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彙總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說出吃過的早餐名稱及味道。

  2、初步瞭解食物的營養知識。

  2、體驗做點心師的愉快情感。

  活動環境及準備:

  ppt圖片、麵糰若干、餡料若干、每桌一個盤子、油泥板人手一塊、帽子圍裙一副。

  活動過程:

  一、 看ppt圖片引出主題

  1、 看圖片瞭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吃了什麼?

  師:吃完早飯寶寶來到草地上,寶寶們邊鍛鍊邊告訴小夥伴們早飯的時候自己吃了什麼……

  2、 透過看圖片幼兒瞭解天線寶寶們的早餐。

  二、 幼兒討論自己的早餐和味道

  1、 回憶早上吃的早餐

  提問為什麼每天要吃早餐?

  師:我們寶寶們為什麼要每天吃早飯。

  幼:……

  師:早飯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是我們身體必需的營養。吃了吃飯,我們就有了營養,就會長個子,變得強壯。玩玩具有力氣。

  2、說一說吃的是什麼早餐?味道怎樣

  師:那我們小朋友們早上吃的是什麼早飯啊?味道怎麼樣?

  幼兒自由回答

  三、資源介入

  1、這些豐富的早餐是誰做的?

  師:這些營養的早餐是誰做的呢?(激發幼兒做點心師的願望)

  幼:……

  師:哦,點心師阿姨做的。寶寶們,我們來學點心師阿姨做早餐吧。

  2、點心師阿姨做早餐點心。(師充當點心師阿姨,頭戴帶廚師帽。)

  四、行為操練

  1、提供好麵糰、盤子、面板(油泥版替代)餡料若干

  2、師充當點心師阿姨做早餐。

  3、幼兒學習做點心。

  4、幼兒自由操練,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賞析幼兒的作品

  1、透過影片展示儀器展示幼兒有創意作品,師幼共同賞析作品。

  2、透過象形詞描述結束活動

  圓圓的餅乾 彎彎的餃子 大大的饅頭 小小的雞蛋

  六、活動反思

  幼兒的遊戲充滿了教育的契機,教師應善於觀察幼兒的遊戲,並努力捕捉有價值的教育因素生成教育活動。教師要支援和推進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主動建構者。

  這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嘗試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教師透過細心的觀察,發現幼兒對品種豐富的早餐非常感興趣,於是就針對吃早餐這個生活環節的內容預設了一次集體學習的活動。

  在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充分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早餐材料,給了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從活動的效果可以看出,幼兒基本能說出早餐的名稱和味道。初步瞭解營養知識。

  在快樂的點心製作活動中,利用了家長資源介入活動,滿足了幼兒做點心師的願望,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主動獲得了生活的經驗。瞭解了營養常識。

科學教案 篇2

  一、 學習目標

  1、 透過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對蠶的觀察發現。

  2、 探討對觀察現象的思考。

  3、 與其他小動物進行比較學習。

  二、 教學重難點

  對蠶的生活習性及其生長特點進行觀察,並能說出自己的認識、見解。

  三、 教學難點

  認識蠶的變態發育過程,進而理解生物的變態發育過程。

  四、 材料準備

  A、蠶若干、桑葉若干、同學們做好的觀察記錄、放大鏡若干、有關蠶一生的一些文字、圖片、影片資料。

  B、蠶寶寶的身體顏色是怎樣變化的(顏色的變化)?

  C、蠶體色的主要照片,讓學生排列順序(顏色的變化)。

  五、教學過程

  1、 蠶寶寶每次能吃多少桑葉?它是怎麼吃桑葉的(小組合作完成)?

  2、蠶的蛻皮過程是怎樣的呢(小組合作完成)?

  A. 你發現蠶蛻了幾次皮(小組合作完成)?

  B. 蛻一次皮用了多少時間(小組合作完成)?

  C. 蛻皮前蠶有什麼反常的情況(小組合作完成)?

  D. 蛻皮前和蛻皮後的蠶有什麼不一樣(小組合作完成)?

  E. 你認為你的蠶還會蛻皮嗎?

  3、吐絲前的蠶寶寶

  A.許多同學都認為毛毛蟲與蠶很相象,那蠶也會變成像蝴蝶一樣的動物嗎?

  B.蠶寶寶什麼時候變成蝴蝶一樣的動物呢?

  C.蠶什麼時候結繭呢?你有什麼根據?

  (觀察蠶,學生髮現蠶的胸部變透明瞭,嘴中有少些絲吐出推測出蠶就要結繭了。)

  D.面對快要結繭的蠶寶寶你有什麼想法和問題嗎?

  (1) 蠶寶寶的肚子裡本來就有絲嗎(充分展示同學們的想象力)?

  (2) 吐絲後的蠶寶寶在繭子裡做什麼呢(充分展示同學們的想象力)?

  六、拓展延伸

  將蠶與你喜歡的小動物進行比較。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鳥對人來的益處是什麼,引導幼兒懂得保護鳥類。

  2、引導幼兒知道鳥為什麼會飛,瞭解探究鳥兒的飛行原理。

  3、引導幼兒逐養成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不同種類鳥的圖片和模型

  2、不同鳥的羽毛

  三、活動過程

  1、教師透過談話匯入引出話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是鳥嗎?鳥是什麼樣子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鳥會飛的原理是什麼。

  (1)小朋友們思考一下,鳥兒為什麼會飛?

  (2)是不是所有有翅膀的鳥都會飛呢?

  (3)鳥的羽毛的是什麼樣的?你們覺得好看嗎?

  3、教師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瞭解鳥的特徵,請幼兒說一說鳥的身體特點。

  (1)鳥的身體是什麼樣的?

  (2)鳥的尾巴有什麼特點?

  (3)請模仿一下鳥飛的情境,感受鳥是怎麼飛的。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想一想,由蘇很麼發明是藉助鳥的飛行原理創造的?

  五、活動總結

  首先幼兒知道鳥是一種非常小巧可愛的小動物,幼兒表達出自己很喜歡小鳥的情感。掌握鳥的外形特徵,鳥的翅膀完全展開時呈扇形,便於扇動空氣,增加飛行的升力。而飛機就是利用這一點,現在成為我們出行旅遊的交通工具了。

  其次鳥的骨骼是中空的,質量較輕,提醒呈流線型的,體表有羽毛,提供充足的氧氣。而鳥的身體內部有氣囊,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關鍵是鳥的食量大,根本不會擔心在飛行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就會被迫掉下來。

科學教案 篇4

  1、簡單電路

  教學目標:

  1、 能夠連線基本電路,並畫出電路圖。

  2、能夠根據電路圖連線簡單電路。

  3、能夠製作簡單的紅綠燈模型。

  科學知識:

  1、知道一個基本電路的組成要素。

  2、認識一些常見的電路符號並能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願意與同學一起去探討有關電路的問題。

  2、體會製作的快樂,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電路的基本特徵,能夠根據自己的組裝圖畫出較規範的電路圖,在畫圖中逐漸認識電路的組成條件。

  教學準備:

  導線、電池、開關、小燈泡、透明膠帶、各種電工工具。

  教學方法

  目標教學法

  教學時間: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出示電池,談話: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它有什麼用途?

  師:電池能夠提供什麼?

  指出:它是一種電源。

  二、新授:

  1 、認識簡單電路元件:

  ( 1 ) 除了同學們自備的電池,老師還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盒子,裡面有:

  電池盒——上面有 + 、 - 符號,表示“正極、負極”

  導線——用來傳輸電能

  小燈泡——也稱為小電珠,出示簡圖

  燈座——用於插放小燈泡

  2 、連線電路:

  ( 1 )利用盒子裡的工具及電池,使燈泡亮起來,你會怎樣做?

  ( 2 ) 在白紙上,畫出你的連線實物圖。

  ( 3 ) 指名展示學生的想法。

  3 、分析連線後的情況:

  ( 1 )根據學生的擺放,說明連線後的結果。

  ( 2 )說一說,電池是怎樣使燈泡會亮起來的?

  ( 3 )電流是按照怎樣的方向傳輸的?

  ( 4 )說明電流從正極出發最後回到負極。

  ( 5 )用手指沿著電流的方向“走幾趟”體會一下,這是一條怎樣的路? (板書:迴路 )

  ( 6 )改變電池的位置、樣子(盒式、條形等),請學生標出電流方向。

  4、開關的認識:

  ( 1 ) 燈泡亮了,能讓它一直亮著嗎?我們怎樣控制家裡的燈。

  ( 2 )給這個燈加一個開關,使它能夠控制你的燈泡。

  ( 3 )領取開關,進行試驗。

  ( 4 )為什麼開關能夠控制燈泡的?

  ( 5 )電流被斷開了,是一條斷路。要使燈泡亮起來,必須是一條通路。(板書:通路。 )

  ( 6 )我們把這樣一條流通的迴路,稱為閉合電路。只有形成了一條閉合電路,電流才能透過。

  5 、指導畫電路圖:

  ( 1 )當我們要把電路情況表示出來的時候,通常採用畫“電路圖”的方法。

  ( 2 )認識電路元件符號, 重點指導:電池的正、負極。

  ( 3 )把剛才設計時的實物圖變成用元件符號表示的電路圖。

  6 、設計“可控制的紅綠燈”的活動:

  ( 1 )現在老師給你們一些電路元件,你能當一個小小設計師來設計電路嗎?

  ( 2 )紅綠燈的研究:

  材料:回形針,紅、綠燈,導線,圖釘,小木板,電池。

  ( 3 )設計電路並畫出來。

  ( 4 )用材料試著組裝。

  ( 5 )彙報總結活動。

  第二課時

  三、拓展:

  今天我們瞭解了簡單的電路元件,並且學習了簡單的電路,可別小看這條簡單的電路,我們的一個個用電器就是利用它的原理做成的。

  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問題:

  1、如果將燈泡換成其他用電器會怎樣?

  ( 1 )學生說說個人的想法。

  ( 2 )放入發光器,試一試。

  ( 3 )彙報試驗的結果

  2、我們能夠讓小電珠變得更亮嗎?用你們手中的材料試一試,彙報一下。

  四、總結:

  透過對簡單電路的瞭解,我們就能明白許多構造複雜的電路的基本原理和構造。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以“玩陀螺”這一讓學生及感興趣的活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做陀螺、玩陀螺中觀察色光的混合現象,認識到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混合而成的,瞭解光的三原色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學情分析:

  課前儘可能地多做一些陀螺,透過充分的玩,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穫,培養學生的動手製作能力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所學光的色散知識,製作各種陀螺;在玩的過程中有所發現,並能及時地記錄表述自己的研究結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透過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實驗,瞭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紅黃藍各種顏色的玻璃紙,較暗的環境中塗好七種顏色的字片手電筒各種各樣的陀螺.

  學生準備:卡紙水顏料火柴棒膠水剪刀透明膠水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首先我想調查一下,誰玩過陀螺?陀螺好玩嗎?怎麼好玩?

  2.你玩的也是那種抽的陀螺。有誰還玩過其它種類的陀螺?呵,沒有,是自己做的呢?還是賣的呢?

  3.那麼我們今天這節課就做個陀螺,用什麼作陀螺呢?很簡單,一張圓紙片,

  二、猜想假設:小組內進行。

  三、制定方案:

  首先出示幾個已經制作好的陀螺,演示,講解制作的方法,步驟,然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製作陀螺的方法。在製作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剪刀時的安全問題。

  四、實施探究:

  1.給陀螺塗色①要求每個小組按教科書提出的顏色比例塗一個陀螺。

  ②然後再讓學生在做好的陀螺上任意塗色,可以塗兩種,三種或更多種。

  2.玩陀螺關鍵,讓陀螺穩穩地轉起來。

  ①思考:怎樣使自制的陀螺轉得更穩?

  ②對每個塗不同顏色的陀螺反覆實驗,仔細觀察旋轉的陀螺呈什麼顏色?

  ③指導學生及時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以便回報交流。

  3.教師小節:如果你還想研究這個問題,還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資料,有沒有知道這是一種什麼現象,眼睛為什麼變不出快速旋轉的此文轉自淘.教。案網()圖案?這是一種視覺暫留現象,(師:板出)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鐘快速旋轉,看起來就是環形的,那麼這種視覺暫留現象,你能想起來有什麼應用嗎?

  (生:我們平常看的動畫片就是設計師把它畫成一張一張的,然後快速地放出來的。)

  師:動畫片就是利用人的視覺現象,那麼這種色光混合該怎麼解釋呢?我這兒有一個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轉起來是什麼顏色的,(灰白色,顏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興趣可以回去試著做一個,具有彩虹顏色的陀螺,轉起來到底是什麼顏色?牛頓曾經給大家做過這個實驗,他能給大家解釋一個科學道理,到底是什麼呢?

  師:大約在1666年,24歲的牛頓,用三稜鏡把白色的陽光分解成了七種顏色,這就是彩虹。當他欣喜若狂地把這個發現報告給大家的時候,受到大家激烈的反對,牛頓為了驗證把七種色光也能合成白光,就用陀螺做了這個實驗,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學發現。

  五、展示交流:

  1、我們來研究善變的光

  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相疊加的情況。

  2、我的觀察記錄表(先讓學生自己填,教師小結)

  組合方式組合效果(可以繪圖)

  紅光+綠光黃光

  紅光+藍光紫光

  綠光+藍光淡藍光

  紅光+藍光+綠光白光

  3、讀一讀,說一說,課本資料卡,不僅要對故事中的知識加深認識,更要對其所折射出的科學精神深入體會。

  六、拓展創新:

  1.製作一個有趣的三色陀螺。

  2.玩一玩有什麼新的發現。

  教學反思:

  透過製作陀螺,玩陀螺,知道了白光可以被分解,被分解的光又可以合成白光。

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空氣在哪裡》主要使學生知道空氣無處不在,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空氣的存在對學生來說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樣用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正確地進行科學探究,對於三年級才剛接觸科學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本節課主要透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和遊戲活動,讓學生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身體感受到空氣的存在,並引領學生探究驗證空氣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目標:

  1、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探究實驗,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能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

  2、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懂得空氣的有關性質,認識什麼是氣體。

  3、培養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品質和合作交流的科學態度,喜歡大膽質疑,並敢於想象。

  教學準備:

  氣球、塑膠袋、扇子、卡紙、燒杯、飲料瓶、平底燒瓶、天平、打氣筒、水槽等。

  (一)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這兒有個謎語,你們想猜猜嗎?請聽好:“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到處跑,動物植物都需要。”它是什麼呢? 生:---(空氣)

  師:那關於空氣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找找空氣到底在哪裡好嗎?

  (二)想辦法找空氣

  1、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粉筆)你們研究過它嗎?今天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現在老師準備把粉筆放到燒杯裡,觀察一下會發生什麼現象?

  學生討論彙報。

  師:那請同學們想一想:從粉筆裡冒出來的氣泡又是什麼呢?

  生:空氣。

  師:對,從粉筆裡冒出來的氣泡是空氣,那麼還有哪裡有空氣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好嗎?

  師:同學們,動動腦筋想一想,你感覺那裡有空氣?

  生答。

  2、師:看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有空氣,那空氣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誰能想出辦法找到空氣,讓大家來看一看?摸一摸?或者感覺一下呢?

  師:我想咱們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學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現在,大家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找空氣吧?

  3、師:同學們,你們找到空氣了嗎?誰願意來交流一下!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用了這麼多方法,表現得非常優秀,現在你們知道空氣在哪裡了嗎?

  (三)實驗探究“杯子裡有空氣嗎?”

  1、師:請大家看看這些杯子,猜想一下它們裡面有什麼?

  學生猜測

  師:杯子裡面究竟有沒有空氣?你能想出辦法來驗證嗎?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吧。

  師:把你們想到的方法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學生交流彙報。

  師:剛才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那麼這些辦法能否證明空氣的存在呢?我們還需要怎麼辦?

  生:做實驗。

  師: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不容易找到的儀器,請組長到前面來領取。

  組長領儀器。

  師: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有創意!我們馬上動手試一試吧!

  你們用什麼方法證明杯子裡面到底有沒有空氣?

  2、師:我們透過觀察實驗找到了空氣,並且也想辦法驗證了空氣的存在,現在你對空氣有哪些新的認識?你認為空氣是一種什麼樣的物質?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透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在我們的周圍到處充滿著空氣,空氣能佔據空間。那請你們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有沒有氣味?來,用你的小舌頭嘗一嘗:空氣有沒有味道?我們知道空氣無處不在,那老師和同學們之間有空氣嗎? 我們再仔細看看周圍:空氣有顏色嗎?是啊,我們再一次證明了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一種物體。(師適時板書)

  師:大家再想想看:空氣跟水、木塊、鐵塊等物體相比,有什麼不同?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科學家把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氣體。我們來看老師帶來的資料卡(出示資料)

  (四)自由活動:空氣有重量嗎?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在想啊,我們去買水果、買菜都要用稱來稱一稱重量,那麼空氣是不是也有重量呢?誰能猜一猜?

  學生猜測。

  師:空氣到底有沒有重量呢?誰能想出辦法來稱一稱?現在我們來做蹺蹺板的遊戲,好嗎?大家看這是什麼?對,是天平。我們把天平來當做蹺蹺板。現在我把兩個盛滿空氣的玻璃瓶放在天平的兩邊,把天平除錯平衡,大家看,現在天平兩邊一樣重了。

  師:大家注意看仔細了,我在左邊的瓶子裡打一些空氣,好,大家看,現在天平怎樣了,誰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對,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也有重量。

  (五)總結評價 拓展活動

  師: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探究,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彙報

  師:同學們,你有沒有想過,水裡面有空氣嗎?其他星球上有空氣嗎?我建議大家課下想想辦法,去進一步瞭解。好!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交流。

  板書設計:

  空氣在哪裡

  無處不在

  無色 無味 透明 氣體

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1、學生在認識了溫度計的使用後提出要測定氣溫。因此在教學中將使用溫度計的技能訓練,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保證學生較順利地獲取我們生活中的環境與氣象臺預報氣溫的環境下的各種溫度資料。

  2、在強調動手實踐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對探究活動的得失形成更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本課教學活動中,對溫度資料的和分析放在本課的核心地位,以突出交流活動和結構性探究作為本課的基本教學方式。

  3、為了充分保證上述活動和學生自主觀測,應當為學生的活動做好各種準備及有效的指導。如:百葉箱的設定、觀測地點的選擇,學生用溫度計的課前檢測,帶領部分學生用學校百葉箱觀測一週氣溫。收集上課當天本地(教室)的氣溫實況等。把測定的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教學中指導學生們作折線圖,透過折線圖,清楚地看出當天的氣溫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

  1、瞭解氣溫、天氣預報的主要含義。

  2、會用溫度計等進行簡單的觀測,蒐集有關資料並能分析氣溫變化的規律。

  3、激發學生對氣溫變化的興致和求知慾。

  教學重點、難點

  測量氣溫和分析氣溫變化規律。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百葉箱、溫度計、氣溫變化折線圖

  2、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

  教學過程

  1、匯入

  (1)誰知道今天早晨氣象臺預報的氣溫是多少?

  (2)請一位學生看看我們教室裡的溫度計,它有多少度?

  (3)我們教室裡的氣溫是不是和氣象臺預報的一樣?

  (4)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匯入課題——氣溫的變化

  2、認識氣象臺預報的是什麼環境下的氣溫。

  (1)學生參觀學校氣象站。

  (2)百葉箱(沒有氣象站的學校看課本第35頁的百葉箱插圖)

  (3)觀察百葉箱,並進行討論。

  ①百葉箱的構造怎樣的?

  ②百葉箱這樣的構造有什麼作用?

  ③百葉箱裡有哪些儀器?

  ④百葉箱應放在什麼地方?

  ⑤百葉箱裡的氣溫和外界氣溫有什麼不同?

  (4)誰知道氣象臺的情況,介紹一下。

  3、測測教室裡的氣溫

  (1)想一想:溫度計應該掛在教室的什麼位置比較合適,怎麼掛?

  (2)請學生設計一下,你認為怎樣測教室氣溫的變化:

  ①一天測氣溫幾次

  ②什麼時候測

  (3)把自己的觀測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4、製作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氣溫變化的規律。

  (1)觀察課本第36頁上圖,2年不同季節的氣溫記錄。

  比較一下: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裡,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差距有什麼不同

  (2)觀察課本第36頁下圖:2年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

  ①想一想:做折線圖時,應注意些什麼

  ②教師示範:製作氣溫折線圖

  從這幅圖中,12月8日工資這天的天氣變化有什麼特點:最高氣溫出現在什麼時候?最低氣溫出現在什麼時候?

  (3)模仿製作氣溫變化折線圖

  ①學生模仿12月8日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做己記錄的一天的氣溫折線圖

  ②教師提示:學生應一天、一天地作折線圖

  (4)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製作的氣溫變化折線圖,分析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5、佈置作業

  (1)收集各種天氣的資料,準備下一堂課交流。

  (2)嘗試透過不同渠道瞭解明天的天氣。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

  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激發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通過了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作用,培養同學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態度,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要為人類造福。

  2、行為與習慣

  讓同學瞭解科學技術在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同學將學科、愛科學的熱情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懷著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協助同學瞭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同學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的利與弊,並對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能持有正確的態度。

  3、知識與技能

  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關注生活中的科學技術,培養同學觀察問題的能力,增強同學對科學技術的瞭解,培養同學對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透過爭辯賽等活動,增強同學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4、過程與方法

  同學透過關注周圍的生活和收集有關科技資料,認識到科學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世界,讓同學透過爭辯賽、故事會等活動,認識到科學技術既能造福人類,也會危害人類,我們應正確對待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

  課時佈置: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請同學觀察周圍的生活,看看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產品,收集有關資料,對這些科技產品作大致瞭解。

  2、請同學訪問家長或者親朋好友,瞭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現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學家生長經歷的小故事。

  匯入

  播放錄影,請同學觀看神舟五號載入飛船勝利的局面。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看到的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勝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楊利偉叔叔從太空中凱旋歸來,神舟五號的發射勝利使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振奮與自豪,這說明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了,想一想,為什麼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呢?這要歸功於我國科學家的奮發努力和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同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好處。

  教學互動一(衣)

  1、教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吳家嘴村小學六(2)班的討論會,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愛先兩位同學,進行發言,先說說衣服與科技的關係。

  2、再請班級同學根據已收集的資料對王依蒙同學的發言進行反駁。

  3、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服裝上的商標牌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看看服裝的面料成分是什麼,其中包括著哪些科技成分。

  4、請同學扮演科學家,充溢自豪感地為介紹智慧服裝。

  教學互動二(食)

  1、教師請同學說說今天家裡吃了什麼飯菜,再請同學說說這些飯菜和科技有無關係,有怎樣的關係,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飯是雜交水稻生產的,一些肉類食品是養殖加工生產的等。

  2、教師為同學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蹟和安藤百福發明泡麵的故事,並讓大家談談感受。

  3、請同學根據所收集的資料,說說食品生產中還有哪些科技發明。例如罐頭的發明、雜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學互動三(住、行)

  1、教師給同學展示摩天大樓和磁懸浮列車的圖片,讓同學說說我們的居住與出行和科技有什麼樣的關係。

  2、讓同學根據生活中的觀察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技術先進的建築和交通工具。

  3、教師為同學介紹磁懸浮列車。

  4、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跨越時空的來信”,想像未來的交通工具是怎樣的。

  教學互動四

  1、將同學分成四個組,就“衣食住行”每組就某一方面來談。

  2、再請每組同學設想一下50年以後我們的衣食住行將會是怎樣的,請每組派代表上臺來發言。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透過觀察和實驗發現傳動裝置的結構和作用;

  ●會組裝一個皮帶傳動裝置、齒輪傳動裝置和鏈條傳動裝置。

  知識與技能

  ●知道幾種傳動裝置的結構與功能;

  ●知道怎樣來傳遞運動和能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有關傳動的研究活動,並從中體驗其樂趣;

  ●留心觀察所見到的機械中的傳動裝置。

  學生準備:帶一些會運動的玩具如玩具賽車、跳蛙、回力汽車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觀看錄影,匯入新課。

  1、談話:我知道同學們都愛看動畫片,下面就播放動畫片《木偶奇遇記》的片斷。

  2、提問:第一個運動的物體和最後一個物體之間隔得很遠,而且根本沒有任何接觸,可為什麼仍然能夠引起最後一個物體的運動呢?討論交流。

  3、再次觀看錄影,欣賞動力傳遞的過程。

  4、結合錄影解釋:這些可以把動力傳到另一個地方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5、提問:你還在哪些物體上見到過傳動裝置?你能描述一下這種裝置的結構嗎?(教師適時出示並操作某些有代表性的物體,展示物體的傳動裝置和傳動方式。)

  6、談話:這些傳動裝置是怎麼樣傳遞動力的?常見的動力傳遞方式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動力的傳遞》。(板書課題)

  二、探究幾種傳動裝置的結構和功能。

  (一)、探究皮帶傳動的特點。

  1、教師出示一個皮帶傳動裝置,操作演示。學生觀察:這個傳動裝置是由哪些部件組成的?

  2、認識皮帶傳動裝置的結構:一根皮帶、兩個大小不同的輪子。

  3、教師操作皮帶傳動裝置,學生觀察輪子的運動狀態。

  4、交流討論:當大輪運動時,小輪是何種狀態?大輪和小輪的運動方向是怎麼樣的?大輪和小輪轉動的快慢一樣嗎?動力是依靠什麼傳遞到小輪上的?

  5、講解:我們把這種傳動方式叫做“皮帶傳動”。皮帶將運動和能量從一個輪子傳到另一個輪子上,帶動了輪子的轉動,也決定著輪子運動的方向。

  6、分組操作實踐。

  ⑴各組學生利用工具箱裡的器材組裝一個皮帶傳動裝置模型;

  ⑵設法將大輪和小輪按照相反的方向同時轉動,畫下皮帶傳動的示意圖;

  ⑶記錄下大輪和小輪的轉動方向和快慢。

  7、交流彙報,操作演示。

  8、討論:皮帶傳動有什麼特點?

  9、小結:皮帶傳動裝置一般是由一根皮帶和它所連線的兩個輪子或滑輪組成的。透過皮帶,一個輪子的轉動被傳到另一個輪子上。皮帶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輪子轉動的快慢,能改變輪子轉動的方向。

  10、欣賞:利用課件展示皮帶傳動裝置運動的畫面,瞭解皮帶傳動裝置在機器運動中的作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洗衣機、電梯、縫紉機、遊樂場裡的旋轉玩具、工廠裡的機器、農村的脫粒機、拖拉機等)

  (二)、探究齒輪傳動的特點。

  1、電腦演示、放大座鐘內部的傳動裝置,觀察:傳動裝置的結構跟皮帶傳動裝置有什麼不同?

  2、觀察傳動裝置的運動狀況,瞭解此種傳動方式叫“齒輪傳動”。

  3、分組操作實踐:

  各組學生利用工具箱內提供的材料做一個齒輪傳動裝置,研究它的傳動特點並填寫實驗記錄:

  ⑴按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轉動齒輪A,觀察發生的現象。

  ⑵增加一個齒輪,依次轉動每一個齒輪,觀察另外兩個齒輪轉動的方向和快慢。

  依次轉動每一個齒輪,記下另外兩個齒輪的方向和快慢。

  A B C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方向 快慢

  轉動 A * * B * * C * *

  4、彙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穫。

  5、討論:

  ⑴在齒輪傳動裝置中,相鄰的兩個齒輪轉動方向有什麼特點?

  ⑵齒輪傳動中,齒輪轉動的快慢與什麼有關?

  6、小結:齒輪傳動裝置由兩個或多個齒輪組成。齒輪傳動可以傳遞力,能改變齒輪轉動的方向、能改變齒輪傳動的快慢。無論一個齒輪朝哪個方向轉動,與它相鄰的齒輪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動的。要使兩個相鄰的齒輪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必須在兩者之間再加入一個齒輪。齒輪的旋轉速度取決於兩個齒輪的大小,還與兩個齒輪齒數的比值有關,比如一個16齒的齒輪會使一個8齒的齒輪的轉速增加一倍。

  7、擴充套件閱讀:幾種齒輪傳動的裝置(教材15頁)。

  普通齒輪傳動、蝸輪蝸桿傳動、傘形齒輪傳動、內齒輪傳動

  8、比較:皮帶傳動和齒輪傳動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皮帶傳動可以遠距離傳動,但容易損失動力;齒輪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動力,但必須近距離。)

  9、設疑:你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既可以遠距離傳動,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動力的傳動方式呢?

  (三)、探究鏈傳動的特點。

  1、依靠一根結實的鏈條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操作演示鏈傳傳動裝置,學生觀察兩個輪子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

  2、交流發現。

  3、操作實驗器材,體驗鏈傳動的特點。

  4、比較:鏈傳動與皮帶傳動、齒輪傳動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鏈傳動可以最大限度傳遞力,也可以遠距離傳遞力,但工作動力不能太大,因為受到鏈條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三、鞏固應用,遷移拓展。

  1、談話:各組學生分別觀察自己小組帶來的玩具,找一找玩具的哪個部分是起傳動作用的,說一說它們分別屬於哪一種傳動方式。

  (電動賽車裡應用的是齒輪傳動、音樂盒裡應用的是齒輪傳動、腳踏車應用的是鏈條傳動……)

  2、提問: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機器分別運用了什麼傳動方式呢?

  3、拓展遷移:

  ⑴玩一玩:

  將兩隻注射器裝滿水,用膠管連通,推動或者拉動其中一隻注射器的活塞,觀察另一隻活塞的運動,說一說其中的道理。

  ⑵瞭解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型別的傳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