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1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綱要和指南精神,以爭創先進教研組為動力,本著以孩子發展為主體的思想,在組內開展個別化教育與思維品質見長的園本特色的討論,使組員積極參與二期課改實踐研究,使組內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

  二.工作重點:

  1.加強學習《綱要》,討論和領會《綱要》精神,並根據小小班的年齡特點,使個別化教育能落到每個孩子身上。

  2.進行和研究“如何做好孩子活動過程的觀察記錄”,真正做到促進孩子的發展,並有效地指導教師更好地開展個別化教育活動。

  3.開展主題活動的研究和實踐,透過孩子與環境的互動,與同伴的互動,使孩子開心、開口、開竅,愉快地遊戲。

  4.做好孩子“托幼過渡期”的銜接,讓孩子順利地進入小班。

  5.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放心、滿意,並能參與和支援我們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分月工作重點:

  2、3月

  月工作重點

  ·元宵親子活動

  ·開學穩定情緒工作

  ·研究如何指定班級計劃

  ·討論個案的擬寫

  ·參與研訓一體的實踐活動

  反饋與調整

  孩子的穩定工作比較順利。重點在制定班級計劃和個案的寫法上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討論,透過學習,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參加了研訓活動,著重研究觀察。

  4月

  月工作重點

  ·班級間交流

  ·班級環境的研究

  ·近距離的出遊

  ·發放孩子個案(接待家長)

  ·參與研訓一體的研究

  反饋與調整

  個案的發放較受家長的歡迎,家長能認真寫好反饋。

  班級間進行了觀察記錄的交流,進一步明確觀察記錄的目的性。

  調整:根據非典疫情研究結合活動加強對孩子的衛生習慣的培養。

  5月

  月工作重點

  ·托幼過渡期的環境變動

  ·參加哥哥姐姐的遊戲活動

  ·迎六一活動

  ·參與研訓一體的研究

  反饋與調整

  過渡期環境調整孩子適應較好,繼續研究對孩子的觀察記錄,注重研究在小群體活動中對個體的觀察和指導。

  對“六一”等集體活動進行調整,在班級中透過各種途徑激發孩子做哥哥姐姐的情感。

  6月

  月工作重點

  ·開放家長活動(形式再議)

  ·資料歸檔

  ·參與研訓一體的研究

  ·暑期班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繼續以《幼兒園教育綱要》及《幼兒園工作規程》為指導,在園領導的直接關懷領導下,結合本組實際,加強教育研究,以特色教育為重點,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全面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二、現狀分析

  上學期我組教師在園領導的帶領下,以《綱要》為指導,以提高保教質量為宗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傾注最高的熱情,踏實、勤奮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但在教研的形式與氛圍、教研的內容與質量、教師閱讀分析教材、設計活動及教學過程中隨機教育的能力、回應的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加以研究和提高。

  本學期,我組由四個班變成五個班,隊伍中又有兩位教師加入,為我組注入了新鮮血液。但是面對今年新的工作重點:特色教育,我們有許多工作要去做。如:如何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探索園本課程;如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養,引領幼兒進步。另外,在如何更科學地組織好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如何結合主題為幼兒創設相適宜的遊戲環境等方面,也是我們急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本學期我們小班組也將在這些方面做些探討。

  三、教研目標

  1、在園本課程的實踐中,開展蒙氏閱讀、蒙氏數學的專題研究。

  2、進一步分析研讀小班教材,研討小班集體活動的預設與實施,提高教師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能力。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3

  透過學習新綱要、新課程,我園教師的觀念與行為也在不斷轉化。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基本觀念,尊重幼兒,關注每個孩子的尋常時刻,關注孩子的發展之窗,轉變幼兒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理念都能熟記於我們老師的心中。“如何能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呢?”這是我們經常思考的問題。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小班教研組共有組員6名,均為幼師畢業,其中大專學歷4名。其中,一級教師1名,3名是剛畢業的幼兒教師。新生力量的產生,使我們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新教師如何在提高自己的同時,又不限制孩子創造?當孩子的行為表述與

  教師的預設不符時,新教師該如何糾正或放棄教師的預想跟隨孩子的步伐?新教師學習怎樣處理啟發引導與等待孩子思考之間的關係?等。這是我段在本學的教研重點。

  一、工作目標

  1、依據園務工作計劃及新《綱要》精神,結合我園教研工作的現狀與需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的研究,促使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有個整體的提高。

  2、培養新教師為重點,以老帶新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形成刻苦鑽研,勇於探索教育教學,使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真正發揮實效。

  3、透過理論學習、觀點報告、實踐操作、互相研討、參觀學習等途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健康發展。

  二、教研重點

  1、深入學習新《綱要》,用新《綱要》精神指導實踐工作。

  2、豐富主題變化的活動環境,積極開展區域活動。

  3、提高老師們的教研意識,初步明白生成活動與預設活動的關係。

  4、增強老師們理論知識學習意識,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最佳化原有知識結構。

  5、鼓勵新老師學習說課,願意向其他教師公開觀摩活動,完善自我評價,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及自省能力。

  三、內容及措施

  理論學習

  1、抓好《綱要》的學習,提高教師素質。組織小班段教師深入學習綱要,領會其精神實質,並依據其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及兒童發展的實際,制定教育計劃和組織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全面、主動發展,並要求做到學習有記錄,學習之後有心得體會,有具體落實。

  2、學習有關主題

  活動、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等方面的理論性的文章。開展有關主題活動的研討交流,以及各班的評比活動

  3、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並體現人人參與共同提高的原則,要求教師每人每月完成教育筆記或教育反思。

  青年教師培養

  1、透過以老帶新、教師相互聽課等,課前檢查準備、聽隨堂課的方式,檢查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和效果,並要求聽課有記錄,課後有評析、有反思,以達到互相學習,不斷改進,共同提高。

  2、積極組織參加園、區各項學習、培訓活動。

  3、鼓勵段內教師參加高一層學歷的進修。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能者為師”,互相學習。

  特色活動

  根據班長制訂的班級特色,定時、定點地開展每班的特色活動。

  四、教研活動行事曆

  9月份:

  1、小班“幼兒園真好”主題活動、重點抓常規訓練

  2、確定班級專題,做好準備工作

  3、學習科研文章,瞭解幼教資訊

  10月份:

  1、新教師隨堂聽課

  2、主題研討活動

  3、專題實施“問題”交流會

  11月

  1、成長檔案交流

  2、教師業務學習

  3、託班主題研討活動

  12月

  1、檢查課題研究下階段成果,探討下一步的計劃。

  2、青年教師評優課活動

  3、區域

  活動組織交流活動。

  1月

  1、進行教師教育反思筆記交流

  2、階段性專題彙報小結。

  3、教研組小結工作

  五、日常活動行事曆:

  9月

  1、做好迎新生工作

  2、早操的編排和訓練

  3、召開開家會

  10月

  1、組織教師學習安全教育案例

  2、區域活動現場觀摩及評比

  3、教學常規,幼兒一日常規檢查。

  11月

  1、充分利用家長、社群資源,充實各區角活動內容。

  2、家長開放日活動

  12月

  1、檢查教學常規和文字材料

  2、慶元旦親子健身活動

  1月

  做好學期結束工作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組繼續以《幼兒園教育綱要》及《幼兒園工作規程》為指導,在園領導的直接關懷領導下,結合本組實際,加強教育研究,以特色教育為重點,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幼兒創新能力,全面提高保教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發展。

  二、現狀分析

  上學期我組教師在園領導的帶領下,以《綱要》為指導,以提高保教質量為宗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傾注最高的熱情,踏實、勤奮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但在教研的形式與氛圍、教研的內容與質量、教師閱讀分析教材、設計活動及教學過程中隨機教育的能力、回應的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加以研究和提高。

  本學期,我組由四個班變成五個班,隊伍中又有兩位教師加入,為我組注入了新鮮血液。但是面對今年新的工作重點:特色教育,我們有許多工作要去做。如:如何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探索園本課程;如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養,引領幼兒進步。另外,在如何更科學地組織好小班幼兒的一日活動;如何結合主題為幼兒創設相適宜的遊戲環境等方面,也是我們急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因此,本學期我們小班組也將在這些方面做些探討。

  三、教研目標

  1、在園本課程的實踐中,開展蒙氏閱讀、蒙氏數學的專題研究。

  2、進一步分析研讀小班教材,研討小班集體活動的預設與實施,提高教師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能力。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5

  幼兒園小班教學計劃: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這學期我又迎來了小班這群活潑可愛的寶寶們。在幼兒園呆了一年,我體驗了好多好多。學會了如何去了解幼兒,如何去關心愛護幼兒。尤其是小班幼兒,這學期我帶著這份渴望,這份熱情,擬定了如下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景分析:

  我班有幼兒30名,男孩15名,女孩15名。這些幼兒中,多數幼兒在家一向由爸媽或爺爺奶奶帶領,所以幼兒的情緒不是很穩定,哭鬧現象較多,對父母或祖輩的依靠性較強。一些幼兒抓住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一些幼兒手腳亂跳,還有一些幼兒對大人又抓又咬,情緒很激動。在和幼兒的接觸和交談中,我們發現有些幼兒大小便都不會,鞋子也不會穿,自理本事較差;有些幼兒行為習慣不太好,喜歡去抓別人,喜歡亂扔東西;還有些幼兒說話口齒不清,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另有一些幼兒不能主動的與人打招呼,缺乏禮貌?應對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去關心每個幼兒,幫忙每個幼兒,使他們不僅僅能愉快的生活,更有可喜的提高。這也是家長所期望的。

  二、班級管理:

  小班幼兒由於剛入園,對各種常規,生活、學習等方面都不太適應,也不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應當怎樣去做,如何與人交往、相處等等,所以有時往往會做出出乎你意料之外的事情。這學期我們把班級特色重點放在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上頭,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情景,運用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生活本事和學習本事。如開展"穿鞋小能手活動"、"爭做小教師活動"、"看誰紅花多""誰的小手最能幹"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在鼓勵、表揚、評比中使幼兒不斷地提高,更好地發展。

  三、具體工作安排:

  (一)在一日活動中,保教結合,動靜交替,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前提。本學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施:

  1、在一日活動各環節中固定一些常規的環節,如戶外活動、上課、休息、排隊等。

  2、經過各種比賽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

  3、以模仿、練習、學習、評比等活動建立良好的常規。

  4、衛生整潔常規:不亂爬椅子,不亂塗牆壁,不亂扔紙屑等。正確洗手,正確使用毛巾、入廁。

  5、安全常規:不帶危險品進幼兒園,不追逐,不推擠,學習一些自我保護方法。

  (二)創設適合於幼兒的愉快和諧的生活和遊戲環境,發展幼兒的交往本事和群體意識。

  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群體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幼兒還缺乏必須的交往本事。所以培養他們的這種群體意識和互相合作交往本事是很必要的。幼兒又是好模仿、好遊戲的,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也有助於孩子活動本事、想象本事的發揮。這學期我們精心設定、安排,為幼兒供給豐富的遊戲材料和活動環境,讓幼兒玩得愉快,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得到發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模仿、鍛鍊,培養幼兒的交往本事,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養成較好的禮貌、行為習慣,有必須的自我控制本事。

  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提高動腦動手本事。凡是孩子自我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我做。凡是孩子自我能想的,應當讓他自我想。我們設計了動手區,是請小朋友平時自我去玩的;"手工區"、"繪畫區"裡是小朋友自我動手畫的'畫,我們還請幼兒來當值日生、小教師,幫忙教師一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進取性,提高幼兒的動手本事。

  四、共建家園聯絡的橋樑:

  家長的支援對我們的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我們將充分挖掘家長的資源,做好家長工作。

  1、我們會定期的向家長公佈幼兒學習的資料,介紹一些育兒的經驗和一些先進的資訊,也請家長來談談自我的經驗,摘取幼兒生活中的點滴。它是我們互通訊息的紐帶,只要我們教學需要,我們會請家長配合。

  2、個別訪談,個別的交流、談話不僅僅能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也使家長和教師更容易溝通,更能清晰的瞭解自我孩子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3、家長座談會,"每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提高和存在的問題,家長也及時地反饋幼兒在家的表現,使我們彼此更加地瞭解,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6

  一、情況分析

  (一)人員情況

  本學期我們小班組有3個班,共有6名教師。其中高階職稱1名,一級職稱1人,其它均為新教師。

  (二)現狀分析

  1、主要優勢

  (1)組內有4位教師曾將擔任過小班班主任,有一定的小班年齡段教育教學經驗,經過上學期的共同合作、相互磨合,大家組內教師的工作方式有所瞭解,相互間的配合有了一定的默契。

  (2)在專題研究方面,上學期我們教研組對小班娃娃家環境創設及材料的投放進行了研究。經過一學期的研究,教師們在小班幼兒角色遊戲材料的投放上有了新的見解,如:形象生動、色彩鮮明的材料具更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遊戲行為;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幼兒比較熟悉的而且容易操作的材料,更能讓幼兒對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等等,並能對角色遊戲中出現的一些材料問題進行及時的調整。雖然組裡教師隊伍較年輕,但他們各方面能力較突出、較努力、上進。

  2、存在不足

  (1)透過組內集體備課,教師已能獨立備課,但教師在集體教學的目標制定上還存在很多的疑慮,如:活動中有價值的點很多,到底哪些可以作為目標,成為本活動的主要落腳點?目標的適切性與挑戰性如何把握?同時也發現目標在文字呈現的時候易出現偏差。在用詞、語言組織上的困惑,文字上呈現的目標出現角色混亂,表述不清等問題。

  (2)在環境創設方面,雖然教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適合、溫馨的生活環境,但在娃娃家遊戲開展中教師如何進行觀察指導還存在著很多的疑慮和困惑。

  二、指導思想

  以《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上海市保教質量評價指南》為指導,貫徹落實園務計劃、保教計劃為精神,“以幼兒發展為本”,以發展個性為核心,提高教研組內教師素質,提高保教質量。

  三、工作目標

  以《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以及《上海市保教質量評價指南》為指導,在全面領會園務計劃和教研計劃精神的基礎上,研讀課程新教材,以集體教學活動為抓手,學習探討集體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與制定,提高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關注幼兒的角色遊戲,進行小班娃娃家遊戲指導策略的研究,使幼兒體驗遊戲的快樂與成功。

  四、重點工作與措施

  (一)研讀課程新教材,探討集體教學活動目標的設計與制定,提高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1、繼續學習“綱要”、“指南”,用於指導工作實踐,研讀新課程教材及《幼兒園小班年齡幼兒評估指南》,使教師清晰課程教材的目標,進一步熟悉小班年齡幼兒的特點及需要,選擇適合的教材。

  2、聚焦集體教學案例,分析教材的核心價值,共同發現目標制定中出現的問題,共同探討、修改,提高個體的能力。

  3、以“一課三研”實踐活動為載體,透過集體梳理理論依據、集體備課、分層次開展實踐活動、案例辨析等教研方式,逐步提高教師制定目標及評價的能力。

  3、觀摩交流:以聽課、評課為主要形式的常規教研活動,注重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目標的定位、及教師課後的教學反思,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開展案例分析、說課、現場診斷和參與討論等不同形式的實踐研究,幫助教師解決實踐中的目標價值的問題。

  5、教研組長保證每週進課堂聽課,對教師的教學現場進行診斷,並採取跟蹤調整現狀的方法幫助教師如何關注目標的達程度。

  (二)關注角色遊戲,研究小班娃娃家遊戲的指導策略,推進遊戲的發展。

  1、學習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對“如何指導小班娃娃家遊戲“進行研討:小班年齡段幼兒的角色、語言、動作等特點?教師在投放材料及指導的序列是怎樣的?在娃娃家中培養孩子哪些能力和品質?

  2、相互學習教師的遊戲案例撰寫,分享遊戲指導中的點滴經驗,輻射指導方法、

  3、發揮年級組的群體力量,不定期地在組內進行遊戲開展的經驗交流、總結與探討,

  及時調整各自的目標,學習好的方法。

小班教研工作計劃範文通用7

  一、上學期教研情況分析:

  9月份所有幼兒全部到園,因此我們在8月做了家訪工作,並且在孩子到園後,給幼兒做了測查,透過測查和觀察分析,小班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常規環節比較薄弱,而幼兒常規培養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的活動,因此,我們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為目標,進行教學研究工作,對幼兒進行認真觀查、分析和針對性的指導,在體現幼兒自主,自由,自願的同時,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不足之處:

  1、教師對於幼兒各環節的常規確定不明確。

  2、保教配合有時出現不一致,協調性不強。

  3、幼兒個體差異較大,家長工作不足。

  二、教研工作目標:

  1、教研主題: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

  2、教研目的:

  (1)、明確教師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的常規要求。

  (2)、保教結合,協調一致,在各環節中目標一致,保教共同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需要,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採取措施。

  (3)、提高家長工作質量,做到家園互動。

  三、教研工作措施:

  1.教研活動內容注意抓住主要問題(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核心問題)和典型案例,並要求教師提前學習有關理論(尤其是較新理論研究成果),帶著思考和問題發言、討論,提高研討的質量。

  2.以來園、進餐、餐前、餐後等環節進行學習研討完善,並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專長,樹立常規培養試點班級。

  3.鼓勵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研討結果不斷完善常規工作,要求教師能夠反思問題與不足,促進教研與日常工作的結合。

  4.要求各班

  教師、保育員能夠協調一致,共同做好本班常規工作及家長工作。

  四、教研工作具體步驟安排:

  九月:

  1、研討家訪和幼兒測查的問題,確定教研工作計劃。

  2、制定小班部教研計劃和各班教研計劃。

  十月:

  1、學習文章《學前教育》01/2P18-19、學習文章《學前教育》01/6P19-20

  問題:

  晨接時的意義是什麼?

  過渡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什麼?

  2、觀摩研討試點班餐前、進餐、餐後環節,總結經驗,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和提高

  十一月:

  1、研討:

  你班是如何進行晨接工作的?

  請教師說一說本班的不足,提出問題共同研討。

  2、透過十月學習、實施調整措施

  研討:

  根據本班幼兒情況,你在晨接時採取了什麼措施?

  教師根據本班餐前、餐後環節的實際情況,在教研活動中進行研討,修改。

  十二月:

  1、觀看各班來園、餐前、進餐、餐後的錄影

  研討:

  透過教研活動,本班有什麼進步?

  你們班目前仍存在的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2、學習文章《學前教育》

  問題:

  如何與個別幼兒家長溝通

  研討:

  家長在你心目中是什麼角色?

  你是如何與家長共同培養幼兒常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