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醫學開題報告集錦15篇

醫學開題報告

醫學開題報告集錦15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醫學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醫學開題報告1

  一、選題依據、目的和意義

  骨折不癒合是骨科臨床常見病症,其中以四肢長骨多發,例如脛骨,股骨,肱骨等,針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二次手術我院多才用植骨術配合LCP重新內。自體髂骨作為植骨材料具有較多的優點:如取材簡單、組織相容性好、無移植排斥反應、骨誘導作用強等,這些優點使得髂骨成為一種最佳的植骨供材,這在臨床上已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折不癒合的重要方法,其機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與供給礦物質的作用,爬行替代順利進行的條件要求準確的復位、充分的植骨和堅強的固定。為達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進骨折癒合,我們採用髓內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鋼絲環扎,配合LCP堅強內固定,術後3~1個月內進行隨訪,根據癒合情況和功能恢復情況分析手術的臨床療效。選題目地在於探討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手術改進方法和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課題以導師多年的臨床資料為依據,透過對骨折不癒合手術治療的國內外文獻進行系統整理,結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對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患者的隨訪調查及回顧性分析,根據骨科特殊生物力學特點和導師治療骨折不癒合的多年臨床體會,分析治療效果,並對手術中的細節問題做初步探討與論述。同時也希望可以透過對導師的臨床實踐的研究、總結,能為今後的臨床工作提供一些幫助和指導。

  二、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的動態、水平

  治療骨折不癒合,可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植骨術加更改斷端內固定。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植骨是治療骨不連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臨床多采用髓內外聯合植骨。沿肌間隙進入,骨膜下小心剝離顯露骨折部位,取出內固定器械,清除骨斷端間瘢痕,咬除硬化骨,打通髓腔,修整骨折端,手法復位,按照骨缺損情況取骨。髓內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貼緊髓腔骨質;髓外上蓋植骨宜用螺絲釘固定植骨塊;骨碎屑充分填充殘餘的空隙,這樣才能確實達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體皮- 松質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縮短了骨折癒合過程,新鮮的自體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異,無傳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存在骨傳導和骨誘導能力。

  內固定物更換得堅持以下原則,原鋼板內固定者,可更換成交鎖髓內針或更長的鋼板置於張力側;原交鎖髓內針內固定者,可選用更大號髓內針或鋼板內固定;原先短鋼板內固定者,可改成較長的鋼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換內固定物後,術後石膏外固定者,應及早進行肌肉收縮鍛鍊活動,骨痂生長良好後,去石膏開始關節屈伸功能鍛鍊。但是臨床上醫師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可以根據骨痂生長情況酌情處理,出院時務必詳細醫囑病人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直到骨折完全癒合。LCP鋼板內固定適用於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可用拉力螺釘固定碎骨塊及移植骨塊,並對斷端行軸向加壓鎖定。手術關鍵是將骨折端的瘢痕結締組織全部切除,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露出正常骨質,鑽通髓腔,植入的骨塊必須牢固的嵌入缺損區,間隙用松質骨填滿,.應積極正確指導術後功能鍛鍊,嚴格定期隨訪及指導。避免過早的不正確的負重。綜上所述,對於骨折不癒合的治療,自體骨移植療效確切,安全穩妥,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值得提倡。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臨床資料

  1病例來源

  本研究病例均採集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病房

  (二)採集時間

  09年5月~10年1月

  (三)病例選擇

  1診斷

  (1)病史:明確的外傷史,骨折後6個月沒有癒合,並且沒有進一步癒合傾向已有3個月。

  (2)症狀: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轉、側移位、短縮畸形或者節段性骨缺損、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區域性在應力下疼痛等。

  (3)體徵:區域性竇道形成、流膿、假關節形成或伴有區域性軟組織瘢痕、缺損等

  (4)輔助檢查:X線表現:骨端硬化,髓腔封閉;骨端萎縮疏鬆,中間存在較大的間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為杵臼假關節等這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就可以定為骨折不癒合。

  2 納入病例標準:

  (1)符合本病診斷標準;

  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有假關節形成;

  (3)骨折平均癒合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多次複查X線拍片顯示,骨折線

  清晰可見,未見內外骨痂或內外骨痂極少;

  (4)拍片顯示骨折線增寬,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閉,骨質疏鬆,骨痂間無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顯的骨缺損;

  (5)臨床表現有骨的感染、缺損、畸形、肢體不等長、區域性竇道形成、流膿等。

  3排除病例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

  (2)患者有嚴重的內科疾病,不能夠耐受手術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4療效觀察方法

  對骨不連癒合的應包括骨癒合和功能恢復雙重評價:

  (1)骨癒合評價標準:本評價結果決定於四項指標:骨癒合、感染、畸形和肢體長度,其中骨癒合標準為X線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骨痴透過骨折線,拆除或試行鬆動外固定物後骨折無異常活動,下肢可無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處有穩定感。評價標準:

  優:骨折癒合,無感染,斷端畸形°,雙側肢體不等長 CM.

  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兩項。

  可:骨折癒合及其他三標準中一項。

  差:骨折未癒合或再骨折或雖癒合但不具備其他三標準中任何一個。

  (2)功能評價標準

  功能的評價分上肢與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慮其靈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為負重行走。

  將下肢評價指標定為以下五項:①明顯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關節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時,活動範圍較正常或對側喪失15°以上):③軟組織情況不良;④有限制活動或影響睡眠的疼痛存在:⑤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優:存在工作能力且無其他四項指標。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標中一至二項。

  可:存在工作能力並具以上指標中三至四項。

  差: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慮是否具備其他指標。

  對上肢功能評價參照"Seu和Hdlly對上肢功能評價標準"[3]

  觀察指標為三項:疼痛、關節活動範圍、日常活動能力。

  (3)上肢功能評價標準

  5課題進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隨訪

  1-1--1-1 資料彙總及資料分析

  11-1--11-3 撰寫論文、定稿

  四、本課題特色、預期取得的結果

  骨折不癒合應用自體骨移植治療效果顯著已經形成共識,治療過程中的經驗總結需要不斷的進行,更要求開展回顧性工作及進行系統的整理。因此,骨折不癒合的臨床資料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課題透過蒐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9至1年期間的患者臨床資料,對於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臨床研究與總結。應用統計分析評分進行術前、術後及相關方面比較,對自體骨移植治療骨折不癒合的臨床療效獲得客觀、真實、準確的評價,並進一步指導臨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是山東省中醫管理局評定的重點學科、重點科室,在省內知名度較高,病人來源廣泛。導師王明喜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工作3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治療骨折不癒合做過大量研究、臨床工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課題蒐集整理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科近幾年的臨床資料,並在導師指導下對這些一手資料進行研究與總結。

  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由於併發症較多,治癒比較困難,手術後功能恢復過程漫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經驗的總結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課題主要研究山東省中醫院近年應用鋼絲環扎36°植骨配合LCP內固定治療四肢長骨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效果分析情況,因此在選題上可行性較強。課題的研究也得到了學校、附院等各部門、科室的大力支援。相信可以圓滿地完成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等實用骨科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 王亦璁,等骨與關節損傷[M]人民衛生出版社,

  [3] 夏和桃組合式外固定器簡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術研究所,5

  [4] 蔣協運骨科臨床療效評價標準[M]人民衛生出版社,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438:1~3

  [7]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 周來喜,林本丹,鍾志剛,等脛骨骨折三種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學比較和臨床研究[J]骨與關節損傷雜誌,;15 ( 5 ): 48~43

  [9] 李峰,歐陽躍平骨不連臨床研究進展[J] 國際骨科學雜誌,;8:11~119

醫學開題報告2

  論文(設計)題目:

  抗炎受試物A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模型的影響

  背景與意義

  炎症性腸病(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一組原因未明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羅恩病(CD,Crohn’s disease)。

  大約10%的結腸炎症尚不能區分是CD或UC,在西方國家稱為不明確的結腸炎。

  有專業醫學調查機構經過隨訪跟蹤研究,發現這些不明確結腸炎患者大多數發展稱為UC,其臨床症狀多樣化,但以腹痛、腹瀉為主要腸道症狀,病變可累及胃腸道任一部位,但結腸被侵犯最多。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習慣出現了質的變化,快速的生活節奏成為現今社會的主旋律,然而我國炎症性腸病病人近年來的發病率亦不斷上升,但正因此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原因未明的結直腸炎性病變,隨著病程延長,倘若得不到針對性的治療,病程會不斷的加重,且癌變風險也隨之增加。

  但目前由於潰瘍性結腸炎臨床病例積累需較長的時間,存在一定難度,建立潰瘍性結腸炎的動物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關於潰瘍性結腸炎動物模型較多,近年來,有研究者發現,使用TNBS誘發潰殤性結腸炎動物模型,造模成功率高,而且造模成功的動物模型出現自愈的現象低,動物模型的病症症狀與人類症狀相似。

  通常情況下,TNBS用量為100~150 mg/kg體重,濃度在50%以上的乙醇為4~5ml/kg體重。

  採用本方法複製的模型,動物結腸炎症和潰殤至少維持7~8周。

  其中,1~3周為急性期改變,以中性粒細胞浸潤為主;4~8周為慢性炎症改變,浸潤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病理改變主要表現為結腸組織潰殤形成,腸壁增厚,教膜及黠膜下層大量炎症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及隱窩版腫形成。

  在檢測專案中,本模型採用的中性粒細胞髓過氧化物酶MPO是近年來臨床廣泛採用的一種診斷指標。

  在急性炎症期,腸壁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浸潤,故MPO活性增加;炎症向慢性轉化後,則以淋巴細胞浸潤為主,MPO活性即明顯下降活性與結腸急性炎症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是評價急性期嚴重程度及鑑別急、慢性炎症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第一階段的動物造模成功後,論文實驗的第二階段就是藥物治療階段。

  本論文實驗選擇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模型動物的藥物是受試物A,對腸壁的炎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因為專利版權等因素,抗炎受試物A的相關資訊不可公佈。

  研究目的

  本論文研究中,我們透過注射100mg/kg體重的TNBS乙醇溶液建立潰瘍性結腸炎的動物模型,然後對造模成功的動物進行抗炎受試物的治療,得到相關的資料結論,並初步探究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病症症狀及發病機制,與抗炎受試物對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機制情況,以此為探究人類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與治療機制提供一定的線索。

  方案與材料

  本論文選擇50只,180~200g SD雄性大鼠,使用TNBS乙醇溶液灌腸複製潰瘍性結腸炎模型。

  將造模成功的大鼠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受試物低、高劑量組,陽性對照組,10只/組,灌胃給藥,1次/d,連續10 d。

  取結腸組織進行MPO和病理檢測。

  實驗全過程與SPF級動物房中進行,所有實驗環境與實驗工具經過嚴格消毒使用,相關動物實驗操作經過相關資質人員培訓並透過測試,並且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這些實驗條件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心提供。

  實驗過程中,每天記錄大鼠體重、皮毛、精神狀態、排便情況及相關日常觀察。

  實驗結束前一天動物禁食12h,不禁水。

  處死大鼠,擷取自肛門向上10 cm的結腸,沿腸繫膜縱軸剪開,用冰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乾淨,取一小部分肉眼觀察病變明顯的部位以福而馬林固定,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另取一小部分肉眼病變明顯的部位-80℃凍存,每組隨機抽取6只動物的標本,檢測各結腸組織MPO的變化。

  時間內容備註

  20xx0720~20xx0819資料積累、實驗方案編寫方案編寫階段

  20xx0820接收動物、編號、稱重造模階段

  20xx0820~20xx0822檢疫觀察

  20xx0823稱重,禁食

  20xx0824隨機分組,造模

  20xx0828~20xx0907每天給藥、稱重、觀察治療階段

  20xx0908實驗結束

  20xx0909~20xx0914酶活性測定,病理測定檢測階段

  20xx0915~20xx0920整理資料與資料,寫報告結論分析階段

  預期研究成果

  1.深入認識到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制,與該病症的動物相關造模方法及TNBS造模作用機制。

  2.得到造模間與治療期間動物相關體徵資料,初步探索得潰瘍性結腸炎對動物體徵的具體影響,與治療藥物對病情的治療情況。

  3.檢測出病變炎症部位的病理情況,初步認識到各程度潰瘍結腸炎對結腸的損傷程度的相關情況。

  4.初步認識MPO酶活性檢測的原理,與各程度潰瘍性結腸炎在MPO酶活性中的體現。

  參考文獻

  1.鄭威揚,《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結腸癌發病機制初探》,北京協和醫學院,20xx0601

  2.周紅光等,潰克靈對潰瘍性結腸炎模型大鼠外周血和腸繫膜淋巴結CD4+~+CD_(25)~+T細胞亞群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xx(21)7。

  3.周光興等,人類疾病動物模型複製方法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4.葉春玲,鍾玲主編《藥理學實驗指導》20xx年8月暨南大學印刷廠

  5.徐淑雲,《藥理實驗方法學》,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6. .執行《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20xx年7月1日)

  7. MIC基因與潰瘍性結腸炎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醫學開題報告3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設計》gb50010-XX,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釋出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專案研究意義:

  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體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於結構體系、結構佈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製、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式程式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程式碼來實現,

醫學開題報告4

  一、立題依據(科學意義及國內外現狀分析及參考文獻)

  惡性黑色素瘤是一種高度惡性且侵襲性的癌之一,多發生於皮膚,早期發生血行轉移。對放、化療不敏感,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增高,人們一直在期待著可以征服惡性黑素瘤的新的療法的出現!

  最近大量的資料表明惡性腫瘤的發展與T—鈣粘蛋白的表達變化相關、T—鈣粘蛋白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1—3] 、胃癌、胰腺癌、卵巢癌[4—9]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被檢測到表達減少、最近的研究表明T/H—鈣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重新表達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降低體外培養的腫瘤細胞的侵襲潛能[1]、T/H—鈣粘蛋白這個新型鈣粘蛋白分子在人類許多癌細胞中表達都降低表明它或許在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10]及維持正常細胞的表型中起重要作用[11]、T/H—鈣粘蛋白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絡,也許它會為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帶來新的契機、T—鈣粘蛋白是否對惡性黑色素瘤也有作用,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的報道,所以本實驗將進行相關方面的探討性研究!

  二、研究內容及預期成果(說明具體研究內容、創新點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預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研究內容: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組織、痣細胞及黑色素瘤細胞中T—cadherin表達情況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第三部分:T—cadherin基因的真核表達及生物活性分析

  創新點:首次將T—cadherin基因轉染黑素瘤細胞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透過RT—PCR反應擴增出T—cadherin的基因全長。

  預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觀察T—鈣粘蛋白在正常皮膚組織細胞、痣細胞及黑色素瘤細胞中的表達情況!

  進一步闡明T—鈣粘蛋白作用機制

  T—鈣粘蛋白基因轉染入黑色素瘤細胞後觀察對其增殖和轉移活性的抑制情況,探索臨床診斷和治療黑色素瘤及其它腫瘤的方法!

  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研究進度安排)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組織、痣細胞及黑色素瘤細胞中T—cadherin表達情況

  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細胞化學

  1、材料:從正常人皮膚切取的痣組織,人黑色素瘤細胞株

  2、主要試劑和溶液

  (1)第一抗體:兔抗人T—cadherin抗體

  (2)第二抗體:生物素標記羊抗兔IgG

  (3)“三抗”:鏈親和黴素標記HRP

  3、裝置

  4、方法

  (1)冷凍切片的免疫染色程式

  (2)活細胞的免疫染色程式

  5、熒光顯微鏡檢

  注意:為保證結果的可靠性應該同時設有對照

  陽性對照(正常組織);

  陰性對照(PBS代替一抗)以證明抗體的特異性。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1、材料:

  (1)組織和細胞

  (2)菌株與質粒

  (3)工具酶

  (4)試劑

  (5)儀器

  2、方法

  (1)引物的設計

  (2)總RNA的提取:異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

  (3)甲醛變性瓊脂糖凝膠電泳分析其質量,觀察所提RNA有無明顯降解;

  (4)逆轉錄RT反應:為了證實RT反應的成功設管家基因GAPDH為內對照

  (5)PCR擴增:利用上下游引物,在DNA聚合酶下對目的片段進行擴增,PCR過程設β—actin為內對照

  (6)PCR產物的回收、純化

  (7)PCR產物的克隆

  (8)DNA序列測定

  (9)真核重組表達質粒的構建

  (10)陽性重組質粒的鑑定和篩選

  (11)質粒的大量提取

  (12)轉染黑色素瘤細胞

  第三部分:T—鈣粘蛋白基因的真核表達及生物活性分析

  1、材料

  2、方法

  (1)轉染細胞的培養

  (2)Western印跡法檢測轉染後蛋白的表達

  (3)流式細胞週期分析

  (4)凋亡的檢測

  技術路線圖:

  研究進度安排:

  20xx、9——20xx、7學習學位課程,查閱文獻,完成課題設計

  20xx、9——20xx、9基本完成實驗研究工作

  20xx、10——20xx、3完成實驗補遺工作並進行統計分析,撰寫論文

  20xx、4——20xx、6論文答辯

  四、經費預算

  試劑費用:15000元
組織及細胞:1000元

  文獻資料費:500元

  論文列印費:1000元

  答辯費:1500元

  總計:19000元

  五、課題可行性分析

  實驗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導師段昕所教授、主任醫師對黑色素瘤的診斷治療、檢測方法和研究進展有深入的瞭解,對本課題的研究設計及實驗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已完成黑色素瘤及T—鈣粘蛋白研究最新進展的文獻檢索和綜述報告工作。

  所有實驗均在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皮膚病研究室和中心實驗室完成。實驗室的老師實驗技術熟練,在細胞培養、免疫組化及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都可給予指導;實驗所需的科研儀器裝置實驗室均具備。

  參考文獻:

  1、 Toyooka,KO,Toyooka S,Virmani AK,Sathyanarayana UG et al Cancer Res 20xx Jun 1;61(11):4556—60

  2、 Lee,S、W,1996 Nat、Med,2:776—782

  3、 Zhong,Y,Y、Delgado,J、Gomez,S、W、Lee et al 20xx Clin Cancer Res、

  4、 Takeuchi,M,Misaki,A,Chen,B、K,et al(1999)Histopathology,35,87—8

  5、 Kawakami,M,Staub,J,Cliby,W,et al 1999Int、J、Oncol,15,715—720

  6、 Sato,M,Mori,Y,Sakurada,A,et al(1998)Hum、Genet,43,285—286

  7、 Sato,M,Mori,Y,Sakurada,A,et al(1998)Hum、Genet,103,96—101

  8、 Mori,Y,Matsunaga,M,Abe,T,et al(1999)Br J、Cancer,80,556—562

  9、 Lee、S、W(1996)Nat、Med,2,776—782

  10、 Hung、Z、Y,Wu,Y、Hedric,N&Gutmann,D、H(20xx)Mol Cell、Biol 23,566—578

  11、 Lee SW、Reimercl、Campbell DB、et al 1998Jun;19(6):1157—9

醫學開題報告5

  一般而言,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分為三個部分(why——what——how)

  一、研究的意義(即為什麼要作此項研究,why?)

  主要介紹本選題的背景,開展此項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意義與作用,即你為什麼要開展此項研究呢?

  二、研究的內容(即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what?)

  主要介紹本選題的研究框架與研究結構,即分哪幾個方面來進行研究,確定研究的大體內容,提出研究提綱(最好能有三級標題的提綱)

  三、研究的方法(即如何開展此項研究,how?)

  1.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規範研究,實證研究;歷史分析,比較分析;邏輯分析,歸納分析,演繹分析,資料模型,統計分析,等等。

  2.收集文獻資料的情況,如準備收集哪些具體的文獻資料,包括報刊雜誌,學術文獻,專著教材,學術網站,研究論著,博士碩士論文,等。

  3.研究工作的時間安排,如從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收集文獻資料,什麼時候擬定寫作提綱,什麼時候完成開題報告,什麼時候完成初稿、二稿、三稿,什麼時候完成定稿,等。

醫學開題報告6

  [摘要]環境汙染的治理已經是我們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但是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造成的汙染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該文結合實際闡明瞭醫學院校實驗室汙染的種類及危害,提出了相應治理措施,並提出了透過建立健全實驗室汙染監管制度,從源頭上杜絕實驗室汙染物的擴散。

  [關鍵詞]醫學院校;實驗室環境;防治措施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醫療水平要求的提高,各醫學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也逐步提升,與之相適應的'實驗室也在不斷的增加。醫學院校的實驗室一般包括醫用化學、生物化學、機能學、解剖學、病理學等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在實驗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一些廢棄物,如果這些廢棄物不能經過很好的後期處理就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不僅會對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會加重所在區域環境汙染的程度。尤其是一些實驗室會用到如甲苯,溴苯等有機溶劑,這些有機溶劑的揮發對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可以導致人體的機能失調。然而現在汙染防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學實驗室的汙染防治和治理,醫學院校實驗室的汙染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些醫學院校的實驗室並未按照國家規定安裝通風處理系統,使學生和老師直接暴露在帶有毒性空氣的環境中。有關部門對醫學院校的實驗室汙染源調查表明:醫學院校的實驗室類環境汙染源主要有生物汙染,實驗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汙染,醫療廢棄物汙染等。這些汙染都會對大氣、土壤、水源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不採取合理的措施治理,不僅會損害師生的健康,也會給學校周邊的環境帶來為了不可逆轉的危害。加強醫學院校實驗室的環境管理,防止實驗室汙染物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危害,我們應該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始終貫徹環境保護的觀念,從建造實驗室到實驗課的開設及實驗室的日常工作管理,都應該以國家環保局於20xx年釋出的《關於加強實驗室類汙染環境監管的通知》為準則,從源頭上杜絕汙染物的擴散。同時加強對廣大師生的環保教育,使其在思想上重視實驗室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1醫學院校實驗室汙染現狀分析

  1.1實驗室汙染物分析

  醫學院校開設的實驗課程主要有醫用化學、解剖學、機能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等,在這些實驗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汙染物,有些試劑本身就是汙染物,還有一些是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比如在化學實驗中所用到的實驗試劑多為有機溶劑,這些溶劑具有一定的揮發性,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揮發到空氣中,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汙染;解剖學實驗中用到的標本儲存液,這些儲存液多為甲醛儲存液,甲醛是導致白血病的汙染源之一;其他實驗中用到的動物,多涉及到兔子,小白鼠,大白鼠,實驗過程中會對動物注射藥物或者其自身感染病毒等,若這些汙染不能得到合適的處理,就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在實驗過程中,還有一些廢氣廢水的產生,這些汙染物都是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和地下水道中,長期以往,由於有些物質具有一定的富集性,就會在空氣和地下水中大量濃縮,從而影響到周邊環境和地下水質。

  1.2實驗室汙染物來源分析

  醫學院校作為以實踐為主的教學院校,實驗課相對較多,內容反覆且隨著近幾年大規模的擴大招生,學生人數不斷增多,這就更加增加了實驗室的負擔。學生增多,課時增多,實驗室長期處於上課狀態,對學生及教師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實驗課結束後,一些有毒有害的產品或者實驗試劑不能進行合適的處理或者統一回收,都直接倒進水池,如正丁醇,乙醚,溴苯等有機溶劑,這些試劑都會造成汙染,並隨著風向和下水管道使汙染擴散到更遠的區域。除了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汙染物之外,還有實驗室過期淘汰的藥品,也會對實驗室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由於近年來對教師的考核多以課題和論文為指標,因此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師們多在課餘時間做一些實驗,基礎實驗並不能滿足課題或者論文的需要,隨著實驗的不斷深入,前期所購置的實驗試劑就會被淘汰,這些試劑沒有專人管理,長期置於試劑櫃中,過期藥品多進行填埋處理。這些試劑中有些會含有重金屬、有毒物質等,這樣重金屬、有毒物質就會對填埋場周邊的地下水造成嚴重的汙染。比如重金屬離子,最常見的就是Pb和Gd,隨著含有這些物質的試劑的填埋,這些金屬離子就慢慢釋放到周邊地區的地下水和土壤中,對當地的農作物和水質產生嚴重的影響。如果人和牲畜長期食用含有重金屬離子的水或者吸收了這些離子的植物,會造成神經性的損害。現在報道的“癌症村”的產生,多為附近的地下水和土壤被汙染導致的。

  2醫學院校實驗室汙染防治措施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觀念的深入瞭解,國內外對高校實驗室汙染都採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比如日本很多高校在處置實驗後殘存廢液的處理採用了分步處理,首先把廢棄的液體分類收集統一儲存運送到處理站做最終處理,這樣不僅規範了廢液的回收制度,也對廢液的處理更加系統化、效率化。美國在高校成立了專門的環境、健康與安全管理部門,這個部門負責對學校中一切與科研、教學有關的實驗汙染的監督。然而在我國,雖然已經認識到實驗室汙染對環境的影響,各高校也制定了一些制度用於加強對實驗室環境安全的管理,但是相對於國外,我們所做的還相差很遠,並且實驗室汙染防治多集中在高校化學實驗所殘留的汙染問題,沒有針對醫學院校的規定或者方法。醫學院校雖然也使用大量的化學試劑,但是醫學院校作為一個專業相對較強的單位,它又有著自身所特有的性質。如一些實驗用動物,在實驗中被注入細菌或者藥物,如果不能合理的進行處置,就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再如實驗所用菌株、切片、標本等,都帶有病毒或者細菌,這些都是具有一定生物安全隱患的。因此醫學院校的汙染和其他性質高校的汙染有著相同點也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為了更好的治理醫學院校實驗室的汙染,我們應該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採取以下幾個措施。

  2.1制定相關管理規章制度,嚴把環保關

  根據我國制定的環境保護法則,各醫學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相關的行為準則。對各個實驗室存在的環境汙染的問題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討論,要求各實驗室做出相對應的汙染物的處理方法及實驗室管理制度,並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和獎罰辦法,使環境保護的各項制度落實到實處,使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入到人心。

  2.2加強實驗室試劑的管理制度

  對實驗室的試劑要進行規範化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定期檢查試劑使用和儲存情況,對過期或者失效的試劑,進行統一分類回收。同時還要改造試劑存放倉庫,試劑倉庫的汙染處理標準應達到國家環境監測的標準。如一些易揮發的氣體溴苯、乙醚、丙酮等藥品,要放進通風裝置較好的試劑櫃中,並在通風口增設簡易的處理裝置,使排出的氣體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另外一些如硫酸、氫氧化鈉這些強酸鹼類的物質應該在使用後經過一些簡單的處理才能排放到地下水管道中。

  2.3建設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實驗室

  目前很多院校的實驗室存在年限已經很久了,內部構造還保留初期的建設,有一些實驗室抽風裝置簡陋,甚至一些實驗室沒有抽風裝置,這些都是導致實驗室及周邊地區環境質量較差的原因。因此我們應該首先改建現有實驗室,在實驗室中安裝帶有處理效果的通風裝置,對實驗室汙染物進行分類收集,集中處理。對於一些新建的實驗室,我們應該做出環境評價報告,根據報告進行實驗室建設,使實驗室中的各項指標達到國家環境保護的要求。

  2.4鼓勵教師開展實驗課改革

  根據教學改革及教學要求,鼓勵教師開展實驗課的改革,對於現有的實驗在不改變實驗目的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方法的研究,替換實驗中所用到的汙染性較大的藥品。同時試行實驗整合方法,整合相似實驗,這樣既可以節約實驗試劑,又可以避免實驗中的重複汙染。

  2.5強化環保教育,提高實驗人員環保意識

  對實驗人員進行系統的環境汙染型別及環境保護教育,讓實驗人員對實驗室中的汙染及危害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瞭解。在實驗上課前,要對學生強調實驗室環境安全,規範學生的實驗操作,對實驗後的廢氣廢渣回收,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強化他們的環境安全意識,使其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主動保護實驗室的環境並把這些意識帶到日常生活中。

  3結論

  醫學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實驗室相對增多,實驗室汙染的治理和防治已經迫在眉睫,為了更好的規範實驗室類汙染物的產生,各醫學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及規模,對實驗室進行規範化管理,雖然汙染的來源和型別相差較大,但是作為一個教學場所是相對集中的生活範圍,為了給在校師生建立一個乾淨,幽靜的生活環境,我們應該在源頭上杜絕汙染物的擴散,對實驗室汙染物採取對應的處理方法。同時加強對實驗室藥品的管理,健全廢液及過期藥品的回收制度。透過各種渠道,加強師生的環保意識,鼓勵師生改革實驗,用新的技術和方式,使汙染降到最低甚至消除汙染,在整個學校中形成“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整合利用、變害為益”的實驗觀念。

醫學開題報告7

  一、課題任務與目的

  1、課題任務

  本課題是基於微控制器的脈搏波提取電路的設計。設計採用數模轉換器MAX1240晶片組成AD轉換電路加上帶通濾波電路、放大電路進行電壓資料採集,然後將採集的脈搏訊號即模擬電壓值轉換為12位數字值輸入給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再將此資料處理為2個位元組,低位元組為低8位資料,高位元組的低4位為數字電壓值的高4位,進行資料處理後在透過串列埠將資料傳送出去。

  2、課題目的

  進一步瞭解微控制器,掌握訊號調理部分電路組成及設計方法,以及微控制器設計資料訊號採集電路的方法。

  二、調研資料情況

  當前脈搏波檢測系統有以下幾種檢測方法:光電容積脈搏波法、液體耦合腔脈搏感測器、壓阻式脈搏感測器以及應變式脈搏感測器。近年來光電檢測技術在臨床醫學應用中發展很快,這是由於光能避開強烈的電磁干擾,具有很高的絕緣性,且可非侵入地檢測病人各種症狀資訊。用光電法提取指尖脈搏光資訊是當前最好的方法。

  脈搏波檢測系統的數字化設計方法:從脈搏波中提取人體的生理病理資訊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的依據,歷來都受到中外醫學界的重視。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用過“摸脈”作為診斷疾病的手段。脈搏波所呈現出的形態(波形)、強度(波幅)、速率(波速)和節律(週期)等方面的綜合資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體心血管系統中許多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徵,因此對脈搏波採集和處理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和應用前景。但人體的生物訊號多屬於強噪聲背景下的低頻的弱訊號, 脈搏波訊號更是低頻微弱的非電生理訊號, 必需經過放大和後級濾波以滿足採集的要求。

  目前的指端脈搏檢測系統都是採用模擬技術來完成濾波,放大整型等處理,再經過模數轉換和進一步處理。這種方法不僅增加了硬體的複雜程度,增大了功耗和體積,更主要的是增加了系統不可靠和不穩定因素。隨著電子測量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電子測量儀器以極快的速度向數字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關於脈搏波的波形

  脈搏波是心臟的搏動(振動)沿動脈血管和血流向 外周傳播而形成的,因此其傳播速度取決於傳播介質的物理和幾何性質--動脈的彈性、管腔的大小、血液的密度和粘性等,特別是與動脈管壁的彈性、口徑和厚度 密切相關。實驗發現動脈血管的彈性越大(即順應性越大),則脈搏波的傳播速度越小;動脈管徑越小,速度越大。故通常沿主動脈到大動脈、再到較小動脈,脈搏 波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大。

  脈搏波週期圖的標誌點特徵與其對應的生理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絡,其對心血管功能引數指標資訊的正確提取有著重要影響。如圖1所示,b單波起點(主動脈脈瓣開放點),c主波波峰(主動脈最高壓力點),d重搏前波波峰(c點壓力下降後第一個拐點,是左心室射血衝擊主動脈發生彈性振動造成的),e舒張期開始點,f重搏波波谷(房室瓣開始開啟,左心室開始充盈的標誌點),g重搏波波峰(f點後動脈壓力繼續上升的一個高峰)。Ps為收縮壓,Pd為舒張壓,Pm1為收縮期平均壓,Pm2為舒張期平均壓。

  三、初步設計方法與實施方案

  總體流程為:先由脈搏波訊號提取模組的HK20xxB型壓電脈搏感測器提取脈搏波,然後進入脈搏訊號調理模組進行濾波放大,之後將調理好的數字波送到A/D轉換模組,由MAX1240轉換為模擬波形在傳入微控制器處理,最後微控制器處理完成的波由串列埠通訊模組傳遞給PC機。

  1、脈搏訊號提取模組

  當前,中醫臨床上最常用的取脈方法是獨取寸口法,此處動脈行徑較固定,解剖位置較淺,毗鄰組織較分明,因此成了脈診有利位置。本課題採用HK20xxB型壓電脈搏感測器,其精度小靈敏度高,輸出為模擬訊號。

  附其出廠技術指標;

  (1)電源電壓:DC5—6V;

  (2)壓力量程:-50—+300mmHg;

  (3)靈敏度:20xxμV/mmHg;

  (4)靈敏度溫度係數:0.0001/°C;

  (5)精度:1.5%;

  (6)重複性:0.5%:

  (7)遲滯:0.5%;

  (8)過載:100倍。

  2、脈搏訊號調理模組

  (1)濾波電路

  常規脈搏訊號的主要頻帶範圍是0.1—40Hz。為防止處於干擾環境是脈搏訊號中混入各種噪聲,因此在本系統中設計了通帶頻率為0.1—40Hz的帶通濾波電路,將脈搏訊號的有用成分從採集到的訊號中分離出來。本課題帶通濾波器將採用44Hz的二階低通濾波器級聯0.1Hz的二階高通濾波的方法實現。

  (2)放大電路

  使用三極體與電阻組成一個放大電路,參考倍數為8—10倍,具體放大倍數在模擬時可以測試出來。

  3、A/D轉換模組

  MAX1240稱作模數變換器;簡稱“模數轉換器”。把模擬量轉換為數字量的裝置。在計算機控制系統中,須經各種檢測裝置,以連續變化的電壓或電流作為模擬量,隨時提供被控制物件的有關引數(如速度、壓力、溫度等)而進行控制。計算機的輸入必須是數字量,故需用模數轉換器達到控制目的。

  主要引數

  1、2.7V—3.6V單電源供電。

  2、解析度為12位。

  3、最大采樣率73K次/秒。

  4、低功耗,37Mw(73Ksps),5Uw(待機工作)。

  5、內部提供取樣/保持電路。

  6、內部提供轉換時鐘。

  引腳3(即SHDN)為控制端,其值取0為待機工作模式,取1為正常工作模式,也可懸空,此時內部電源無效,可在管腳3(Vref)外接參考電源。

  4、微控制器模組

  本課題採用AT89S52微控制器,由於MCS-51系列微控制器造價低廉且通用性好,市場應用成熟,其中AT89S52低功耗,高效能方便各類程式測試除錯,很是適合本設計故而選它作為課題微控制器。

  5、序列通訊模組

  序列通訊可分為非同步傳送和同步傳送兩種形式,非同步傳送的特點是資料線上路上傳送不連續,但通訊雙方必須事先約定傳送的字元格式和波特率。同步傳輸的速度高於非同步傳輸,但硬體裝置較複雜,而且對同步時鐘訊號的相位一致性要求嚴格。

  下面是對序列通訊的幾個一致的概念和標準:

  1)傳輸率:即波特率,範圍一般110—9600。

  2)RS232-C:EIA電平與TTL電平轉換,需要電平轉換晶片MAX3232。

  3)3.0—5.5V電源供電。

  4)300μA低供電電流。

  5)只需外接0.1μF電容。

  6、電源模組

  脈搏調理電路需求-5,V+5V模擬電源,微控制器需求5V數字電源,A/D轉換器和MAX3232需求3.3V數字電源,數字電源需和模擬電源分離。

  四、預期結果

  完成脈搏波提取的電路並模擬成功,能夠測試記錄波形,順利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進行硬體操作,最後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的編寫。

  五、進度計劃

  第一、二、三、四周:調研資料。

  第五、六、七週:將找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學習。

  第八、九、十、十一週:開始進行電路的設計,模擬。

  第十二、十三週:除錯電路並進行最後的修改。

  第十四、十五週:撰寫畢業論文。

  第十六週:完成畢業設計,老師審查,並完成畢業答辯。

醫學開題報告8

  研究背景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醫院的經營模式及所有制形式正處在變革當中,醫院國家、集體、個體等多種所有制並存的形式代替了原來單一的國家所有,國有醫院的經營模式和執行方式也在朝著適應市場運作規律的方向發展,醫院必將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

  在新形勢下,隨著國家衛生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醫療市場的競爭迫使醫院必須抓管理,講效益,運用營銷策略[1]。關於醫院營銷論文開題報告,因此,醫院管理者要轉變觀念,運用現代營銷學的觀點,透過營銷手段樹立良好的醫院品牌形象,提高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醫療服務的多層次需求,根據我國衛生事業的性質,借鑑國內服務行業市場營銷和國外醫院市場營銷的成功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國情,建立一套適合中國醫院發展的市場營銷模式。

  近幾年來,國內大部分醫院開始有市場營銷的意識,開展了一些諸如廣告、傳播、服務措施優質化與多樣化的操作。但由於缺乏系統的營銷理論和實操經驗,許多操作還很不規範,使醫院的市場營銷工作很難有針對性,其結果是醫院在制定競爭策略時大多沒有體現差異,缺乏個性,形不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湖南省中醫院是一所有著 7餘年歷史的省級中醫名院。素有 湖湘中醫發祥地 三湘名醫之搖籃 譽稱。屬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是省內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中醫龍頭醫院之一。

  擁有 17 箇中醫特色專科和 5箇中醫專科專病門診,其中 4 個國家重點專科、6 個湖南省重點專科。開放病床 606 張。醫院正在著手修建一棟 28 層醫療教學綜合大樓,大樓建成後將增加病床 100張最新醫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精選3篇最新醫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精選3篇。湖南省中醫院歷史悠久、名醫薈萃、中醫特色濃郁、專科專病建設突出。但醫院身居鬧市,周邊醫院林立,市場競爭激烈 。因此,正視服務營銷在醫院發展中的作用,提升醫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醫院的市場佔有率,讓更多的病友享受到中醫簡便廉驗的預防與治療,是當前一個亟需思考、比較迫切的問題;如何利用服務營銷的系統理論,對湖南省中醫院進行服務營銷策略研究顯得迫在眉睫。

  選題意義

  新時期,醫療機構的改革和醫療市場的競爭給醫院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中,醫院管理者已經開始意識到營銷的重要性,重視醫院營銷活動,但當前許多醫院,由於其特定的專業性、技術性,缺乏整體的市場營銷理念和理論,沒有充分發揮營銷在醫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思路與基本框架

  關於醫院營銷論文開題報告,論文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的內容: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方法以及對醫院服務營銷、醫療服務消費者研究、服務質量理論、關係營銷理論、內部營銷理論等相關文獻研究進行綜述最新醫學論文開題報告模板精選3篇文章最新醫學

  第二章運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 分析法等對湖南省中醫院服務營銷內外部環境進行深入分析。

  第三章透過對湖南省中醫院市場進行細分,對其目標市場選擇和定位進行深入研究。

  第四章是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系統而又有重點的分析和制定醫院服務產品、服務價格、服務渠道、服務促銷、服務人員、服務過程、有形展示等要素的具體應用策略。

  第五章是提出實施湖南省服務營銷策略的保障措施。

  最後對本文進行總結。

醫學開題報告9

  一、擬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內容:

  體溫是生命活動的一種表現,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個重要生理引數,體溫既有生理學的意義,又有重要的臨床醫學意義,是臨床診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體溫計在現在的生活中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水銀體溫計易破碎,存在水銀汙染的可能,測量時間較長,不易讀數,為此設計一種新型的電子體溫計,它的測溫精度與傳統的水銀溫度計相媲美的情況下,大大的縮短了測溫時間且攜帶方便,對環境幾乎沒有汙染。它以AT89S52微控制器為核心,結合溫度感測器,LED模組等外部裝置,在軟體的控制下,實現智慧化的體溫測量,不但能夠精確測溫,而且能夠對溫度進行邏輯判斷,並且透過LED顯示器將測量結果顯示出來。

  二、研究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微控制器控制無疑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之一,它所給人帶來的方便也是不可否定的,其中電子溫度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要為現代人工作、科研、生活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設施就需要從微控制器技術入手,一切向著數字化控制,智慧化控制方向發展。 現在所使用的體溫計最常見的是水銀溫度計。這種溫度計的刻度間隔通常都很密,不容易準確分辨,讀數困難,而且他們的熱容量還比較大,達到熱平衡所需的時間較長,因此很難讀準,並且使用非常不方便。破碎,存在水銀汙染的可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畢業設計我選擇了電子體溫計的設計這個課題,用微控制器和溫度感測器設計,本設計所介紹的電子體溫計與傳統的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溫準確,快速等優點。

  三、課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能夠測量人體體溫,顯示體溫。

  2)能夠在人體體溫超出正常體溫時,讓蜂鳴器報警。

  3)能夠調節讓蜂鳴器報警的正常體溫。

  4)能夠儲存並查詢前幾個測量的體溫。

  四、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

  以MCS51微控制器為核心,藉助智慧感測器,結合復位電路和顯示電路,透過程式設計,實現了體溫計的顯示,報警,及查詢和儲存的功能。

  五、預期結果及進度安排

  20xx年2月提交論文 題目。

  20xx年3~4月完成開題報告。

  20xx年4~5月撰寫畢業論文 並向指導老師提交論文 寫作大綱。

  20xx年6月1號提交論文初稿給指導老師,6月中旬論文定稿。並做好答辯的準備。

醫學開題報告10

  課題支援選定包括選題的內容、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麼臨床問題需要解決?醫學科研設計從文獻我們已經知道什麼?課題選定來源於臨床問題提出,沒有問題就沒有科研設計。例如足月兒、早產兒、低體重、極低體重;HIE、RDs、MAS;驚厥、黃疸、呼衰;常見病、罕見病;診斷、治療、機理等。選題需要查閱文獻,要了解有無文獻,有多少文獻,都是哪類文獻包括書本、綜述、病例、動物等,這些文獻結果可靠性如何?其證據等級是高等級?

  方法確定

  如何確定研究物件、研究指標;如何測定、收集、組織、分析資料;與研究目的密切相關,是研究前己確定的計劃的一部分。如何確定研究物件?研究人群包括入組原則、排除標準(時間、地點、人群);抽樣方法有隨機、非隨機、具體方法又是什麼?分組方法也包括隨機、非隨機、具體方法。干預方法包括干預的有無及方法。隨訪方法要描述有無隨訪及隨訪的方法。

  結果表達

  包括資料分析主要結果(與研究目的有關的)與一般資料:募集過程及結果、研究物件的一般特徵;主要結果:研究分析結果,先畫出表、圖的框架,表強調變數具體值,圖強調變化趨勢、相互關係。至少2張表,一般資料中募集過程及結果、研究物件的一般特徵;主要結果中研究分析的結果。

  討論路線

  解釋你的結果,判斷你的解釋,得出你的結論,評估你的結論。

醫學開題報告11

  課題選定包括選題的內容、重要性、必要性。

  有什麼臨床問題需要解決?從文獻我們已經知道什麼?課題選定來源於臨床問題提出,沒有問題就沒有科研。例如足月兒、早產兒、低體重、極低體重;HIE、RDs、MAS;驚厥、黃疸、呼衰;常見病、罕見病;診斷、治療、機理等。選題需要查閱文獻,要了解有無文獻,有多少文獻,都是哪類文獻包括書本、綜述、病例、動物等,這些文獻結果可靠性如何?其證據等級是高等級?

  關於EBM

  EBM的定義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科研晟佳證據,兼顧患者的經濟能力,考慮患者價值取向和願望,結合臨床醫生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對患者的醫療措施。

  E跏的核心理念:醫療決策應儘量以當前最好、最新的研究結果為依據。醫療決策:醫生確定治療方案一病人個體;專家確定治療指南一某類病人;政府制定衛生政策一群體服務。

  EBM中應用的主要方法

  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

  臨床醫學的方法學,EBM的方法學基礎

  現代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l臨床醫學

  臨床醫生為實施的主體,病人群體為研究的物件,力求研究結論的真實、可靠,加強臨床科研與臨床技術成果的應用。隨機對照l臨床試驗(RcTs),是現代流行病學的主要方法,設對照組以顯示干預效果,用隨機分組控制混雜因素,採用雙盲以避免主觀因素,設多中心以增加樣本數量,流行病學原則理論用於臨床科研。

  系統綜述(systematic Review,sR)

  EBM中證據的等級

  類:研究結論來自多中心大樣本RcTs,或按病種特點收集所有可靠的RcT所作的SR或Meta分析。

  類:研究結論來自至少一個設計良好、樣本量足夠的RcTs結果。

  類:研究結論來自設計良好的準f臨床試驗,如非隨機的、單組對照的、前後對照佇列、時間序列或配對病例對照系列的結果。

  類:結論來自設計良好的非臨床試驗,如分析性、描述性、及系列病例研究結果

  類:病例報告和臨床總結及專家意見

  如何確定研究物件?研究人群包括入組原則、入組、排除標準(時間、地點、人群);抽樣方法有隨機、非隨機、具體方法是什麼?分組方法也包括隨機、非隨機、具體方法。干預方法包括干預的有無及方法。隨訪方法要描述有無隨訪及隨訪的方法。

  品友互動

  清楚描述和定義所有變數,對於疾病要明確病例定義、診斷標準、效果評價,影響因素、遺傳、

  環境因素。測定的方法、臨床、實驗。

  討論路線

  解釋你的結果,判斷你的解釋,得出你的結論,評估你的結論。

醫學開題報告12

  題目:中印傳統醫學現代發展對比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印兩國政府均承認並保護傳統醫學的發展,並且越來越重視發揮傳統醫學在國家衛生保健體系中的作用。印度傳統醫學歷史、發展現狀、國內外發展戰略等都與中國傳統醫學存在極大可比性,是中國傳統醫學國際化發展強大的競爭對手。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對印度傳統醫學的情況瞭解並不多,尤其缺乏對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現代發展的對比研宄。因此,有必要對印度傳統醫學管理、政策法規、醫療資源與服務、教育與科研、傳統醫藥產業及國際化發展等現狀進行研宄,為中國傳統醫學本土發展及國際化發展提供借鑑與參考。並闡釋對我國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啟示。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1.本研究目的是透過對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的國家政策、管理、醫療資源與服務、教育、科研、產業等各方面的現代本土發展及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現狀進行對比分析,尋找當前我國傳統醫藥本土發展及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闡釋對我國傳統醫學本土發展及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啟示。

  2.本研究一方面可為我國傳統醫藥本土發展及國際化發展提供借鑑,另一方面可以互通有無,促進中印兩國傳統醫學交流與發展,並促進世界傳統醫學的健康發展。

  三、研究內容

  1.對比分析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現代發展現狀與差異,主要包括:國家傳統醫學發展方針政策、傳統醫學管理、傳統醫學醫療資源與服務、傳統醫學科研、傳統醫學教育、傳統醫學產業及國際貿易等方面內容;

  2.對比分析中印兩國促進傳統醫學發展的因應策略、具體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尋找我國傳統醫學本土發展及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3.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傳統醫學本土發展及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闡釋對我國傳統醫學本土發展及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啟示。

  四、提綱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正文

  1.研究目的、意義與背景

  1.1研究目的與意義

  1.2研究背景

  2.研究內容、方法與技術路線

  2.1研究內容

  2.2研究方法

  2.3技術路線

  3.中印傳統醫學政策法規與管理對比

  3.1印度

  3.1.1印度傳統醫學管理機構

  3.1.2印度傳統醫學立法

  3.1.2印度傳統醫學國家政策

  3.2中國

  3.2.1中國傳統醫學管理機構

  3.2.2中國傳統醫學立法

  3.2.3中國傳統醫學國家政策

  4.中印傳統醫學醫療資源與服務對比

  4.1傳統醫學醫療資源

  4.1.1印度

  4.1.2中國

  4.2中印兩國政府促進傳統醫學資源與服務發展的政策措施

  4.2.1印度

  4.2.2中國

  5.中印兩國傳統醫學高等教育對比

  5.1傳統醫學高等教育資源

  5.1.1印度傳統醫學高等教育院校數與招生數

  5.1.2中國傳統醫學高等教育院校數與招生數

  5.2印度阿育吠陀院校與中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平均招生數

  5.3中印兩國傳統醫學高等教育院校主辦機構

  5.4中印兩國傳統醫學高等教育“師生比”與“生床比”

  6.中印兩國促進傳統醫學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

  6.1印度

  6.2中國

  7.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科研對比

  7.1印度研究機構

  7.1.1科研管理及經費來源

  7.1.2阿育吠陀研究的優先領域

  7.2中國

  7.2.1中醫藥及民族醫藥科研機構

  7.2.2中醫藥科技科研經費來源

  7.2.3中醫藥研究領域與科研成果

  創新點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五、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

  廣泛收集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現代發展相關資料,透過國內、外傳統醫學相關期刊文獻資料庫、書籍、網路資源等獲取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相關文獻以及傳統醫學政策、法律、法規等相關文字,透過對相關文獻及文字的系統查閱、分析、整理,分析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發展現狀與差異。

  2.統計分析法

  本研究收集了中印兩國關於傳統醫學醫療資源與服務、傳統醫學教育、以及傳統醫學產業、貿易等官方統計資料,針對不同統計指標,進行了增長幅度、年均增長率、所佔比例等計算,透過量化分析測度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發展水平及存在的差異。

  3.比較推理法本研宄比較分析了中印兩國政府對傳統醫學的管理模式及促進傳統醫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及執行效果,從中分析兩國的成功實踐及對對方的借鑑與啟示,並重點闡釋對我國傳統醫學本土發展的啟示。

  4.競爭情報學方法本研宄釆用競爭情報學“競爭對手分析”及“分析”法,對中印兩國傳統醫學產業的國際化發展進行分析,並闡釋對我國傳統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啟示。

  六、研究進度安排

  20xx-5-20~20xx-5-16:檢查修改完成一次論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據指導老師的講評及意見,修改並提交二次論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講評第二次論文草稿、集中解決有關論文漏洞問題並及時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論文大綱要求,論文成型,指導老師講評修改並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列印論文、裝訂論文

  20xx-6-19~20xx-6-30:準備參加答辯

  七、參考文獻

  [1]蔡景峰。唐以前的中印醫學交流[J].中國科技史料,1986,06:16-23.

  [2]李正安。中印醫學匯通之嘗試者--孫思邈[J].中醫藥資訊,1990,02:13-15.

  [3]周靜華。對中印醫學生物化學課程考試方式的比較與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xx,03:80-82.

  [4]李雪雷,羅勇軍,吳玉,羅剛。中印邊境醫學地理特點及衛生保障對策[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xx,01:16-18.

  [5]楊紅旗,王茜,張學清,郭憲國。中印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對比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xx,04:62-64+69.

  [6]劉家瑛,楊德利。淺析中印傳統醫學的互動影響[J].世界中醫藥,20xx,04:249-250+253.

  [7]呂愛平。論中印傳統醫學的四季養生法[J].中醫函授通訊,1998,04:13-14.

  [8]陳明。《阿輸吠陀--印度的傳統醫學》評介[J].自然科學史研究,20xx,03:278-283.

  [9]鄭春苗。印度佛教與中國醫學的發展[A].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華文化研究所:,1997:13.

  [10]羅豔秋,鄭進。藏醫學與印度醫學源遠流長的關係[J].雲南中醫學院學報,20xx,05:8-9+15.

  [11]楊鴻,周志彬,向勁松,楊蕻。中醫學與印度傳統醫學的關係[J].中醫文獻雜誌,20xx,05:18-21.

醫學開題報告13

  一、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範。

  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物件及實驗效應等。

  用詞造句要科學、規範。

  ②簡潔。

  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二、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麼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

  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匯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後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於侷限。

  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於侷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

  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並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

  要注重分析研究,善於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

  綜述的物件,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三、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研究的目標。

  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研究的內容。

  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程序陷於被動。

  ③研究的方法。

  選題確立後,最重要的莫過於方法。

  假如對牛彈琴,不看物件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採取一個新的視角,採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研究的過程。

  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程序的連續性。

  ⑤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並採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創新點。

  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優秀醫學在職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寫作中有兩點尤為關鍵。

  第一點:提出問題注意是否有層次性。

  選題是撰寫學術論文的第一步,選題是否妥當,直接關係到論文的質量,甚至關係到論文的成功與否。

  不同於政策研究報告,學術文章聚焦理論層面、解決理論問題。

  有的學生的選題不具有新穎性,內容沒有創新,僅僅是對前人工作的總結,或是對前人工作的重複。

  在選題時要堅持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則。

  在提出問題時,要以“內行”看得懂的術語和明確的邏輯來表述。

  選題來源包括:

  1.與自己實際工作或科研工作相關的、較為熟悉的問題;

  2.自己從事的專業某問題發展迅速,需要綜合評價;

  3.從掌握的大量文獻中選擇反映本學科的新理論、新技術或新動向的題目。

  所選題目不宜過大,越具體越容易收集資料,從某一個側面入手,容易深入。

  第二點:研究目標是否具體不死板。

  一般論文開題報告都要求明確學位論文的研究目標,但筆者認為,研究目標不宜規定得太死板,這是因為,即使條件一定,目標是偏高還是偏低,往往難於準確判斷,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個實驗室條件不同,具體研究時條件也不同。

  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目標體現了研究工作的價值特徵。

  醫學在職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完成質量高低,對整個論文寫作程序起到直接影響。

  開題報告的目的在於確定論的基本方向,搭建出一個寫作框架,因此該部分內容必須規範做好,且運用好必要的技巧。

  開題報告寫作過程中,有不少要點需加以注意,具體有哪些文中已做詳解。

  希望學生們看完能夠有所啟發,從而寫作出優秀的醫學在職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

醫學開題報告14

  高等醫學院校的使命在於結合自身的特點發揮優勢,培養適合於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醫學生,同時做好社會服務,拓寬發展空間,為社會發展、衛生建設作出貢獻。職業素養是大學生成長的根基,需要大學與社會協作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是指職業內在的規範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作為一名合格的醫務人員不僅要有精益求精的醫療技術,更要有高尚的醫德醫風,這樣才能做到履職盡責,讓患者滿意。根據我國醫療環境和醫學專業教育的特點,透過引導醫學生對職業的認同,加強醫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業務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從而促進醫學生職業素質的形成。醫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要緊密聯絡時代特點和社會要求,不斷改善工作方式方法,使醫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一、培養醫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性

  1。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醫生這一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處於不斷髮展和變化中,只有透過自身不斷地學習才能獲得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培養醫學生職業素質就是要提高學生不斷學習、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而不是侷限於現有的知識和能力。高超的醫療技藝和高尚的醫德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後天實踐中不斷地逐漸培養和鍛鍊。當前社會快速發展,作為一名醫學生要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透過不斷地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需求。

  2。良好的職業素質是醫學生的必備品質

  職業素質決定著醫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用人單位在錄用新人時最為看重的品質。良好的職業素質可以幫助醫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並透過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接受醫學前沿知識,提高臨床技能,得到全面健康發展。醫學生透過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使自己在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等方面保持積極的態度,從而在工作中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和團結協作。

  3。培養醫學生職業素質是適應就業的需要

  選擇醫學既是學生對未來發展方向的確定,也是出於改善家庭經濟狀況的目的。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找份理想的工作是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期望。如何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一方面需要學校為學生提供職業訓練,提升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學生努力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增強自身實力。透過雙方共同努力,幫助學生適應社會成功就業,使大學生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轉變,成為一名具備優秀職業素質的醫生。

  二、加強醫學生職業素質的主要途徑

  1。設定職業指導課程

  結合醫學生的特點,開展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的就業指導課程,明確教育目標,突出教育特點,逐步實施教學計劃。在大學一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使學生認識醫學專業的特點,合理規劃自己的未來,學會蒐集相關專業的就業資訊,根據自身情況和社會需求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大學二年級開設以職業為導向的基礎課,學習醫學倫理、醫護禮儀、醫務人員執業法律知識等課程,從職業態度和職業能力方面培養醫學生。在大學三、四年級開設與專業相結合的特色課,如就業心理培訓、求職技巧等,培養醫學生積極向上的擇業觀。在大學五年級進行綜合訓練,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配備就業指導老師,在實習崗位上進行臨床技能的培養和鍛鍊,滿足用人單位要求。

  2。培養醫學生的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的培養是指透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養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增強職業意識,提高文化科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從而適應市場要求,實現成功就業。在新生入學時,透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進行合理的規劃。讓其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需要和價值觀,明白自己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身邊的環境能給予什麼樣的支援。透過認知自我,瞭解自身的個性特徵和個性傾向,客觀分析自身的優缺點,結合現實環境,確定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進一步明確自己職業發展的目標。

  3。提高醫學生的業務能力

  醫學生要掌握系統和完備的基礎護理診療知識,這是衡量醫學生職業素質的中心和基礎。作為一名醫學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範圍,在工作中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將理論付諸實踐。同時,醫學生還應具有刻苦鑽研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總結,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醫學生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掌握其它專業學科知識,特別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從而開闊思路,拓寬視野,為做好醫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醫學院校擔負著培養國家高階醫學人才的重任,要不斷提升醫學生的職業素質,使其具備高尚的醫德醫風和精益求精的醫療技術。把提升醫學生職業素質作為醫學教育的重點內容,使醫學生自身的思維和行為與職業角色相一致,為今後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基礎,實現就業,進而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醫學開題報告15

  題目:病人倒地呼救智慧開關設計

  (一)選題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對於身體健康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當病人突出心臟病、腦溢血、低血糖、癲癇病等突發性疾病時,病人的生命安危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病人能否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救助。由此自然促進了急救業務的發展和常用急救知識的普及。但是在國內,整個急救體系還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的很多隱患可能在病人突發症病後影響急救效率。例如,如果一個心臟病人在路邊散步時突然發病倒在路過該怎麼辦?打電話?如果附近沒有公共電話呢?找人幫忙?一旦被非專業人員錯誤處理,導致延誤治療很可能弄巧成拙。打車送醫院?資料表明,當病人心跳停止後 5—10min腦細胞就開始死亡。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讓專業急敵人員儘快到場才能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從這個角度進行思考,我提出了這麼一個設想:能不能設計一種裝置使得病人因突然發病而跌倒到醫生趕到救治的過程得到儘快的簡化呢?

  我在專利局查閱有關資料之後,發現國內目前尚沒有此類產品的設計。一個類似創意的設計是:在一個瓶子內設定兩個金屬接點,瓶子內部灌一些水銀。當人站立時,水銀集中在一個接點處,電路斷開。當人倒地時,瓶子的傾斜使水銀同時接觸到2個接點,電路被觸發,瓶子內建的警報器發出警報,示意求助。這個設計顯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透過身體傾斜的角度來決定是否報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狀況,必然會出現很高的誤報率。

  (2)它無非是在最短時間內引起了別人注意,卻並沒有使整個過程簡化,所以對於提高救護效率不會起到實質影響。

  結合我自己的設想和現有設施的缺陷,我希望做出一套“倒地後急救體系”:當病人倒地之後,用一個監測裝置感知病人諸如血壓、脈搏等生理狀況並進行數值分析。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一旦確定病人已經發病,就發出無線電訊號給最近的急救站,急救站透過gps定位病人的位置並以最快的速度排程急救人員。

  但是,經過兩個多月的探討,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我幾乎到了要放棄的地步。但是,在老師不斷的鼓勵和啟發下,有一天,靈感幸運地光顧了我的大腦——聲光求助,有線、無線電話報警都是成熟的技術,關鍵在於沒有一個能判斷病人因其他原因跌倒與突然發病而跌倒的智慧開關裝置。

  一旦這個設計能夠實現,將會具有重大的實際價值和社會價值。首先它使病人在急救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很大程度降低了突發性疾病的危險性;其次,它會使急救行業出現新的概念、新的運營模式,也會促進相關產品(如gps)的普及和推廣;另外,它可以使眾多患有突發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以輕鬆、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由此產生的社會效應將非常可觀。

  (二)研究方案

  1。縱觀整個設計思路,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階段:到醫院進一步收集有關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發病摔倒時候的具體生理反應的資料,比如倒地姿勢,血壓、脈搏的變化狀況等。這一階段的關鍵任務就是要透過資料分析抓住普通狀況下摔倒和因病倒地的不同。而資料估計將以心電圖和血壓數值的收集為重點。

  第二階段:選擇適當的方式接收所需的生理訊號。這一階段的關鍵在於選擇適當的感測器以接收相對微弱的生理訊號。估計這一階段要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麼效能的感測器和如何分佈感測器,以達到最理想的試驗效果。

  第三階段:設計分析電路。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要透過邏輯電路對感測器接收的電訊號進行分析以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是否正常。主要難點就在於如何找到一個適當的數學模型匹配實驗資料和如何把模型透過電路實現。目前主要有兩大實施方案:一是透過邏輯電路進行訊號運算、識別;二是使用微控制器程式設計識別。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第一種方案的好處是處理問題直接,但當需要處理的訊號相當複雜時,依靠微控制器程式設計就顯得比較合適。選取哪種方案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四階段:把以上各階段結果整合到一起,完成成品。

  整個工程將主要由周慶林老師和周偉老師指導完成。大體時間安排如下:

  xx年12月15日—xx年1月15日 資料積累

  xx年1月15日—6月1日 模型完成

  xx年6月1日—8月 整個系統檢測、完善

  2。預期研究成果

  (1)得到具體的數學模型用來根據血壓、脈搏等生理引數判斷使用者身體狀況。

  (2)完成“倒地後急救體系”中病人狀況監測/報警系統的具體設計和其他兩部分(gps和急救站的示意性設計),並能在演示中實現三大系統的協調工作。

  預計主要困難將是經驗不足導致的工作前期的盲目和沒有頭緒。另外由於整個設計中涉及很多專業性很強的環節,我必須有很大的耐心和決心去一步步把所需的知識積累紮實。

  (三)研究的可行性

  (1)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準備,透過我的努力應該可以達到。

  (2)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指導老師和有關專家諮詢的途徑已經具備。

  (3)該課題研究所需要的物質、環境條件不高,比較容易解決。

  開題報告的格式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型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資料等等。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2。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4。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