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有關地震讀後感作文彙總五篇

地震讀後感作文

有關地震讀後感作文彙總五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讀後感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1

  有一種心情叫感動,有一種感情叫震撼。昨天,和寶兒在上海電影國際影城觀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果不其然,出了電影院,淚水還在流,有種想把淚使勁流乾的感覺。那種心情語言已經乏力,那種情感也只有淚水才能演繹。

  平靜的市井生活,忙碌穿梭的街道馬路,一家四口有條不紊地美滿生活,熱情奔放的一對中年夫婦,一雙活潑可愛的雙胞胎姐弟,因勤勞而殷實的平民日子···多麼熟悉多麼安詳啊!誰能想到,成群的黃色蜻蜓像蝗蟲一樣,黃壓壓的穿過街道,沿著鐵道線追隨著火車蜂擁趕來,撞在路燈上,撞在鐵軌訊號箱上,撞在道口等待火車經過的人們的臉上、身上,撞在一輛已經卸好貨物快樂歸航,身旁坐著一對龍鳳胎兒女的大強的貨車窗上。女兒登,瞪著大眼睛,驚訝地叫:爸,蜻蜓,許多蜻蜓!兒子達,一臉漠然:多得我都不想捉了。而爸爸大強若有所思:大概大雨就要來臨了吧!地震前的唐山,安靜,平和,日常微小的生活,令人舒服,愜意。

  23秒,黑暗中的23秒,傾城覆地的23秒,驚駭撕裂的23秒,生離死別的23秒···房子瞬間沒了,親人瞬間沒了,唐山瞬間沒了。滿地流淌的是親人的熱血,滿目流淌的是活著的人的眼淚。廢墟間停放的是一具具家人的遺體—— 一家幾口同排躺著,就這樣沒了,已經無人在親人旁邊哭泣了。李元妮,大強的妻子,方登方達的媽媽,撕心裂肺地嘶喊,抱著大強嘶喊:你為什麼要把我拽回來,你自己卻跑進去呀!沒有了吧!抱著女兒嘶喊——這已經是她又一次的撕心裂肺了。在選擇救女兒還是救兒子的剜心疼痛後,她不得不放棄了女兒。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抱著已被壓斷一隻胳膊的奄奄一息的兒子嘶喊···

  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李元妮一輩子都在絮叨著。

  簡單、直白、震撼、鋒利,這便是《唐山大地震》的全部。23秒的災難是開始,是基礎,是原點。32年的時間是平復,是救贖,是重生。每一位走出電影的觀眾,身心受之感動,情感為之震撼。而這部影片感人的程度不僅僅是要給女人,這部影片男人比女人的眼淚流得多。因為不一定女人都會做母親,但是,每一個男人都永遠是兒子。看完這部電影,我們也許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媽媽了。

  唐山感動世界。而馮小剛,一個熟悉的名字,陪伴中國老百姓走過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不見不散》《一聲嘆息》《手機》《集結號》《非誠勿擾》···以往,他總是在數九寒冬咯吱我們一下,讓我們暖和暖和。今兒,改在三伏天,給我們防暑降溫。不管是笑,還是哭,小剛就是小剛,留給我們心中的就是他溫暖和力量。

  親人,永遠是親人。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2

  讀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特別是在父與子相見時,他們的偉大,兒子偉大在能信任父親和能安慰同學;父親偉大在能為了兒子不惜一切,捨命相救。

  信任父親 安慰同學

  在文中結尾前5。6段的地方有寫父子的對話,“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什麼,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兒子說過這句話說明了兒子深深的記著父親說過的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可見,父親和兒子的情感和信任不是一天兩天的,這真是一個偉大的父與子啊。

  在文中有一句:“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來救我,也能夠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樣的句子,說明了兒子7歲就養成了能安慰別人,能鼓舞士氣的好習慣,這也離不開父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讓兒子有信心繼續等待。安慰同學。

  不惜一切 捨命相救

  在文中有講父親用了38小時,不惜一切在廢墟上用肉體的雙手挖掘堅硬的鋼鐵,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渾身上下破爛不堪,到處是血跡,這樣的狼狽,這樣的執著,還突破了肉體折磨和精神折磨,這都靠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在現在的地震後,父母都會去拼命的找孩子,在汶川的地震中,有多少的父母和學生。孩子喪生黃泉,這是個悲痛的慘劇,但是在汶川的地震中,沒有一個人像洛杉磯那位父親那樣去用手來挖掘廢墟尋找孩子。洛杉磯的地震是6。6級,而汶川的地震之前是7。8級後來被改為8。0級,6。6和8。0之間是多麼的遙遠,而在一箇中國和一個美國之間父子或母子的感情是多大的差別,一個是不惜一切捨命相救,一個是大哭一場、雙手一攤、無助等待,這就是國際的差別,也證明中國人的'感情遠遠的和美國的感情差的遠。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3

  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常常引起了我的沉思, 我奮進。我被文中的那位父親的不怕困難,永往直前,只要有一絲一毫的希望都要抓緊的奮鬥精神所感動,因為只有不放過絲毫希望的人勝利才會向他招手。

  文中 敘述了一位父親在地震後的混亂中安頓好妻子,去救兒子;當時許多父母都絕望的走了,只有這位父親他是個例外,他挖了8小時,12小時等資料來表示時間長,在許多好心人勸說下,他並沒有放棄,最後救出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的傳奇故事。而且在這位父親挖開安全出口後,他的兒子還讓自己的同學先出去,這種先人後已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讀過這篇課文我感到很慚愧,我應該學習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精神。記得我在鄉下讀書的時候,很調皮,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不會做的難題就扔到一邊,覺得沒希望了,還是明天問教師或姐姐,所以考試遇到難題就是胡亂一團,媽媽在時,我就只好囫圇吞棗的聽姐姐講解,所以成績一直不好。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要想方設法的儘量攻克一切困難。

  讀了這文章,我以後一定勇敢地面對困難,在它面前,就要主動攻擊,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不要放棄希望,希望使人正視困難與失敗。困難與挫敗並不可怕,可怕是一個人失去希望,失去與之鬥爭的勇氣。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4

  我們在父母的愛中長大,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

  當我讀到《地震中的父與子》。剛好一半的時候。我的淚花不僅在眼眶裡打轉。我不禁想吟詩一首。有人願意為你支撐到天荒地老。你也願意等到他來救你這就是父愛,偉大的父愛,父愛如山。我想她和母親的愛不一樣。母親的愛師院為你煮東西,煮到深更半夜。等到深更半夜。而父愛是在嚴厲的看管下在背後默默的支援你。他不容易去表達他對你的愛。 文中的父親是相信他兒子,兒子也相信她,她發覺了八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挖到第38小時的時候,他突然聽見馬麗霞傳出孩子的聲音爸爸,是你嗎?讀到這裡,我的眼淚瞬間掉下來了。這可能就是心靈感應吧。爸爸曾跟兒子說過。只要他還活著,無論發生什麼,爸爸都會和兒子在一起。這說明了兒子願意相信爸爸。

  當我讀完全文的時候。我的嘴角不自覺的上揚了。因為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是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我相信以後如果在地震中還發現同樣的事件的話,我希望多一點這樣的父與子,因為這樣的精神已經很難得了 我們看到父母之愛的一個個側面,感受到父母之愛的深沉和寬廣。

地震讀後感作文 篇5

  有一篇文章,十分震撼人心,它令我對那種永不放棄感到敬仰與羞愧。

  這篇文章就是《地震中的父與子》,當中以一次地震為“導火線”,講述了一個學生與他的同學被活埋在瓦礫堆中,經過他父親38小時堅持不懈的挖掘,最終大家都得救了。

  文中有一個大段,說的是“父親”在挖掘期間,有不同的好心人來勸阻他不要再“犯傻”,可是他卻沒有放棄,在惡劣環境下終於達到目標。這種不輕易放棄雖然算不上理智,可它令我由衷地敬佩。同時,我聯想到了另外一個我們熟悉的永不言敗的例子。

  應該沒有人不認識劉翔吧?他是我國一名卓越的田徑運動員。20xx年的雅典奧運會,他出人意料地獲得110米欄專案冠軍,因創造中國田徑史紀錄,從而一舉成名;20xx年的田徑大獎賽上,他以12秒88的優異成績打破了該專案沉睡19年之久的世界紀錄,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的英雄。20xx年,奧運會“光臨”了北京,劉翔雄厚的實力讓不少人對他寄予厚望,可是他在幾次試跑後以受傷為由退出該賽。當時他被冠以了“劉跑跑”的名字,人們用此來調侃他的這個舉動。在各界輿論的壓力下,劉翔並沒有理會太多,只是堅持著康復、訓練。剛剛結束的廣州亞運會中,他以13秒09的成績再次令世人驚訝。我也不禁驚呼他的心理承受力。在那麼多人的閒言碎語的“淹沒”下,他沒有被擊倒,正是這股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才造就了劉翔這顆中國運動史上的巨星。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也在夜以繼日的堅持下完成了。所以“不放棄”就是一把鑰匙,它可以開啟一扇扇“不可能”的大門。

  我敬仰文中的父子、賽場上的劉翔、磨針的婆婆;可卻為自己感到羞愧。所以我從今開始,都要好好抓緊這把“鑰匙”,完成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