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編7篇

民俗民風的作文

【精品】民俗民風的作文彙編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民風的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1

  道獨特的風景線深深地吸引我的眼球-一股紅色的潮流掀起來了,大街小巷到處是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 ,大家熱情高昂地共慶祖國66年華誕。

  我走到街上,一眼就看到街邊的店鋪都不約而同掛著紅旗,有的掛在門旁邊,有的掛在門把上,還有的粘在玻璃門上,一陣風拂過,紅旗就漾起的波紋,鮮紅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xx,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炬透露著我心中最美、最真的夢想! 經過學生街時,流動小販沿街叫賣著小國旗,很多人受到沿街國旗影響而熱情高漲紛紛購買,那情景真是火爆搶購呀,這時有個姐姐手上拿著小國旗走到燒烤鋪前,不小心旗面被油煙燻得有點焦黑,看起來有點髒,於是,她就隨手把小國旗給扔了,我正想跑過去撿時,學生街人來人往,有人不經意踩了小國旗,我自言自語:“哇,更髒了,我去撿大家還以為我連一塊錢的小國旗都買不起。”想時遲做時快,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蹣跚走過來,我又想:“這個國旗又要‘雪上加霜’了。”誰知老人彎著腰撿這個“傷痕累累”的國旗,老人還喃喃著說“國旗怎麼能亂扔亂踩……”老人邊說邊將國旗抖了抖,還從包裡拿出擦眼鏡的布來回地擦拭,好像在擦一塊剛出土的紅寶石。看著看著我的耳根不由自主地燒了起來……

  大家都在以自己的熱情、快樂歡度國慶的同時都要以老人家那顆最真誠的心對待國旗吧!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2

  鄂爾多斯蒙古族使用夏曆,最重要的節日是小年和大年.

  小年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又稱為“年火”,帶有迷信色彩的傳說是,要在這一天送“火神爺”上天,因為火神是賜與人們幸福與財富的,所以蒙古族群眾對火是很尊重的.平時用火小心慎重,不讓小孩玩火,隨意跨越火堆,出門遠行先要祭火,出外歸家要檢點新柴放到爐灶裡,以表示對火的虔誠.待到小年這天,全家恭恭敬放地向“灶神”供獻羊胸叉骨和哈達、香燭、奶食品等、並且全家人 同吃羊胸叉肉,飲酒娛樂,夜以繼日,將“祭灶”飯吃七天.

  大年(春節)是最隆重的節目.從除夕到正月初,男女老幼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鄂爾多斯蒙古族稱正月為“察干薩日”.‘察干”即白色,“薩日”即月.他們認為白色是萬物之母,象徵著純潔、吉祥,這種風俗在草原上流傳很廣.據馬可·波羅在他的<紀行>中記載:“蒙古人每逢元旦,依照古老的習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臣民.正月初一開始都‘服白衣’;‘皆白袍’,人們互相饋贈白色之物”,以“白色為吉服”,白色為“吉祥納福”,因此,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稱之為“白月”.“白月”的元旦,元朝國內各地蒙古各部紛紛向蒙古大汗獻“九九”白色之馬駝,友鄰各國還要獻“九九”白色之大象.馬可·波羅記述:“是日國中數處入貢極富麗之白馬十萬餘匹,是日諸象共有五千頭,身披錦衣甚美,背上各負美匣二.其中滿盛著宮廷所用之一切金銀器皿甲冑,並有無數駱駝身被錦衣,負載是日所需之物,皆列隊行於大汗前,是為世界最美之奇觀.”

  除夕,先在馬尼宏杆子的東南方燃起簿火,取各樣吃食投入火中祭奠.接著,一家人歡聚一堂共吃羊頭.進餐之前,家中長者要先把羊嘴巴揭開,按迷信傳說,這個儀式大概有兩個用意,一是避免一年的口舌矛盾,二是張牙以驅鬼避邪、因為三十這天世無主持之神,鬼要四處籌集一年食物,羊嘴大張是足可把餓鬼嚇跑的.午夜,全家圍坐一起吃餃子,名曰“辭歲飯”.外出不在家的(婚後分居的男兒和出嫁的女子除外)也要由家長喊一聲他的名字,放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飯.東方微亮,新年伊始,這時候,家家戶戶都在馬尼宏杆子的座盤上點起天燈(系用三百六十一根裹棉竹芨紮成,沾油點燃),隨後再分別祭把天、地、火、祖.祭奠完畢,就該噶早年茶了,此時,全家人都要用手指彈點一下酸奶,以取吉祥之意.老人正襟危坐,兒女要施跪拜禮敬獻哈達,長輩也要逐個賜祝福詞.隨後,又是全家(夫婦之間除外)互換鼻菸壺以示新年祝賀.新春期間,男女青年紛紛騎上駿馬(舊時正月初二、初五、初七不出門),帶上哈達、鼻菸壺和美酒,三五成群,興高采烈地挨個給親友拜年.草原上,酒肉飄香,歌舞昇平,到處瀰漫著濃厚的節日歡樂氣氛.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3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歡我的老家,因為那裡的風俗習慣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龍抬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傳說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髮。

  但我不喜歡理髮,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為了讓我順利理完髮,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擀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4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裡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發笑。想起來,這首歌和我還真有點相似呢!

  我的家鄉在東北,現在生活在大連,不管去怎麼理論,我也應該是個東北人了吧!有句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過話說回來,東北那裡和其它地方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吧!

  首先,東北地區民居就與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東北那裡,住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房。東北人在住房上從不拮拘,從不去認認真真地分什麼臥室、什麼客廳、什麼廚房的。他們所做的,僅是一牆之隔而已。東北的廚房有一口地窯,不太大,用來存放土豆之類的食物。東北的廚房還有一口生活的爐子,燒出的熱氣透過一根鐵管子給輸送到臥室,用來取暖。再看,就是兩口鑲在大水泥中的鍋,當然,要一個通口來生火用。中間56個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軟軟的床(我現在也是!)而東北那,睡得卻是“炕”,所謂“炕”其實是一種又長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兩三米呢!)。床下有一條空洞,是用來連線廚炊的。這樣一來,當外面在做飯時,你做在熱炕頭上,如果是冬天,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呀!東北民居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客廳,從正門進去,先是廚房,再就是有炕的臥室了。富裕一點的人家,還會有一間小屋子。如果有客人來了,他們就會毫無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顯親切!

  其次,東北人家的口味也與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東北人尤其愛吃燉菜。什麼豬肉燉粉條什麼小雞燉蘑菇什麼土豆燉排骨,都是東北人的最愛。再說,東北哪裡的文化習俗也與其它地方的文化習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幾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東北的二人轉卻是不同凡響,清新脫俗。二人轉在當地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小到十幾歲的孩子,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隨時隨地那麼來上一段,既不需要舞臺,又不需要服飾。可以一邊哼哼歌曲,一邊載歌載舞,又養眼有養心,不開心時來上一段,說不定心情會多雲轉晴呢!

  最後,東北人的性格也與其它民族有些不同。東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特樣風情,讓人頓生親近之意。有句俗話說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就是東北這些獨特的民風、習俗養育了像東北人這樣大方、豪爽、不拘小節的民族吧!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5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b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專案。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6

  我盼了好久的,終於盼來了火把節。今年的火把節是怎樣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在彝海公園裡,天剛黑就已經準備要開始祭祀活動了,人們用最古老的鑽木取火方式來點燃今年的聖火,太陽女舉著火把圍成了一個三角形,她們舉高火把點燃了七星燈同時也點燃了火堆。七星燈被點燃後禮花也綻放了。漸漸的禮花形成了一個火堆的形狀,彷彿在為彝族火把節的一切歡呼。在夜晚,人們圍著大大小小的火堆,跳起了左腳舞。大大小小的炎堆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條巨大的火龍在左右移動著跳舞,它好像在呼喚著人們,讓人們一起來跳舞。聽,音樂響起了,三絃彈起了,人們唱起來了,大夥歡快極了,小朋友們跳起來了。在這裡人們圍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這裡管你認識不認識都拉著手並著肩,在一起舞蹈。這麼隆重的場面當然也少下了我了,我左邊拉著大姐姐右邊拉著小弟弟,雖然下怎麼會跳,但還是跟著節奏跳著、唱著。

  在桃源湖,音樂噴泉開始了。在噴泉裡露虹燈亮著,把水花照得五彩繽紛。水花時快時慢、時粗時細。有時像小松鼠左蹦右跳,有時像小鹿在跑步,有時像兔子在和烏龜賽跑,還有時像小姑娘在翩翩起舞。

  火把節很快就結束了。我還沒有玩夠呢!我真希望一年有很多個火把節,這樣我就看更多的精彩節目表演 。

民俗民風的作文 篇7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WWW.t262.com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裡,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裡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裡,我們的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裡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 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