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數學教研教學工作將遵照學校工作計劃和學校教導處教學教研計劃,立足課堂、革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為重點,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落實校本教研,紮實推進課程改革。樹立全面、立體的教學質量觀,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和年級專題研究,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優異成績向學生、家長、學校彙報。

  二、工作目標:

  1、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最佳化集體備課活動,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技能,確保數學教學工作達標率85%以上,創優率25%以上。

  2、深入課堂教學研究,確保課堂教學學生知識鞏固率90%以上,資訊交流面85%以上。創辦特色班級數學教學模式,塑造一批數學名師。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積極開展新教材及生本實驗教材研究工作,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加強與兄弟學校教學的交流與協作,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4、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5、學校學生各項檢測及期末考查及格率達60%以上,優生率高於20%,確保教學質量及各項競賽名列前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1、要繼續加強、健全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制度,加強理論學習的指導,認真組織好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教育理念支撐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本學期要組織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要根據教師不同需求,靈活採用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減負”精神,堅持杜絕隨意加快教學進度、拔高教學要求,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現象,積極為推進素質教育創設寬鬆的環境與條件。

  3、在學習理論、總結經驗基礎上,組織教師進一步開展教改反思,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二) 常規工作“日常化”

  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

  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後聊天式的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每週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根據行事曆的時間安排進行有專題的集體備課(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課型。)

  2、推行隨堂聽課制度

  發揚門戶敞開,隨堂聽課的優良傳統,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課後進行自評與他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

  3、建立學習沙龍制度

  “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這個變革時代,變化是永恆的。我們要在變化中找到樂趣。”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思想中形成思想。我見故我思,我思故我進!提倡老師積極參加公開課、說課、評析課等各類教科研活動,聯絡教學實踐,分析概括教育現象,從而選擇某個方面或環節作為自己研究的物件,確立研究專題,力求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定期舉行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初步瞭解相關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導教師逐步用“基礎教育”理論來指導實踐;提供對話交流的平臺,針對“基礎教育”的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充分利用理論引領和共同體的資訊交流,及時瞭解新基礎教育的研究動態,確定數學專題研究的方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基地學校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4、加強常規管理制度

  每月進行常規檢查(包括教師的備課、反思、學生的作業。)主要由學科主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每個學期舉行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對考後情況進行質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教材內容的變化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基礎達標體系,每個年級每學期確定一項單項小型競賽。

  5、改革考核評價制度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考核評價上作進一步的調整,評價目標更加多元化,綜合運用筆試與面試等方式,口算、筆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滲透,以減輕期末考試時學生的壓力。

  (三)切實研究、提高實效。

  1、本學期期初仍將參加區的三—六年級數學教師全員培訓活動。其中重點抓好“新課標”五年級新教材教法研討工作。積極參加教研室舉行的“新課程、新教材教法研討活動”。

  2、我校數學組要繼續抓好校本教研。加強校本教研的內容、活動形式和價值的研究。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評課”為重點,認真觀察並分析課堂教學的變化與發展情況,總結教改經驗,發現存在問題,讓校本教研走向真實有效之路。

  3、組織相關人員積極參加區小學數學學科中心組的研討活動,進一步明確活動目標,改善活動方式,提高活動的水平。

  4、將繼續加強隨堂課的調研與質量監控。加強對“常態課”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主要工作:

  結合學校計劃,根據新課程標準精神,充分發揮創造性,合理地利用教材,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切合生活實際和年齡特徵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及數學知識的應用。

  1、加強口算和估算,加強思維性訓練。

  2、注意學生解題方法多元化。

  3、探索數學生活化的題型和途徑。

  4、加強數學基本功訓練。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和應用題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拓展的推理能力。

  5、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自覺性。

  (一)發揮教研職能,推進課程實施

  1、本學期,教研組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繼續組織教師深入細緻地學習《數學學科課程標準》和《走進新課程》等有關課程改革學習材料,並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其它學習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在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標準》的理解和把握,積極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2、結合課改實踐,組織“新課程人人談”專題研討活動,要求每位數學老師在活動中作有準備的發言。在此基礎上,數學組將組織開展每個年級有專題的教學研究活動。

  3、全體數學教師要善於用新課程理念來審視和剖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對一些典型課例進行“案例分析”,一至五年段實驗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師更要養成“課後反思”的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後繼實驗積累有價值的素材。

  (二)深入課堂研究、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質量提高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砌,而是教學雙方智慧的結晶。本學期教研組將協同教科室深入課堂進行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

  1、全面落實教學工作的“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核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

  2、充分發揮備課組的積極作用,堅持“案例式的集體備課”,加強組內聽課和評課,使教學研究“日常化”、集體智慧最大化。本學期,各備課組要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開放式的教學系列研討活動”,具體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課堂實踐、評課研討、案例分析。

  3、繼續組織好“數學教研活動”。本學期,將開展專題定向研討;確定教師賽教課,並集體備課;結合學習體會,進行課堂教學的評議;在評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4、配合教科室做好“教學科研”的考核、評價工作。

  五、日程安排

  九月份

  1、第一次集體備課。(星期二上午第三節)

  2、“新課標”五年級數學教材分析。

  3、召開全區教學法質量分析會。

  4、興辦區五年級數學新教材教法分析會。

  5、區教研中心下鄉隨堂聽課調研。

  6、交流教研組工作計劃。

  7、三、四、五、六年級數學尖子小組組建,並開展訓練。

  8、區數學評優課報名準備工作。

  十月份

  1、繼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2、教學常規調研活動。

  3、本校數學課評選工作,推選教師參加區的評優課。

  4、小學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測試有關工作會議。

  5、省規劃課題《小學數學教學與評價》展示。

  6、10月初校三年級學生口算比賽、四年級學生應用題比賽。

  7、組織區鎮教研員參加全國教學觀摩交流活動。

  8、區教研中心下鄉隨堂聽課調研。

  9、開展骨幹教師送課下鄉活動。

  10、五、六年級月考。

  11、學校教學常規(作業)檢查。

  十一月份

  1、開展課堂實驗教學開放日活動。

  2、有關課題立項研究階段性彙報。

  3、區四年級學生數學競賽(初賽)。

  4、組織城區、中心學校優秀教師送教下鄉活動。

  5、舉辦全區“新課程教學隨筆與教學案例點評”評比活動。

  6、數學新課程標準課堂展示教學活動。

  7、組織教師參加市優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8、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會。

  9、五、六年級數學月考。

  10、三、四年級月考。

  11、教學常規(備課教案)檢查。

  十二月份

  1、小學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測度各學科輔導員會議。

  2、課題實驗階段性調研分析。

  3、學校四年級應用題比賽。(全級)

  4、區四年級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三年級口算速算(決賽)。

  5、區教研中心下鄉隨堂聽課調研。

  6、五、六年級模擬考試。

  7、教學常規(聽課、培優扶差)檢查。

  一月份:

  1、數學科組織期末複習研計會。

  2、究期末檢測命題工作。

  3、學校三、四、五、六年級數學模擬考試。

  4、期末各年級教學水平檢測及成績統計工作。

  5、召開教研工作總結交流會。

  6、各校開展小學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模擬測試。

  7、各級組、各教師數學資料上交。

  8、期末質量檢測與質量分析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正在逐步提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但有部分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理解問題的能力比較差,空間感不強,學習上還不夠主動自覺,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其次抓有困難的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狀態,縮小學困生與其他學生的差距,人人成績有提升。

  二、教學要求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會用四捨五入法擷取積、商的近似值。

  2、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3、會用分步列式或列綜合式解答整數、小數的三步計算一般應用題。

  4、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5、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6、會使用計算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小數乘除法計算和簡易方程;

  難點是小數除法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四、學期工作目標

  1、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熟練進行計算,要有較高的正確率。

  2、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滲透轉化數學思想。

  3、能夠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運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五、主要教學措施及方法

  (一)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

  1、口算能力的培養

  ① 結合學校日算3分鐘每天早自習做口算20,30道。提高計算速度,達到脫口而出。對正確率高的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建立評比表)

  ② 家庭作業每天完成20道左右進行練習並家長簽字。

  ③每月的最後一週進行一次口算比賽,激發學生興趣。透過比賽,選出優勝者,鼓勵進步者,予以獎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④加強對算理與演算法的指導。理法交融,互相促進。

  2、簡算能力的培養

  ① 充分考慮學生計算能力上的差異,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② 不過分追求計算速度,不加大計算的繁難程度,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選擇適當的演算法和工具,合理、靈活地計算。

  ③ 課堂練習、作業中安排怎麼算簡便就怎麼算的題目。引導學生除了掌握按部就班地進行計算的一般能力以外,還要具備全面把握問題,隨時觀察問題結構特點和資料特點的意識、習慣,簡化計算過程,形成計算能力。

  ④根據教學情況早自習安排簡算練習。

  ⑤落實好每日的口算任務。

  (二)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

  本學期學生要在長、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1、課前讓學生找幾何圖形的實物,自己說一說它們的特徵。

  2、課上指導學生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剪一剪,從而認識幾何圖形的特徵。

  3、講解時注意加強直觀性、加強圖形之間的聯絡和對比,適當聯絡實際。

  4、推導求積公式時,強調在思考中操作學具,使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必要的觀察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5、及時總結推導公式的方法,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轉化思想,並鼓勵學生想一想用其他的方法推導,再利用課餘時間讓想出來的學生講一講。

  (三)加強概念教學,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1、遵循由具體到抽象原則,透過大量例項引導學生觀察、提煉規律,從而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簡潔、方便的優越性。

  2、重視加強等量關係式的指導力度,為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堅實基礎。

  3、開展一幫一,利用優等生幫扶學困生,使其在初次接觸方程時不掉隊。

  (四)作業佈置

  佈置作業做到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特別對後進生課本上的課後練習不一定要求學生全都做完,佈置的家庭作業要儘量避免大量的重複。也可以設計為基本題,技能題能力題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認真審題:反覆讀題,明確題意。

  2、書寫工整:習慣用尺,卷面整潔。

  3、自覺檢查:及時驗算,保證正確。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1、本班共有學生30位,男生17位,女13生位。整體學習狀況:由於三年級剛剛接觸科學學科,因此要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餘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比較匱乏,知道相關的科學知識較少。而且,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這四個單元組成。

  1.“植物”這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蒐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於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

  2.“動物”單元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並以活動經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於動物的觀察特徵、分類特徵、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絡來自其他渠道的資訊,發展自己的認識。

  3.“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觀察結果。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從材料角度進行分類。總結木頭、紙、金屬和塑膠等材料的物理性質。

  4.“水和空氣”單元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瓶子、臉盤等),透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關於水的資料,發現和提出關於水的相關問題,並能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透過觀察所發現的現象表述出來。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分各種溶液並比較溶液的多少。

  透過本冊的學習,將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緻、有聯絡的兩兩對比觀察的能力;多次重複,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並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於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有說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複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著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具體措施

  1.鑽研課程標準、教材,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於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同時選擇學生樂於探究的事物作為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於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採用圖文並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輔導後進生立足於課堂,併為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去動腦、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拓寬學生知識面,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4

  針對國家的教育改革中,英語教學成為國家教育改革很重大的變革科目之一。以前都是學生在升入初中之後才接觸英語學習,現在的英語教學已經到了小學,在學生上小學的時候就要開始新的英語教學了,這是一直以來我們不斷的成長得到的成果,這是一直以來我們不斷的進步中得到的巨大的成果,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綱要》內容,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陣地,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進一步提高質量意識,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主要工作

  小學英語教學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在領導、學校的關心和重視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學、教研活動蓬勃展開,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但是,本學期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依然

  (一)形勢嚴峻,任務艱鉅:

1、師資緊,課時少,教學任務重;2、教材是各校初次使用,教師對教材要求把握不夠到位,有一個認識、磨合和適應的過程;3、中小學英語教材的銜接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就要求全體教師不等、不靠,紮紮實實開展教學工作,實實在在提高自身水平,切切實實提高教學質量。

  1、繼續提高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小學英語教材容量在不斷加大,難度在加深,每週三課時已不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和運用。學校層面尤其要保證村校、完小各年級的英語課時數,確保學生每週有足夠的時間接觸外語。深入瞭解小學英語教學實際,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早自習和課外輔導時間。教師任教班級多,學生多,完成教學任務相當艱苦,學校在安排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時要靈活、科學、合理。2、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如果中、小學對英語教學互不瞭解,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脫節或重複,使學生造成畏懼或厭倦的心理,以致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所以中小學之間有必要加強聯絡,增進了解,互相借鑑。

  (二)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1、由於新課程實驗從起始年級開始,英語教師對新課程尚瞭解不多,為了更好地更新觀念,轉變行為,有必要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精神,充分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關心並參與當前的課程改革研究;要認識到英語教學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並努力將這些正確的思想理念轉化為積極可行的教學實踐活動。

  2、精心組織理論學習,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英語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研討活動,每位教師要認真通讀一、兩種英語教學研究刊物,以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

  3、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和《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等檔案精神,明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建立初步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學生初步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終身發展服務。

  (三)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學效益

  認真學習《小學教師六認真工作要求》,切實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本學期擬在以下三個方面作更大探索:

  1、本學年嘗試備課,把備課任務下放到實處,備課力求備好、備精,做到活動形式多樣,術語表達正確,格式符合要求。

  2、改進課堂教學。本學年繼續推進課堂教學的探索,⑴、確立課堂教學思路:著眼於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透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在模擬或真實交際中理解、模仿和運用語言;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動活潑地進行外語教學。⑵、採用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突出在活動中學、練、用,強呼叫語言做事,每個活動的展開要有情景,有語言,有過程,有結果。任務型的活動可以適當滲透其中。⑶、課堂教學中採用集體、個人、小組等多種活動形式,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

  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努力,希望和學生各自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小學教學學科工作計劃 篇5

  指導思想:

  繼續深化課程改革 ,推進教學方式變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校本教研管理,促使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規範常規教研活動,創新教研服務方式,構建富有活力的教研工作機制;完善教學質量監測,穩步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我區教育均衡、和諧發展。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向規範管理要質量

  1、以教學核心五環節————備課、上課、佈置與批閱作業、輔導、組織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深入教師課堂,開展隨堂聽課和評課議課活動,加強對常態教學的研究與指導,提升常態教學水平。

  2、在每學期兩次定期教學常規檢查的基礎上,我們將加大力度督查教學常規,組織不定期的教學常規檢查,從課前準備到教學實施,從課後輔導到學生評價,多種形式督查教學常規的落實與規範,確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建立優良的教研文化,用文化來提升質量

  1、認真落實集體備課制度

  集體備課是教學質量的前提保證,只有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學期,我們將認真落實年級組集體備課制度,每兩週開展一次集體備課,統一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教學進度,共享級組內教學資源。

  2、紮實抓好學科教研組建設

  教研組是學科建設的專業團隊,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家園,常規教研務必要提升時效,不能流於形式。我們倡導有主題、有目的、有方法、有積澱的教研活動。本學期我們將開展以科組為單位的教研活動觀摩,促進教研組的建設。

  三、改變教與學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1、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是我們今後一段時間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聚焦課堂,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減少並逐步杜絕無效、低效的教學行為,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可持續的發展。

  2、組織名優特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名優特教師是嶺園小學的寶貴財富,學校應該為他們搭建平臺,充分發揮充分發揮這些名師的示範與引領作用,展示嶺園風采。本學期我們將組織名優特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在課堂開放中,碰撞思想,相互借鑑,相互學習。透過展示活動,給名優教師提供一個展示教學才華的舞臺,同時也給其他教師一個學習提升的機會。

  四、加強質量監測,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繼續實行對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監測,以區教研室各種調研考試和期末檢測為依據,進行質量分析,肯定成績,找到前進的方向。

  2、鼓勵各部開展多種形式的質量檢測。

  3、開展教學質量監控的調研,廣泛徵求各科教師意見,科學合理地監控教學質量。

  五、深化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師研究水平

  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將以課堂教學為著力點,充分展示我校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總課題實施的總體構想與具體做法,展現具有嶺園個性的“科研興校”的辦學品牌特色。

  1、做好各級課題的各項工作,完善教研過程的各個流程管理。

  2、認真總結校本研修課題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積極籌備區教育科研工作經驗研討會,做好經驗介紹、相關資料等準備工作。首批校本小課題研究成果結題、成果總結匯編工作

  3、進一步組織我校第二批校本研究課題的徵集和申報工作。

  4、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根據現階段福田區學生與教師的心理特點,開展專題調查研究,用以指導實踐工作,結合各學科教學進行學生身心的健康教育的研究。

  5、組織申報20xx年福田區公益性科研專案,做好區級以上課題的各項管理工作,組織課題研究骨幹教師、主持人交流研討、科研管理工作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