慢慢說明,在當時是不允許說一些不吉利和不順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禮儀告一段落,大家擁坐蒙古包,開始談日常之事。作文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5

  我的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大柘鎮塘根村,那裡的婚禮風俗習慣非常傳統,近似於影視中的古代婚禮。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裡啪啦”燃起鞭炮.“嗚裡哇啦”吹響嗩吶,熱鬧極了。吹嗩吶的有七八個人,節奏歡快,鏗鏘有力,高亢明亮,那場面用語佔真是無法形容。你瞧,從花轎裡走下來一位大姐姐,接著一位老婆婆馬上扶她走進大廳,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時啦。那老婆婆拿來一根紅綢帶,讓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儀大喊一聲“肅靜”,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司儀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旁人立刻端上來一盤食鹽和一盆山石,寓意他們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這時大家的目光怎麼都投向一個小男孩身上?原來那個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獻I二兩個紅彤彤的雞蛋,雞蛋寓意早生貴子,這兩個雞蛋寄託了親人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

  接下來該是敬茶的時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盤中香味濃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給他們。父母高高興興地接過茶,一面細細地品味著,…面從懷裡掏出一個大紅包遞給新人,這又是長輩對他們和和睦睦、白頭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儀大喊一聲。頓時整個大廳人聲鼎沸,新郎、新娘在眾人的笑聲中走向自己的快樂天地。房門前,擺放著兩盆生機勃勃的石竹,寓這對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戶貼滿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頭煥然一新,希望這對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麗的畫卷。

  老家的婚禮習俗可真寓意深遠,讓人回味無窮。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6

  我:“外婆,你是貴州人,你能說一下你們苗族人在過年時一般會做些什麼嗎?”

  外婆:“我們啊,過年一定要大掃除,表示把黴運掃掉,然後要貼對聯啊,貼門神啊什麼的,說大吉大利,還有,以前外婆還沒和你外公結婚的時候,外婆就會在家裡擺上桃花,這裡的人都說,單身的人過年插上桃花來年可以走桃花運呢!”

  我:“是嗎,外婆,你們那兒的習慣好特別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幹什麼,或者不能幹什麼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團圓飯,然後那個,好像是魚只能吃一半,還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說什麼年年有餘。”

  我:“外婆,我在手機上查好像還有說團圓飯吃好小孩子還要提著燈籠去大街上唱什麼歌呢!”

  外婆:“哦,這個都是以前的習俗,現在基本上都沒了,因為貴州已經開發了,所以基本上很少會有人那樣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幹些什麼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親戚拜年,對了,初一絕對不可以洗頭洗澡掃地,初二才能洗頭洗澡掃地。”

  我:“外婆,為什麼啊,為什麼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為,都說初一是運氣,初二掃黴氣,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溫州又有什麼很特別的民風民俗嗎?”

  外婆:“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應該知道,不過大概我還是知道一點點,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頭,因為溫州話諧音‘餘,裕’,吃芋頭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頭。”

  我:“外婆,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外婆:“溫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開門炮,關門炮,然後都會在大年初一領紅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謝謝外婆啦,吃飯去嘍!”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7

  寒假到了,鄉下的爺爺捎來一包糯米餈粑,樂得我都笑成了一朵花。爺爺是畲族人,做餈粑是畲族的風俗,逢年過節都要做的。

  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進門,就看見了一個大石器,它張著老虎一樣的大口,這個老虎口上大中小下又大。我十分好奇,便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轉過頭,滿是皺紋的臉上突然露出了笑容,接著溫柔的對我說:“等過年了,你自然就知道了!”

  盼呀盼,大年三十了,爺爺告訴我今天就要解開“老虎口”的秘密。只見爺爺裝了一盆事先浸泡好的糯米,淘洗乾淨了,放進一個我從來沒見過的的大木甑裡蒸。我心裡可急了,這蒸糯米和“老虎口”有什麼關係啊?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麼想也沒有頭緒,開始試著問爺爺這個難題,可爺爺就是笑而不答,讓我耐心等待。終於,大木甑裡飄出了一股糯米的清香。爺爺將一木甑的'糯米倒進清洗過的“老虎口”裡,再一邊掄起身旁的石錘往糯米飯上砸,一邊不停地往裡面加水,我想,這糯米一定好疼的吧。

  一頓飯的功夫,糯米就軟軟地、黏黏地粘在“老虎口”中。原來,我稱為“老虎口”的石器是用來做餈粑的。軟塌塌的餈粑給舀進了一個大竹匾,飄來的香氣引得我直流口水。爺爺看見了,就用大勺子挖了一些餈粑放進碗裡,加了些白糖遞給我,說:“趁熱吃吧。”我看著餈粑,立刻拿起筷子,細細的品嚐,哇!這糯米的味道像蜜一樣滋潤我的心頭,忙對爺爺誇讚道:“好吃,太好吃了!”

  想著想著,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這個寒假雖然短暫,但是我過的很充實,也很快樂,但糯米餈粑的味道一直存在我的心裡……

民風民俗的作文600字 篇8

  在山西農村,建築房舍很講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為定格,主房、偏房、院門、廁所各有定位,不可錯亂,否則不吉。其中,特別忌諱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殺人不用刀,兆家敗人亡。

  在建房之時,門的設定屬於“立門戶”的大事,在建築中是甚為重要的。院門被視為人的臉面一樣是家庭的臉面,“立門戶”甚至成了成家立業的代稱,所以禁忌也最多。對於一個院落來說,一般以向東的院門為善,向西的稱陰門,除非萬不得以一般不開西門,否則必須在門口安一屏障,或在衚衕口正對的牆壁上鑲塊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之類的字樣,以避邪風鬼魅的騷擾。院門直對家門和窗戶也是需要回避的。打對的門額窗額裝鏡子破解。此外,一般農舍院門之內也必有斷壁牆以擋之。在晉南俗傳“北高不算高,南高壓斷腰,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麼就要在中間的房屋頂上多築一磚高,或修築一個小小的類似廟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讓者,顯然有居高臨下之勢,以勢壓人,據說會壓了別人的運氣和吉利,甚至風水。大病小災都會歸因於此。這種情況在農村會導致鄰里糾紛,甚至會結下世代怨仇。廁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慮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頭上安茅房”之說,排水溝也不能透過別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對別人的家門。鄰家屋簷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認為是汙水、憨水,影響自家運氣。此外,房屋頂上如修建吉獸猛獸者,也不能讓脊瞰吻獸張開大嘴面對人家,有吃掉別人之嫌。這類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莊中更為多見,不僅具有巫術色彩,更有一些舊時代禮法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