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師事蹟材料>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10篇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1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材料,肯定對各類事蹟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蹟材料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事蹟材料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育人事蹟材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1

  郭喜澤,班裡公認的“差生”。還記得當我第一次走進教室上語文課的時候,他一個人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一會兒抬頭看著我,一會兒低頭偷偷地做小動作,更有時候會離開自己的座位,妨礙周圍的孩子上課。我向他提問,他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一臉的茫然,看的同學們大聲鬨笑。

  “老師,他上課基本不聽的,總是離開位置。”

  “老師,他做作業東張西望,很多都做不出來的。”孩子們七嘴八舌,說得他無力招架。我走到他身邊,用手輕輕地摸了摸他的頭:“不會吧,剛才我還看見他在聽老師上課呢,有些題目他做的挺好的。不信,咱們來試試。”

  我示意他拿起鉛筆,開始做作業,周圍好幾雙眼睛都盯著他,讓他添了幾份緊張,一題做完,我大聲給予鼓勵與讚揚:“瞧,他做的不錯嘛!只是字寫得有些不整齊。再換枝細一點的鉛筆,寫的慢一點,肯定能和丁浩晨的作業一樣棒。”於是我又要求他做下一題,在他的目光中我分明看到了求助,我對他輕輕地點點頭,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動手做起來,雖然最後做的不是很理想,但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正確的,我及時帶頭為他鼓掌,他用欣喜的眼光看著我,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接下來的課,只見他的眼睛能比較專注的看著我,在認真地聽。下課,也能拿著未能在課堂上完成的作業主動到我身邊做。我一陣激

  動,撫摸著他的頭說:“你真乖,老師相信你能上好課,學好數學。”在以後的課上,我經常提醒認真傾聽,輔導他功課。課上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激發他的興趣。慢慢地,大家對他的態度也改變了,每當他回答完問題時,同學們都會給他肯定的點頭或微笑,再也沒人說他最差,不跟他交朋友了。他的數學成績明顯進步了,單元測試時,我在他的試卷上蓋上了一個大大的印章“有進步”,他一下課就拿給同學看,那得意的樣子是我在他身上從來沒見過的。有時在走廊碰見我,他不會主動和我打招呼,但會自言自語,我知道,這是他特有的和我打招呼的方式,我也默認了。最近他和我說,回家爸爸也表揚他了。

  其實,我想,我們老師如果對每個學生特別是“差生”多一點關愛、多一點鼓勵、多一點欣賞,孩子一定會記在心上,在你面前表現出他的乖巧,他的進步。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欣賞是另一種必要的陽光。這一縷纖細的陽光,能讓他獲得前進的勇氣,看到走向成功的希望。而實際上,做到欣賞又是那麼容易,只要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能有一句肯定的話語就足夠了。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2

  輕敲鍵盤,你就會在百度裡搜尋到“xx吧”,據說這是大連工業大學一位因眼睛瀕於失明而產生輕生念頭的女孩建的。兩校交換課程,女孩聽了謝老師的課,不僅打消了輕生念頭,後來還治好了眼睛,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你能想象女孩的感激,也能想象教書育人會積多大的功德!

  xx,一位有著傳奇經

  歷的大學教師。謝老師曾經作了四年的煤礦工人,在深黑的礦井中打眼放炮、揮鏟挖煤。簡陋的裝置讓那時的礦井事故頻發,四年中,他曾幾次親身經歷與工友的生離死別。然而這些並沒使謝老師退卻,每次他仍然堅持第一個下井,“如果別人只長兩隻眼,那我就要生出八隻眼來。”正是由於這種“八隻眼”的細心,謝老師奇蹟般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這驚心動魄的四年。在文x那個特殊的環境中,思想幾乎是被禁錮的,到處都是充滿政治氣息的文字、標語。“我向來不喜歡政治上的東西,下完班後有點空閒我就喜歡琢磨地圖,地圖上,該是哪就是哪,總不能作假吧?”就這樣,謝老師用四年的時間在地圖上走遍了中國。談到對地圖的熟悉程度,謝老師說:“現在坐飛機,只要天氣好,不出半分鐘,我就能知道下面是哪。”後來,他考入大學、研修清史,成為一位知名的清史專家。市政協委員,優秀教師,謝老師頭上有太多的光環。但在採訪過程中,他卻不願意多談這些,而是興致勃勃地談起教書育人的感受。

  “人所有的能力都必須靠學習得來,可以透過教育、訓練來積累智慧和提高技能。老師肩負著人類的前途、命運、希望,教學質量的好壞甚至決定了人類前行的質量。”正是基於這樣的觀念,謝老師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

  儒雅智慧、學識淵博、充滿激情、有學者的責任感,是學生談起謝老師時說得最多的。整潔的襯衫,筆挺的西裝,是謝老師講學的行頭,他把這看作對知識、對學生、對自己的尊重。曾有學生問他:“老師,您為什麼這麼年輕?”“因為有你們”,謝老師笑著說,“我無時無刻不在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將希望與激情淋漓盡致地呈現給充滿青春與朝氣的學生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不顯老的原因。二十多年了,我的學生一直是二十多歲,他們抱著希望和良善而來,將樂觀反饋給我,作為老師,我深深地感受到一種幸福。”

  課堂上,謝老師侃侃而談,聲情並茂、風趣幽默。旁徵博引卻不偏離主題,歷史、政治、文學、地理、經濟等等融會貫通,娓娓道來。謝老師上課,不用為學生的出席操心,連平常經常翹課的都滿懷期待地坐在課堂上,教室裡還經常出現不熟悉的面孔,是別的院系慕名來旁聽的。

  “在謝老師的課上,我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而且能得到人生的指引,他富有學者的責任感。”歷史文化旅遊學院20xx級的王子涵這樣說。他的同學吳吟秋回憶起聽謝老師的第一課仍覺得歷歷在目,“謝老師給我們講《歷史地理》的第一課,是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要做好職業規劃、人生規劃”。每一節下課後的時間,也是好多同學期待的時間,什麼事都可以找老師問,什麼想法都可以與老師交流。謝老師身體不是很好,課上的神采奕奕耗了他大量心血,然而面對學生的渴望和信任,他依然熱誠、認真。

  謝老師一直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著身邊的學生,學生和他的關係也很鐵。不少學生在畢業很多年後依然與他保持著聯絡,每逢年節,他總能收到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的祝福,這其中還有不少外院,甚至是外校的學生。“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大連工業大學的那個女孩時隔兩年後,在白雲書院的一次講座上向謝老師獻花並寫信說明了整個事情。謝老師說,他因此更感到肩上責任重大。

  去謝老師家做客,最羨慕的就是他家那三面書牆,謝老師寶貝似的說這些書都是他一本本淘出來的。謝老師讀書很雜,也很用心。到現在他還堅持著上大學時養成的每天四點半晨讀的習慣,並堅持寫讀書心得。每本書上都隨處可見他寫下的感想,每本書的最後一頁則記錄了看完的時間。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中,謝老師主持的《嘉慶人物傳》研究專案是為嘉慶年間百餘人物作傳。每個人物幾千字的傳記需要的是前期好幾萬字閱讀量的背景資料研究,以及字斟句酌的仔細思索,即使這樣,謝老師每個月仍會記錄下6萬字左右的讀書心得。謝老師還習慣於每天在電腦上寫日記。從國際要聞到國家政策,從學術觀點到社會看點,從流行語錄到家庭瑣事,相容幷包是他最大的特色,一如他做人、做學問。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3

  吳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學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中學高階教師,1983年7月畢業分配到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先後擔任音樂、語言、科學、美術、體育等各學科教師、年級組長、副園長、園長。27年來,她刻苦鑽研,勤學苦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灑在幼教事業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取得了顯著成績。她曾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師稱號”、“首屆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南京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名教師”、“玄武區首屆、第二屆、第三屆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她主編了兩本書,參與編寫了9本書;在省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72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6篇;參加省以上研討會獲獎論文10篇,其中獲全國獎6篇。

  一、“愛”,是她勇於攀登的不竭動力

  1、愛孩子賽媽媽。吳邵萍同志就是因為喜歡孩子才選擇了教師職業。她27年來始終立足於幼教第一線,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對孩子一視同仁,無私奉獻,促進每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她常說,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僅是這樣說,而且也是這樣做。1983年,她剛踏上工作崗位時,班上有一位姓時的小朋友,因年齡小,每天哭著不肯上幼兒園,睡午覺就做惡夢驚醒。她就象慈母一樣,每天早上從家長手中熱情地抱過孩子轉移其注意力,並和他共同遊戲增進感情。午睡時撫摸陪伴直至睡著,孩子夢醒時常常大哭,她就長時間地抱著他在園內轉悠,為了不讓哭聲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長時間抱著孩子。儘管胳膊很酸,但她從不厭煩,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這樣整整過了一個月,這位小朋友終於能愉快地入園了。那時,她班上還有位姓餘的孩子,說話不清,各項能力明顯低於其它兒童,連園領導都認為此幼兒“無可救藥”了,而她不灰心,總是充滿希望並耐心細緻地輔導她,和家長密切聯絡,採取一致的教育計劃,透過三年的努力,她也達到同齡幼兒的水平。

  2、愛園勝愛家。27年來,她從未因家庭原因而影響工作。1997年,正值幼兒園建立南京市市級示範園時,她的父親因車禍住院。白天,她在園兢兢業業的工作。夜晚,她還在醫院一邊陪伴昏迷不醒的父親,一邊翻閱整理幼教資料,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她父親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從未請過一次假。在工作中,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叫苦叫累。平日總是起早貪黑,早到遲走。在她的眼裡,幼兒園勝似自已的家,園裡建設比家還重要。

  3、愛同事似姐妹。由於園裡年輕人較多,作為青年人的領頭人,吳邵萍時時處處事事愛護她們、關心她們。在建立江蘇省省級示範性幼兒園過程中,青年教師每天加班到深夜,為了她們的安全,吳邵萍每天“打的”挨個將她們安全送回家。然後,自己才回家。這段時間,吳邵萍總是要到深夜1、2點鐘才最後一個回到家。

  二、“學”,是她刻苦鑽研的永恆追求

  好學、勤學是吳邵萍的摯愛追求。她始終認為學習使人前進,學習是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27年來,她從未間斷過學習,從一箇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自理近萬元的學費。為了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她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學培訓活動,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瘡剛開完刀兩天,當她得知有一個全國音樂心理學學習時,立即報名前往,一連7天下來,影響了傷口的恢復,又到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參加全國音樂教育研究培訓,這次為了不影響傷口的恢復,每天聽完報告後,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堅持到學習結束。平時,抓緊點滴時間,博覽群書。自加壓力,自定讀書計劃,每月讀10本雜誌、每季讀完1—2本理論書籍。收集整理了30本資料冊,做了多本學習筆記。目前,她讀完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家庭教育、課程理論、親子教育等各類理論書籍近百本,學習促使她飛速的成長,成為本領域的領跑者,成為一名智慧型園長。

  三、“研”,是她開拓創新的重要法寶

  做一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一直是吳邵萍追求的目標。因此,吳邵萍受聘擔任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專項課題《早期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負責人,擔任《中國早期兒童音樂舞蹈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實驗基地負責人,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兒教育特約研究員、南京市第五屆幼教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學科教學視導員、玄武區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委員、玄武區小學高階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她鑽研、善研,始終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科學探索,潛心於課題研究。“八五”期間,她參加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國家級研究課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間,她不僅參與了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九五”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早期兒童教學的心理學研究》和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建構中國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及實踐體系的研究》兩個課題的實踐研究,她個人還獨立承擔了江蘇省教育學會科研課題、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幼兒園創造性韻律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研究;“十五”期間,她獨立申報、負責並完成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立項課題《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緯度來探索幼兒園是否需要、是否能夠及如何建構自己的園本課程展開全方位的研究,重視從理論的高度上提煉、昇華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她還參加了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博導負責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活化遊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張俊教授的《後現代主義的幼兒科學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比較研究》子課題《區域性多元遊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研究》。她在幼兒音樂教育改革上進行大膽實踐與研究,《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研究》、《幼兒園舞蹈欣賞教學初探》《舞蹈欣賞教學》、《開放的幼兒音樂教育》、《以素質教育為指導,開展大班合唱教學的實驗研究》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學前教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幼兒教育》,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省級論文評審一、二等獎,形成了具有個人獨特見解的幼兒音樂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間,她獨立主持了江蘇省教育科學重點規劃課題《實現良性多維互動,促共同體和諧發展》的研究。她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鑽研,展開系統研究,有效解決了一些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前沿問題。經過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課題得到了江蘇省課題規劃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師的研究水平與綜合素養,特別是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開放性課程在行動》專著,主編了《託班課程》上、下冊。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為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幼兒的觀察、分析、評價提供了直接的參照和支援,為教師設計展開課程設計和教學提供了範本。

  四、“傳”,是她盡心履職的真情流露

  長期以來,吳邵萍主動做好傳、幫、帶。無論是園內還是園外,她認為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力量,培養他們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她總是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幫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擔了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習指導工作,她對待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實習工作耐心細緻地指導,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厭其煩地接受每位學生的訪談、問卷等課題研究工作。

  對園內的青年教師,她更注重言傳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下班指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後還與她們逐一反饋和互動,同時還定期上示範課給全園教師觀摩。她指導青年教師嚴格細緻。既有理論上整體框架的指導,又有操作過程中具體環節的指導。從不放過每個細小的教學環節。如教具演示,收放順序都一一指導到位。在她的指導下,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在她的帶動下,每個教師個個有特長,園裡教師個個被邀請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在全國各類研討會上觀摩研究課。這些做法和經驗,經常吸引全國各地的同行到該園跟班學習。該園的辦園水平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廣泛認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視發揮特級教師的示範作用,每學年對玄武區園長、市青優開放示範課,她每學期都上多節示範課和舉辦講座。還承擔了市區的帶徒任務,她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目前,她已培養了1名特級教師、1名南京市名教師特級教師候選人、2名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和多名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更為可貴的是,南京市內無論哪個區、哪所幼兒園,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時前往指導,並毫無保留地傳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國內,經常到深圳、溫州、澳門、大連、杭州、河南、廣州、南寧等地,為全國性、全省性及各市開設的培訓班講課,每場講座,聽眾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講課近100多場,為幼兒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長期以來,吳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為先進教育思想的實踐者,科學育人的示範者,青年教師的引領者。吳邵萍同志是我們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習的榜樣,吳邵萍同志的先進事蹟必將感染和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業,奉獻教師崗位。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4

  從教二十多年來,王文普老師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並連續擔任著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王老師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

  一、愛崗敬業,不負人民重託

  1、樸實做人,踏實工作

  在生活中,王老師待人誠懇,樂於助人,講究誠信。因為他知道只有修身正己,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在工作中,王老師腳踏實地,勤勤懇懇,認認真真。不浮躁,不斤斤計較。不為名利而爭,只求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2、以讓家長滿意為宗旨,教書育人

  教育事業是關乎國家命運的事業,也是人民的事業。想人民之所想,辦符合家長要求的教育,既能搞好學校與社會的關係,也有利於爭取家長對教育事業的支援。王老師對待別人的孩子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身體狀況??他把家長的讚譽,當做最大的成功。

  3、愛崗敬業,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孩子就成了家長的寶貝,他們的希望。當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把孩子託付給學校,他們的內心多麼希望老師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呀!做為教師,王老師感到肩上的擔子無比沉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老師把一切精力放在學生身上,放下自己家中的事。不遲到,不早退,堅持出全勤。他的兒子在遷安一中上學,學校開家長會他一次都沒有去,當孩子在電話裡說:“今天開家長會,我們班的同學家長都到了。”從孩子的話語中王老師聽出了孩子的羨慕之情。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不能放下手中的工作,不能放下班裡的孩子。王老師家裡有幾畝耕地,幾年來他一直交給別人種,因為王老師一心想把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學上來。

  二、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向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1、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近幾年我縣推廣“135”教學模式,對教師而言這是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機會。王老師認真學習相關理論,更新教學理念,逐漸打造出充滿活力的課堂。

  2、不辭辛苦,認真輔導學生,

  王老師雖然年歲大,但批改作業非常認真,他發現問題,及時給學生講解。小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空間大,語言的運用、選材、詳略的安排、中心的開掘都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王老師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今,王老師所教的學生大多數能夠寫出文通字順,感情真摯的好文章。前幾天我校舉行了以《愛在細微處》為題的作文競賽,他班有五名同學獲獎。其中王利賀同學的作文榮獲一等獎。王利賀同學在作文中以真摯的感情讚揚了姥姥的愛。熱心的老師把王利賀的作文拿給他的姥姥看,他的姥姥看後熱淚盈眶。

  每學期王老師都要組織幾次考試,每次考試後他都仔細批閱試卷,以便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時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為此王老師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

  3、做好培優補差工作

  針對好學生,王老師努力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在更廣闊的知識海洋裡遨遊。針對差生,王老師耐心輔導,不厭其煩。每次考試後,王老師都要對差生單獨輔導。王老師努力培養差生勤奮學習、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他班有一名叫王偉濤的學生,過去王偉濤經常不完成作業,檢查他的作業時,不是說寫了忘帶了,就是說家裡有誰生病了。他的作文水平也非常低,連一小段文字都寫不出來。對這樣的學生王老師沒有放棄,他督促王偉濤按時完成作業,不做撒謊的孩子。對王偉濤的作文,王老師經常給予面批。如今這個孩子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校舉行的作文比賽中,

  王偉濤寫的作文《愛在細微處》榮獲三等獎。

  經過努力,他班的學生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在總校組織的的合格率驗收中,他班的學生成績每次都名列了前茅。王老師也得到了學校、家長的一致好評。20xx年3月王老師被評為總校級優秀教師。

  三、為實現“中國夢”,精心育人。

  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這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因為只有真正提高國民素質,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注重體育、音樂、美術、書法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身體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保證,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實現自己人生理想。因此王老師在工作中特別注重體育教學,積極開展大課間活動。在今年四月份,在總校舉行的體育運動會中,以王老師所教班級學生為主的體育代表隊獲得大課間展演專案、競技專案兩項第

  一。學生的呼啦圈、跳繩表演贏得了在場評委、觀眾的熱烈掌聲。王老師被總校授予優秀教練員的稱號。

  書法教學是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王老師有條不紊的對學生進行書法訓練。從基本筆畫到間架結構,學生認真練習,王老師悉心指導。學生的書寫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寫字興趣非常濃厚。郭景新同學的字寫得特別漂亮,他把當一名書法家做為他奮鬥的目標。

  王老師特別重視音樂教學。音樂給王老師的班集體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不僅如此,它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前幾天,王老師在班裡教了劉和剛的《父親》這首歌,歌詞內容深深的引起同學們的共鳴,學生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此時此刻他們體會到父親的辛苦,體會到父親對他們深沉的愛,他們決心好好學習來報答父親。感恩的情懷被王老師以音樂的形式深深的植入了小學生的心田。

  2、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只有如此才無愧於我們的衣食父母,無愧於人們教師的稱號。當學生有病的時候,王老師總是把他們帶到醫療點,替他們掏錢看病;當學生中午沒帶飯時,

  王老師總是叫學生和他一起吃或掏錢為他們買飯;當學生的家庭發生變故的時候,王老師便及時的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王紅德同學的父親在服刑,家庭非常困難,王老師多次找他談話,做他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保持樂觀開朗的心境,同時王老師還把我家孩子的衣物送給他。王老師看到王紅德同學美滋滋的穿著自己送去的衣服,他感到無比欣慰。王紅德的媽媽也多次到學校向王老師表達感謝之情。

  3、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做到科學管理學生

  為了管理好學生,科學的處理學生中發生的問題。王老師認真學習優秀教師的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王老師反覆讀了王曉春寫得《做一個聰明的教師》這本書,他受益匪淺。在處理學生問題時,王老師總是首先要了解真實情況,然後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讓學生口服、心服。王老師從不簡單粗暴、體罰學生。在這樣的管理下,他班的學生變得懂事了,整個班集體風氣正、學風濃。學生關心班集體,樂於助人,懂禮貌,遵規守紀,熱愛勞動,積極進取。20xx年4月王老師因此被總校評為優秀班主任。

  4、以教材為依託,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優秀的品德

  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習《金色的魚鉤》,王老師教育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因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換來的;學習《夢想的力量》時,王老師教育學生要向瑞恩一樣關愛他人;學習《金錢的魅力》時,王老師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這樣王老師把教育學生融入平常的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他所教的班級裡的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張學坤同學主動天天打掃廁所,被學校領導發現,校長在校會上表揚了他並給予了物質獎勵。他班的學生撿到錢,無論多少都會交到學校。他班的學生經常為孤寡老人家庭打掃衛生,給老人表演豐富多彩的節目。學生王豔豔得了腦瘤,他班的學生多次捐款,多次到她家探望。

  5、因材施教,為每一位學生點亮前進的明燈

  郭景新同學學習成績差,但是他寫字很漂亮,王老師就告訴他寫字的重要性,他將來可以成為書法家。如今他練字更加刻苦了。王雪松同學學習不好,但她做事勤快且井井有條,又善於交往,王老師就告訴他並不是只有學習好才有出息,只要努力,她一定會成為社會上的有用之才。張學坤、王佐華具有音樂天賦,王老師在平時就多教他們一些音樂知識,讓他們知道如果在這方面努力,也可以成為音樂家。如今王老師所教的班裡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他們正在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過去郭景新、王雪松、王沐春等學生非常厭學,學習成績很差,如今他們學習勤奮,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在教育教學中,王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無論是在教學工作還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盡職盡責,恪盡職守,圓滿完成了所承擔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他受到了領導的好評,家長的認可,學生的愛戴。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5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學生。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對自己的教育物件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種愛傳達出來,只有讓別人感受到,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學生也才能從心底裡接受。作為一名教師,因為愛,讓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諦。也因為愛,讓一個個單純而真實的孩子懂得了愛,也懂得了回報愛。在教學中,我總是懷著愛心,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學生,發自內心的去愛他們。這樣我和學生間的關係也變得很融洽。

  我班的劉德祝同學,入學以來,上課一直要麼搞小動作,要麼亂說話影響別人。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常常違反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為班級抹黑。還常常引發同學間的矛盾,許多同學都指責他,討厭他,不和他一起玩。各門作業做的都不完整……幾乎每天都要惹出一點事情。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

  我真誠地跟他說他是班上最聰明的孩子之一,也應該是最懂事的孩子。他總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讓人討厭不已,他口頭上答應的很好,可事後仍一如既往,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作為班主任,不能因為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前,不能因一個學困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不然,他可能會帶壞一群立場不堅定的男生。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於是我多次進行家訪,家訪中,我瞭解到他有一個雙胞胎的哥哥,從小家人就非常溺愛他們,就媽媽的話他一句也聽不進去,媽媽說她一句,他能頂媽媽十句,父親經商,經常不在家,根本沒有時間管教他。因此在家裡他就是個十足的小霸王。透過多次家訪後,瞭解到媽媽也拿他無能為力,任之放任。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養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慣。

  “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調查清楚情況後,我思忖著必須慎重地採取措施,否則會適得其反。我試著接近他,清除隔閡,拉近關係。經過觀察,我發現他勞動積極主動、踏實,為人誠實,所以,我經常叫他到辦公室交談,瞭解情況,相機鼓勵他、激發他“你幹活兒那樣能幹,在學習上只要自覺,你一定能行。只要你好好對待別人,同學們一定能喜歡你”。通過幾次的接觸啟發,我與他慢慢溝通了。

  後來,我便加強攻勢,再次找他話:“你的學習成績在班裡處於中游水平,這說明你很不笨。你籃球打得好,同學們都很羨慕你,但是你現在的表現卻令老師很失望,你完全可以把你優秀的一面表現給大家,做一個老師喜歡,同學敬重的好學生,我希望你能遵守學校和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與大家融合在一起,希望你從做人,做事方面奮力追趕。你現在對班級的生活、學習中的事情都漠不關心,如果我也放棄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會覺得生活有意思嗎?你希望出現這種局面嗎?”他重重地搖了搖頭。

  “是啊,你很聰明,道理一點便通,我們一起努力,好嗎?”他微微一笑,眼睛立刻生動起來。我心想:“看來這個學生還是有希望的。”自此,每當他有丁點進步時,我便適時鼓勵與表揚他。還藉助班幹部的力量共同幫助他,使他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上課開始認真起來,作業也能按時上交,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改變了,比以前進步了許多……現在他已能融洽地與同學們生活在集體中,學習情況也今非昔比。班級的紀律和學習風氣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透過這個案例我認為班主任的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誨。對於劉德祝同學我放下架子親近他,敞開心扉,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絃。“動之於情,曉之於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改正了錯誤。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開始。學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愛,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才會使學生對教師崇敬、信任,從而激發學生對班主任的情感與對班級的熱愛。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6

  我班有一名學生叫池修俊,從我剛接手這個班就聽過他的名聲,除了體育好點以外,成績是我班較差中的一個,紀律更不用說,隔三差五的遲到,上課說話,睡覺,不良習慣很多。我從原來的班主任中瞭解到,每次犯錯誤時,他都“虛心”聽取老師的意見,主動承認錯誤並寫檢查。可是不出一兩天他還是照樣,按照班規處罰他,但這並沒有解決本質問題,他的這些壞習慣絲毫沒有改變,而且這個學生有談戀愛的傾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雙差生”。

  例如:一次午自習時間,我去班裡巡視,還沒進教室,在樓道就聽見他的聲音,當時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心裡一肚子火,心想這回可得好好的批他一頓,他一看見我進來,就趕緊坐好不說話了,當我正要開口時,他先說了,“老師,我錯了,您放心,以後我一定不說話了”,聽到他說這話,我有點無奈,他什麼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還有一次,他跟一個所謂的“女朋友”在班級裡打鬧,班中有學生告訴我,我去找他談話,他卻說:“老師平時不是教育我們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說要分男生女生,再說了時代不同了,我們也不能片面的看問題,總覺的男生女生在一起就是談戀愛。”有時候會給他弄的哭笑不得。

  面對這樣的學生,單純批評教育,採取懲罰措施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那又該如何去處理呢?我覺得作為班主任要在他的心目中樹立威信,讓他特別信服你,讓他去認可你,這樣他才會對你言聽計從,從心底真誠的去接受你的勸導和建議,而不是那種表面上的應付。為此,我便從他興趣愛好入手,他愛好籃球,我就在班上誇他得籃球打的好,有時也在一塊打籃球,跟他們多一些接觸。他愛踢足球我也去看看。另外,我發現他幾項體育成績都很好,鼓勵他參加學校運動會,為班級爭的榮譽,樹立他的集體榮譽感,慢慢增強他的信心。

  運動會結束後,我利用他這次所獲的好成績,在班級中大張旗鼓的表揚,讓他覺的在班級中自己的價值,逐漸願意參加班級的管理,為班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其實,他智商不錯,人也靈活,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不喜歡學習,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也越來越不自信,又不願意丟面子,所以總是做一些違反紀律的事引起別人的注意,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於是我從這種心理入手,讓他慢慢的知道除了違反紀律可以引起別人注意,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可做,透過經常和他聊天,(不聊學習上的問題,我從來不說一定要認真學習,免的引起他的對立,其實有時候讓他自己慢慢明白道理比我們強加給他要好的多)加深了我們師生之間的溝通,這樣我終於初步在他的心目中樹立了威信,然後我把以前的批評教育改為表揚鼓勵,對他近來一個月能夠不說話,按時交作業我也給予表揚鼓勵,這樣逐漸的去樹立他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除了在體育方面好以外,其他方面也可以做的更好。現在,雖然他的學習成績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原來的基礎差點),但紀律方面有明顯好轉,這使我在管理班級方面也覺得輕鬆了許多。

  我一直認為沒有人天生不願意表現的更好,只是他們很多人在權衡一下要想表現很好,不容易做到,所以選擇放棄了。而有些人卻也下決心改正一些不好的習慣,但我們卻希望他們能儘可能快的有所變化,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所以他們最終也放棄了。所以說,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做良師還要做益友,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他們的變化,還要給他們更寬容的空間。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7

  事蹟簡介:

  王洪春,女,漢族,52歲,重慶市開縣白泉鄉平安希望中心小學一級教師。堅守山區教育30多年,20xx年主動申請到最偏遠、交通不便的群嶺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當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廁所,在屋簷下做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教書育人,成績突出。關愛農村留守孩子,幫撫培養6個留守兒童,自費為學校買掛圖、體育用品。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高山上的“保姆老師”――記開縣白泉鄉平安希望中心小學教師王洪春。

  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一位50多歲的女教師獨守著破舊的村校,靠著堅強的毅力和一顆為山區孩子無私奉獻的愛心戰勝了無盡的困苦、恐懼和孤獨,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希望的`晴空。

  她就是王洪春,一個普普通通的女教師,為山區教育奉獻了30年,選擇了大山,挑起了重擔,她的事蹟讓無數人感動、稱讚。

  

  王洪春本是離縣城較近的和謙鎮人,因被大山小夥子劉權明的憨厚感動而隨嫁到了最偏遠的白泉。又因為她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和對孩子的喜愛當了一名農村小學教師,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命征程。

  30年來,她堅守在大山的深處,克服了重重困難。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農村的小學教育,奉獻給了渴求知識的一代又一代的山村孩子,用她慈母般的情懷呵護著每一個孩子。

  白泉鄉是開縣最偏僻、最貧困的一個鄉,30年前,這裡還不通公路,要想去一趟縣城,徒步翻山越嶺,要走上三天三夜。而王洪春又選擇了這個鄉最偏遠的村校紮下了根,一晃就是30年。

  30年來,王洪春愛生如子。在30年的教師生涯中,她自始至終關心照顧每一個學生,在她班上學習的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她都瞭如指掌。她對困難的學生總是給予無微不至關心,要是哪個學生因為家庭的貧困而失學,她總會從微薄的工資裡面擠出一部分錢給學生墊書雜費,說服他們復學。一個又一個,一年又一年,墊的錢越來越多,還她的卻很少,30年來,究竟給學生墊了多少費用,她自己也記不清了,因此,也讓她自己的生活也經常舉步維艱。

  王洪春家在農村,她每天上完課還必須幹農活,但是幾十年來,她在工作上從來沒有拖過後腿,對學習差的學生她也總是悉心輔導,從不放棄一個後進生。每天傍晚,她總是走村串戶,到學生家裡去家訪,去輔導學習差的學生,經常到了半夜才打著火把回家。

  

  20xx年8月,處於1700米高山上的群嶺二校急需教師,但是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正在學校領導焦頭爛額之際,49歲的王洪春老師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決定,她自願申請到群嶺二校任教。一個女教師,到一所荒涼得古廟一樣的學校教書,這讓所有知道的人都大吃一驚。

  群嶺村校是全鄉最偏遠、環境最惡劣的村校。海拔1700米的山樑上,一間破舊的土牆教室,兩邊的陡坡延伸至讓人恐懼的深谷。從場鎮到那裡,要走4個小時山路。以往的老師,沒有誰在學校待上過一年。

  因為之前沒去過群嶺,開學前,王洪春讓丈夫劉權明先上山看看。劉權明回來後,久久沒說話。“只要有路,我就能爬上去。”聽了妻子這話。劉權明開始默默為她收拾上山的被條、換洗衣服、泡麵和鹹菜。

  群嶺二校地處群山之顛,四面迎風,泥巴牆,瓦屋頂。校園總佔地面積38.9平方。開學頭一天,夫妻倆揹著東西,早上8點從家裡出發,下午2點才走到學校。

  來到學校,王洪春愣住了――30平方米的教室被隔成兩間,一間是教室,容納兩個年級的複式班,一間是老師臥室兼廚房。教室裡,3只腳的課桌就有6張。一個沒有門的廁所,中間掛了條麻袋分出男女。王洪春讓丈夫維修桌凳,自己打掃清潔。兩間屋,清理出的老鼠屎裝了一筲箕,還發現4張蛇蛻下的皮。

  當天晚上,因未帶床,王洪春和丈夫將紙板鋪在地上睡,沒電,就點蠟燭。一週後,學校才通電,丈夫也從家裡搬來一個床墊,放在借來的6個啤酒箱上,算是床,一直用到現在。

  幾個留守孩子和王老師住在一起,除了上課,王老師還要煮飯或者泡麵和學生一起吃。由於臥室太窄,王洪春不敢在裡面生火,山上電壓低,又不能用電飯鍋,所以王老師把灶搬到了屋外的空地上,下雨天又搬到屋裡。她做飯的灶就是一隻瓷盆,上面再放一個“三腳”和一口鍋,看起來有些像過家家,卻讓人覺得心酸。由於這裡海撥高,群嶺山上,每年冬天兩個多月大雪封山。沒有水,她就將乾淨點的雪放在鍋裡,融化後做飯。但不管多幹淨的雪,融化後的水都是黑的。她不敢喝,王老師只好幹吃泡麵。剛剛到群嶺村校的一年裡,她和學生就吃了七八十箱泡麵,三年吃了多少箱泡麵她自己也說不清了。

  

  條件越是艱苦,王老師越是努力地工作,因為她認為在這裡生活的人太不容易了。她希望能多為孩子們充電,讓孩子們長大了憑自己的實力改變命運,儘管她擔任的是複式班,但她對教學工作絲毫沒有怠慢。對於學生作業,無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她都一絲不苟地批改,而且還在一個本子上詳細地記錄了“作業反饋資訊”。學校領導問她:“這麼多的作業你怎麼改完的?”她卻平淡地說:“反正沒事,改點作業充實一些。”

  王洪春老師是82年前的民師,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她時時刻刻都在學習。在她的備課本和教科書上,到處能看到那些“循規蹈矩”的小字,那是她鑽研教材的見證。在村小有很多課餘時間,王老師除了改作業和輔導學生,就把大量的時間用來備課和學習。她說:“閒著也是閒著,有事做還好些。”在她簡單的床鋪底下,有很多書,她說沒地方放,只好放棉絮下面了。

  

  群嶺二校由於是白泉鄉條件最差、環境最惡劣的村校,曾經幾度派人去,都被那裡的境況嚇退了,在那裡最需要老師的時候,年近半百的王洪春卻主動申請去任教,這事卻讓她在那裡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

  在白馬泉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農村人光靠種莊稼維持生計是不行了。於是有勞動能力的人紛紛外出打工,留守兒童便成了教育過程中嚴峻的問題,據統計,白泉的在校生中,留守兒童佔50 %,留守兒童的家中的大人大多數是“老弱病殘”,家裡的活計變得特別忙,再加上學校路途遙遠,接送孩子也就成了大問題,見此情形,王洪春老師主動給孩子做中午飯。每天中午王老師都要用那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灶臺裡給十幾個孩子做飯。

  家長們見王老師待孩子特別好,有些離學校遠的就乾脆把孩子送到王老師那兒住。僅僅十多個平方的寢室裡,住著王老師和四個孩子,他們小的四歲,最大的有六歲。白天,王老師要為他們熱洗臉水、洗臉、梳頭、做飯,晚上,還得在三更、四更時分叫醒孩子陪他們上廁所,否則就會尿床。王老師每天給所有孩子上完課,便和這四個留守兒童一起玩。在王老師這裡,老師、廚師、管理員全由她一個承擔起來了。當同事問她累不累的時候,她卻用了一句最普通的話回答:“比起那些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我就好耍多了。”

  孩子們沒有床,王老師就把自家的鋼絲床背了上去;高山上沒有零食,她便在街上買了背上去免費給孩子吃;孩子們沒水喝,她便在簡單的灶臺裡給他們燒開水;孩子們沒活動場所,她便讓自己的丈夫用木頭做了一個乒乓球檯,她還買了如跳繩等許多體育用品,給孩子們玩;她還自己掏錢買了拼音掛圖、教字掛圖、漢字掛圖等張貼在教室的牆壁上。

  也就是因為她的用心良苦,現在不僅讓本校學生愛校如家,中心校回去的孩子也愛去那裡玩。也就是因為她的善良和藹,山上許多大姑娘也拿她當自己的媽媽,跟她談心,請教她一些生活小常識。在這裡,王老師得到了全體村民的尊重和信賴,王老師也不再孤單,因為在這裡她有許多親人。

  在王洪春主動申請上山之初,有人懷疑她在那裡堅持不了半年,也有人說她是為了出名。而今天,王老師不僅堅持了下來,當然也出了名,她的事蹟讓無數人感動,也受到眾多媒體的關注,但這不是她上山的初衷。出了名的王老師還是和以前一樣,默默的堅守在1700米的高山之巔,默默地辛勤工作,既當老師,又當保姆,默默地忍受著孤寂和艱辛,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為大山孩子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春華秋實,30年的傾情投入,30年的辛勤耕耘。王洪春以她大山般的樸實和堅毅,真誠待人,踏實做事,無私奉獻,贏得了學生的敬仰,家長的尊重,社會的好評。她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她的感人事蹟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和許多媒體的關注,20xx年,她再次被學校評為模範教師,縣“十佳班主任”,20xx年評為重慶市師德先進個人,20xx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評為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和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巾幗標兵、教育部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並當選為市縣兩級婦代會代表。面對這些榮譽,王老師卻說:“其實我做的都是分內之事,平常事,我只是希望我退休後,能有人繼續上來照顧這個山上的孩子,他們需要用知識來改變命運。”王老師就是這樣平凡的一個女人,和這裡的許多女人一樣,放假回家了是個賢妻良母。然而如此柔弱的肩膀卻挑起了大山的脊樑,為山區教育事業奉獻了她近乎一生的心血。如今,年過半百的她仍然堅守著那座大山,堅守著那裡的孩子。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8

  “謝老師是個好老師哩!”在xx縣渣坪鄉大溪村只要談起該村的小學老師xx,男女老少都會這樣說。

  的確,從他40年前不顧家人反對決然放棄城市國企儲備幹部身份跑到渣坪這個窮山窩窩裡拿起教鞭教書,到今天將近60花甲的桃李遍天下,謝老師就是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給這個原本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帶來了山裡娃娃讀書成才的收穫和希望。

  “我當了一輩子的老師,沒有取得什麼可炫耀的成績,但是我在用我的良心教書,教好書!”採訪中,謝老師滿臉謙和的說。

  40年前,大溪村唯一一個高中畢業的“秀才”xx跑回了老家做了民辦教師的訊息不脛而走。很多同村人都人前背後的笑他傻,因為當時xx縣的一個國企已經準備將其作為儲備幹部培養,這在當時,是最佳的職業選擇。但xx沒有在冷嘲熱諷中退卻,因為在他心中,教室裡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早已經深深的抓住了他的心。

  在課堂上,年輕的xx總是像一個優雅的儒者,滔滔不絕的和孩子一起遨遊知識的海洋,課堂上總是響起孩子的歡聲笑語。上完課,xx會馬上備課修改作業,而且還要和當地的村民一樣下地幹活“掙工分”,挖紅薯,放牛,割草,挑糞,砍柴……一切在他看來都能堅持和接受,他只要想到能夠第二天站到那個三尺講臺就渾身充滿力量。

  “這個伢子不錯,是我們村最好的老師,也是我們村集體出工時上等的勞動力。”80多歲的老村長每每回憶起年輕時候的謝老師,總是讚不絕口。

  xx的老家離學校很遠,每天步行來回需要一個小時。想到把時間都浪費在走路上,xx想到了搬家的“好辦法”,儘管家人一萬個不樂意。但當xx說起自己的顧慮時,還是獲得了家人的贊同。在仔細勘察了學校後面的地勢後,xx叫來了工匠,不多久,新家就落成了。從此學校和家連為一體,xx老師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傾注於教書育人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時,他毫不在意地說:“我是一名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傳授知識。”

  xx嚴抓教學質量的功夫沒有白費,他所帶的班級在全鄉考試中成績經常名列第一。在該鄉教育系統中流傳著“不怕要考試,就怕xx”的說法,其教學效果可見一斑。這時,渣坪中學向他丟擲了橄欖枝。可一想到沒有人願意到大溪這個山窩窩裡的村小來教書,xx就又打消了升調去中學的想法。

  “沒人願意到大溪去,還是我留下來吧。”再一次碰到中學的校長,xx帶著歉意小聲的說著。

  就這樣,xx一留就又是三十餘載。然而就是在自己的教學生涯將要畫上圓滿的句號時,xx卻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腎囊腫嚴重發作,經醫院檢查腎臟內有88毫米的囊腫。利用假期的時間,xx匆匆跑到醫院做完了手術,一到開學的時間就又跑到了學校上班。

  “我捨不得這群可愛的孩子!”xx動情得說著。

  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滿腔熱血而來不帶半根草去。”一年,十年,四十年,他從來都不覺的辛苦,總是任勞任怨辛勤的站在三尺講臺上耕耘著。就這樣,xx老師把他的人生和夢想全部奉獻給了山區的教育事業。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9

  對於那些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她給予了無私的愛,不是母親勝似母親,她的學生都叫她“愛心媽媽”。

  在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有一位頗具知名度、頗受人們尊敬、被當地父老鄉親親切稱為“留守媽媽”的山區小學女教師。在偏遠農村從教28來年,她由一名民辦教師成長為“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當她以優異的教學成績贏得眾多城區學校送來的“橄欖枝”時,她總是謙遜地說:“我出身農民,是農村撫育了我,我離不開農村。”為了讓村裡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工作,她把自己的家辦成了“替補學校”,留守兒童放學後把那裡當成自己的家。她,就是枳溝鎮枳溝小學的呂z。

  呂z,女,現年51歲,她獻身農村教育,熱愛兒童,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來關心照顧,用愛心和智慧呵護每一位學生,被譽為留守兒童的“老師媽媽”。她執著堅守、創新實踐,探索的“自主互動,賞評結合”習作教學法,在省內外產生較大影響,被譽為“呂z教學法”。她發表教育教學論文50多篇,形成48萬字的書稿,成為齊魯大地教書育人的楷模。

  “留守媽媽”,用愛心為學生撐起一片天

  紮根農村,熱愛兒童,對兒童懷有神聖而又永恆的感情,這是呂z執教生涯中最突出的特點,更是支撐她執著堅守、教書育人,取得人生輝煌的思想動力。特別是近年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大幅增多,父母外出打工,大多由爺爺奶奶來帶的實際情況,她把家辦成了8小時之外的課堂。每到學校的放學鈴聲響起,我們就會看到排著隊的孩子們往呂老師家裡走,因為那裡是他們的心靈港灣。用常年在上海打工的張曉的話來說就是:“我們在外很安心,不像其他工友那樣整天牽掛孩子,因為孩子在呂老師的家裡”。

  如果說起呂z對孩子、對留守孩子的獨特的愛,還要從她的教學生涯中的“十年理髮師經歷”說起。呂z所在的農村小學屬於偏遠山區,孩子們理髮比較困難,一是會理髮的人少,二是學生家長大都顧不上孩子。班上的孩子因此一個個灰頭土臉、蓬頭垢面。她決心學會理髮,讓學生“精神”起來。可是,當拿起理髮剪子的時侯,面對學生她又猶豫了,如果理得不好,怎麼辦?最後決定,先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女兒剛剛上小學,還不懂得“攬頭剃沒有好手藝”這個俗語。女兒很高興地坐在小板凳上,頭任媽媽擺佈,費了好大勁,理完了發。當女兒照著鏡子的時候,哇哇地大哭起來。這件事,也許給女兒留下的印象太深,每每提起,總是說:“媽,你太偏心了,為了你的學生,你把我打扮的那麼醜!”呂z每次都是帶著歉意說:“還別說,現在來看,那是最酷的髮型。”

  透過請教鎮上的理髮師傅,呂z最終學會了理髮,而且水平很不錯。從那以後,班裡的學生哪個需要理髮了,她就是孩子們的義務理髮師,就這樣一直堅持了10年。

  在諸城市,人們所熟知的呂z,不但是一名教學優秀教師,更是一位頗有愛心,充滿責任感的“老師媽媽”。

  呂z對班上的每一名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愛護,她的愛像陽光一樣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單親家庭孩子、留守兒童,她更是給予了無私的愛,不但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在生活、思想、身心健康、道德養成等方面給予關愛,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群眾為此送她“老師媽媽”、“愛心媽媽”、“留守媽媽”等雅號。

  “這個冬天天氣變化無常,前些日子,體弱多病的我突然感冒發燒,呂老師陪我到社群衛生室打完針,坐在我的床邊給我送水、喂藥,陪我說話逗我開心,看到她親切的面容,讓我想起了疼我愛我的媽媽。我感激得哭了……”這是學生王某一段發自肺腑的話語。

  王某是呂z班上一個單親家庭孩子,母親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為的是賺錢好養活體弱多病的奶奶,供給王某上學。王某這個只有11歲的孩子,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天既要自己下手做飯、照顧生病的奶奶,又要堅持上學,經濟上不富裕,生活很艱辛。

  呂z得知後,把王某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來照顧,不但在思想上鼓勵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顧她、資助他。一次,王某感冒發燒,但這個孝敬的孩子,還惦記著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媽媽,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撲簌簌地流了下來。呂z把這個孩子摟在懷裡,安慰她、鼓勵她。“老師,您就是我最親最親的媽媽,從今以後我就叫您‘老師媽媽’好嗎!”王某哽咽著說。呂z撫摸著這個孩子,動情地說:“好呀,老師當然願意當這個媽媽了,我還害怕做得不好,不夠格呢!”從此,王某就有了一個令她自豪的媽媽。在呂z的悉心照料下,王某找回了童年的天真爛漫,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了。

  據王某的家人反映,過去三年時間裡,呂z經常給她送這送那,僅資助現金就3500元。同時,呂z還發動班上的同學當志願者,輪流到她家幫助幹家務、照顧奶奶。

  “做學生的‘老師媽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教育。”這是呂z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她認為:關愛學生這既應該是老師的一種本能,更應該是一種神聖的感情。

  “我要當好全班同學的‘老師媽媽’,應該瞭解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 呂z對學生懷有持久的、熾熱的情懷,也一直用這種情懷來激勵自己一路前行。

  在呂z的教師生涯中,數不清的困難學生得到她無私的幫助。呂z課堂上是是全班同學的老師,課後就是他們的“媽媽”,給了學生無私的、博大的愛。

  呂z從教28年,受到過她資助的學生有多少,連她本人也說不清。從她的家人對其中數額較大的記錄中可知,她僅資助學生的現金就達5萬多元。在呂z的帶動下,她所在的枳溝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和單親家庭、留守兒童以及特殊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等結成了幫扶對子,人人都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子女一樣關心愛護,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這裡的校園暖融融!

教師育人事蹟材料10

  記得去年我班同學餘樂穎,平時沉默寡言,成績一般,得到老師表揚的機會不多,無心念書,認為“讀書無用論”、“國家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即使自己考上大學,以後還得自己找工作,還不如現在放棄學業,趁早到社會上闖出一條創業之路,於是,他整天精神萎靡,自暴自棄,越來越放肆,作業經常不能及時完成,甚至不參加期末考試,老師詢問他,他也不做更多的解釋。於是我就和他的家長聯絡,他的爸爸知道後,很著急,說:“我的孩子,在家是很乖的,我經常在外打工,不在家,他週末回家經常幫媽媽幹家務活、農活,樣樣都會,在學校怎麼會變成那樣子?

  請老師多關心他,多和他談談心,多給他講道理,他肯定能學好的。”家長的一番話提醒了我,也許我對他還了解的不夠深入,對他的真實性格還不是很清楚,那麼我就憑印象給他下定義,做了結論,這不是一棍子把他打死了嗎?在家是一個樣,在學校又是另外一個樣,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雙重性格,這就需要老師細緻地觀察,耐心地引導,其實很多學生都是很有個性,也有很多優點,如果能做到對每一位同學都能留心觀察,合理引導,悉心培養,我想我們的每位學生都是有閃光點,都有開發價值的。

  可能,這樣的學生更需要老師做個有心人,去用心地發現,用心地培養,才能有所創造。於是,以後的日子裡,我留心觀察他,用心引導他,有意給他機會,看到他有進步,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不斷鞭策他。沒想到,短短兩個月裡,他就有了很大進步,專心聽講,發言積極,作業端正,成績提高了,性格開朗了,與同學相處融洽,也更關心班集體了,於是第二學期我讓他當任體育委員。現在他對自己的學習越來越感興趣,也越來越自信了。

  這個事例讓我明白:用心觀察,細心發現,做學生心中的砣,才能深得學生的心,班級工作開展才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