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開題學生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

  題 目:威爾第《茶花女》中喬治亞芒人物淺析

  學 院:音樂學院

  專 業:音樂學

  姓 名:齊超

  指導教師:董文華

  20xx年3月 日

  威爾第《茶花女》中喬治亞芒人物淺析

  一、文獻綜述

  (一)現狀

  朱塞佩·威爾第(1813—1901)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憑藉傑出的才華、出色的音樂天賦和勤奮的努力使其在世界歌劇殿堂上屹立不倒。從1839年11月開始威爾第一生共完成了27部歌劇,其中包括數量眾多經典的作品,威爾第歌劇中很多唱段和作品都成為歐洲歌劇史上不朽的作品。而在其創作的高峰期,他所創作的三部歌劇《弄臣》《遊吟武士》和《茶花女》的問世,使威爾第在歌劇界的地位迅速超過唐尼采蒂、貝利尼和羅西尼,成為了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而在他的這三部經典的歌劇中《茶花女》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茶花女》是根據法國小說家小仲馬的同名著作改編而來,於一八五三年三月六日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演。由於種種原因的影響這次首演遭遇失敗,但是很快這部歌劇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讚譽。這部作品表達了對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壓榨弱勢群體的上層社會的憤怒,同時也揭露了世俗勢力的醜陋嘴臉。縱觀整部歌劇,男主角亞爾弗雷德·亞芒的父親喬治·亞芒正是上層社會和世俗勢力的代表者。威爾第正是透過對喬治·亞芒的描寫以及與瑪格麗特與亞爾弗雷德的愛情的對比來表達自己的音樂思想。

  (二)發展方向

  18世紀,在歐洲隨著歌劇的盛行和器樂音樂的繁榮,炫技一詞所指逐漸地涉及到了小提琴家、鋼琴家和閹人歌手以及女高音等專業音樂家,並在19世紀達到頂峰.這種藝術風尚在音樂表達中體現出一種形式美與風格美,但也會因為過於渲染、過於重視表面的娛樂性表現,而使人忽視或分散對音樂深刻內涵的注意力.

  作為整部歌劇中唯一一個“反面角色”,喬治亞芒對於整部歌劇劇情的連線和貫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透徹的瞭解整部歌劇和了解威爾第的創作風格,就要準確的對這位至關重要的人物進行透徹的分析和研究。

  縱觀整部歌劇喬治亞芒的戲份和演唱並不是很多,在威爾第的巧妙安排下使喬治亞芒

  在為數不多的出場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演繹出自我的人物性格和它所代表的世俗勢力所體現出的諸如自私、陰暗等等特點。研究好喬治亞芒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它所代表的世俗勢力的特徵,對於男中音更好的把握、演唱威爾第其他的歌劇作品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二、主要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容

  1、從威爾第創作的歷史背景入手,分析《茶花女》的時代環境和意義。

  2、對歌劇中喬治亞芒的唱段進行分析,威爾第創作的特點。

  3、挖掘威爾第創作特點和音樂語言特徵以及對人物塑造的特點,並用插入樂譜和例證來分析說明。

  4、瞭解浪漫主義音樂、歌劇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二)研究方法

  1、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2、對比的研究方法

  3、舉例說明的研究方法

  4、查閱資料,總結探索,對本文的主題論述問題形成一個比較系統地認識

  三、預期的課題進度計劃

  1、學期初完成論文開題報告,並作一些準備工作,如蒐集和整理資料等。

  2、四月中旬完成論文初稿,並請指導老師幫助修改。

  3、五月初對論文進行細緻處理。

  4、五月中旬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論文寫作,上交論文

  四、參考文獻

  1. 張洪島 主編《歐洲音樂》,上海音樂出版社, 20xx

  2. 張宏到 主編《歐洲音樂史》 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3. 於潤楊 主編《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4. 沈旋 主編《西方音樂史簡編》,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5. (意)朱塞佩塔羅齊《命運的力量--威爾第傳》,三聯書店出版社,1990

  6. 周楓,朱小強 譯編《外國歌劇選曲集》,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7. 盧廣瑞 主編《中外歌劇·舞劇·音樂劇鑑賞》,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8. 錢苑,林華 著《歌劇概論》上海音樂出版社, 20xx

  9. 劉朗主編《聲樂教學手冊》 北京師範大學1995年3月第1版。

  10. 鄭寶華 《美聲唱法之研究》《中國音樂》20xx年第一期(季刊)中國音樂編輯部

  11. 溫恆泰 主編《男中音教學曲集》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12. 王嘉陵 主編《西方音樂簡史》四川文藝出版社,20xx

  13. 李曉靜、李斌主編《音樂精品選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xx

  14. 李曉靜、李斌主編《音樂精品選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xx

  15. (德)保羅貝克《音樂簡史》中國友誼出版社,20xx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2

  本課題題目是:培養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研究的有效途徑。

  研究內容:

  1、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禮儀教育內容、形式,構建以禮儀養成教育為核心,以學科教學中滲透為輔,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禮儀教育模式。

  2、培養學生的現代文明意識和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禮儀素養,為少年兒童打下終身受益的基礎。

  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從課題立項之前到研究的各個階段,分別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不同內容的調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文獻研究法。查閱文字資料及相關教育資訊網,蒐集資料,進行先期的文獻研究,分析研究的時代背景,構建研究的理論框架,為課題實施奠定基礎。

  (3)經驗總結法。由具體經驗總結,上升到科學經驗總結,提高研究水平。

  組織分工:

  為使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學校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宣傳教育實踐, 透過印發《校園文明公約》、《校園文明歌》,召開師生大會,利用班會,晨會,校園小廣, 國旗下講話,出牆報,出專欄,張貼文明標語,出文明禮貌內容的展示版等形式,大造輿 論,使師生充分了解文明禮儀活動的做法和要求,認清其目的,意義,充分認識講文明禮 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使文明進步社會對師生日常行為的要求,是進一步培養具有良好日常行為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諧校園的基本體現,經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廣大師生認識到了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建立體制,強化監督,保障文明禮儀教育活動順利開展。我校在建立文明禮儀教育的長效機制下狠下功夫,逐步完善了三項機制,使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呈現載體豐富,色彩鮮明,成效顯著的發展態勢。

  1、建立領導機制。學校重視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建立了由校長主抓,教室師人人各負其責,全員參與的領導機制,成立學校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大隊輔導員為副組長,各班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及成員分別分管學校的一個年級組,活動中要深入下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完善領導例會制度,每週領導例會時專門部署文明禮儀教育活動情況,並定期將各自負責的年級組活動開展情況做以階段性總結、彙報、交流。

  2、建立激勵機制。培養文明禮儀的先進典型,透過典型的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少年兒童學禮儀,用禮儀,對講文明禮儀的班級進行獎勵和表彰,透過現場會,經驗交流等形式,宣傳和推廣示範班級禮儀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和輻射作用。3、建立教師督導評估機制。將學校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工作納入對教師的督導評估,並與教師考核、評優、晉級掛鉤。

  研究進度:

  我校本著試點先行,突出重點,分段實施,逐步推進,重在實效,主體參與,師生互動, 實踐育的原則,從學校教育和學校實際出發,確定了以“學禮儀知識,做文明學生,樹實 驗形象,創和諧校園’’工作思路,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為切入點,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為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目的,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穩步推進文明禮儀教育,努力建設和諧校園。明確目標,分段實施。

  第一階段:以校園禮儀教育為主,兼顧其他禮儀的培養,開展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和學生隨地吐痰等方面的禮儀行為。策化、養成、固化學校文明禮儀,使學生逐步養成文明禮儀規範。

  第二階段:以家庭禮儀教育為主,使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出入有禮,熱情待客,禮貌拜訪的好習慣,並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經常主動和父母溝通,正確處理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第三階段:以社會禮儀為主要內容,師學生逐步養成在公共場所輕聲交談,右讓禮行,乘車購物,不擁不擠,觀看演出,遵守規則,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等文明習慣伴學生健康成長。

  第四階段:以國際禮儀為主要內容,全面提高文明程度,加大國際禮儀的宣傳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師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一國禮儀,在與外國人交往中都能不卑不吭,知書達理,展現少年兒童良好的精神風貌。

  本課題創新程度:

  就國內外情況看,在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關於兒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國外,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已相當成熟,產生了一些影響廣泛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一般都注重兒童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視行為習慣研究。它們大都以一些設計精巧的實驗為基礎,內容涉及兒童道德發展過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和過程,而且“知、情、意”最終都要落實在“行”上。我國多年來的實踐也證明,僅進行這樣的一般理論研究,在實際的少年兒童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中,對於克服過於注重說教以及“高大全”等現象是不利的,少年兒童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很難形成。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良好的禮儀習慣,必須要對他們進行禮儀習慣的培養。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選擇該課題作為研究題目的理由。

  研究目標:

  本研究目標是積極探索禮儀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著重於學生習慣養成方面的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開闢學校禮儀教育特色。使小學生懂得一些必要的禮儀常識,在學校、家庭和公共場所三種場合,在衣、食、住、行四種生活內容的多維領域中習得和運用禮儀智慧,成長為一個精神飽滿的、情緒愉快、人際關係協調、言談舉止受人歡迎,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

  課題研究基礎:

  1.研究人員精幹,業務出眾。課題組教師學歷層次較高,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及科研能力。他們年輕有為,在各自的崗位上曾獲得了不少榮譽,同時,他們又十分好學、工作熱情高。

  2.對國內外禮儀教育的動態有了較好的把握。閱讀和研究了相關資料,借鑑了前人研究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及其教訓,並找到了本課題研究的新的起點。

  3.學校將心理健康作為特色已多年併成為滄縣示範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4.課題負責人和主要成員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課題:

  課題組成員中有主要研究人員參與了多項省市課題,均已結題,課題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為本課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研究途徑:

  1、禮儀教育進課堂。充分挖掘課堂教學中的禮儀因素,透過課堂教學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在《品德與生活》課中加大禮儀知識的教育內容,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和學習密切相關的禮儀知識。

  2、徵集禮儀文章、組織小學生以文明禮儀為內容開展童謠、兒歌創編活動,透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成為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

  3、查詢不文明行為、動員小學生做一名“文明禮儀監督員”,對學生、老師、家長等身邊的人進行調查、監督,並將發現的不文明現象向師生通報,促進學生講禮儀、用禮儀。鼓勵學生積極查詢自身存在的不文明現象,互相監督,從細節做起,養成文明禮儀的好習慣。

  4、舉辦中隊會拉練。全校各中對相繼開展了以“文明禮儀教育”為主題的隊會,“文明天使在校園”“文明之花出處開”“文明用語我先行”“文明上網我做到”“禮儀花香滿校園”等貼近兒童實際的主題隊會,聲情並茂,極具感染力,學生在準備隊會,表演節目的過程中接受文明禮儀的薰陶。

  5、家校互動、透過致家長一封信、送禮儀知識讀本,召開家長會等活動,動員家長和小學生一起學禮儀,把校園文明禮儀實踐活動拓展到家庭,把家庭教育的成果在延伸到學校,達到家校互動的目的。

  6、社群實踐、學校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在學校不亂扔雜物,一走出校門就有亂扔的現象,對此,組織各班走進社群,做文明禮儀的宣傳者,實踐者,示範者,開展了“我為社群添新綠”“做清潔小衛士”等各種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分配金額:學校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多年來以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此課題受到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學校將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為課題組提供必要的學習經費和參考資料,學校並把這一課題作為重點課題,在其它經費上予以保障。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3

  古典文學中常見論文這個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為論文。以下就是由編為您提供的學生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名稱可謂畫龍點睛之筆,如果撰寫的好,是論文加分和吸引讀者的最好因素。那麼究竟我們應該如何撰寫課題名稱呢?

  第一,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過大或過小的課題名稱只會讓你的內容文不對題,這樣的開題報告是很難透過選題的。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在開題報告中由於課題還未探究,所以所撰寫內容都是在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對於這些內容我們不能用結論性的論述。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⑵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不具備價值和意義,甚至於沒有目的的課題研究還有什麼研究的必要嗎?這部分內容也是審題人員判斷是否透過課題研究的標準,所以我們應該重點突出這部分的內容。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4

  一、研究背景

  自國家出臺雙減政策以後,一部分家長憂心忡忡,一部分家長喜笑眉梢。優的是怕孩子放縱,喜得是孩子的壓力變小。雙減政策落地,一定意義上,能夠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去成長,不提前剝削孩子的剩餘價值,享受童年帶給孩子的樂趣,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全面發展。

  但是作為家長,憂心的是孩子在家不寫作業,瘋狂的玩耍會導致孩子放縱,肆無忌憚,學習成績下降,作為家長,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仔細品讀,孩子們現在不僅僅只需要學習課本知識,還有很多自然、科學、人文等知識去滲透,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我覺得雙減政策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符合當下這一潮流的發展,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制定相應的符合自己的學習計劃,而不是盲目的跟著老師佔用大把的時間做些機械的作業。

  多年來,灌輸式的課堂教學一直佔據著學生思想的主導地位。教師講什麼,學生就聽什麼,老師要求做什麼,學生就配合做什麼,沒有自己的感受,沒有自己的體驗,沒有自己的思維,全是老師“要我做“。所以,課上課下學生判若兩人,明知道不能這樣做,卻做了。由此看出

  “要我學“的教育方法使學生思想的教育效果喪失了,學生課上明白了道理,生活中卻不會明辨是非、分清好壞,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使學生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為自己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必須改進有礙學生個性、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學生思想的教育效果,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歸根到底只能來源於自身的學習活動,沒有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實踐,無論教師怎麼教,學生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的,而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參與活動,課堂要使學生透過參與,自我感悟掌握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識,從而激發道德情感,昇華道德行為。

  現代教育理論還認為:道德意識只有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透過自己的內化才能轉變成自己的要求,學得好壞,跟他自己的內化緊密聯絡,外界強加給學生的,沒有經過學生的內心體驗、吸收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發展或培養不能給予人或傳授給人,誰要享有發展與培養,必須用自己內部的活動和努力獲得。“所以思想品德教育決不是灌輸,而是要讓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認識內化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自主學習,正是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積極倡導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類進入21世紀後,為適應終身教育的要求,必須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地尋找,獲取知識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可持續發展人才,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教學領域嶄新的課題。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

  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談不上喜歡,就更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自主地學習,使數學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我們開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的研究“,是立足於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重點研究怎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獨立地獲取知識,探求新知,達到學會、會學,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水平。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的研究“,遵循心理學、教育學及教育教學規律,堅持需要性、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原則,構建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論體系和操作體系,重點進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地位與教師的作用關係等研究,探索出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和行之有效的操作辦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的研究“實驗是要“培養能夠主動發展的人“。那麼,什麼樣的教學結構和教

  學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呢?

  我們認為:“發展是對人整個生命的成全,而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活動難於擔當這樣的使命。“其改革思路是: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引進教學過程,把課堂教學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從而使教學結構和教學活動發生根本性變化。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對數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透過這樣一種基本形式和手段,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達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健全學生的能力結構和保證學生能力發展的和諧性,同時這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素質結構的科學性。把傳統的教師主講變為學生的討論、交流,讓課堂展開發展性的教學活動,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俄國文學泰斗托兒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由此可見,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何等的重要。興趣對豐富人的知識,開發人的智力有重要價值。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推動他們去探索和學習。丁肇中教授就曾說過:“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

  素質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成為一個具體主體意識和創造力的個體。書記明確提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創新,根本的一條就是靠教育、靠人才。“所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作為當今進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

  四、課題研究中的有關概念的界定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任何一種興趣都是對這種事物有所認識,或參與了某種活動,體驗情緒上的愉悅後發生的。如你對數學有興趣,不僅對有關數學的書籍、各種教具、投影片有所關注,而且會對數學有所瞭解,津津樂道,並對參加數學活動感到愉快。

  “自主學習“是指在課堂上,學生透過教師的科學指導,圍繞教師確定的學習目標,自主的選擇學習方法,自我監控學習過程,逐步養成自主評價學習結果。透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的教學實踐活動。興趣是自主學習前提,自主學習是激發興趣的目的。

  什麼是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學生個體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師必要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在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發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必需的穩定的心理特徵。這裡的關鍵詞是自主,即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主體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動作用。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進一步轉變教師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質量觀、教學方法觀、學生觀。成就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論水平、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能撰寫經驗型論文和科研論文的中青年骨幹教師。使學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再上一個臺階。

  2、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著一定的問題,依據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形成善於思考,勇於探索和創造的品質,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機,發展智力,提高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和堅持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並形成一套適合培養小學學生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和策略,力爭能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應用。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效能力。本課題著重進行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

  1、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精神的培養研究。關鍵立足與學習興趣的激發。

  2、學生自主學習一般教學模式的研究。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

  整個課題研究的三個內容都非常重要,任何一個內容的研究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及整個課題的最後結果都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意識、興趣、精神的培養“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難點。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

  對當前我校小學教與學的現狀進行研究。

  2、文獻研究法

  實施本課題的理論支撐點以及方法論依據的研究。

  3、實踐法

  對方法論的探索以及運用的研究。

  4、經驗總結法

  完善方法論及策略的研究。

  5、系統論方法

  摸索並建立起一套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策略的研究。

  6、個案研究法

  (1)實時監控學生個體的成長和發展。

  (2)研究物件:本校五(3)班。

  (3)研究步驟分三步:

  第一步:前期準備和預備實驗階段。在此階段,成立課題組,蒐集研究資料,培訓實驗教師,聘請校外專家進行理論指導,為本課題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步:進行正式實驗研究,進行中期檢查和研討;第三步:撰寫研究報告。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學校成立實驗專題工作小組,配備專門人員。具體負責課題研究和組織管理。

  2、加強學習、研討,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養,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方面的科學理論和科研方法論。聘請專家講學,圍繞每個階段的研究重點,開展研討活動。

  3、收集國內外有關課題資料,建立學校科研資料檔案。

  4、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創設情景,精心設計教學,讓學生能積極投身到教學活動中去,個性得到發展。綜合能力能力得到提高。

  5、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寬鬆的學習氣氛,定期學習,開展教研活動,及時總結。

  6、根據班級實際,制定子課題,總課題活動每月不少於一次,各子課題活動保證每兩週一次。適當減少課題負責人的事務性工作,以保證課題的研究與協調,做到專人負責,定期活動,共同研究。

  九、課題研究的原則

  1、激發興趣的原則:要想讓學生保持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想出各種各樣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形象、生動、有趣,充分運用各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擇與學生生活較接近、學生關心的、希望瞭解的問題,使學習對自主學習有慾望。

  2、發揮主體性的原則: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只有轉化為學生自己的需要,才能做到知行統一,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3、注重教學相長的原則: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要使學習活動呈現出積極狀態,使每一位學生都“動“起來,就要促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做學習的小主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4、過程激勵原則:“成功是成功之母“。當學生在學習中有閃光點,有思維方式的與眾不同,有積極的學習態度等,都應該對其效果進行激勵,透過激勵評價讓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著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十、課題研究的步驟

  1、設計申報階段成立課題組,

  擬定研究方案。完成對課題的內涵與目標研究。

  2。實施階段開題論證,明確目標,進入實質性研究。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並實施。改變傳統的作業觀,作業評價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注,形成數學作業的“減負增效“評價體系,撰寫相關論文和調查報告。

  3、中期論證階段進行階段檢查和總結,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接受領導專家中期評估驗收。完成中期研究報告、研究論文、課堂教學展示,形成數學作業的“減負增效“評價體系。

  4、結題鑑定階段撰寫課題終端研究報告,形成新課程體系下的數學作業的“減負增效“發展性評價體系。

  十一、課題成員及分工

  1、課題組負責人:

  負責課題的全面實施,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檢查本組成員對課題的實施研究情況,及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2、課題組成員:

  十二、課題研究的措施

  1、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研究組成員做到心中有數,啟動後做到有計劃、有檢查,各項工作做到負責到人,落實到位。

  2、建立課題研究人員的初級研究檔案,實現科學的課題管理。

  3、每月召開一次課題組成員會議,彙報研究實踐的情況,同時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探討改進和解決的方法,同時佈置下階段的研究工作。

  十三、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理論成果形成有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研究的原則、方法和策略。

  2、實踐成果

  (1)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2)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4)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5)促進了教師不斷進步。

  十四、參考文獻

  近期,國家出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雙減”政策。為堅決落實“雙減”政策,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各中小學實行課後延時服務,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課後延時服務全覆蓋,透過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推進政策全面落地,為同學們開啟新學期學習生活。

  在我們學校,學校以老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為原則,組織全體教師對“雙減”政策進行學習和領會,在作業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後輔導等方面擬訂出具體措施,紮實貫穿於常規教學過程當中。與此同時,我校還實行“5+2”模式,即學校每週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面對教育政策新要求,我們學校結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別制訂了各項細化制度,在課堂中、作業裡有效落實“雙減”政策”。

  作為老師,我一定會把‘雙減’政策落實到教學工作當中去,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減’政策給他們帶來的新變化。

  我認為具體的做法有:學習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有新的認識,更新教學理念,明白減負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作業數量,關鍵是如何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質效。

  1、加強集體備課,認真鑽研教材,使各單元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根據單元目標制定合理的課時教學目標,並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修改教案,有針對性地對美術知識和能力進行訓練。

  2、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圍繞聽說讀寫相結合進行。

  3、找出本篇課文中想像說話的訓練點,進行說話練習。

  4、課外作業,精心篩選,認真編排,如在教學中總結出經典基礎性作業和練習,作為常規試題認真練習

  5、設計分層作業: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

  總之,練習只是手段,讓學生在課後得到鞏固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為教師要精細設計每一個課堂作業,做到少而精,讓學生在樂中得到學習,得到鞏固,增強練習的有效性。

  “雙減”落地,對學生、家長以及家庭來說都是一種“減負”。家長表示,在學校裡完成作業,又有老師可以教、可以問,對我們家長來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落實“雙減”雖然是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但減的同時是在提質,迴歸到學校的責任就是育人,廣大教育工作者還要立足課堂這個育人主陣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真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中生處於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於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學校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幫助。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質,這已成為共識,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學德育教學方法與手段陳舊,只注重“知”而不重視“行”,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知行合一”的教學原則。那麼如何實現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如何實現學生“知行合一”?將學生的“行”即學生日常的道德行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檢驗,透過知與行的不斷體驗、實踐、反思、比較幫助學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質,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價值。

  第三次全教會指出:要“加強學校德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絡,講究實際效果,客服形式主義傾向”。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適應新形式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切實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校內外教育相結合,切實加強實踐活動。”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建立愛心、同情心、責任心,最大程度的實現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一般來說,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傳習一定的社會意識、

  社會規範,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動。具體來說,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在教育者實施傳導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養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將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範轉化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紀、思想品質的活動。換句話說,德育是教育者教受教育者學習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範,遵循其行動並予人惠澤的活動。

  2、德育的實效性: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德育的實際運作對德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它既指德育的內在效果,即德育能否順利的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道德素質;又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透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社會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3、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的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會的思想道德的影響,並透過其品德內部矛盾運動,使其養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動。

  四、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綜述。

  20世紀國際德育理論名著文庫,其中包括柯爾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學》、約翰威爾遜的《道德教育新論》路易斯拉思斯的《價值與教學》杜威的《道德教育原理》、霍爾和戴維斯的《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彼得斯的《道德發展與道德教育》國內德育研究理論文庫包括馮增俊的《當代學校道德教育》、戚萬學的《衝突與整合———20世紀西方道德教育原理》、袁桂林的《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 。鍾啟泉、黃志成的《西方德育原理》郭本禹的《道德認知與道德發展教育———科爾伯格的理論與實踐》

  五、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重點、難點,研究創新點。

  (一)中學德育目標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等方面。

  1、縱向目標:

  初中一年級: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和基本行為習慣的繼續養成教育。

  初中二年級:學生責任意識和責任習慣的養成教育。

  初中三年級:是學生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的養成教育。

  2、橫向目標:

  (1)思想政治方基本要求: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關心家鄉建設;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懂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瞭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常識;初步具有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益、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有基本的民主與法制的觀念,知法、守法。立志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而學習,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初步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陋習俗。

  (2)道德行為方面的基本要求:尊重,關心他人,愛護、幫助他人。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積極參加勞動,初步養成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

  (3)個性心理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養成誠實正直、積極向上、自尊自強的品質。具有初步的分辯是非等能力。

  (二)研究內容:

  初中一年級

  1、道德教育

  (1)社會公德教育

  ①注重儀表,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到身體清潔、衣服整潔,服裝髮式要合乎中學生的身份,美觀大方,行為端正。

  ②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講究文明禮貌,尊敬師長,關愛他人。

  ③尊重和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愛惜自己的名譽,進而維護民族和國家的尊嚴,懂得人格和國格的關係。

  (2)環境道德教育

  瞭解人與土地、人與水、人與植物、人與動物、人與荒漠的五個方面的關係,進而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3)家庭美德教育

  ①理解父母、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學會與父母溝通。

  ②知道作為家庭的一員,要有家庭責任感。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亂花錢,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

  ③善於與親戚、鄰里交往,親戚之間要常來往,遇到人家有事情要主動幫忙。家庭中長幼有序,互相關心,互相寬容,用行動去珍愛家庭,營造和樂融融的家庭氣氛。

  2、法紀教育

  (1)法制教育進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法律常識教育,學習和掌握《國旗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等內容。

  (2)紀律教育

  學習和掌握《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校規、校紀等,並能夠落實到行為中。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衛生常識教育

  ①瞭解處於青春期初中生的身體發育特點。

  ②懂得衛生保健的基本常識並能運用。

  (2)青春期心理教育

  ①瞭解處於青春期的初中生的心理發育特點。

  ②進行初步的性道德教育。

  (3)交往心理教育

  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形成學生博愛意識與行為;教會學生正確地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打扮得體、舉止文雅;學習各種有利於自身健康發展的社交技能。

  (4)拓展教育內容

  ①進行學習心理的教育,包括智力健康教育、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教育、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的教育等。

  ②意志教育,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耐挫能力教育。

  4、思想教育

  (1)世界觀教育

  進行基本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①知道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是物質的,要尊重客觀事實。

  ②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及其自身有一個系統、理性、科學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

  ③相信科學,不參加迷信活動。

  (2)人生觀教育

  初一學生已步入少年時期,這時的人生觀教育主要是勞動教育。

  ①知道要靠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②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家務勞動,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的勞動素質。

  ③學生會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在實踐中體會到勞動光榮。

  ④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學生從自我衛生服務、自我勞動服務、自我生活服務做起,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3)價值觀教育

  ①知道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立市場經濟,仍需要提倡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

  ②知道個人與集體、與國家的關係。

  ③初步懂得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標準。

  5、政治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①熱愛家鄉,對家鄉特定的社會地理環境和地域人文氛圍有歸屬意識和親和意識。

  ②瞭解祖國,知道祖國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美德。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③進行時事政治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①知道什麼是集體主義。

  ②培養學生愛班級、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珍惜和維護集體榮譽的態度和行為。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①懂得中國走社會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是中國人民唯一的正確選擇。

  ②教育學生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初中二年級

  1、道德教育

  (1)社會公德教育

  ①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和維護公共安全、保護公共安全設施和安全標誌,不挪動,不損壞。

  ②自覺愛護公共財物。

  (2)環境道德教育

  ①瞭解和掌握一些環境科學基礎知識。

  ②進行環境情感教育,積極倡導保護環境,愛護綠地和動物,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公益活動。

  (3)家庭美德教育

  初二主要是進行勤勞儉樸、艱苦奮鬥的教育。

  ①知道幸福只有靠勞動去創造,勞動的人才可能是幸福的人。

  ②知道勞動成果得來不易,理解自己的父輩養育我們的艱難,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③生活上力求節儉樸素,合理消費。不攀比,不追求高消費。

  2、法紀教育

  (1)法制教育

  學習和掌握《未成年人保護法》、《環境保護法》、《教育法》等法律。基本內容,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初中生。初步學會運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

  (2)拓展法律教育

  讓學生適當瞭解《刑法》、《憲法》、和《教師法》等。此外,在《交通法》、《治安管理條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毒的決定》,以及國家或本地區新頒佈的法律、法規中,與初中生日常生活相關的部分,也要透過認知與實踐途徑有所涉獵。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心理教育

  ①主張群體交往,滿足發展中的中學生的情感需要。

  ②引導學生從審美的角度欣賞異性,形成對異性的正確審美觀。

  ③懂得自尊、自愛、自重,遵守性道德。

  (2)交往心理教育

  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掌握一些交往技巧

  ①懂得同學之間交往要注意恰當的形體語言和口語表達。

  ②教育學生與成人交往要走出心理“自卑”的誤區。

  ③教育學生與異性交往時要適度、自然。

  4、思想教育

  (1)世界觀教育

  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瞭解人類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和看待一切事物、歷史人物和社會現象。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機結合,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用於指導實踐。

  (2)人生觀教育

  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②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責任感,而且重視對世界、對人類的責任感。

  ③進行理想教育。教育學生確立將祖國的發展和個人的發展、現實與發展相結合的理想。

  (3)價值觀教育

  ①幫助學生正確對待社會上的各種消極現象,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②教育學生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

  5、政治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學生認識到,愛國主義是每個人歸屬感的需要。

  ②認識到時代賦予自己的建國興邦的歷史責任,把樸素的故土情、祖國愛上升為更加深邃的情感意識,使之成為一種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道德責任,形成民族責任感、國家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③知道國防的基本常識。

  (2)集體主義教育

  主要是培養學生樂群、合作、互助、關心理解他人、同情弱者的集體主義情感。

  ①關懷、愛護自己所屬的班級、學校,具有高度的集體榮譽感。

  ②懂得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知道集體不僅為個人的智慧、才能、愛好、個性特長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為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③學會與他人合作,逐漸在交往中學會認識自己和他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從而採取一系列適合集體和他人的行為方式,確認正確的與他人相處的行為準則,並慢慢形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個人優秀的道德品質。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瞭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4)瞭解團的知識。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積極參加團的活動。

  初中三年級

  1、道德教育

  (1)社會公德教育

  核心是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寬容的性格,不埋怨,不嫉恨,不猜疑別人。教育學生在學校要尊敬老師,虛心接受教師的教育,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

  (2)環境道德教育

  ①恪守保護環境的規範準則,培養學生調查環境問題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即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技能。

  ②透過觀察和調查獲得關於環境問題的直接知識,能夠對環境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絡進行合理的分析。

  ③能夠制定對當地的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的表格。調查當地居民對某一環境問題的反應,能夠較合理地取捨、分析調查得到的有關資料,對所調查的環境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

  ④知道每年的一些環保日,如2月2日的世界溼地日,3月22日的世界氣象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10月4日的世界動物日,5月31日的世界無煙日等。

  (3)家庭美德教育

  ①知道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證廣大社會成員幸福生活和社會文明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家庭關係中,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尊老愛幼是家庭美德的重要表現。作為子女要孝敬父母,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美德。孝敬父母,不僅需要情感,更需要行動。

  ②懂得鄰里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禮讓團結,鄰里發生了糾紛,要心平氣和,主動謙讓,得理也讓人。

  2、法紀教育

  (1)法制教育

  主要對學生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方面的教育。還應學習一些《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稅法》知識,結合《民法通則》及《憲法》相關知識,瞭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和繼承權是由憲法和民法、刑法、繼承法等法律加以確認和保護的。

  (2)拓展法律教育

  ①瞭解公民的各種權利及義務。

  ②初步樹立起公民的國家觀念。

  ③學習《婦女權益保障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瞭解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的人身權利受法律特殊保護;

  明確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對婦女人身權利予以特殊保護;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殘疾人的公民權利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歧視侮辱、侵害殘疾人。 ④學習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透過的《反分裂國家法》,瞭解制定本的目的是:為了反對和遏制“臺 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海峽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3、心理健康教育

  (1)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重點對學生進行性道德教育。

  ①教育學生認識什麼是正常的異性友誼,正常友誼應遵循什麼準則;什麼是異常的關係,應如何控制調節這些關係;在異性交往中如何才能做到互相尊重、自尊自愛等一系列問題。

  ②指導和運用在對待異性交往中出現的偏差時,可採用的一些方法如淡化法、充實法、遷移法等。

  ③正確對待手 淫,改正不良習慣。

  (2)交往心理教育

  ①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不會自然而然達到交往的目的,它需要我們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在交往過程中要以尊重、信任、寬容和諒解的態度與他人相處共事。

  ②正確對待正常的異性友誼、互幫互助、禮節性交往。

  4、思想教育

  (1)世界觀教育

  ①進行科學世界觀的教育。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教育學生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尊重事實、尊重科學,不盲目,不弄虛作假,具有科學精神。

  ②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掌握科學的方法論。

  (2)人生觀教育

  ①教育學生正確面對升學和擇業,勇於面對困難與挫折,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②進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理想的教育。教育學生勤奮學習,立志成材,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③確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態度,形成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3)價值觀教育

  樹立為別人服務的思想,逐漸去除只願別人為自己服務而不願為別人服務的想法和行為。

  5、政治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①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國家命運發展的戰略目標教育,進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增強振興中華的緊迫感。堅定愛祖國,為祖國貢獻一切的信念。

  ②進行時事政治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服從集體決定,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主張正義,維護公正的集體主義精神。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

  對學生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心內容的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教育。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我國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巨大成就。

  (三)研究重點、難點:

  1、在應試教育的現狀下,大多數學校重學科知識,輕德育教育,特別是道德的實踐活動開展較少,忽視學生德、體、美、勞的發展。

  2、結合地域性,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的學校德育實踐工作的延續性。

  3、周邊的社會環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影響較大。

  4、新的教育法律法規,以及社會不良資訊的傳播,加深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

  (四)研究的創新點: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透過創設情景、課後實踐、實踐調查等多種方式,提高德育教學的最大實效性。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用各種調查方式,如問卷法調查現有評價手段以及實施對學生德育發展的作用,以探索評價手段採用的方式和實施過程的控制。

  2、教育實驗法:確定實驗班和對照班,對實驗班採用假設的評價手段,對對照班不採用,比較學生德育發展的差異,以確定實驗變數的效應,從而揭示實驗現象後的規律。

  3、個案研究法:根據學生現狀確定追蹤個案,對其實施相應評價策略,以確定特殊學生德育評價手段的採用以及有效性。

  4、經驗總結法:研究人員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經驗事實,分析教育現象,得出規律性總結。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6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份職業的快樂和幸福,我會用全部的知識來教育和引導幼兒,不僅要從德、智、體、美這幾方面來發展幼兒,還需要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兒童天性活潑、好奇、好動、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常常靜不下心來,做事不能堅持到底。如果教師不能有意識地把這“活潑”的天性逐步導向“專注”習慣,到上小學時再想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就十分困難。所以,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一、為幼兒創造輕鬆、愉快、簡單的環境。

  俄國的教育家曾經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只有開啟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撒滿心靈。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注意力的表現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說幼兒,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況下,也是很難保持注意力的,以便幼兒想象力的發揮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教師應注意調整自己言行舉止,配合幼兒的行為,無論幼兒在幹什麼事情都不要輕易打擾,給幼兒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究、去發現。

  二、讓幼兒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長在家不管孩子,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耍,造成睡眠不足,不能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活動,從而使注意力渙散。幼兒在家不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來到幼兒園也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簡單而有規律的幼兒園生活與有規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吸引。

  三、教師語言要有藝術性.教具的顏色要鮮豔、新穎。

  自制一些玩教具如:軟飛盤,樹葉沾畫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獨立動手的同時有效的提高了注意力。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在提高幼兒注意力的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和競爭意。這些有獨特個性的自制玩教具體現了幼兒教師獨特的教學個性。老師們透過親手製作形式各異的玩教具,體現出新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動手能力、語言能力、情感態度、科技知識等方面的教學要求一個教師的語言藝術對於牢牢吸引幼兒們的聽課注意力則是最為重要的。因此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提問知識都要準確、生動,還要有重點、深度。這樣孩子們無論是上課狀態,還是上課效果都會很好。最基本的是知識的準確性,如果不準確,給孩子們的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印象,只能是分散淡化幼兒的注意力,根本談不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尤其是對於一些知識概念更要注意。當然具體實施需要很強的技巧性,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最好採取一種孩子們能夠接受的語言方式進行對話,孩子就會有一種親近感,語言生動有趣則會最能夠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聽課熱情,也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因為教師的風趣幽默最能打動孩子的心,從而吸引住孩子。但一定要注意掌握適度,不可濫用,否則就會物極必反。教師無論在上課還是在生活中,聲音都要有變化,只有高低起伏的聲音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在講故事的時候,不僅教師的聲音要高低起伏,還需要音色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如果一個教師注重突出重點,那麼課前對於知識已經去粗取精,做了精加工,於是在孩子頭腦中得到的印象自然就會既簡單又清晰,這樣孩子們就會很容易引起注意。而且由於孩子們獲得的知識是系統的“骨架”部分,這對於孩子主動去新增知識的“肌肉”部分已經創造了充分的條件,從而更加有利於幼兒對學習注意力的保持和加強教師對於知識的顯現缺乏深度,孩子所接受的知識就十分平淡淺顯,這對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十分不利,幼兒就會缺乏足夠興趣,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因此一個教師如果學問精深,又善於表達,能夠深入淺出,使孩子覺得通俗易懂,就能夠吸引住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知識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從而更利於知識掌握。總之課堂上教師只有緊緊抓住了孩子注意力,一切教育教學活動才能夠有實質性的進展,從而才能夠有幼兒學習效率的全面提高。

  四、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每組織一個教學活動時,都要圍繞活動所需來創設環境,不新增任何與本節活動無關的內容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在授課中教師要巧妙地去引導幼兒的注意力,及時進行注意力的轉換,同時授課的時間不宜太長,按標準的時間來上。上課中,只要發現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給予獎勵和鼓勵,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幫助孩子成為主導的學習者,從而享受學習的快樂,避免注意力的轉移,最終讓幼兒在一個很好的氛圍中學習。

  五、用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幼兒教學改革雖已經進行多年,但卻因過於強調聽說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幼兒教學中仍存在諸多方面的實際問題,如教學觀念陳舊、教材單一等。在幼兒課程教育中,有效地開展快樂教學法,以全新的途徑來實現發展快樂教學法能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兩大主題的今天,加強和改進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帶動快樂教學法在幼兒課程教育的開展,促進幼兒全面認識當今世界的形勢,增強愛國主義和國防觀念具有重要作用。

  六從幼兒的興趣入手,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興趣是人們探求事物。和進行活動的動力,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無論是誰,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都會注意力集中,很投入、專注,幼兒也是如此。"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幼兒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時,總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即使疲倦和辛勞,也會心情愉快而興致勃勃,當遇到困難時,也絕不喪氣,而去想辦法百折不撓地去克服它。

  如在區角活動中,有的孩子對智力拼圖特別感興趣(智力拼圖屬益智玩具,具有開發智力發展幼兒邏輯思維功能,是富有挑戰性的遊戲),在操作智力拼圖過程中,多次因遇到困難被迫終止,但幼兒沒有放棄而是反覆拆拼,每當解決一個困難時,幼兒都會開心地笑一笑,對於身邊的小朋友則表現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由此可見,幼兒的注意與興趣有密切關係。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應該把培養孩子的興趣與培養注意力有機結合起來。在教授孩子知識時,教師應採用形象化、趣味性的遊戲教學。如在數學活動中,要求幼兒掌握數的概念或學習幾何形體時,我們除了使用生動有趣的直觀教具外,還可採取遊戲等幼兒感興趣的方法,如透過"學做機器人"的遊戲方式,引導幼兒認識幾何圖形,來激發幼兒興趣同時逐漸形成穩定和集中的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幼兒注意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可根據孩子年齡發展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有針對性地去培養幼兒注意力。

  幼兒是認知主體,任何教學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幼兒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的提高。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人的認識是由外部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我們主張既要重視外部刺激,又要重視內部心理過程的作用。教學就是要透過安排適當的外部條件來影響和促進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達到更理想的學習效果。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幼兒注意力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一。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協調發展;表現為人的良好的健康個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發展。這當然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追求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率,離不開調動幼兒有效參與課堂認知的教學過程。可見,幼兒注意力的發展,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益,還能培養人的能力,體現了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7

  一、課題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程改革。其中強調改變學生方式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學習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課改不斷擴大,反思學習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終身學習”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說:“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幾年來,指導學生反思成功之處,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學習正確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透過反思和研究這一活動,探索學習反思的恰當方法和策略,及時對現有方法作出調整或完善,使學生的反思學習更科學、更有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反思意識、反思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服務。

  二、課題的涵義

  “學生學習反思”指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學習動機上自己產生學習的慾望和衝動,不斷增強主體意識和自我反思意識,積極參與創設學習的環境、自我尋找學習的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等方面進行“自我認識、自我選擇、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會教育自己、發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的學習方式。學習反思是有效主體參與的認知特徵,是主體意識發展的充分體現。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以探索“指導學生培養學習反思的方法”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宗旨。研究目標如下:

  1、提高學生學習落實效益: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主體性,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反思學習,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落實效益。

  2、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能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能提出多種設想、採用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促進團結協作,充分發揮人際互動與資源共享:學習反思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於協作與溝通的良好空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能學會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重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資源共享。

  4、透過多元評價,改進反思方法:透過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對自己的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從而改進反思方法。

  5、養成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生在學習反思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養成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學態度,同時要培養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和嚴謹治學、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與學生的反思學習密不可分。在教學中,學生的反思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較為有效的途徑。

  7、培養自我反思、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服務。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為數學學科實施“學生學習反思”關鍵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出發,喚起生反思意識,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意系統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建構、自我提升。根據學生反思學習發展的特點,此過程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不同層面的發展階段,在這五個階段中教師應遵守“學生反思學習三原則”,積極創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四位一體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反思意識、反思學習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認識學生學習反思中相互聯絡的五個發展階段。“學生學習反思”從理論上講應有五個發展層次,即“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發展階段。自我認識是研究的基點,它可喚起學生反思意識的萌芽;自我調節是學生學會按自己的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以適應自已興趣、愛好和認知方式等,以協調興趣愛好、個性情感與學習目標之間的矛盾;自我監控指學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學習作為和習慣,使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自能發展是反思學習的最高水平和終極目的,從而達到“學會反思學習”的研究目的。

  2、確立數學學習反思“三個原則”

  (1)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習反思必然使一些學生充分展顯出自己個性和發展情況,也有一些學生的發展因素是潛在的,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採取合適的方法、策略,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各個層面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因材施教是開展學習反思活動的第一原則。

  (2)尊重學生興趣和選擇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習主體的內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有自己決定和選擇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問題,並自行設計或活動。教師不能強行讓學生去做某項活動,或不能做某項活動,要採取一些措施,吸引學生的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向他們提出建議,讓他主動地參加某項數學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並不意味著教師主體地位的削弱,而是強調教師組織、啟發、引導、點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導、建議和激勵的原則

  在數學學習反思過程中,教師重視創設數學學習環境,設計各種誘發學生興趣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斷向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建議、幫助,進行恰當的激勵。

  3、建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反思環境。

  (1)開放反思。指有開放的教育思想,有開放的教學方法,有開放的數學思維活動,只有在開放的數學學習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最多的選擇機會,學生才會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學習。

  (2)互動反思。指數學教學中師生、生生實現積極的交流互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中多層次的互動評價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組交流、全班互動等。多層面的交流才能讓每個學生充分表露出的他們的興趣、喜好和個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反思性地學習。

  (3)合作反思。指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其它人員之間共同完成反思性學習任務的一些活動。合作有利於學生認識自身的價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利於學生作自我調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開展學習反思中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以上四個方面在教學中應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

  4、實施學生學習反思的策略

  (1)認識反思讓學生認識學習反思的重要性和讓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學習事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學會反思學習反思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的反思性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導和反思習慣形成是關鍵的一環。學會如何反思要點,如何合理確定反思過程,恰當使用反思方法。

  (3)目標反思讓每個建立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目標體系,進行自我導向,讓學生不斷向自己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反思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針對自己建立自我奮鬥目標,形成自我小組師生三層次互動的反思性目標學習。

  (4)活動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動激發反思意識。學生反思意識的喚醒和形成需要興趣和動機的引導,需要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保持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動機,因此有必在針對數學教學的特點設計各種學習反思的興趣活動。

  (5)情境反思。學習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諧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緒的制約。創設學生敢於說話表達,勇於反思的教學情境,創設富有情感體驗的情境,創設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數學“學習反思”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發現合作反思點撥創新

  此模式以創設情境為切入口,以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反思為主,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2)自悟自評自饋

  此模式以自得自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自我領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結果的互動反饋。

  (3)質疑探究反思發現

  此模式以懸念和質疑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以啟發學生髮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發現。

  (4)創新評價反思點撥

  讓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然後開展各層次的評價的活動,引導反思,教師在各環節中僅作點撥。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資料文獻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

  2、調查法:蒐集有關學生學習反思現狀調查及歷史材料,用問卷、訪談、測評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進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動研究法:教師直接對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包括“計劃、實施、反思與評價”三個環節。

  (二)實施步驟課題實驗時間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資料文獻的準備、資訊收集;學習討論,進一步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及觀念,確定課題目標與課題內容,成立學校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調查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現狀調查與分析,學生自主反思學習的現狀,包括師生對學習反思的認識與觀念、現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分析對現狀對研究的影響。制定更有效的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

  3、實驗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開,進一步研究數學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研究學生學習反思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研究數學“學習反思”的課堂教學模式

  4、結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饋、總結提高並撰寫研究報告。進行成果鑑定及推廣研究。

  六、課題組人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杜恩臣

  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杜恩臣:負責方案的制訂,撰寫課題研究的主報告。

  李星:收集資料,做好建檔工作

  張以起:完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的撰寫等

  高孟堂:參與方案的制訂、研究報告,參與調查並完成書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學生探究、反思小論文、圖片資料等。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8

  課題研究目標:

  1.中小學生在校的實驗活動與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存在怎樣的關係?

  2.同我所進行的“八五”重點課題“學生實驗能力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目前中小學生的實驗能力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科學(理、化、生)課程的實踐能力是否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3.探討中小學生實踐能力評價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那麼,什麼是實踐能力呢?

  一、關於實踐能力的定義

  目前,關於實踐能力尚無統一的定義。從字面上理解,實踐能力應為從事實踐活動的能力。

  實踐能力可以定義為:個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不從解決問題角度來講,可以將實踐能力定義為:個體完成實際任務的能力。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就是將所學知識特別是以間接方式獲得的知識,如書本知識或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或完成實際任務。一方面,相對學生主體而言,要麼實際情況是學生未曾遇到過的,要麼實際問題或任務是學生未曾遇到過的,或者是完全未曾經歷,或者是部分未曾經歷,總之相對學生有新的成分。另一方面,對學生經歷過的事情,在完成質量和完成效率有提高。實踐能力的高低可以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透過新情況、新問題(新任務)和完成任務的質量和效率得到體現。學以致用是實踐能力的核心。

  二、實踐能力的結構

  實踐能力由哪些要素構成呢?有研究認為,實踐能力有四個基本構成要素:實踐動機、一般實踐能力因素、專項實踐能力因素和情境實踐能力因素。

  實踐動機是指由實踐目標或實踐物件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者內部動力。一般實踐能力因素包括個體在實踐中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機能,它不指向解決具體問題,但影響個體問題解決的效果,構成個體實踐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專項實踐能力因素指個體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出來的專項技能。情境實踐能力因素是指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實踐者根據自身能力和具體情境條件的相互關係,恰當地決定行動路線並付諸實現的能力要素。

  另有學者研究得出實踐能力包括三大要素:一般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情境實踐能力。

  三、實踐活動、實踐能力的類別

  始於20xx年的中小學第8次課程改革,設定了綜合課程如科學課、藝術課、綜合實踐課,增加了探究性實驗和研究性學習內容,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科學課程中,學生將透過科學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初步理解科學本質,形成科學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11]

  四、實踐能力的評價

  實踐能力發展具有實踐性、情境性、綜合性和外顯性等特徵。因此,“它很難用試卷考試衡量高低,只能透過實踐活動表現來評價。”[15]有學者做了“考核物理實驗能力的筆試與操作考試的比較”研究。得出結論:高度一致地反映了操作考試與筆試不顯著相關,不能用筆試代替操作考試。該學者分析,實驗筆試與操作考試不顯著相關,主要是因為它的不同質。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可作如下對比分析。

  實踐能力的評價,要根據實踐能力發展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創造性地完成一定的任務或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評定現有的實踐能力。根據實踐能力的結構,實踐能力評價只能透過對專項實踐能力評價來反映。如果在實驗室的環境裡,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學性問題,可以評定學生在自然科學方面的實踐能力。

  五、實施方案

  本課題的研究,必須經過測量和評價兩個階段。測量為評價提供可靠的資料。在測量階段要獲得被評價物件的相應學科參加實驗活動的經歷和目前所具備的科學實踐能力。

  我們假設學生參與實驗活動的多寡與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強弱是正相關的;同“八五”重點課題“學生實驗能力調查”結果進行比較,學生的實驗能力應有所提高;學生現有科學(理、化、生)課程的實踐能力已經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在評價階段,我們要根據測量的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得出我們的假設為真還是為假的結論。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口語交際”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然而在實際口語交際的課堂上,有許多學生嘴巴很“緊”,不是他們不會說、不能說,而是害怕說話不當、舉止失措而被老師批評,害怕一旦說錯被同學笑話。這些問題已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嚴重影響了課堂互動氛圍的形成。“口語交際”這一教學內容的安排,主要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口語語言和內部語言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新課程標準》適應時代的要求,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學習新課標後,我領悟到口語交際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我認為,在當前的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1、口語交際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口語交際有利於增強學生之間的交往,消除學生交際時的羞怯心理。使學生無論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或者班級的小環境中,都能達到敢說,大大方方地說。

  3、口語交際使學生在相互的說、練、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別人的關愛,同時也學會了去關愛被人。這樣的交流,孩子們收穫的不但是知識,是表達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二、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本課題以一、二、三、四、五、六年級小學生為研究物件,透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交際”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交際的技能,具備與人交往、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

  本課題的研究方向包含以下二個方面:

  1、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的設計;

  2、教學效果的檢驗。

  三、課題研究的步聚: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1)課題申報

  (2)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小組,預選課題組成員,確立實驗教師、班級

  (4)研討方案及實施步驟

  第二階段:開題實驗研究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

  (1)教師進行理論學習。主要內容有開題報告,課題研究的背景、目標、內容、原則、方法等內容為參與課題試驗學校打下基礎。

  (2)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小學1至6年級語文學科進行實驗。

  (3)跟蹤調查分析。

  (4)問題診斷、原因剖析

  (5)圍繞課題、開展活動、深入研究

  (6)課題討論、研討、論證

  (7)彙編案例、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1)逐步完善,解決課題中還存在的問題

  (2)經驗交流

  (3)收集試驗班級教師論文

  (4)課堂實錄

  (5)寫出總結和結題報告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0

  【問題的提出】

  “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一位哲學家如是說。習慣作為行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義何其重大。“學習習慣”是習慣的一個方面,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方法或策略,透過不斷的重複與練習,從而形成並發展為個體一種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的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習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於中學生來說,由於其行為習慣存在很大的可塑性,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課堂學習習慣尤其重要。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只追求學生表面上學習的熱鬧,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許多老師缺乏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經驗,不知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數學學科教育以它獨有的優勢,成為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得天獨厚的重要途徑。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成果。本課題將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入手。

  1、環境方面:人的思維的發展,要靠內在的動力,也要靠外在的條件。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個性的環境和心理氛圍,有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針對數學教材的通用性、共同性、簡約性而提出來的。

  3、學生學習數學不應該是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應讓他們“做數學”。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

  4、引導和幫助學生將“已知”的數學知識“還原”成“未完成”的數學,逐漸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培養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必須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和數學《課程標準》思想,在 “十二五”課題研究的帶動下,結合班級及數學學科特點,在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構建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實施創造性思維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索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策略,使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一定的創新動力。據此,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

  1、透過研究,建立民主、寬鬆和愉悅的學習環境,培養敢於嘗試、敢於實踐、敢於想象的精神。

  2、透過研究,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習慣。

  3、透過研究,實現學習方法的轉變。

  4、透過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養成認真鑽研、敢疑敢問、敢冒風險的習慣乃至精神。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課堂學習的習慣。

  2、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與演繹。

  3、弄清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安排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關係機理,探究數學課堂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如何設計問題、設計作業、設計活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中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設計、作業設計、活動設計。

  【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思路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研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的良好情感環境,其次,教師在組織藝術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開展活動,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結論,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最後,要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學會知識的遷移,進行應用性、擴散性實踐,自覺地進行創新實踐活動。第二,研究在數學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20xx年3月起,至20xx年4月,為課題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準備材料,校內論證,撰寫《課題申報評審書》,申請立項。目前,本階段工作已圓滿結束。

  第二階段:從20xx年4月起,至20xx年5月,為課題起步階段。主要任務:重新審視《課題申報評審書》,進行課題開題論證,制訂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從20xx年5月起,至20xx年7月,為課題具體研究階段。主要任務:按計劃進行研究,積累研究的過程資料與個案材料,進行課題中期評估,根據中期評估情況最佳化研究方法。

  第四階段:從20xx年7月起,至20xx年12月,為課題結題鑑定階段。主要任務:對研究過程進行總結,撰寫研究文章,撰寫結題報告、整理成果材料,申請、接受結題評審。

  本課題研究擬使用以下四種研究方法:

  1、文獻法:以經典的創新教育和藝術教育理念為指導,廣泛吸納國內外的實踐成果,結合本地區、本校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

  2、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3、行動研究法:在重視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強調實踐和探索,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

  4、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事例,深入細緻地加以分析、揭示帶有普遍性的規律。

  【預期研究成果】

  一、文字成果:

  1、《中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

  2、課題結題報告;

  3、相關論文、教學敘事。

  二、非文字成果:

  1、在學年檢測中,班級合格率、優秀率明顯高於其他班;

  2、學生參加縣以上學科競賽,獲獎率、獎勵等級明顯高於其他班;

  3、透過研究,努力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

  【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數十年曆史的集鎮中心學校,又是我縣課改基地實驗學校之一,開展課題研究有相當的文化基礎與實驗基礎。

  本課題主持人對數學課堂中的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培養有一定的研究,曾參加過省級課題一項縣級課題的研究,有良好的個人科研習慣與素質。課題主持人具有本科學歷、十多年教齡、較強的業務能力、具有較強的思想水平、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組織能力。根據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對本課題研究必須的物質,學校將給予保障。

  因此,本課題研究必將取得預期的效果。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1

  一、問題提出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那麼我們中學生消費水平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消費"這一概念還不是非常明確,從而導致不能合理消費、正確消費。

  二、研究目的

  透過調查瞭解同學們的消費狀況,併為同學們提出一些合理消費的建議。

  三、研究意義

  有利於增強同學們的消費認知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上網查閱相關資料,瞭解相關資訊。

  (二)問卷調查法:制定調查問卷並進行問卷調查。

  (三)採訪法:對同學們進行採訪。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首先對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根據成員的自身情況進行分工並制定一套良好的實施方案。同時小組成員自籌經費由組長保管。

  (二)實施階段

  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任務和方案進行實際操作。

  1.圖書館、網路查閱相關資料,瞭解相關資訊。制定調查問卷,設定採訪問題,對問卷調查和記錄採訪做好準備;

  2.到學校發放調查問卷;

  3.負責採訪的同學深入學生進行採訪,根據設定的採訪問題對一部分同學進行實際採訪。捕捉真實資訊並隨時記錄採訪的資訊;

  4.從小組成員處將填好的問卷和採訪途中記錄的資訊資料進行初步整理;

  5.把資料交由組長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總結。

  (三)總結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全組成員討論收集到的資料資訊並得出結論,由組長負責將討論的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六、預期成果

  完成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七、條件分析

  (一)主觀條件:全組成員對課題十分感興趣、十分積極,團結協作;

  (二)客觀條件:成員家中有電腦方便查閱資料,實驗器材容易找到,實驗方案可行,老師十分配合我們。

  (三)經費來源:本課題經費由小組成員自籌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2

  透過本次課題的研究,促使我們初中語文課題組的研究人員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課題研究經驗,我們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逐漸由實踐型向科研型轉變,我們的爭當專家的意識提高了。同時我們的個人素養、教學水平等等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學生們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建構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的學習方式。

  讓教師徹底改變陳舊的思想模式,用新理念武裝自己。

  2、探索豐富多彩的“自主探究”的學習途徑,激發語文課堂活力

  21世紀是追求優質教育的世紀,要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加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的主動探究和創新精神。充滿活力的課堂才能喚起學生的生命熱情,激發他們的生命潛能。透過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和有效投入,使學生的智慧和其他品質得以發展、提高。

  3、構建語文學習的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學模式

  在學習策略中,透過多向生活、課堂、環境、同伴、周圍的人群、各種資料學習,蒐集最廣泛的資訊,然後交流互動,自我反思,探討各種疑問,讓學生形成獨特見解,培養研究型、創造型人才,這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力求透過課題研究摸索出適合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一些教學模式。

  4、以學生為發展主體,營造新型師生關係

  教師把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於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支持者、幫助者、激勵者,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是拿出現有真理的人,讓學生成為問題的發現者、交流者、解決者,讓學生成為語文知識的傳播者,讓課堂教學成為生命與生命之間溝通對話的過程。

  5、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經常要學生去收集和處理各種有效資訊,而且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文學習的實效性,所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6、鍛造一批學科帶頭人,推動我校初中語文教研工作

  透過課題實驗研究培養出一批觀念新、能力強、有探究精神的青年骨幹教師,讓他們把在實驗研究中的具體做法和總結出的經驗輻射到各個年級,帶動全體教師參與課堂教學的探索和改革。

  課題研究以來,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但因為課題的研究涉及到許多現代教育理論問題,再說,我們教學實踐時間又短,難免存在著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還需作進一步深入的研究。透過總結和反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教研、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而加以完善。我們將更加努力學習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課題實驗中。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3

  本學期圍繞“創設生活化的數學背景和學生生活中已有的數學體驗”這一主題內容,針對學生的學情、教材的情況和創設的方法這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研究。

  一.“中學生生活中已有的數學體驗”調查與分析

  對六、七、八年級一共140名學生,進行了“中學生生活中已有的數學體驗”問卷調查,並運用統計方法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調查結論如下:

  1.由於家庭背景,個體智力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學生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機率,這些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體驗。

  2.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各方面分佈不均衡,所以學生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的體驗比較廣泛,而對統計與機率的體驗比較缺乏。

  3.由於學生沒能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不能自覺地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生活實踐比較匱乏,所以增強數學體驗大都來自於課堂。

  4.由於學生的社會生活比較單一,怎樣把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相聯絡,用數學的體驗去感受生活,用數學知識去指導生活,感受數學的美,感知數學作用還有待進一步增強。

  二.研究中學數學教材中哪些內容適合創設生活化的數學背景。

  對正在使用的教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發現現行教材圖文並茂、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了許多形象逼真的情境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創設了許多適合數學探究的操作圖和問題研究圖。這些色彩鮮豔的圖片,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增強學生的數學體驗。

  三.創設生活化的數學背景方法的研究。

  課題組每月集中一次,交流理論學習和研究課的活動情況。根據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的體會,我們認為創設生活化的數學背景方法多樣,低年級可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模擬生活表演,或者現場動手操作等;高年級可創設關於大自然、人類社會、科技領域等生活背景,或者創設有利於探究的數學問題情境等。

  透過本階段的研究,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他們的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有了可喜的變化,數學學習能力有了提高。透過本階段的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教科研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

  20__年__月__日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4

  課題開題報告格式

  (一)課題名稱

  1、名稱要準確、規範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裡研究物件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物件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儘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儘可能表明三點:研究物件、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正文

  一、課題的提出(陳述目的和意義)

  主要闡述本課題研究的背景(包括課題研究所針對的現狀、國內外對該課題研究的狀況),選題的意義,研究價值等。具體涵蓋以下幾方面:⑴課題研究範圍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變數的辨析、界定等。⑵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⑶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文獻綜述。

  二、課題的界說

  對子課題名稱中的關鍵詞逐一定義並簡述,對它們之間的關係予以說明,對本課題研究的內涵加以概括。

  三、理論依據

  闡述本課題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該學科或領域的科學理論中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依據(綜述現當代國內外相關的重要理論觀點,具體到人及代表著作)以及其他理論依據(其它學科或領域的科學理論,如哲學方法論、心理學理論、系統論理論、教學法理論等)。

  四、研究目標

  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具有可行性。

  五、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研究中各種變數進行考察、探討、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徵,揭示各變數之間的關係,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數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數的範圍等。其語言應簡明扼要。

  六、課題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預期成果

  1、課題研究方法

  陳述本課題總體的研究方法和具體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並對所採用研究方法的落實措施加以敘述。

  2、課題實施的大體步驟

  即確定研究實施過程和時間規劃,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確的說明。分為申報與立項階段(從課題申報的時間起,到課題批准時間止)、實施階段、結題階段逐一敘述,包括每個階段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

  3、課題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七、課題研究組織與管理

  (一)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援,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瞭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二)課題研究管理

  1、經費管理;

  2、科研(教研)管理;

  3、課題組自我管理。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保證

  綜述課題組成員職稱狀況、學習經歷、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學術地位等;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學校對本課題研究的重視、支援情況,從組織領導、管理、科研經費等方面給予的保證;課題組自我管理的措施。

  九、參考文獻

  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開啟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準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

  一、選題的緣由及課題研究的背景

  從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層面上來說,本課題的選擇是基於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1)新課程實施以來,特別是新課標教學要求頒佈以來,由於新教材留給老師的空間很大,不少老師對現在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課堂中有效地落實好教學目標和要求還存在著“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問題,這些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有效度的達成。(2)課堂教學中,教師講的多,包辦的多,許多本該達到解釋水平的課,不少教師將此下降為記憶水平,“滿堂灌”或“滿堂問”(填空式問答,懂的要問、不懂的不問);有的課把教學混同於學科習題機械訓練和簡單強化,“表面上像探究,實際上是講解”,大部分學生還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顯下降。不少老師對一些主要課型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原有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的層面上。(3)課堂教學的預設設計與課堂動態生成性調控脫節。當堂的學習質量和效益明顯偏低。

  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中學數學界一直沒有停止過,在近期還逐漸趨熱。有的側重於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有的側重於有效學習方式的研究。特別是最近鄭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開放性”(見課程教材教法第7期P.28),從新課程實施以來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興起,什麼是有效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問題等角度,進行了闡述和剖析。這些研究對本課題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但從總體上看,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成功模式還遠沒有建立起來,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本課題著力於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案例剖析,從微觀的操作層面入手,透過對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煉等,形成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當前的課堂教學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本課題中的預期目的即指省中學數學新課標教學要求。

  有效性教學:以省中學數學教學要求為基準,教師在實施單位時間的教學行為後,引起學生具體的進步和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透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

  有效性教學包括以下三重涵義:一是有效果:指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學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的生產活動。教學效率可表述為: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三是有效益:指教學活動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這裡不僅僅是知識和方法的掌握,還有思維水平的發展和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個或多個真實疑難問題的情境描述。本課題中的案例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實錄。這裡的典型課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透過收集、整理典型課例,分析其中影響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因素,並提出改進的策略和具體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觀點

  ⑴課堂有效性教學的主要取決於教學設計(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設計)。我們認為,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對教學的達成度、對當堂效益有著顯著的和最直接的影響。

  ⑵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主要應關注目標設定的有效性、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師生思維互動的有效性、練習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師的個體素質與群體研究的水平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顯著的和直接的影響。

  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體現在教學的物件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精英”,教學目標及要求的落實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維目標的和諧落實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視角

  (1)關於“中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文獻研究

  從多角度來收集、研究並組織全學校中學數學老師學習有關文章,在討論中提高一線老師的理論素養和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意識。

  (2)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著重於當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學生主動參與的有效性、教師課堂調控的有效性。

  (3)教學行為現狀的分析研究

  當前教學行為存在的問題研究;融合先進教學理念的良好教學行為研究;不同教師群體教學行為的差異研究;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分層要求的研究。

  (4)典型課型的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對新教材中的概念課、定理公式推證課、章節習題課、新高考複習課、試卷講評課等主要課型的典型課例進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導價值和推廣意義的操作策略與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

  案例研究法是對典型的課堂教學實錄進行分析研究,歸納整理出有效的教學行為方式。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總結,邊完善,把研究與課堂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

  (2)本課題以文獻分析法和調查法為輔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資訊的主要方法,其中資訊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路下載的相關資料等。透過對這些資料資訊的分析與研究,制定階段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還可以用之作為培訓老師的素材,以提高課題研究的實際效用。

  調查法主要調查本課題研究之初課堂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五、研究的途徑與目的

  (1)透過省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的學習,正確把握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及具體的教學要求,藉助典型案例的收集、分析、研討,剖析中學課堂影響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構建符合我學校實際的評價指標。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業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從現實存在問題人手,以中學數學教師為主體,立足解決本學校的教學問題,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種研究方法,堅持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案例分析與模式構建相結合。在研究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學校數學教研組的教科研水平,使教研更貼近教師的實際。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學校中學數學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提供智力支撐。

  六、研究計劃

  1、主要研究階段及階段性研究目標

  主要研究階段

  完成時間

  課題組成員分工

  階段成果形式、數量

  準備階段(9月-月)

  20xx.12.

  樂京科負責擬定課題研究計劃,王桂喜、、姜文成、張洪華等負責有關學習材料的彙編

  《學校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村料彙編》

  文獻集

  研究階段(01月-7月)

  .7.

  王桂喜負責,其它成員協助。

  謝建國、姜文成負責。

  張洪華、高品榮負責。

  《學校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狀況的調查》調研報告

  《典型課例的案例分析與研究》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指標》

  總結階段(209月-20xx年12月)

  20xx.12

  姜文成負責

  王桂喜、樂京科、王勁松、張洪華等協助。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操作操作策略與模式研究》

  《中學數學典型教學案例彙編》

  2、最終研究目標和最終完成時間

  最終研究成果形式和數量

  預期達到的目標

  承擔者

  1、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策略與模式研究;研究論文,1本

  2、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研究。研究論文,1篇。

  3、中學數學課堂典型教學案例彙編,1本。

  4、課題結題報告,《報告》

  在論文評比,優課評比中獲獎

  教師提供教學範例,部分論文案例在業務刊物發表,在各級比賽中獲獎

  樂京科、姜文成等.

  張洪華等

  王桂喜等

  樂京科

  本課題預計完成的時間:20xx.11

  本課題研究組的成員都是來自學校內各個學校的教學骨幹,有學校的領導,有市、學校數學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學骨幹,有著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他們中的多數人主持或參與過省、市課題的研究工作,也有著課題研究的實踐經驗。課題主持人是學校中學數學教研員,在組織課題研究活動方面有著便利的條件,因此,我們有信心將課題研究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取得課題研究和數學教學的雙豐收。

  [課題開題報告格式]

課題開題學生報告15

  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足球遊戲:是課堂教學中利用足球來進行的一系列遊戲活動,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足球遊戲培養學生足球興趣的研究是根據我校的校本教材《快樂足球》進行一次延伸,對《快樂足球》進一步探究.

  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從不同角度對學校體育足球課在不斷探究怎樣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但是教學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所以關鍵還是在於興趣!而人的興趣的能動作用非常大,小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足球課樂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愛好.發達國家青少年足球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學大綱,根據現代足球的發展趨勢制定出相應的足球理念和教學大綱,孩子從小是從興趣抓起,平日是在玩足球,到了一定的年齡才進行專業的足球訓練,教練員、學校老師都是按照制定出來的教學大綱而進行訓練.

  二、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理論意義:在我國大力推行“陽光體育、快樂足球”背景下,小學體育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體育新課標的實施,學校體育教學活動形式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學生家長、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導致參與足球運動的人大幅度的降低.如何加強學校體育足球教學,創造良好的足球氛圍,培養學生足球興趣首先要從足球遊戲來激起學生的熱情的探究重要課題.

  實踐價值:

  1、找出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對足球的熱情度和建議.

  2從快樂中讓學生找到足球的樂趣.

  3、建造快樂足球課、快樂校園乃至和諧社會.

  三、預期成果的創新之處

  1、提高學校足球參與人數,構建快樂足球,快樂校園.

  2、提高足球老師的業務水平,讓學生得到健康的身體.

  3、為小學體育全面發展,吸取有價值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4、足球帶動全校德、智、體、美、勞都得到發展.

  四、研究目標和主要問題

  研究目標:透過挖掘和整理教材中適合小學生體育課足球遊戲內容,並在實踐中探討研究,找到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從而體育課上讓學生提高興趣.

  研究的主要問題與難點:如何在課上進行足球遊戲的運用,提高教學質量,在課上老師能運用足球遊戲,學生能開心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挖掘與整理:

  1、如何建造快樂體育課、快樂校園?

  2、怎樣才能在體育課如何運用足球遊戲帶給學生的興趣?

  3、如何提高學生在體育課足球的認識?等等.

  這些都是擺在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五、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研究法:透過閱讀相關的論文書刊,收集對於論文撰寫有利的相關的資訊.

  (2)調查法:透過問卷調查、師生座談等形式,瞭解實驗效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矯正.

  (3)經驗總結法:定期組織教師集中座談,對實驗研究中的得失進行分析總結,同時收集實驗中的資訊,不斷對實驗的目標、方法、內容、措施進行調整、充實.

  (4)數理統計法:將調查獲得資料用spss軟體系統進行數理統計.

  (5)訪談法:課餘時間與學生就體育課傷害事故這個主題進行交流,收集相關資訊,為論文提供依據.

  六、研究的主要階段及具體安排

  (一)課題人員的分工:

  課題研究將充分發揮的優勢,注重相互間密切、有效的配合,實行分工負責制.

  張春輝:主要負責人.主持課題研究日常工作,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及督導、協調各部門工作.

  王軍強、張春輝、金紅傑、吳偉東:全面負責課題調控,組織人員、時間的保障.

  李芳汝、曾祥曉、唐周:課題實施負責人,主抓一線課題實驗教師,聽評課、收集、整理實驗資料,參與實驗全過程.

  金紅傑、王軍強:根據不同年級進行課題實驗,透過多種方法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二)主要研究階段:

  本實驗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基礎發展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組建本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組織教師學習足球遊戲理論,提高教學質量;分析現狀.

  第二階段:深化發展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足球遊戲理論為依據提出教學的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在六個年級分別完成:

  1、挖掘教材中適合學生足球遊戲的內容、撰寫教案,並收集部分典型個案的教學設計及課件.

  2、執教教師探索試教,初步尋求,加強學生對課前足球遊戲教育,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收集和掂量證據的力量.

  3、觀摩教學,專家指導,進行中期階段總結.

  第三階段:分析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對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分析,總結研究效果,撰寫工作報告和研究報告;收集、整理選編課題組研究的優秀教案、論文及典型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為結題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申請結題.

  七、預期研究成果

  學生方面:提高足球參與人數,構建快樂足球,快樂校園.

  老師方面: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其他教師的能力得到發展.

  學校方面:形成濃厚的足球氛圍,人人踢足球愛足球.

  八、研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