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評課稿集錦15篇
小學美術評課稿1
錢老師執教的《生活滋味——畫畫身邊的物品》一課從整體上看,本課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還是組織形式都體現了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應該說,這是一堂學生感興趣的美術課,是一堂很有創意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錢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層層誘導深入,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其三,本課教學中用到的實物是學生自帶的,教學資源具有開放性;學生進行創作時,每個同學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去表現,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體現和展示。
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於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如果說教學思想決定著教學行為的方向,那麼教學態度就決定著教學行為的努力程度。聽課的老師們都感受到了錢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學生參與率高,體現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當然,在賞評《生活滋味——畫畫身邊的物品》的同時,我也有以下思考:
1、學生練習時間是否可以再增加?
由於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那麼對美術課的評價也不盡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時鑽研也不夠,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對《生活滋味——畫畫身邊的物品》一課的膚淺看法,在賞評中若有不當和錯誤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美術評課稿2
聽了高xx老師上的《神奇的紅黃藍》一課,這是一節精彩的色彩課,從總體上看,教師準備充分,教學思路清晰,能夠熟練把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美術文化學習,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滲透感恩社會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課堂活躍、和諧,應該說是一堂極富創意的美術課。欣賞之餘,讓我收穫頗豐。高老師圍繞著選選拔繪畫之星展開教學,為選拔繪畫之星又設計了調色比賽和繪畫大比拼兩個環節,透過這兩個環節評出多幅優秀作品,這樣繪畫之星的選拔貫穿教學全過程,做到環環相扣、緊密結合,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下學習。這節課的主要亮點是:
一、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的培養
(1)新課標指出:在美術教學中,應多創造條件,多給學生感悟和評述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對比。這節課中,學生用三個原色大膽做畫透過色彩的碰撞得出更豐富的色彩,讓學生透過直觀教學,帶來較強的視覺衝擊力,效果理想,目的明確。
(2)這堂課中高老師的問題設計也很理想,透過多處設問,啟迪學生思考。如:那麼究竟用紅、黃、藍三色可以調出多少個顏色呢?請問你用三原色都調出了什麼色?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充分發揚“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還有,在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時,問題的設計也相當不錯。我們都說,美術的評價一定要達到多樣性和個性化,特別是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實質上是學生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透過自評可以讓學生取長補短,增強自信心,還可以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一步鞏固這堂課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相對來說,一堂課中師生互動環節越多,評價多,課堂越活躍。
二、關注學生尋找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他們對美的追求已產生強烈的慾望,在生活中他們隨時都能發現美的存在,高老師利用學生這一特徵,課堂中多個環節設計讓學生感受生活中三原色的藝術魅力。如:請學生說說作品中用哪種顏色作畫代表作者的哪些設計意圖。讓學生能在自如運用三原色三間色大膽創作中表達小畫家的心聲。並在大師作品中尋找美等等,這些環節的設計,我想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學生在尋找美、發現美的基礎上努力去創造美。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藝術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 這節課學生思維活躍,教學目標在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下完成。學生學到了美術知識和技能,嚐到的美術活動的樂趣。從而使對美術的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懂得
感恩社會,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樹立環保意識,以及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四.教師的基本功紮實
教態自然,語言清晰,具有親和力,多媒體操作熟練。
小學美術評課稿3
這堂由楊方雲老師執教的《蟲蟲大聚會》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八冊中的第九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楊老師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認真”兩個字。從課堂的教學環節,教具準備,展評環節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可見楊老師非常認真地準備這堂課。從課堂教學來看,透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紙張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楊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錄影引入,看一看:透過觀看錄影《昆蟲世界》,來形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蟲。
二、創設情境,摸一摸:教師拿出一個箱子,讓生猜猜裡面有哪裡昆蟲,鼓勵大膽的的孩子上來摸一摸,感受一下。
三、欣賞範作,學一學:透過展示示範作品,讓學生分析製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後製作,同學間互相幫助。
五、展示作品,評一評:讓學生把作品放在已佈置好的樹藤上,參加競選,學生和教師對昆蟲形象加以講評。
在課堂上,楊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但每一節課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覺得在“欣賞範作,學一學”環節中,教師創造了很好的平臺給學生探究,透過小組討論後,學生肯定是很想發表自己的所發現,但教師為何不給學生反饋的機會呢?而是突然跳過,開始了下一個知識點。從而本課的重難點沒能很好的落實,導致後來學生上臺演示時,把昆蟲折成平面造型,真是錯失良機啊!另外這節課的作業評價顯得有點形式主義,本來作品展示在樹藤上,而且學生是圍圈做的,應該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最後的評價,體驗成功的樂趣,但楊老師只是讓個別學生評價,沒有把本課的精彩推向高潮。這是非常遺憾的。楊老師如果在這些細節上處理得再細緻點,相信課堂會更精彩。
小學美術評課稿4
1:正如俗話所說,人們對常態呈現的美往往熟視無睹,低年級兒童也難免與此,他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類似的圖案,只是沒有在意、關注到。美術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會某個具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一種審美意識、審美態度。
2: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藝術相伴左右。依據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學生對中外相關藝術的歷史有所瞭解,知道了祖先的創造,豐厚了學習的底蘊,使單一技能性的學習昇華為古雅、淵博的文化薰陶。
3:本課教學將生活中的美一一呈現,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加上簡單有趣的“推磨”和“排隊”遊戲,使兒童的思維在親身體驗中獲得認同、步步邁進,最終完成由具象的“相同圖樣排排隊”到抽象的“連續圖案”的認知升格。
4:課的匯入從盧梭、莫奈、柯羅、凡高、齊白石、黃胄、徐悲鴻、陳大羽等眾多大師的畫展開,由他們對大自然具體形象的寫實描畫到經過簡化、概括的抽象圖樣,學生在兩相觀察與比較的評價中,明白了什麼是“圖樣”,也明晰了圖樣的特點:簡潔、概括,裝飾性強。如此,既有效匯入課題,更為下一步的“排排隊”做好了鋪墊。
5:本節課“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每個人的愛好與特長。同學交流碰撞出智慧,小組合作迸發出靈感,經常是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有火花閃現……
6:教師透過各種形式的範作和各種方法的示範打開了學生創作上的瓶頸,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他們用事先準備好的畫材,用剪、貼、畫、印等方法創作出形色各異、內容豐富的作品。學生創作時,思路也在隨之層層深入,教師巡視時,及時和學生溝通創作構想並給予有效地幫助,學生的創作激情閃耀。
小學美術評課稿5
這堂由李建華老師執教的《蒼松翠柏——山石畫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冊中的第二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整節課從總體上看,執教老師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
首先,李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透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中國畫——山石畫法特有的筆情墨趣,學習表現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李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回顧知識,說一說:透過回顧上節課內容"樹的畫法",讓學生說出畫樹的方法,由此引導點明本節課內容.
二、重點知識,讀一讀: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即講解山石畫法,教師透過讓學生齊讀書上的"山石畫法",讓學生從整體上對山石的畫法有了一個初步瞭解.
三、欣賞範作,試一試:透過展示示範作品,讓學生了解山石畫的各種皴法,並透過教師演示,學生參與演示——試一試加皴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山石畫的有關知識和技能.
四、重點演示,學一學:透過再次演示,指出學生嘗試時出現的問題,加深學生的印象,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進行練習.
五、展示作業,評一評:透過展示講評作業,使課堂達到高潮,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在課堂上,李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李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大膽參與演示,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這樣一個輕鬆的情境中,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中國畫的獨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時,他們作品得到了展示,這極大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動,讓課堂充盈、靈動
本課是一節知識和技能性很強的課,內容較為枯糟,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李老師充分實施了"互動"這一方式.第一、透過讓學生講述"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使學生生動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內涵,並且由於是學生自己的講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根據重難點"互動",教師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範畫,讓學生對比欣賞感受皴的特點,提出問題:如何加皴?透過"互動".由學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嘗試再進行畫法指導示範,巧妙解決了重難點。第三、結合評價"互助互動",在評價時,同伴之間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三.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新課改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將學生看作教育過程中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於“授之以漁”,
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李老師在講授繪畫技巧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作,並透過提問題答問題,讓學生思考,逐漸引導學生獲得繪畫方法,瞭解有關注意事項.李老師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她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此外,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清晰,語言表述準確,操作演示熟練,顯示了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師素養。;由於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在賞析《蒼松翠柏——山石畫法》的同時,我也有以下幾點建議:
1、本節課重點講解“皴法”,但在學生練習時,對如何起筆勾出山石輪廓,較為遲疑,我認為教師在畫石起手、組合等方法應講解一下,降低學生難度。
2、學生參與面較小,雖然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注意了“互動”教學,但參與面較小,只有個別同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鍛鍊都有所發展,我認為教師可以透過小組合作演示、小組比賽等形式,擴大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引入競爭意識提起學生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雖然,本節課存在著若干缺憾,但總的來說,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破了傳統的知識傳授和單純的技能訓練,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脫出來,使我們深切的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
小學美術評課稿6
希望中小學美術教師在教研活動寫作時借馮海彬老師執教的《線條的魅力》一課,總體來看整節課教學形式活潑多樣,教學理念新穎,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看出馮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這是一節很有創意的美術課,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方式活潑多樣
馮老師能夠抓住四年級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特徵,透過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開始利用小遊戲的形式匯入,把線條當作朋友,“這位朋友最會跳舞了,有誰能讓他把身子扭動起來?”好奇心促使每個學生都想來嘗試。在作業環節讓學生為國王設計美麗的生活用品。讓學生置身於童話世界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聯絡生活認識美術
整個教學過程大致可以分成四個環節:找線,賞線,畫線,評線。
首先馮老師讓學生找線,找教室裡的線條和他們衣服上的線條找課件中展示建築物線條、動物身上的線條。不但發展了學生的感知思維能力,還讓學生了解線條無處不在,它和我們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線條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使學生領悟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獨特價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養
英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斯賓塞曾經說過:“沒有油畫、雕塑、音樂、詩歌以及各種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樂趣便失去了一半。”我們要不斷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何老師透過帶領學生欣賞畢加索《坐在柳條椅上的朵拉.馬爾》這幅畫,感受線條的美感,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並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四.注重培養創造能力
馮老師讓學生閉著眼聽音樂畫線條,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畫出自己心中喜歡的線條。這種富有情趣的美術教學更能夠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培養豐富的創造力,讓學生回家以後還能夠利用所學的線條知識裝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課後拓展的作用。
這節課的存在一點不足,歸納如下
1.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覺得還應該採用一些形式多樣鼓勵的方法,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的層次上,讓他們透過發現自己“才能”的,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在評價作品的時,引導學生在自評與互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努力尋找到解決的辦法。
小學美術評課稿7
這堂課由海城小學高磊老師執教的《紅色的畫》是人美版第5冊中的一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基本心理。首先,從高老師備課,準備教具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與設計;從教學過程來看,透過多樣靈活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形式,來引導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思路清晰,形式新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習目標比較明確。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玩、好動的心理,利用小遊戲作為匯入,在課的一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這裡,為整堂課的集中進行提供了一個前提保障。其次,在新授部分,為了使學生明確“紅色的畫”的主要用色以及什麼樣的顏色輔助構成,才是一幅好看的畫,用了對比講授法與演示法,而且讓學生親自動手塗一塗,一步一步,層層遞進,從只用單一的紅色,到與紅色相近顏色的配合,最後到可以利用少量其他顏色共同構成一幅畫,使學生的思路漸漸清晰
原來紅色的畫不只有紅色,主要以紅色為主,可以配少量其他顏色,甚至冷色。再次,豐富有效的教具,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並且極大的展示了教師的基本功。在教具的使用上,不但能夠在課前做足了準備,為學生準備了詳細的範例,而且能夠在課堂上靈活應用,隨機應變,為學生進行當場演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視覺與過程上有所收穫。由於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賞評這節課的時候,認為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點遺憾,歸納如下:首先,在匯入部分,當以遊戲開始後分別介紹了三原色,並引出了紅色的鞭炮,又以鞭炮作為導引,引入新課,我認為有一點繁複,可以直接用紅色的鞭炮或者從三原色處直接學習其中一種顏色,並用它繪畫,也許會使這個流程更簡潔。其次,在介紹紅色以及紅色的畫時,應該帶領同學們瞭解紅色所蘊涵的象徵意義,紅色的色彩感情,使學生們在今後運用顏色的時候,能準確把握不同色彩帶來的不同感覺。再次,幻燈片的使用應該物盡其用,在欣賞優秀作品的時候幻燈片走的有寫快,使很多孩子沒有看清楚就過去了,教師應該選擇一至兩幅學生的作品來進行指導性評價,一則可以使學生了解繪畫的方向,二則更接近學生的繪畫水平,使他們更容易找到基點。然後,在學生進行合作的初始階段,教師為了營造一定的氛圍,選擇了用音樂進行輔助,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是音樂是否應該選擇稍微舒緩一點的,儘量不要使用會使學生聽後過於興奮的音樂,否則容易導致整個課堂紀律混亂。最後,在評價作品的時候,應該選擇豐富並且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語言進行評價,在評價的時候不宜過於籠統,應該使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努力尋找到解決的辦法。總之,高老師的課讓我感受到另外一種美術教學的新穎形式,給了我很多的啟示與自我反省的機會,對我改善今後的教學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小學美術評課稿8
這堂課由海城小學高磊老師執教的《紅色的畫》是人美版第5冊中的一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能夠抓住小學生的基本心理。首先,從高老師備課,準備教具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與設計;
從教學過程來看,透過多樣靈活的教學活動與教學形式,來引導與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思路清晰,形式新穎,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習目標比較明確。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玩、好動的心理,利用小遊戲作為匯入,在課的一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師這裡,為整堂課的集中進行提供了一個前提保障。其次,在新授部分,為了使學生明確“紅色的畫”的'主要用色以及什麼樣的顏色輔助構成,才是一幅好看的畫,用了對比講授法與演示法,而且讓學生親自動手塗一塗,一步一步,層層遞進,從只用單一的紅色,到與紅色相近顏色的配合,最後到可以利用少量其他顏色共同構成一幅畫,使學生的思路漸漸清晰--------原來紅色的畫不只有紅色,主要以紅色為主,可以配少量其他顏色,甚至冷色。
再次,豐富有效的教具,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並且極大的展示了教師的基本功。在教具的使用上,不但能夠在課前做足了準備,為學生準備了詳細的範例,而且能夠在課堂上靈活應用,隨機應變,為學生進行當場演示,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視覺與過程上有所收穫。由於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
因此,我在賞評這節課的時候,認為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點遺憾,歸納如下:首先,在匯入部分,當以遊戲開始後分別介紹了三原色,並引出了紅色的鞭炮,又以鞭炮作為導引,引入新課,我認為有一點繁複,可以直接用紅色的鞭炮或者從三原色處直接學習其中一種顏色,並用它繪畫,也許會使這個流程更簡潔。其次,在介紹紅色以及紅色的畫時,應該帶領同學們瞭解紅色所蘊涵的象徵意義,紅色的色彩感情,使學生們在今後運用顏色的時候,能準確把握不同色彩帶來的不同感覺。
再次,幻燈片的使用應該物盡其用,在欣賞優秀作品的時候幻燈片走的有寫快,使很多孩子沒有看清楚就過去了,教師應該選擇一至兩幅學生的作品來進行指導性評價,一則可以使學生了解繪畫的方向,二則更接近學生的繪畫水平,使他們更容易找到基點。然後,在學生進行合作的初始階段,教師為了營造一定的氛圍,選擇了用音樂進行輔助,這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但是音樂是否應該選擇稍微舒緩一點的,儘量不要使用會使學生聽後過於興奮的音樂,否則容易導致整個課堂紀律混亂。
最後,在評價作品的時候,應該選擇豐富並且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語言進行評價,在評價的時候不宜過於籠統,應該使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努力尋找到解決的辦法。
小學美術評課稿9
馮海彬老師執教的《年年有餘》一課是浙美版教材第8冊實驗教材中的第8課,屬於“設計·應用”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比較新穎,貼近少年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從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透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魚紋的表現形式和圓形魚紋的構成方式帶來的美感,學習繪製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馮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說一說:透過欣賞篆書書法作品猜一猜“魚”字,再說一說帶有“魚”字的成語,用書法與文學的表達方式引入美術對“魚”的表現形式,帶孩子們走進了魚的世界。
二、觀看圖片,談一談:透過多媒體展示各種魚的美術作品,豐富學生視覺,讓學生了解祖國的“魚”文化。
三、欣賞範作,學一學:透過展示示範作品,讓學生了解魚紋的表現形式,以及圓形紋樣的構成方式。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畫一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圓盤中設計出獨特的魚紋樣。
五、展示作品,評一評:讓學生把畫好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上展示,學生與老師對優秀的作品加以講評。
在課堂上,馮老師以他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馮老師透過書法作品的欣賞與“魚”在文學中的表現形式,引出豐富多彩的美術中的“魚”文化,激發了學生對魚紋的“美”的表現形式的濃烈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的氛圍中,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馮老師在指導魚紋的表現形式與圓形魚紋的構成方式時,讓學生欣賞,並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透過畫一畫、變一變、擺一擺、連一連等方式,使學生獲取了美術的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在賞評這堂課時的幾點建議:
一、在師生互動中,要讓學生表達清楚、完整,教師不要急於插話,清楚、完整的表述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要循循誘導。
二、揭示課題時,“年年有餘”中的“餘”要做詳細解釋,“魚”與“餘”諧音,其中所包涵著的祖國的文化內涵,更有說服力地說明現代人們用“魚”來表達美好的祝願。
三、在結束部分,評出了優秀的作品,可以設立獎項進行表彰鼓勵,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則課更加完美。
小學美術評課稿10
在課堂上,孫老師以他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節重過程、重發現、重生活、重主體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啟發教育的美術課,讓人耳目一新,感觸頗多。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課堂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教學藝術,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式”,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式”走向“開放式”。孫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以一張白紙做代言,巧妙的引出了瓦楞紙的結構、特性和作用。這樣的匯入,激發了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發現、探究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在情境中,透過多媒體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的欣賞,老師的提問和引導,讓學生選擇喜歡的形式和方法創作作品,並發表自己發現和收穫,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孫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第一、根據課型“互助互動”,本課《發現印痕》是一門活動性很強的課,每一個環節無不突出互助互動。第二、根據難點,“互助互動”,在抓住本課教學難點展開時,提問:你撕出的瓦楞紙美嗎?美在那裡?透過互助互動,由學生上前演示,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互助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材料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第四、結合評價,“互助互動”,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三、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我們教育的物件是有思想、意識、情感、慾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育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我們不僅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更應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於“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孫老師在指導學生製作方法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圖,並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獲得製作方法,瞭解的材料特性。孫老師已經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他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同時也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小學美術評課稿1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
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何老師上的《認識身邊的樹》,這是一節精彩的美術課,從總體上看,教師準備充分,教學思路清晰,能夠熟練把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整節課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下學習。這節課的主要亮點是:
一、課前準備充分
在課前何老師準備了大量的圖片資料,提高學生的視覺感受力,開闊學生視野,拓展想象空間。
二、教學理念新穎
隨著新課標的落實,小學美術課已不再是老師拿著一隻粉筆在黑板畫什麼,下面的學生就跟著畫什麼,美術也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它與現實的生活經驗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何老師讓學生欣賞觀察校園裡形態各異的樹木,瞭解自己身邊所熟悉的樹木的生長知識,觀察樹的不同特點及樹幹、葉子的生長規律,注重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觀察的習慣。
三、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而“自育自學”就是為了達到“不教”的目的。何老師在讓學生明確指向重點——個人自學——討論自學未解——點撥自學得失——鞏固自學成果等過程中無不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堅持“授之以漁”。在指導學生繪畫方法時採用先讓學生欣賞範畫,並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畫樹的方法,彙報自學結果。
這節課學生思維活躍,教學目標在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下完成。學生學到了美術知識和技能,嚐到的美術活動的樂趣。從而使對美術的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
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綠色植物,樹立環保意識,以及熱愛校園,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五、教師的基本功紮實
教態自然,語言清晰,具有親和力,多媒體操作熟練。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一、在鞏固自學成果環節,提出作業要求是,應該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一畫身邊的樹,來建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這樣才能與評價學生作品時首尾呼應。
二、在時間安排上不合理,在學生自學總結時時間太短,沒有總結出各種學生作品的繪畫方法就草草結束。整節課沒能在40分鐘之內完成。
小學美術評課稿12
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對我區秦宇紅老師的課《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評述。
本課是小學三年級的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給現成的圖畫填充顏色的方法。
從秦宇紅老師的說課中我們能感覺到:秦老師在教育觀念與教學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學內容的駕馭與處理上、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最佳化組合上、在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並有所體現。下面談談這節課的特點:
一、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能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特點,將知識融入到美麗而不失童真的圖畫中,以任務驅動形式逐步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完成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建構知識、寓學於實踐的環境,讓他們在這個環境裡,充滿興趣愉快地進行學習,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最後透過“展示作品”來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有始有終。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資訊科技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師透過事先製作的四幅圖畫匯入新課,使學生在美的欣賞同時,也感到很吃驚“我們也能做出這麼美的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使讓我學變為我要學。
三、變知識導向型教學為技能訓練型教學
採用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地培養能力,在處理教材時,教師即發揮了課本的示範作用,但又不盲從課本,創造性地處理教材,精心設計了四個樣本畫,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突出了本課的重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可操作的範圍內進行創新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達到了培養創新意識的目標。
四、自主探究、協作學習
在學生練習階段突出了自主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
首先,樣本畫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既具有藝術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給予學生個體選擇的機會。可以在多個樣本中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樣本。 第三,採用分組協作式學習。使學生之間保持融洽的關係、相互合作的態度。有利於提高學生自我協調的能力,培養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利於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聽過秦老師在本校上的這節課,當時感覺學生展示作品及最後教師總結上不夠好,由於本次是以說課形式開展教研活動的,細枝末節沒有展示出來,來說課的教師大錯不能有,但小錯則不見得沒有。無法全面展示教學過程,是資訊科技學科集中開展教研活動無法避免的問題。
小學美術評課稿13
李老師執教的《蒼松翠柏》是一節國畫技法與表現的美術課,從整體上來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教學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課堂開放,富有活力,在教學內容,教學思路,組織形式上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是一堂讓學生感興趣,躍躍欲試的一堂課。
一、嚴謹的教學態度。
李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術語專業,沒有教學遺漏現象;另外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知識性錯誤,說明李老師在課前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提前反覆研究哪些方法學生更容易接受,哪些範畫更適用於教學,並繪製出許多範畫供學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學方式具有開放性。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本節課突出美術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徵相適應,呈現活潑多樣的形式和教學方式,改變美術課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美術課良好的態度,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1、教學內容不僅僅侷限於書本上固有的知識,李老師根據教學需要,繪製更能體現山石技法的範畫,讓學生理解的更為透徹,提高視覺感覺能力,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在黑板上示範時,邀請學生根據自己對技法的理解,也上前去展現一番,激發了學生的活動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同時在演示過程中,有技法表現方面的失誤時也可以及時指出。這樣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心理,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給予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學習方式具有自主性。
1、學習中注意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機會,以增強學生興趣,更好地滿足其成就需要。讓學生回憶並講盤古開天的故事,理解國畫山石是“天地之骨,流雲之根”,從精神領域讓學生自主聯想,知道中國畫的神韻,意境。
2、讓學習具有挑戰性,使學生學習後能獲得滿足感;擴大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獨立自主地處理問題,增強了學生的自尊滿足;引導學生結合地理知識解釋山,石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從山石的本來面貌延伸到山石的表現技法“皴法”。
3、學習儘量照顧了學生的志趣,使學生能透過學習獲得內心的快樂。在示範時讓學生大展身手,使學生的自主表現慾望得到滿足。
4、及時展示已經完成的學生作品,促進學生積極完成的興趣。讓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學生敏銳的審美鑑賞能力。這樣,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而肯定的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以促進其學習積極性的調動。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素質良好,語言表達清晰,操作示範熟練,基本功紮實,學生積極參與,體現面向全體學生。而學生在這樣輕鬆,和諧,開放的學習活動中,樂於嘗試,學習到美術的知識與技能,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小學美術評課稿14
這是由海濱一小的 王老師執教的《風兒吹過》一課,從整體上看,教學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環環相扣。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
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美術學科特點,王老師自己進行精心設計的,透過聽風——模仿風——感受風——畫風,層層誘導深入,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了一個開放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和諧、互動、探究、創新、開放的情境活動中,學生樂於嘗試,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
(二)王老師的教學態度非常嚴謹認真。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這些說明執教者課前、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不足之處:
1、教師上課語氣過於平淡,要富有激情,不要吝嗇激勵學生。
2、教師拿出迷你電風扇讓學生感受風的時候,學生感覺到涼快,這時教師總結了不同季節吹過來的風有不同的感覺,這時教師是否提出問題讓學生說一說冷暖用什麼顏色表達好。讓學生從不同的色調中嘗試出不同的表現風的方法。
小學美術評課稿15
這堂由勝利小學李莉老師執教的《動物面具》一課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冊中的第九課,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首先,李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透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李老師整堂課的結構分如下幾塊來完成:
一、創設情境,說一說:透過為動物王國選舉國王這一情境匯入,讓學生來說一說選誰做國王,並講出理由。
二、觀看圖片,談一談:教師透過多媒體展示各類動物形象的面具,豐富學生視覺,讓學生談一談面具的起源、歷史和作用。
三、欣賞範作,學一學:透過展示示範作品,讓學生分析製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動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後製作,同學間互相幫助。
五、展示作品,評一評:讓學生帶上已做好的動物面具來發表動物演講,參加競選,學生和教師對動物形象加以講評。在課堂上,李老師以他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受耳目一新。本節課的亮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教學是一個預設和開放並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都屬於“封閉教學”,按部就班,缺少開拓精神,隨著新課標的落實,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已是一種必然。李老師打破了常規的課堂教學形式,以為動物做代言人這樣的匯入來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營造了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和氛圍,並做到靜中有動、動而有序、活而不亂。在情境中,透過多媒體圖片的欣賞,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學生選擇喜歡的材料製作喜愛的動物,並發表動物演講參加競選,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釋放,同時,他們的個性化創意得到了體現和展示,儘管他們的作品還不夠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理想和創造性。
二、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
“互助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李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實施了這一方式。第一、根據課型“互助互動”,本課《動物面具》是一門活動性很強的課,每一個環節無不突出互助互動。第二、根據重難點,“互助互動”,在抓住製作中的難點展開時,提出問題:老鼠頭部的圓錐部分如何來製作?透過互助互動,由學生上前演示,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互助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第四、結合評價,“互助互動”,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銳的審美鑑賞力。
三、樹立學生主體理念,堅持“授之以漁”
課改中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我們教育的物件是有思想、意識、情感、慾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與教育研究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我們不僅要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更應切實地將他們看作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合作者。教,關鍵在於“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
丁老師在指導學生製作方法時採用讓學生欣賞範圖,並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獲得製作方法,瞭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師已經改變了原有灌輸現成知識的教學方法,他讓學生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找到適合他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由於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各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我在賞評這堂課時,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還有一些缺憾:第一、作為一門動手性極強的學科,美術課的示範教學是指導學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環節,示範教學貴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師在此環節上有些疏忽,我認為可以在學生製作前,老師也展示一個自己製作的動物面具,教師的作品往往給學生的視覺衝擊是最大的,影響也是最深的,在動物演講這一環節中,教師也可以代表自己製作的動物進行演講,與學生一起互動。第二、本課的開始與結束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匯入時教師創設的情境是“為動物王國選舉國王”,在評價時,並未明確地選出哪個動物是國王,也就是說動物王國產生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我建議教師可利用1~2分鐘時間來投票選舉最終產生的動物國王,這樣課就更加豐滿、完善了。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把握這兩點,就一定會更加深切地體驗到課改帶給美術教育的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