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民俗的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的傳統習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今天,就讓我帶著你走進我的家鄉,領略一下那歷史悠久而傳統的習俗——搗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戶戶過春節時必吃的食物。搗年糕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是費時費力。
村裡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從米缸裡取出來,浸泡在水裡,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徹底溼透以後,再把米撈起來過濾掉水分,晾一晾,然後才把這些米送到磨坊裡磨成米粉。接著把磨好的米粉倒進一個特製的桶裡,放到鍋裡蒸,待到廚房裡的蒸氣瀰漫著米香時,米粉已經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進木槽裡,用木杵用力地搗,使木槽裡的米粉變成膏狀,再用力,使那些膏狀物從一個方形的小口裡擠出來,鑽出長條,像是一條巨大的蠶從蛹裡爬了出來。邊上的婦女手裡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來,期間還要給它不斷地翻身,等年糕完全變硬之後,就可以裝入袋子裡儲存起來了。
家鄉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剛成型時,還冒著熱氣,黏黏的,撒上一些紅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變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歡的吃法。也有人喜歡吃鹹的,放入榨菜絲包起來,這樣吃甜絲絲,鹹滋滋。
搗年糕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生活藝術。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2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好習俗從古代一直流傳到現在。蒙古族的待客禮儀是有客必待,不分遠親還是近親,不管常客還是初來的人,均以滿腔熱情,真誠相待。
客人來到蒙古包,主人會從蒙古包裡出來迎客,如果來的是長輩,全家人都要出來迎接。迎接客人時,主人一律服裝整潔,戴帽或紮上圍巾,絕不會光著頭。
主人中有長輩和老人時,來客要在院子外下馬,牽馬進院子。同樣客人是長輩或老人時,主人要接過馬韁,晚輩要向剛見面的.長輩施禮請安。這都是因為蒙古族有尊老愛幼的習俗。向老人行禮,男人和女人也有差別。在克什克騰旗一帶,男人把雙手置於臍部鞠躬或打千(右膝前屈,左腿後彎,上體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種介乎作揖和下跪間的禮節。)婦女則在作打千姿勢時,雙手扣在右膝上。行禮的同時問好“烏博格騰豪賽尤?”或“阿木日賽汗白努?”意思是問長輩及兄長好。長輩、老人也要以鞠躬形式回禮問好:“阿木熱白努”或“門都薩烏吉白努?”即你好,平安。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出嫁的姑娘或不到年齡的孩子不行跪禮。同輩之間只需半跪請安即可。不論客、主,都要讓長輩和老人先進屋。按稱呼禮讓“毛熱勒吉嘎他(您請先進)”!長輩也謙讓客人:“哈瑪烏貴,寶!寶(不必客氣請,請)!”互讓幾次長輩進屋。
進屋後,主人要讓客人上邊坐,若主人是老人,則客人請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裡,以西為尊,所以總是長輩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邊,東側則為女主人或媳婦專坐的位置。不論主人、客人,在得到長輩的允許之前,一律半坐待主人吩咐坐穩時,方可盤腿就坐。
賓主落座以畢,便進一步詳細問好。從老人們身體健康,孩子們平安,牲畜興旺,草場繁盛,一直問到鄰里太平。被問的人照例回答很好很好!互相問安時,即是某方有些不如意的事情,也的等到以後的長談中才慢慢說明,在當時是不允許說一些不吉利和不順心的事情的。至此,迎客禮儀告一段落,大家擁坐蒙古包,開始談日常之事。作文
民風民俗的作文 篇3
去年寒假我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在農村,春節年味很濃,貼春聯,放鞭炮,吃年糕,但我最喜歡的是看扭秧歌。
大年初二,姥姥姥爺一大早就起了床,掃乾淨院子裡長長的甬路,放上大圓桌,擺上瓜子花生、香菸、糕點和熱騰騰的茶水,然後大人們高興地聊著天,我和妹妹則興奮地歡蹦亂跳,時不時跑到門口張望。今天秧歌隊第一個來我家拜年咧!
終於鳴鑼開道的鑼鼓傢什響起來了,一會兒就看見一群穿著花花綠綠服裝的大媽、老奶奶向我家走來了,我和妹妹向著院子裡的大人們喊:“來啦!來啦!”一位老爺爺走在最前面,一進了院子,就雙手拱拳,說:“過年好!過年好!”姥姥姥爺忙迎了上去,也說:“過年好!”然後熱情地招待他喝茶吸菸。
一隻煙後隊長令下:“開始!”鑼鼓響起來了,時而輕,時而重,時而慢,時而快。秧歌隊員們隨著鼓點扭了起來,她們左手揮著五顏六色的手帕,右手搖著鮮豔的扇子,有時排成一字長龍,有時又分成紅綠鮮明的兩列。當她們的手帕和扇子一起揮向空中時,天空中像飛起了一隻只的彩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了,淘氣的大孩子們都爬上了牆頭。姥姥也迫不及待地想跳了,她跑進屋,拿出了扇子和手帕,也加入了秧歌隊,還不時和有的隊員逗著跳,引得大夥直樂。慢慢地慢慢地,鑼鼓聲停下來了,胖胖的姥姥筋疲力盡了,可也和姥爺笑開了懷。
這時一個精幹利索的小夥子拿起鼓槌有力地敲了起來,兩個鼓槌忽高忽低,上下翻飛,加上鑼聲的配合,真像鞭炮炸開了花兒,連躲在巢裡過冬的喜鵲都被驚得喳喳叫著衝向藍天。終於,所有的聲音都停下來了了,姥姥姥爺忙不迭地請大夥坐到圓桌前休息,大家吃著糕點,聊著天。
我問媽媽:“為什麼過年要扭秧歌?”媽媽告訴我:“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北方漢族人辛苦一年了,為了慶祝豐收,娛樂鄉親,大家組織起隊伍唱歌跳舞。敲鑼打鼓則是要嚇走一切妖魔鬼怪,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逐漸地,就成為了現在的秧歌。清朝時,秧歌已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傳了。”原來這紅火熱鬧的秧歌還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