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研報告>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題調研學生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1

  一、課題基本情況

  在9月我們生物組成員參加了課題“初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實踐與探索”。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學生物學科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用課改理念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去。已初見成效,現將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透過對相關文獻的蒐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援;透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法或步驟。完成了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情況與彙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驗或調查中要詳細紀錄,做好對照實驗,要詳細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資料和證據等,如原始資料和照片等,有什麼發現,最好在當時就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課題負責人應有意識地收集和儲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等過程性研究,及時形成階段性小結。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後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中學生物學科各年級學生學業質量監控與評價指導意見》,結合《生物課程標準》生物七、八級教材解讀培訓活動,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

  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課題組確定子課題安排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集體研究,確定以下課題為本研究課題的子課題:

  1、以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有效教學為主題。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過程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資訊收集和處理能力。

  4、以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為主題。

  5、以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或方式為主題。

  6、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為主題。

  7、如何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1、積極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前提。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陶醉、感染、激勵,由此而產生興趣,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初中生,創設質疑式情境並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樂於參與,積極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頓悟不斷產生,探索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能力,促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2、採用多種手段,增強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氣氛中,更能促進教師落實教學設想。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學生的評判最有權威性,而靈活的教法則是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老師在課堂裡起著主導的作用,要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等。採取靈活多變的教法,如啟發式、誘導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和學生實驗,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完一節課後,還興趣盎然,並積極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生物學發展史上,有許多趣聞軼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內容的需要,適當穿插介紹一些生物學趣事,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加深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透過講解這些趣事,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設想的落實更加有效。

  3、挖掘教材中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特殊作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必須要先研究教材,從中挖掘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課題有目的的開展。為此,實驗學校的課題組教師在教學中邊學習研究邊實驗邊總結,採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實驗。

  4、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性合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課題組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大家重課堂教學,做了很多工作,但對過程性資料的蒐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挖掘出來的“研究性學習”內容沒有進行整理;錄影課及圖片等是個空白。

  2、課題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於課題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課題研究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課題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式,有“動靜”,無“漣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度,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透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進行階段性考評;平時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在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充分認識自己課題研究的意圖,從而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打下紮實的基礎。

  2、進一步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工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內在規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學生學會由表及裡,去粗取精的學習能力。還應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教學容量,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知識結構網路,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探索有效生物學課堂教學策略,一定要增加問題情景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透過探究,撰寫一些有價值的關於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和實驗報告,並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透過探究,能初步使實驗學校裡的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2

  今天有幸在分院參加了這次課題培訓,聽取了兩位教研員的課題研究分享,也聆聽了專家對課題研究的指導意見,對學科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美術教研員高英老師的分享,從各校實際情況、教材分析等方面入手,介紹了美術學科如何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能充分挖掘美育的功能。這對我們做課題研究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學科教學不能侷限在教材裡,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與課外知識的勾連點,確保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有意義,體現學科的工具性特點。以我校“開學第一課”工作為例,交流會上,李佳豔老師介紹瞭如何從開學第一課入手,給學生滲透歷史學科素養,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並不只是瞭解歷史事件和人物,而是要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透過對歷史資訊和史料的有效分析對事物發展進行正確判斷,把學生從記住時間、地點的事實性教學,提升為形成時空觀念的素養教學。邢浩老師把暑假參加清華高階培訓學習的心得和物理學科相結合,宏觀思考物理學科教學中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之間的關係。需要在授課時候以多種方式,儘可能去體現本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周歡老師發言的題目是“關注主題意義,落實核心素養”,從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的角度設計展示課的內容,教學力求以主題意義探究為引領,依託語篇,透過活動有機整合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在提煉、整合、分析、比較、概括、評價語篇意義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結構化知識,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與發展。彭緣碩老師的發言從自身感受和學生反饋談起物理學科的核心能力培養,將自己對核心素養理念的不理解到充分認識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來,提煉出理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詞:觀念、思維、探究、責任,並以此為基礎,設計好自己的一堂展示課。對於物理或理科,需要在繼續強化知識的同時透過更多的實驗與探究,提升學生們的科學觀念,使他們形成思考一般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責任觀的合格公民。

  學校做課題研究,不能假大空,必須依託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確保課題研究有效,內容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自我正確認知。課題研究是我們提升學科教學的重要抓手,重視課題研究方能保證學科教學有序前進。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3

  1調研基本情況

  調研時間:20xx年6―12月

  調研地點:貴陽地區、銅仁地區、凱里地區及安順地區部分高職高專院校

  調研物件:上述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和學生

  調研方法:問卷調查,實地訪問

  調研內容:貴陽地區、銅仁地區、凱里地區及安順地區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的現狀及不足,優勢及經驗推廣;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優秀文化管理班級的典型代表。

  2調研情況分析

  2.1問卷調研基本情況

  (1)調研物件的基本情況:教師問卷調研情況,本次調研共發放教師問卷200份,收回153份,有效問卷116份。在教師問卷中,調研輔導員(宿舍管理人員)55人、班主任26人、專職團幹2人、教師25人、系處室領導(學生科科長)5人、校領導3人;學生問卷調研情況,本次調研發放學生問卷500份,收回426份,有效問卷338份。調研普通學生63人、班幹部146人、學生會幹部37人、社團幹部(事)31人、團幹部20人、宿舍幹部41人。透過對調研物件的分析,我們發現,本次調研物件定位明確,覆蓋面廣,本次調研的資料真實可靠,對於課題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2)問卷調研資料梳理。在對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現狀的調研中,629%的教師受訪者表示目前採用了制度管理模式,137%的教師受訪者表示依靠自身的管理經驗對學生進行管理,232%的教師受訪者表示在以制度管理為基礎,積極開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文化管理模式;887%的學生受訪者認為學校管理是管理者個人的情緒、喜好管理,1065%的學生受訪者認為學校管理是管理者個人經驗的管理,3875%的學生受訪者認為學校的管理有嚴格的規章制度,3846%的學生受訪者認為學校正在積極開發、建設文化管理模式。

  在對貴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的調研中,分別有62%和775%的教師受訪者表示對目前的學生管理工作效果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佔調查比例的6975%,分別有267%和431%的教師受訪者表示對自身目前的學生管理工作效果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僅佔調查比例的3025%;分別有1005%和423%的學生受訪者對目前的學校管理模式感到非常滿意或滿意,分別有4437%和325%的學生受訪者對目前的學校管理模式感到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

  在對貴州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管理模式認同度的調研中,543%的教師受訪者表示認同學生文化管理模式,413%的教師受訪者表示認同但不瞭解學生文化管理模式,僅有434%的教師受訪者表示不瞭解不認同學生文化管理模式;8491%的學生受訪者表示認同學生文化管理模式,有1509%的學生受訪者表示不認同學生文化管理模式。

  在對貴州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管理模式優勢的調研中,234%的教師受訪者認為在高職院校推行文化管理是時代發展的趨勢,23%的教師受訪者認為文化管理是一種更高更合理的管理境界,221%的教師受訪者認為文化管理以人為本,能夠實現學生全面發展,232%的教師受訪者認為文化管理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對貴州高職院校學生最感興趣的文化管理模式路徑調研中,校園文化、班級文化、職業文化、社團文化、宿舍文化和網路文化等幾種路徑比較受到受訪學生的青睞。

  2.2實地走訪情況

  為了在問卷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深入的瞭解和分析,同時能夠了解學生管理工作中比較成功的班級管理模式的具體開展情況,課題組成員專程趕到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對該校特色班級進行實地考察。本次實地調研,一共研究了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六個比較典型的班級,其中20xx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智慧村”特色班級,該班的管理模式以普通村落管理模式為參考,打破以往的教師、班級幹部管理的常規模式,由全體同學自發討論,制定《智慧村公約》《智慧村村委工作職責》等班級管理檔案,完全實行“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較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20xx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檢驗園”特色班級以“創新”作為學生文化管理的生命力,在班主任輔導員的帶領下,學生自主制定了“一訓、二強、三進、四有、五化”發展理念,著力培養和打造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合格型和全能型人才。除此之外,20xx級的“武陵衛生院”和“梵淨山醫院”兩個特色班級打破了傳統學生管理模式,以學生的職業文化、專業文化教育為切入點,模仿醫院的管理模式和人員設定對學生進行定位和管理,使學生提前熟悉了臨床實際工作崗位的相?p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武陵衛生院”和“梵淨山醫院”兩個特色班級學生管理模式成功實踐的基礎上,xx職業技術學院在20xx年又建立了兩個全新的特色班級:武陵康復中心和錦江濟民衛生院,透過建設職業文化、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網路文化和社團文化,對學生進行全新的文化管理,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3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透過本次調研,我們發現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首先,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還是以生硬的制度管理為主,以教師和學生幹部的經驗管理為輔,管理方式簡單粗暴,不能夠調動廣大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不能夠適應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和建設的需要,因此,對高職院校現有的學生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完善,將制度管理、人為管理逐步過渡到文化管理,是勢在必行的;其次,貴州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探索如何進行文化管理,但是由於貴州職業教育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建設出一條切實可行,並且具有推廣價值的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管理模式,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對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管理工作的路徑選擇進行研究,希望能夠在課題結題時提出一條可行的貴州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管理模式建設路徑;最後,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班級文化管理模式是比較成功的,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和研究意義,因此我們會在課題研究中加大對該校特色班級文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挖掘出其中具有共性的內容,進行推廣和宣傳。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4

  一、農村經濟發展

  1、經濟發展現狀

  XX村XXXX-XXXX年人均收入XXXX元。經過調查,全村共有耕地XXXX畝。全村沒有一個工業專案,主要以傳統農業生產為主,零散有幾戶養殖,其中稍有規模的養殖戶一戶。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賺錢,目前村裡青壯年主體外出務工,村中大多是留守婦女、老人和兒童。村民思想比較守舊,村裡道路交通較差,村落佈局零散,村集體沒有收入。

  2、結構調整

  從我村的經濟收入和來源看,經濟發展渠道單一;從經濟發展的格局看,小農分散型經濟佔比較大,與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有很大差距。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應該從以下措施來進行改善:

  (一)、在積極發展農業產業經濟的同時,積極引進多種經濟增長渠道,打破單一性的發展格局。以我村的現有實際情況來看,發展養殖業是我村發展的一條極好出路,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環境將會給我村的服務業經濟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村裡的招商引資工作缺乏力度。建議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將有意向的專案儘快落實,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就業。

  (三)、在送科技進村入戶的培訓工作中,注重改進培訓方法,採取理論培訓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理論講解與參觀大戶,由大戶現身說法,深入農戶進場指導等方法進行,應該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四)、儘量多的組織村民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文化活動場所和體育健身場所,促進鄉風文明。加強普法教育活動力度。鼓勵村民學法、懂法、用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村居。

  三、我的幾點看法

  針對目前XX村的總體情況,我任務在以後一段時間從以下幾方面去工作:

  (一)、適當調整村幹部結構,注入新鮮活力

  我打算在近期鎮中心工作籌資籌勞結束後召開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會義,採取群眾公推公選的辦法把一些群眾認可的年富力強同志充實到村幹部隊伍中來,讓他們來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二)、定期集中召開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會議,認真聽取廣大黨員群眾的建議和意見

  定期集中召開全村村民代表和黨員代表會議,認真聽取廣大黨員群眾對本村建設發展的建議,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本村的建設與發展。集思廣益,不斷提高黨員群眾參與本村建設發展的自覺性、積極性,切實轉變廣大群眾原有落後的思想觀念。

  (三)、以高效農業為主線,多方位促進農民增收

  目前,XXX老闆在XXXX投資高效的農業蔬菜大棚緊鄰郝圩,XX目前有不少群眾在那務工,我打算經過半年時間,透過在高效農業大棚打工的郝圩農民為依託,組織當地群眾依託現有的土地資源,集中搞大棚反季節蔬菜,切實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四)、依託XX優勢,大力倡導發展養殖

  由於XX緊鄰XX堆,這地利搞鵝鴨養殖是天然優勢,而且XX有多年的鵝鴨養殖傳統,當地很多農戶都有一定的鵝鴨養殖經驗。在今後一段時間,可以用大戶帶動小戶,逐步實現規模化鵝鴨養殖。

  這是我到村任職以來,透過與村幹部的交流,對村民的走訪,及自己日常工作時的所聞所見,所掌握的一些情況,完成的調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立足全村經濟發展的全域性,進一步深入群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建設和諧、進步、發展的新的郝圩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我也在時刻憧憬著XX美好的明天。我堅信幾年後一定有一個新的XX屹立在XX岸邊。

  目前,在上級黨委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在XX村幹部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三委正在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本村實際情況的的發展道路。作為XX村的大學生村幹部,今後,我將繼續紮根農村,為村三委建言獻策,爭當“學習型、勤政型、創業型、滿意型”大學生村幹部,努力作好國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村情民意的調查員、群眾事務的服務員和遠端教育的操作員,與XX村的幹部群眾一起,掀開美好明天的新篇章。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5

  一、序言

  責任是指有勝任能力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應承受的負擔以及對自己選擇的不良行為所承擔的後果。它指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援(依存) 的關係, 這種關係是客觀存在的, 每一個勝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責任並且不能迴避和擺脫責任。

  責任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它是人才必備的素質, 是一個人創造精神的動力機制; 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和諧社會的一個道德基礎就是每個成員都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對於大學生而言, 他們正在成為一個有明確的認知和理智的行為注意力的責任主體, 他們已經到了全面承擔人生責任的階段,其責任可大致分為自我責任、家庭責任、職業責任、他人責任、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等六種責任。只有當作為社會未來棟樑的大學生充滿責任感,能夠主動承擔自身肩負的責任時,我們的社會、國家、甚至人類才有希望。

  二、社會現狀

  大學校園裡有很多堅強而美好的心靈,他們積極努力,樂觀向上,創辦希望小學的李靈,勇救落水兒童的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眾多高校志願者隊伍,他們是花兒,開在知識的殿堂裡。但這只是一部分,或許還只是不多的部分,活在讚歌裡,我們是無法成長的。需要看到,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當代我國重視責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 多一點,處在世界各國墊底的位置”,而責任感缺失的大學生大有人在。

  12月10日,上海復旦大學18名大學生組團於11日3時到達黃山風景區遊玩,12日下午因深山無路迷失方向,只好報警求救。12日22時許,武警黃山支隊23名官兵趕往事發地點,經過11個小時搜救,於13日9時30分成功解救18名大學生。在救援中,一公安民警不幸犧牲。

  這幾天,這個新聞成為校園內最熱的話題之一。事件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各人看法不一,這是一個意外,不能一口咬定學生就是罪魁禍首,但從決定出發開始,他們的確草率了,這樣輕率上陣,或多或少體現了他們缺乏對自己、他人的責任感,而有些後果,是我們自己承擔不了的。

  不止這些,SARS 期間部分大學生目無紀律盲目離校、《辛酸父親給兒子的一封信》、叢飛資助的大學生沒有一個在他生病期間去探望、大學校園內頻頻發生大學生自殺事件、富二代開車撞人逃逸、我爸是李剛

  現實擺在眼前,我們不得不再提大學生責任感這一陳舊卻又時新的話題。 分析種種社會現象,我們認為,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具體表現如下: 自我責任感明顯強化。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在逐漸正視並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需要, 其進取精神和成就慾望及自我責任明顯強化。在升學、就業、愛情等重大問題上, 他們力爭自己作出深思熟慮的選擇,併為此負責。這較之傳統的偏重依附和順從而言, 無疑是巨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努力學習、不懈追求、珍愛生命、勇於負責等作為對自我負責的主要例證。

  2.對家庭責任感日益強烈。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 就在家庭中與父母長輩以及家庭其他成員建立感情,並進而萌發出對家庭的責任感。特別是在升大學的激烈競爭中, 家長和家庭其他成員對他們呵護備至, 因此, 他們在希望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 產生出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正如有些大學生所說:“父母很辛苦, 在高中階段我學習的動力來自對父母的責任, 只有考上大學, 才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 才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大多數同學會主動承擔或分擔家庭責任。對未來家庭責任的承擔方面, 大學生也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

  3.在價值取向上表現為重自我價值,他人責任感多被忽略。

  廣泛地承擔對他人的責任, 這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大學生由於個人自主性的增強、個人自由度的擴大和個人自我意識的發展, 往往傾向於誇大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對立和衝突, 而對個人和他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密切聯絡的認識卻相對不足。因此, 在追求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中, 他們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關心他人, 而且對他人的要求還十分苛刻。與此同時, 由於競爭加劇, 人際關係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磨損。特別是在復旦這樣的名校,拿A、出國、直研,機會增多也使競爭更加激烈。人際關係利益化的傾向勢必影響對他人責任的踐履。

  4. 集體責任感淡化。

  對大學生而言, 集體主要指校、系、班集體以及大學生社團、宿舍等。就目前而言, 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同率較低, 對自己所在的班集體非常熱愛的風氣並不濃。對於校、系、班開展的各種集體活動,能踴躍報名積極參加的並不多, 少數學生甚至對此毫無興趣。雖然他們也承認要兼顧集體、個人利益, 但在內心深處更注重個人利益的實現和保障。有些大學生表面上關心集體, 但它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強迫的基礎之上的, 而不是完全出於內心的自覺自願。

  5. 在人生奮鬥目標上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

  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 但大多僅限於實現個人價值的夢幻裡, 而沒有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聯絡起來。在人生的奮鬥目標上,日益增強的個人意識逐步取代了整體意識和社會意識。大學生學習的很大動力在於將來的高收入、個人榮譽、社會地位或者父母期望,而少有考慮社會需要、國家需要。

  三、原因分析

  對於做得好的部分,我們不用多言,真正值得分析原因的,是我們存在的問題。造成以上體現問題的原因,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分析:

  (一)社會原因

  1.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金錢萬能的錯誤觀念的醜陋風氣) 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大學生的價值觀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了他們的進取意識和創造精神。然而,由於它是一種強調個體利益、凸顯個體利益之間相互區別的經濟,容易使人們產生一些個體本位、利己、金錢萬能等不良觀念。這些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容易使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追求,使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取向自我價值,追求個人功利,而極少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同時,當前迅速發展的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等多媒體形式總是喜歡以某成功人士作勵志材料,他們給年輕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那種能賺錢、發大財的人物形象,而很少用精神標準來衡量人的價值,從而使得當代大學生更注重於個人物質生活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遑論所謂的與他們絲毫不相干的社會責任感。

  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的某些消極腐朽現象如不正當競爭、偷稅漏稅等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也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面對社會醜惡現象和正氣不足的社會現實,大學生的責任感缺失。

  2.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影響。

  一方面,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和深入,西方的各種哲學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影

  響越來越大。然而,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想家片面誇大了社會和他人對個人制約的“異己”力量,把“單純利己”奉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準,這種觀念正好為道德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於是,在這部分學生心目中,出現了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為出人頭地而學習的現象。一些大學生不加批判地吸收西方哲學思潮中的某些觀點,片面宣揚“自我價值”、“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實現”等等,崇尚自我價值取向成為當代部分大學生的主要特徵。同時,外來文化和網路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濃重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色彩的文學、影視作品,長期接觸,難免也會產生嚴重的利己主義思想,忽略整體利益,這些不良影響都造成了大學生責任感缺失和淡漠。

  3.嚴峻的就業壓力和激烈的社會競爭

  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在沉重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自顧不暇,過多地關注自我,缺乏歸屬感、安全感和社會認同感,淡化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參加各種社會團體以及考證和考研輔導班,與考研、找工作無關的課程和活動不聞不問,培養和增強社會責任感也就無從談起。而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講求個人努力、個人拼搏,實現自我價值的觀念較之以前更加強烈,更加重視個人價值而輕視社會價值。

  (二)家庭教育的誤區

  1.獨生子女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考上大學”是父母對孩子的唯一要求。為了考上大學,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百般呵護,包辦一切,不肯放手讓子女去做必要的事情,使子女缺乏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自我服務和服務他人的能力。由於父母的遮風擋雨和保駕護航,他們認為自己得到的是應該得到的,自己做錯了事情理所當然由父母承擔責任,使得他們從小就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缺少為他人考慮和設想的理念和行為模式,無形中在自己與社會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

  2、成績的過分重視與強調

  父母過分地重視考試成績,對分數之外的事情都不用負責,這種畸形的家庭教育自然淡化了青少年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會使孩子的思想從小就產生了誤區,認為成績是萬能的,而忽略了成績之外精神方面的內涵,從而削弱了社會責任意識。

  (三)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1、應試教育

  學校教育片面尊崇“灌輸”理論,一味的填鴨式學習使知識成為空洞的說教,而且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重知識學習傳授,輕能力訓練轉化,不少高校把實用價值明顯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知識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忽視了人文精神教育,導致學生一味追求個人技能的提高,輕視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出現了責任意識文化的斷層。

  2、思想教育的不足

  大學的德育教育存在形式主義的問題。當今的大學德育教育普遍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問

  題。中國高校德育教育常採用單一、空洞的方式,高調地給學生灌輸“烏托邦”式的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等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大責任,往往成為一種強迫形勢使學生在學分壓力下,機械地做出虛假的承諾和行為,演變成雙重人格,忽視了本應承擔且完全有能力承擔的基礎性責任。

  4、溝通社交能力的有待提高

  在社會與大學生溝通的環節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在校學生與社會的直接溝通越來越少。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高校的硬體設施日臻完善,學生的衣食住行問題都可以在學校裡得到解決,所以,學生對校外社會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了。同時,在校學生由於自身的閱歷不足,他們所能參與的社會活動,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參與的時間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從事家教之類的施展空間比較狹隘的工作,這些工作不能使同學們完全地認知這個社會,因而,也就不能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四)大學生自身原因

  1、“考大學是其唯一的責任”

  當代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其直接目標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是其唯一的責任”,至於考上大學後要幹什麼並不十分明確。所以上了大學後,對這些沒有很好地適應心理轉變、沒有明確進入社會角色的大學生來說,責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東西。因此,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化與自身進入角色緩慢有很大關係。

  2、個人自身的內在素質

  個人原因是造成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內因。應該肯定,大部分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好的.,但由於自身所處的具體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個人認識的片面性和觀念的偏頗性,使不少大學生往往從感性方面來認識社會現象和理解社會,容易被社會的邪惡和陰暗面所侷限、所牽制,往往容易從個別的人和事出發去看待社會。認為真實的社會就是每個人只為自己打算,看不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賴、互相承擔責任的關係,從而弱化了他們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3、大學生活----轉型期的適應

  由於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時期——“心理斷乳期”,他們新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習、生活目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心理上會產生一種空虛感,行為目標也就不明確。對那些沒有很好適應心理轉變、沒有明確進入社會角色的大學生來說,社會責任感常常只是外在的東西。基於以上這些原因,使得部分大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到社會賦予自身的歷史使命,無法產生崇高而偉大的社會理想,缺乏履行社會責任感的強大動力。

  四、我們的建議

  面對當代大學生部分責任感弱化的現象, 強化工作已迫在眉睫。使現象得以改善,同樣需要從社會、學校、家庭、自身多個方面努力。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創設比較自由的社會環境。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現實的社會環境塑造了大學生。當整個社會都被功利主義充溢的時候,身為社會成員的大學生想要自己的付出被認可、有回報,也將不得不按著這樣的路線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創設比較自由活潑的社會環境, 讓大學生擁有較多的選擇機會, 使他們的選擇更符合他們的身心需要, 更有利於他們的全面發展, 才能使他們心情舒暢,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自願承擔全面責任。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

  2.完善評價機制, 提高教育質量, 實行素質教育。

  在我國, 原來對大學的評估主要看各校的一系列“硬性”的量化指標, 但僅僅靠一系列可見的指標來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忽視了對學生品質的全面考察。“大學的本質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為職業訓練場所而存在, 還應該在培養具有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發揮自己的責無旁貸的責任”。如果大學教給學生的只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 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尤其是沒有教給學生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那麼這種教育就是不成功。所以我們應該對現行的一系列評價標準和方法進行必要的完善和補充“目前的大學評價度,, 具有社會參與的熱情和努力,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確定評價內容時都將著重點放在大學構成的要素上, 真正的大學評價應該把評價內容的著重點放在大學的產出上, 即大學的社會成果上”。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 不論在日後的社會實踐、事業實踐上積累多少經驗與本領, 他一定要有相當的人文素質, 具有理性的批評態度; 具有社會參與的熱情與能力, 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3.家長轉變觀念, 形成良好家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以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生活條件優越, 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 馬卡連柯曾說“家裡只有一個兒童, 他會立刻成為家庭的中心。父親和母親的關注完全集中在這個兒童身上, 往往超過了有益的範圍。在這樣的情況下, 父母的愛會突出地某種神經質的情形”。因此首先要家長轉變觀念, 幫助孩子樹立起責任意識, 轉變培養方式,形成良好的家風,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意識。家庭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道德規範和為人處事的原則等, 將影響大學生責任意識。

  4.加強自身修養,主動學習承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 智育重在自學, 德育重在自治, 體育重在自強。由此可見, 大學生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養, 提高道德境界, 有利於提升其責任感。明確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明確自己的責任,勤學好讀,明理知義,關注時事,積極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責任心畢竟不是靠外界強迫,而要靠內心的動機增強的,只有當我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責任感。

  五、結語

  現在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缺乏責任感,這是我們不得不揭的傷疤,但更重要的不是去責怪,而是在批評中改進。要使大學生充滿責任感,需要強調教育。但教育是一種積澱,所以責任感的提高還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界不斷探索併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也許有一天,成熟的我們會發現,其實責任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存在的價值感。帶著負擔上路,人生會痛苦,但是,把責任當作一種理想,為了理想奮鬥,人生會很幸福,一代人為理想不斷前行,人類則充滿希望。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6

  一、問題的提出

  我姓黃,讓我來看看我排第幾名“趙、錢、孫、李……”黃這個姓氏怎樣排在那麼後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麼在排,於是我對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報告。

  二、研究方法

  1.翻書檢視

  2.上網尋找

  3.詢問身邊人

  三、資料整理

  最開始記錄,我國漢族姓氏的一本書是《百家姓》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該書每次四字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學習和記憶。

  據說百家姓這本書成於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錢的書生編著的,裡面收錄的姓氏有中國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順序並不是依據,當時的人口數量排列的,而是依據當時的政治地位,因為當時的作者生活的地區還是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管轄,而當時的皇帝姓“趙”,“錢”是吳越國國王姓氏,“孫”是吳越國國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來的”周吳正王”四個姓都是開國國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還有一種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數量,從大到小進行排行,20xx年統計,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過一個億。

  四、研究結論

  1.百家姓是按當時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7

  20xx年4月20日-21日在我校張校長的帶領下,我和我校其他幾位教師有幸參加了省教科所組織的全省教師關於課題研究方面為期2天的培訓,我感覺受益匪淺。

  首先由南京市教育教學研究室書記劉永和教授就《如何把教研、科研成果積極轉化成教育行為》和《“教師教科研”的光榮與夢想》兩個主題做了精彩的演講。其中劉教授提到基層教師需要個人課題、微型課題,課題要有“小、巧、實、新”的特點;並對課題申報的一般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具體的指導和培訓。最後劉教授還就如何從別人的優秀課題中學到對我們自己有用的東西進行了解析和示範。透過劉教授的培訓,使我真正從思想上願意認識到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透過培訓學習到了一些進行課題研究的具體的、實用的方法,對以前自己做過的一些課題也有了新的認識,我更加堅定了今後要認真做課題研究的信心。

  然後由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劉旭東教授主要對以下三個主題做了培訓:

  1、教育研究的特點和要素;

  2、教育科學研究的常規方法介紹;

  3、課題的科學實施流程與方法。其中劉教授提到的“教育研究必須為學校工作和教師自身的發展服務”、“要從學校和教師工作實際提出課題,開展研究”、“教育研究的目的是改善我們的教育行為”“教育研究要使教師成為研究者,感受到教育生活的幸福”等觀點使我茅塞頓開,獲益良多。緊接著由甘肅省第九屆教育實踐成果獲獎者王俊莉校長用她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經驗向我們說明了學會選題的重要性。

  同時讓我體會出當一個人真正從工作中體驗到到樂趣時,工作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幸福!而且只有當人享受工作的時候才更有創造性。所以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做教師,就應該做快樂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自己喜歡的教師。要用積極的心態感染學生,要用我們充滿愛的心和眼睛去發現教育生活中微小的、閃光的、感動我們的東西。並把它及時捕捉下來,細加分析。最後由蘭州市教科所教研員朱武蘭老師跟大家分享她進行課題研究的一些體會。朱老師對教研課題如何選題,選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讀,讓我對課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懼怕研究課題到覺得研究課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從剛開始對課題的迷惑到現在對課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脈絡認識,使我對課題研究方面有了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對今後我們進行教研課題的研究、選題等有了很大的幫助,為我們以後研究課題提供了一個方向。

  總之,透過本次培訓使我在課題研究的認識方面有了極大的提高和改變。同時我還具體學習到了很多在今後做課題研究時有用的很多方法,如:教育科研的選題與論證、如何進行文獻資料的查閱與綜述、研究過程的設計與展開、教育研究的方法等。所以這次培訓對我們今後的工作是一次極好的促進和指導。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以方便更多的一線老師更快地成長和進步!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8

  xxxx工作室於20xx年7月正式展開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礎教育科研課題——《基於語篇的英語閱讀教學行動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研究實際從20xx年3月已經開始,現將我課題組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明確接下來的工作方向與思路。

  一、進行理論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課題組主要透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同時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如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等。

  體現形式:學習材料、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論文等。

  2、英語教育教學理論。主要學習了韓禮德的主述論、胡壯麟等語言學家的語篇分析論的系統理論、top-down理論等,尤其是重點學習了由葛炳芳主編的《中學英語教師閱讀教學研究叢書》。另外,課題組組織成員認真研讀了初中和高中的《英語課程標準》。

  體現形式:學習研討會議記錄與研討材料、心得體會、論文與音訊影片資料。

  3、參加培訓研討。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英語教學教研的培訓與研討,如縣、市、省上培訓活動,參加名師大講堂等。

  體現形式:學習筆記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調研,找出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確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堂調研活動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間進行,調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觀察閱讀課教學課堂、觀看閱讀課課堂實錄以及課堂教學案例。

  1、課題組成員共進入課堂觀察閱讀課教學共60多節,主要以課題組成員內部聽課為主,同時也聽評子長縣中學及秀延中學其他英語教師的閱讀課,課後與授課教師進行口頭交談,瞭解具體的教學目的與意圖,以及從聽課人與授課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達成程度。

  體現方式:聽課筆記及心得體會。

  2、觀看名優教師的線上課堂實錄和課題組成員錄影課。觀看名優教師的線上課堂實錄主要以自學為主,然後交流心得體會。課題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長縣中學進行了高中組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教學交流活動,共進行了5節課並錄製了影片,活動後,各位老師又不斷研讀錄影評析優缺點,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行為。

  體現方式:影片及學習筆記。

  3、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處於一種淺層閱讀狀態,即:“梳理文章資訊——語言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

  (2)、分離式語言技能訓練即對聽說讀寫技能進行分別訓練,缺乏把語言技能看成整體而進行系統訓練的整體教學思路。

  (3)、忽略語境的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占主導地位。

  4、確定了具體的研究思路與實施辦法。

  透過前期大量調研,我們課題組成員一致決定在語篇分析論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行動改進研究,研究的物件為課題組的八位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

  具體研究思路是:

  閱讀教學應是以篇章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立足於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分析理解篇章結構,如題材特點、體裁等,然後分析句子間、段落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主體並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時將聽說讀寫滲透和貫穿在其中,更加註重語言的語用性。

  三、實施進展情況

  從20xx年5月至今,本課題組一直按計劃實施研究活動。現就前階段的主要活動及成果作一總結匯報:

  1、20xx年6月在子長縣秀延初級中學進行了5節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活動。我們在開課前,先用語篇分析論對教材進行了集體解讀,然後在課前與課後對學生的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測試。

  體現形式:教案、會議記錄、問卷調查、課堂影片。

  2、課題組成員把語篇分析論應用於日常教學活動中,並就此開展主題交流活動。我們先後進行了5次主題交流活動,如代詞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主述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等。

  體現形式:交流材料、會議記錄、微課

  3、開發了完整的基於語篇分析論的現階段八年級與高中必修一與必修三的閱讀課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課件、論文、反思、微課等。

  4、課題組成員教學能力迅速成長。課題組王文靜、閆凱、白娟老師已走出了學校,進入了縣、市的賽教。張小梅老師已成為子長中學骨幹教師,選拔成為影子工程的培養物件。

  體現形式:榮譽證書、培訓通知等。

  5、課題組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格和網站,部落格與網站更新及時,均為原創作品。

  體現形式:網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研發課程資源系統性不夠。在教學資源開發中,如教案、課件、習題集未編成系統序列,有較大的隨意性。

  2、缺乏對課題組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的系統研究,跟蹤性改進不夠及時和系統。

  五、今後工作方向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並將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強主題研討交流活動。

  2、加強課題組成員閱讀課互聽互研活動,促進組內教師的業務成長。

  3、繼續堅持教學資源開發,併力爭做到連續和系統性。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9

  (1)調查背景

  20xx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關於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範圍的指導意見》,並於 20xx年4月釋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明確將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然而這項惠民政策在推行過程中"遇冷",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以安徽為例,大學生參保率雖然很高,但是絕大多數已參保的大學生,對相關程式、報銷標準、規章制度不甚瞭解,對政策的瞭解基本上是"零",沒能夠利用政策切實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

  (2)調查意義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這一群體醫療保險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們要重視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發展,切實保障醫療保險政策的落實,"遇冷"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①能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醫保工作,使醫保政策能夠真正惠及到大學生,保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也有利於減輕大學生家庭經濟負擔。②能推動未來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逐步完善。③大學生醫保的順利實施有利於進一步推動社會保障的發展水平。

  (3)調查目的

  本調查報告對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4所不同層次和研究領域的高校80名大學生的進行問卷調查從而進行資料分析。從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對校醫院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大學生對醫保的認識程度及支援度等方面,分析大學生對醫保的認知現狀,綜合各方面分析合肥市大學生的醫保現狀和遇冷原因,從而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醫保工作。

  (4)調查時間。20xx年5月 4日 --20xx年5月 11 日。

  (5)調查物件: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的80名大學生。

  1 調研設計

  (一)調研方法

  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訪談法

  (二)調研過程

  (1)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開發問卷,著實調查,整理資料,分析結果;

  (2)小組成員去校醫院進行實地考察,觀察校醫院的醫療設施等;

  (3)透過與校醫院有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情況及電話向醫保經辦人員瞭解相關政策;

  (4)綜合各方面,總結並寫調查報告。

  (三)調研實施

  本次調查採用抽樣調查,對合肥4所大學的8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數量不多,但具有一定的價值, 80份問卷全額回收,有效率很高,且獲得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資料。

  (四)調研樣本

  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的共計80名大學生。

  2 調研分析

  (一)基本資訊

  我們發放了80份問卷調查,透過走訪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安徽財經技術學院4所不同層次和研究領域的高校,以匿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合肥市大學生醫保的具體落實情況、滿意度、認知度等進行抽樣調查。

  此次被調查的物件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基本滿意。

  (二)醫保資訊

  (1)大學生參保比率

  安徽省大學生總體參保比率較高達到 96%,但仍未達到100%。未參保的原因以"自己身體好,不需要"為主。

  (2)大學生對醫保的瞭解度

  透過調查,在抽樣調查的80人中僅有1人對大學生醫保政策非常瞭解,部分了解為4人,瞭解一點點的為322,完全不瞭解的則為43人。 由於大部分同學在校期間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大學生醫保的知識,瞭解度較低。且學習過這方面知識的同學基本多侷限於公共管理、社會學等專業。

  (3)大學生了解醫保及參保的途徑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同學是透過學校宣傳知道醫療保險,有18名同學是透過媒體宣傳,還有2名同學透過其他途徑瞭解醫療保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校宣傳起到很大的作用,這為我們今後宣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許多人瞭解醫保是透過學校,可知很多學生參保是因為學校的強硬政策,根據調查,我們得出有75%的同學是跟隨學校參保的,有20%跟隨家人參加了農村醫療保險,還有一些少數的同學是主動報名參保的。

  (4)大學生最需要報銷的醫療專案

  大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需要國家的關注,許多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基本滿意,所以很多學生"大病沒多少,小病一大堆",從圖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最需要醫療報銷的是普通疾病醫療費,例如感冒、腸胃病等,其次是例如買藥等,最後是重大疾病,這組資料給我們完善醫療保險提供了依據。

  3 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層面

  (1)大學生群體醫療保險意識不強

  對醫保制度認識模糊,重視不夠。大學生對醫療保險瞭解不夠,自身保險意識淡薄,風險意識較差,這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脫節可能存在一定的關係。

  (2)學生對醫療保險的意義也並無真正的理解

  對權利義務、合同條款更是知之甚少。當發生醫療費用支出時,由於未及時辦理手續或手續不合規定,延誤了理賠。

  (3)自恃年輕身體好,不需要參加醫療保險

  他們認為除了感冒基本上沒有生過什麼大病,尤其大三、大四的學生認為馬上就會畢業,工作後會有職工醫療保險,所以對參加大學生醫保興致不高。

  (二)高校層面

  (1)責任主體的權力與義務不夠明確,工作時效性不高

  大學生醫保實施物件是在校大學生,政策性強,涉及教育部門、社保部門、財政部門及各高校等多方管理主體。由於彼此沒有隸屬關係,在政策落實、費用報銷、資金撥付等方面,行政手續繁雜,工作效率不高,阻礙了大學生醫保工作的全面完善。

  (2)長效機制不完善,工作階段性明顯

  大學生醫保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教育、財政、社保等部門的配合,更需要高校本身建立從上到下的醫保工作體系。目前,多數院校還處於完成"任務"階段,沒有根據政策要求主動建立健全本校大學生醫保工作體系,大學生醫保工作的制度化、專業化有待探索。

  (3)高校的大學生醫保工作力度不夠、途徑有限、方法單一

  大學生醫保政策的落實靠的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努力,然而大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學時透過新生入學手冊告知學生醫保政策,但許多學生根本不會關注。高校醫保工作者對大學生醫保的流程、醫保待遇、報銷程式,宣傳不夠專業、詳實。

  (三)制度層面

  (1)各地醫療保險制度缺乏統一性和公平性。

  全國大學生被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範圍,但是各地的大學生醫療保險政策並不完全一致,缺乏統一性和公平性。

  (2)異地產生的醫療費用必須在學校所在地報銷。

  大部分地區的大學生,如果不在學校期間(比如實習、寒暑假、休學等情況)在學校所在地之外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墊付,這對貧困家庭的大學生會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

  (3)封頂線以上的費用缺乏保障。

  由於封頂線的限制,大學生醫療保險只能解決基本的醫療費用,根本無力解決一些重病、大病的高額醫療費用。

  (四)校醫院層面

  (1)校醫院醫療裝置,藥品配置以及醫療環境不佳

  高校的校醫院普遍存在著醫療設施簡單、陳舊,保障水平低、服務態度差等問題。校醫院本應成為大學生醫保工作推進的"前沿陣地",但自身條件的不足,使得學生的大病小病只能去校外大醫院就診,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大學生在校參保的信心。

  (2)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

  高校校醫院的醫務人員普遍沒有較高的業務水平,診斷基本憑藉經驗,很多不常見的症狀,不能及時診斷出病因。

  (3)報銷程式繁瑣

  大學生醫保費用的發生具有不可確定性和報銷過程的漫長性。多數高校實行人工審查、人工發放的報銷模式,沒有實行時報時銷和聯網結算,缺乏硬體投入和專業技術人員,導致醫保報銷效率低,患病學生無法及時享受到醫保"福利"。

  4 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多層次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

  (1)政府與高校聯合保險公司設立合理新險種

  政府或者學校應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創設出適合大學生群體需求的新保險險種,彌補大學生醫保最高限額以上費用的空白。但由於商業保險公司並不是公益機構,因此國家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給予支援。

  (2)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基金

  由政府出面,創設大學生醫療救助基金,由社會醫療保障機構每年從醫療統籌金中劃出的一定比例資金與個人、單位或慈善機構捐助的資金組成醫療救助基金,並設定使用範圍,實行專款專用,可以進行全省或全國統籌,由政府社保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和支付。

  (二)高校應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學生真正瞭解醫保制度

  (1)利用印刷媒介和電子媒介促進宣傳

  政府可以將相關政策材料傳達給校方,然後由校方製作醫保手冊併發放給學生,以便學生可以細細研讀相關醫保政策與報銷流程。同時,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站資源,及時將醫保的最新動態和注意事項放在校醫院官網上,方便同學認知和了解。

  (2)利用人身媒介促進宣傳

  高校是大學生參加醫療保險的服務平臺,高校在組織和管理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中的作用重大,直接關係到大學生參保的積極性,因此學校應該定期舉辦大學生醫保宣講會。

  (三)國家加大醫療投入

  (1)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水平

  應該加大醫療投入,提高校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從硬體和軟體設施上促進校方醫療機構的改革,從而增強學生對校醫院醫療水平的信心,解決大學生看病難的問題。

  (2)實行全國電子聯網結算的報銷制度

  醫療費用應由醫院和社保機構直接關係而進行結算,學生並不參與到報銷過程中。這樣無論是否在異地,大學生只要憑藉社保卡和身份證就可直接交付報銷後個人負擔的費用。

  (四)加強高校、校醫院、社保部門三方主體的合作與溝通,使其權責名相統一

  在落實醫保政策時,高校、校醫院、社保部門的工作應該常態化、制度化,使得三方主體權責分明,相互配合。一方面,學校和社保部門應該充分注重校醫院在落實醫保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社保部門下增設專管大學生醫保的部門,單獨負責大學生醫保的相關事宜。

  (五)加快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法制建設

  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相關法律及及具體政策出臺,而對某些細則的施行需要國家強制力的保障。因此,國家應該儘快制定針對大學生群體的學生醫療保障的法律法規,而不僅是從宏觀上把握的指導意見,地方政府亦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制定不同的報銷比例、繳費標準、醫保待遇等政策。

  5 調研結果

  我們從調查者給出的資料及意見總結出:大學生渴望保障全面,方便的醫療保障制度,但由於他們急病發生率低,對學校的制度的不瞭解,理賠過程複雜等多種原因造成大學生使用醫保卡率十分低,因而必須制定相關政策的措施以保證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並且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意識,達到完善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目的,而我們大學生應加強主動性,更好地實現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