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設計方案> 關於設計方案錦集八篇

設計方案

關於設計方案錦集八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春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杜鵑圓舞曲》。

  教學目標

  透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教學重難點

  感受歌曲情緒。

  教材分析: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約納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於世。

  《杜鵑圓舞曲》在曲調和節奏上,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採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大調,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律動:

  聆聽《杜鵑圓舞曲》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杜鵑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聆聽全曲。

  提示:樂曲中你彷彿聽到了什麼聲音?學給同學們聽一聽。

  2.復聽樂曲,隨著樂曲用手指畫圖形譜。或用彩色筆畫在白紙上,聽後,展示給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魚和碰鐘參與樂曲的演奏,應怎樣敲擊比較合適,分小組討論,分別與樂曲合作。

  4.簡介作者——約納森。

  5.用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6.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春曉》。

  教學目標

  透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教學重難點

  感受歌曲情緒。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聆聽《春天在哪裡》。

  2、古詩文化

  二、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春曉》,感受歌曲情緒。

  2、教師示範演唱。

  3、教師逐句教唱。

  4、教師唱旋律,學生唱歌詞。

  5、解決難點。

  6、分組演唱。

  7、歌曲處理,教師分別用慢速、中速、快速作示範。

  8、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布穀》。

  教學目標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穀》,並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教學重難點

  把握好四分休止符。

  教材分析:

  《布穀》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3/4拍,大調式,歌曲以模仿布穀鳥叫聲的音調開始,其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交替的節奏,顯得格外從容,帶出了以級進為主的流暢旋律,有著三拍子舞曲的特點,給人以愉快、優美的感受。歌詞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報春的布穀鳥,抒發了孩子們對春天到來充滿歡樂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表演《布穀》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學生跟著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節拍。然後聽歌曲錄音,用手指點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2.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讓學生在充分感受中記住歌曲的旋律。

  3.唱會歌曲後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注意:歌曲《布穀》借用布穀鳥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詞。課本上仍以□為四分音符的時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長短,給學生直觀的感受。教師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樂譜進行教學。

  二、編創與活動

  教師啟發學生對風、雨的感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生活,觀察大自然,積累自己的生活常識。也可根據自己的體驗,編創其他聲音,表現給大家聽,使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還可以分小組設計更多的像聲詞,使這組多層次節奏練習更加生動、形象,千萬不要生硬地讀,要有感情地朗讀,可比一比,哪個小組設計的風雨聲更形象、生動、有趣。

  三、課堂評價活動:

  四、教師小結,下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演唱《小雨沙沙》。

  教學目標

  透過演唱《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感受歌曲情緒。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宮調式。旋律採用了級進、同音反覆及變化重複等手法,在有規律的節奏緊密配合下,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滿了兒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們介紹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又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歌曲符合語言的規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們喜愛的好歌。可啟發學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教學準備

  錄音機、鋼琴。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小雨沙沙》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範唱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聽,是誰在說話,使學生集中精力聽歌曲。

  2.再聽範唱。提示:雨能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可指導學生模仿小雨的聲音,歌曲中怎樣說的?視學生能力可將學生的創作組合成兩個部。

  3.儘快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再試著將“沙沙沙”輕輕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4.分小組編創動作,邊唱邊表演。

  二、複習歌曲《布穀》:

  1、聽錄音感受歌曲情緒。

  2.聽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詞。

  3.唱會歌曲後再自編動作邊唱邊表演。

  三、課堂評價活動:教師小結。

  四、教學後記

  第五課《放牧》

  教學內容

  演唱《牧童謠》。

  教學目標

  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理解歌詞。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律動:

  聆聽《牧童哪裡去了》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牧童哪裡去了》教學基本要求

  1.聽歌曲前,同學們猜一猜《牧童到哪裡去了》。

  2.教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

  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滲透珍惜學習時光的教育。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三、表演《牧童謠》教學基本要求

  1.聽錄音範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範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

  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裡?結束句在哪裡?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教師應對積極探索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及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製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複雜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於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於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

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①認識刺、蝟等10個生字。會寫採、背等8個字。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歡樂。

  ③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①製作動畫課件。

  ②準備刺蝟、小獾的頭飾,以及小板凳、椅子、蘋果等表演道具。

  ③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匯入新課

  學生說說課膠自讀課文的情況及體會,由此引入新課。

  初讀感知

  ①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②在學習小組內分自然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③畫出不理解的字詞,透過讀句子、聯絡生活實際、觀察課文插圖、同伴討論等方式初步理解。

  ④投影出示本課生字(包括要求會認、會寫的字),指名認讀,開火車認讀。(注意多音字背)

  ⑤自由說說課文的大致內容。

  細讀感悟

  ①聯絡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老師稱讚學生,引導學生理解稱讚(用語言表達對別人優點的喜愛)。

  ②演示課件,創設情境:清晨,小獾早早起床就在認認真真地學做小板凳,瞧,他已經做成三個了;傍晚,去森林裡採果子的小刺蝟,勞累了一天,揹著紅紅的大蘋果回家了。他們會得到稱讚嗎?

  ③讀課文:從哪些詞語句中可以看出小獾和刺蝟值得稱讚?為什麼?

  A.找一找,讀一讀:先讀課文找詞句,再自讀體會。

  B.想一想,議一議: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發表意見。

  C.說一說,再讀讀:學習小組推薦代表彙報讀書交流情況,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④讀第三、第九自然段,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稱讚小獾與刺蝟。

  ⑤讀第七、第十自然段,聯絡自己受到稱讚時的實際感受,說說為什麼一句稱讚能使小獾有了自信,能使刺蝟消除一天的疲勞?(領悟稱讚的巨大力量,懂得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感謝別人的稱讚。)

  精讀入情

  ①男女生、同桌練習分角色朗讀小刺蝟與小獾的對話,注意用適當的語氣表達感情。

  ②教師範讀,再指名讀,師生給予評價。

  ③配音朗讀比賽:自由組合給動畫課件配音朗讀,評選最佳配音組合。

  實踐活動

  ①觀察周圍的人有哪些優點值得稱讚,並向他們學習。

  ②回家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體會勞動的快樂和受到稱讚的喜悅。

  第二課時

  演讀入境

  ①分角色朗讀課文。

  ②學生三人一組,藉助道具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提醒學生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協調統一,進入課文描述的情境當中。

  識字寫字

  ①投影出示下面的詞語。

  採果子

  揹著

  板凳

  椅子

  但是

  傍晚

  清晨

  消除

  A.讀一讀。

  B.用實物、動作、換詞、造句等方式再次感悟詞義。

  C.各小組以競賽的形式用帶點的字口頭組詞,組詞又多又正確的小組獲勝。

  ②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要寫的字,並介紹自己的識記方法。

  ③指導寫字。

  D.先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筆畫、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發現要寫的字的規律:第一行兩個字是上下結構,字形特點是上短下長;下面六個字是左右結構,字形特點是左窄右寬,而且每行的兩個字偏旁相同。

  E.教師範寫,提示要注意的問題。

  F.先描紅,後臨寫。

  G.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④鞏固檢查。

  A.同桌互相檢查掌握生字的情況,用手在桌上默寫生字。

  B.聽寫生字詞,同桌互相訂正。

  積累運用

  完成課後讀讀寫寫。

  ①讀給出的短語。

  ②練習用詞說短語,再寫下來。

  如,看了看

  聽了聽

  一個比一個高

  一條比一條大

  拓展活動

  在學校或社群開展的文化活動中,表演課本劇《稱讚》。

設計方案 篇3

  新建的遼寧省丹東新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急救功能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設定床位1200張,總建築面積180000m2,其中一期建築面積90000m2,設床位600張。二期建築面積30000m2(僅建設住院部),設床位600張。三期建築面積60000㎡,主要為康復中心、老年中心、職工宿舍及專家公寓。

  一、科學的分期建設

  該工程是在投資有限的情況下建設1200張床位的醫院,如何進行分期建設是設計前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工程主要包括門診、醫技、住院、後勤保障、院內生活及科研辦公6項基本功能用房。通常情況下,醫院方認為門診、醫技、住院應分期建設,在一期執行負荷滿足不了需求時再進行二期建設。經分析,我們認為這種門診、醫技分期建設有以下缺點:第一,將導致患者治療流線長且混亂;第二,難以做到醫療資源共享,因而醫療秩序差;第三,會使醫療裝置重複投資,浪費資金。

  因此,我們建議院方一期建設門診、醫技樓,按1200張床位的規模將土建一次建設完成,一期科研辦公用房可設在門診醫技樓內,待到二期建設時再遷出。二期擴建只需單獨建設住院樓與科研辦公樓,這樣的建設效果是醫療秩序好,患者就醫流線簡潔、清晰,醫療資源共享,避免重複建設。實踐證明,我們提出的合理分期建設是設計好一個醫院的前提條件。

  二、“以人為本”的交通模式

  以住院樓1200張床位的規模,住院人流再加上探視人流會對醫院豎向交通造成很大壓力,因此,我們對電梯數量的設定進行了合理的安排,可以說降低住院樓層數,提高電梯週轉率,是解決豎向交通壓力的關鍵。我們把一期住院樓設計為1層4個護理單元,建築層數為8層的建築。二期住院樓與一期住院樓相鄰,建築層數為10層,有效地緩解了住院樓豎向交通的壓力。

  設計門診醫技樓時,考慮到醫院開業後的日門診量4000人次以上的情況,針對如此大的交通壓力,我們解決的辦法是將所有人流盡可能地以水平移動為主,因而將門診醫技樓設計為兩層,方便患者就醫,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三、合理的佈局方式

  對醫療佈局進行合理設定,是我們在設計中的著重點。具體方法是:以醫療秩序為軸線,由東向西安排門診、醫技、住院功能用房。醫技位於門診與住院之間,目的是共享醫技資源,方便患者就醫。

  將醫技樓設在用地中心區,兩棟住院樓南北朝向,臨北面的河流,景觀效果好。住院樓按科室不同分設兩棟,在降低垂直運輸壓力的同時,節約建設成本,縮短建設週期。

  醫技樓西側預留二期發展用地,東側佈置一期後勤保障用房和感染科,這裡位置相對隱蔽,減少對醫技樓的影響,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院內西側為老年病中心、康復病房、職工宿舍和專家公寓,用地相對獨立,避免與醫院人流混行。

  四、預留髮展空間

  在設計中,我們強調,在流程合理的前提下,醫院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方針,應注重醫院規模的發展、醫技部分的擴大及醫療模式的變化。

  針對上述發展的幾種可行性,我們採取瞭如下辦法:

  1.用地規劃中,沿設計主軸東西方向,西側留有發展用地,為未來水平發展提供了餘地;

  2.門診醫技樓區域性空間先做科研辦公使用,二期時科研辦公可移出單建,這部分用房作為醫技科室發展的預留用房,靠空間置換解決分期建設的問題;

  3.門診佔醫療用房的比例有收縮的趨勢,儘量為醫技部門預留髮展空間。

  五、住院樓的設計探索

  對於超過1000張床位的醫院,住院部如何設計更合理是一個難題。經過多次比較,我們結合用地實際情況設計出一個新的住院樓模式。該住院樓1層4個護理單元,在降低住院樓垂直運輸壓力的同時,為節省面積,達到醫療資源共享,我們將12部住院探視電梯集中設定在樓的中部,分組佈置,醫用電梯與探視電梯分開,每個護理單元盡端設有汙物電梯。病房全部南向佈置,充分利用日照。

  六、城市景觀均好性分析

  該醫院四面臨路,我們把住院部和門診部設計成動感性很強的弧線形,各弧線沿城市道路展開,相互呼應,主樓與裙樓一高一低,一動一靜,形成豐富變化的城市景觀。

  七、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方式、醫院功能、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在發生改變,醫院建築規模也隨之發生改變。透過丹東新區醫院的方案設計,在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中,都應結合專案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更要注重醫院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使其適應未來發展的變化。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角度:

  對話式解讀──學生變換角色,自主“對話”,以拓展課文闡釋空間,激發創造性思維。

  主要教學步驟:

  1、匯入:

  同學們交流有關屈原、郭沫若及《屈原》的資訊。

  2、誦讀:

  要求調動最激越的情感,大聲吟誦,讀出雄渾磅礴的氣勢和鏗鏘有力的節奏。

  3、“對話”解讀:

  ⑴與作者對話:

  假如郭沫若走進課堂,與我們共同探討學習《雷電頌》並釋疑解難,試擬話題與他對話。

  ⑵與主人公對話:

  吟誦這篇獨白,你定會對主人公崇敬萬分,感慨無限,請拜訪屈原並告白真情。

  ⑶與課文對話:

  你從字裡行間讀出了屈原怎樣的內心世界?文中屈原是何形象?用文中詞句說話。

  ⑷與編者對話:

  這篇抒情獨白被編人散文詩單元有何意圖?請以編者身份作答。

  ⑸拓展式對話:

  假如鄭袖之流聽完這番獨白有何反應?假如嬋娟耳聞恩師之言作何感想?請設計與屈原的精彩對白。

  4、學生分組活動,或訪談、或問答、或表演。

  5、總結。

設計方案 篇5

  一、策劃背景

  有效的密度和強度離不開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隊伍調動的安全、有序和巧妙。體育教師應該有這個能力,把握好因教學內容不一而產生多變的隊伍調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便利、有效。

  我校有4名在職體育教師,共18個班級,平均每個班級學生數接近50人,目前還未採用男女分班,這樣的一種上課模式對體育教師在課堂有效教學過程中是一種考驗,客觀需要體育教師能夠更好的掌握合理隊伍調動的能力。因此根據目前的一種現狀策劃本次主題方案。

  二、活動主題和目的

  1、主題:注重隊伍合理調動 促成有效體育課堂

  2、目的: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安全、有序,更有效率,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提升體育教師的基本功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並在活動中達成共識,留下痕跡,促進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三、活動過程與內容安排

  1、活動的部署和理論準備

  首先由組內教師透過商討,結合我校體育課現狀來確定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各教師回去查詢資料,理論學習、再透過集體談論來確定課題、集思廣益突出主題。

  2、活動主題研討

  活動程式:由於本次活動主題是解決疑難問題,因此透過組內推薦來確定人選,先由學科骨幹帶頭示範課堂展示,然後透過實踐研究、觀摩記錄來集中研討和反思,並推薦一名教師將反思成果透過課堂展示再呈現,最後將過程中積累的材料給整理起來,透過撰寫教學反思來總結、反饋,形成案例素材。

  活動流程:

  1、精心設計,組內亮相。主備課人將自己設計的課在校教研組活動週上研討課,邀請學校老師及組內的綜合組老師進行聽課,主要從流程設計、教學目標、題目的精選(實心球多種拋法、投桃報李)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主備課人做好記錄。

  2、集思廣益,反思總結。組內老師和綜合組教師透過亮相課的觀摩和記錄,進行探討,分析。針對課堂中隊伍調動的有序性、安全性和巧妙性進行探討,而後進行糾正和更改,將隊伍調動趨向合理化,有效化。

  3、實踐研究,二次呈現。由組內推薦一名教師將實踐研究總結後呈現二次課堂,然後在呈現的過程中嘗試新的隊伍調動和方法。

  4、專家點評、豁然開朗。邀請教研員來校調研的契機,聽取專家指導意見。

  5、撰寫反思、留下痕跡。課堂展示課過後,透過專家點評和組內意見及自我反思撰寫一篇教學反思,形成案例素材。

  四、預測效果和遇到困難

  預測效果:充分發揮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組內的團結性和凝聚力,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安全得到保障、練習更加有序,有效,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提升體育教師的基本功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並在活動中達成共識,留下痕跡,促進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遇到困難:課堂教學環節的預設和實際教學過程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需要進一步的細化和修整,課的內容和形式是多樣的,在教學過程很難探索出一種適合各項課型的有效模式,可能還侷限於某種課型上。

設計方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營造學校濃厚的學術氛圍;為學生提供施展技能(教學講授技能)平臺;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講、授課水平;促進師生間思想學術交流

  二、活動主題:站三尺講臺,秀青年風采

  三、活動時間及地點

  1.活動時間:20××年12月

  2.活動地點:J2B305

  四、活動物件:政教專業學生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為主,兼顧全校其他專業有意向參與學生。

  五、活動內容安排

  1、評委老師代表講話,對活動參與學生表達誠摯祝福並宣佈活動開始。

  2、參與學生按之前已經確定的順序(以抽籤的方式確定)依次上臺講解或講授,評委老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並依次進行點評並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和建議。

  3、統計學生講授的成績並宣佈結果。

  4、表彰優秀選手,授予證書或者獎品。

  5、老師代表總結此次活動。

  6、師生自由交流。

  六、注意事項

  1、活動前期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到位,例如各參與者的講授順序的確定和與會的評委老師確定。(在活動正式開始前應該要留足夠的時間進行參與者的招募)

  2、評分表要設計合理。

  3、活動後會場要清理整潔。

  七、經費預算

  (一)優秀證書(300):

  (二)飲用水(200);

  (三)紀念品(400);

  (四)影印紙和書寫筆(100);

  (五)活動場地租用費和會場佈置(1000);

  合計:20xx元(壹仟元整)

  大理學院古城校區政法經管學院

  20××年3月15日

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一邊讀一邊展開想像,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2、會認6個,會寫9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會認會寫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仿照詩歌的形式,仿寫詩文。

  教學準備

  錄製秋天的各種聲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引入

  1、秋天是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秋天是個味道豐富的世界,秋天是一個美奐的音樂廳。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有哪些特有的聲音?

  2、這一節課,我們就隨著作者一起去聽秋的聲音,請大家齊讀課題上《我們去聽秋的聲音》。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內容。

  1、教師範讀詩歌,注意聽清每一個字的字音。

  2、學生自由練讀,圈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教師巡視,引導學生藉助文中拼音和工具書識字。

  3、請四名學生分別讀詩的各小節,糾正字的讀音,注意象聲詞。

  4、每一小節詩都描寫了秋天裡哪些事物的聲音?

  三、再讀課文,關注字詞。

  四、多種形式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讀題

  板書課題,指名讀題,你想突出哪個詞就重讀哪個詞。

  二、感受詩情,讀出感情

  (一)學習第一小節

  1、請同學們自己美美地讀一讀這首小詩,然後思考:你聽到了哪些秋的聲音?

  2、哪一小節詩使你聽到了這種聲音。

  3、誰聽過黃葉下落的聲音?

  4、能不能把大樹抖身子的樣子讀出來?

  5、這時,黃葉要與一同走過春、夏、秋三個季節的大樹道別了,它可能會對大樹說些什麼呢?

  (二)學習第二小節

  1、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

  2、誰能讀一讀這小節詩?

  (三)學習第三小節

  你還聽到了什麼聲音?你們聽過誰對你的叮嚀?他們叮嚀的話語,你聽後有一種什麼感受?這兩行詩應怎樣讀?

  (四)第四小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音樂廳?

  板書設計

  我們去聽秋的聲音

  黃葉 蟋蟀 大雁 豐收

  刷刷 叮嚀 歌吟 “音樂廳”

設計方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定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裡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

  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1)你認識她嗎?(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遊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遊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透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麼。再透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瞭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定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透過遊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