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調研報告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健康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健康調研報告1
20xx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我縣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年,也是穩定低生育水平、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我縣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科學分析和判斷我縣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形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創新工作思路,促進整體工作上水平,根據統計、調查等資料,對我縣人口和計劃生育作情況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截止到今年3月末,全縣常住人口為205,277人,出生嬰兒6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4.4%(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0.6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3.01‰,自然增長率為0.54‰。較好地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見下表:
年 度 總 人 口
(人) 出 生
(人) 出生率
(‰) 死 亡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長率(‰) 符合政策生育(%)
20xx年 222,785 1,837 8.24 819 3.67 4.6 92.8
20xx年 217,796 1,809 8.2 777 3.5 4.51 91.2
20xx年 207,904 1,932 9.07 768 3.61 5.467 93.89
二是《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領證率逐年上升。自20xx年起我們在全省以 “直通車”方式發放農村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後,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調動了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
見下表:
年 度 現有一孩數(人) 領證人數(人) 領證率(%) 農村領證率(%)
20xx年 36,084 24,154 66.94 100
20xx年 35,543 244,433 68.7 100
20xx年 34,811 23,093 66.3 100
三是社會撫養費徵收金額逐年遞增。我們在建立《執法人員行為規範》、《執法責任追究制度》、《信訪案件查處制度》等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六個不準”規定,杜絕在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執法中的“不作為”和“濫作為”的現象,倡導人性化執法、正確執法、文明執法,使社會撫養費徵收金額逐年呈上升趨勢。在20xx年,全縣徵收社會撫養費36.8萬元;20xx年徵收社會撫養費32.1萬元;20xx年,全縣共徵收社會撫養費 29.7萬元。違法生育現象明顯好轉,也為提高全縣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是資訊化建設得到提高。我們投入2.1萬元,更新了4個鄉鎮微機。在建立新戶卡階段,先後四次培訓了鄉級統計員和微機員;組織各鄉鎮統計員、微機員在富林鄉進行了戶卡模擬填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發動鄉、村幹部360人,利用近1個月時間,入戶核採集基本資訊。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認真填寫新家庭戶卡,及時更戶卡資料。為保證質量,由計生局業務副局長帶隊,深入8個鄉鎮抽查戶卡填寫情況,共抽查82個行政村的4,101戶,發現誤差限期整改,保證了家庭戶卡檔案填寫規範、準確、資訊變更及時。在新wis系統資料錄入階段,及時升級新wis系統,對錄入進度慢的鄉鎮,我們採取多人多機錄入。在資料稽核校驗階段,發現有漏項的或邏輯不符的,及時更改,按時完成了全縣新wis系統資料的錄入、稽核和校驗工作,由於我們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後期打包上傳資料時,全縣8各鄉鎮一次成功。及時把資料上傳到省人口計生委規統處,保證了新wis系統的正常執行。
五是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針對我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實際情況,計生部門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計劃和培訓日程表。從去年10月下旬起,每月集中培訓技術服務人員1次,每次2天,每次集中培訓。為嚴肅紀律,端正學習態度,集中培訓時,實行點名制,事假的一次扣100元,遲到早退的一次扣50元。全縣的技術服務人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督促、唯恐落後。科技大練兵活動歷時六個月,投入近2萬多元,採取多媒體直觀教學和專家面對面輔導的方式,集中培訓6期,累計12天,進行業務考試6次。3月9日,全縣19名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全部參加了全市的科技大練兵技術大比武考試。取得綜合排名第四名的成績,透過這次科技大練兵技術大比武活動,即培養了全縣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的團隊精神,又提高了她們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六是優質服務得到有效開展。在深化優質服務上,計生部門改變過去開展“三查一治”服務時間長、參檢率低的做法,從2月25日至3月末,集中利用35天時間,由各鄉鎮服務站負責,以村、屯為單位,統一出車126臺次,接送育齡婦女到鄉服務站接受“三查一治”生殖保健服務,現場宣傳生殖保健、優生優育知識。技術力量不足的鄉鎮服務站,由縣服務站協助,摸清了年初的孕情、環情、病情,及時落實補救措施,準備在掛鋤期間,又組成醫療小分隊,入村開展生殖保健服務。截止到3月末,共普查10,852人,普查率為85.98%,患病率為22.86%,治療率為81.23%,患病人群得到及時救治。
七是服務環境得到改善。今年我們把服務站形象建設作為提高鄉鎮服務站服務能力的重點,按照服務站形象規標準,擴建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按照設計圖紙,準備新建了濃河鎮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和富林鄉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鳳山鎮計劃生育中心服務站.祥順鎮計劃生育服務站.有望在12月份投入使用。
從以上統計資料可以反映出我縣人口計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農村獎勵扶助制度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工作成效顯著。嚴格實行資格確認、資金管理、資金髮放、社會監督的“四權分離”管理執行機制,認真做好獎勵扶助物件的調查摸底、資格確認和上報工作。目前為止,對 20xx年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物件進行見面、資格審查、三級公示,審批327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物件,縣民政局、縣殘聯積極配合,經過層層審查和三級公示,共確認132個特扶物件,以全部足額兌現。20xx年的獎扶.特扶物件正在申報審查中。各項獎勵政策的落實,調動了群眾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二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工作穩步推進。公安、衛生等部門認真落實市政府《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終止妊娠的通告》,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兩非”行為,確保出生性別比趨於正常。農委、扶貧辦.農村信用社等部門利用春蕾助學計劃、陽光女孩計劃、青春風采計劃等載體,“計劃生育“三新”活動”,開展主動爭取政策和資金,解決資金26.63萬元,資助53個貧困計劃生育女孩家庭.17個計生家庭脫貧,併發揮40個致富典型的輻射作用,用利益導向引導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努力營造有利於女孩成長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建立健全有利於女孩及其家庭的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政策,切實維護了女孩的合法權益。
三是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進一步夯實。
近三年,每年的三月份。縣、鄉、村三級聯動,重點對新婚、哺乳、生育旺盛期和流動人口家庭進行走訪,大力宣傳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識,摸清新婚情況、現孕情況、計劃外出生情況和流入流出情況。計生局成立督察組,局長帶隊,不定期抽查各鄉鎮深入基層走訪服務活動的效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解決。僅三月末今年我們共抽查了8個鄉鎮的16個行政村、57個自然屯,夯實了人口統計資料。
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一是早、非婚現象仍然存在。**縣是農業縣,農村人口占80%以上,養兒防老等傳統的生育觀念仍根深蒂固,早非婚現象仍然存在。見下表:
年 度 女性初婚(人) 19週歲以下(人) 23週歲以上(人) 早非婚率(%)
20xx 975 18 230 1.8
20xx 851 23 179 3.8
20xx 732 14 185 1.9
由於取消了計劃生育管理費,我們對早婚人員的計劃外懷孕缺乏相應的處罰手段,單純的宣傳教育很難奏效,給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二是計劃外二、多孩生育現象有所抬頭。雖然經過20多年的努力,多子多福的傳統生育觀念得到了改觀,但是,人們需要一個男孩及“兒女雙全”的願望還比較普遍,尤其是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考慮到老有所養,所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婦,也要再生育;再婚家庭為求家庭穩定和日後生活保障,也要再生育。這是二孩、多孩計劃外生育增多的主要原因。20xx――20xx年,計劃外二、多孩生育有所抬頭。
見下表
年度 計劃外出生人數
(人) 計劃外
二孩
(人) 計劃外
多孩
(人) 計劃外
生育率
(%)
20xx 111 76 35 6.0
20xx 91 66 25 5.0
20xx 119 78 41 6.1
群眾的生育意願與現行生育政策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時期內難以消除,工作難度加大。如果計劃生育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違法生育現象的反彈,影響低生育水平的穩定。
三是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隊伍老化。由於我縣計劃生育幹部隊伍超常規的穩定,缺少技術服務人員.加之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事物慢,很難滿足育齡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殖保健服務需求等等。
這些突出的問題和矛盾,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解決。
三、下步工作打算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突出穩定低生育水平這個中心工作,以推進綜合改革,強化基層基礎建設,創新工作機制,加大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力度,全面提升人口和計劃生育整體工作水平,為建立和諧社會提供良好的人口環境。
(一)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二)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強化基層基礎建設。
(三)推進綜合改革,創新工作機制。
(四)加大執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五)落實綜合治理工作,解決綜合治理人口問題。
(六)抓好宣傳教育工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健康調研報告2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未成年人的精神狀況不容樂觀,於是黨中央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做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大決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蘇州舉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強調要高度重視,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全面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政府行動,還需要我們每人的關心、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只有如此才能為江蘇培養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現象嚴重
翻開報紙,一幕幕慘劇總讓人們不寒而慄: 因上學遲到受老師批評,便跳樓自殺;考試沒能考進前五名,上吊自縊;學習成績不好,怕父母責罵,雙胞胎姐妹毒殺父母;十六歲的少女為“網事”用斧頭砍死親爺爺;厭煩母親的嘮叨,高中生用鐵榔頭錘殺母親;馬xx殺人事件……這些如花的少年為何這般脆弱?抑或為何這般兇殘?這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慘劇提醒我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積極地關注和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無方
人,從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當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問題。有的家庭父母都忙於工作和人際應酬,對孩子養而不育,或推給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學校,使孩子缺乏親情,為人冷漠,人格偏執、孤僻。有的單親家庭,給孩子形成心理陰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殘,留下仇恨、絕望、報復、殘忍的陰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龍,軟硬兼施,使孩子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極度抑鬱、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對孩子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胡作非為。更有甚者,父母言傳身教,致使孩子從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家長卻理解為“特長”教育,紛紛把子女拉去學“專業”。而真正的素質教育主要是培養健康人格,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養,家庭對於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齡小進行辯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於與子女缺乏溝通,或是在溝通中方法不當,使自己對子女的瞭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為或想法時,大多數只是簡單地使用暴力進行糾正。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導致子女不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對家庭教育產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子女永遠的學校。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家庭教育,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環。
(二)學校教育偏差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中考和高考仍在左右中國絕對多數學生的命運,因而學習成績便成為重中之重。只要學習成績好,萬事皆可少。家長看重分數,老師狠抓分數,學校注重分數,學生也只好忙於分數。未成年人由於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團體活動較少,和同學、朋友之間的溝通時間也在逐漸減少,這導致了他們的壓力不能夠正確排解。長期的不能傾訴,會導致未成年人的壓力巨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學校缺乏心理教育。一方面,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具有一定隱蔽性,老師對自己所帶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夠做到充分的觀察與瞭解,自然很難發現問題,更談不上很好的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繁重的工作,許多教育工作者身心疲憊,據資料介紹,現今中小學老師75%以上存在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而主科教師和班主任,比例更高。教師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勢必會反作用於學生身上,對未成年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這也必然成為學校心理教育的瓶頸。(三)社會關注不足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心理學等相關科學的發展,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逐漸重視,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總體上還是非常的不足。首先,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就被人們認為是不正常的,導致未成年人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過多的掩飾自己,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另一方面,由於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醫療機構相對缺少或不正規,也導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不能保質保量的解決。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總傾向於詢問老師或其它家長,有多少的老師能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十分了解,又有多少的家長能正確地認識孩子的心理問題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社會忽視瞭解決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導致了問題的不斷加深。
家庭、學校與社會步伐不一致,缺乏合作機制。在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關心程度上家庭和學校已大大的超過以前,但是由於各方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合作。學校重視家庭不重視,或家庭重視學校不重視,或得不到社會的普遍重視,都不可能從全方位去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就像老師在學校把學生教的再好,晚上回去家長放任自流,第二天便又變回了原點,結果是導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
三、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對策
未成年人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隨著社會閱力的擴充套件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切實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認真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孩子的身心發展關係密切。父母的政治態度、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期望偏好、心理素質等一方面要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直接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施加影響。而下一代的身心發展狀態,適應環境的能力,成材發展趨勢等反過來又對家庭及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轉變觀念。為人父母者必須把心理健康作為孩子的培養目標和內容加以充分重視,在教育上做到愛而不寵,嚴而有度。家長必須瞭解孩子的個性、理想、情感、興趣和能力等個體素質,才能因材施教。關鍵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之間意見不統一或產生矛盾時,應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採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循循善誘,耐心啟發,。糾正不良懲罰方式,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偶爾做錯一件事,父母就天天罵或時常提及此事,長時間表示拒絕,就會使孩子情緒異常憂鬱。
(二) 轉變學校教育重心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學校主體作用。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日程,真正進入課堂。培養孩子們學會積極的認知,儘量避免消極情緒產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並指導學生使用補償等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防止採用攻擊和逃避機制,切實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開展情緒輔導活動,讓學生保持樂觀情緒,擺脫孤獨的纏繞、控制情緒波動、克服不良情緒,快樂成長。同時,在心理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加強預防作用。多組織一些公、檢、法的志願者到中小學進行心理教育活動。針對心理教育過程中發現的不良行為進行疏導和糾正,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控和預見能力,及時降低用不良行為排遣心理問題的可能,透過豎立正確的法制意識來引導未成年人透過正確行為來減輕心理負擔,並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維護自身權益,降低心理問題突發的機率。要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提高學校全員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學校在放假前,可以聘請心理專家為教師講座輔導,或組織教師外出活動放鬆心態。但這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國外,有些公司專門撥經費給職員去尋求心理諮詢,並列入醫療保險範疇,因職業而造成心理疾病屬於工傷。教師具有健康的心態,方能很好地去進行教育教學,才能去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中小學要注意與學生家庭的溝通,建立暢通快捷的溝通渠道,形成教育工作的強大合力。
(三)加強社會重視力度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組織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把組織機構的建設,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切實解決好有人管的問題,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打好組織基礎。市裡已經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全市的工作。有條件的學校、醫院、社群都要儘快成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門診,已經成立的要進一步完善提高。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加快建設專業人員隊伍。要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更好地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強專業人員培養,把那些熱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備相關專業基礎的人員,儘快調整到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來,透過培訓、進修等形式,儘快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水平;要抓緊從高等院校引進專業人員,充實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專業人員的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社會學校家庭需要聯合行動必須改變家長、老師聯合起來與孩子作對的局面。家長和老師溝通絕不是為了更嚴厲地訓斥孩子,而是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營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健康調研報告3
我國養老產業主要有三種形式:居家養老、社群養老、機構養老。根據各省市地區的規劃,居家養老的形式佔比最高普遍在90%以上,其次為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今年8月我們調研了以上幾種形式的養老機構,結論如下:
一、機構養老
未來三年將是機構養老的一個整合過程。機構養老因其資金的投入週期比較長,其盈利見效也比較慢,是政府政策支援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差異化很大,短期內盈利的機構不足10%,其中盈利超過5%的僅佔20%。主要原因是資源的配置沒有合理利用,空床率較高的一般都是在地裡位置比較偏的郊區。業內認為,未來三年將是機構養老的一個整合過程。
二、地產養老
地產養老看好有地產資源優勢的企業。地產養老是將居家養老、社群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為一體的社會化養老形式。地產養老相比於傳統地產而言,前期投資較少、土地使用更靈活,政府扶持等便利條件。
除此之外,在業態上地產養老更注重配套醫療、體檢、護理等相關服務設施。運營模式主要是會員制或租用,會員制更有利於前提投資的回收。有地產資源優勢的企業在地產養老上會節約很大成本。
三、社群養老
社群養老的核心是對社群資源的整合和掌控。社群養老是依託老人所熟悉的社群,在得到家庭照顧的同時,由社群為老人提供穩定的活動場所,以及家庭力所不能及的照顧幫助服務,主要包括文化娛樂、健身康復、學習交流、家政、緊急救助、康復護理等。社群養老更看重資源的價值,只有公益性質的組織才能夠參與政府的招投標、更易被街道所接納,對養老產業參與值利大於弊。
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對居家養老很重要。居家養老佔據90%以上的市場,主要需求是醫療護理、生活護理。生活護理沒有太高的門檻,而醫療護理需要具備醫療資質,辦理該證件時間需要1年半到2年的週期。目前部分地區對部分人群的居家護理的支出,可以透過醫保,未來有望放鬆到退休之後即可。
健康調研報告4
根據主任會議安排,xx縣人大教科文衛工委於7月中下旬對以中醫藥事業發展為主題的“xx農民健康行”xx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縣衛生局情況彙報,抽查了縣合管辦相關檔案,召開了中醫藥從業人員座談會,先後深入到縣中醫院、xxx衛生院、xx衛生院、xx中心衛生院等醫療單位實地查看了農村中醫工作開展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績
(一)突出政策扶持,中醫藥發展環境逐步最佳化。
縣政府按照省市相關檔案要求,把中醫藥工作列入“xx農民健康行”活動主題,成立了“xx農民健康行”xx活動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中醫藥事業“xxx”發展規劃等政策檔案。同時按照《湖南省中醫管理條例》的要求,制定了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中醫院納入新農合、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救援網路體系;提高了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地位。將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納入了縣城建設整體規劃並提到議事日程,中醫院經費實行了財政預算,今年預算安排45萬元。 xx年,我縣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二)突出網路建設,中醫藥服務領域不斷擴大。
一是加強中醫院建設。目前中醫院擁有業務用房9400平方米,開放病床101張,年門診7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4000人次,年手術1500臺次。全院有專業技術人員184人,中高階職稱人員比例達到35%。xx年與xx年相比,中醫院資產總值由1700萬元增加到2100萬元,增長23%。為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縣政府決定將縣中醫院整體搬遷到馬鞍新區,計劃徵地30畝,建築總面積15000平方米,開設病床200張,總投資4000多萬元。目前已完成可行性論證和環評工作,省發改委已立項呈報國家發改委,徵地工作、建築設計正在抓緊進行。二是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網路建設。全縣6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均設有中醫科、中藥房。3家鄉鎮衛生院建立為“湖南省鄉鎮衛生院中醫興院示範單位”。治河渡衛生院地處城郊,面對縣級醫院的競爭壓力,透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走出了一條不斷髮展壯大的新路子。該院橋頭門診部全部為中醫藥科室,其中醫藥收入佔全院業務收入的20%。團洲衛生院有中醫藥技術人員10人,佔全院醫藥人員的30%。能提供中草藥300多種,中成藥100多種,同時,注重中醫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建立了轄區內農民健康檔案,針對個體差異,為農民提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中醫藥治療方案。全縣50%的村衛生室均能運用中醫藥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參與預防保健。基本形成了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體系。
(三)突出專科建設,中醫藥特色優勢逐年顯現。
透過專科建設,極大提高了我縣農村中醫藥服務比重和服務能力。目前,全縣共建立省級重點中醫專科4個。其中,縣中醫院的骨傷科是該院的拳頭科室,也是省級重點專科。該科室年收治病人佔全院病人總數的40%。中醫院的針灸康復科、顱腦外科、中風專科日益受到全縣人民信任。治河渡衛生院的肝病專科已開設10多年,在全縣享有盛譽,曾治癒了大量危重肝病患者。縣注市中心衛生院設有中醫骨傷科、中醫肝病專科、風溼理療專科、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科等四個中醫特色專科,開展了針灸、推拿按摩、牽引、小針刀和封閉等專案的綜合治療,特別是中醫的定點介入治療對慢性頸肩腰腿疼痛的患者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元至6月份,中醫定點介入治療患者234人次,中醫中藥治療患者245人。xx年上半年全院中藥收入43.1萬元。透過專科的建設,中醫藥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四)突出人才培養,中醫藥人員素質逐步提高。
一是培養臨床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採取師承教育、外出進修等形式,培養12名縣級中醫藥技術骨幹。二是培養基層中醫藥人員。以集中脫產培訓,繼續教育等形式,共培訓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技術骨幹17人。三是加大學歷教育力度。共選送110人參加了中醫藥大中專學歷教育,已有68人獲得畢業證。鄉鎮衛生院從事中醫藥工作的都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四是採取學術講座、專題報告等形式開展學術活動,邀請省市知名專家來xx傳授學術經驗。並選派48人到市中醫院參加了“冬病夏治”技術培訓活動。
二、困難和問題
(一)中醫扶持政策難以到位。近幾年,國家雖然加大了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但沒有像發展公共衛生事業一樣發展中醫事業,即使有一些扶持的政策,也很難落到實處。
一是中醫院預算經費沒有增加。我縣中醫院預算基數為45萬元,且去年和今年沒有變化,而醫院各項費用逐年增多,按照同步增長要求,預算嚴重不足。
二是中醫專項經費沒有列入常年預算安排。中醫藥服務設施裝置配置和建設、中醫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經費得不到保障。
三是提高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的政策得不到落實。省市縣都出臺了要提高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的政策,但因各種原因,沒有落實到位。西醫與中醫以相同比例報銷。
(二)中醫人才青黃不接。農村中醫藥優秀人才匱乏,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已寥寥無幾。在全縣農村中醫藥人員中,近幾年,雖然開展了農村中醫藥人員的學歷教育,但目前仍存在學歷層次低,技術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差的矛盾,在解除群眾疾苦方面沒有優勢。
(三)中醫西化現象嚴重。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中醫醫院及其他醫院中醫專科門診為了生存,迫不得已採用西醫的診療手段和治療方法,嚴重影響了服務價格相對低廉的中醫藥的應用和發展,致使傳統的中醫逐漸淡化。部分中醫藥人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逐漸放棄簡便、廉效的中醫治療手段,而採用西醫診治,中醫被邊緣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收費低廉。據調查:一次針灸理療僅收15元,與西醫的一次注射費相當。一副中藥湯劑也就幾元錢,利潤低,報酬少。同一所醫院,同樣職稱,同樣上班,中醫醫生比西醫醫生要少幾百元一個月。據反映:一脛骨骨折病人如採用中醫手法復位和中草藥治療,僅需xx餘元,透過西醫開放性手術治療,則需1萬元左右。因此,絕大部分醫院和醫生都會採取西醫治療手段。
(四)中醫管理機構不健全。縣衛生局設立的中醫股併入在醫政股內,中醫管理職能難以履行到位。我縣作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沒有單設中醫股,僅有1名兼職管理人員,與上級對我縣中醫藥工作的要求不相適應。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農村中醫工作的領導。縣政府要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建立協調機制,健全中醫管理機構,進一步加強農村中醫工作的領導,積極扶持農村中醫藥事業發展,加速中醫院整體搬遷工作。
(二)進一步加大對農村中醫事業的經費投入。要結合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調整時財政支出結構,將中醫藥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確保中醫事業費和中醫專項經費佔縣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同時將中醫藥在新農合報銷比例提高5 %的政策落到實處。
(三)進一步加大農村中醫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建立基層醫療機構用人優惠機制,吸引優秀專業人才和中醫院校的畢業生紮根基層。二是要採取多種形式加速培養人才,注重發揮名老中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採取名醫帶高徒的形式培養高層次的學科帶頭人,注重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培養基層實用型的中醫臨床人才。切實提高農村中醫藥人員的整體素質。
(四)進一步加強中醫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中醫藥是我們祖先與疾病抗爭實踐經驗的總結,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縣政府和醫療衛生部門要認真做好中醫藥的宣傳工作,提高對中醫藥地位作用的認識,讓廣大群眾成為中醫藥服務的受益者和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促進者。
健康調研報告5
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支援,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生命時報和武田製藥共同發起健康未來大型公益專案在京舉行。活動現場,《兒童健康成長調研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據瞭解,此專案將歷時三年,計劃每年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一系列公益和健康教育活動,希望透過實際行動給予這些特定群體切實的幫助和健康教育支援。作為該大型公益專案的第一個公益活動,將重點關注兒童健康成長問題。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部長白書忠表示:作為健康未來專案的第一個公益活動,我們將重點關注兒童健康成長問題。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專案喚起家長和更多的社會公眾對兒童健康成長問題的重視與關注。
活動現場,《兒童健康成長調研報告》正式對外發布。此項調研歷時40天,覆蓋北京、上海和貴州三個地區,共收集3242份調研問卷。報告內容顯示:在飲食營養方面,超半數受訪者的孩子經常吃火腿腸(57.3%)、膨化食品(50.1%)和冰激凌等冷飲(48.8%)等零食食品。在身體發育方面,近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孩子身高低於平均身高10%就是疾病;另外,超過兩成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孩子分別存在身材矮,身形消瘦、超重虛胖,過早發育和體格發育落後,運動能力下降等發育不良問題。
針對報告內容,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專家伍學焱教授指出:飲食習慣關係到兒童健康!有些父母過度溺愛孩子,長期無原則地順應孩子們不合理的飲食要求,這往往是導致孩子們挑食、偏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其結果是使孩子得不到促進生長髮育的合理營養,產生兩極分化營養不良和肥胖,兩者都屬於營養失衡問題。從三個地區的報告內容來看,營養失衡問題比較突出。另外,在身體發育方面,從報告內容可以看到,家長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問題重視度較高,但在進行自我判斷仍然存有一定誤區,如超四成家長認為身高低於平均水平10%就是疾病。此外,不同經濟水平的地區之間,仍然存在兒童發育異常問題。參與該活動的專家呼籲:兒童的營養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
關於當前少年兒童熱點文化現象的調研報告
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文化領域也出現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多種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滲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少年兒童文化發展不斷呈現出各種新的現象。為把握多元文化對少年兒童發展的影響,我們以多元文化與兒童發展為主題,認真研究各類文化在與少年兒童不斷互動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及發展趨勢,研究少年兒童群體中存在的熱點文化現象,分析文化因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並對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少年兒童 熱點文化現象 特點 問題 對策
一、研究的背景與方法
(一)研究背景
1、和諧文化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基本前提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促進少年兒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文化因素深深滲入其間,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柱。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和諧文化建設既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必要條件,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2、多元文化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外部環境
一方面,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使少年兒童每天都在迅速地接觸各類資訊,視域不斷拓寬;另一方面,全球化視野下文化滲透日益加劇,未成年人已成為國際範圍內媒體影響和爭奪的主要物件。多元文化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外部空間,如何應對文化滲透,保持文化的主體性,成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對少年兒童群體的物件研究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對少年兒童群體的物件研究是上海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認真研究多元文化對少年兒童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在全面與系統相結合、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生活狀況與精神需求相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對少年兒童文化發展研究的時代性和導向性。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選擇7-15週歲的少先隊員和兒童團員為研究物件,共發放問卷1705份,回收有效問卷1705份,有效率為100%。按照年級段、區域、學校型別等為分類依據隨機抽取樣本,同時考慮到包含一定數量的特殊群體(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研究的內容與結論
(一)當前少年兒童文化發展基本狀況與熱點文化現象
1、少先隊文化對兒童發展的積極影響:鍛鍊自主能力,培養民主意識
少先隊文化是由少先隊性質決定的,是一種反映少年兒童心聲特點的特殊文化,它融入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少先隊組織生存和發展的表現方式,是少年兒童健康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少先隊文化發展使少先隊所倡導的一切理念、一切價值的綜合形成一種影響場,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少先隊文化對少年兒童成長髮展的影響是深層次的,使少先隊組織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產生更大的影響,留下深刻的印記。在少先隊文化氛圍的薰陶下,隊員的自主能力不斷增強,民主意識也不斷得到強化。
★熱點文化現象:少先隊紅領巾小社團發展勢頭強勁
上海市少工委於20xx年4-5月開展的普查顯示:大多數紅領巾社團是在20xx年之後建立,很大一部分社團的成立時間為2-3年,可見近年來紅領巾社團數量增加比較明顯。紅領巾社團在社群少先隊中也有所發展。紅領巾社團在活動內容上大致可分為興趣愛好型、文體娛樂型、專業學術型、社會公益型等,所佔比例分別為47.0%、31.3%、11.4%、10.3%。
少先隊員對於紅領巾社團的參與度非常高。調查顯示,80.2%的少先隊員表示自己參加過學校或社群的紅領巾社團,其中,73.9%參加過學校的社團,4.9%參加過社群的社團,15.5%兩者都參加過;隊員參加紅領巾社團的最主要目的依次是:學習更多知識(33%),獲得快樂(31%),鍛鍊、表現自己(27.2%),老師或家長安排自己參加(2.9%),交朋友(2.5%)。調查還顯示,有81.1%的隊員表示自己喜歡社團的活動;隊員對於紅領巾社團的作用認識依次為豐富課餘文化生活(74.3%)、開闊視野(64.5%)、繁榮和活躍校園文化(64.4%)、提高素質(60.3%)、學習社會交往(56.5%)。
調查中,隊員反映紅領巾社團的問題依次為:活動新穎度還不夠、隊員自主性不夠、與社會聯絡度不高、活動經費不足等。隊員的改進建議主要有:走出校園,聯絡社會、活動內容和方式上更新、活動時間上增加、能有更大的自主權利、能得到更多指導等。
2、學校教育主導兒童發展:素質教育繼續推進,全面發展備受關注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學校提供有效載體,鼓勵少先隊員和兒童團員各展其能,發展個性。體驗教育活動在學校大力開展,引導少先隊員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學習一種本領,培養一種習慣,實踐能力得到鍛鍊。儘管面臨一定的課業負擔,但廣大隊員仍樂於參加各類興趣小組和紅領巾小社團活動,在認真完成基礎學科學習的同時,努力培養廣泛的興趣與健康的愛好,不斷豐富自身精神生活。各學校也普遍重視體衛藝科工作,加大投入,鼓勵冒尖,湧現出一批體、衛、藝、科方面的特色學校(或學校特色),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紮實、學有所長的隊員。
★熱點文化現象:陽光體育鍛煉積極開展
據調查,上海少先隊員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時段依次為體育課、雙休日和節假日、放學後、課間與午休、早晨。其中體育課是隊員參加鍛鍊的最主要的時間段,而課間與午休並沒有被隊員充分地用於體育鍛煉。針對這種情況,上海市一些小學已經開始嘗試推遲上學時間,並把上課之前的一段時間用於學生晨練。
對於體育鍛煉,家長和輔導員老師均表示贊成和支援,絕大多數隊員也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表示十分歡迎。95.2%的隊員表示願意參加陽光體育運動,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意義有自己的認識,認為參加鍛鍊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科學的生活習慣、緊張的學習生活使自己腰痠背疼,適量運動能放鬆心情、增強體質。調查中,也有個別隊員表示自己不願意參加運動,理由為:沒有時間,要學習、不喜歡運動、就是不想動、學校裡沒什麼好玩的、在學校體育鍛煉,總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等。
調查顯示,最受隊員喜愛的10種運動專案依次為:羽毛球、跑步、踢毽子、籃球、跳繩、足球、乒乓球、騎腳踏車、溜冰和各種遊戲。可見,球類專案和輕巧方便的休閒運動專案頗受隊員喜愛。男女生在喜愛的運動內容方面有差異。男生最喜愛的5項運動依次為:足球、籃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而女生則是踢毽子、羽毛球、跳繩、跑步和乒乓球。
3、傳統文化與兒童道德成長:汲取傳統文化養料,傳承優良道德品質
傳統文化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文化根基。少先隊重視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等活動,開展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對引導隊員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熱點文化現象:受洋節日衝擊挑戰下的傳統節日認同
傳統節日的產生、流傳、演變等,有著民族心理和文化形態的背景,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著一段生動可感的歷史,無疑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民族精神傳承教育的最好教材。調查顯示,除了少年兒童自己的節日之外,傳統節日和洋節日一起受到少年兒童的青睞。在問及你最喜歡什麼節日時,29.5%選擇六一國際兒童節,24.9%選擇春節,18.7%選擇國慶節,8.4%選擇聖誕節,5.7%選擇中秋節。至於喜歡的理由,選擇熱鬧的為45.7%,選擇可以放假的為20.3%,選擇家人和朋友都很重視的為11.3%,選擇洋氣,外國人都過的為4.2%,這說明少年兒童雖然重視一些傳統節日,但普遍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認識不足。
4、流行文化與兒童的成長認同:媒介影響日益加大,流行文化認同顯著
流行文化在青少年成長各個階段發揮著心理暗示與情緒模仿等作用。流行文化具有輕鬆娛樂、釋放壓力、發洩情緒、排解煩惱等作用,與之相適應,對娛樂的追求正是少年兒童作為社會主體的一種天然需求與權利。然而,面對在新媒介技術背景下的日益豐富複雜、形式多樣的流行文化,處於成長與發育之中的少年兒童,世界觀與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媒介素養教育成為處理流行文化、大眾媒介、青少年兒童三者之間互動關係的思路之一,有助於讓少年兒童形成獨立的判斷能力與認知能力,正確認識與對待大眾媒介及其廣泛傳播與製造的流行文化。
★熱點文化現象:從超級女聲到好男兒
從20xx年的超級女聲到20xx年的加油,好男兒,都受到了多數上海少年兒童的喜愛。調查顯示,表示非常喜歡的佔66%,表示無所謂的佔12.6%,表示不喜歡的佔21.3%。少年兒童喜歡超女和好男兒的原因主要為滿足個性表現、自我表達以及公平參與等。此外,選手、節目主持人、評委、pk環節、美女帥哥組合等也是吸引少年兒童眼球的重要因素。
調查還顯示,少年兒童對超女和好男兒的評價也趨理性和客觀。在問及你評判心目中的好男兒的標準時,選擇心地善良等優秀品質的為57.1%,選擇積極向上的為18.8%,選擇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的為12.5%,選擇形象亮麗的為11.5%,說明少年兒童更看中的是好男兒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值得少年兒童學習的優秀精神品質。
5、網路環境下的兒童發展:不可抗拒的影響力量
網際網路在上海少年兒童中已經有了極高的普及率,網路已經深入了少年兒童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少年兒童也在網際網路資訊的充分運用中悄然改變著學習方式,這些資訊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方便了他們對知識的搜尋、吸收,甚至縮短了他們與長輩之間知識量的距離。面對正經受網路大潮影響的少年兒童,團隊組織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教會隊員正確認識網際網路、正確使用網際網路,讓網路為他們服務,而不是成為網路的奴隸。
★熱點文化現象:網路資訊依賴情況加劇
據中國少年雛鷹網調查顯示:在完成各種拓展性、研究性作業的時候,隊員的資訊獲得方式主要為網上搜尋(33.2%),明顯高於圖書館查資料(14.5%)、請教老師、家長(24.7%)和自己實地調查、採訪(24.7%)。當問及佈置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文章時,60.6%的隊員表示完全由自己思考完成,26.4%表示藉助網路,但大部分依靠自己完成,10.0%表示大部分內容藉助網上資訊完成,另有3%承認很多時候網上直接剪下下來就行。
網上資訊有數量眾多、內容廣泛、搜尋便利、節省時間等特點,方便了少年兒童的知識獲取,但同時也存在資訊重複率高、缺少新意、權威性差等缺點。長期依賴網路搜尋資訊,會削弱少年兒童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制約他們的發散思維訓練,需要引起家長、學校與社會的重視。
健康調研報告6
(一)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步伐。
建議透過立法的形式,規定家長與社會應盡的責任。完善家長及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體系,強化家長的法定監護責任,明確父母的監護主體責任,細化兒童不能脫離父母監護的具體規定,特別是規定年幼的兒童不能脫離父母的監管和照顧;若雙親都外出打工,應該將子女帶走,履行法定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對確因經濟等實際困難無法帶在身邊而由親屬或其他監護人的留守兒童,要求外出務工人員定期聯絡監護人和留守子女,瞭解和關心留守子女學習生活情況。對拒不履行監護和家庭教育的責任人的處理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二)健全社會工作制度,完善社會工作者服務隊伍建設。
明確對社會專職社工的認定和管理,推廣專業社工、志願者、義工的關愛隊伍建設,保證專職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經費。對參加社會工作的義工、社工和志願者給予在招錄公務員、工作(學業)考核、社會表彰等方面予以加分或激勵,確保社會工作者的積極性和長效性。
(三)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組織建設和機制建設,及時成立未成年保護委員會,進一步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切實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經費納入預算,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作用。進一步拓展宣傳渠道,創新宣傳方式,切實提升廣大未成年人的法治觀念、維權意識,促進全社會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意識提升,真正使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四)進一步加強家庭、社會保護。
強化家庭教育。充分發揮網路、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引導父母切實履行好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成長環境。切實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懷、關愛,透過各種形式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的缺失。注重社會保護。深入開展網咖專項整治,嚴厲查處“黑網咖”和網咖、遊戲廳等娛樂場所非法經營行為。繼續加大社群、校園及校園周邊社會治安、食品安全、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嚴格督促各商業網點在醒目位置設定禁止向未成年出售菸酒警示標誌,努力淨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學習環境。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增長情況逐步加大公益性未成年人科教活動場所建設投入,並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科教活動場所建設,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文化服務。加大圖書館、文化館、“農家書屋”等公益文化場所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工作,切實增強展覽陳列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進青少年幸福健康成長;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和各種紀念日,組織開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廣場、社群、家庭、校園文化活動,活躍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陶冶未成年人情操。
健康調研報告7
健康服務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目標的相關服務行業的統稱,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隨著廣大群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加快發展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業,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健康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1、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20xx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人數達到60.6萬人,參保率達到98%,全市2.02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和5.29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政府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為承諾為民辦的實事之一,比省定標準290元高出10元,成為全省人均籌資唯一達到300元的地市。新農合參合人數56.93萬人,參合率達99.21%。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22.5萬元提高到2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13.5萬元提高到15萬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3%,初步建立了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資訊系統;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發放社保卡58萬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5萬張發放任務。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市級統一的補償方案,20xx年全市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補償比達到了75%以上,封頂線達到12萬元,均超過省定目標。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基本確立。20xx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鎮職工大病統籌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並將此工作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同時,我市還建立了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規定了參保居民在報銷醫藥費用時的相關細則。
4、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按規定實施了醫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全部實行省級網上招標採購和統一結算,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及時和貨款安全、按時上繳。20xx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級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回款3202.81萬元,建立完善基本藥物採購新機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20xx年基本藥物零差率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共計646萬元, 基本公共衛生經費3183萬元。各縣(區)根據《xx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辦法》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核定收入專案為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藥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專案為人員經費支出、業務經費支出、藥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一是強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和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我市1620名鄉村醫生現都已參加新農保。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村衛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予以補助。對無衛生室的村公開招聘的大學生村醫,在聘用期間其補助標準因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20xx年全市下撥村醫補助經費350萬元。
7、基層中醫藥建立工作穩步推進。我市對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視,各縣區政府均加大了投資力度,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中醫醫療裝置,在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專案。其中:xx縣建立成為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試點縣,併成功建立為省級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xx縣的基層中醫藥建立工作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陽泉是全省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xx年,我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數的14.58%,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將佔到全市總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援力度,不斷最佳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1、政策環境日漸完善。20xx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陽政辦發[20xx]53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細化,該《意見》具體明確了我市“十二五”期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訓、稅費減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扶助範圍和內容,提高扶持標準,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社會養老福利機構46所,其中市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縣(區)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xx縣、郊區各1所;鄉鎮敬老院33所,分別為xx縣10所,xx縣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區8所;民辦養老機構9所,分別為市級1所,xx縣1所,xx縣3所,郊區3所,礦區1所。
3、城鄉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已有5所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臺了《xx市20xx年城鄉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個城市社群和50個農村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上專案完工後,日間照料養老床位將達到700張。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並逐步推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20xx年以來,全市共參加民政部、省民政廳組織的各類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80餘人,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助老服務活動,全市現有助老服務志願者近5000名,為全市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邊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1、場地設施建設數量大幅增加。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6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9條,鄉鎮全民健身活動廣場8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到1.14㎡,群眾體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2、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批准成立了24個體育協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人,建立完成國家級體育先進社群2個,省級體育先進社群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7個,省級體育先進鄉鎮11個,群眾體育的網路組織不斷完善。
3、群體活動品牌建立成效凸顯。以“五個百萬人群”和“兩個關愛人群”為重點的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動”、“xx市足球聯賽”、“xx市乒乓球聯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元旦登高、長跑、越野活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展演活動”等眾多品牌賽事,舉辦了“汽車場地越野賽全國邀請賽”、“山西省第十九屆傳統楊氏太極拳比賽”、“山西省‘體育三下鄉’桃林溝村健身行系列活動”、“迎奧運萬人長跑”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二、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總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方面: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繼續完善。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裝置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要求;二是基本藥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少,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少的問題,加之沒有單獨的醫保網路系統和收費系統,極大地制約了醫保職工購買基本藥物的積極性;同時,由於配送機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時,基本藥物品種與需求不相適應,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後的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緩慢等,導致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積極性不高,基本藥物的推廣受到一定影響。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一是養老服務發展落後於經濟建設的步伐,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發展步伐遲緩,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嚴重匱乏,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社會化養老的積極性,存在基礎設施數量少、條件簡陋、功能不全等諸多問題,難以滿足人
民群眾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以解決,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沒有很好地將社會福利設施特別是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難的問題;四是服務理念落後,服務內容單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後,而且在服務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佔全市養老機構比重71.74%的鄉鎮敬老院,在服務內容上,僅僅侷限於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專案尚未有效開展;五是隨著我市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結構已大量出現,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壓力大、閒暇時間少,外出讀書、工作、經商、留學人員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來解決;六是嚴重缺乏高標準多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市級老年福利機構只有2所,空餘床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三)全民健身構建方面:一是群眾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場地設施不足,公共體育設施數量、面積和質量不能滿足群眾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範圍不夠廣泛,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薄弱;四是城市、農村區域之間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興辦體育健身產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五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機制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關於促進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說,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生產力和投資於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居民健康素質,以此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服務業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對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
(二)加強規劃佈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新建居住區和社群要按相關規定在公共服務設施中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群服務等健康服務業相關設施的配套。支援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
(三)最佳化投融資引導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援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支援健康服務業發展。
(四)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
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五)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支援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把醫保工作的重點由花錢治現病轉向健身防未病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規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資訊釋出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氛圍。
健康調研報告8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顯上升的趨勢,未成年人的精神狀況不容樂觀,於是黨中央從推進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出發做出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大決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蘇州舉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經驗交流會。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強調要高度重視,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全面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需要政府行動,還需要我們每人的關心、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只有如此才能為江蘇培養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現象嚴重
翻開報紙,一幕幕慘劇總讓人們不寒而慄: 因上學遲到受老師批評,便跳樓自殺;考試沒能考進前五名,上吊自縊;學習成績不好,怕父母責罵,雙胞胎姐妹毒殺父母;十六歲的少女為“網事”用斧頭砍死親爺爺;厭煩母親的嘮叨,高中生用鐵榔頭錘殺母親;馬xx殺人事件……這些如花的少年為何這般脆弱?抑或為何這般兇殘?這一幕幕令人觸目驚心的慘劇提醒我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積極地關注和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問題。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無方
人,從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當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問題。有的家庭父母都忙於工作和人際應酬,對孩子養而不育,或推給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學校,使孩子缺乏親情,為人冷漠,人格偏執、孤僻。有的單親家庭,給孩子形成心理陰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殘,留下仇恨、絕望、報復、殘忍的陰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龍,軟硬兼施,使孩子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極度抑鬱、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對孩子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胡作非為。更有甚者,父母言傳身教,致使孩子從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家長卻理解為“特長”教育,紛紛把子女拉去學“專業”。而真正的素質教育主要是培養健康人格,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養,家庭對於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齡小進行辯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於與子女缺乏溝通,或是在溝通中方法不當,使自己對子女的瞭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為或想法時,大多數只是簡單地使用暴力進行糾正。在與子女溝通的過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導致子女不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對家庭教育產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是子女永遠的學校。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素養,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家庭教育,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環。
(二)學校教育偏差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中考和高考仍在左右中國絕對多數學生的命運,因而學習成績便成為重中之重。只要學習成績好,萬事皆可少。家長看重分數,老師狠抓分數,學校注重分數,學生也只好忙於分數。未成年人由於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學習狀態,團體活動較少,和同學、朋友之間的溝通時間也在逐漸減少,這導致了他們的壓力不能夠正確排解。長期的不能傾訴,會導致未成年人的壓力巨增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學校缺乏心理教育。一方面,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具有一定隱蔽性,老師對自己所帶學生的心理問題不能夠做到充分的觀察與瞭解,自然很難發現問題,更談不上很好的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壓力,繁重的工作,許多教育工作者身心疲憊,據資料介紹,現今中小學老師75%以上存在心理問題與心理障礙。而主科教師和班主任,比例更高。教師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勢必會反作用於學生身上,對未成年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這也必然成為學校心理教育的瓶頸。(三)社會關注不足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心理學等相關科學的發展,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逐漸重視,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總體上還是非常的不足。首先,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的未成年人就被人們認為是不正常的,導致未成年人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心理問題,過多的掩飾自己,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另一方面,由於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醫療機構相對缺少或不正規,也導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不能保質保量的解決。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總傾向於詢問老師或其它家長,有多少的老師能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十分了解,又有多少的家長能正確地認識孩子的心理問題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社會忽視瞭解決未成年人心理問題,導致了問題的不斷加深。
家庭、學校與社會步伐不一致,缺乏合作機制。在未成年人心理問題的關心程度上家庭和學校已大大的超過以前,但是由於各方條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合作。學校重視家庭不重視,或家庭重視學校不重視,或得不到社會的普遍重視,都不可能從全方位去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就像老師在學校把學生教的再好,晚上回去家長放任自流,第二天便又變回了原點,結果是導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
三、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對策
未成年人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隨著社會閱力的擴充套件和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切實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認真解決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對於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孩子的身心發展關係密切。父母的政治態度、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期望偏好、心理素質等一方面要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又直接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施加影響。而下一代的身心發展狀態,適應環境的能力,成材發展趨勢等反過來又對家庭及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發展才有可靠的保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轉變觀念。為人父母者必須把心理健康作為孩子的培養目標和內容加以充分重視,在教育上做到愛而不寵,嚴而有度。家長必須瞭解孩子的個性、理想、情感、興趣和能力等個體素質,才能因材施教。關鍵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之間意見不統一或產生矛盾時,應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採用民主協商的方法,循循善誘,耐心啟發,。糾正不良懲罰方式,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偶爾做錯一件事,父母就天天罵或時常提及此事,長時間表示拒絕,就會使孩子情緒異常憂鬱。
(二) 轉變學校教育重心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充分發揮學校主體作用。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擺上重要日程,真正進入課堂。培養孩子們學會積極的認知,儘量避免消極情緒產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挫折,並指導學生使用補償等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防止採用攻擊和逃避機制,切實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開展情緒輔導活動,讓學生保持樂觀情緒,擺脫孤獨的纏繞、控制情緒波動、克服不良情緒,快樂成長。同時,在心理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加強預防作用。多組織一些公、檢、法的志願者到中小學進行心理教育活動。針對心理教育過程中發現的不良行為進行疏導和糾正,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控和預見能力,及時降低用不良行為排遣心理問題的可能,透過豎立正確的法制意識來引導未成年人透過正確行為來減輕心理負擔,並引導未成年人正確的維護自身權益,降低心理問題突發的機率。要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提高學校全員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學校在放假前,可以聘請心理專家為教師講座輔導,或組織教師外出活動放鬆心態。但這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國外,有些公司專門撥經費給職員去尋求心理諮詢,並列入醫療保險範疇,因職業而造成心理疾病屬於工傷。教師具有健康的心態,方能很好地去進行教育教學,才能去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中小學要注意與學生家庭的溝通,建立暢通快捷的溝通渠道,形成教育工作的強大合力。
(三)加強社會重視力度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組織機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把組織機構的建設,當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切實解決好有人管的問題,為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打好組織基礎。市裡已經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協調全市的工作。有條件的學校、醫院、社群都要儘快成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門診,已經成立的要進一步完善提高。
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加快建設專業人員隊伍。要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進一步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更好地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強專業人員培養,把那些熱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備相關專業基礎的人員,儘快調整到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來,透過培訓、進修等形式,儘快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水平;要抓緊從高等院校引進專業人員,充實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把專業人員的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社會學校家庭需要聯合行動必須改變家長、老師聯合起來與孩子作對的局面。家長和老師溝通絕不是為了更嚴厲地訓斥孩子,而是一起幫助孩子成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觀念,瞭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營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健康調研報告9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心理健康已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科學研究證明,女性在生理、心理上均與男性有著較大的差異,比較容易出現體內分泌代謝異常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更易出現比較明顯的不良心理反應。
健康指不僅沒有身體上的缺失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社會適應能力和良好的道德觀。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神經系統疾病目前已成為世界四大疾患之一,神經系統失衡所引發的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重排名首位,心理疾病是影響健康的最大問題。心理健康,它看不到,摸不著,同一心理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呈現於外在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反應程度,耐受力、自我認識、焦慮程度等都很難相同,近年來由於社會競爭激烈,社會節奏加快,女性在外不僅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內還要大包大攬家務、照顧孩子、老人等等,久而久之會使女性的心理健康都受到困惑。因此關注女職工的心理健康對於礦山企業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非常重要。
二、基本現狀:
1、xx單位現有女職工xx人,男職工xx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2、醫療條件滿足不了職工及家屬、女職工分娩等就醫基本需求。
3、一家三口分居兩地或三地,影響家庭穩固,和諧。
4、年邁的父母不在兒女身邊,就醫,照顧非常繁重複雜。
5、教學水平滿足不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預期要求。
以上五種問題切實存在,種種問題,種種壓力,對於女職工來說,在接納工作壓力的同時,要兼顧家庭、婚姻、教育子女,照顧老人所產生的壓力,產生的心理壓力非常大。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而不良的心理狀態則對工作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曾針對心理疾病所給予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斷言“沒有任何一項災難比心理障礙帶來的痛苦更深重”,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只有像關注自己身體健康一樣關注心理健康,心理問題才能防患與未然。
三、關於心理健康的理解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人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完美結合,其中心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心理健康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也是生活品質的基本保障。積極健康的心理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環境能充分適應;
2、能正確的瞭解自己;
3、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4、能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8、能文明的發洩不良情緒;
9、能維護集體、發揮個性;
10、能遵守社會規範,基本需求適當。
一個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應該持有積極的個性傾向的品質,以正確合理的態度去認知事物,有良好的行為管控能力,能夠以主動積極的心理過程和平穩的心理狀態去學習,工作和生活,有能力應對各種壓力,恰當的釋放情緒,從容的把周圍環境,積極有效的應對危機或創傷事件,很好的適應變幻多端的世界,並對自己的工作和人際關係交往狀況感到滿意,擁有家人、朋友、同事等完善的社會支援。
四、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1、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
如月經週期、妊娠期和產後的特殊生理時期、更換年期等變化,加之社會壓力等,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出現較男性多。具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圍產期抑鬱症、經期綜合徵、更年期綜合徵已經成為影響女性心理健康的三大疾病。
2、女性心理特徵
最突出的表現是比男性富於情感,以致情緒變化大。
3、女性肩負事業和家庭兩幅重擔,生活、工作的壓力大。
女性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對家庭及自身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五、心理壓力產生原因
1、外部壓力
一方面針對目前礦山教育的現狀,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有一個良好教育的起點,帶著矛盾的心理,將年幼的孩子送去山外上學,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分居三地,孩子有爺爺奶奶帶管,或者夫妻一方代管,由此而產生一系列的緊張、焦慮,煩躁心理狀態,無形中導致家庭矛盾的升級;孩子的心理狀態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從而引發親子關係及親自教育的緊張。
另一方面,山區道路彎多坡陡,大貨車較多,事故頻發,經常發生堵車現象,這對本已經醫療條件受限的職工礦區就醫更是雪上加霜,疾病得不到及時高效的救治,不可避免的對即將分娩或者孕期上班的婦女造成緊張,焦慮、抑鬱的情緒。
2、內部壓力
一方面是家庭壓力。如夫妻衝突、家庭成員關係失和、代際矛盾衝突、親屬的生老病死、本人生病、親子關係,親子教育等等產生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由於個人認知偏差或思維方式、價值觀的片面性而產生的自我精神壓力。由於家庭中的摩擦、意外而心情不好,焦慮、發脾氣是常有的,但是僅僅認為這是自己的脾氣不好,並沒有認為這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同時,因為激烈的社會競爭自己有強大的心理壓力,同時還造成了普遍的心理焦慮。
六、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如何的調減壓力
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慾望使之不走向貪得無厭。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物質主義傾向的人更容易陷入憂鬱和焦慮之中,更難感到幸福和快樂。所謂有容乃大,無欲則剛;這裡的無慾是指無貪慾而非毫無慾望。適度的慾望是持續前進的動力,但膨脹的物慾、名欲等則可能導致毀滅。知不足,我們才會改革、創造、學習、提高;知足,我們才會在不斷的改革中、創造中、學習和提高中,享受應有的幸福與快樂,使身心的健康可以持續。知足者常樂,常要學習自我排憂解愁。古人云:忍泣者易衰,忍憂者易傷;。忍字心上插把刀,對身心健康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有了憂愁要溝通、有了困惑要交流,不要凡事都忍耐著,直至忍憂成疾。面對同樣的壓力,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有的感到壓力很大,有的會感到不過是小菜一碟。因此,自我學習、提高素質以應對壓力、降低壓力引起的不良的心理、生理和行為反應,是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
2、如何降壓減負
要選擇正確的減壓方式。要學會自我安慰、自我解脫。第一、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會靈活處理和協調夫妻、婆媳等家庭關係,家庭成員相互理解支援,相互信任,遇到困難可以與家人一起商量解決,給自己創造一個輕鬆的生活環境。第二,理性的面對是非成敗,既不應該對自己過分苛求,也不應該對生活寄予過急的、過高的要求和不切實際的期望。第三,要養成經常和家人、朋友、鄰里溝通的習慣。當內心有了煩惱、痛苦和不滿時,可以很容易的找到一個合適的情感傾訴物件來傾訴和宣洩。
七、總結與建議
1、大眾對女性心理的關注程度日趨增加,不限於女性自己本身,男性也有了解的意願;
2、對女性心理關注的人群在逐漸擴大,更多的青年人也會提前對女性心理進行關注和學習;
3、進入婚姻、家庭的女性對心理關愛的需求更高,面對的壓力更明顯,新時代的女性更加獨立,面對事業和家庭雙向兼顧,承擔的責任和壓力更重,因而需要提升對這部分人群的關愛;
4、大眾對女性心理健康知識有需求,科普工作是重點,對知識的瞭解主要依託於網路,而網路的知識和資訊成碎片化,需要有專業的組織和平臺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援和服務;
5、隨著知識水平的提升,女性對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對於在危機時尋求身心保護的意識和需求明顯增加,譬如建立女性庇護所等,對女性專門保護的組織和機構需要落實保護機制和措施,建立有效的保護支援體系,給予落地的關愛和支援;
6、女性對於壓力調節方式更加多元化,而選擇心理諮詢等專業支援的人較少,一方面女性仍然受到傳統的影響,大多會選擇用自我的方式調節,另一方面大眾缺乏對於心理諮詢的認知,科普宣傳不到位,對心理諮詢存在一些誤解,因而需提升科普宣傳的方式和頻度,需要更多平臺的支援,覆蓋更多女性群體
7、對女性心理知識的關注更加細分,針對大眾的需求,科普工作也要做細分和專業化,分階段分析大眾的需求,不斷更新升級知識體系,搭建專業化科普平臺,培訓科普講師,推進健康知識落地和傳播。
健康調研報告10
由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指導支援,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生命時報和武田製藥共同發起健康未來大型公益專案在京舉行。活動現場,《兒童健康成長調研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據瞭解,此專案將歷時三年,計劃每年針對不同群體開展一系列公益和健康教育活動,希望透過實際行動給予這些特定群體切實的幫助和健康教育支援。作為該大型公益專案的第一個公益活動,將重點關注兒童健康成長問題。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部長白書忠表示:作為健康未來專案的第一個公益活動,我們將重點關注兒童健康成長問題。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專案喚起家長和更多的社會公眾對兒童健康成長問題的重視與關注。
活動現場,《兒童健康成長調研報告》正式對外發布。此項調研歷時40天,覆蓋北京、上海和貴州三個地區,共收集3242份調研問卷。報告內容顯示:在飲食營養方面,超半數受訪者的孩子經常吃火腿腸(57.3%)、膨化食品(50.1%)和冰激凌等冷飲(48.8%)等零食食品。在身體發育方面,近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孩子身高低於平均身高10%就是疾病;另外,超過兩成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孩子分別存在身材矮,身形消瘦、超重虛胖,過早發育和體格發育落後,運動能力下降等發育不良問題。
針對報告內容,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專家伍學焱教授指出:飲食習慣關係到兒童健康!有些父母過度溺愛孩子,長期無原則地順應孩子們不合理的飲食要求,這往往是導致孩子們挑食、偏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其結果是使孩子得不到促進生長髮育的合理營養,產生兩極分化營養不良和肥胖,兩者都屬於營養失衡問題。從三個地區的報告內容來看,營養失衡問題比較突出。另外,在身體發育方面,從報告內容可以看到,家長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問題重視度較高,但在進行自我判斷仍然存有一定誤區,如超四成家長認為身高低於平均水平10%就是疾病。此外,不同經濟水平的地區之間,仍然存在兒童發育異常問題。參與該活動的專家呼籲:兒童的營養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家長的關注。
關於當前少年兒童熱點文化現象的調研報告
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文化領域也出現全球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多種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滲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少年兒童文化發展不斷呈現出各種新的現象。為把握多元文化對少年兒童發展的影響,我們以多元文化與兒童發展為主題,認真研究各類文化在與少年兒童不斷互動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及發展趨勢,研究少年兒童群體中存在的熱點文化現象,分析文化因素對兒童成長的影響,並對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少年兒童 熱點文化現象 特點 問題 對策
一、研究的背景與方法
(一)研究背景
1、和諧文化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基本前提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促進少年兒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文化因素深深滲入其間,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柱。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設與之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和諧文化建設既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又是必要條件,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
2、多元文化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外部環境
一方面,世界範圍內的文化交流使少年兒童每天都在迅速地接觸各類資訊,視域不斷拓寬;另一方面,全球化視野下文化滲透日益加劇,未成年人已成為國際範圍內媒體影響和爭奪的主要物件。多元文化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外部空間,如何應對文化滲透,保持文化的主體性,成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對少年兒童群體的物件研究為少年兒童文化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對少年兒童群體的物件研究是上海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認真研究多元文化對少年兒童發展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在全面與系統相結合、歷史與未來相結合、生活狀況與精神需求相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對少年兒童文化發展研究的時代性和導向性。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選擇7-15週歲的少先隊員和兒童團員為研究物件,共發放問卷1705份,回收有效問卷1705份,有效率為100%。按照年級段、區域、學校型別等為分類依據隨機抽取樣本,同時考慮到包含一定數量的特殊群體(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研究的內容與結論
(一)當前少年兒童文化發展基本狀況與熱點文化現象
1、少先隊文化對兒童發展的積極影響:鍛鍊自主能力,培養民主意識
少先隊文化是由少先隊性質決定的,是一種反映少年兒童心聲特點的特殊文化,它融入了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少先隊組織生存和發展的表現方式,是少年兒童健康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少先隊文化發展使少先隊所倡導的一切理念、一切價值的綜合形成一種影響場,在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少先隊文化對少年兒童成長髮展的影響是深層次的,使少先隊組織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產生更大的影響,留下深刻的印記。在少先隊文化氛圍的薰陶下,隊員的自主能力不斷增強,民主意識也不斷得到強化。
★熱點文化現象:少先隊紅領巾小社團發展勢頭強勁
上海市少工委於20xx年4-5月開展的普查顯示:大多數紅領巾社團是在20xx年之後建立,很大一部分社團的成立時間為2-3年,可見近年來紅領巾社團數量增加比較明顯。紅領巾社團在社群少先隊中也有所發展。紅領巾社團在活動內容上大致可分為興趣愛好型、文體娛樂型、專業學術型、社會公益型等,所佔比例分別為47.0%、31.3%、11.4%、10.3%。
少先隊員對於紅領巾社團的參與度非常高。調查顯示,80.2%的少先隊員表示自己參加過學校或社群的紅領巾社團,其中,73.9%參加過學校的社團,4.9%參加過社群的社團,15.5%兩者都參加過;隊員參加紅領巾社團的最主要目的依次是:學習更多知識(33%),獲得快樂(31%),鍛鍊、表現自己(27.2%),老師或家長安排自己參加(2.9%),交朋友(2.5%)。調查還顯示,有81.1%的隊員表示自己喜歡社團的活動;隊員對於紅領巾社團的作用認識依次為豐富課餘文化生活(74.3%)、開闊視野(64.5%)、繁榮和活躍校園文化(64.4%)、提高素質(60.3%)、學習社會交往(56.5%)。
調查中,隊員反映紅領巾社團的問題依次為:活動新穎度還不夠、隊員自主性不夠、與社會聯絡度不高、活動經費不足等。隊員的改進建議主要有:走出校園,聯絡社會、活動內容和方式上更新、活動時間上增加、能有更大的自主權利、能得到更多指導等。
2、學校教育主導兒童發展:素質教育繼續推進,全面發展備受關注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少年兒童的全面發展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學校提供有效載體,鼓勵少先隊員和兒童團員各展其能,發展個性。體驗教育活動在學校大力開展,引導少先隊員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學習一種本領,培養一種習慣,實踐能力得到鍛鍊。儘管面臨一定的課業負擔,但廣大隊員仍樂於參加各類興趣小組和紅領巾小社團活動,在認真完成基礎學科學習的同時,努力培養廣泛的興趣與健康的愛好,不斷豐富自身精神生活。各學校也普遍重視體衛藝科工作,加大投入,鼓勵冒尖,湧現出一批體、衛、藝、科方面的特色學校(或學校特色),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紮實、學有所長的隊員。
★熱點文化現象:陽光體育鍛煉積極開展
據調查,上海少先隊員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時段依次為體育課、雙休日和節假日、放學後、課間與午休、早晨。其中體育課是隊員參加鍛鍊的最主要的時間段,而課間與午休並沒有被隊員充分地用於體育鍛煉。針對這種情況,上海市一些小學已經開始嘗試推遲上學時間,並把上課之前的一段時間用於學生晨練。
對於體育鍛煉,家長和輔導員老師均表示贊成和支援,絕大多數隊員也都表現出積極的態度,表示十分歡迎。95.2%的隊員表示願意參加陽光體育運動,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意義有自己的認識,認為參加鍛鍊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科學的生活習慣、緊張的學習生活使自己腰痠背疼,適量運動能放鬆心情、增強體質。調查中,也有個別隊員表示自己不願意參加運動,理由為:沒有時間,要學習、不喜歡運動、就是不想動、學校裡沒什麼好玩的、在學校體育鍛煉,總是達不到老師的要求等。
調查顯示,最受隊員喜愛的10種運動專案依次為:羽毛球、跑步、踢毽子、籃球、跳繩、足球、乒乓球、騎腳踏車、溜冰和各種遊戲。可見,球類專案和輕巧方便的休閒運動專案頗受隊員喜愛。男女生在喜愛的運動內容方面有差異。男生最喜愛的5項運動依次為:足球、籃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而女生則是踢毽子、羽毛球、跳繩、跑步和乒乓球。
3、傳統文化與兒童道德成長:汲取傳統文化養料,傳承優良道德品質
傳統文化是少年兒童成長的文化根基。少先隊重視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等活動,開展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對引導隊員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努力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熱點文化現象:受洋節日衝擊挑戰下的傳統節日認同
傳統節日的產生、流傳、演變等,有著民族心理和文化形態的背景,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著一段生動可感的歷史,無疑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民族精神傳承教育的最好教材。調查顯示,除了少年兒童自己的節日之外,傳統節日和洋節日一起受到少年兒童的青睞。在問及你最喜歡什麼節日時,29.5%選擇六一國際兒童節,24.9%選擇春節,18.7%選擇國慶節,8.4%選擇聖誕節,5.7%選擇中秋節。至於喜歡的理由,選擇熱鬧的為45.7%,選擇可以放假的為20.3%,選擇家人和朋友都很重視的為11.3%,選擇洋氣,外國人都過的為4.2%,這說明少年兒童雖然重視一些傳統節日,但普遍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認識不足。
4、流行文化與兒童的成長認同:媒介影響日益加大,流行文化認同顯著
流行文化在青少年成長各個階段發揮著心理暗示與情緒模仿等作用。流行文化具有輕鬆娛樂、釋放壓力、發洩情緒、排解煩惱等作用,與之相適應,對娛樂的追求正是少年兒童作為社會主體的一種天然需求與權利。然而,面對在新媒介技術背景下的日益豐富複雜、形式多樣的流行文化,處於成長與發育之中的少年兒童,世界觀與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媒介素養教育成為處理流行文化、大眾媒介、青少年兒童三者之間互動關係的思路之一,有助於讓少年兒童形成獨立的判斷能力與認知能力,正確認識與對待大眾媒介及其廣泛傳播與製造的流行文化。
★熱點文化現象:從超級女聲到好男兒
從20xx年的超級女聲到20xx年的加油,好男兒,都受到了多數上海少年兒童的喜愛。調查顯示,表示非常喜歡的佔66%,表示無所謂的佔12.6%,表示不喜歡的佔21.3%。少年兒童喜歡超女和好男兒的原因主要為滿足個性表現、自我表達以及公平參與等。此外,選手、節目主持人、評委、pk環節、美女帥哥組合等也是吸引少年兒童眼球的重要因素。
調查還顯示,少年兒童對超女和好男兒的評價也趨理性和客觀。在問及你評判心目中的好男兒的標準時,選擇心地善良等優秀品質的為57.1%,選擇積極向上的為18.8%,選擇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的為12.5%,選擇形象亮麗的為11.5%,說明少年兒童更看中的是好男兒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值得少年兒童學習的優秀精神品質。
5、網路環境下的兒童發展:不可抗拒的影響力量
網際網路在上海少年兒童中已經有了極高的普及率,網路已經深入了少年兒童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少年兒童也在網際網路資訊的充分運用中悄然改變著學習方式,這些資訊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方便了他們對知識的搜尋、吸收,甚至縮短了他們與長輩之間知識量的距離。面對正經受網路大潮影響的少年兒童,團隊組織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教會隊員正確認識網際網路、正確使用網際網路,讓網路為他們服務,而不是成為網路的奴隸。
★熱點文化現象:網路資訊依賴情況加劇
據中國少年雛鷹網調查顯示:在完成各種拓展性、研究性作業的時候,隊員的'資訊獲得方式主要為網上搜尋(33.2%),明顯高於圖書館查資料(14.5%)、請教老師、家長(24.7%)和自己實地調查、採訪(24.7%)。當問及佈置在很短時間內完成文章時,60.6%的隊員表示完全由自己思考完成,26.4%表示藉助網路,但大部分依靠自己完成,10.0%表示大部分內容藉助網上資訊完成,另有3%承認很多時候網上直接剪下下來就行。
網上資訊有數量眾多、內容廣泛、搜尋便利、節省時間等特點,方便了少年兒童的知識獲取,但同時也存在資訊重複率高、缺少新意、權威性差等缺點。長期依賴網路搜尋資訊,會削弱少年兒童的思考和研究能力,制約他們的發散思維訓練,需要引起家長、學校與社會的重視。
健康調研報告11
健康服務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目標的相關服務行業的統稱,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隨著廣大群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加快發展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業,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健康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1、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20xx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人數達到60.6萬人,參保率達到98%,全市2.02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和5.29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政府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為承諾為民辦的實事之一,比省定標準290元高出10元,成為全省人均籌資唯一達到300元的地市。新農合參合人數56.93萬人,參合率達99.21%。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22.5萬元提高到2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13.5萬元提高到15萬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3%,初步建立了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資訊系統;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發放社保卡58萬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5萬張發放任務。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市級統一的補償方案,20xx年全市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補償比達到了75%以上,封頂線達到12萬元,均超過省定目標。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基本確立。20xx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鎮職工大病統籌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並將此工作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同時,我市還建立了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規定了參保居民在報銷醫藥費用時的相關細則。
4、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按規定實施了醫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全部實行省級網上招標採購和統一結算,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及時和貨款安全、按時上繳。20xx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級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回款3202.81萬元,建立完善基本藥物採購新機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20xx年基本藥物零差率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共計646萬元, 基本公共衛生經費3183萬元。各縣(區)根據《xx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辦法》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核定收入專案為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藥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專案為人員經費支出、業務經費支出、藥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一是強化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和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我市1620名鄉村醫生現都已參加新農保。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村衛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予以補助。對無衛生室的村公開招聘的大學生村醫,在聘用期間其補助標準因不低於每人每月800元,20xx年全市下撥村醫補助經費350萬元。
7、基層中醫藥建立工作穩步推進。我市對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視,各縣區政府均加大了投資力度,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中醫醫療裝置,在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專案。其中:xx縣建立成為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試點縣,併成功建立為省級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xx縣的基層中醫藥建立工作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陽泉是全省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xx年,我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數的14.58%,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將佔到全市總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援力度,不斷最佳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群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1、政策環境日漸完善。20xx年,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陽政辦發[20xx]53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細化,該《意見》具體明確了我市“十二五”期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訓、稅費減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扶助範圍和內容,提高扶持標準,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社會養老福利機構46所,其中市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縣(區)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xx縣、郊區各1所;鄉鎮敬老院33所,分別為xx縣10所,xx縣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區8所;民辦養老機構9所,分別為市級1所,xx縣1所,xx縣3所,郊區3所,礦區1所。
3、城鄉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於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已有5所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臺了《xx市20xx年城鄉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個城市社群和50個農村社群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上專案完工後,日間照料養老床位將達到700張。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並逐步推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20xx年以來,全市共參加民政部、省民政廳組織的各類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80餘人,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助老服務活動,全市現有助老服務志願者近5000名,為全市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透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邊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1、場地設施建設數量大幅增加。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6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9條,鄉鎮全民健身活動廣場8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到1.14㎡,群眾體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2、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批准成立了24個體育協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人,建立完成國家級體育先進社群2個,省級體育先進社群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7個,省級體育先進鄉鎮11個,群眾體育的網路組織不斷完善。
3、群體活動品牌建立成效凸顯。以“五個百萬人群”和“兩個關愛人群”為重點的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動”、“xx市足球聯賽”、“xx市乒乓球聯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元旦登高、長跑、越野活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展演活動”等眾多品牌賽事,舉辦了“汽車場地越野賽全國邀請賽”、“山西省第十九屆傳統楊氏太極拳比賽”、“山西省‘體育三下鄉’桃林溝村健身行系列活動”、“迎奧運萬人長跑”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二、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總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方面: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繼續完善。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裝置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要求;二是基本藥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少,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少的問題,加之沒有單獨的醫保網路系統和收費系統,極大地制約了醫保職工購買基本藥物的積極性;同時,由於配送機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時,基本藥物品種與需求不相適應,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後的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緩慢等,導致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積極性不高,基本藥物的推廣受到一定影響。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一是養老服務發展落後於經濟建設的步伐,養老服務的整體水平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發展步伐遲緩,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養老服務機構建設資金嚴重匱乏,財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社會化養老的積極性,存在基礎設施數量少、條件簡陋、功能不全等諸多問題,難以滿足人
民群眾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以解決,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沒有很好地將社會福利設施特別是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難的問題;四是服務理念落後,服務內容單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後,而且在服務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佔全市養老機構比重71.74%的鄉鎮敬老院,在服務內容上,僅僅侷限於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專案尚未有效開展;五是隨著我市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結構已大量出現,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壓力大、閒暇時間少,外出讀書、工作、經商、留學人員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來解決;六是嚴重缺乏高標準多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市級老年福利機構只有2所,空餘床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三)全民健身構建方面:一是群眾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場地設施不足,公共體育設施數量、面積和質量不能滿足群眾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範圍不夠廣泛,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薄弱;四是城市、農村區域之間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興辦體育健身產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五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機制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關於促進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說,投資於健康,就是投資於生產力和投資於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居民健康素質,以此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服務業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範的健康服務業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並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對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手續。
(二)加強規劃佈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新建居住區和社群要按相關規定在公共服務設施中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群服務等健康服務業相關設施的配套。支援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
(三)最佳化投融資引導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援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支援健康服務業發展。
(四)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
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五)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支援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把醫保工作的重點由花錢治現病轉向健身防未病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規範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資訊釋出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氛圍。
健康調研報告12
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沿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存在著重智輕德、重表(身體)輕裡(心理)的現象,小學心理問題較少受到重視。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應試教育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為此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口號,學生的心理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學文化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勞動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為宗旨的,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內容。但現階段涉及較多的還是心理問題較明顯的大中學生,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而實際上由於社會的發展、各種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許多心理問題都表現出了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同時大中學生存在的許多心理問題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們的小學時代。因此,對小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據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總檢出率為9.5%,這個比例略低於國內外文獻中所估出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國小學生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陳永勝認為小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情緒、行為等方 面,小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數約為10——15%,情緒方面問題約在10——20%之間等等。在這裡我們不能得出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其他地區的結論,因為每個研究所採用的測量工具不盡一致,或者說每個研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但仍可得出兩點結論:
1、大多數的小學生而言,心理發展總體還是較健康的。
2、小學生中的心理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這既包括心理問題較明顯,我們既要對這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矯正,同樣也要對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學生進行指導。
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發生率在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這二者都是情緒方面的問題。衝動傾向是指無緣無故地想大聲哭、大聲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要拿到手。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密切關係。如果家庭對孩子的要求過分滿足,就易養成孩子任性、固執及情緒易變的特點。造成恐怖傾向的原因則主要是由於從小嬌生慣養而形成了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現為只要一個人就會焦慮或對於本來不需要恐懼的東西卻抱有一種恐懼心理等等。其次,衝動傾向和恐怖傾向的形成也與應試教育下只重視知識教育而忽視兒童人格和個性的培養有關。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又沒能在家庭和學校裡學習到對付挫折和困難的辦法,就易情緒失調。
對人焦慮在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現在在眾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說了什麼總是想不開,在人際關係上容易產生焦慮。對人焦慮過強的學生往往沒有魄力,缺乏組織能力,搞不好人際關係。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人焦慮的產生一和學生普遍較任性、固執、依賴性重有關,二和學校教育忽略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有關。
自責傾向在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排行第五。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
綜上所述,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個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國教育中存在很大問題的一種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對孩子過分溺愛,一味滿足孩子的各種需要,對孩子過分保護,在許多事情上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任性固執等個性,使之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發展,把聰明、有知識、學習成績好作為孩子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長期以來學校教育沿用的應試教育模式則不但忽視對兒童心理素質的培養,還由於一味追求升學率、以分數論學生好壞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健康調研報告13
勞教制度自創立以來,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勞教人民警察正是這一制度的忠實執行者。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多樣性、複雜性的出現,勞教人民警察工作場所的封閉性,交流學習的滯後性,勞教警察這一群體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其心理現狀不容樂觀,令人堪憂。因此,研究和解決勞教民警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也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二、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問題
勞教人民警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接觸面比較狹窄和其他社會壓力等一些問題,導致我們的勞教人民警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對某所78名勞教警察的調查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1、六十多名勞教民警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別是工作稍長,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還是會感覺很累,做事經常丟三落四,說話常常出錯,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
2、數十名勞教民警感到無緣無故的焦急、緊張和恐懼,莫名其妙的擔心,坐立不安。
3、多數勞教民警都有對自己做法的正確性產生懷疑,雖然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卻總是無法擺脫。如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把門鎖好、煤氣是否關閉,電燈是否熄滅等,常驅使自己反檢查才能放心。還有就是反覆洗手,雖然已經洗乾淨,沒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覆地想去做。
4、個別勞教民警只要進入管教區就緊張害怕。如勞教人員生病,個別的民警就會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雖然醫生說不會,但還是會忍不住擔心害怕。
5、少數勞教民警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總感覺前途暗淡。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人的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調節和緩解時,心理壓力就會轉化為行為的反向動力,使人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因此,重視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減輕其心理壓力,對進一步做好勞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造成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工作場所的封閉性
勞教場所大多處於偏僻的地方,勞教警察每天都在高牆內工作,使他們進行反思和交流的機會較少。而勞教所與地方黨政機關部門之間聯絡、聯誼等交流活動甚少,加上勞教工作方式的不變性,使他們與社會變化的多樣性不相吻合,時間久了,勞教警察與社會的差距在逐漸的拉大,使一些勞教警察產生了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
2、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由於勞教警察每天接觸的是勞教人員,而勞教人員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體,過多的直接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加上勞教警察本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勞教警察的情緒、性格、心情難免受到不良影響,心理健康狀態難免遭到破壞,造成有的勞教警察酗酒、思維混亂、壓抑、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遇事易激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心理問題。
3、工作職責的繁重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工作職責確異常繁重,一是勞教人民警察長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線,時間長,任務重,壓力大是勞教警察長期面臨的工作狀態,心理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二是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學管理勞教人員的要求逐步提高,責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壓力隨之加大。三是勞教人民警察長期超負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輔導與矯治。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憂鬱煩悶等傾向。而勞教人民警察情緒的不穩定性,又容易導致勞教人員的不穩定性,最終造成場所安全隱患,危害不容忽視。
4、工作任務的單調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勞教人員,勞教人員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勞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卻沒有多大變化。一成不變是帶班工作,枯燥、單調而重複。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導致心理疲勞,悲觀厭世,對工作、生活沒有信心,挫折感強。如果得不到及時地疏導,長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渙散,喪失警惕和鑑別力,輕則影響身體健康、工作效率,重則影響勞教人員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場所安全穩定。
5、工作環境的危險性
為構建和諧社會,為經濟創造良好平穩的發展環境,勞教場所不斷強調安全穩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內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確保“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為此,勞教警察的精神長期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多進宮、頑危性、流竄、暴力團伙性及吸毒等勞教人員的不斷增加等,使勞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脅,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緊張、焦慮、驚恐等心理障礙。
四、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就勞教人民警察工作的現狀而言,解決其心理問題,我個人認為政府、單位和個人都要採取積極措施,尤其是個人更要有積極的心態。
政府:
1、設立勞教警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XX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在公安機關設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進一步推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展開。我們監獄勞教機關可以採取類似措施,在有條件的監獄勞教機關設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充分運用網路開展網上服務,逐步建立形成心理訓練、諮詢服務和危機干預“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素質普查、加強心理疏導、強化心理訓練、開展心理素質測評、建立警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機制等,為解決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問題提供幫助。
單位:
切實解決從優待警問題。
1、加強工作管理制度,杜絕超時超體力勞動,嚴格控制加班加點,保證勞教人民警察的休息權利。嚴格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為職工提供一個放鬆心情、釋放壓力的工作環境。
2、加強學習交流,拓寬勞教警察視野。在工作學習中要積極開展學習交流,積極聘請專家教授來所授課,答疑解惑,不斷為勞教人民警察充電,使其知識、心理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3、積極落實職工療養制度,為勞教人民警察開拓視野,緩解壓力提供平臺。
4、切實改善監管軟硬體設施,加快勞教所軟硬體設施的建設,注重技防,加強人防。
5、大力提倡建設和諧型團隊、學習型團隊,使每一位勞教人民警察都有一個愉悅的心境和氛圍,使團隊更有凝聚力,更有創造力,更有戰鬥力。
6、豐富廣大勞教人民警察業餘文化生活,組織開展團隊活動,每年可以組織一次野外拓展訓練,提高團隊意思,也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
個人:
1、學會認識自己,愉快接納自己,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隨意退卻,要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2、要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培養自己寬闊的胸懷。
3、發展興趣,放鬆身心。生活情趣往往讓人心情舒暢,調節生活節奏,讓人從單調緊張的氛圍中擺脫出來,走向歡快和輕鬆。
4、學會放鬆,聽音樂、運動。當你覺得壓力很大時,可以先放鬆一下,轉移注意力,聽聽音樂或去做體育運動,使大腦重新積蓄能量去解決問題。
5、學會傾訴,把自己不開心的事向知心朋友和親人一吐為快。
6、學會微笑。笑能給人自信,這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真正的笑不但能治癒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我們真誠地向一個人微笑,他就會對我們產生好感,這種好感足以使我們充滿自信。
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多種多樣,但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良策也是系統的、有效的,政府、單位、個人三管齊下,逐步建立應對健康問題的良好機制,創造舒心愉快的工作環境,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增強適應能力,構建和諧勞教機關指日可待。
健康調研報告14
勞教制度自創立以來,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勞教人民警察正是這一制度的忠實執行者。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物質生活多樣性、複雜性的出現,勞教人民警察工作場所的封閉性,交流學習的滯後性,勞教警察這一群體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其心理現狀不容樂觀,令人堪憂。因此,研究和解決勞教民警的心理健康意義重大,也迫在眉睫。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身心健康是生活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二、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問題
勞教人民警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接觸面比較狹窄和其他社會壓力等一些問題,導致我們的勞教人民警察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健康問題。透過對某所78名勞教警察的調查分析,其心理健康問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1、六十多名勞教民警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容易犯困,特別是工作稍長,就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明顯降低,即使充分的休息還是會感覺很累,做事經常丟三落四,說話常常出錯,記不起剛經歷過的事 。
2、數十名勞教民警感到無緣無故的焦急、緊張和恐懼,莫名其妙的擔心,坐立不安。
3、多數勞教民警都有對自己做法的正確性產生懷疑,雖然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卻總是無法擺脫。如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把門鎖好、煤氣是否關閉,電燈是否熄滅等,常驅使自己反檢查才能放心。還有就是反覆洗手,雖然已經洗乾淨,沒必要再洗,但控制不了自己,反覆地想去做。
4、個別勞教民警只要進入管教區就緊張害怕。如勞教人員生病,個別的民警就會很擔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雖然醫生說不會,但還是會忍不住擔心害怕。
5、少數勞教民警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常因小事大發脾氣,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總感覺前途暗淡。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人的心理壓力不能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調節和緩解時,心理壓力就會轉化為行為的反向動力,使人出現一些反常行為。因此,重視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減輕其心理壓力,對進一步做好勞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造成勞教警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工作場所的封閉性
勞教場所大多處於偏僻的地方,勞教警察每天都在高牆內工作,使他們進行反思和交流的機會較少。而勞教所與地方黨政機關部門之間聯絡、聯誼等交流活動甚少,加上勞教工作方式的不變性,使他們與社會變化的多樣性不相吻合,時間久了,勞教警察與社會的差距在逐漸的拉大,使一些勞教警察產生了孤僻、自卑、封閉的心理。
2、工作性質的特殊性
由於勞教警察每天接觸的是勞教人員,而勞教人員又是心理疾病的高危群體,過多的直接面對社會的陰暗面,加上勞教警察本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匱乏,不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勞教警察的情緒、性格、心情難免受到不良影響,心理健康狀態難免遭到破壞,造成有的勞教警察酗酒、思維混亂、壓抑、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遇事易激動、自制力差等各種心理問題。
3、工作職責的繁重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雖然比較單一,但是工作職責確異常繁重,一是勞教人民警察長年累月的工作在第一線,時間長,任務重,壓力大是勞教警察長期面臨的工作狀態,心理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二是隨著國家法治建設的健全完善,依法、文明、科學管理勞教人員的要求逐步提高,責任追究力度逐年加大,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壓力隨之加大。三是勞教人民警察長期超負荷工作,但缺少必要的心理輔導與矯治。時間久了,就可能出現憂鬱煩悶等傾向。而勞教人民警察情緒的不穩定性,又容易導致勞教人員的不穩定性,最終造成場所安全隱患,危害不容忽視。
4、工作任務的單調性
勞教人民警察的工作是教育改造勞教人員,勞教人員解教一批又一批,而勞教人民警察每天的工作卻沒有多大變化。一成不變是帶班工作,枯燥、單調而重複。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一旦到了心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容易導致心理疲勞,悲觀厭世,對工作、生活沒有信心,挫折感強。如果得不到及時地疏導,長年累月,在心理上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在精神上容易造成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失常;在工作中容易注意力渙散,喪失警惕和鑑別力,輕則影響身體健康、工作效率,重則影響勞教人員教育改造成效,危及場所安全穩定。
5、工作環境的危險性
為構建和諧社會,為經濟創造良好平穩的發展環境,勞教場所不斷強調安全穩定,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內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要確保“收得下、管得住、跑不了、改造好”。為此,勞教警察的精神長期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狀態,心理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多元化發展,多進宮、頑危性、流竄、暴力團伙性及吸毒等勞教人員的不斷增加等,使勞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脅,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緊張、焦慮、驚恐等心理障礙。
四、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就勞教人民警察工作的現狀而言,解決其心理問題,我個人認為政府、單位和個人都要採取積極措施,尤其是個人更要有積極的心態。
政府:
1、設立勞教警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XX年4月,公安部政治部向全國公安機關發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在公安機關設立民警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進一步推動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全面展開。我們監獄勞教機關可以採取類似措施,在有條件的監獄勞教機關設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沒有條件的地方充分運用網路開展網上服務,逐步建立形成心理訓練、諮詢服務和危機干預“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素質普查、加強心理疏導、強化心理訓練、開展心理素質測評、建立警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機制等,為解決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問題提供幫助。
單位:
切實解決從優待警問題。
1、加強工作管理制度,杜絕超時超體力勞動,嚴格控制加班加點,保證勞教人民警察的休息權利。嚴格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為職工提供一個放鬆心情、釋放壓力的工作環境。
2、加強學習交流,拓寬勞教警察視野。在工作學習中要積極開展學習交流,積極聘請專家教授來所授課,答疑解惑,不斷為勞教人民警察充電,使其知識、心理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3、積極落實職工療養制度,為勞教人民警察開拓視野,緩解壓力提供平臺。
4、切實改善監管軟硬體設施,加快勞教所軟硬體設施的建設,注重技防,加強人防。
5、大力提倡建設和諧型團隊、學習型團隊,使每一位勞教人民警察都有一個愉悅的心境和氛圍,使團隊更有凝聚力,更有創造力,更有戰鬥力。
6、豐富廣大勞教人民警察業餘文化生活,組織開展團隊活動,每年可以組織一次野外拓展訓練,提高團隊意思,也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
個人:
1、學會認識自己,愉快接納自己,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隨意退卻,要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2、要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培養自己寬闊的胸懷。
3、發展興趣,放鬆身心。生活情趣往往讓人心情舒暢,調節生活節奏,讓人從單調緊張的氛圍中擺脫出來,走向歡快和輕鬆。
4、學會放鬆,聽音樂、運動。當你覺得壓力很大時,可以先放鬆一下,轉移注意力,聽聽音樂或去做體育運動,使大腦重新積蓄能量去解決問題。
5、學會傾訴,把自己不開心的事向知心朋友和親人一吐為快。
6、學會微笑。笑能給人自信,這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真正的笑不但能治癒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我們真誠地向一個人微笑,他就會對我們產生好感,這種好感足以使我們充滿自信。
勞教人民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多種多樣,但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良策也是系統的、有效的,政府、單位、個人三管齊下,逐步建立應對健康問題的良好機制,創造舒心愉快的工作環境,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增強適應能力,構建和諧勞教機關指日可待。
健康調研報告15
心理健康問題嚴重阻礙著兒童智力潛能的充分發揮,阻礙著他們學業的進步、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人際之間的正常交往,甚至會導致少部分兒童心理扭曲、道德淪喪,危害社會的穩定和安定。20xx年據湖北某部門的一次調查,有36.79%的農村兒童存在著嚴重的心理障礙問題,高於城市15個百分點,亟需引起社會關注。
案例一:李某,小學六年級女生,農村家庭出生,父母期望值很高,心理壓力十分沉重,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學習上。她怕看到老師和家長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試就十分緊張,常伴有口乾、噁心、嘔吐、吃不好、睡不好,有時考試時甚至手指哆嗦、腹瀉等。
案例二:王某,小學六年級男生,家庭十分貧困,父母在外打工,將其寄養在縣上的姑媽家。因一次穿著受同學們的譏笑,開始偷東西賣錢,最後被群眾當場抓獲。
案例三:程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優秀,但性格十分孤僻,幾乎不與同學交流,最後得了抑鬱症,被迫休學。
綜合分析上述案例,我們發現當前農村個別兒童心理健康存在著一些隱憂,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
1、“一心跳農門”,精神壓力過大。
隨著城鄉一體化程序加快推進,城鄉差距有所縮小。但是城鄉二元化的結構沒有得到根本的突破。與城市相比,農村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都要滯後於城市。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只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三分之一,農村社會保險覆蓋面只佔城市的二分之一。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相比,幸福指數明顯偏低。經濟社會發展滯後,使得不少農村兒童堅定了一個信念:唯有好好學習才能跳出農門。因此,在他們的生活中,刻苦學習成了一切,雖然這種學習精神是值得稱讚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使他們原本應該豐富多彩的兒童時代黯然失色。沒有任何業餘活動、過度學習使他們的興趣培養、社會實踐能力方面都受到了壓抑,他們在學習重壓下迷失了自我,成了學習的機器。
2、生活環境差,情緒惡劣。
我國大部分農村生活條件較差,長期艱苦的生活致使農村兒童缺乏自主權、過度受限制。生活被惡劣情緒所控制,不能正視失敗與挫折。尤其是當他們與城市同齡人比較時,產生了很多因出身於農村和家庭貧困所帶來的心理問題。一部分農村兒童目睹了繁華的城市和優越的物質生活,自卑心理更加嚴重,不顧客觀條件,想盡一切辦法,與他人攀比。
3、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社會適應力差。
農村孩子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和物件過少,使他們產生了孤僻、離群、不善交際等弱點,一旦離開原來的生活圈子,
便無所適從。他們當中大部分人沒有接觸過電腦,無法想象網路的便捷,無法像城市同齡人一樣享受現代城市文明。很多學生小時候成績優秀,一旦他們進入初中、高中、大學卻無法融入集體生活當中,與同學、與外界保持著明顯的距離,人際關係緊張。
4、動手能力缺位,存在學習障礙。
現代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學校與老師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少農村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一旦學習方法改變就不能適應新課程的學習,便產生了學習障礙,進而由原來的想學、愛學到厭學、棄學,無法適應新的競爭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