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集合15篇

化學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集合15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化學實驗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化學實驗報告1

  一、 實驗目的

  內容宋體小四號 行距:固定值20磅(下同)

  二、 實驗原

  原理簡明扼要(必須的計算公式和原理圖不能少)

  三、 實驗儀器、試劑

  儀器:

  試劑:

  四、 實驗步驟

  步驟簡明扼要(包括操作關鍵)

  五、 實驗記錄與處理

  實驗記錄儘可能用表格形式

  六、 結果與討論

化學實驗報告2

  實驗名稱 用實驗證明我們吸入的空氣和撥出的氣體中的氧氣含量有什麼不同

  實驗目的氧氣可以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含量越高

  一、 實驗器材:藥品水槽、集氣瓶(250ml)兩個、玻片兩片、飲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燈、火柴、小木條、水,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

  二、實驗步驟

  1.檢查儀器、藥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氣體的各項準備工作。 現象、解釋、結論及反應方程式 撥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於空

  3. 用飲料管向集氣瓶中吹氣,用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們撥出的氣撥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小於空氣中體,用玻璃片蓋好

  4. 將另一集氣瓶放置在桌面上,用玻璃片蓋好。

  5. 用燃燒的小木條分別伸入兩個集氣瓶內。

  6. 觀察實驗現象,做出判斷,並向教師報告實驗結果。

  7. 清洗儀器,整理復位。

化學實驗報告3

  實驗名稱:

  排水集氣法。

  實驗原理:

  氧氣的不易容於水。

  儀器藥品:

  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導氣管,試管,集氣瓶,酒精燈,水槽。

  實驗步驟:

  ①檢————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裝————裝入藥品,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

  ③夾————用鐵夾把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並使管口略向下傾斜,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

  ④點————點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排出管內空氣。

  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⑥取————將導管從水槽內取出。

  ⑦滅————熄滅酒精燈。

  實驗名稱:

  排空氣法。

  實驗原理:

  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儀器藥品:

  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導氣管,集氣瓶,試管。

  實驗步驟:

  把集氣瓶口向上放置,然後把通氣體的導管放入瓶中,此時還要在瓶口蓋上毛玻璃片,當收集滿的時候把導管拿去,然後蓋好毛玻璃片即可。

化學實驗報告4

 (實驗A) 實驗名稱:小蘇打加白醋後的變化反應

  實驗目的:探究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的化學反應

  實驗過程:1,將兩藥匙小蘇打加入一隻乾淨的玻璃杯中 2,在加如半杯白醋,蓋上硬紙片,輕輕搖動玻璃杯

  3,觀察玻璃杯內物質的變化情況,透過接觸感受杯子的溫度變化 4,取下硬紙片,小心扇動玻璃杯口處的空氣,聞一聞有什麼氣味 實驗現象:將小蘇打加入玻璃杯中後,將白醋倒入杯中,蓋上硬紙片,輕輕的搖晃杯子,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杯子裡傳出了一陣陣的“呲呲”聲,並且,白醋中不斷的冒出了許多的氣泡,用手觸控杯壁,好像杯子的溫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紙片,小心的扇動玻璃杯口處的空氣,用鼻子聞被手扇過來的空氣的氣味,可以聞到一股不是很濃的酸醋味。不是很好聞。 實驗收穫:醋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鈉。產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覺條件下沒有氣味。但反應物醋酸具有揮發性,因此會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應產生的醋酸鈉也具有醋酸的氣味,同樣會產生醋味。

  反思:用的玻璃杯不夠薄,可能使杯子溫度的變化不夠明顯。

化學實驗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瞭解肉桂酸的製備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蒸氣蒸餾的原理、用處和操作;

  3.學習並掌握固體有機化合物的提純方法:脫色、重結晶。

  二、實驗原理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發生Perkin反應,反應式為:

  然後

  2.反應機理如下:乙酸肝在弱鹼作用下打掉一個H,形成CH3COOCOCH2-,

  三、主要試劑及物理性質

  1.主要藥品:無水碳酸鉀、苯甲醛、乙酸酐、氫氧化鈉水溶液、1:1鹽酸、活性炭

  2.物理性質

  主要試劑的物理性質

  名稱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點/℃-26沸點/℃179外觀與性狀純品為無色液體;工業品為無色至淡黃色液體;有苦杏仁氣味乙酸酐肉桂酸102.09148.17-73.1133138.6300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氣味;其蒸氣為催淚毒氣白色至淡黃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氣

  四、試劑用量規格

  試劑用量

  試劑理論用量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無水碳酸鉀7.00g10%NaOH40.0ml鹽酸40.0ml五、儀器裝置

  1.儀器:150ml三口燒瓶、500ml燒杯、玻璃棒、量筒、200℃溫度計、直形冷凝管、電磁爐、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濾紙、布氏漏斗、吸濾瓶、錐形瓶2.裝置:

  圖1.製備肉桂酸的反應裝置圖2.水蒸氣蒸餾裝置

  六、實驗步驟及現象

  實驗步驟及現象時間步驟將7.00g無水碳酸鉀、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燒瓶中搖勻現象燒瓶底部有白色顆粒狀固體,上部液體無色透明加熱後有氣泡產生,白色顆粒狀固體13:33加熱至微沸後調解電爐高度使近距離加熱迴流30~45min逐漸溶解,由奶黃色逐漸變為淡黃色,並出現一定的淺黃色泡沫,隨著加熱泡沫逐漸變為紅棕色液體,表面有一層油狀物冷卻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攪拌、輕壓底部固體14:15搭好水蒸氣蒸餾裝置,對蒸氣發隨著冷卻溫度的降低,燒瓶底部逐漸產生越來越多的固體;隨著玻璃棒的攪拌,固體顆粒減小,液體變黏稠燒瓶底部物質開始逐漸溶解,表面的生器進行加熱,待蒸氣穩定後在通入燒瓶中液麵下開始蒸氣蒸餾;待檢測餾出物中無油滴後停止蒸餾將燒瓶冷卻,再把其中的物質移至500ml燒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燒瓶,並把剩餘的NaOH溶液也加入燒杯中,攪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熱至沸騰趁熱過濾,移至500ml燒杯冷卻至室溫後,邊攪拌邊加入1:1鹽酸調節溶液至酸性量油層逐漸融化;溶液由橘紅色變為淺黃色加入活性炭後液體變為黑色抽濾後濾液是透明的,加入鹽酸後變為乳白色液體冷水冷卻結晶完全後過濾,再稱燒杯中有白色顆粒出現,抽濾後為白色固體;稱重得m=6.56g實驗資料記錄

  七、實驗結果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5ml無水碳酸鉀7.00ml10%NaOH40.0ml活性炭0.14g1:1鹽酸40.0ml表面皿30.20g表面皿+成品36.76g試劑實際用量成品6.56g理論產量:0.05*148.17=7.41g實際產量:6.56g

  產率:6.56/7.4xx100%=88.53%

  八、實驗討論

  1.產率較高的原因:

  1)抽濾後沒有乾燥,成品中還含有一些水分,使產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脫色時間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項

  1)加熱時最好用油浴,控制溫度在160-180℃,若用電爐加熱,必須使燒瓶底離電爐遠一點,電爐開小一點;若果溫度太高,反應會很激烈,結果形成大量樹脂狀物質,減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熱迴流,控制反應呈微沸狀態,如果反應液激烈沸騰易對乙酸酐蒸氣冷凝產生影響,影響產率。

化學實驗報告6

  1.化學實驗室必須保持安靜,不得大聲喧譁、嬉笑、打鬧。

  2.保持實驗室的清潔、整齊,不隨地吐痰,實驗室中的廢紙、火柴等必須放在指定容器中,實驗完畢後按教師要求清洗儀器,做好各項清潔工作,儀器、藥品安放整齊,桌面、地面保持整潔。

  3.進入實驗室後,未經教師允許,不得擅自玩儀器、藥品,實驗前,在教師指導下檢查儀器藥品,如有缺損,及時報告教師。

  4.保障實驗安全,杜絕事故發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聽從教師指導,按時完成實驗,不得亂倒實驗廢液,不得擅自做規定以外的實驗,取用藥品,不得超過規定用量。

  5.愛護實驗室的一切公物,注意節約用水用物,若損壞了儀器藥品,必須及時報告教師,說明原因,必須酌情賠償。

  6.上述規則必須嚴格遵守,若有違反,視情節嚴重,給予嚴肅校紀處理及賠償物質損失。

化學實驗報告7

  實驗題目:

  溴乙烷的合成

  實驗目的:

  1. 學習從醇製備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鞏固蒸餾的操作技術和學習分液漏斗的使用。

  實驗原理:

  主要的副反應:

  反應裝置示意圖:

  (注:在此畫上合成的裝置圖)

  實驗步驟及現象記錄:

  1. 加料:

  將9.0ml水加入100ml圓底燒瓶, 在冷卻和不斷振盪下,慢慢地加入19.0ml濃硫酸。冷至室溫後,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後在攪拌下加入13.0g研細的溴化鈉,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熱,燒瓶燙手。

  2. 裝配裝置,反應:

  裝配好蒸餾裝置。為防止產品揮發損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卻,並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剛好浸沒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熱石棉網上的燒瓶,瓶中物質開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狀物質逐漸蒸餾出去,約30分鐘後慢慢加大火焰,直到無油滴蒸出為止。

  加熱開始,瓶中出現白霧狀hbr。稍後,瓶中白霧狀hbr增多。瓶中原來不溶的固體逐漸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黃色。

  3. 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後,將下層的粗製溴乙烷放入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於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盪,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乾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後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 溴乙烷的精製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 率:9.8/13.7=71.5%

  結果與討論: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為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後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後實驗應嚴格操作。

化學實驗報告8

  一、實驗題目:固態酒精的製取

  二、實驗目的:透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於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高二化學實驗報告(共2篇)]混合後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250ml燒杯三個1000ml燒杯一個蒸餾水熱水硬脂酸氫氧化鈉乙醇模版

  五、實驗操作: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後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製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製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後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效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製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製備工藝並不複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效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後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於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後兩次加熱溶解,較為複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週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後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 3 、溫度的影響:見下表: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於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後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於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O度時,兩液混合後並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後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後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製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

  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資料不難看出。隨著NaOH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效能。硬脂酸的新增量對酒精凝固效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以上時,就可以使製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於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新增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化學實驗報告9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的操作技能.

  2、理解過濾法分離混合物的化學原理.

  3、體會過濾的原理在生活生產等社會實際中的應用.

  二、實驗原理:

  粗鹽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雜質,以及可溶性雜質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雜質可以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然後蒸發水分得到較純淨的精鹽。

  三、儀器和用品:

  托盤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普通漏斗,鐵架臺(帶鐵圈),蒸發皿,酒精燈,火柴,蒸發皿。

  試劑:粗鹽、蒸餾水。

  四、實驗操作:

  1、溶解:

  ①稱取約4g粗鹽

  ②用量筒量取約12ml蒸餾水

  ③把蒸餾水倒入燒杯中, 用藥匙取一匙粗鹽放入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時為止.觀察溶液是否渾濁.

  2、過濾:

  將濾紙摺疊後用水潤溼使其緊貼漏斗內壁並使濾紙上沿低於漏斗口,溶液液麵低於濾紙上沿,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緊靠有三層濾紙的一邊,漏斗末端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的內壁。慢慢傾倒液體,待濾紙內無水時,仔細觀察濾紙上的剩餘物及濾液的顏色.濾液仍渾濁時,應該再過濾一次.

  3、蒸發

  把得到的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把蒸發皿放在鐵架臺的鐵圈上,用酒精燈加熱。 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濾液等到蒸發皿中出現較多量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餘熱使濾液蒸乾.

  4、用玻璃棒把固體轉移到紙上,稱量後,回收到教師指定的容器。

  五、現象和結論:

  粗鹽溶解時溶液渾濁,蒸發時蒸發皿中隨著加熱的時間的延長,蒸發皿中逐漸析出晶體。

  結論:過濾可以出去粗鹽中的不溶性雜質。

化學實驗報告10

  一、實驗題目:

  固態酒精的製取

  二、實驗目的:

  透過化學方法實現酒精的固化,便於攜帶使用

  三、實驗原理:

  固體酒精即讓酒精從液體變成固體,是一個物理變化過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學性質不變.其原理為:用一種可凝固的物質來承載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狀和硬度.硬脂酸與氫氧化鈉混合後將發生下列反應: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實驗儀器試劑:

  250ml燒杯三個1000ml燒杯一個蒸餾水熱水硬脂酸氫氧化鈉乙醇模版

  五、實驗操作:

  1.在一個容器中先裝入75g水,加熱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攪拌均勻。

  2.在另一個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氫氧化鈉溶解,將配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蠟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攪拌,趁熱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卻後即可得固體酒精燃料。

  六、討論:

  1、不同固化劑製得的固體霜精的比較:

  以醋酸鈣為固化劑操作溫度較低,在40~50 C即可.但製得的固體酒精放置後易軟化變形,最終變成糊狀物.因此儲存效能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纖維為固化劑操作溫度也在4O~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纖維.致使成本提高.製得的固體酒精燃燒時可能發生爆炸,故安全性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纖維素為固化劑雖製備工藝並不複雜,但該固化劑來源困難,價格較高,不易推廣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氫氧化鈉作固化劑原料來源豐富,成本較低,且產品效能優良。

  2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將氫氧化鈉同時加入酒精中.然後加熱攪拌.這種加料方式較為簡單,但由於固化的酒精包在固體硬脂酸和固體氫氧化鈉的周圍,阻止了兩種固體的溶解的反應的進一步進行,因而延長了反應時間和增加了能耗。

  (2)將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熱溶解,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因先後兩次加熱溶解,較為複雜耗時,且反應完全,生產週期較長。

  (3)將硬脂酸和氫氧化鈉分別在兩份酒精中加熱溶解,然後趁熱混合,這樣反應所用的時間較短,而且產品的質量也較好.3 、溫度的影響:見下表:

  可見在溫度很低時由於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無法制得固體酒精;在30度時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較長的時間.且兩液混合後立刻生成固體酒精,由於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產品均勻性差;在6O度時,兩液混合後並不立該產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勻,混合後在自然冷卻的過程中,酒精不斷地固化,最後得到均勻一致的固體酒精;雖然在70度時所製得的產品外觀亦很好,但該溫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點.酒精揮發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選用該溫度。因此,一般選用60度為固化溫度。

  4 、硬脂酸與NaOH配比的影響:

  從表中資料不難看出.隨著NaOH比例的增加燃燒殘渣量也不斷增大.因此,NaOH的量不宜過量很多.我們取3:0.46也就是硬脂酸:NaOH為6.5:1,這時酒精的凝固程度較好.產品透明度高,燃燒殘渣少,燃燒熱值高。

  5 、硬脂酸加入量的影響:

  硬脂酸加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固體酒精的凝固效能.硬脂酸的新增量對酒精凝固效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表,且可以看出,在硬脂酸含量達到6.5以上時,就可以使製成的固體酒精在燃燒時仍然保持固體狀態.這樣大大提高了固體酒精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6、火焰顏色的影響:

  酒精在燃燒時火焰基本無色,而固體酒精由於加人了NaOH,鈉離子的存在使燃燒時的火焰為黃色。若加入銅離子,燃燒時火焰變為藍色。因此新增不同離子到固體酒精中去得到不同顏色的火焰。

化學實驗報告11

  實驗1

  用玻璃杯取高度為h1的常溫自來水,然後放在盛有水的平底鍋內加熱,使杯內水溫升高並達到沸點,待冷卻至常溫後,加入適量生石灰,蒸餾水變成由大量白色顆粒組成的混濁液體,此時白色顆粒很大。靜止約15分鐘,漂浮白色顆粒大多消失,水底剩有較多的白色顆粒(較小),此時溶液較為透明,水面有少量漂浮物,杯底微熱。

  實驗2

  取水方式同實驗一。在達到沸點後,加入適量生石灰,發現石灰顆粒立即分解成為微粒(氫氧化鈣),並使水混濁。約過5分鐘,底部有白色粉末沉澱,上端水漸變清澈,還能看見一些微小顆粒向上運動。大約到25分鐘時,下端沉澱為極細膩的白色粉末,溫度比實驗1同一時間高,溶液清澈透明(比同一時間透明),並且體積越來越多(比實驗一同一時間要多),但仍有少量微小粒子不斷向上運動。

  總結一下實驗一,二:

  1.從實驗2看,冷卻時間越長,清澈溶液體積越多,即顆粒(氫氧化鈣)完全溶解於水的數量越多。則說明溫度越低,氫氧化鈣的溶解率越高。在初始溫度較高情況下,氫氧化鈣溶解率呈單調遞減趨勢。

  2.從實 驗2,,1看,導致液體體積,透明度在相對低溫情況下都不如2高的原因,在於1其中產生的氫氧化鈣在單位時間內少。所以,溫度越高,分解率越快。

  幾句報告外面的'話:

  1. 水面漂浮物的成因。有三種可能:1,氫氧化鈣有想溶於水的意思,但緩慢溶解一些溶不下去了,可能密度變小,於是上升到水面。2,少量顆粒遇熱膨脹,密度變小,浮到水面。3,生石灰在與水結合時,由於水不純的原因,被水拿走了點東西,可又沒生成東西,只好抱著殘缺的身體去上面生活。

  2. 關於氫氧化鈣個性論。大多數物體,像糖,擱到水裡越受刺激分子越活分,結果就激動起來,找到了新家,跟水合作的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但氫氧化鈣不一樣,人家越是給他搞排場,讓他分子激動,他反而越冷靜,越喜歡獨處的美,於是自己生活不受打擾,悠哉遊哉。當然,這些的前提都是他們還是自己。

  3. 關於氫氧化鈣特殊性質的科學說法(引):

  為什麼有些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

  大多數固體物質溶於水時吸收熱量,根據平衡移動原理,當溫度升高時,平衡有利於向吸熱的方向移動,所以,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H4NO3等。有少數物質,溶解時有放熱現象,一般地說,它們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 例如Ca(OH)2等。

  對Ca(OH)2的溶解度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問題,還有一種解釋,氫氧化鈣有兩種水合物〔Ca(OH)2??2H2O和Ca(OH)2??12H2O〕。這兩種水合物的溶解度較大,無水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很小。隨著溫度的升高,這些結晶水合物逐漸變為無水氫氧化鈣,所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就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化學實驗報告12

  一、前言

  現有製造電池、蓄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反應。電極是不同種元素、不同種化合物構成,產生電流不需要磁場的參與。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電極的鐵鎳蓄電池(注1),但鐵鎳蓄電池放電時沒有外加磁場的參與。

  透過數次實驗證明,在磁場中是可以發生電化學反應的。本實驗報告是研究電化學反應發生在磁場中,電極是用同種元素、同種化合物。

  《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不同於燃料電池、磁流體發電。

  二、實驗方法和觀察結果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長方形塑膠容器一個。約長100毫米、寬40毫米、高50毫米。

  (2):磁體一塊,上面有一根棉線,棉線是作為掛在牆上的釘子上用。還有鐵氧體磁體30*23毫米二塊、稀土磁體12*5毫米二塊、稀土磁體18*5毫米一塊。

  (3):塑膠瓶一個,內裝硫酸亞鐵,分析純。

  (4):鐵片兩片。(對鐵片要進行除鏽處理,用砂紙除鏽、或用刀片除鏽、或用酸清洗。)用的罐頭鐵皮,長110毫米、寬20毫米。表面用砂紙處理。

  2、電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於要讓指標能向左右移動,用表頭上的調0螺絲將指標向右的方向調節一定位置。即通電前指標在50微安的位置作為0,或者不調節。

  3、"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是直流電源,本實驗由於要使用電流表,一般的電流表指標的偏轉方向是按照電流流動方向來設計的,(也有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標可以左右偏轉的電流表。本實驗報告示意圖就是畫的隨電流流動方向改變,電流表指標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轉的電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講的是電流流動方向,電流由"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流向"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負極,透過電流表指標的偏轉方向,可以判斷出"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裝置的正極、負極。

  4、手拿磁體,靠近塑膠瓶,明顯感到有吸引力,這是由於塑膠瓶中裝了硫酸亞鐵,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5、將塑膠瓶中的硫酸亞鐵倒一些在紙上,壓碎硫酸亞鐵晶體,用磁體靠近硫酸亞鐵,這時有一部分硫酸亞鐵被吸引在磁體上,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6、將磁體用棉線掛在牆上一個釘子上讓磁體懸空垂直不動,用裝有硫酸亞鐵的塑膠瓶靠近磁體,當還未接觸到懸空磁體時,可以看到懸空磁體已開始運動,此事更進一步說明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注:用另一個塑膠瓶裝入硫酸亞鐵飽和溶液產生的現象同樣)

  7、透過步驟4、5、6我們得到這樣的共識,硫酸亞鐵是鐵磁性物質。

  8、將塑膠瓶中的硫酸亞鐵適量倒在燒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亞鐵。可以用飽和的硫酸亞鐵溶液,然後倒入一個長方形的塑膠容器中。實驗是用的飽和硫酸亞鐵溶液。裝入長方形容器中的液麵高度為40毫米。

  9、將鐵片分別放在塑膠容器中的硫酸亞鐵溶液兩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由於兩個電極是用的同種金屬鐵,沒有電流的產生。

  10、然後,在塑膠容器的外面,將鐵氧體磁體放在某一片鐵片的附近,讓此鐵片處在磁埸中。用電流表測量兩片鐵片之間的電流,可以看到有電流的產生。(如果用單方向移動的電流表,注意電流表的正極應接在放磁體的那一端),測量出電流強度為70微安。為什麼同種金屬作電極在酸、鹼、鹽溶液中有電流的產生?電位差是怎樣形成的?我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由於某一片鐵片處在磁埸中,此鐵片也就成為磁體,因此,在此鐵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而在另一片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的數量少於處在磁埸中的鐵片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量,這兩片鐵片之間有電位差的存在,當用導線接通時,電流由鐵離子多的這一端流向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電子由鐵離子少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負極流向鐵離子多的那一端鐵片即電源的正極)這樣就有電流產生。可以用化學上氧化-還原反應定律來看這個問題。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由於有大量帶正電荷的鐵離子聚集在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鐵片的表面的帶正電荷的鐵離子數量沒有處在磁埸中的一端多,當接通電路後,處在磁埸這一端的鐵片表面上的鐵離子得到電子(還原)變為鐵原子沉澱在鐵片表面,而沒有處在磁埸那一端的鐵片失去電子(氧化)變為鐵離子進入硫酸亞鐵溶液中。因為在外接的電流表顯示,有電流的流動,可以證明有電子的轉移,而電子流動方向是由電源的負極流向電源的正極,負極鐵片上鐵原子失去電子後,就變成了鐵離子,進入了硫酸亞鐵溶液中。下圖所示。

  11、確定"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的正、負極,確認正極是處在磁體的位置這一端。這是透過電流表指標移動方向來確定的。

  12、改變電流表指標移動方向的實驗,移動鐵氧體磁體實驗,將第10步驟中的磁體從某一片上移開(某一片鐵片可以退磁處理,如放在交變磁埸中退磁,產生的電流要大一些)然後放到另一片鐵片附近,同樣有電流的產生,注意這時正極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電流表的指標移動方向產生了變化。

  如果用稀土磁體,由於產生的電流強度較大,電流表就沒有必要調整0為50毫安處。而用改變接線的方式來讓電流表移動。

  改變磁體位置:如果用磁體直接吸引鐵片電極沒有浸在液體中的部份的方式來改變磁體位置,鐵片電極不退磁處理也行。

  下圖所示磁體位置改變,電流表指標偏轉方向改變。證明電流流動方向改變,《磁場中電化學反應》成立。電流流動方向說明了磁體在電極的正極位置。

  三、實驗結果討論

  此演示實驗產生的電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認為此演示的重點不在於產生電流的強度的大小,而重點是演示出產生電流流動的方向隨磁體的位置變動而發生方向性的改變,這就是說此電源的正極是隨磁體在電源的那一極而正極就在磁體的那一極。因此,可以證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是成立的,此電化學反應是隨磁體位置發生變化而產生的可逆的電化學反應。請特別注意"可逆"二字,這是本物理現象的重點所在。

  透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原電池的定律在恆定磁場中是不適用的(原電池兩極是用不同種金屬,而本實驗兩極是用相同的金屬)。

  透過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證實:物理學上的洛侖茲力(洛倫茲力)定律應修正,洛侖茲力對磁性運動電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轉力。並且洛侖茲力要做功。

  透過實驗證實,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電流流流動的方向與磁體的位置有關。電極的兩極是用的同種金屬,當負極消耗後又補充到正極,由於兩極是同種金屬,所以總體來說,電極沒有發生消耗。這是與以往的電池的區別所在。而且,正極與負極可以隨磁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這也是與以往的電池區別所在。

  《磁場中電化學反應》電源的正極與負極可以迴圈使用。

  產生的電能大小所用的計算公式應是法拉弟電解定律,法拉第電解第一定律指出,在電解過程中,電極上析出產物的質量,和電解中通入電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電解第二定律指出:各電極上析出產物的量,與各該物質的當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數是1克當量的任何物質產生(或所需)的電量為96493庫侖。而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消耗的功應等於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所用的力乘以移動磁體或移動電極的距離。

  四、進一步實驗的方向

  1、在多大的鐵片面積下,產生多大的電流?具體數字還要進一步實驗,從目前實驗來看,鐵片面積及磁場強度大的條件下,產生的電流強度大。如鐵片浸入硫酸亞鐵溶液20毫米時要比浸入10毫米時的電流強度大。

  2、產生電流與磁場有關,還要作進一步的定量實驗及進一步的理論分析。如用稀土磁體比鐵氧體磁體的電流強度大,在實驗中,最大電流強度為200微安。可以超過200微安,由於電流表有限,沒有讓實驗電流超過200微安。

  3、產生的電流值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A-T(電流-時間),還要透過進一步實驗畫出。

  4、電解液的濃度及用什麼樣電解液較好?還需進一步實驗。

  五、新學科

  由於《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在書本及因特網上查不到現成的資料,可以說是一門新學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此文起拋磚引玉之用。我希望與有識之士共同進行進一步的實驗。

  我的觀點是,一項新實驗,需要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不同的地點重複實驗成功才行。

  參考文獻

  注1、《蓄電池的使用和維護》一書中講到鹼性鐵鎳蓄電池的內容。

  1979年北京第2版,統一書號:15045總20xx-有514湖南省郵電管理局《蓄電池的使用和維護》編寫組,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重慶桐君閣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劉武青&

化學實驗報告13

  分析化學實驗報告格式

  1.實驗題目 編組 同組者 日期 室溫 溼度 氣壓 天氣

  2.實驗原理

  3.實驗用品 試劑 儀器

  4.實驗裝置圖

  5.操作步驟

  6. 注意事項

  7.資料記錄與處理

  8.結果討論

  9.實驗感受(利弊分析)

  實驗題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鹼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兩步離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計量點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naoh標準溶液採用間接配製法獲得,以鄰苯二甲酸氫鉀標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應計量點ph值9、1左右,同樣可用酚酞為指示劑。

  實驗方法: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與標定

  用臺式天平稱取naoh1g於100ml燒杯中,加50ml蒸餾水,攪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試劑瓶中,再加200ml蒸餾水,搖勻。

  準確稱取0、4~0、5g鄰苯二甲酸氫鉀三份,分別置於250ml錐形瓶中,加20~30ml蒸餾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劑,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

  二、h2c2o4含量測定

  準確稱取0、5g左右草酸試樣,置於小燒杯中,加20ml蒸餾水溶解,然後定量地轉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20ml移液管移取試樣溶液於錐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劑1~2滴,用naoh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半分鐘不褪色即為終點。平行做三次。

  實驗資料記錄與處理:

  一、naoh標準溶液的標定

  實驗編號123備註

  mkhc8h4o4/g始讀數

  3、產物粗分:

  將接受器中的液體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分層後,將下層的粗製溴乙烷放入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將錐形瓶浸於冰水浴中冷卻,逐滴往瓶中加入濃硫酸,同時振盪,直到溴乙烷變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層分出(約需4ml濃硫酸)。用乾燥的分液漏斗仔細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層,將溴乙烷層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餾瓶中。

  接受器中液體為渾濁液。分離後的溴乙烷層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製

  配蒸餾裝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熱,蒸餾溴乙烷。收集37-40℃的餾分。收集產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卻。無色液體,樣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樣品重9、8g。

  5、計算產率。

  理論產量:0、126×109=13、7g

  產率:9、8/13、7=71、5%結果與討論:

  (1)溶液中的橙黃色可能為副產物中的溴引起。

  (2)最後一步蒸餾溴乙烷時,溫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產量因而偏低,以後實驗應嚴格操作。

化學實驗報告14

  實驗名稱:酸鹼中和滴定

  時間實驗(分組)桌號合作者指導老師

  一:實驗目的:

  用已知濃度溶液(標準溶液)【本實驗鹽酸為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溶液(待測溶液)濃度【本實驗氫氧化鈉為待測溶液】

  二:實驗儀器:

  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含滴定管夾)。

  實驗藥品:0、1000mol/L鹽酸(標準溶液)、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待測溶液)、酸鹼指示劑:酚酞(變色範圍8~10)或者甲基橙(3、1~4、4)

  三:實驗原理:

  c(標)×V(標)=c(待)×V(待)【假設反應計量數之比為1:1】【本實驗具體為:c(H+)×V(酸)=c(OH—)×V(鹼)】

  四:實驗過程:

  (一)滴定前的準備階段

  1、檢漏: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體方法:酸式滴定管,將滴定管加水,關閉活塞。靜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須在活塞上塗抹凡士林,注意不要塗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鹼式滴定管檢漏方法是將滴定管加水,關閉活塞。靜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須更換橡皮管。)

  2、洗滌:先用蒸餾水洗滌滴定管,再用待裝液潤洗2~3次。錐形瓶用蒸餾水洗淨即可,不得潤洗,也不需烘乾。

  3、量取:用鹼式滴定管量出一定體積(如20、00ml)的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注意,調整起始刻度

  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錐形瓶中。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標準液鹽酸,趕盡氣泡,調整液麵,使液麵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準確刻度,記錄讀數

  V1,讀至小數點後第二位。

  (二)滴定階段

  1、把錐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顏色不明顯,可將錐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紙上)。將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錐形瓶中,滴定時,右手不斷旋搖錐形瓶,左手控制滴定

  管活塞,眼睛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直到滴入一滴鹽酸後溶液變為無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原色。此時,氫氧化鈉恰好完全被鹽酸中和,達到滴定終點。記錄滴定後液麵刻度V2。

  2、把錐形瓶內的溶液倒入廢液缸,用蒸餾水把錐形瓶洗乾淨,將上述操作重複2~3次。

  (三)實驗記錄

  (四)、實驗資料紀錄:

  五、實驗結果處理:

  c(待)=c(標)×V(標)/V(待)注意取幾次平均值。

  六、實驗評價與改進:

  [根據:c(H+)×V(酸)=c(OH—)×V(鹼)分析]

化學實驗報告15

  一、實驗目的:

  1、培養同學們“透過實驗手段用已知測未知”的實驗思想。

  2、學習相關儀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鹼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驟、

  3、實現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二、實驗儀器及藥品:

  儀器:滴定臺一臺,25mL酸(鹼)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錐形瓶兩個。

  藥品:0、1mol/LNaOH溶液,0、1mol/L鹽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試劑,甲基橙試劑。

  三、實驗原理:

  中和滴定是酸與鹼相互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透過實驗手段,用已知測未知。即用已知濃度的酸(鹼)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濃度的鹼(酸)溶液,測定出二者的體積,然後根據化學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學計量數,求出未知溶液的濃度。酸鹼滴定通常用鹽酸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做標準溶液,但是,由於濃鹽酸易揮發,氫氧化鈉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製成準確濃度的溶液,一般先配製成近似濃度溶液,再用基準物標定。本實驗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準物。

  ⑴氫氧化鈉溶液標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應達到終點時,溶液呈弱鹼性,用酚酞作指示劑。(平行滴定兩次)

  ⑵鹽酸溶液標定:HCl+NaOH=NaCl+H2O

  反應達到終點時,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劑。(平行滴定兩次)

  四、實驗內容及步驟:

  1、儀器檢漏:對酸(鹼)滴定管進行檢漏

  2、儀器洗滌:按要求洗滌滴定管及錐形瓶,並對滴定管進行潤洗

  3、用移液管向兩個錐形瓶中分別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別滴入兩滴酚酞、向鹼式滴定管中加入藥品至零刻線以上,排盡氣泡,調整液麵至零刻線,記錄讀數。

  4、用氫氧化鈉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個方向按圓周搖動錐形瓶,待溶液由無色變成粉紅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認為達到終點,記錄讀數。

  5、用移液管分別向清洗過的兩個錐形瓶中加入10、00mL氫氧化鈉溶液,再分別滴入兩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鹽酸溶液至零刻線以上2—3cm,排盡氣泡,調整液麵至零刻線,記錄讀數。

  6、用鹽酸溶液滴定氫氧化鈉溶液,待錐形瓶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橙色,並保持30秒不變色,即可認為達到滴定終點,記錄讀數。

  7、清洗並整理實驗儀器,清理試驗檯。

  五、資料分析:

  1、氫氧化鈉溶液濃度的標定:酸鹼滴定實驗報告

  2、鹽酸溶液濃度的標定:酸鹼滴定實驗報告

  六、實驗結果:

  ①測得氫氧化鈉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00mol/L

  ②測得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035mol/L

  七、誤差分析:

  判斷溶液濃度誤差的宗旨是待測溶液的濃度與消耗標準液的體積成正比。

  引起誤差的可能因素以及結果分析:①視(讀數)②洗(儀器洗滌)③漏(液體濺漏)

  ④泡(滴定管尖嘴氣泡)⑤色(指示劑變色控制與選擇)

  八、注意事項:

  ①滴定管必須用相應待測液潤洗2—3次

  ②錐形瓶不可以用待測液潤洗

  ③滴定管尖端氣泡必須排盡

  ④確保終點已到,滴定管尖嘴處沒有液滴

  ⑤滴定時成滴不成線,待錐形瓶中液體顏色變化較慢時,逐滴加入,加一滴後把溶液搖勻,觀察顏色變化。接近終點時,控制液滴懸而不落,用錐形瓶靠下來,再用洗瓶吹洗,搖勻。

  ⑥讀數時,視線必須平視液麵凹面最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