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錦15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集錦15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

  對於重大課題,常常必須寫出開題報告,並經過同行專家的審議。

  過程包括:課題提出→檢索→寫開題報告→論證即開題報告會(稽核)→修改→定稿。

  開題報告內容一般包括:

  1、課題名稱

  2、課題研究的依據

  (1)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2)本科研相關研究的現狀即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預計有哪些突破;

  3、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1)要達到的目標

  (2)哪些意識需強化

  (3)研究的主要內容,如何實施

  4、研究的方法

  (1)理論研究(文獻法)

  (2)調查問卷或實驗法(經驗總結或量表-數理統計法)

  (3)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包括人員結構、資料準備和科研手段等。

  5、步驟

  (1)研究和實施

  (2)調研(可以是階段性成果)

  (3)總結分析,寫成論文

  6、預計的成果

  如:統計資料、論文、課件等

  7、開題報告的字數一般在3000字以下。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2

  隨著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透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一、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透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裡研究物件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物件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準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物件、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透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透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省“九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透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透過調查瞭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裝置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裝置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裝置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開啟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準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3

  科研課題開題程式及報告的撰寫方法

  1、介紹雙方參加開題儀式的領導、專家

  2、學校領導致歡迎辭

  3、課題管理部門宣讀《課題立項通知》

  4、學校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

  5、互動:教師向專家提問;專家向課題組成員提問

  6.專家指導論證

  7、領導講話

  8、學校課題負責人表態

  如何撰寫教育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一、什麼是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就是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或課題組主研人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研究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是對課題的再論證和再設計。

  二、開題報告的作用。

  進一步明確研究思路,完善實施方案,明晰研究技術線路,再次論證研究課題重要一步。

  開題會上,有關專家要詳細審查開題報告,向研究者提問質疑。開題會不同於成果鑑定會,更主要的應該是完善方案。在確定研究有明顯價值的前提下,論證雙方應全力討論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修改補充方案。專家審查的內容包括:1、選題是否當,是否符合立項條件;2、課題論證是否充分;3、負責人的素質或水平是否能承擔此課題;4、課題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當;5、資料準備如何;6、最終成果預測如何;7、是否具備完成本課題所需的其他條件;8、經過比較,本課題是否有更合適的承擔人;9、其他原因(加以說明)。

  三、開題報告論證的主要內容

  1、審定課題名稱。一是看名稱表述是否準確、規範。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稱是否簡潔,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

  2、尋找研究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充分、貼切、準確,不要貼標籤,拉大旗,喊口號。

  3、分析研究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實際。

  4、查新研究現狀——單位的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國內的研究現狀;國外的研究現狀。用書檢和網檢的方法。

  5、論證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

  6、闡述研究的意義——有現實意義;有歷史意義;有實踐意義;有方法論意義。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對關鍵詞、關聯詞的概念、意義、本質、聯絡進行闡述。

  8、完善研究設計。確定研究程式;提出研究假設;確定研究目標;提出研究措施;落實研究內容;提供研究方法;劃分研究階段;落實研究人員;預測研究成果效應;建立研究組織;規劃研究管理;分析規劃研究的保障。

  四、開題論證的方法

  以綜合評價為主:一是課題單位的自我論證評價;二是同行的論證評價;三是科研管理部門的論證評價。由預審、初審、學術評審、綜合評審四個階段組成。預審與初審可在開題前後的時間裡進行。重點側重在課題選擇和課題計劃的制訂上。學術評審與綜合評審要貫穿於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重點放在計劃實施與成果的預期鑑定上。

  五、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作

  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回答四個“什麼”:為什麼要研究,研究什麼內容,用什麼措施研究,研究是有什麼困惑。與課題的開始設計的研究方案大同小異。開題報告更側重課題的理論論證、研究措施的完善、問題與困難的探討。

  (一)課題名稱。題目必須與內容一致。確切、中肯、具體、鮮明、簡練、醒目。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二)署名。在題目的下面,必須簽署課題研究單位,一般不寫撰寫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負責。

  (三)前言。前言是開題報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應說清楚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的準備、開題緣由、開題意義,開題前所進行的調查情況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並實事求是,要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不要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餘地。

  (四)正文。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佔報告的主要篇幅,它是報告的主體。正文部分必須對再次論證的內容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包括研究前的觀察、測試、調查、分析、學習,材料形成的觀點和理論。如調查的問題、現狀和實質,產生問題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正文部分是開題報告的關鍵部分,它體現了課題組的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今後課題研究的狀態和水平。撰寫開題報告的正文部分,同樣要掌握充分佔有材料,要認真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組織,最後得出正確的觀點。可採用圖表來集中反映資料,要注意少而精,資料必須準確無誤。正文部分要層次清楚,觀點鮮明,邏輯性強,大標題涵蓋小標題,小標題服務於到標題,標題統帥內容,內容說明標題。

  1、課題、問題的提出?

  (1)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現實背景、歷史背景。

  (2)提出和研究的依據:政策依據;理論依據;實踐依據。

  (3)問題的研究現狀:國內的、國外的,省市縣內外的研究的,單位研究現狀及問題點評,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進行了那些研究?

  (4)問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應用價值;科學價值;改革價值。對解決教育實際問題(包括對本校、本地區的教育工作實際存在的問題)或回答教育理論問題有什麼意義?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會有什麼貢獻?

  (5)問題研究的意義: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方法論意義。

  以上幾點要求做到:少而精;針對問題;能指導操作;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能理解把握。

  (6)課題的界定:對課題題目的界定;對條件詞、關鍵詞的界定,包括內涵與外延。

  2、改革的主張、研究設計。

  (1)研究的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可以是哲學的、政治理論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2)研究的具體目標。總目標、分目標,目標要實在,要可行。和內容。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相對於目的和指導思想而言,研究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4)研究的具體內容。內容要緊扣課題的目標來分解。

  (5)研究的方法、原則與策略:方法、原則與策略的理論支撐;方法、原則與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則與策略的活動性。課題研究的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確定研究方法時要敘述清楚“做些什麼”和“怎樣做”。

  3、課題研究的步驟和保障。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各階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標、任務;各階段的主要研究步驟;本學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1)預測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體、教學設計、錄影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2)有效的組織保障: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在方案中,要寫出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踏實實去幹。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是要分得明確合理,爭取讓每個人瞭解自己工作和責任,不能吃大鍋飯。但是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3)其他保障:如課題組活動時間;學習什麼有關理論和知識,如何學習,要進行或參加哪些培訓;如何保證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課題經費的來源和籌集;如何爭取有關領導的支援和專家的指導;如何與校外同行交流等。

  4、目前研究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既促進自己對課題作深入的反思和總結,又便於專家作針對性指導。所以這部分,必須是自己在研究實踐中、在總結反思中遇到的真問題。

  最後就是簡短的結語。開題報告的結語要簡潔,可以對課題管理部門提希望,給研究人員提要求,可以表示課題組的態度和決心。

  同時,可以寫上引文註釋和參考文獻。撰寫開題報告時引用了他人的材料、資料、論點、文章要按要求註明出處。反映出課題組嚴肅的科學態度,體現出開題報告的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尊重他人勞動的體現。可以是頁末注(腳註,在本頁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後或篇後注)、文內注(行內夾註)和書後注四種。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4

  一、教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個完美的課題開題報告,一般應包括以下9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研究現狀。

  (4)課題研究的實際意義及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的保障性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二、教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技巧

  1. 如何確定課題名稱?

  (1)名稱要準確、規範。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2.如何界定核心概念?

  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一要對課題主要涉及到的一些較為陌生的術語,或者某些容易引起歧義的概念,說明其涵義及來源;二要對研究範圍與內容進行界定,主要是將原來過大的研究範圍適當縮小,對原來不明確的研究範圍進行界定。

  3. 如何確定課題研究依據?

  課題研究的依據主要是闡明解決問題的理論、政策和實踐基礎。在陳述課題的研究依據時,要具體說明這些依據與本課題的聯絡,在哪些方面支撐該課題的研究。研究依據通常包含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和實踐依據。

  教育課題研究中常用的理論依據主要有:哲學依據、心理學依據、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建模理念、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

  4.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意義有現實意義、歷史意義、實踐意義和方法論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空喊“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

  5.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透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不能籠統地講。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其研究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在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又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6.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該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更明確。

  7.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透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只用某一種方法,但也要適當運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

  8.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明確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管理者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9.如何確定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課題研究可能會帶來什麼成果。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專著、研究報告、教育論文、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是什麼形式,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的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研究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10.如何確定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在開題報告中,要對課題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學科權威人士)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的人能使課題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的人能提高課題的質量和水平,有志的人能使課題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11.如何填寫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裝置條件?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裝置條件,教科研課題研究也不例外。課題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經費、材料及裝置條件,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同時要加強對經費的管理和監督,使經費的使用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5

  一、課題的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一)背景:

  1、當前社會狀況

  隨著社會變革,新的教育觀念的出現,教育工作者們都在尋求一種解決生的方法,這些後進生不管在學校裡還是家庭當中都表現為進步比較緩慢、水平比較低、性格比較孤僻,精力比較分散、溝通能力比較差等等。造成他們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觀、父母的日常言行、社會不良“細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軟弱單一以及本身等因素,致使他們成為學校頭痛、家長憐惜、社會憎惡的“另類”人。

  2、傳統教學狀況

  傳統教學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味的追求成績,分數說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長及學生有了“分數萬歲,其它白費”的心理,忽視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養。而現在素質教育提倡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必將給教育的改革帶來革命性的衝擊。

  3、教育思想背景

  進步教育運動強調教育除了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之外,還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並且必須提供學生自然成熟與發展的學習環境。這就為本課題的研究建立了活動的舞臺。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學校教育只要存在,後進生問題就必然存在。後進生的人數雖不多,但其不論對學生群體還是個體來說,就學生的身心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和危害,所以後進生的轉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實踐意義。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學生成績好,但其實際生活溝通的能力差,成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現出較好的品質,但卻不擅長體育,成為“品優體弱生”。有的在音樂、美術等方面表現出特殊的才能,但學習成績差,成為“低分特長生”。有的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卻管不住自己,導致成績很差,我們稱為“自律能力差群體”……因此,後進生具有相對性,只有從德、智、體、美等方面來衡量和考察學生,我們才能科學地做出判斷與評價。

  該課題不僅有上述實踐意義,還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因為它傾注了所有研究成員的大量心血,我們都明白,怎樣轉化後進生是一個難題,轉化後進生的效果怎樣更是一個難題,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準確把握後進生工作的重點,尋找突破口,提高轉化的效率。期待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本地區的教學能產生指導意義,對相鄰地區的教學有借鑑意義。

  二、課題的界定及目標

  (一)課題界定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把“後進生”定義為:進步比較慢,水平比較低。不僅僅指在學習方面。包括:對學業的焦慮。自信心問題。人際溝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別人的理解看法等等問題。

  (二)實驗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樹立遠大的目標。

  (2)情感目標:有計劃的做好學生系統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3)發展目標:特別加強基礎德育建設,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自覺性,使絕大部分同學成為勤奮學習、熱愛勞動、愛護公物、勤儉樸素、尊老愛幼、待人誠懇、講究禮貌具有一定素質的文明人。

  三、實驗假說及應遵循的原則

  (一)實驗的假說:

  我們的這一課題重在探索後進生的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到後進生諸多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探討深層的施教藝術。爭取轉化他們,使這些後進生在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關這一領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對後進生轉化的理論研究上,缺乏與實踐的聯絡。面對形形色色的後進生,他們文化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在品行等方面還呈現不良心理特徵。如果不採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勢必會影響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並引起一系列行為心理變化。面對教育和教學的困難,仍沿用常規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變這一現狀,更新教育觀念,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實驗新的方法,消除後進生的心理障礙,使他們充滿信心。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得到進步。

  本課題透過個案跟蹤分析,著重摸清學生的心理、學習困難形成的主要原因,尋找和嘗試指導幫助他們自主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以促進他們品行、能力等方面的進步。預計將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變學生的學習品質、處事態度、價值取向和人際關係,將會使他們學會自主解決困難、消除困擾、走出困境,為學生的今後進一步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我們將能夠創造一定教科研示範效應,在探索指導和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困難方法、途徑和模式的同時,會激勵部分對“後進生”失去信心的教師,改變觀念,重振士氣,引導教師強化教育教學研究的興趣。

  3、我們的研究也會帶來一定的教學力量群效應。因為學校不僅是幫助學生成功的場所,同時也是鍛造名師、高師之地。這種教研活動輻射出的群體效應是學校所期望的。

  (二)實驗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面向全體與關注個性差異相結合。

  3、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

  4、預防、矯治與發展相結合。

  5、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

  6、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目標及呈現形式

  (一)主要內容

  A、如何緩解學生焦慮。

  B、正確看待自信問題。

  C、如何改善人際溝通。

  D、擺脫苦悶自卑心理。

  (二)目標及呈現形式

  (1)理論目標:本課題注重研究的實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廣價值,發展已有的理論,開闢“後進生”心理問題探究的新路徑,力爭對本地區的“後進生”轉化研究具有實踐的指導意義,對其它地區“後進生”問題的研究與轉化起到借鑑功效。主要呈現形式是論文和實驗報告。

  (2)實踐目標:幫助實驗物件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探根溯源,找出癥結所在,給予方法指導。幫助他們正確面對社會的不良誘惑,分清良莠,擇善而從。引導他們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和諧上進、全面發展的“人”。主要呈現形式是調查報告、論文以及學生的轉變資料分析。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人本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認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自我發展的潛能,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透過自我教育不斷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羅傑斯在《患者中心療法:它的實踐、含義和理論》中指出:人類有機體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所有其他的動機都是這種自我實現的不同表現形式,自我實現指的是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向。這種潛能只有在真誠、共情、無條件關注的環境和條件下得以充分的發展和實現。

  羅傑斯認為:人類給予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實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種傾向性,傾向於朝著完美,朝著事項各種潛能的方向發展。因此他所倡導的以人為心的治療就是使來訪者自我調整、自我成長並逐步擺脫外力的控制前進。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決定,每個人都有著實現的傾向,若能有一個適宜的環境的話,一個人將有能力指導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行動,從而達到良好的主觀選擇與適應。

  鑑於以上思想,我們認為應該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潛能,他們“是能思考、能感覺、能體驗的一個人”。心理健康教育說到底是學生內心的自我調節。作為學校,要緊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自我實現的環境,心理輔導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給予學生良好的指導和幫助,比如交給學生自我調節心理的方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能積極參與的活動課程。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主動進行調節。

  2、素質教育理論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這裡指出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即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培養能力、培養勞動觀念、發展個性、辦學形式和教學多樣化。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即教學要適應兒童每個年齡階段發展的特點:讓學生在經驗中學習。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視個性差異。教學要多樣化。

  3、新課程標準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變數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實驗研究,將實驗法與行動研究法相結合

  (二)無關變數的控制

  1、均衡參與實驗的學生人數、性別和能力差異,使之符合等組實驗要求。

  2、對各組學生(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不作宣傳和暗示

  3、嚴格控制學習時間,杜絕加班加點。

  4、實驗教師嚴格控制年齡差別,學歷差別,能力差別及工作態度差別等。

  七、實驗的方法和研究的過程

  (一)實驗方法

  本課題借鑑已有的理論經驗,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對後進生的心理問題的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心理測量法、實驗調查法、個案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實驗過程及時間安排

  本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

  明確研究目標,進行課題分工、人員職責和計劃安排情況、確定實驗物件,進行問卷調查,走訪談話,建立後進生個人檔案。

  2、實施階段

  具體對實驗物件進行個案研究,分析其心理問題的表現,尋找成因,歸納特點,找出共性的規律以及個性差異,從而尋根追源,因材施教,寫出實驗論文及階段總結。

  3、鞏固實驗階段

  統計實驗資料、彙總資料,完成實驗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6

  開題主要研討課題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思、聚焦和分工。 開題活動建議由課題主持人所在單位教科研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並儘可能向社會開放。

  一、開題活動簡況:

  開題時間、地點、主持人、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於2人)、參與人員等。

  開題時間: 20xx年10月 開題地點: 永城市第三小學會議室

  主 持 人: 董松濤

  評議專家: 高 昂 李 鋒 董松濤

  參加人員: 常彩麗 李黨玲 劉靈俠 翟玲芳 黃 培 聶 華

  二、開題報告要點:題目、內容、方法、組織、分工、進度、經費分配、預期成果等,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限5000字以內,(可加頁)。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為此,我們決定進行“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以評價改革為突破口,運用評價的導向激勵,指導教師建立“有意義的課堂”.

  本課題以“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為依託,在校領導的參與和引領下,以本校四、五、六年級數學教師為主要的研究隊伍,有很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本項研究將促使我們不斷思考,逐步樹立新的課堂教學觀、師生觀、活動觀、評價觀等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鍛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將推進本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使我們的課堂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市推行的“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

  隨著資訊科技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當今社會人才觀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革“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形成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國內外特別是國內近幾年來一直在進行著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和探索,透過研究也總結出相應的實施方案,我們將會借鑑他們的研究成果,結合我市的“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重點研究的內容:

  1.探索數學新型課堂評價內容和方法,透過研究,尋找科學、有效、實用的評價方式。

  2.致力於學習習慣培養的指導,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達成師生互尊、互愛、互敬、互幫、互教的教學氛圍。

  3.透過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更好的推行“四環節迴圈教學模式”.

  4.透過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推動我校教師隊伍的成長

  5.結合研究的成果,怎麼在我校進一步推廣是我們面臨的難點。相信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將會積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本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透過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綜合運用以下方法進行研究:

  1.文獻研究法 廣泛蒐集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文獻研究法是整個課題研究中輔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並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結合調查研究、對比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

  3.教育實驗法 大膽把學習和研究得到的有關理論成果及時應用於教學實踐,透過實踐驗證理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時將理論成果轉化為教學“生產力”,為小學數學教學服務;

  4.問卷調查法 透過實際瞭解和問卷調查,掌握學生研究前後的數學自主學習效益狀況,為課題研究提供準確的資料;

  5.統計分析法: 將調查的資料和資料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以之作為調控整個課題研究和實驗的參照。

  (四)課題組人員分工

  (五)本課題具體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20xx、5-20xx、6)

  1.召開所有課題組成員會議,收集資料,進行可行性調查論證,申報課題,進行理論學習。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定子課題研究,召開課題組骨幹人員會議,明確層級管理,形成具體的研究工作網路。

  3.完成開題報告,組織開題論證,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6-20xx、1)

  1.完善課題研究計劃,進行前期調查。

  2.圍繞實驗課題,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研討活動,交流經驗,探索規律。

  3.聽專題講座,提升教育理論水平,以理論為支撐,拓展研究思路。

  4.收集、整理研究過程中各種案例,有針對性撰寫研究文章,彙總階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2-20xx、5)

  1.整理研究資料,形成子課題研究報告

  2.形成課題的研究報告(總結報告、課題報告、專題介紹、案例分析等)

  3.完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研究專題

  (六)課題研究的經費分配

  課題組活動經費的預算和公示。

  1.材料列印費200元。

  2.示範課影片及課件製作費500元。

  3.外出培訓費1000元。

  (七)預期成果

  將小學階段課堂教學中新型師生評價方式研究的最終結果製作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研究》的論文。

  三、專家評議要點:側重於對課題組彙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限1000字以內。

  開題報告專家評議要點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審閱了課題研究的有關前期準備材料,經過認真評議,形成如下論證意見:

  1.從課題的選題來看,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新課程課堂教學倡導多主體、多元化評價,讓師生掌握評價手段發揮內部評價的效用,尤其是處於主要地位的教師科學運用評價這項工具,蒐集資訊,在資訊反饋的基礎上了解自己教學的得失,進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題的主導思想及其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課題研究的目標明確。旨在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的評價方式,目標明確、具體、貼近實際,有較強的可行性。

  3.課題研究內容具體。課題內容能依照新課標要求及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較準確地把握了課題研究的方向,面向實際,實用性較強。建議對探究物件及具體評價方式做出清晰地界定,進一步細化和具體化,力爭時效性、可操作性更強。

  4.課題研究方法得當。如本課題中的教育實驗法和問卷調查法,讓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真正服務於教學改革。

  5.課題研究計劃全面,按時間序列進行了詳細的過程設計,並對實施階段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劃分,課題成員結構合理,研究任務分工明確。建議為保證課題研究的落實,課題組應重點關注“研究充分”的保障條件,可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形成例會制度,並把課題研究和學校的教學工作聯絡起來,列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

  6.課題研究的成果要多樣化,本課題可以結合課題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的成果,不一定是單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論文,也可以具體的以多種方式呈現。

  專家組最後建議,課題組應進一步修改完善開題報告,組織開展課題相關理論研究培訓,按照分工,展開課題研究,定期交流研究新的成果,對研究過程性資料及佐證材料的進行歸檔和整理等。

  專家組一致同意本課題按開題報告進行研究!

  四、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立項申報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頁)。

  課題研究重要變更 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本課題組對所作的研究計劃做如下調整:

  課題研究的方法應該是科學的、規範的、靈活多樣的,本課題的研究還有一部分研究內容也可以使用多方位探究法,以便更好的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新型評價方式的研究。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形式多樣的評價研究。課題研究的成果要明確化、具體化、多樣化,本課題可以結合課題研究內容,以多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的成果,從籠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方式研究》,變為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型評價方式研究》論文。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7

  隨著新1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實,透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勝列舉。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1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返薄6雜誑翁庋芯浚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很多教師由於過往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進步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在小教專科自考實踐性環節考核過程中指導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課題報告的1些體會,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1點啟示。

  1、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1個題目比解決1個題目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題目?這樣的題目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題目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預備如何開展研究等題目,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進步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開題研究的行動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題目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1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1段時間後不知道下1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搜狐微博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1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治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題目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治理部分的重視。

  2、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1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往研究;其次,要把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1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往,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8

  課題名稱:引導學生走進名著,豐富學養,完善品格的研究

  開題報告主要內容(研究與實施方案的陳述,重點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課題研究分工和預期研究目標及課題研究保障條件等進行深入細緻的介紹)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事實依據

  語文學科是一門極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學科。但是語文學科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應試教育,不少語文老師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放棄課外閱讀,農村初中學生的閱讀大多侷限於語文課本;由於應試教育,不少家長認為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學生因為看課外書經常受到父母責備。因此,新課改前農村初中的課外閱讀天地幾乎是一塊處女地,函待老師、家長與社會去共同開發建設。語文老師有責任幫助青少年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讓語文學習“給孩子以夢”,讓語文學習園地成為培養孩子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天地,成為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康人格的樂園。可喜的是,新課改出臺,中考語文隨之改革,將名著閱讀與語文綜合實踐納入語文中考,這便給農村初中荒寒的課外閱讀天地帶來了春天的資訊。

  2、理論依據

  (1)現代語文課程觀,現代語文教學論

  “課外閱讀”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的“教學內容”.這一規定實現了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統一,這是現代語文課程觀的體現。“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已是語文教育界普遍認同的現代語文教育思想。語文教育、語文學習都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封閉的教育、封閉的課堂培養不出開放的人才,培養不出創新能力。只有打破“三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語文教育才有生氣,才有活力。

  (2)中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蘇霍姆林斯基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葉聖陶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朱永新

  說得多好啊!閱讀,是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是豐富個人情感的重要途徑;更是脫離低階趣味、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是每個人終生必修的功課!

  二、研究內容

  (一)變數研究

  1、自變數界定

  學生閱讀名著的時間、數量、種類的多少,學生參與名著閱讀的比例,家長對子女閱讀名著的支援程度為其自變數。透過對自變數的研究,瞭解班級與學校的現狀,針對現狀進行多種方法、途徑的研究。

  2、因變數界定

  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得以激發,閱讀能力穩步提高,學養日漸豐富,品格日趨完善,人生境界得到昇華,此為因變數。透過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研究,在自變數變化的基礎上,促使其因變數的形成。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物件

  全校七至九年級全體學生,全校語文教師

  2、研究內容

  ①透過調查分析,摸清當代農村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現狀,及其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心理特徵,研究相應的閱讀心理指導對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想與閱讀目的,培養健康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掌握閱讀方法,重視讀書筆記,提高閱讀效果。

  ②研究名著閱讀健康有效的激勵手段,構建適合我校實際的激勵體系,透過優秀筆記展覽,名著知識競賽,課前一分鐘演講,名著沙龍,名著閱讀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展示學生名著薰陶的過程,讓學生在成就感和榮譽感的激勵下,自覺養成終生閱讀的優良習慣。

  ③研究切合農村初中實際的名著推薦書目,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優秀讀物;研究名著閱讀指導方法,以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名著鑑賞水準,達到“豐富學養,完善品格,昇華人生境界”的根本目的。

  三、課題的界定

  三、實驗目標

  (一)研究假設

  1、如果語文教學能真正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加強學生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將會推動語文教學改革,語文教學質量將會大大提高。

  2、如果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拓寬學習渠道,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科學地、有計劃地開展課外名著閱讀,初中三年閱讀量達到800萬字以上,讀書筆記達到20萬字以上,不僅學生的語文素質將會迅速提高,而且其學養也會日漸豐富,品格也將日趨完善,甚至學生的人生境界也會得到昇華。

  (二)研究目標

  ①探索農村初中學生課外名著閱讀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②構建科學、規範、有效的農村初中課外名著閱讀模式。

  ③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和教師特點的課外名著閱讀實踐活動指導體系。

  ④透過三年的名著閱讀豐富師生的學養,完善師生的品格,昇華師生的人生境界。

  ⑤幫助師生養成終生閱讀的習慣,推動我校書香校園建設,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⑥為農村初中名著閱讀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個案研究範例。

  四、實驗途徑及措施

  首先開好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名著閱讀的內容、方法和要求。每學期各班應舉行兩次以上讀書報告會,每學期各班要在兩次教學常規前進行讀書筆記評比,對能持之以恆堅持天天閱讀,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日均閱讀量達到一萬字以上,筆記優秀的同學要大力張揚,並儘可能給予獎勵。每學年教導處要組織一次“名著知識競賽”或名著閱讀演講比賽,對獲獎者要隆重頒獎,並把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核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教導處還應力爭每學年召開一次全校性的“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語文科組要定期召開會議,讓語文教師交流活動開展的成功經驗,把活動開展的情況作為常規教學檢查的主要內容之一與重要的“評優”標準。語文教師要把“名著閱讀指導”列為“教學反思”的主要內容,自己要帶頭閱讀,及時給學生以科學有效的閱讀指導。08年春季學期開始,七八年級每週要開設兩節閱讀課,九年級要開設一節閱讀課從課程上向名著閱讀傾斜。要逐步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建設好班組圖書角,定期安排圖書展銷活動,確保學生有好書可讀。

  協調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力量形成理想的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大環境。要透過家長委員會向學生提供閱讀活動的物質基礎;要教給家長指導孩子閱讀實踐活動的方法,鼓勵家長參與“與子女共讀一本好書”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力量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踐活動。

  擬在綜合樓大廳開闢大型名著閱讀宣傳欄,在校刊《小天鵝》上開設“名著論壇”欄目,為名著閱讀成果交流創設種種平臺,推動實驗活動的開展。

  五、方法指導與考評措施

  (一)怎樣讀書

  讀書的目的決定讀書方法我們開展名著閱讀的目的主要有:增養語感,豐富想象,積累語彙,提高素養;增廣見聞,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充實人生。有鑑於此,我們讀書應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博覽與感悟相結合。

  有時應“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覽群書,增廣見聞,像孫仲謀,像陶淵明;有時應反覆品讀,細心推敲,圈點批註,去粗取精,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像毛澤東。

  最要緊的是: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要重視做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頭不讀書。

  讀書筆記的一般原則與方法:

  分析事件,品評人物;記錄精華,重在感悟;及時翻閱,活學活用。

  為了便於檢查評比,也為了永久儲存,建議採用下列方式:

  1、筆與顏色:用鋼筆撰寫,以黑色、深藍、藍黑為主,輔以藍色或紅色。

  2、每本筆記的前兩頁作目錄,記錄所讀書目、時間與字數。

  3、筆記為日記,要逐日撰寫。

  第一行:日期、星期、天氣;

  第二行:書名、章節或頁碼,當天閱讀字數;

  第三行起次:A、內容概括,B、錦言妙語,C、閱讀感悟。

  4、每次評比前自我統計:

  A、閱讀內容(列出書目與字數);

  B、閱讀起止時間、總閱讀量與日均閱讀量;

  C、兩名核對者核對後簽名。

  (二)“名著知識競賽”方案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因此名著閱讀的開展與成效應作為衡量教育管理者、班級主任、以及語文教師工作業績的標準之一,納入教育管理考評、文明班評比及語文教師業務考核。

  具體實施方案

  “名著知識競賽”每年舉行一次,時間是每年五月中下旬。由教導處組織語文科組有關成員,完成初賽與複試的命題與閱卷工作。

  全校同學都必須參加“名著閱讀知識競賽”的初賽,少一人將在文明班評比中扣除一分。初賽在各班課室舉行,複賽集中在綜合樓六樓教師會議室和兩間電教室舉行。初賽試卷由該班語文科任批閱,將複賽名單報教導處。複賽試卷由教導處組織人員集中閱卷。

  複賽名額分配:實驗班每班8人,常態班每班4人。

  獲獎人數視各級參賽人數按比例確定,一等獎1%,二等獎2%,三等獎3%

  競賽成績納入文明班考評,一等獎加3分,二等獎加2分,三等獎加1分。

  獎品:一等獎獎名著一部,價值20元以上,二等獎獎時尚作品一部,價值10元以上,三等獎獎精裝筆記本一本,價值5元以上。

  “名著閱讀演講比賽”活動參照此方案實施。

  開展競賽活動的目的:激勵全體師生紮紮實實地開展名著閱讀活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種良好的讀書習慣一旦養成,園洲中學的教學質量與辦學水平必將發生質變。

  六、實驗研究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20xx、9--20xx、2)準備階段。

  制定研究方案,培訓研究人員,召開動員大會,明確名著閱讀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要求,激發閱讀興趣,整理申報資料,完成課題申報。

  第二階段(20xx、3--20xx、3)實驗階段。

  深入實踐研究,開展各項名著閱讀活動,收集優秀讀書心得,完成階段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20xx、4--20xx、9)總結驗收階段。

  總結實驗成果,編輯《名著閱讀作品選集》,完成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

  七、研究方法與保障措施

  (一)具體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積極蒐集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資訊,使課題實驗建立在紮實的理論支撐的基礎上。

  ②跟蹤調查法:密切關注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情況,定期分析其學養與品格方面的變化。

  ③行動研究法: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實驗研究,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個性化名著閱讀有效途徑,搭建各種閱讀平臺,不斷交流閱讀體會,及時展示名著閱讀成果。

  ④個案分析法:收集典型個案,開展研討展示活動,推動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

  ⑤歸納統計法:運用歸納統計方法進行成果分析形成資料。

  (二)實驗保障措施

  ①資料保障:學校圖書館與班級圖書角有足夠的書籍滿足師生各方面的閱讀要求;

  ②課程傾斜:每週七八年級開設兩堂、九年級開設一堂名著閱讀課。

  ③環境保障:建設好閱覽室、讀書園地、名著沙龍,讓校園瀰漫書香。

  ④政策保障:將名著閱讀納入教育教學管理業績考評、文明班評比與語文教師業績考核。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成果

  1、形成師生名著閱讀作品集,閱讀篇目推薦與活動方案集。

  2、構建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3、撰寫並努力發表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科研論文與研究報告。

  (二)技術成果

  1、探索出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2、構建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內容體系。

  3、形成農村初中名著閱讀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與指導體系。

  九、課題組織機構及職責

  課題負責人:教導處顏進棠主任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定期組織實驗教師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名著閱讀和閱讀交流活動,為實驗教師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援,收集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做好階段性小結和終結性總結,撰寫結題報告。

  小組負責人:07級鍾小澤、08級陳劍新、09級程興龍

  職責:協助主持人搞好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日常管理,定期彙報本級組名著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對活動開展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做好本級組階段性小結。

  課題組成員:顏聚棠、樂曉勤、曾國華、陳劍新、黃惠卿、鍾小澤、陳茹潔、楊旭冠、梁樹基、羅澤高、張友興、李金梅、劉功賦、程興龍、黃豔玲、魏媛媛、陳會秋。

  職責:積極參加名著閱讀活動,以自身學養與境界不斷提升的事實來感召學生;積極組織本班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活動,每學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至少評比檢查兩次,獎掖先進;對學生的名著閱讀活動及時加以指導;創設種種成果交流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名著閱讀的積極性;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每個學期收集10-20篇優秀的讀書筆記;每個學年撰寫出一篇有質量的名著閱讀科研論文或研究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9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份國家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大家可以閱讀了解一下。

  《數學、語文、英語、體育學科優質課堂中教學技藝運用的實驗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課題《優質課堂與現代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子課題,它將系統、全面地研究優質課堂,研究優質課堂的正規化、優質課堂中各要素、各成份之間的關係及其實施措施、評價策略,以及現代教學技藝運用的問題。沒有優質課堂就沒有優質教育。優質課堂的構建和普及是實現擴大優質教育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也是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優質課堂的建構順應了新時代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潮流,有利於克服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技藝比較陳舊,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的弊端,對優質課堂和現代教學技藝的研究也是對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紮根”研究。對優質課堂和現代教學技藝的研究是提高教師教學素質、教學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它將對傳統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策略等的繼承和發展。

  現代教學技藝作為教師與學生對話、溝通的有效載體,是教師思想、語言、情感、智慧的延伸,同時又是一種靈活的、親善的、交融的肢體語言,是一種直觀的、簡潔的、適宜的媒介。它能直接有效地傳遞資訊,能含蓄地、豐富地表達情感,能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對現代教學技藝的研究也是對新時代背景下“人”的研究,不光是對教師自身,也是對學生的研究,同時也是對師生關係、對相互主體間性,對課堂生態環境等的研究。它的研究要立足於前人研究基礎上的反思與總結,又要創新和發展,是當代教育研究的方向和目標之一。優質課堂與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教師高超的教學技藝是促成和實現優質課堂的關鍵。沒有教師教學技藝的提高,優質課堂的建構就是“無枝之木、無水之源”,終會流於空談。所以,對教學技藝的研究便是從教師自身出發,挖掘流淌在教師心間的生命之泉,從教育智慧到教學機智,從教學方法到教學手段,從教學策略到教學技巧,無不是技術和藝術的融合。也正是透過“優質課堂”和“教學技藝”這個研究平臺,搭建一座通往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教學質量普遍提高的橋樑。

  本課題的研究可以深入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從師生外顯的行為出發,從教師外在的經驗和技巧入手,結合教師內隱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探索優秀教師成長的一般規律和教學風格形成的經驗歷程。本課題研究,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成優質教育任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課題的提出正如國家開題報告中指明的那樣,它是在國家教育“九五”、“十五”和“十一五”科研基礎上提出來的:從“九五”重點課題《小學數學學具的實驗研究》的開展,到“十五”課題《中小學素質教育中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實驗研究》的實施,進入“十一五”《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課題之後,我們更明確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還是在於教師素質的提高,而教師素質提高的場所在於課堂,回到課堂原點,著力提高教師最基本的教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上來,努力解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手段以及評價方式和策略等問題。國外關於優質課堂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對優質教學的研究。

  它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早在20世紀30年代,西方對優質教學的相關研究已經興起,研究者的視野主要放在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研究上。最具代表性的是1965年美國心理學家加涅出版的著作《學習的條件》,不僅提出了“有效學習”的策略,還闡述了課堂學習的學習論體系思想,這也是優質教學研究的起步階段。隨後,優質教學的研究轉移到教師課堂行為以及教學過程的研究上來。1972年原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過程最最佳化”理論,“克服了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片面性”,教學活動已經“不單純是提高效率,而是要達到最優,即對該條件來說是最佳的結果。”進入90年代以後,優質教學研究開始走向繁榮,研究者的視角主要集中在教師品質形成的研究上,其中“富有熱情,教學清楚明瞭,關心、熱愛、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學過程關注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為基本特徵。這些研究分別從不同側面對“優質課堂”所具備的某些要素和條件作了分析,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也進行了探討,但是很少有專門從教學技藝這個角度著手去研究的。國內的研究也同樣經歷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國初期全國就有部分大中城市開始組織上“公開課”、“觀摩課”,這些課本身就是“好課”,它的研究有很重的“優質”成份,這應該是“優質課堂”的前身。

  第二階段:90年代中後期,國家提出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隨後興起了課程與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的變革已刻不容緩。1997年葉瀾教授提出“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國內掀起“課堂優質化”的熱潮,“優質課堂”的研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優質課堂的理解也是眾說紛紜。從教學各環節的“最佳化”說;優質課堂的高質、高效、高水平、高境界“四高說”;再到優質課堂就是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好課”說,這些研究分別從不同層面對課堂教學環節的配置和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除此之外,有從教學媒體的運用和網路資源的開發方面對優質課堂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的,還有從師生關係角度探討優質課堂教學標準的。這些研究大多都是側重於理論研究,而對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操作,對密切聯絡教師自身實際,靈活運用教學資源、教學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結合現代教育特點,對教學技能、教學技巧、教學藝術改進和運用的研究還很稀缺。關於現代教學技藝的研究,國內外的學者也都有各種不同的爭論——“教育是一門科學還是藝術”中開始。

  17世紀捷克教育學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發表以後,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認為,教學研究和探討的重點應該是揭示一般的教學科學原理,所以科學性的研究一直占主導地位。也有一些思想家認識到,教育還應該是一門藝術。法國思想家盧梭就認為教育作為一門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他們的研究大都還停留在經驗描述的水平上,很少有從具體操作的路徑去深入探討的。

  進入20世紀以後,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十年代美國的學者,以及五六十年代英國的學者爭論,他們分別從“人”的角度和教學規律探索的角度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這也為現代教學技藝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論依據。隨後,美國學愛因斯坦等學者和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等對兩者的辯證關係進行了研究和探討,認為它是實踐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也就是說,教學既是一門探索規律、講求技術的科學,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問題,講究技巧的藝術,現代教學技藝研究的雛形已基本形成。其後,便有一些學者開始針對性地對某一個領域進行專門的研究,他們更傾向於研究其中的某些環節,而不是一個整體。

  國內的學者也很早就認識到了國外“爭論”的問題,有的就認為,“教學法一方面要把科學做基礎,一方面又不能不用藝術做方法。”其後的一些學者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達成了共識。其間,也有老師側重於對“教學藝術”進行研究的,如李如密老師出版的《教學藝術論》,直接從教學藝術的角度對教學技藝進行了研究。也有老師直接融合了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的特點,提出課堂教學技藝概念的,如,徐高厚等編著的《課堂教學技藝》,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做了一些大膽的探索和嘗試,但他們的研究更偏向於技術、技巧層面,側重於對技術的迴歸及靈活運用,而對教學藝術的理解和領悟還不是很深刻。數學、語文、英語、體育學科優質課堂中教學技藝運用的實驗研究,不僅具有其實踐意義,更重要在於更具有其現實意義。

  首先有助於提高此課題研究參與者的科學研究水平,更是對所有參與者的一次歷練和提升。第二它是提高教師教學素質、教學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使教師從傳統的教育桎梏中解脫出來,創新自己,發展自己。

  第三它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的一種有效手段。優質課堂也正是此項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和落腳點,實現了這一點也就達到了最主要的目的。第四它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課業壓力的一種有效措施。

  我校現有特級教師2人,高階教師佔全校教師的三分之一強,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近十年來,我校承擔的國家、省、市多項研究課題均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課題主要負責人出版專著8本。我校的語音室、多媒體備課室、天文館、資訊科技中心、科普園地和各個教師的多媒體展示平臺以及良好的師德素養、教學水平為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課題組由起始年級的語文、數學、外語、體育四大學科組成,根據學科又分為四個研究小組,每一個小組均由高階教師、中級教師和青年教師三結合,優勢互補,為課題研究提供各層次的切入點。以上這些從實踐到理論保證課題研究的連續性和實效性。學校領導十分重視並親自參與課題研究,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專門研究課題實驗方案,併為課題研究提供一切時間和財務等等方面的便利條件。為此我校有能力做好此項課題研究工作,並保證課題研究的圓滿完成。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0

  一、課題名稱

  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我校提出“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這一課題是基於校本化研究的需要,是一線語文教師們結合當前課改形勢和本校實際情況,透過研討、論證後提出的。

  我國正在實施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未來的社會是合作的社會,合作離不開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語交際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此,正確面對我校學生的表達交流的差異,探索既面向全體、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是十分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

  1、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社會交往和人際交流,發展合作精神。”顯然,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既能從語言文字方面訓練學生認字識字、用詞造句、佈局謀篇、潤飾成文,又能從思想認識方面訓練學生積極思維,加強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感受,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個性品質,為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際基礎。隨著世界逐步走向國際化、全球化,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向能言善辯、善於與另人交往與動型轉變。

  語言表達、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語言表達、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消除學生交際時的羞怯心理。使學生無論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或者班級的小環境中,都能達到敢說,大大方方地說;有利於感受到別人的關愛,同時也學會了去關愛別人。這樣的交流,孩子們收穫的不但是知識,是表達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口語交際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課標指出“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助於促進學生智力的思維的發展,有助於他們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何使教學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最大限度地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已成功成為教育界日益關注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將成為必然,其重要性、迫切性已成共識。

  2、從口語交際教學現狀來看:認識片面,把口語交際訓練定位於口語交際課的事,導致訓練不足,訓練的內容狹窄,時間少;沒有把握“口語交際”的特點,缺少開放式情境的創設,沒有實現從“聽話、說話”到“交際”的轉軌,導致學生沒有由單向個體靜態式活動轉化為不同的雙向組合動態的口語交際活動;缺乏趣味性、實踐性,學生自主性不夠,常常是無話可說或有話不想說不敢說。以上問題的存在妨礙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3、從學生髮展的現實需要來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羞於開口,上課僅充當聽眾,對別人的發言不敢提出質疑。在口語交際訓練果上,只有少數優生參與交流,大部分學生保持沉默。課間交流時,有些學生不敢主動向老師反應情況,甚至有些學生連請假也要家長代勞。如何讓每位學生都能大膽地開口說話,主動地與人交流,成了我們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正是適應時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產生,它的活動化、實踐化趨勢已日益成為我們研究的主導地位,我們將以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徵為基點,進一步探討如何在活動與實踐中、在怎樣的活動與實踐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培養提高的方法和途徑

  2、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培養提高的理論依據

  3、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培養提高實驗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基本內容:

  1、探索我校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我校學生的口頭及書面語言表達交流的技巧。

  2、如何激發學生進行語言表達交流的意識和願望。在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加學生的參與表達交流的機會。

  3、如何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增大勇氣形成良好的心理大膽交流表達。

  4、如何引導學生多讀、多看、多背,增加知識儲備的量,豐富學生底蘊,適時靈活運用。

  研究重點:重視有效教育的策略,包括課內外訓練的步驟和組織,書面語口頭訓練的方式方法,解決“樂說”“善說”的問題,達到提高表達與交流的成效。

  難點:家庭、學校、社會營造和諧的氛圍,創設語言發展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

  五、課題研究的的方法

  1、實驗、觀察法

  2、統計、類比法

  3、分析、歸納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1、選題、論證、申請、審批、開題

  2、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確定實驗研究物件(初中、小學各兩個對比實驗班)、選擇課題研究方法、準備測量工具

  3、前期實驗觀察、中期成果總結、提出理論假設

  4、後期實驗觀察、測量統計分析、實驗驗證

  5、理論總結、結題

  七、課題研究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一)行為方面的成果

  1、學生的書面和口語交際綜合素質有明顯提高

  2、促進語文教學質量提高

  3、促進教師語言變、表達與交流素質的提高

  (二)文字成果

  1、形成《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結題報告

  2、形成《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論文集

  3、建成《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資料庫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1、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劉川

  常務副組長:龔映輝

  副組長:朱生寧、舒興

  組員:姜麗君、漆傑、賀彥

  2、課題研究組人員及分工

  負責人:龔映輝(統籌課題研究)

  實驗研究、驗證人員:漆傑、王春梅(初中)李小燕、吳梓靜(小學)

  觀察、測量、統計人員:姜麗君、賀彥

  實驗分析、提出假設、結論分析:龔映輝、李小燕

  結題報告撰寫:龔映輝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

  學校公業務費撥款4.5萬元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1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農村語文教育問題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他們對農村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與特色、今後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語文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高度,分析了發展中國家語文教育的現狀,提出瞭如何使語文教育適應當地經濟條件,促進學校教育與生產過程結合,增強學校教育對社會的貢獻。指出要“把以學校教育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生產、健康、營養相關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把以學校為中心的語文教育活動與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和生活發展,特別是農村的生活發展結合起來”。但是,這些實踐與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農村經濟不發達的,貧窮落後這一層面上進行的。作為21世紀逐步邁向小康社會的新農村,它的教育又將怎樣更好地培養適應新農村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的人才,使我們的教育更好地服務於新農村的建設,這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課題。

  2、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透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昇華農村教育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最佳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透過對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

  3、從20xx年5月份起,我們學校著手進行課堂改革,從學習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模式”起步,發展到現在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打算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的各個中小學,進行農村學校高效課堂改革,期間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時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怎樣走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的高效課堂改革的路子,是農村學校教研的重要課題。

  4、透過課題研究,進一步發揮學生在新的教學管理模式下,參與語文課堂教學

  的積極性,最佳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透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探索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與方法。

  6、透過課題研究,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和完善,最佳化師生關係,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界定

  “語文”,《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語言和文字”。我們這裡談的“語文”主要是指語文這門學科,“高中語文”即指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它包括課文的教與學、試題研究、寫作實踐、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現有課堂時間和課堂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最大限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是指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結合農村發展的要求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對語文課堂和課外教學進行的有價值的研究與探索。其核心就是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對話式、交流式的教學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論依據

  (1)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重大問題”,“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農業和農村的經濟增長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2)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最佳化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的思維習慣。”

  (4)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張。

  (5)建構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本質是主體“構建”過程,即主體藉助自己的認識結構去主動構建知識;人們的認識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構活動是具有社會性,強調生生互動,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增長能力 。

  (6)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羅姆·S·布魯納認為:發現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徵,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元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以周至中學高效課堂模式——“三步五環”為視窗,透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調查分析農村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難,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課堂改革的新路子。

  透過對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探究,不斷轉變和昇華教學理念,抬高教育目標,豐富教育內容,最佳化教育手段,完善有關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體系,促進農村中學語文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形成互動的語文課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主動探究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發展農村教育。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分析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現狀。

  施行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個案研究。對本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高效課堂開展以來的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社會上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總結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難。

  2、新教學管理模式下農村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課堂的基本課型及教學模式。

  3、研究高效課堂語文教學方式對農村中學學生創新意識、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課題研究過程及方法

  研究過程:

  1、參與物件:陝西省周至中學高一年級全體學生。

  2、 研究步驟(20xx。4—20xx。12)

  (1) 準備階段:(20xx。4-20xx。5)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理念,制定課題實施方案。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佈置落實課題實施細則。學習《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教育改革檔案,學習語文科的《課程標準》,學習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心理學理論,學習合作教育、創新教育、研究性學習等現代教育專著。

  (2) 實施階段:(20xx。5-20xx。6)

  A、 (20xx。5—20xx。6)調查研究,明確要求。透過對自身及教研組成員的教學行為研究、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參觀瞭解縣內其它學校課堂教學等方法,分析周至縣課堂教學現狀,社會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具體要求、學生學習現狀、現行教材及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農村中學教育資源情況等等。

  B、 (20xx。9—20xx。10)設計案例,具體實施。根據第一階段的調查,開展相關的教育實踐活動,並在研究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整改和提高。

  C、 (20xx。11—20xx。12)小結規律,進一步實施。小結一年來課題開展情況,總結並探索出有關規律及體系,根據這些規律、體系及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實踐。完成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初步探索和相關案例的搜尋整理。

  (3) 總結階段:(20xx。11-20xx。12) 彙總研究資料,統計相關資料,分析綜合,撰寫課題報告。邀請上級領導、專家進行結題評鑑。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2

  教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數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展方向有極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概括、和應用是順理成章的。而化歸思想又是數學思想的一大主樑,也是必須要受到重視的數學思想。

  在教學中到處蘊涵著化歸思想,教師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蘊涵的轉化因素,讓學生體驗運用化歸思想能夠使問題簡單化。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使學生初步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生的中學數學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重點及難點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是要了解什麼是化歸思想?及化歸有哪些具體的思想方法?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及問題來進一步的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掌握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思想作為數學思想的一大 主樑 體現在整個數學的教學及學習中,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合適的化歸思想方法是本課題的重點內容.但是如何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正確的化歸思想方法則就是一個難點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

  論文提綱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科技及經濟發展成熟的標誌是數學化,因為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運用。所以在現代進行的數學教學中加入數學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須的。

  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化歸思想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論文會繞著下面的幾點來展開對化歸思想的探究:

  (1) 先介紹化歸思想的概念,並進一步的討論其實質及轉化過程.

  (2) 討論運用化歸思想的意義及其作用

  (3) 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

  (4) 透過對化歸思想的探討研究進一步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中.

  [1]張奠宙 過伯祥 《數學方法論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崢 楊之 《 化歸 芻論》 數學教育學報20xx.10(4)

  [3]楊世明 《轉化與化歸》 鄭州 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亞 《數學與猜想 》 科學出版社1984

  [5]M.克萊因 《古今數學思想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6]沈文選 《中學數學思想方法》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7]謝廷楨.初中效學應滲透的效學思想和方法[j].山東教育(中學版).1996.(2~4) 49 50.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3

  李德煌1,阮秀華2

  摘要: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要提高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水平,就必須瞭解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做好撰寫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掌握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關鍵詞:課題;開題報告;撰寫

  隨著新1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透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1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計劃或方案)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針對當前教育科研的實際,結合從事教育科研課題研究,以及在小教專科自考實踐性環節考核過程中指導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課題報告的1些體會,從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想開展教育科研的教師提供1點啟示。

  1、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1個問題比解決1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課題或自己提出的問題贏得社會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開題研究的行動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科研課題開報告,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1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1段時間後不知道下1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1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研究設計),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2、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1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事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東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1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科學研究,1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3、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研究方案)的結構與寫法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透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開題報告的寫作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1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得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這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只會生孩子,不會起名字”。那麼,如何給課題起名稱呢?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裡研究物件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物件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1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準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1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1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1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1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1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1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1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3點:研究物件、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1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3,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瞭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範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1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1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10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1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1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1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1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10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10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1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3)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透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4

  一、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第一,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名稱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3、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4、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5、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驟

  7、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8、現有基礎

  9、經費估算

  第二,課題名稱要規範。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課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定好了課題名稱,下一步就是行動,行動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二、撰寫開題報告有什麼意義?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透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能,則可以馬上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的工作計劃可以成為我們日後開展研究工作的準繩,“言而無文,其行不遠”,有了開題報告,它可以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時間後,覺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所以說開題報告對一個科研課題能否順利立題與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一個完美的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絡及區別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科研課題開題報告15

  英語是我們高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因為它在高考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不過,高中的英語學習壓力是很重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一樣。英語的課題研究是英語老師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篇高中英語教育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大家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一)課題的研究是時代的需要

  本世紀是高科技、高競爭的時代,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具有不斷獲取與創新的能力。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正是新的人才觀的科學反映。它改變了以往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課程任務或教學目的的首位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充分體現了新時代對青年、對人才的要求。為適應這種轉變,我們要樹立以培養品質、發展能力為目標,重在交流、背靠社會的大英語教學思想。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盡力創造生動的語言環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使英語教學與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造就學生的獨立人格有機結合起來。

  圍繞新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的要求,全國的英語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不斷產生質疑,提出英語教學改革並不斷進行研究和討論。而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的應用為英語教學改革所提供的嶄新的、先進的教學手段對傳統的教學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也為我們開拓了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路,有力地促進了英語教學及教學改革的程序。

  多媒體技術是當今資訊科技領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是新一代電子技術發展和競爭的焦點。多媒體技術融計算機、聲音、文字、影象、動畫、影片和通訊等多種功能於一體,藉助日益普及的高速資訊網,可實現大範圍的資訊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育資源整合,並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動和高效,這是中學英語教學理念、方法、手段上的重大創新,也是教學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它必將對教學的內涵產生根本的變革。認真研究多媒體下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使我們的教學站到時代前沿,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著極深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課題的研究是我校教學發展的需要

  上學期,在上級的支援和校行政的努力下,我校實現了多媒體進教室這教學手段的重大突破,為我校的教學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為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創造了新的契機。然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斷用創新的精神探究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在我們這樣欠發達的農村中學,研究剛剛起步,只能是在探索中發展,我們不但要認真借鑑別人的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對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所產生的不同效果進行分析,不斷努力摸索、研究、總結,在課堂教學理念、方法,結構等多方面得出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結論,並用於指導今後的教學,使新的裝置轉化成戰鬥力,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功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校的教學發展。

  根據以上兩點,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內外同行在中學英語教學法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英特爾未來教育》、《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學英語課程理念與實施》(何安平主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案例精選集》(高樹忠、劉鳳玲主編)、《引領新課程叢書》(陳X遠主編)是較典型的著作,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它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闡述了未來教育的一個方向,但是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結合與最佳化方面的研究不多。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基本內容、重點、難點、擬創新點、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尋找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各種功能,提高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及兩者的最佳結合與最佳化方式,形成具有現代特徵的科學、良好的課堂結構,使我組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駕馭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從而提高我校的英語教學質量。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在多媒體條件下,遵循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結合交際法、折衷法及張思忠16字教學法等主流教學方法及其他教學方法,進行“階梯式”、“合作—探究式”、“創新課堂”及其他教學模式的構建嘗試。

  2、探究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換,把學科教學和資訊科技結合起來,實現課堂教學在理念、方法、結構上的協調與創新。

  3、研究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形成,以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並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4、結合我校實際,把適合資訊科技環境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推向課堂。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

  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各種功能,使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得到最好的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難點

  如何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促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擬創新點最佳化課堂結構。

  (六)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題在對教學法理論的學習、分析基礎上,以繼承與批判相結合的態度,結合多媒體下的教學實踐,進行個案研究、實驗研究和歸納,從中尋找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結合點和課堂結構的最佳化方法。

  四、核心概念

  結合與最佳化:使教學的一般方法、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條件下實現高度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使課堂教學結構得到最好的最佳化,從而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益。

  五、課題研究的條件

  (一)我組已為研究做了前期準備

  我組於20xx年1月以“農村中學多媒體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探討”為課題,進行了至今已一年的校本教學研究,實驗經過了第一、二階段—學習階段和探索階段,課題組成員有二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一篇獲廣西教育學會第十一次優秀科研成果獎,學校科研處對這兩個階段進行了評估,充分肯定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對學校英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課題組成員具有研究所需的能力

  主要參加者鄭瓊蘭、唐裡、李春蘭、羅榮臏、秦玉秀、周元成、黃旭波、黃克江、羅建芳、劉登萍、韋運三、許柳青都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教學經驗豐富,成績優秀,教學論文獲國家、區、市級獎,具備對課題的研究能力。唐榮、趙婷初中英語青年教師,馬羚、莊良菊、呂錫青、龔春榮,學士,高中英語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熱情高,思維靈活。

  整個課題組是一個老中青三結合的結構合理的研究小組。

  (三)學校具備研究必須的領導支援和物質條件

  校長韋潔華、主管科研的副校長林建連、科研主任李志君指導研究並進行科研管理。我校於三年前已建成了一個多媒體語言實驗室,透過學習和應用實踐,我組大部分教師能夠較熟練地利用網路語言學習系統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使用多媒體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上學期,我校在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使我校的教學條件上了一個新臺階,學校對科研組的研究活動給予了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等大力支援,這些,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切實的各方面保證。

  六、課題研究的程序規劃及具體要求

  第一階段——學習

  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透過組織學習和自學的方式學習教師培訓教材《中學英語課程理念與實施》(何安平主編)P94—123及P170—206、《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案例精選集》(高樹忠、劉鳳玲主編)P126—141、《引領新課程叢書》(陳x遠主編)P8—40及P129—14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P89--115和多媒體使用的有關知識,更新教學理念,加深對教學法的理解,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多媒體應用能力。

  本階段的要求:

  1、理解新課程下中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任務。理解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的內涵、意義,對任務驅動型學習活動的設計有初步認識。

  2、對多媒體下“階梯式”、“合作——探究式”、“創新課堂”等教學模式有初步認識。

  3、學習領會交際法、折衷法及張思忠16字教學法等主流教學方法。

  4、寫一篇涵蓋以上三點內容的500字以上的學習小結(5月15日前上交教研組)

  第二階段——研究探索

  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對利用多媒體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是:

  1、遵循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結合交際法、折衷法及張思忠16字教學法等主流教學方法及其他教學方法,在多媒體下進行“階梯式”、“合作——探究式”、“創新課堂”及其他教學模式的構建嘗試。

  2、探究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角色的轉換,把學科教學和資訊科技結合起來,使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高度融合。

  3、研究資訊科技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方式的形成,以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並形成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

  透過教學和研究,取得對多媒體下構建各種教學模式的體會,對多媒體的各種教學功能和各種教學模式在多媒體下的表現形式加深理解,熟悉教材內容的資訊化過程,同時,透過研究,加深教師在改革教學理念、方法上的體會,提高教師素養,增強教師把握課堂的能力,為下一步對多媒體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結合進行最佳化,構建多媒體下的高效課堂作準備。

  本階段的要求:

  1、每位成員要按自己設計的研究方向和課題組的研究要求精心完成研究課。

  2、按統一要求備課,認真填寫教案表。

  3、認真上課,課後將課件上交存檔。

  4、做好課後學生反饋調查。

  5、對照課堂設計要求,認真組織評課,寫好評課記錄。

  6、每位成員完成一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市級以上(含市級)的教學論文。

  第三階段——研究、最佳化課堂結構,

  建多媒體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最佳結合的中學英語高效課堂,結題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根據第一、二階段的研究成果和體會,對多媒體下的中學英語高效課堂作實質性的構建。本階段除按第二階段的要求外,要做好課堂教學對比和綜合研究,要在構建過程中研究和解決下列問題:

  1、如何使學生在多媒體下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

  2、如何設計學生在多媒體下的教學過程參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發展的能力?

  3、如何設計多媒體下的教學內容擴充和改編,使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生動、豐富、自然,更有時代氣息,更易被學生接受。

  4、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怎樣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在多媒體下形成互補優勢?

  5、怎樣對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用時進行恰當劃分和安排,使課堂教學更加和諧和高效?

  透過本階段的研究,使本組成員能對多媒體下的中學英語高效課堂作出有序構建。使多媒體真正成為我校英語教學質量的倍增器。

  七、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主要階段性成果

  第二階段結束時,課題組寫出小結報告,每個成員寫出一篇與課題研究相關論文送市級以上教育科研部門評獎。

  第三階段結束時,課題組寫出結題報告,爭取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論多媒體下的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結合與最佳化》,每個成員寫出與課題研究相關論文一篇送市級以上教育科研部門評獎或者在適當刊物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