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文300字集錦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藝術作文3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作文300字 篇1
星期六早上,我早早的起來了看《藝術創想》。我之前看了很多集。我非常佩服那裡的主持人,任何材料在他手裡都會變成藝術素材,幾件T恤衫、幾雙襪子都能拼出聖誕樹,我們看來是無用的鞋帶到他手裡就變成溜冰鞋留下的痕跡;甚至用犀牛糞都能做出大犀牛的圖形。我看了心裡癢癢的,恨不得馬上就做一個。連看了幾集都沒有能做的,不是因為沒有材料,就是因為空間不夠大。終於,我看見一個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氣球放在畫框裡。
我首先拿來一個盒子,拿小刀把它割開,媽媽在紙上畫上花邊剪下來,讓我畫上圖案,媽媽拿膠把它粘起來。我在氣球上畫了一個自畫像,還沒忘了畫上我的LOGO。我們輕而易舉就把作品完成了。可是我還沒做夠,我又選了一個《幽靈城堡》來做。
《幽靈城堡》可沒有那麼簡單,我們要先做模具,然後在模具上包上保鮮膜,再在保鮮膜上塗上乳白膠糊上紙巾,為了儘快完成作品,我用風筒負責把它吹乾。我們整整做了四個小時,真是疲憊不堪。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城堡呈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會心地笑了。
藝術作文300字 篇2
生活是一門藝術,藍天、白雲、紅日、碧野……知識生活的色彩;小鳥嘰喳,泉水叮咚,這是生活的旋律。不要對此不以為然,不要對此漫不經心,這是自然賦予生活的美。
生活是一門藝術,面對成功或失敗,順利或失意,你能擺正心態,給自己重新定位嗎?生活亦需要思考,不被勝利衝昏頭腦,不因失敗而喪失鬥志,時時刻刻在生活中給自己以激情和活力,挑戰生活是一門藝術。
從自然到社會,從外界到內在,生活的藝術無時無刻不在淋漓盡致地展現著。沒有希望的人,看不到生活的明天;沒有熱情的人,找不到生活的情致;沒有愛的人,發現不了生活的真、善、美。做生活的主人,才能成為一個懂得生活,瞭解生活,享受生活的藝術家!
從生命開始到終止,我們每個人都在描繪著生活的畫卷。有的樸素清雅,有的色彩絢麗;冷難色調,也體現了不同人生風格。
充滿希望,飽含熱情,帶著愛心去生活吧,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樸素中挖掘美麗。讓你的生命多姿多彩,無悔一生。
藝術作文300字 篇3
我最近經常碰到,那個少年。
他習慣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姿勢坐下,抱著一把木頭已經舊發黃的吉他,唱一些如今很少可以聽到的那些老歌。
那些歌,清新而又寧靜,沁人心脾。
我習慣,在自己的心情很糟的時候,去看他的演奏。他旁若無人的唱著我只有在童年才可以聽到的情歌。
他從來不在乎身旁的環境,人來人往,對他來說是那麼的客觀而又純粹。與自己無關。
有時候天空會下一些小雨,但是他依舊抱著那把吉他,一個人在細雨中獨自陶醉。
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一個什麼樣子的夢,但我相信那夢一定是分外的浪漫。
一把上了年歲的木質吉他,配上乾淨的嗓音,演繹著那些逝去的青春裡的情歌。
那種旁若無人的演唱,令人聽了,感覺很輕,很輕。
藝術作文300字 篇4
我有一件心愛的工藝品,是去杭州旅遊時帶回來的。
這件工藝品的外殼是一個小巧的盒子。盒子的外表貼上著一層古色古香的花布。盒子的裡面是一幅圖畫。圖畫的名字叫《逆》。這幅畫的內容是:兩隻逆風而上的小鳥迎著狂風暴雨奮力拼搏,一隻拼命拍打著小翅膀,另一隻好像在叫:“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兩隻小鳥的下面是一根被大風吹彎腰的.葦杆。這根葦杆反襯出小鳥頑強勇敢的精神。我想:製作者真是心靈手巧,能夠製出含意這麼深刻的工藝品,真令人敬佩。
這件工藝品不正給我們一個啟示嗎?我們在學習上要像這兩隻“小鳥”那樣克服困難,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這是一位初學寫作的同學寫的一篇文章。文章先寫了工藝品的來歷,接著寫工藝品的樣子,最後寫工藝品給小作者的啟不,條理清楚。寫工藝品的樣子所採用的是從外到內的寫作順序,重點寫了盒內一幅圖畫的內容,並展開了合理的聯想。
藝術作文300字 篇5
兩個十五歲的學生找到他們的希臘老師問道:老師,究竟什麼叫詭辯呢?"老師稍稍考慮了一下,然後說:“有兩個人到我這裡來做客,一個人很乾淨,一個人很髒。我請這兩個人洗澡,你們想想,他們兩個中誰會洗呢?”
“那還用說,當然是哪個髒人。”學生脫口而出。
“不對,是乾淨人。”老師反駁道,“因為他養成了洗澡的習慣,髒人卻認為沒什麼好洗的。再想想看迷失誰先洗澡了呢?”
“乾淨人。”兩個學生改口道。
“不對,是髒人,因為他需要洗澡。”老師又反駁說,然後再次問道:“如此看來,兩位客人中誰洗澡了那?”
“髒人!”學生重複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錯了,當然是兩個都洗了。”老師說,“乾淨人有洗澡的習慣,而髒人需要洗澡。怎麼樣,到底誰洗澡了那?”
“那看來就是兩個否洗了。”兩個學生這次猶豫不決地回答。
“不對,兩個都沒洗。”老師解釋說,“因為髒人沒有洗澡的習慣,而乾淨人不需要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們究竟該怎麼理解呢?”學生不滿地說,“你講的每次都不一樣,而又似乎總是對的!”
“正是如此,你們看,這就是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