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民俗> 【精選】民俗作文7篇

民俗作文

【精選】民俗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俗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1. 情節波折性較強,於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2. 情節變化不落於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3. 情節發展較平緩,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4. 情節變化平淡無奇,缺乏新意。

  5. 情節平直,毫無懸念,平鋪直敘似記流水賬。

  6. 過程詳細,結尾卻簡略不全。結構不合理,給人以虎頭蛇尾之感。

  7. 構思不合常理,內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

  8. 情節大起大落,轉換太快,不夠連貫自然。

  9. 比喻生動形象貼切,本體與喻體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與說服力都大大增強了。

  10. 適當地運用對比比較等手法,透過事物相互間的懸殊與差異,有力地佐證文章的中心。

  11. 不失時機地運用排比的手法,從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特徵,既增強語勢,又給讀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2. 巧妙地運用擬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備了人的行為特徵人的思想情感,使之從側面體現文中主人公的心靈歷程。

  13. 能夠選擇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題材,事件的代表性較強。

  14. 選材新穎獨特,不附平庸,一掃迂俗之氣,令人耳目一新。

  15. 雖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徹合理,理性挖掘較深,凸現了事件的本質。

  16. 事件雖小,但反映出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7. 從多方面多角度選材,充分體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徵,人物形象豐滿。

  18. 選材過於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題材老思想,平淡無奇。

  19. 雖然選擇了生活中具有一定敘寫價值的事件,但由於分析不透徹,挖掘不深,事件潛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體現。

民俗作文 篇2

  在深圳,當然要去國貿大廈、人民廣場、中英街等處,看那高樓林立的街市,感受開放前沿的氣息。但,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遊錦繡中華民俗村。

  錦繡中華民俗村座落在美麗的深圳灣畔,佔地30多萬平方米。該園將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微縮複製在園中,是中國最全最精緻的微縮景觀群。

  園中綠樹蔥翠,曲徑通幽。邁步在充滿南國情調的花叢間,沿路觀賞精製的景觀。這些景觀並非隨便塑造的外觀模型,多為按1比15的比例原樣仿建,個別景點為1:10或1:8。較之於原物,雖然形體小了,但結構、構築方法完全相同,是一磚一瓦砌起來,一梁一柱搭起來,一樓一院壘起來,一間一廳並起來,毫不含糊。況且,除了用建築、雕塑方面的能工巧匠設計製作外,還請原景地的專家學者親自參與制作和實地感受,充分保留了景觀的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就連山林園樹,都能達到與建築景觀比例協調,真是不簡單。當你看到這麼的大“盆景”一組組排列時,怎能不雙手稱讚。

  園中景物皆按祖國版圖上的相應方位佈置,既有塞北高原的蒙古包,也有江南水鄉的小村落;既有世界屋脊上的布達拉宮,也有美麗海島上的椰樹林。此處看到北京故宮的金碧輝煌,彼處望見長江三峽的曲折動人;這邊是應縣木塔、懸空寺,那邊有少林寺院與塔林;看齊魯,得見泰嶽高峰、孔廟大殿;觀荊楚,則有滕王飛閣、黃山峻影。考雲南見崇聖三塔,尋貴州遇布依村寨。長城能留影,晉祠可生情,避暑山莊的風韻異常動人。景觀多,看不盡;感受多,說不全。一個個景觀,沒見過實景的,在這裡看個大概,聊以解雙眼之讒。已覽過實景的,再借此加深印象,回味無窮。再說了,這些景雖小,卻也小得可愛,其精巧之韻,具有無窮的魅力,不然,遊人們“一日遊遍全國”的夢想怎能實現呢!

  配合這些反映祖國山河之美、能夠激發愛國之情的微縮景觀,園中還有一些精美的點綴。比如景區門口那塊聳起的石頭,石頭旁邊那架高大的木製水車,就很能激起遊人的情味。園內有彩橋架河,奇石臥草,綠水行舟,美圖掛牆。累了有路邊連椅可坐,樂了有輕快音樂可聽。遊人們或一二攜手,三五成群,或老者攜兒帶孫,或青年牽夫挽妻,或遠來者匆匆觀去,或近居者緩行慢觀。一群少年天真爛漫,說笑聲如唧唧喳喳的小鳥。幾個穿著綵衣的藝術生舞動著手腳,翩然飄過我們的眼前。

  景區裡,在特設的地點,有特別的民族風情表演。一撥撥少數民族演員,穿載本民族代表性的衣飾,載歌載舞,盡情地傳遞著那個民族特有的風韻。有的表演還可讓遊客們參與,當你加入到唱唱跳跳的隊伍會,會感到十分新奇。比如,參與傣族朋友的潑水節,挎包收起,肌膚露出,小盆端來,水花濺去。把潔淨清涼的聖水潑向空中,潑向對面,潑向眾人,那種歡快與熱烈,火爆了周圍的空氣。

  正好,我在這個景區看過微縮的石林,接著去了雲南。在雲南假了包換的石林真容面前,拿出在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石林前的留影,兩相對照,別有一番滋味。

民俗作文 篇3

  冬至節氣早過了,天氣異常陰冷,一連好幾天,難得見太陽。田地裡的活早就歇了,人們貓在家裡,也懶得出去。這些日子裡,最要緊的事就是打餈粑。

  打餈粑是平常農家的大事,也是喜事,打完餈粑就意味著要過年了。父親老早就說,機器打的餈粑有股子鐵腥味,不好吃。今年年成好,把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請來,一家人都出把力氣——自己打。

  我長這麼大了,還從來沒有見過自己打餈粑,特別好奇,於是天天跟著父親,看他在忙啥。

  石頭鑿成的粑缸是現成的,就在老屋的門背後臥著。父親早就將它清理出來,並洗得乾乾淨淨;當他滿懷希望爬上堂屋的倒樓。翻出那些不知何年何月用過的粑棍時,才發現那些木頭棍子早就爛得不堪用力;不過這也難不倒父親,父親本就是一個半邊把式的木匠。他找出他的大鋸、刨子,不到半天工夫,六根用桑樹新做的粑棍就妥妥當當了。

  白得像雪一樣的糯米被母親淘洗乾淨。父親一邊把一個人也難以抱得過來的木甑架在上滿水的鍋裡,一邊讓我在灶下使勁地往灶膛裡塞著棉稈、劈材,灶膛裡一片光亮,紅紅的火苗撲哧撲哧地舔著黑乎乎的鍋底,時而衝出灶口,差點就燒到了我的眉毛。鍋裡的水很快開了,騰騰地冒著熱氣,母親挽起袖口,用鐵瓢一瓢一瓢地把糯米舀進去,最後用木鍋蓋蓋好!

  粑缸被移到了堂屋的中間,大伯二伯、三叔四父都脫了棉襖,拿起粑棍,摩拳擦掌;米飯蒸好了,叔輩們抬出飯甑,將米飯倒人粑缸中,大家圍著粑缸一陣亂摁;摁了一陣,大家又圍起來左轉一轉,右轉一轉,末了又是一陣亂摁。

  粑終於摁好了,父親從面盆裡取出浸過水的白麻布,將粑缸中的粑扯成一團一團的,擱在案板上。案板上早就鋪好一層炒米粉,案子裡面還擱著糖罐。我知道,這先揉出來的餈粑包上糖是要敬神敬客和送給左鄰右合的。到澱粉拿上來的時候,揉出來的餈粑才是留著過年及平時享用的。

  大伯二伯、三叔四父,人多力量大,揉的揉,摁的摁,一甑米飯很快就變成了案板上大大小小、一塊又一塊的餈粑,讓人的心裡覺得愜意和滿足!

  屋外寒風冽冽,屋內紅紅火火,我想,這也許就是農家日子的味道吧!

民俗作文 篇4

  快樂的事情就像一顆顆珍珠,今天我就要挑最美麗、最有光澤的一顆展示給大家。

  那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民俗節。我早早的起床穿上媽媽給我準備的漢服,興高采烈地來到學校。

  我剛走進教室就發現平常安靜的教室今天卻像炸開了鍋一樣,大家嘻笑著、談論著。所有人都對今天的民俗節充滿了期待。

  活動開始了,同學們被分成五組,由老師和志願者阿姨們帶領著去各個班級闖關蓋雛鷹章。不一會兒大家都分散開來。我們小組先去了三(10)班。在那裡我們進行了託乒乓球大闖關,所有同學用乒乓球板託著乒乓球保持平衡,大家都卯足了勁不讓球從板上滾下來。很快大家都挑戰成功了。接下來我們又進行了口訣背誦大闖關和繪畫、猜歌名等十幾種大闖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立硬幣大闖關,進教室之前,我從窗戶把頭伸進去左看看右瞧瞧,想從前面挑戰的同學手中學習一些立硬幣的技巧。只見大家都慢慢地、輕輕地把硬幣書在桌子上,可是硬幣一點也不聽話。一下子往左歪一下子向右倒。很快就輪到我了,我坐下來仔細觀察了桌面和硬幣,然後調整了硬幣的方向,手一鬆,哇!我竟然第一次就成功了,我激動得從座位上跳了起來!

  半天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我們都順利敲得了19個雛鷹章,每個人拿到了19個民俗幣。

  午飯過後我們開始了中午的動活動。我們先是看了電影、畫了年畫,接下來就是猜燈謎活動。現場的燈謎實在是太多了,我和幾個同學相約到不同的地方去猜不同的燈謎,然後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答案。很快我們就輕鬆猜出56條燈謎,高高興興地回到教室。

  下午就是期待已久的換小吃環節了。現場一排排的小吃攤,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美食。我們帶著闖關得來的民俗幣,來到各自喜歡的攤位前。我一下子就被一個川劇變臉的玩具吸引了,立刻換了一個。隨後我又換了兩個零食和一小桶雞米花。可是怎麼越吃越餓了呢?肯定是還沒有吃主食。於是我又換了一份泡麵,上面還有大大的丸子!總算有點飽了,這時我的好朋友告訴我前面還有更好吃的火腿腸裹蛋。我毫不猶豫一下子換了兩根。吃完火腿腸,猛然發現我只剩下兩個民俗幣了。沒辦法我只能再換一杯可樂了。換好可樂,我學著李白飲酒的樣子一邊喝著我的可樂一邊走回了教室。

  愉快的民俗節就這樣接近尾聲了,我們不僅玩到了非常有趣的闖關活動,還吃到了美味可口的各式美食。我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民俗節了。

民俗作文 篇5

  花,是個五十六個民族圍成一朵花,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情。不一樣的風俗造就了不一樣的節日風俗而提到節日風俗,我首先會想到,這北京風俗相信大家已經了,但真識過的估計也不多,那就讓我帶領大家去觀賞這一有趣的民俗。

  內城外寺院都舉辦,是大型的集市。大清早,廟門外小攤便吆喝起來,一條街被擠得水洩不通,滿懷的好心情,漫步走進廟門,首先映入的便是此年的生肖物,絨毛的、瓷的、玉的,使人眼花繚亂。的玩意兒排放在上,整齊有序,很是吸人眼球。

  參觀完精緻的,便來到食品一條街準備,這裡四處飄香,十里之外也能聞著香味趕來。食品街的.都是小吃,聚集了八方美味,光是看看,都已經口水三尺玩累了,就到這裡來,品味各色佳餚,定是舒服!聽聞北京集市的味美、肉肥,我也激動的心情,找了幾家老手,一連要了十幾串,坐在小椅上邊吃邊看看繁市,好不快活,真好吃,一連的下肚,都還不過癮,誰叫北京的小吃色香呢?

  吃飽喝足,隨我往前繼續觀賞,一路小跑,便來到兒童天地,這裡有小孩玩耍的各種有獎遊戲,也有新年才推出的稀有玩具,“槍”、“綿羊拉車”、“”,五花八門,各具特色遊戲有的刺激,有的有趣,無不讓人張睜大眼睛,,其樂無窮,我雖然沒玩(感覺忒幼稚!)但這些活動卻讓無數的小孩子。

  玩夠了,告別遊樂場,隨我一同去聽“”,用心去感受文化的真諦。不早早趕到演出戲場,那還真是難以看到臺上演員的表演,劇場是十里八層被文藝愛好者圍得水洩不通。這兒的節目豐富多彩,層出不窮,有京劇、、相聲、小品、等,一個連一個,讓臺下的觀眾過足了癮,熟悉的哼上兩曲,不懂的,也用手在空中上下比劃,跟著旋律,搖頭晃腦,享受京劇的,小品的歡快。演完一出,拍手聲響遍了整個場地,久久迴盪在廟會的上空。

  我東蹦西跳,早已,卻也樂在其中,雖然沒有鞭炮的喜慶,但也不失節日的氣氛,反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廟會,新廟會,大聚會,它有它的獨特,它有它的熱鬧。祖國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風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可的風情,卻讓我為之一爽!

民俗作文 篇6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有關民俗風情的。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 。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揹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檢視曆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民俗作文 篇7

  大年初三,爸爸媽媽帶我到七賢民俗村去玩。那裡人可多了,從遠處看個個就像小螞蟻一樣,黑壓壓的一片。走近一看,更是人山人海。裡邊還有很多好吃的。我想,這次可要吃個夠,玩個樂了。

  一進大院,我一眼就看到一個蹦蹦車,這個車跟一般的碰碰車不一樣,他的底部是個橢圓型的,就像一個躺椅一樣,駕駛不好人就會掉下來的,我簡單的聽了叔叔的指導之後,就迫不及待得上了車。哇!這個車還真不好開,我推前檔,它偏往後跑,我讓它往左轉,它偏往右移,差一點沒把我掉下來,幸虧有20年駕齡的爸爸坐在旁邊,我才倖免一難。這會兒我想讓膽小的媽媽坐上體驗一下我的開車技術,我就讓叔叔給我換了一輛車,這輛車還真聽話,就是時不時會向後仰,好幾次差一點兒把媽媽掉下來,媽媽被嚇得手足無措嗷嗷直叫,可我的心裡卻樂開了花,因為我學會了開車。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遨遊太空這個娛樂場,我看到有好幾個哥哥姐姐都在坐,我就有點心動了,但是還有點害怕,到底敢不敢坐呢,萬一掉下來怎麼辦,那可是十米高呀!聽到哥哥姐姐的驚呼聲,媽媽問我敢坐不敢。我說,不敢,媽媽說,這有什麼好害怕呢,為什麼不挑戰一下自己呢?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坐上了飛船,剛開始還略帶興奮,一會兒就不行了,那飛船在十米高空上不是朝上就是朝下,不是左轉就是右轉,轉地我是頭暈眼花,我緊緊地閉著眼睛,手抓地牢牢的,生怕掉下來。這時我聽見媽媽在下邊喊,兒子快睜開眼睛,看看下邊,體驗一下感覺,這時我才慢慢地睜開了眼,心裡還是很害怕,我聽到隔壁的哥哥姐姐都在歡呼,我想,如果我也叫出來,是不是就不害怕了,我就像他們一樣尖叫了起來,我真有點不害怕了,還感覺到很刺激,可惜又轉了幾個回合,遊戲結束了。

  這次民俗村之遊真是太爽了,因為我戰勝了自己的恐高症,相信你們也一樣很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