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說課稿3篇

再別康橋說課稿

再別康橋說課稿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再別康橋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再別康橋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理念

  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開放自主協作,培養會學。

  聯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二、教材研究

  1、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透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再別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於必讀課。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

  3、教學目標

  由於本詩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在其它書籍和網路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及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位成:

  認知目標:品味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工具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自主探索、協作創新的能力。(研究性)

  德育目標:體悟作者情懷,引發共鳴,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並不陌生,但是他們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和對大語文環境下自主學習能力的筆В鑑於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計

  教學重點: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透過意象體悟詩人情感的鑑賞能力及查詢收集、整理歸納、協作探索的能力。

  三、說教法

  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美的,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誦讀是詩歌教學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樣讀――為什麼這樣處理”逐字逐句落實朗讀,在分析中完成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發現問題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考,當然教師要進行適當的目標控制,否則將流於為提問而提問的形式。

  四、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

  1.誦讀法: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聯想鑑別、協作探究

  徐志摩是現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鑑別能力,我們引入聯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並作進一步深人鑽研。

  五、教學過程

  (結合課件)

  1.匯入新課

  結合本單元幾首詩歌,由複習舊知匯入。

  2.課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紹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3.誦讀體味(教學重點的解決)

  先讓學生自由朗誦。要求學生談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教師稍加點撥,答案不需標準,只要整體把握正確即可。然後逐字逐句指導朗誦並結合作者獨特的人生際遇分析本詩所體現的詩情和藝術上的“三美”,從而達到準確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這種引導是循序漸進的,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鑑賞品評(教學難點的解決)

  物象——意象----意境:體會作者透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

  5.知識鞏固遷移

  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我佈置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件進行復習,自學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並進行比較賞析。

  7.板書設計(略)

再別康橋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堂是《再別康橋》,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對本文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第二課(詩兩首其一),選自《徐志摩全集》。從單元導語來看,本單元主要是對現代新詩進行學習,關於如何來鑑賞詩歌,單元導語也給了我們清晰的建議,即“鑑賞詩歌應在反覆朗誦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同時品味語言”,發揮想象,感受充溢於作品的真情。(示意圖表示)

  我就是在這樣宏觀的框架下來建構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同時,我們每一課著重講框架中的一至兩個知識點((《沁園春長沙》意象、知人論世;《雨巷》意象、音樂美;《再別康橋》、意象、情感、“三美”),使得每課之間在教學目標上相互聯絡、互為補充,從而更系統地完成本單元的整理教學目標--“把握新詩的藝術特徵、掌握鑑賞新詩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嘗試寫寫現代詩”。

  二、【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重點字詞(7個);

  ②對“新月派”代表詩人徐志摩(“愛、自由、美”的信仰追求)做一定的瞭解;

  ③瞭解本詩的創作背景;

  ④學會分析每節的主要意象“雲彩、金柳、青荇、清潭、夢、夏蟲、雲彩”和詩人想借之表達的情感;

  ⑤理解現代新詩“三美”的美學主張,並學會分析本詩是如何實踐這一主張的。

  2、過程與方法:

  ①透過有感情的分層次誦讀,讓學生感受體驗詩的意境和形象;

  ②採用多媒體教學(精選劍橋大學的圖片),幫助學生感受康河之美、理解詩人的康河情結;

  ③圍繞本詩,進行拓展閱讀,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橋》、《偶然》、《你是人間四月天》,引導學生課下從書刊(網際網路)蒐集有關材料;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使學生在經典詩文的學習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

  ②使學生了解“詩意的棲居”不僅僅是一句高雅的口號,更是值得我們為之付諸實踐的道理。

  教學重點:①重點字詞的`積累;

  ②把握“三美”的詩歌理論;

  ③對本詩“意象-情感”進行分析;

  教學難點:①對“三美”詩歌理論的理解。

  三、【說教法】

  本堂課主要採用了興趣匯入法、講解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四、【說學法】

  透過分層次朗讀、課堂討論、重點識記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本詩

  五、【說教學設計】

  (一)匯入設計:

  學生三分鐘演講來匯入新課:

  1、上週假期作業是現代詩創作,劉媛媛同學提前在同學們的作品中選擇了一首她最喜歡的現代詩(王真的《陌上花開》)來進行點評和分享。

  2、這首學生自己寫的原創小詩,其中也運用到了“三美”的美學主張,為我們《再別康橋》的學習也起了一定的鋪墊作用,營造了一種詩意的氛圍。

  3、同齡人始終是同齡人最好的榜樣。讓學生來幫助老師匯入新課,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的分享意識。

  (二)分層次朗讀設計:

  1、齊讀:清除閱讀障礙,領略詩歌原味。

  ①勾畫重點字詞

  ②標出節數、韻腳

  2、抽讀:每個學生讀一小節,給更多學生展示的平臺。

  ①自選一個角度(意象、意境、情感、語言、形式),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或第一印象。

  3、範讀:聽名家配樂朗誦,感受本詩的畫面美。

  ①請學生閉上眼睛,用心聆聽,跟隨優美的音樂和詩意的語言去想象徐志摩筆下如詩如畫的康河美景。並談談哪一幅畫面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老師跟隨學生所描述的畫面,共同討論每一節詩的精彩之處。學生未提到的詩節,老師稍作補充。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突出學生在課堂之上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能夠在本堂課儘量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而主動地走進徐志摩筆下的康橋的世界。

  老師要明確的每一節的重點,引導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

  第一節:實寫自身悄悄到來和離別康橋時的情思。

  1、三個“輕輕的”連用,有何表達效果?

  ①情感:為全詩奠定了輕柔纏綿的感情基調,寫出了作者不忍心打破康橋的寧靜。

  ②節奏:疊詞的連用,使本詩的節奏更加舒緩、音韻更加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輕柔、飄逸、自由、絢爛

  (西天------------雲彩)

  輕輕作別

  (淡淡的離愁、深深的情思)

  第二節:寫岸邊柳樹倒映康河的情景。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暗喻】*拓展比喻的分類和表達效果

  柔媚、美麗、嬌羞

  (金柳------------新娘)

  心頭盪漾

  (迷戀、摯愛)

  第三節:寫康河的水草

  1、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擬人】

  表達效果:

  ①賦予青荇以人的神態,形象地寫出了青荇對詩人的熱烈的歡迎

  ②“招搖”一詞也寫出了青荇在康河中那自由自在的狀態,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和美的追求。

  自由自在

  (康河-----------青荇)

  遊遊招搖、甘心

  (自由追求、依戀之情)

  第四節:寫榆陰下的清潭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泉,是天上虹”【暗喻】

  空間變化:下--上--下

  動靜結合:靜--動--靜

  虛實結合:清泉 vs 虹/夢

  絢爛、靜美

  清潭----------虹/夢

  揉碎、沉澱

  (眷戀、幸福、沉浸其中)

  第五節:詩人流連忘返、泛舟放歌的情景。

  1、這一節畫面感極強,像電影裡的鏡頭一般

  2、“尋夢”

  康橋之夢?

  求學之夢?

  愛情之夢?

  藉此補充本詩的寫作背景、詩人“愛、自由、美”的信仰和追求

  斑斕、絢爛、美好

  長篙----------尋夢

  漫溯、滿載、放歌

  (情感的高潮)

  第六節:詩人由幻想回到了現實。

  1、讓學生感受詩人情感的起伏變化(轉喜為悲),思考:為什麼此時“我不能放歌”?

  因為悄悄是別離的笙簫,詩人從美夢中醒來,回到清冷的現實,離別之傷襲上心來,哪還有心情放聲高歌。

  2、夏蟲也為我沉默【擬人】

  悄悄的別離

  夏蟲----------沉默

  沉默的康橋

  (回到現實、轉喜為悲)

  第七節:呼應開頭,最後點題。

  結合課後習題,解決第三題兩個重要的知識點:

  1、徐志摩的這首經典之作到底美在哪裡?結合中國現代新詩“三美”的美學主張對其進行鑑賞:

  ①音樂美(語言)節奏、韻律

  節奏感( 疊字) 韻律美 (押韻)

  ②建築美(形式)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全詩七節、四行一節、每行字數相近、

  錯落排列、迴環呼應

  ③繪畫美(意象、意境)

  “雲彩 金柳 夕陽 青荇 清潭...... ”

  意象:色彩豐富、視覺美感;意境優美

  2、迴環往復的結構形式及其表達效果:

  ①強化了真摯的情感:第一節和最後一節,語意相似,結構相同,個別字詞稍作改動,都表達了詩人與母校告別的依依不捨與纏綿悱惻的情感,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傷感的情緒始終繞在心頭。

  ②創造了深邃的意境:詩人融情於景,他的情懷不是直白顯露的,而是熱烈而有分寸的;詩人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輕輕的到來又悄悄的離去,然而字字句句中又無不蘊藏著詩人對康橋的濃濃情思和依依不捨。這種淡淡的詩味和濃濃的情思,也給讀者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間。

  總結:請學生來為我們總結一下本詩的大致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這是一首抒情意味極濃的詩,首節三個“輕輕的”寫出了詩人對康橋難以割捨的感情,為全詩奠定了一個輕柔纏綿的基調;中間四節描繪了康橋迷人的風光,滲透了詩人無限的情思,第六節是一個過渡,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最後一節只將第一節稍做改動,進一步深化了離別的心緒。

  課內拓展:《我所知道的康橋》節選、《偶然》、胡適《悼志摩》、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再別康橋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為詩歌,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優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鑑賞的開始《再別康橋》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鑑賞學習現代詩歌的典範例文,也是鑑賞其他現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對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帶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現代詩的特點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學習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熱情;掌握背誦技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湧動著的激情,把握主題,理解意象的意義和象徵的作用

  說教法

  高中語文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美的,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的賞析和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受到審美的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情感和主題的探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說學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1.聯想鑑別、協作探究徐志摩是現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鑑別能力,我們引入聯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並作進一步深人鑽研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於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步驟來達到教學目的:

  1.匯入新課

  首先,播放黃磊演唱的歌曲《再別康橋》,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和劍橋大學校園的圖片,即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再次,用多媒體以文字形式展示時代背景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這樣的匯入課文,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2.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後教師範讀,並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重音、基調)讓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魅力

  3.激發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把全詩分成七幅畫面,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幅畫面相配的優美圖片,並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進行適當的點撥,藉此指導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受到審美的薰陶

  4.比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