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科學活動教案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模板彙編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動手操作實驗過程,使幼兒瞭解酚酞溶液遇到鹼溶液會變成紅色的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濃厚的探究慾望。

  2.小組合作完成酚酞溶液繪畫,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重點難點

  感受和發現水的神奇之處。

  活動準備

  1黑貓警長頭飾、白貓警士頭飾若干。

  2.毛筆、杯子、棉籤、稀鹼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3.圖畫紙數張,教師示範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酚酞溶液繪畫老鼠腳印晾乾)。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事黑貓警長,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一黑貓警長頭飾問:“小朋友,想和黑貓警長做遊戲嗎?

  2.分配角色,教師扮演黑貓警長,小朋友扮演白貓警士。

  3.接到報警電話

  提問:誰打的電話?(雞媽媽)雞媽媽的蛋寶寶怎麼了?

  4、分組搜尋、營救蛋寶寶

  5、出示神奇的水(鹼溶液),噴一噴,現出腳印。

  二、幼兒實驗並交流。

  1、教師講解酚酞溶液的製作過程 。

  2、幼兒用酚酞溶液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

  3、教師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4.幼兒配置鹼溶液,教師講解要求;

  5.幼兒噴畫:如何讓我們的酚酞溶液畫“現身”呢?(幼兒用鹼溶液噴畫)

  結論: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種水(稀鹼溶液)會變成紅色。

  6.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

  三、結束活動

  酚酞溶液和另一種藥水(稀鹼溶液)在一起的時候,會變成紅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許多奇妙的現象。請小警士回去後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再次接到報警電話:森林裡又有新的案情發生了,小警士們帶好我們的辦案工具出發)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對不同竹蜻蜓飛行高度與旋翼結構的觀察,初步瞭解"竹蜻蜓"旋翼的傾斜度以及兩邊對稱是讓竹蜻蜓高飛的必要條件。

  2、學習對比觀察與合作探索,並能準確地作出記錄。

  3、感受探索科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多媒體課件:《有趣的竹蜻蜓》。

  2、兩人一套幼兒操作記錄材料(紅黃綠不同形狀的竹蜻蜓、操作記錄卡)。

  3、每人一輛竹蜻蜓小車。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玩竹蜻蜓,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指導語:今天老師帶來很多竹蜻蜓,你們想玩嗎?小朋友玩的時候要想辦法讓竹蜻蜓飛起來。

  指導要點:掌握竹蜻蜓飛起來的方法,瞭解竹蜻蜓簡單的外形結構。

  2、幼兒分組探索,瞭解竹蜻蜓能高飛與旋翼的對稱和傾斜度有關。

  指導語:這裡有三種不同形狀的竹蜻蜓,到底哪種竹蜻蜓飛的高?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請小朋友邊實驗邊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介紹記錄方法)指導要點:兩人一組,合作探索不同形狀的竹蜻蜓向上飛的狀態,並記錄在卡中。

  3、分享探索記錄結果,瞭解竹蜻蜓向上飛的原理。

  (1)幼兒講述探索結果。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2)觀看課件,瞭解竹蜻蜓向上飛的原理。

  提問:為什麼旋翼對稱、有傾斜度的竹蜻蜓可以向上飛起來呢?

  指導要點:指導竹蜻蜓向上飛的高度與葉片的對稱和傾斜度有重要關係,當旋翼旋轉時,旋轉的葉片將空氣向下推,形成一股強風,而空氣也給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這股升力隨著葉片的傾斜角而改變,傾角大升力就大,傾角小升力也小。當升力大於竹蜻蜓的重量時,竹蜻蜓便可向上飛起。

  (3)看課件,瞭解"竹蜻蜓"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竹蜻蜓旋翼的原理製作出來的呢?

  (4)幼兒玩竹蜻蜓小車,進一步體驗反作用推力的原理。

  指導要點:知道竹蜻蜓的轉動能帶動小車向前跑。

  活動延伸:

  1、將幼兒製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學區,鼓勵幼兒課間繼續探索發現飛行的更多奧秘(如翅膀顏色在飛行過程中的變化等)。

  2、在美工區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在竹蜻蜓的翅膀造型、裝飾上作多種嘗試和改進,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

  活動反思:

  1、選材契合幼兒的興趣點和年齡特徵。活動從本班幼兒的興趣點"竹蜻蜓"入手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有效調動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高了合作探索能力。

  2、創設支援幼兒探索發現的遊戲情境,寓教於樂。活動巧妙利用了幼兒身邊熟悉的環境和事物,創設了比比哪種形狀的"竹蜻蜓"飛得高,使科學小實驗輕鬆有趣,並結合層層深入的提問幫助幼兒在動手實踐、主動探索中觀察、對比、發現不同形狀的"竹蜻蜓"飛行的特性,初步感知其向上飛的科學原理。

  3、注意在科學活動中整合其他領域的教育內容,尤其重視分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學習分工,互相合作探索、互相交流。讓幼兒在獲取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合作探索的能力與耐心傾聽的能力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育目標:

  1、透過觀察圖片,瞭解小雞的生長過程及基本特徵。

  2、進一步學習根據教師的提問,表述自己看到的圖片內容。

  3、樂意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的生長過程,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一段音樂、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26、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教師做小雞“嘰嘰嘰嘰”的動作,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猜猜這是什麼小動物呢?

  二、新授部分。

  1、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瞭解小雞的生長過程。

  教師:你知道小雞是怎麼來的嗎?雞蛋是怎樣變成小雞的呢?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誰在孵蛋呢?(母雞媽媽)

  教師:雞蛋有什麼變化?(裂開了、破裂了)

  教師:雞蛋怎麼會破呢?誰在裡面?(雞蛋裡面有小雞)

  教師:小雞是用什麼啄破蛋殼的呢?(小雞是用嘴巴啄破蛋殼的)

  教師:你看到小雞了嗎?蛋殼裂開了,它的身體是在蛋殼裡還是蛋殼外呢?

  教師:哇!小雞推開蛋殼,出來了,我們仔細看看它的眼睛是怎麼樣的呢?

  教師:小雞站起來了,羽毛怎麼樣了呀?它是什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雞叫。

  2、引導幼兒瞭解小雞長大後的樣子,知道它與公雞、母雞的區別。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小雞長大後是什麼樣子的呢?(有的長成公雞,有的長成母雞)

  教師小結:小雞還小的時候分不清楚有什麼不同,等小雞長大以後有的長成公雞、有的長成母雞,公雞的雞冠更大,尾巴更長,母雞的雞冠更小,尾巴更短。

  教師:小雞和公雞有什麼不一樣?公雞是怎麼叫的呢?

  教師:小雞和母雞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母雞怎麼叫的?

  三、遊戲;小雞長大了。

  遊戲玩法;

  幼兒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小雞生長的過程,教師用語言進行提醒。最後,

  當教師說:“小雞變、變、變”時,幼兒用動作或用聲音變成公雞或母雞。

  效果分析: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頂起紙板的有趣現象。

  2.探索不規則圖形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立體紙盒有很多個面,每個面都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不規則圖形紙板、各種立體空紙盒、一根吸管。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引發幼兒回顧經驗。

  引導語:上次小朋友試過頂規則圖形紙板,你發現了什麼秘密?

  二、不規則圖形活動探索。

  1.幼兒初步探索頂不規則圖形紙板,如果也用吸管頂,請你們猜猜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麼位置?

  2.教師提出探索記錄的要求:在紙板能頂起來的地方用筆做個幾號。

  3.幼兒操作探索頂不規則圖形紙板的方法,並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引導語: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在每個圖形上可以找到幾個能把它頂起來的點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吸管能頂起紙板?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不規則圖形板平衡的經驗。

  三、立體圖形探索。

  1.出示立體紙盒,提出問題,引導繼續探究引導語:這裡有許多立體紙盒,你們能將他們頂起來嗎?到底能找到幾個地方把它頂起來呢?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探索要求:頂立體紙盒是不是和頂不規格圖紙紙板一樣,也只有一個地方頂起來?請你們試一試,試完後,就在能把紙盒頂起來的地方做個記號。

  3.幼兒探究頂立體圖形紙板4.師幼分享交流:從中獲得立體紙盒有多個面,每個面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活動延伸:

  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到能不能也被頂起來呢?我們區角的時候,可以去試一試。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雨天的不同聲音和姿態,感受雨天的情景。

  2.嘗試用點和線來表示不同的'雨。

  3.喜歡繪畫活動,學習使用油畫棒的握筆方式。

  4.認識雨具,能說出它們的名稱,知道雨天要帶上或穿上雨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大雨以及小雨聲大雨、小雨、颳風時斜雨動態圖ppt;油畫棒若干、紙張若干。

  歌曲《大雨,小雨》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大小雨的不同特點

  難點:學習用點、線來較好的表示大雨、小雨

  活動過程:

  1.聽聲音辨別大小雨。

  --聽兩種不同的雨的聲音,請幼兒分辨。

  師:小朋友,你們都見過下雨了吧!下雨的時候有時會下小雨,有時會下大雨,你們聽聽哪個是小雨的聲音?哪個是大雨的聲音?

  --出示大雨和小雨圖片讓幼兒對比,驗證猜測的結果。

  --小結:小雨的聲音是滴滴答、滴滴答,大雨的聲音是嘩啦啦、嘩啦啦。

  2.看不同雨的外形,認識雨的不同形態並嘗試用手指畫雨。

  --觀看小雨動態圖,認識小雨的形態。

  師:除了聲音不一樣以外,小雨和大雨的樣子一樣嗎?小雨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用手來點一點吧!

  --觀察大雨動態圖,認識大雨的形態。

  --觀察斜雨動態圖,認識風吹過來的斜雨的形態。

  --小結:原來小雨和大雨除了聲音不一樣以外,他們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小雨是短短的,一點一點從天上落下來的;大雨是長長,一條一條從天上落下來的;沒有風的時候小雨和大雨都是直直的,風吹來了,雨就變成斜斜的,風越大雨就變得越斜。

  3.學習嘗試雨的不同畫法--師幼共同嘗試畫雨。

  師:剛才我們用手指來畫畫,現在我們要用筆來畫畫,你們會畫大雨和小雨嗎?風吹來了,雨會怎麼樣?(請個別幼兒試著畫雨,老師也可以有簡單的示範)--老師提供三張大白紙放在桌子上或地上,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畫大雨、小雨、斜雨。

  --提示幼兒畫完一種雨後,可以到另外兩組去畫不同的雨。

  --提醒幼兒注意站位,以免相互碰撞。

  4.欣賞作品添畫雨天背景讓幼兒講述保護水資源的方法,設計節約用水的標記。

  --組織幼兒觀察自己的作品,看看小雨、大雨、斜雨有什麼不一樣?

  --老師用蠟筆在幼兒的作品的大海報紙上作烏雲,突出雨天的情境,讓幼兒清晰觀看自己的作品,感受雨的不同變化。

  5.音樂結束--在情景下音樂再次用手指畫雨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兒歌嗎?《大雨、小雨》,我們跟著音樂一起用手指畫一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