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教案錦集6篇

小石潭記教案

小石潭記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記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石潭記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小石潭記 教案示例。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真切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絡作者生平和與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透過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絡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緻觀察,然後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七、教學步驟

  導語

  杜甫曾有詩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可見,景與情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小石潭記 教案示例》。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曾寫過永州八記,寄情山水,落筆不俗,視角獨特,如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我們就一同欣賞他的八記之一—《小石潭記》。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工具書、課下注釋,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2.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順序,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潭的結構特點及周圍景物。

  第二段,寫潭中游魚。

  第三段,寫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第五段,寫作者遊覽感受。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中寫景的優美文字,找出欣賞點,講明為什麼?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坻、嶼、嵁、巖,形狀各異,寫出了潭的奇特可愛。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三句描寫潭邊景物。“蒙、絡、搖、綴”觀察入微,刻畫精確。

  (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特寫游魚,游魚空遊無依,實則旁襯水清。

  (4)“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寫魚的情態。“佁然”“俶爾”“翕忽”寫得惟妙惟肖。“樂”字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明、滅,描寫溪水因岸勢曲折而時隱時現的狀態,寫得真切、形象。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筆意飄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補述出“望”的物件。

  (7)“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悽、寒、悄愴,寫出了作者獨特的感受。

  4.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

  (1)先聲奪人。如第一段,寫小石潭的出現,採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如“隔篁竹,聞水聲”,用“雞珮環”的比喻形容水聲悅耳,用“心樂之”的主觀感受啟動讀者的興趣,然後寫“伐竹取道,下見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點,用比喻。寫潭的構造形態,緊緊抓住特點來寫,先挑出“全石以為底”,從而照應了“水尤清冽”一語,然後用比喻“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狀,給讀者的印象非常鮮明突出。

  (3)正面描寫。寫岸上景物,則採用了正面描寫的方法,“青”、“翠”寫顏色,“蒙絡搖綴”寫形貌,“參差披拂”寫動態,寥寥數語,寫得宛如圖畫。

  (4)正面、側面相呼應。第二段寫潭的游魚,文字不多,卻極其精彩。“皆若空遊無所依”一句,既正面寫出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對比描寫。為了突出魚的生動活潑,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動”和“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兩種情態加以對比,靜動相對,尤能顯出魚的活潑。

  (6)擬人。“似與遊人相樂”,採用了擬人的修辭筆法,更把游魚的神情寫活了。

  5.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讓人有低沉之感?

  瞭解寫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貶的情況下寫這篇文章的,到了偏遠的永州以後,也不能不使他心懷恐懼,這種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滲透在他的作品之中。因此,小石潭那竹樹環會的境界,別人身臨其境也許會感幽美宜人,流連忘返;而對他來說則是“湊神寒骨,悄愴幽邃”,認為不可久居。《小石潭記》結尾部分的感情調子的低沉,原因就在這裡。

  (二)總結、擴充套件

  總結: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麗,潭中游魚的活潑,透過作者精描細繪,圖畫般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擴充套件: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事物細緻如魚在水中“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的情態,溪流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了細緻的觀察,是很難描繪出來的。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寫景抒情散文。

  八、佈置作業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2)青樹翠蔓

  (3)日光下徹

  (4)其岸勢犬牙差互

小石潭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識記“篁、洌”等10個文言實詞和“以、其”2個文言虛詞的意義。

  2、理解作者筆下小石潭的特點。

  3、反覆朗讀體會作者借景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2、作者借景所抒發的感情。

  【課堂實錄和反思】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請坐。遊山賞水,探勝尋幽,歷來是我國文人的保守喜好。或抒發平步青雲的喜悅,或詠歎仕途坎坷的感悟。唐朝的文學大師──柳宗元,借遊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寧靜與感傷的詩章。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小石潭記》。

  作為一篇文言遊記,你最希望老師和大家一起學會哪些知識呢?

  生1:學會文言字詞的'音、義,一些重點實詞和虛詞的含義。

  生2:弄懂文意。

  生3:瞭解所描述景色的特點。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這樣?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認為我們應先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出示課件1)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世稱柳河東。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小石潭記》是他被貶永州時所做的遊記之一。

  生:(一齊)朗讀並背誦。

  師:根據同學們的要求,老師確定了以下3個學習目標,請同學們看螢幕,並且讀一遍。

  (出示課件2)

  1、識記“篁、洌”等10個文言實詞和“以、其”2個文言虛詞的意義。

  2、理解作者筆下小石潭的特點。

  3、反覆朗讀體會作者借景所抒發的感情。

  師:我們先聽一遍課文錄音,感知文章內容,標註出下列生字詞的讀音。初步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出示課件3)

  一、走進錄音棚

  1、聽錄音,為下列加粗字釋義:

  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

  為坻(chí)_______ 為嶼(yǔ)_______

  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

  俶爾(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

  幽邃(suì)_______ 悄愴(chuàng)_______

  師:放錄音。

  生:(聽完後)齊讀字音,並帶拼音寫一遍漢字,交流詞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反覆誦詠,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出示課件4)

  2、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劃出不會的字、詞、句交流討論。

  生:(邊讀邊結合註釋)自主學習。

  師:接下來,我想考一考同學們,請看螢幕。

  (出示課件5)

  3、理解下列每組加粗詞的含義:

  ⑴ 全石以為底 ( )

  ⑵ 以其境過清, ( )

  ⑶ 以天下事為己任 ( )

  ⑴ 其岸勢犬牙差互 ( )

  ⑵ 以其境過清 ( )

  ⑶ 益習其聲 ( )

  (討論後)

  師:(找兩名學生回答其它學生補充)明確答案:由、因為、把 那、那種、驢子。

  師:同學們字詞理解得很好,再努力,看誰能理解了文章內容。

  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不會的提出,商討。

  師:(學生討論結束後)哪位同學願意把自身的理解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1:解釋文意(其它學生補充)。

  師:同學們對文意理解得非常好,你能否用自身的方式給同學們分析一下你所喜歡的句子?請看示範:

  (出示課件6)

  二、進入探究園

  1、結合文意,大膽想象,用自身的方式給同學們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歡的句子,並用最美的語言描述出來。

  如:第二段的“似與遊者相樂”可理解為:魚兒一會兒鑽出水面,一會兒又潛入水底,一會兒游到你的面前吐著水泡,一會兒又遊得遠遠的望著你,好像故意逗你呢!

  (學生考慮、討論)

  師:哪個同學願最先表達自身的見解呢?

  生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一句,可理解為:樹木和藤蔓鬱鬱蔥蔥,枝葉相連,環抱著小石潭,如同一位母親輕輕搖動著睡夢中的嬰兒。

  師:很好!比喻新穎。

  生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一句,可理解為:石頭的底,石頭的邊,石頭的島嶼,石頭的岸,一個天然的石頭盆景出現在眼前。

  生3:我認為“日光下徹”中“徹”用的好,彷彿讓我們感到陽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沒有任何東西一樣。從而更好地表示出小石潭水之清澈。

  師:在描寫方法上這屬於哪一種呢?

  生3:側面描寫。

  生:(一齊)為生3的精彩回答一齊鼓掌鼓勵。

  師:非常好!這三名同學的考慮很具獨創性。哪位同學還想再試一試?

  生4:我認為“影布石上”一句也具這種功能。看起來是寫魚影,但實際上仍在表示潭水之清。正因為水清小魚的影子才幹極其清楚的“布”在石上。一個“布”字用的極妙。

  生5:“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表示了小石潭地處偏僻之地,與前面“伐竹取道”相互應。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圍的環境極其幽靜,幽靜的能讓人發生寒意。又與下文“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相聯絡。

  師: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在此基礎上你能否再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樣的特徵呢?

  (學生討論)

  生1:小石潭的──清。

  生2:小石潭的──靜。

  師:作者又是分別透過哪些景物的描寫來突出這兩個特點呢?

  師生一起交流,用課件明確答案。

  (出示課件7)

  2、小石潭的顯著特點:

  小石潭的“清”是透過(水、石、樹、魚)

  小石潭的“靜”是透過(四周環境、作者的感受)

  師:既然同學們對課文理解的很深刻。那麼老師有一個不理解的問題,你能否幫老師解決一下嗎?

  (出示課件8)

  3、作者描寫了那麼美的景色,開頭也說“心樂之”而為什麼結尾處卻說“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學生分小組討論)

  生1:景色雖美,但此地過於荒涼。

  生2:我卻認為:景色雖美,但作者遭貶,心情抑鬱。

  其它學生補充。

  師:由此可見,人在欣賞景色時,心情是關鍵。心情不佳往往會觸景傷懷。作者心中被貶的陰影揮之不去,抑鬱之情時時體現在字裡行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第四段,體會文中的這種感情。

  生:朗讀、品味、感悟。

小石潭記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小石潭記》教案設計5。

  2、體會寫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憂與樂是本文的學習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測:

  1、《小石潭記》作者( ),字( )( )河東人,著名文學家,“ ”之一。我們學過他的文章《 》

  2、翻譯下列句子,並解釋加點的字

  (1)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

  (2)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二)、匯入新課,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他是因為變法失敗而被貶到永州的,他當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呢,今天透過我們學習的《小石潭記》便可知道。

  (三)1分鐘、明確學習目標:幻燈顯示,內容見前面。

  (四)精講點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2、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是如何發現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3)、游魚和潭水各有什麼特點?

  3、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中寫景中融有感情,試說說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遊覽到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觀魚時寫魚“似與遊者相樂”折射出作者欣賞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小石潭記》教案設計5》。而觀魚後坐潭上,感到“悽神寒骨,悄愴”是作者悲涼悽苦的反映。

  (2)課文的按遊覽的順序來寫,試說說本文的思路。

  明確: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於抓住景物的特點,生動細緻地加以描畫。請你說說本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明確: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圍繞著石的特點來寫潭的。先用水聲、水色從側面烘托:水聲清脆;水色清洌,正由於它是個石潭。接著從正面落墨,寫出石潭中石頭的種種形狀和姿態。又如第二段對潭水的描寫,是分別從游魚,陽光、影子等各個角度去點染的。整段文字沒有一個水字,但沒有一處不寫水。正面寫魚,側面寫水;寫的是魚,見的是水。先寫魚的空遊兩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五)課堂小結:

  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淒寒的氣氛,抒發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六)強化訓練:觀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感受。

  (七)佈置作業:

  語文基礎訓練8——10題選做,1—5題必做。

小石潭記教案 篇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掌握記敘的順序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真切的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意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筆下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領略文中描寫的自然風光的美

  二、學法引導

  學習本文,重點是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課文內容可從寫作順序入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應聯絡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①掌握記敘的順序。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巧,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解決方法:教師講解

  2、難點:樹、石、水、魚特點及對它們的準確描寫。

  解決方法:學生自讀,從書上勾畫出來。

  3、疑點:文章結尾部分感情基調為何與前不同?

  解決方法:教師啟發,學生回答。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讀課文,體會寫景抒情方法。

  3、聯絡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體會文中思想感情。

  4、口頭作文:根據教師展示的畫面,細緻觀察,然後進行口頭小作文訓練。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初一年級時,我們學了《黔之驢》這則寓言。作者是唐代的文學家柳宗元,今天我們學習他的散文《》。

  二、解題

  1、關於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著名文學家。唐德宗貞元時中進士,年二十一歲。授校書郎,調藍田蔚。升監察御史。曾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活動,任禮部員外郎。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同被列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東集》。

  2、背景材料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到永州以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坶潭記》、《鈷姆潭小丘記》、《至小丘西》、《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這些作品,畫廊式的展現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水經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①讀準字音

  ②翻譯句子

  水尤清冽:(小潭的)水格外清涼。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寂靜得見不到人影。

  2、結合註釋,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概括文章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1節,寫小石潭的環境及發現小石潭的喜悅心情,還寫小石潭的形狀及潭上的景物。

  第2節,寫潭水和游魚。

  第3節,寫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4節,寫作者對小石潭的總體印象和感受。

  第5節,記下與作者同遊小石潭的人。

  四、賞析課文

  1、根據剛才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說說作者寫景的順序。

  明確:以作者的行蹤遊覽觀察點為順序。

  2、說說作者遊覽觀察點在整個遊覽過程中的變化。

  明確:開頭是隨著人所處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此時寫景叫移步換景,對潭中游魚的描寫則屬於特寫鏡頭,後來坐在小石潭上觀察四周而寫景,則屬於定點掃描,與前後有區別。

  3、說說寫景過程哪些詞和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示:可以從動詞的角度談,可以從修辭的角度談,可從顏色的角度談,可以從聲音的角度,也可以從寫形狀的角度談,可以從情與景的角度談,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根據背景資料說說本文與《永州八記》中其他文章的聯絡,體會文章開頭的一種方法。

  明確:本文首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緊扣《永州八記》中的第三篇《鈷姆潭西小丘記》,這樣的文章放在一組文章內,讓人感到自然而又貼切。

  5、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麼聯絡?

  明確:借寫游魚突出水之清澈,寫水是緊扣文章的標題的。

  6、文章第一段中寫小石潭的全石以為底的特徵與下文寫水的清澈有聯絡嗎?

  明確:正是因為小石潭以整塊石頭為底的特點,才會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

  7、說說作者心情的變化,請聯絡背景談。

  明確:先寫聞水聲,如鳴佩環後心樂之,聯絡背景看,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此處,失意之情自然溢之於外,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因而聽到美妙的水聲,便心樂之,後來寫魚似與游魚相樂則是這種情況的延伸,但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又自然的流露出來,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五、小結全文

  文章在寫景時景中含情,抒心中之情時情與景和諧的統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關於作者柳宗元。

  2、說說全文寫景的層次與方法。

  二、研究性學習

  1、對一篇文章的解讀可以從多個角度展開。本文的解讀也是如此,上節課我們從全文寫景與抒情的層次和方法的角度入手,這節課我們換一換,從其他的角度入手,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試從標題的四個字入手,尋找題文之間的聯絡。

  提示:①緊扣石的語句有:明寫的如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岸勢犬牙差互等,暗寫的如聞水聲,如鳴佩環(只有水衝擊到石上才會有如此悅耳動聽的聲音),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石的形狀各異導致青樹翠蔓形狀不同)等。

  ②緊扣潭的語句有下見小潭潭中魚可百許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緊扣小的語句,明寫的有下見小潭,暗寫的有潭中魚可百許頭(在今天,能有這麼多的非放養的魚的小潭實在難尋,環境汙染太嚴重了,而過去,河中,潭中到處可見游魚,只有一百來條魚的潭能說大嗎?)

  ④緊扣記的語句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記之而去,同遊者等。

  3、試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解讀課文。

  提示:①動與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游魚之動,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樹蔓之動,聞水聲,如鳴佩環以聲寫動,斗折蛇行與犬牙差互則化靜為動,日光下游,影布石上,依然不動寫潭中魚之靜,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寫環境之靜(淒涼)。

  ②音形色,聞水聲,如鳴佩環寫聲音悅耳,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寫石之形狀各異,同樣青樹翠蔓,蒙絡搖綴也暗寫出樹蔓因石之形狀各異而本身的形狀各異,斗折蛇行用比喻寫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狀,犬牙差互用比喻寫岸勢相互交錯的形狀。竹之青色,樹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黃色,魚的顏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與情:開頭因如鳴佩環之景而心樂之,略寫平常不樂,見此景,聽此聲而忘卻憂傷而樂,後來寫游魚似與遊人相樂則是作者進一步忘情山水而樂,不過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在小潭的時間一長,小潭幽靜之景又觸發了作者心底的悲涼之情。這可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的一種翻版,可以說成是寄情山水以消愁,觸景生情愁更愁。

  4、還可以從明與暗等角度展開研究。

  5、試根據以上研究,說說本文的寫作藝術。

  提示:①修辭手法,特別是比喻的運用。

  ②映襯手法,動與靜的映襯,音形色的映襯以及游魚與潭水的映襯等。

  ③對比手法,作者心情樂與悲的對比。

  (三)反覆誦讀

  結合上面的研究得出的內容之多,說說本文語言豐富的表現力。

  提示:全文193字,卻寫出如此豐富的內容,不能不讓我們讚歎作者運用語言的深厚功力。

  (四)總結全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緻。肖其貌,傳其神。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作者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鬱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的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遊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

小石潭記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能用普通話順暢地朗讀課文。

  2、能利用頁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3、能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讀一讀 1、導語:

  由祖國江山多嬌匯入課文學習,檢測課前學習。

  2、明確學習目標,徵求學生意見。

  3、組織學生誦讀課文。

  4、評價學生朗讀。

  明確任務,回答。

  學生髮表意見,明確學習目標。

  自讀課文聽讀課文伴讀課文。

  自我評價朗讀。 二、想一想 1、匯入想一想環節,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2、檢測問題達成情況。

  3、匯入活動一環節,請學生讀文作畫。

  4、組織交流、評價。

  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發言反饋。

  讀文作畫。

  交流、評價。 三、比一比 1、匯入活動二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背誦比賽。

  2、組織比賽、評價。

  3、組織檢測。

  背誦、準備比賽。

  參與比賽。

  完成檢測。 四、課後學習 探究本文寫作手法,借鑑本文的寫法,描寫一處你熟悉的(或常州的)旅遊景點,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寫出景物的特徵和你的感受。

小石潭記教案 篇6

  一、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所寫景物的特點;掌握文中寫景手法;

  2.透過誦讀來欣賞文章的美。

  二、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所表現的“樂”與“悽”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聽寫字詞。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嶼yǔ 嵁kān 參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愴chuàng 邃suì

  2 文章第2段寫游魚與寫潭水之間有什麼聯絡?

  【目標展示】

  1.探究文中所寫景物的特點;掌握文中寫景手法;

  2.透過誦讀來欣賞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所表現的“樂”與“悽”的關係。

  【新知研習】

  上節課我們從全文寫景與抒情的角度入手解讀,這節課我們從其他的角度入手,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1.試從標題的四個字入手,說說題文之間有什麼聯絡?

  參考:①緊扣“石”的語句有:明寫的如“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其岸勢犬牙差互”等,暗寫的如“聞水聲,如鳴佩環”(只有水衝擊到石上才會有如此悅耳動聽的聲音),“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石的形狀各異導致“青樹翠蔓”形狀不同)等。

  ②緊扣“潭”的語句有“下見小潭”“潭中魚可百許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緊扣“小”的語句,明寫的有“下見小潭”,暗寫的有“潭中魚可百許頭”(在今天,能有這麼多的非放養的魚的小潭實在難尋,環境汙染太嚴重了,而過去,河中,潭中到處可見游魚,只有一百來條魚的潭能說大嗎?)

  ④緊扣“記”的語句如“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記之而去”,“同遊者”等。

  2.請問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你如何解讀課文?

  參考:

  ①“動與靜”,“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寫游魚之動,“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寫樹蔓之動,“聞水聲,如鳴佩環”以聲寫動,“斗折蛇行”與“犬牙差互”則化靜為動,“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寫潭中魚之靜,“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寫環境之靜(淒涼)。

  ②“音形色”,“聞水聲”,“如鳴佩環”寫聲音悅耳,“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寫石之形狀各異,同樣“青樹翠蔓,蒙絡搖綴”也暗寫出樹蔓因石之形狀各異而本身的形狀各異,“斗折蛇行”用比喻寫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狀,“犬牙差互”用比喻寫岸勢相互交錯的形狀。竹之青色,樹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黃色,魚的顏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與情:開頭因“如鳴佩環”之景而“心樂之”,略寫平常不樂,見此景,聽此聲而忘卻憂傷而樂,後來寫游魚“似與遊人相樂”則是作者進一步忘情山水而樂,不過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在小潭的時間一長,小潭幽靜之景又觸發了作者心底的悲涼之情。這可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一種翻版,可以說成是“寄情山水以銷愁,觸景生情愁更愁”。

  3.全文193字,卻寫出如此豐富的內容,不能不讓我們讚歎作者運用語言的深厚功力。請你品品文章的語言美在何處?

  4.作者看到潭水游魚覺得它們“似與遊者相樂”,小石潭的環境卻使他感到“悽神寒骨,悄愴幽邃。”該怎樣理解作者這種思想感情的變化?

  明確:作者寫小石潭境地的清幽美妙和日光下徹時游魚的活潑生動,流露出作者一時開朗明淨的心情,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鬱悶。但內心的孤寂是無法真正排遣掉的,後來寫“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觸發了作者貶居中羈旅孤寂的心境。

  【歸納總結】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緻。肖其貌,傳其神。

  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作者貶居生活中孤悽悲涼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

  【鞏固拓展】

  假如小石潭要開發旅遊資源,在潭邊要修建一座亭子,請你給亭子命名,並撰寫一副對聯。

  【預習指導】

  預習《記承天寺夜遊》,解決朗讀和字詞的音、形、義。

  收集描寫月亮的詩詞名句。

  四、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小——“下見小潭” 抓住特徵,描寫細緻

  石——石底、石岸

  潭——潭水、魚、溪流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記——“記之”“同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