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關於古詩詞的欣賞淺談方法

古詩詞的欣賞淺談方法

關於古詩詞的欣賞淺談方法

  古詩詞的欣賞,閱讀古代詩歌,培養能力,對於提高文化素養、陶冶精神情操、增強審美意識是很有益處的。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引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培養具有初步鑑賞古代詩歌的能力,對提高文化素養、陶冶精神情操、增強審美意識是很有益處的。古詩詞鑑賞具有文學鑑賞的基本特點,同時,由於詩的本質所決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規律,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鑑賞古詩詞是有方法可尋的。一般而言,詩歌鑑賞主要有三個基本環節,即:反覆誦讀,品出詩味;體會意境,把握情感;品析語言,領悟旨趣。

  一、反覆頌讀,品出詩味

  讀是理解詩歌最直接的方式。詩的情感、詩的語境、詩的意象無一不是讀出來的,讀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另一種形式。朗讀能使眼到、口到、耳到,使靜止的詩歌行動起來,變成聽得見、看得到的形象畫面,將我們更快更深入地帶入詩的意境,去領略搖盪心靈的思想美、圖畫美和音樂美。因此,我們在鑑賞詩歌時首先要把誦讀放在首位, 在課堂上,可透過單人讀、雙人讀、分組讀、角色讀、領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達到熟讀成誦。詩歌與音樂又有著與生俱來的緣分,不妨把音樂引進來,給詩歌配一段音樂朗誦,把學生帶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悲同喜,使詩人的情感自然地輻射到朗讀者的情感之中。可以讓學生伴樂誦讀,也可以充分利用音樂的魅力,讓學生把自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變成美麗的畫面,透過畫面領悟到詩人寄託的情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融視聽於一體,增強學生的感受,來理解詩歌的內涵。 詩歌的節奏感較強,這些節奏往往是詩人心境的體現。明快的節奏,往往表現作者輕鬆的心情;急促的節奏,往往表現作者昂揚的情緒;低沉的節奏,則大都表現為悲觀的情調。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就要突出情感的變化,讓學生在這種變化中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感之於外,受之於內”。詩歌以其細膩含蓄的情感見長,這更需要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知識、感情去體驗、去品味。這種感受是非常精細、微妙的,因此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品味、去感受、去咀嚼,反覆誦讀,讀出詩味來。

  二、體會意境,把握情感

  意境是詩的藝術境界,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所描繪的畫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統一體,是“意象合一”的藝術昇華,是想象空間的藝術化境界。其“境”是詩人主觀情感體驗的景物;其“意”是經過物象化處理的情思,即將抽象的情思表現為具體的景觀。 引導學生分析詩歌,就要引導學生分析詩人創造了什麼意境、是如何創造的,進而深入地體味意境、再現意境。詩歌意境的分析,要求教師把原詩意境和再造意境,以飽滿的感情,用準確而又有啟發性的語言講給學生,使他們在感受和薰陶中喚起大腦的形象思維。

  這樣,在學生的心中就會出現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畫面;在體會意境中,學生就能把握詩歌的感情線索,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由於“意境”是一個“可意會而難言傳”的藝術世界,因此,啟發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是詩歌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一般而言,詩的意境是“實”的形象與“虛”的想象的總和。在這個過程中,啟發、調動、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天淨沙·秋思》雖短短几行,留給讀者的'想象卻無窮無盡。“藤枝是那麼幹枯,樹幹是那麼蒼老,停在枯枝上的烏鴉是那麼昏暗,在這個蕭殺淒涼的世界中,彎彎的小橋、潺潺的流水、依稀的人家突然闖入了眼簾,這怎能不勾起遊子對家鄉溫馨生活的懷念。然而,寂寞荒涼的古道、寒冷透骨的西風、疲憊不堪且瘦弱無助的老馬將把遊子載向何方?此時天色已晚,太陽徐徐落下,這夜晚的來臨好似人生之秋的無奈。當年離家時壯志滿懷,今天歸家時寂寞冷清,人生得意與失意又該怎樣去衡量!這古道是歸途,還是漂泊的繼續?這一切如何不令人傷心斷腸!”當我們在這“實”的形象(漂泊的遊子)中展開想象與聯想時,詩的意境便紛呈疊出,詩人在詩中寄予的情感也就顯現出來了。

  三、品析語言,領悟旨趣

  古詩高度概括,言簡意豐,用極少的文字來表達非常的內容。古詩詞的欣賞古人十分注重煉字,往往一詞一句,就生動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徵,深刻地表現出思想內容。“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古人在詩歌寫作中對語言千錘百煉的功夫,因一字而盡傳精神。在鑑賞時要特別注意在語言上的品析,進而領悟詩歌的旨趣。 品析語言即認真地咀嚼把握詩中的關鍵字眼,領略其中的精妙之處,把學生引入詩歌表達的藝術境界中去,和詩人的情感共鳴。抓住“詩眼”即能縱觀全篇,對詩的言外意、話外音、景外情有深入的領會。比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它們的妙處早已為人們所稱道。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裡的“知”、“乃”、“潛”、“潤”、“細”幾個字,詩人不僅賦予了春雨以人的情感,表現出它瞭解人們的意願,適時而降,而且從聽覺上描繪了春雨的形與神,深含著詩人對春雨的喜愛。

  詩歌作為中華文化中最精緻、最燦爛的一頁,是整個中學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鑑賞詩歌、培養鑑賞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當然,詩歌的鑑賞方法多種多樣,遠不止這些,更好的方法有待於不斷的積累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