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研報告>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7篇)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7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計劃生育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1

  雖然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於受農村經濟水平的制約和農民落後的婚育觀念的影響,以及在工作措施方面的不到位,農村計劃生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難度依然很大。

  一是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受經費制約的問題突出。自從計劃生育工作提出建立利益導向機制,由處罰多生向獎勵少生轉變以來,有效調動了群眾主動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但由於縣鄉財政拮据,在落實經費上困難很大。尤其是計劃生育工作搞的比較好的地方,需要兌現政策的人數越多,落實經費困難更大,負擔更重。

  二是流動人口管理難的問題較大。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遞增,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但也給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問題和矛盾,大量計劃外出生主要發生在流動人口上。雖然國家和省上都建立了“流動人口資訊管理平臺”,流入地對流動人口資訊提供到網上,但由於流動人口流動性強,流入地管理不夠完善,流出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三是村級計劃生育組織作用發揮不好的問題較為突出。由於稅費改革之後,村級計生幹部普遍減少,基本情況是每村有一個計生專職主任,而各村民小組的計生宣傳員基本上由村幹部兼任,只保留了人口較多的村名小組的宣傳員,育齡婦女自管小組長由於報酬低,工作責任靠得不實,開展工作不夠得力。加之村組幹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直接生活在一起,怕得罪人,在提供計劃生育真實資訊上主動性不強,造成了鄉村兩級計劃生育工作“兩張皮”的現象。由於村一級計劃生育工作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造成計劃生育工作基礎不夠穩固。

  以上這些問題,是當前農村計劃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基層進一步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積極主動地搞好基礎工作,也需要國家和省市在政策層面給予調控和協調,共同加以解決。

  一是要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完善計劃生育工作網路。繼續堅持和完善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的領導機制,進一步完善以黨委、政府、相關部門、計劃生育系統“三線”考核為主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不斷強化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在此基礎上,著重研究制定靠實村組基層計生幹部責任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崗位責任與報酬掛鉤的獎懲制度,建立報酬增長機制,調動村組幹部計劃生育工作的積極性,完善計劃生育工作網路。同時,加強對基層計生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強化素質,提高其履行計劃生育職責的水平。透過完善網路,靠實責任,提高水平,形成計劃生育經常抓的工作機制,做到底子清,物件明,各項節育措施及時落實,夯實工作基礎。

  二是要建立計劃生育工作投入機制。建立利益導向機制是引導農民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農村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要使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必須建立計劃生育投入機制。主動抓好各項節育措施特別是二女戶結紮的落實。同時,要加強監管,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使遵守計劃生育政策的群眾真正得到關懷,得到實惠,帶動廣大群眾轉變婚育觀念,逐步走上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道路。

  三是要完善流動人口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進一步完善“以現居住地為主”的流動人口管理體制,明確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責任,充分發揮流動人口資訊平臺的作用,認真執行協議管理、協查通報、資料共享、資訊公告等制度,共同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在具體工作中,對流出人口,流出地要全部辦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簽訂管理合同。對流出已婚育齡婦女要主動和流入地聯絡,實行委託管理,並加強聯絡,形成流出地、流入地互動的管理機制。流入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驗證,及時督促落實節育措施,及時向流出地反饋婚育資訊,提高協查通報率和信函回覆率,保證回函質量,杜絕弄虛作假。對流入人口,流入地要與本地戶籍人口一樣,實行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計生、公安、工商、勞動等部門齊抓共管,摸清外來流動人口底數,分類梳理,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實行動態管理。要主動為流入人口提供優質服務,做到跟蹤到人,隨訪到人。

  四是要強化優質服務,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殖健康水平。要進一步加強鄉鎮計生服務站建設,改善服務站基礎設施條件,加強服務站技術人員力量,進一步提高環情、孕情服務及節育手術、術後隨訪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水平。同時,積極主動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婦女病普查普治、婚育諮詢等生殖保健服務,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殖健康水平。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2

  北京市海淀區做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彙集地之一,轄區面積***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萬人,流動人口***多萬人,在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海淀區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調研報告,而面對龐大的人口規模、複雜的人口結構、人們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樣化需求,如何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機制,整合現有社會資源,構造一個適合區域發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與發展環境,為區域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有力的支撐與保障,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一、人口和計劃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與成績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演變,雖然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根本任務沒有改變,但在海淀區人口計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來越多地融入了現代政府管理的理念與方法,更加註重了人口、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關注人自身的價值。他們在基層的具體工作中也越來越感到,在當前社會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計生部門必須將自己的社會管理角色由演員變為導演,由被動地接納上級佈置的具體工作任務轉變到更加結合實際開拓創新,建立工作長效機制,特別要在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上下功夫,找準本區域存在的發展瓶頸問題並研究解決方案、開展工作試點並不斷總結推廣經驗,才能使工作更有針對性,保證改革發展的大局。

  從起,海淀區在北京市率先啟動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結合區域內街道、鄉鎮的特點、難點及工作優勢,確立了現居住地管理、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閉式物業小區管理、建立並完善利益導向機制、農村小城鎮化建設中管理服務新模式等課題,選定十三個鄉鎮、街道作為試點單位。透過近兩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區人口計生委在現居住地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積極推進現居住地管理

  實現以人為本的有效的現居住地為主管理,是當前作好人口計生工作對基層政府的更高要求。隨著海淀區的快速發展,人戶分離人員大量增加,加之流動人員的大量湧入,如何準確掌握現居住地人員的基本資訊成了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面臨的最大難點。在全國人口資訊還沒有形成統一交流平臺的情況下,海淀區人口計生委對區內形成的人戶分離人員率先實行現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區計劃生育現居住地為主管理辦法》,在全面登記人戶分離情況的基礎上,重點清理本區內人戶分離人員,透過自主開發的管理與服務軟體、聯絡會、信函等透過多種形式進行資訊交流-反饋-再交流。在wis系統和國家外來人口資訊交流平臺建成後,又積極運用這兩種渠道開展交流。同時,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還修訂了《海淀區計劃生育目標管理實施方案》,將人戶分離人員的計劃生育率納入現居住地考核,促進了現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開展。到底,已登記各類人戶分離人員共7.8萬餘人,區內人戶分離資訊交流率92%,確認率為62%。

  在現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還遇到了另外一個難題,即新建物業小區中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在北京的整體發展中,由於各區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產業的重新佈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趨勢,而海淀作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核心地段,各類功能完備的新型封閉住宅小區迅速崛起,而小區內的各種社會管理職能卻難以及時到位。為防患於未然,海淀區人口計生委組織開展了對物業小區的專項調查,發現目前全區256個新型封閉住宅小區中已建立社群居委會或納入社群居委會管理的有179個,未建立和未納入的77個,而且相當一部分因基層組織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區遊離於行政管理和服務之外;同時,小區內居住人口結構複雜,據抽樣調查小區內居住的人戶同在人員佔近40%,人戶分離佔36%,流動人口約佔25%,居住人群收入較高,普遍重視隱私權,因而有關人口計生工作資訊收集渠道不暢。

  針對這種情況,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開展了高檔物業小區計生管理新模式的試點工作。透過與物業座談以及在小區中針對育齡群眾開展生育現狀及需求調查,找到公司與政府合作的結合點提供優質服務,滿足小區居民的需求。思想統一後,政府加大了對物業公司在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中的指導,給予人力、物力支援,物業公司也指定了專人負責計生工作,從居民購房起就填寫計劃生育情況卡片,做到對入住人員底數清,同時為小區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務,方便了居民。物業還出資製作了一些有關計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識的宣傳品在小區內、樓道中開展宣傳,並積極推動小區內居委會的建立。試點單位原有的13個小區在一年促成12個單獨成立或掛靠到其他居委會,物業的前期工作也為居委會的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試點成功後,海淀區人口計生委及時召開了全區綜合改革工作會,在全區推開這種管理模式,努力推進在物業中形成一種社群管理、部門配合、物業協助、業主受益的長效工作機制,謀求政府、企業與業主的互利三贏。

  (二)大力推進實現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紀90年代初,海淀區開始在農村開展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透過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約等形式,使計劃生育逐步融入黨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出現了聶各莊十星文明戶評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經驗。初,海淀區在繼續總結、推動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管理的新特點和社群居委會的組建工作,研究出臺了《海淀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導意見》,推動計劃生育居民自治工作與居民自治整體工作同步啟動。

  在自治工作啟動中,海淀區人口計生委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居委會還習慣於作為政府的基層組織,對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認識模糊。為轉變這種觀念,海淀區人口計生委加強了對基層工作的指導,宣傳計劃生育居民自治的涵義,要求結合社群群眾的特點開展不同側重點的宣傳和需求調查,透過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會的形式擬定有社群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約和自治章程,依靠協會的資源和優勢將居民自治工作的內容以適當的形式落到實處,形成以宣傳為先導、以章程為保障、以協會為載體、以需要為核心的計劃生育居民自治。透過努力,海淀區出現了一批以自治承載的相約健康在社群、生育文化社群活動,誕生了精品社群計生卡通形象,並有了互動式自治這樣的創新工作形式。一些社群還引入香港社群服務理念,實施新家庭計劃,建立生殖健康服務自助平臺,以服務為出發點引導社群居民從關注健康到主動支援、幫助政府做好本社群居民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進了四自理念的落實。目前,全區所有的居委會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約,並根據指導意見全面開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動計劃生育綜合優質服務

  在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作中,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逐漸體會到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概念,從其提出時還以較為單純的技術服務為內涵,到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知識宣傳、技術服務、滿足人的尊嚴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這樣一個綜合優質服務的概念。這一結論的提出,為海淀區人口計生委全方位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搭建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術服務中,透過整合服務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延伸服務網路推進優質服務,形成以區生殖健康技術服務中心為基點,以地區醫療機構為主體,以社群衛生站(村衛生室)為補充的全方位技術服務網路。

  海淀區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技術服務中心承擔了免費為農村及城市無業育齡人群開展基本專案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併為外地來京無業育齡婦女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接待外地來京人員9萬餘人,未出現一例併發症和事故差錯。為不斷提高服務水平,近幾年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透過對服務機構外環境的改造裝修、配置先進的醫療裝置、引進高階專業技術人員、制定嚴謹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務流程等對服務硬體、軟體進行全面升級,為術後人員提供親情攙扶、送健康禮品、發健康處方等溫馨服務,就診群眾滿意和比較滿意率達98%。

  為充分利用地區衛生資源,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開展計生衛生聯手,建成由66家醫院和69家社群衛生站、有500名專業人員組成的技術主體服務網路,不僅保證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還承擔了免費發放避孕藥具、提供諮詢服務以及發放健康處方等服務,實現了服務資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區啟動《海淀區開展育齡夫婦享有生殖保健服務規劃》,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啟動對城市無業、農村已婚育齡婦女開展的生殖健康檢查,已有8萬多名已婚育齡婦女接受了此項服務,並全部建立了健康檔案,還有2.8萬名已婚育齡男性進行了生殖健康檢查。

  在藥具服務工作中,海淀區人口計生委以承接國際專案為切入點,在全區安裝了500部自動售套機,同時推進免費藥具的發放渠道,實現了在全區所有的居(村)委會、外來人口一站式辦公地點、人才職介中心、社群衛生站、鄉村衛生院(室)、66家醫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貿市場電子市場、地下空間外來人口租住地等地設立了避孕藥具免費發放自取架,又增設了26個免費自取髮套機,使生活在海淀的群眾能夠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務。

  2、在知識宣傳中,透過構建宣傳網路,創新宣傳方式,拓展服務人群推進優質服務。海淀區人口計生委構建了以空間四條線、地上精品現、溝通面對面的廣覆蓋宣傳網路:一是抓住北京電視臺、《中國人口報》、《人口與計劃生育》雜誌、海淀報等主流媒體,透過設專欄、出專版,開展對生殖健康知識、政策法規以及工作經驗的總結宣傳。二是抓住特色活動出精品,組織開展了櫻花香,碧水長、婚育新風傳四方的崑玉水系大型流動宣傳、獨生子女藝術節、生殖健康進軍營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動。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牆、人口文化園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傳陣地。四是樹起了以人文關懷為基、以計生宣教公益廣告組成的城市風景線。五是相繼開發了針對大學生、公司員工、外來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識需求的網路模版和dvd光碟,出版了以《海淀區人口計生委對您的關愛一如既往》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圖書及電子圖書。六是建成了三個計生宣傳網站和一個網上人口學校,推進政務公開、宣傳人口國情、計劃生育政策法規和生殖健康知識,並及時開通了網上行政審批。

  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還嘗試透過在網際網路開設網上直播的方式組織了關注新《條例》,專家與您零距離《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網上宣傳諮詢活動和中關村白領,大方談性男性健康日專題活動,兩次活動共得到近70萬網民的關注。

  透過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知識服務,使海淀區人口計生宣傳的受眾面不斷擴大。但海淀區人口計生委的目標還有更遠。在圓滿承接聯合國人口基金在海淀區高等院校大學生中開展的青春期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專案後,海淀區人口計生委根據需求調查,將青春健康知識傳播的時間從育齡人群拓展到中學生,在全區中學生中啟動青春期性與生殖健康教育,按照專案動作的方式總結經驗,組織專家編寫並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區已有70%的中學將此教育內容納入了教學計劃,直接受益學生已達9萬多人次,家長受教育為3萬多人,親青服務諮詢人數約1.5萬人次。海淀區人口計生委還擬將此項工程繼續向小學高年級拓展。

  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仍是海淀區計劃生育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人口流動狀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流動人口規模呈不斷擴大的趨勢。一方面,人口的流動,對於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經濟收入、促進城市失業人員的再就業、調整城鄉勞動力結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動,也給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與服務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海淀區在城市化程序中封閉物業小區增長量大,人戶分離人員持續增加,外地來京流動人口不斷增長,加之國家和北京市為流動人口多項便民措施的出臺,加大了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與服務難度。

  一是對目標人群管理脫節,服務物件不明晰。當前,我國人口流動整體上處於無序狀態,作為流動人口的主要管理機關的公安部門,在現存管理體制、方式下對其管理物件底數不清、分佈不明,特別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程序中,公安機關原有的強制手段取消,綜合的社會管理模式還沒有建立,進一步加劇了對流動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為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物件更難以做到明晰。

  二是政策執行需要的財政資源保障脫節,財政資金到位困難。我國現行財政體制的安排系中央與地方分享稅制,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劃分稅收收入及中央的統一支付體制共同實行管理。這樣,在對流動人口進行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的過程中,經費的負擔主要落在地方財政中,而地方政府層級間財政體制的類似安排,又將經費負擔繼續逐級下移。以海淀區為例:底,全區戶籍人口共178萬人,其中育齡婦女46萬人,成年流動人口36萬人,流動育齡婦女約10萬人。同期區級財政對戶籍人員的經費投入平均5.2元/人,全年區財政至少需為戶籍人口投入計劃生育事業經費926萬元,按要求應投入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事業經費187萬元,此外還應相應增加管理人員編制,核撥行政經費。

  當前,在一些外來人口大規模聚集的地方,基層政府為解決當前一些矛盾,還常常透過設定一些臨時機構、臨時人員去實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強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實施不僅面臨管理主體本身的合法性問題,而且一些管理人員本身的行為失範可能又會釀成新的衝突甚至區域性管理危機。況且這種管理與服務的要求可能還會使城市進一步擴大人口吸引的態勢,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資源等多方面對城市發展形成新的壓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領導對類似的財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顧慮,因此地方財政在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經費投入方面不夠積極。

  三、建議

  (一)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的部署,進一步加強對綜合改革的規劃

  海淀區是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大局中的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了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改革開放的程度。海淀區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是東部地區的一個縮影,同時又客觀代表了東部地區,因此海淀區市的綜合改革工作在東部地區具有突出的典型意義。經國務院原則透過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xx年)》宣佈了北京的使命: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當前,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新一輪飛速發展之中。經濟的發展為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海淀區人口計生委要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為區委、區政府當好參謀助手,把人口發展納入到海淀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之中。要按照到國家人口計生委關於在20xx年前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機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區關於綜合改革的規劃,率先實現建立新的工作機制。

  (二)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的.研究

  海淀區人口規模較為龐大,特別是人口機械增長過快,全區人口機械增長率達31.15‰,增長量為5.6萬,總戶籍人口數已達184萬。同時,海淀區的人口安全問題開始顯現。全區新出生人口的性別比達111,區域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全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8.49萬,佔總人口的15.5%;性病和艾滋病在特殊群體中有蔓延趨勢。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加強人口發展研究。要以人口計生委更名為契機,充分藉助區域人才資源,加強開展適應區情、適應區域發展狀況的人口戰略研究,制定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同步的人口發展規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海淀區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每一個公民。

  (三)繼續加強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

  流動人口是改革開放的必然產物,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要正確認識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多數流動人口主要以經濟為目的,真正以超生為目的的流動人口是極少數。流動人口的計劃外生育,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政策滯後,管理和服務工作沒有跟上。比如在計劃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識的宣傳、避孕方法的知情選擇、避孕藥具的發放以及計劃生育事故救助等方面,流動人口能夠享受到的服務就十分有限,不利於提高他們預防意外懷孕的意識和能力。流動人口中的農民工未婚先孕,有些是因為我們的管理手續太繁雜和宣傳不到位,他們沒有領結婚證而造成的。高檔住宅區居民的超生問題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時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些是我們法制宣傳不到位的緣故。透過改進計劃生育宣傳服務工作,這部分超生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更好地維護流動人口特別是育齡婦女的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權益。海淀區作為首都的一部分,要自覺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積極探索研究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新方法。要透過加強服務、充分發揮現代資訊科技的輔助作用等途徑,加強對流動人口特別是高檔住宅區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3

  一.前言

  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難事”的計劃生育工作在我國已開展了近半個世紀,所取得的成效顯著。但是我國農業人口占多數,而農村育齡人群的文化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響還很嚴重,因此計劃生育工作重點在農村。作為,它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現狀如何有那些成功的經驗為此,我們小組就這些問題進行了社會調查。目的是為了找出問題、分析原因,進一步瞭解這一計劃在陳東村的實施成果與不足,即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前後二十年,陳東村的計劃生育現狀及其村民生育觀念的改變,從而能夠對我國在農村開展計劃生育工作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二.調查內容、物件、時間和方法

  (一)調查內容

  陳東村計劃生育工作的現狀。

  (二)調查物件

  陳東村民委員會幹部8人,村民代表52人。共60人。

  (三)調查時間 10月初。

  (四)調查方法 訪談法、文獻資料法。

  資料處理與結果分析:(發出:60張,收回:58張)

  資料分析:

  1、30歲以上的人,兄妹數大於等於4的所佔比率最大;20~30歲的兄妹數3~4,1~2所佔比例較大,說明計劃生育推行後10年 左右,人口增長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2、男性在25~30歲結婚的佔52.9%,女性在20~25結婚的佔58.3%,說明女性結婚年齡普遍比男性小。50歲以上的人在20~25歲結婚的佔58.3%,比20~30,30~40歲的人在20~25結婚的人數居多。透過資料表明,計劃生育在實行10年後,人們的觀念——晚婚發生了改變,但是婚齡年輕化的問題仍不容樂觀。

  3、50歲以上的人,生育數≥4個和1個的都佔了15.4%;在20~50年齡段的認為生育2個較合適。20~30歲的認為生育1個孩子的佔46.2%,以上表明,計劃生育在實行10年後,部分人接受少生的觀念,到後20年,大部分人已能認識到少生的重要性,選擇少生,甚至只生一個。

  4、在問到是否覺得一定要生一個男孩時,57.6%男性選擇是,56%的女性選擇否。父母對性別歧視的看法有一定差異。只有大部分女性及

  少部分男性觀念認為男女都一樣,其他少部分女性和大部分男性則認為男孩是家裡的支柱,生男才能傳遞香火,保家衛國。對於≥50的老人們,傳統觀念更是根深蒂固,在生男孩問題方面上沒有讓步。62.5%都認為一定要生一個男孩。隨著年齡的減少,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否定這一問題,選擇正確看待男女差異問題。

  5、同時,在問到覺得婚前檢查和孕期檢查是否有必要時,無論男女,無論老少,大多認為是有必要的,這是個令人欣慰的結果。但仍有30.3%的男性認為無所謂,20%的女性及20%30—40歲的人認為沒有必要。這說明,人們大多能明白優生的重要性,能秉持著對家庭負責,對孩子的健康負責的態度,藉助國家實行的免費婚檢制度,在所在地進行醫學檢查,衛生資訊等。但仍有少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此項的重要意義。他們覺得沒必要,或者無所謂,他們覺得這是浪費時間。追根溯源,是他們缺乏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不瞭解有遺傳病這一說,他們的自我生殖保健意識過於薄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6、我們還調查了村民們對計劃生育的瞭解程度。對計劃生育很瞭解的男性明顯比女性多,少的比老的多。這可以歸結到教育問題上。農村裡,男性受教育程度較女性高,主動性較強,對各種事物瞭解較多。而從縱向來看,隨著我國計劃生育的推行,有關部門在農村做了大量的宣傳,比如:寫標語,宣傳欄等。這一系列的做法讓農村人越來越瞭解為何實行計劃生育,何為計劃生育,如何進行計劃生育。但同時,也有一大部分人對計劃生育政策並不瞭解或者瞭解不夠深入。這就是傳統束縛以及宣傳力度的問題了。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4

  一、總論

  (一)概況

  (二)自然、社會、經濟狀況

  1、自然狀況

  鄉位於**縣西部,距縣城45公里處。總面積98平方公里。行政機構改革後轄廟壩、鐵爐二鄉之地。面積大、區域長、山大人稀,特別是與曉道鄉相鄰的廟壩村、與紫陽縣三臺鎮相鄰的柳林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衛生服務功能嚴重滯後。

  2、社會經濟狀況

  鐵爐鄉轄8個行政村,68個村名小組,2662戶,10591人。全鄉現有耕地面積28400畝,人均佔有耕地2.7畝。XX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產值萬元,其中農業產值萬元。糧食總產達到

  噸,農民人均自產糧食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

  目前,鄉以集鎮開發、新村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發展突飛猛進;以穩糧、攻桑、擴芋、興牧為主的農村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逐步壯大,並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私營企業起步較好,個體工商戶發展迅速,非公有制經濟在鐵爐的農村經濟收入總值中比例越來越大;村級公路以嵐大路為中心,貫通每個行政村;農村通電率達到100%;通訊事業發展較快,實現了光纜傳輸,開通了程控電話。

  3、村計生服務網路體系健全,人口計劃執行良好,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軟硬體投入力度加大,工作質量穩步提高,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三)計生服務職能現狀

  鄉計生服站是一所集宣教、諮詢、保健、康復、技術服務於一體的綜合計生服務站,是全鄉計劃生育工作的中心。近幾年,我鄉計生服務站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隨著計劃生育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一法五規”的相繼出臺,我站在縣計生局的高度重視下,開拓進取,不斷加強服務站的內涵建設,服務意識和技術水平都取得了巨大變化,為全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服務站的基礎設施條件十分薄弱,業務用房緊張,裝置極其簡陋,工作業績卻十分突出。XX年,全鄉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零,綜合節育率%,已連續7年實現人口負增長。

  鐵爐鄉計劃生育服務站始建於1998年,位於鐵爐鄉農貿市場,佔地面積15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磚混結構。全站現有職工6人,具有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3人。站內設8個科室,其中職能科室4個,醫技科室4個,擁有b超機、紅外光熱治療儀、電動負壓吸引器、無影燈、手術床、檢查床、宣教裝置等器材(械),能正常開展基本的計劃生育手術及職能業務,建站以來,累計做各種手術1010餘例,接診病員3200人次,其中義診1250人次,從未發生過人和醫療事故。

  全鄉有村級計生服務室8個,均處於無房狀態,基本設定在服務人員自己家中,服務條件更是十分惡劣,醫療水平難以滿足廣大群眾身心健康的需求。

  二、計生服務站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服務站現有三間二層100平方米的綜合用房,面積太小,門面設計不規範,無候診處。就診人員稍多便在街道上等候,極不符合標準化、規範化鄉鎮計生服務站的要求。

  2、根據X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和xx“公共衛生建設工作,關係到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宏偉目標的實現,必須下大力氣抓好”的指示精神,推進全鄉計生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計生服務站的服務條件,我站須新建350平方米的綜合用房,用於宣傳培訓、諮詢、藥具發放、使各項業務趨於合理。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5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人口計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人口計生工作要主動融入新農村建設之中,做到“五個圍繞”,努力實現人口計生事業與新農村建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圍繞生產發展的要求,突出利益導向,率先實現計劃生育家庭小康目標。從莊浪實際出發,以專案帶動特色產業發展,認真實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少生快富”、特殊困難家庭救助“三大工程”,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完善各項“獎、優、免、補、扶、救”政策,把涉農專案及資金優先安排在計劃生育示範村,優先向計劃生育“兩戶”傾斜,使有限的資金形成“拳頭”,幫助他們擴大規模,最佳化佈局,改良品種,推廣科技,實現由“輸血”式救濟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圍繞做大做強洋芋、果品、草畜三大主導產業和亞麻、藥材、蔬菜三個區域產業,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使計劃生育物件都能掌握科技致富的一技之長,率先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圍繞生活寬裕的要求,突出幫扶帶動,切實抓好計劃生育困難戶脫貧致富工作。在勞務輸出中,對計劃生育家庭優先提供勞務資訊,優先免費培訓,優先組織勞務輸出,減輕家庭負擔,增加農民收入,透過“加減法”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採取多種形式,對計劃生育戶落實升學、就業加分政策,“兩免一補”政策和考取大中專院校獎勵5000元、3000元、20__元政策,建立地方性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子女教育助學基金,解決農村“兩戶”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免除農村“兩戶”的合作醫療費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集中社會救助資源、人口計生部門利益導向資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投資,逐步形成農村集中養老制度。對農村“兩戶”辦理養老儲蓄,對獨生子女辦理平安保險,將省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物件年齡適當提前,資金適當增加,擴大獎勵扶助制度的受益面。

  圍繞鄉風文明的要求,突出生育文明,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大力宣傳少生優生、女兒也是傳後人等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在建設生育文明過程中大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宣傳、計生、衛生、科協等單位要依託鄉鎮婚育學校、村服務室,開展形式多樣的婚育文化培訓,引導廣大農民講道德、講文明、講科學、講信用,積極投身到“新農民、新家庭、新文秘站:風尚”的建立活動中去。

  圍繞村容整潔的要求,突出“三清五改”,加快計劃生育陣地建設。按照清潔家園、清潔村莊、清潔道路和改水、改路、改廁、改廚、改圈“三清五改”的思路,分類推進,在城鎮和小康鄉鎮所在地建設商貿加工型文明新村,在關山地區結合移民專案建設生態移民型文明新村,在北部山區結合整村推進建設產業帶動型文明新村。從農民最關心、最迫切、最容易見到實效的住宅改造、道路硬化、能源沼氣、村莊綠化入手,把計生室、服務室、圖書室、宣傳長廊作為建設文明新村的重要載體,把計劃生育示範村、村民自治村、知情選擇村與文明新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每年建成並表彰命名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明村(戶)、示範村(戶)、衛生村(戶)、產業村(戶),建設新農村,塑造新風貌,打造新農民,全面建設小康文明村鎮。

  圍繞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民主建設,努力實現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透過“雙推優”活動,把會致富、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農村能人選進班子,充實到計生協會,把年齡輕、業務強、熱愛計生工作並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育齡群眾海選到自管小組長、社宣傳員和村專幹隊伍中來,讓知情人管知情事。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和村務公開等制度,在生育指標審批、獎勵扶助評議、特困救助稽核中充分體現民主,傾聽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村民自治,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計劃生育的主人。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6

  **縣地處**邊陲,轄18個鄉鎮(場、區),295個村、50。3萬人,是集老、少、邊、貧、庫於一身的國家級貧困縣、省級特困縣。

  進入新世紀,該縣堅持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放在同等位置,積極尋找新形勢下抓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新路子,在推進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的實踐過程中,歸納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貧困山區實際的村(居)民自治新機制,即:“政府誠信、群眾守信、村民互信”的計生誠信自治機制。

  一、建立計生誠信自治機制的背景

  該縣地處鄂西北邊陲,計劃生育工作總體水平在全省後進位次徘徊不前。面對這個嚴峻的現實,該縣縣委、縣政府痛定思痛,決心尋找一條符合貧困山區實際的計劃生育新路子。他們緊緊圍繞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積極研究新形勢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研究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內在規律,特別是當前廣大育齡群眾的價值觀、生存觀的心理變化,穩妥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

  隨著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在貧困山區要把計劃生育法律、法規、規定與實際工作有機統一起來,達到既能使法律、法規順利貫徹執行,又能讓群眾自覺自願地執行,消除群眾的生育意願與現行生育政策之間的差異的目的,找準這個結合點的最佳途徑就是開展村(居)民自治。為了找到這個結合點,他們經歷了三個曲折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強制式”村(居)民自治。開展的方法主要是村委會按照政府的指令,採取單方面行為,在權利與義務,管理與服務上有嚴重的錯位行為,群眾只能服從絕對的管理,沒有享有任何權利和服務,結果是群眾對抗情緒越來越大,村(居)民自治的路子越走越窄;第二階段為“泡沫式”村(居)民自治。開展村(居)民自治必須充分尊重群眾的意願,把群眾發動起來,而發動群眾的最佳途徑是發揮協會聯絡群眾的作用。但由於村級協會組織不健全,作用發揮不好,村(居)自治仍然是牆上自治、紙上自治;第三階段為和諧式村(居)民自治。,該縣計劃生育總體水平進入全省優質服務先進縣行列,要鞏固和發展已經取得的成績,就必須把綜合改革繼續引向深入。他們以村(居)民自治為突破口,遵循“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20字方針,結合貧困山區實際,逐步建立起“政府誠信、群眾守信、村民互信”的計生誠信自治機制,確保計劃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

  二、計生誠信自治機制的主要內容

  該縣計生誠信自治機制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標,以建立和諧社會為目標,以計劃生育“一法三規”、《**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依據,以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為主線,以計劃生育協會為載體,以最佳化管理和服務機制為動力,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的,促使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沿著健康穩定的軌道向前發展。在探索、歸納、總結計生誠信自治機制的過程中堅持五項原則,即: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原則;認真貫徹落實計劃生育系列法律法規的原則;“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組配合、戶落實”的原則;村“兩委會”為核心,以協會為載體的原則;優質服務,提高群眾滿意率的原則。

  計生誠信自治機制的主要內容是:政府誠信:政府首先表明誠信態度,出臺誠信政策,落實誠信措施,營造誠信環境。計劃生育協會是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樑,由村級協會組織公開向群眾承諾並付諸實施,群眾透過協會組織,反映自己的意願和需求,政府再不斷完善政策,改變服務方式;群眾守信:透過民主制定《計劃生育公約》,形成村級計劃生育管理的“小憲法”,村委會依據《公約》,分別對懷孕物件、節育物件和流動人口簽訂管理和服務合同。群眾根據村委會簽訂的合同,在群眾大會上公開承諾自己如何履行合同,每年村計劃生育協會組織群眾對各類物件履行合同情況進行評議,並納入十星級農戶評比內容;村民互信:政府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工作隊伍和計劃生育協會網路,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服務和保障機制,承諾兌現各項優惠政策,充分享有知情權、選擇權和自主權,把黨和政府的意願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為了檢查群眾是否守信,他們每半年對群眾執行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遵守村規民約情況進行一次自我述職和互評活動,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予以公開表彰,評出的不守法、不守約的群眾予以限期改正並依照村規民約進行處理,從而營造一個遵約守法光榮,違法違約可恥的社會大環境。

計劃生育調研報告7

  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難事,天下第一要事”的計劃生育工作在我國已開展了近半個世紀,隨著廣大群眾文化素質的提高,育齡群眾的生育觀念不斷轉變,取得的成效非常顯著,這為今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但是我國農業人口和少數民族佔多數,而農村育齡人群的文化素質總體水平偏低,受封建思想影響還很嚴重。因此,如何抓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如何控制農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成為了當前我國農村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亟需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下面我就透過深入鎮村實地瞭解、查閱和收集相關資料,經過歸納分析之後,形成鄉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現狀調研報告如下:

  一、新形勢下鄉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低生育水平呈反彈趨勢。多年以來,基層黨委、政府一直將“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作為計劃生育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近幾年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依然是基層出現違法生育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於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一部分人養兒防老的思想依然存在,生育二胎意願依然非常強烈;二是由於部分“富人”和條件比較好的群眾,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無視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法規超生,在社會上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三是由於流動人口數量逐漸增加,現行的流動人口 +計劃生育條例與之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間接導致了流動人口超生問題日益嚴重;四是其它諸多因素造成的違法生育行為。如:社會壓力等其它原因造成不孕不育現象增多,不孕不育夫婦撿養、領養子女因辦理程式繁瑣而不辦理手續,其後又懷孕的,造成違法生育。由於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撫養和監護成本的降低及長效節育措施知情選擇政策的實施,導致原本只要一個小孩的,現在又想生育第二個,出現二孩生育積壓,二孩出生人數多,這是導致低生育水平反彈的重要因素;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現在正處於又一輪生育高峰期,上世紀70-80年代出生的人,現在正是生育的高峰期。

  2、計劃生育工作模式和觀念的轉變。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現在的計劃生育工作已由過去的以行政管理為主的工作模式轉為依法行政、村民自治、優質服務三者有機統一的管理模式,工作的主體仍舊是計生幹部,工作物件依然是廣大人民群眾。不管是幹部還是群眾,他們接受新的工作模式需要一個過程和一定的時間,這就造成部分幹部誤認為現在中國放寬了計劃生育政策,部分群眾又誤認為現在不搞計劃生育政策了。

  3、計生隊伍建設不穩定。計劃生育工作面廣,內容雜,且重點在農村,沒有一支強有力的工作隊伍是不行的。當前計劃生育工作人員責任重、風險大,什麼事都要計生幹部參與;同時,計生幹部待遇低,與從事其他工作的同志相比做的工作多,工作成本又高,待遇卻比其它工作組的少,明顯不合理;再者就是計生工作缺少激勵機制,作為“一票否決”工作,獎勵和提拔的不多,處罰和降級的卻不少,片面的處罰只能導致計生工作無人願做,就是迫於組織壓力做了,也是完成任務的態度,沒有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外還有就是大部分從事計劃生育工作的同志都是從農業服務中心和鄉鎮企業服務中心及其它鎮直各部門抽調來的年輕同志,工作編制依然沒有改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人工資的增加和前途的發展,從而挫傷了個別計生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以上四個方面的原因導致計生隊伍人員缺編或經常變動,嚴重影響了鄉鎮計生工作開展的質量和連續性。

  4、計生工作方式轉變,幹部畏難心理嚴重。當前的計劃生育工作由過去強制手段轉變為主要是為工作物件提供優質服務,給予處罰堅決按照法定程式,走依法行政的道路,計生幹部面臨政治、生命、經濟三個方面上的風險。另外,鄉鎮的執法主體資格被取消,對當前的計劃生育工作只能一律採用政策解釋,做思想工作。面對部分逃避、抵制計劃生育工作的物件,就束手無策,這些人以一帶十,以組帶村,以村帶片,從而造成鄉鎮計劃生育工作的被動。

  5、流動人口管理難度大。要穩定低生育水平,流動人口既是難點,又是重點,其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流入 鄉鎮人口戶籍地發放《婚育證明》不到位,導致流入鄉人口得不到未辦理《婚育證明》的婚姻、生育、節育等資訊,影響鎮流動人口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另外就是轄區內外的一些用工單位在為流動人口辦理有關證、照時沒有依法履行查驗《婚育證明》的責任,導致流入人口無證也能務工從業。同時,偽造、販賣《婚育證明》的非法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也干擾了計劃生育工作秩序;二是未婚青年管理難。近年來,受打工潮的影響,許多青年初中畢業後便外出務工,由於對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和相關的生育調節知識的不瞭解,等他們回來時,已有一個或者幾個小孩。另外就是這些流出人員流動性太強,居無定所,其戶籍地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管理;三是流動人口工作經費的嚴重不足,造成流動人口計劃外生育處理難。由於流動人口活動區域廣,調查取證和社會撫養費徵收難度大。本地找不到人,取不到證;到外地,又不知道其地址,且成本太高,取證難,往往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得到微乎其微的效果。

  6、現行政策的執行難度大。當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在鄉鎮均得到了全面的貫徹和落實,但在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部分政策執行起來難度太大。比如:“一方有兩個小孩離婚,另一方為初婚,不能再生育”的政策,在當前,特別是在農村,無論是從情理上講,還是從農村風俗上講,從夫妻雙方老年生活上講均存在明顯不合適宜,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再比如:“雙方是漢族第一胎是男孩的農民夫婦,不能再生育第二胎”的政策,在農村大部分漢族農民群眾從思想上是想不通的。這一規定看似是計生政策對少數民族落實優先、優惠的體現,但卻與各民族生育一律平等的原則發生了衝突和抵制。

  7、計劃生育工作室內材料多而雜。自1978年以來,“天下第一難事,天下第一要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經鄉鎮計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現在,繁雜的室內材料佔去了計生工作者一半甚至更多的精力。出生一個小孩,光表、卡、薄、冊加起來就幾十種,這對本來素質就不是很高的村幹部來說要求就更高,這不僅打擊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這種行為間接影響了村級計生組織網路向更為廣泛的範圍伸展。

  8、部門綜合治理,齊抓共管的格局還沒有形成。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他是每一個部門和每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他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要想貫徹落實好,必須經過鎮直、鎮屬各部門的配合協作,相互溝通來完成。比如說:派出所只憑出生證明就給小孩上戶,不管是否是違法生育,這就助長了違法生育的氣焰。因為違法生育者最擔心的就是小孩戶口問題,這一問題落實了,他就萬事大吉。再比如:在衛生院也要憑證生育,憑生育證開具出生證明。但許多醫療機構沒有執行這些政策,只要你生了就開出生證明,更有甚者沒有在醫療機構出生,我們的衛生工作人員只要有關係就不按上級要求操作,甚至出具假證明。這些問題的出現,也間接支援了計劃外生育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1、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自從土地承包到戶以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家庭養老仍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養老方式。因此,在農村重男輕女、養兒防老、多子多福、不生兒子不罷休等舊的傳統生育觀念仍然普遍存在,使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難度加大。

  2、生育觀念落後。中國幾千年舊的生育觀念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育行為,尤其在農村,顯得更加尤為突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家族勢力”、“傳宗接代”等舊的封建思想在鄉鎮農業人口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難以根除。

  3、人口流動性增大。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基層廣大群眾經商、外出務工意識增強,致使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尤其是流向城市、流向異地的人口越來越多,部分育齡群眾為了躲生、逃生,在異地間不斷流動,有的可以說流地見首不見尾,流出地既不見首也不見尾,音信全無,更談不上計劃生育管理。

  4、管理手段單一。前幾年,鄉鎮計劃生育工作主要靠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這些強制性的行政手段,雖有效地控制住了人口增長的突出勢頭,但也一度激化了幹群矛盾,影響了幹群關係。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連續出臺了“七不準”、“五禁令”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來規範人們的生育行為和行政行為,一改過去的行政強迫命令的做法為依法治理計劃生育工作,從而使計劃生育工作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然而,基層的計劃生育幹部卻對此普遍感到不適應,在計劃生育工作面前束手無策,出現了“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局面。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1、牢固樹立國策意識,創新宣傳手段,在基層營造計劃生育工作良好氛圍和高壓態勢。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容有絲毫放鬆和動搖的。如何堅持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不放鬆,應始終把宣傳工作放在整個人口計生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基層黨委、政府要及時拿出了一套科學而周密的宣傳,開展了立體式、全方位、全民參與的宣傳攻勢。透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逐村逐戶發放明白紙、派出宣傳車逐村進行宣傳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為今後的計劃生育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每季度要集中違法生育戶中的釘子戶進行了集中處理,並組織各村兩委成員和部分違法生育戶現場觀摩,形成了強大的震撼作用。透過正反兩方面大力宣傳計生工作的政策經驗,批評曝光違法計生行為,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同時要及時兌現獎勵扶助政策並將社會撫養費徵收情況進行公開、公示,增強工作透明度,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

  2、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獎懲,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人心齊,泰山移”,建設一支能吃苦耐勞、團結向上的計生隊伍是戰勝困難、完成工作任務的關鍵。實行工作重心下移戰略,切實調動村級領導幹部抓好計劃生育工作的積極性。在工作中,要成立了由黨委、政府一把手任組長的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完善了領導包片、幹部包村制度,將各包村幹部的計劃生育工作完成情況與崗位責任考核掛鉤,形成了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駐片包村幹部齊上陣,全力開展好計劃生育各項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就是著力推進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成立了計劃生育協會,制定協會章程,發動群眾踴躍參與,黨員幹部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深入重點戶講解政策,面對面的做工作,促使各重點戶儘早落實長效節育措施,對不配合工作的釘子戶,要想盡辦法,整活資源,反覆上門做工作,不達目的絕不收兵。

  3、提高執法人員素質,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幹部要站在落實以人為本的、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民主法制建設的戰略高度上重新認識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樹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計劃生育行政執法理念,切實以人為本、規範執法程式和執法行為。一是建立計生幹部學法用法制度,開展經常性的法律知識培訓、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計生執法隊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執法水平。二是充實基層計生執法力量。在村(居)公開招聘計劃生育協管員,從計劃生育戶或返鄉農民工中挑選有文化、素質高、能力強的人員作為基層計劃生育協管員,協助計生幹部搞好宣傳、管理、服務和監督工作,每月支付定額報酬。既起到了正面引導和宣傳的作用,也解決了一部分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充實了基層計劃生育隊伍的力量,使我們的工作有更多的人來參與。三是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基層計生部門和計生幹部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不得濫用職權、違規操作。

  4、做好惠民政策與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的銜接和落實,探索建立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障制度。做好惠民政策與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的銜接和落實,探索建立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障制度。一是要切實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各項計劃生育獎勵優待政策,享受計劃生育獎勵優待政策的群眾同時享受其他惠民政策待遇。二是各有關單位在制定各項惠民政策時要對計劃生育家庭實行優先優惠。困難家庭應當得到重點扶助。如扶貧部門要切實落實對計生戶的各項優先優惠政策,將其列入年初中,尤其是對獨女戶、雙女戶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優惠力度;教育部門要對獨女戶、雙女戶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升學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民政部門在確立低保戶、實施農村社會救濟時優先於計生女孩戶;農業部門解決好出嫁婦女土地承包權問題,保證婦女土地承包權益不受侵害;婦聯在維護婦女權益、扶助女強人專案貸款上優惠於計生女兒戶等,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創新養老模式,逐步解除農民實行計劃生育的後顧之憂,從根源上減少政策外生育。

  5、完善流動人口管理體制,全面推進綜合治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鎮黨委、政府統一指揮,協調部門齊抓共管,將外來流動人口底數摸清,分類梳理,實行動態管理。一是對外來育齡婦女與本戶籍人口一樣,實行三同:“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堅持查驗婚育證明,以便掌握動態變化,對外來孕婦要及時查驗生育服務卡,對沒有證件的物件要分清情況,採取措施實施補救。二是完善對外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考核機制。以此納入責任管理目標,強化考核,以提高計生工作者及各部門的責任意識,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和支援,嚴格杜絕外來流動人口計劃外生育現象的發生。三是企業法人必須嚴格執行外來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規定。用工時,必須查驗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婚育證明,對無婚育證明的流動人口用工單位不得錄用,與此同時,工商部門在辦理企業營業執照時必須與計生委搞好協調,緊密配合,以便現居住地計劃生育管理更趨規範化。四是人員落實,經費保障。確保基層計生工作有人做、有人管。將外來流動人口的管理經費列入計生事業經費之中,以更好地推動外來流動人口計生管理工作,促進計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6、採取有效措施,切實穩定人口計生機構隊伍和提高計劃生育幹部的待遇,一是要保證機構的穩定;二是解決編制問題。計生委、勞動人事、編辦、財政等相關部門要緊密協調配合解決好公務員編制和無編可佔的問題,至少應保證有2名公務員編制。對長期在人口計生崗位工作且能力較強的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給予特殊政策,過渡到公務員身份。技術服務機構按配備的標準要求設“編外編”或“特崗編”,實行“人走編不走”的管理辦法;三是要將機構編制情況作為人口計生工作黨政職責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促進人員機構編制的落實;四是要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幹部政治待遇。對連續從事計生工作20xx年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員享受非領導職務待遇,以真正體現對執行國策人員的重視;五是要落實體現對人口和計生幹部“厚愛”的崗位津貼,保證各級計生工作人員崗位津貼參照衛生、教育行業達到本人工資10%的標準,以肯定計生幹部付出的辛苦;六是對連續從事計生工作20xx年以上的計生幹部給予一次性獎勵;七是減輕基層工作壓力;八是規範完善管理和選人、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