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關於實驗報告15篇

實驗報告

關於實驗報告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實驗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實驗報告1

  提出為題:現代社會需不需要與人溝通?

  做出假設: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實驗器材:“溝通”顆粒若干、“自閉”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與陌生人交談等物質)、“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看不起別人、高傲、自以為是等物質)、“陌生環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劑100毫升(可以加速反應時間)。燒杯兩個

  實驗步驟:①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閉”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閉”溶液於“陌生環境”溶液反應異常,兩種溶液相互排斥。且從“自閉”溶液中產生出“害怕、無助”等字樣並瀕臨自我毀滅邊緣。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和催化劑50毫升。在次觀察發現兩種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開始融合並在新溶液中產生了“團結、互幫互助、快樂”等字樣,還發出一種令人心情舒暢的氣體。

  ②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大”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高高在上且對“陌生環境”溶液有排斥反應並在“自大”溶液中產生出“惱怒、看不起別人”等字樣,“陌生環境”溶液也產生出“惱怒、排斥”等字樣,兩種溶液互相排斥,都在攻擊對方。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催化劑5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相互融合並在溶液中產生“接納、諒解、團結”等字樣,並也和“自閉”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融合後一樣也發出香氣。

  得出結論: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總結:即使在資訊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我們也要學會與人溝通,不管你是自大也好自卑也罷。只要我們在世上就要與人溝通,即使是陌生的環境,我們也要學會——溝通。

  年月日

  實驗人:

關於實驗報告2

  一、實驗目的:

  (1)瞭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練掌握分液漏斗的選擇及各項操作。

  二、實驗原理:

  利用某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將它們分離開來。

  三、實驗儀器和藥品:

  藥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燒杯、帶鐵圈的鐵架臺、20ml

  四、實驗步驟:

  1、分液漏斗的選擇和檢驗: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檢查完畢將分液漏斗置於鐵架臺上;

  2、振盪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劑CCl4加入分液漏斗,蓋好玻璃塞,振盪、放氣;需要重複幾次振盪放氣。

  3、靜置分層:將振盪後的分液漏斗放於鐵架臺上,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懷內壁;

  4、分液:調整瓶塞凹槽對著瓶頸小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輕輕旋動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則分離液體;

  五、實驗室製備圖:

  六、實驗總結(注意事項):

  1、分液漏斗一般選擇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為:關閉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蓋好蓋子,用右手壓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盪,看是否漏水。

  2、將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總量不超過其容積的3/4;

  3、振盪操作要領:右手頂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盪;振盪過程中要放氣2—3次,讓分液漏斗仍保持傾斜狀態,旋開旋塞,放出蒸氣或產生的氣體,使內外壓力平衡;

  4、要及時記錄萃取前後的液麵情況及顏色變化;振盪前,上層為黃色,下層為無色;振盪靜置後,上層為無色(或淡黃色),下層為紫色;

  5、萃取劑的選擇

  a、溶質在萃取劑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劑(水)大。

  b、萃取劑與原溶劑(水)不互溶。

  c、萃取劑與溶液不發生發應。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則分離液體是為了防止上層液體混帶有下層液體。

  七、問題:

  1、如果將萃取劑換成苯,實驗現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種有機溶劑做萃取劑更好些?為什麼?

關於實驗報告3

  一. 實驗目的:

  透過觀察食品外在的形狀和顏色特點及透過品嚐食品來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的靈敏性.

  二. 實驗方法:

  1, 視覺:透過視覺觀察商品的外形特點和顏色等。

  2, 嗅覺:透過嗅覺感覺商品的氣味。

  3, 味覺:透過聽覺聽到嘗吃商品時的聲音。

  4, 舌覺:色覺主要感覺商品的味道。

  5, 觸覺:感覺商品的堅硬柔軟等。

  三. 實驗內容:

  1, 不丟手與周包穀的對比:

  (1),遵義不丟手爆米花是貴州間傳統休閒食品,口感酥鬆、香脆、不膩、不燥,食而不忘,好滋味當然讓您不忍停手,因而命名“不丟手”

  (2)周包穀與不丟手比起來比較硬,比較翠且顏色也比不丟手更深。甜味比不丟手淡。

  2,好麗友、派,外形圓柱形,外表呈巧克力色,聞起來巧克力味十足,夾層白色的海綿狀,手感柔軟的餅乾、富有純正香濃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及麥淇酪(不含脂肪),再搭配滑軟柔韌且含有果凍成分的果汁軟糖夾心。

  3,白色的草餅:手感軟綿,聞起來清香可口,花生味的,夾層中間有紅糖。

  四. 實驗總結:

  1, 透過實驗可感知自己的感覺器官方面的優勢與劣勢,我自身視覺和嗅覺都還可以,舌覺不怎麼靈敏,有待加強。

  2, 很多食品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要親身體驗,實際觸及和感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

關於實驗報告4

  探討形式美的法則,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那麼,它的意義何在呢?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當你接觸任何一件有存在價值的事物時,它必定具備合乎邏輯的內容和形式。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所處經濟地位、文化素質、思想習俗、生活理想、價值觀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然而單從形式條件來評價某一事物或某一視覺形象時,對於美或醜的感覺在大多數人中間存在著一種基本相通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從人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它的依據就是客觀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則,我們稱之為形式美法則。在我們的視覺經驗中,高大的杉樹、聳立的高樓大廈、巍峨的山巒尖峰等,它們的結構輪廓都是高聳的垂直線,因而垂直線在視覺形式上給人以上升、高大、威嚴等感受;而水平線則使人聯絡到地平線、一望無際的平原、風平浪靜的大海等,因而產生開闊、徐緩、平靜等感受…… 這些源於生活積累的共識,使我們逐漸發現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在西方自古希臘時代就有一些學者與藝術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則的理論,時至今日,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

  形式美在創造美這個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設計構圖的實踐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我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我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運用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造時,首先要透徹領會不同形式美的法則的特定表現功能和審美意義,明確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後再根據需要正確選擇適用的形式法則,從而構成適合需要的形式美。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隨著美的事物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髮展,因此,在美的創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又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生搬硬套某一種形式美法則,而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形式美中體現創造性特點。形式美的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

  (一)統一與變化

  統一與變化是一對辯證的矛盾關係,是宇宙運動發展的規律,亦是形式美法則的集大成者,其他法則均圍繞其展開,因此統一與變化可稱得上是形式美法則中的根本大法。

  我們在探討形式美時,即要求統一,又要找變化,光統一而無變化會使作品流於簡單、呆板、淺薄、單調與乏味;光變化而無統一則會使作品失於散亂、瑣碎、喧賓奪主、畫蛇添足等。因此,我們應該講求既統一又變化,既主題鮮明、基調一致,又變化豐富、具體鮮活,這樣才能使作品完整統一,特徵強烈,同時又細緻耐看,生動靈氣。統一可以藉助於誇大或強調畫面中的某一元素,使其成為畫面中佔絕對壓倒優勢,以形成畫面的主調。在此前提下,強調細節的對比變化,啟用其內的張力,讓區域性出現亮點,真正做到“盡精微、至廣大”。如在民間木版年畫中靠黑線來統一,憑藉色彩求變化即屬此類。而在西方現代派大師蒙德里安的畫中,是靠那象徵宇宙的初始歸宿的經緯線來實現統一的;在齊白石的筆下,紅花墨葉是其風格,那紅花是變化,而那墨葉是統一,將一切純色、光鮮皆統一於那骨法用筆、墨分五色的點、線、面之筆墨構成中。

  (二)對比與調和

  大凡事物只有在對比中才能盡顯本色,也只有經過對比,才能使雙方的特徵變得更加強列。因此,無對比也就是無關係可言,只有在差異不同的對比關係中,才能形成畫面的張力,也才能平添其藝術魅力。調和的作用是使矛盾著的雙方趨於平衡,即諧調雙方的對比關係。 對比與調和這組矛盾在裝飾表現中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強調對比,不注重調和,畫面就會生硬、衝撞、支離破碎而不諧調,而如果一味只強調和而忽視對比,也會使畫面軟弱、沉悶而缺乏生氣,因此要既強調對比,亦注重調和,使作品既充滿張力,亦趨於平衡,憑其生動與完整來打動觀者。如在民間木版年畫中,紅、黃、綠、紫等純色對比強烈,而利用黑線巧妙地加以調和,使畫面既喜慶熱烈和鮮亮,同時亦諧調、完整和充實。再如雲南畫派重彩中,強調其色彩的豐富斑斕,同時雲南畫派重彩中,強調其色彩的豐富斑斕,同時用金、銀線來調和畫面,使其實現對比諧調。因此,對比與調和手法可以依據作品的主題基調按比例分配,或以對比為主,或以調和為主,前者現代藝術中表現居多,後者則更近於古典樣式。總之,合理並巧妙地利用對比與調和手法會使裝飾表現大為增色。

  (三)對稱與平衡

  對稱的形式是最原始古老、亦最簡便穩妥的表現手法,如古埃及金字塔以及人自身,都是對稱美的典範。平衡則是利用視覺量的心理平衡原理,即等量不等形,來使畫面在對比變化中求得平衡,因此是要冒風險的,而恰恰是歷險之後的平衡方變得更精彩耐看,如同雜技、舞蹈表演一樣,給人以驚喜和振奮。對稱形式在原始藝術與民間藝術中運用得較多,與其宗教及民族習慣有關;而平衡形式在現代藝術中屢見不鮮,與現代人的生存觀念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我們在裝飾表現處理中應根據作品是具體需求而選擇對稱或平衡形式,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作品的藝術效果與魅力。對稱美固然簡便易行,但也容易呆板單調,平衡美雖然驚險刺激,但較難駕馭調控。因此對稱與平衡手法各具千秋,應按照不同的設計意圖而靈活巧妙地加以選擇。節奏是指畫面上對比雙方的交替形式,如明暗、強弱、粗細、軟硬、冷暖、方圓、大小、疏密、緊松、急緩等對比因素,其搭配與反覆出現的頻率與對比關係就構成了畫面的節奏感。韻律則是指畫面上的啟、承、轉、合,一波三折的韻味與律動關係,如線條的運動軌跡,色調的微當選變化,筆墨的幹、溼、濃、淡等節奏因素之間的過渡轉換等。因此,畫面上節奏與韻律的強弱與急緩,如同音樂一般會帶給人視覺與心理感應上的快感與美感,好的節律會使人神清氣爽,賞心悅目,為藝術作品平添無盡的魅力與美感。

關於實驗報告5

  一個長學期的電路原理,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從最開始的什麼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學習知識上面,開始的時候完全是老師講什麼就做什麼,感覺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跟理論也沒什麼差距。但是之後就覺得越來越麻煩了。從最開始的誤差分析,實驗報告寫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確不多,到最後的迴轉器,負阻,感覺都是理論沒有很好的跟上實踐,很多狀況下是在實驗出現象以後在去想理論。在實驗這門課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須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實驗,這樣又快又好。

  在養成習慣方面,最開始的時候我做實驗都是沒有什麼條理,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比如說測量三相電,有很多種狀況,有中線,無中線,三角形接線法還是Y形接線法,在這個實驗中,如果選取恰當的順序就能夠減少很多接線,做實驗就應要有良好的習慣,就應在做實驗之前想好這個實驗要求什麼,有幾個步驟,就應怎樣安排才最合理,其實這也對映到做事情,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應都要想想目的和過程,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

  電原實驗開始的幾週上課時間不是很固定,實驗報告也累計了很多,第一次感覺有那麼多實驗報告要寫,在交實驗報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學都通宵了的,這說明我們都沒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我就應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完成就應完成的學習任務。這學期做的一些實驗都需要嚴謹的態度。在負阻的實驗中,我和同組的同學連了兩三次才把負阻連結好,又浪費時間,又沒有效果,在這個實驗中,有很多線,很容易插錯,所以要個性仔細。

  在最後的綜合實驗中,我更是受益匪淺。完整的做出了一個紅外測量角度的儀器,雖然不是個性準確。我和我組員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組。我負責的是微控制器,和數碼顯示電路。這兩塊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數碼顯示個性需要細緻,由於我自己是一個粗心的人,所以數碼管我檢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無用功。

  總結:電路原理實驗最後給我留下的是:嚴謹的學習態度。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爭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沒有太多時間去浪費。

關於實驗報告6

  一、 實驗內容概述

  用友ERP 軟體II企業典型業務(圓珠筆)實驗課程,主要是針對企業典型業務,包括生產、供應鏈、財務、銷售、人力等業務進行的模擬企業經營實驗。在這個實驗課程中,不同專業的學生重新組合,運用本專業知識,與其他專業的一起合作,對整個公司的生產運營進行決策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課程的學生還要用ERP軟體建立本公司帳套,並將各個模組的實驗資料輸入企業帳套中。

  用友ERP軟體主要包括了生產、人力資源、財務和供應鏈四大功能模組。每個模組由企業不同的部門與之對應。ERP軟體的功能雖然模組化劃分,但是每個模組之間是相互聯絡的,並不是單獨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而存在。

  本報告將針對本人所負責的人力資源模組和銷售模組進行實驗報告陳述。人力資源模組主要包括公司組織架構、部門檔案、人員檔案、崗位檔案、職工類別、薪酬管理方面的內容。銷售模組主要是銷售訂單、銷售預訂單、銷售報價、發貨、銷售發票等方面的內容。由於人力模組是我專業要求掌握的ERP內容,因而做起來難度較小,而銷售模組因為不是我專業要求內容,在ERP實驗II之前從未接觸過,因而感覺很困難。但是,透過個人的努力還有與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和協作溝通,最後還是能按時按量完成課程實驗。

  二、 實驗過程

  (一) 實驗目的

  1、 透過ERP軟體II企業典型業務(圓珠筆)處理實驗,對ERP軟體I專業模組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對相關模組軟體操作的熟悉程度。

  2、 透過ERP軟體II企業典型業務(圓珠筆)處理實驗,瞭解不同專業學習的ERP軟體的不同模組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對用友U8-ERP軟體有一個更為系統的瞭解。

  (二) 實驗內容

  1、 授予使用者許可權

  2、 ERP軟體II人力資源模組的實驗內容

  (1) 設定部門檔案

  (2) 設定崗位檔案

  (3) 設定員工類別

  (4) 設定人員檔案

  (5) 設定職工薪酬

  3、 ERP軟體II銷售模組的實驗內容

  1) 填寫銷售報價單

  2) 填寫銷售訂單

  3) 填寫銷售預訂單

  4) 填寫銷售發貨單

  5) 填寫銷售專用發票

  6) 填寫銷售出庫單

  (三) 實驗步驟

  1、 授予使用者許可權

  (1) 修改“XXX”許可權,在“許可權”中選中“許可權”,選中帳套“467BB”,在左側列表選中“XXX”,單擊“修改”,在右側視窗選擇人力資源和銷售部分需要的許可權

  2、 ERP軟體II人力資源模組的實驗內容

  (1) 設定部門檔案

  A. 在“基礎設定”選項卡中,執行“基礎檔案”-“機構人員”=“部門檔案”命令

  B. 點選“增加”輸入公司部門資訊並儲存

  (2) 設定人員類別

  A. 在“基礎設定”選項卡中,執行“基礎檔案”-“機構人員”-“人員類別”命令

  B. 單擊“增加”在“在職人員”下,根據實驗資料分別輸入“生產員工”、“管理人員”、“銷售人員”、“其他人員”並儲存

  (3) 增加職務

  A. 在“基礎設定”選項卡中,執行“基礎檔案”-“機構人員”-“職務檔案”命令

  B. 單擊“增加”,分別輸入“總經理”、“部門經理”、“部門業務主管”、“一般管理人員”並儲存

關於實驗報告7

  一,實驗目的

  1、研究鐵碳合金在平衡狀態下的顯微組織;

  2、分析含碳量對鐵碳合金顯微組織的影響,加深理解成分、組織與效能之間的相互關係;

  3、瞭解碳鋼的熱處理操作;

  4、研究加熱溫度、冷卻速度、回火溫度對碳鋼效能的影響;

  5、觀察熱處理後鋼的組織及其變化;

  6、瞭解常用硬度計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計的使用。

  二,實驗裝置及材料

  1、顯微鏡、預磨機、拋光機、熱處理爐、硬度計、砂輪機等;

  2、金相砂紙、水砂紙、拋光布、研磨膏等;

  3、三個形狀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鋼試樣(低碳鋼20#、中碳鋼45#、高碳鋼T10)

  三,實驗內容

  三個形狀尺寸基本相同的試樣分別是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

  均為退火狀態,不慎混在一起,請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區分開。

  1、設計實驗方案:三種碳鋼的熱處理工藝(加熱溫度、保溫時間、冷卻方式)

  實驗中對低碳鋼20#、中碳鋼45#、高碳鋼T10進行如下表熱處理

  2、選定硬度測試引數,一般用洛氏硬度。

  3、熱處理前後的金相組織觀察、硬度的測定。

  4、分析碳鋼成分—組織—效能之間的關係。

  四,實驗步驟:

  1、觀察平衡組織並測硬度:

  (1)製備金相試樣(包括磨製、拋光和腐蝕);(2)觀察並繪製顯微組織;(3)測試硬度。

  2、進行熱處理。

  3、觀察熱處理後的組織並測硬度:

  (1)製備金相試樣(包括磨製、拋光和腐蝕);(2)察並拍攝顯微組織。

  五,實驗處理:

  1,觀察和分析鐵碳合金在平衡狀態下的顯微組織

  平衡組織一般指合金在極為緩慢冷卻的條件下所得到的組織。鐵碳合金在平衡狀態下的顯微組織,可以根據Fe-Fe3C相圖來分析,從相圖來看,所有碳鋼和白口鑄鐵在室溫下的顯微組織均由鐵素體和滲碳體所組成。但是由於碳含量的不同,結晶條件的差別,鐵素體和滲碳體的相對數量、形態、分佈和混合情況均不一樣,因而呈現各種不同特徵的組織組成物。

  2、鐵碳合金在室溫下的組織

  3、鐵碳合金的成分--組織--效能關係

  組織:在室溫下,碳質量分數不同時,合金的組織在變化。隨著碳質量分數的增大,組織按下列順序變化:F、F+P、P+Fe3CⅡ、P+Fe3CⅡ+Le’、Le’+Fe3CⅠ、Fe3C。效能:硬度主要決定於組織中組成相或組織組成物的硬度和相對數量,而受他們的形態影響比較小,隨著碳質量分數的增加,由於硬度高的Fe3C增多,硬度低的F減少,所以合金的硬度呈直線關係增大,由全部為F的硬度約為80HRB增大到全部為Fe3C時約800HRB。

  強度是一個對組織形態很敏感的效能。隨碳質量分數的增加,亞共析鋼中P增加而F高,F的強度值較低,所以亞共析鋼的強度隨碳質量分數的增大而增大。減少,P的強度比較高,其大小與細密程度有關,組織越細密則強度值越當碳質量分數超過共析成分之後,由於強度較低的Fe3CⅡ沿晶界出現,合金強度增高變慢,到W(C)為0.9%時,Fe3CⅡ沿晶界形成完整的網,強度迅速降低,隨著碳質量分數的增加,強度繼續降低。塑性變形全部由F提供,所以隨碳質量分數的增加,F量不斷減少時,合金的塑性連續下降。

  4、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透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的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效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其基本的工藝過程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它的特點是:只改變金屬材料內部組織結構,獲得所需效能,儘量避免改變零件的形狀。同樣的材料經過不同的熱處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內部組織,因此,熱處理工藝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

  5、研究加熱溫度、冷卻速度、回火溫度對碳鋼效能的影響

  淬火加熱溫度的選擇:對於亞共析鋼採用Ac3+30~50°,對於共析鋼和過共析鋼採用Ac1+20~40°。對於亞共析鋼如果淬火溫度過高,奧氏體晶粒就會粗大,淬火後嚴重影響和降低塑性和韌性,如果淬火溫度過低,奧氏體化就會不完全,淬火後會有鐵素體,導致淬火硬度不夠,強度降低。

  對於共析鋼和過共析鋼,淬火溫度高了,同樣奧氏體晶粒就會粗大,同時碳化物溶入奧氏體過多,淬火後容易變形開裂,同時嚴重降低硬度和強度,如果溫度低了,碳化物溶入奧氏體過少,大部分碳化物保留下來,淬火後也容易變形開裂,奧氏體化後奧氏體含碳量過低,導致淬不上火,導致淬火後馬氏體硬度不夠,強度降低。

關於實驗報告8

  《金工實習(二)》實驗報告

  學習中心:江蘇南通通州奧鵬

  層 次: 專升本

  專 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年 級: 20xx年秋 季

  學 號:

  學生姓名:

  1.車床安裝工件時,注意事項有哪些?

  答:1、只要滿足加工要求,應儘量減少工件懸伸長度;

  2、工件要裝正夾牢;

  3、夾緊工件後隨手取下三爪扳手,以免開車後飛出傷人;

  4、安裝大工件時,卡盤下面要墊木板,以免工件落下,砸壞床身導軌。

  2.請簡述車床在車削中試切的意義。

  答:刻度盤和絲槓的螺距均有一定誤差,往往不能滿足精車尺寸精度的要求,在單件小批生產中常採用試切的方法來保證尺寸精度。

  3.請簡述三面刃銑刀及立銑刀的特點及使用場合。

  答:三面刃銑刀:在其圓周和兩個端面上均有刀齒。三面刃銑刀除圓周有主切削刃外,兩側面也有副切削刃,從而改善了切削條件,可用於加工凹槽和階檯面由於三面刃銑刀的結構特點。它可以在工件上同時銑削。 立銑刀:一般由3~4個刀齒組成,圓柱面上的切削刃是主切削刃,端面上分佈著副切削刃,工作時不能沿銑刀軸線方向作進給運動。它主要用於加工凹槽,臺階面以及利用靠模加工成形面。

  4.請簡述刨床刨削T型槽的步驟。

  答:1、首先按照在鑄鐵平板的端面和上平面已經畫好的加工線找正和裝夾平板。

  2、用切槽刀刨出直角槽。如果T型槽較小(槽寬小於100mm),頂部直角槽精度要求不高,可在一次走刀中切出,使其寬度等於T形槽槽口的寬度。如果T形槽較小和槽口精度要求較高或T形槽較大時,必須粗刨和精刨兩次刨出直角槽。

  3、刨側面左右凹槽。加工前,用鑄鐵直角尺或鑄鐵方尺檢查彎頭切刀切削刃與鑄鐵平板頂面是否垂直(允許傾斜一個小度角ε,一般取ε=25'~30',以抵抗切削抗力使刨刀刀杆產生的彎曲彈性變形),若不垂直,則應重新調整刀具到保證垂直為止。然後用彎頭切刀分別刨削左右側面的凹槽。

  4、倒角。用兩個主偏角均為45°的尖頭刨刀倒角。

  5.請簡述砂輪和砂輪的組成。

  答:用磨料和結合劑樹脂等製成的中央有通孔的圓形固結磨具。砂輪是磨具中用 量最大、使用面最廣的一種,使用時高速旋轉,可對金屬或非金屬工件的外圓、內圓、平面和各種型面等進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開槽和切斷等。 砂輪由 基體,磨料層,過渡層組成。

  6.請簡述磨削加工範圍。

  答:磨床能加工硬度較高的材料,如淬硬鋼、硬質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崗花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進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強力磨削等。

  7.請簡述微機數控線切割機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流程。

  答:1、按潤滑卡片規定加油,做到合理潤滑,防止研磨事故發生。

  2、各項操作關開位置必須正確,搬動必須靈活。4 o/ A3 t. G& w9 C; F

  3、電器開關的門必須關閉,防護罩必須齊全,安裝正確。

  4、工件必須安裝牢固,導線連線要牢固,工作前檢查冷卻液是否有,能否正常噴射。

  5、“走絲”電機最好在剛換向後關斷,不要隨意關閉總開關,否則可能使貯絲筒在慣性作用下越出限位開關,拉斷鋼絲。

  6、清除廢絲必須關斷總電源,否則撞塊碰上行程開關可以啟動走絲電機,容易發生事故,廢絲應揉成小團。放在箱內,不要隨地亂扔。

  7、數控線切割機床高頻電源開啟前,必須先開走絲電機,否則絲碰到工件即會繞斷絲,也不可雙手同時接觸工件和床身,以免高頻電源麻電。

  8、在使用手柄轉動貯絲筒後,應立即取下手柄,以免疏忽,開啟走絲電機時,手柄飛出傷人。

  9、在換數控線切割機床冷卻液時,拆下油泵電機後,不能隨意亂放,應使電機頭高於水輪,以免水流入電機頭。

  8.什麼是加工中心?

  答:數控銑床是在普通銑床上集成了數字控制系統,可以在程式程式碼的控制下較精確地進行銑削加工的機床。

  9.什麼是研磨?研磨的特點和用途有哪些?

  答:研磨利用塗敷或壓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顆粒,透過研具與工件在一定壓力下的 相對運動對加工表面進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

  特點和用途: 研磨可用於 各種金屬和非金屬材料,加工的表面形狀有平面,內、外圓柱面和圓錐面,凸、凹球面,螺紋,齒面及其他型面。加工精度可達IT5~01,表面粗糙度可達Ra0.63~0.01微米。

  10.請比較模數是2,齒數分別為26和34的齒輪齒形。

  答:齒輪模數一定,齒數越多,分度圓直徑就越大,基圓直徑也越大(兩個齒輪壓力角也應該相同,一般是20°);基圓直徑越小,漸開線越彎曲(曲率大);基圓直徑越大,漸開線越平直(曲率小);標準齒輪(變位係數是0),齒厚是 πm/2 。所以,26齒的齒輪齒形比34齒的齒輪齒形凸出、齒頂較尖。

  11. 學習心得

  經過對金工實習的學習,瞭解了自己在業務中存在的問題,也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所學的內容要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慢慢體會,把自己的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面對著現在社會,沒有一項自己拿得出的技能,是要被社會淘汰的,只有自己去學習才能提高,在提高中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關於實驗報告9

  希奇,真希奇!語文課上,老師拿來一盆清水,一份報紙和一個玻璃瓶,竟然告訴我們這一節課要做一個趣味實驗。接下來就是我對這場實驗的描述。

  時間:20xx年6月9日。 地點:六(2)班教室

  實驗材料:一盆清水、一份報紙和一個玻璃瓶。

  實驗準備:先撕下一張報紙,揉成團後塞進瓶中。

  實驗前的猜測

  老師拿著塞了報紙的玻璃瓶,問道:“如果我將這瓶子瓶口朝下浸入水中,你們說這瓶子中的報紙會不會溼?”

  一時間,教室裡炸開了鍋。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測著。老師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舉手發言。

  操冰清第一個被老師點到名。只見她從容不迫地站起身來,胸有成竹地說道:“我認為將玻璃瓶倒著放入水中,報紙不會溼。”老師笑著點點頭,讓操冰清坐下,又叫已經舉手好久的胡鴻傑回答。

  胡鴻傑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當我認為他要開始長篇大論時,他卻僅僅從口中吐出了幾個字:“我認為報紙會溼。”然而,他的觀點得到了大多數同學的認可,近半的人都紛紛附和。老師拍了拍手讓大家靜下來,讓坐在胡鴻傑後排的厲凱鋒發言。

  “我以前試過將一個空瓶子倒著放進水裡。”厲凱鋒自信地說道:“瓶子被放下去的時候會有一股阻力,而拿起來時有吸力,水是不會進入瓶子裡的,所以報紙也不會溼。”他說得有理有據,令不少人信服,我也暗自點頭。

  老師讓站起來發言的同學坐下,總結說:“現在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是報紙會溼,另一種是不會溼,接下來,就讓老師來做一做這個實驗。”

  老師示範

  實驗過程

  老師開始做實驗

  “為了公正,你們可以驗證一下,這個瓶口是沒有被封住的。”老師說著,讓前排的同學摸了摸瓶口。

  “現在已經證實瓶口是開著的,那麼我就把瓶子放下去了。”說著,老師把瓶子放入水中,瓶口向下,“過一分鐘我再把瓶子拿起來。”

  過了一會兒,老師應我們的要求將瓶子從水中取出。瓶口溼淋淋的。老師道:“現在我將報紙從瓶子裡拿出來。由於瓶口很溼,我先用報紙擦一下。”老師用剩下的報紙擦了擦了瓶口,然後將手指伸進瓶中想將報紙取出。不料,那團報紙卻不願意輕易離開瓶子。

  終於,報紙被老師取出。紙上乾乾的,沒有一點兒水印。

  同學表現

  同學們好奇地站起來,有些人還私下交頭接耳,似乎在討論什麼問題。我的視線被擋住了,於是也站起身來觀看。

  底下的同學都忍俊不禁,只聽我的同桌金雲鵬悄悄自語:“老師不是在變魔術吧?”“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一旁的邢港偉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道。我也被逗得笑出了聲。

  “外面的水位已經比裡面報紙的位置要高了,如果水可以進瓶子裡,報紙已經溼了,不用等一分鐘的。”厲凱鋒如此說道,大多數同學也紛紛點頭附和。

  我屏息凝神地看著老師將瓶子取出水中,十分迫切地想知道最終的結果。然而,見老師取不出報紙的尷尬場面,我緊張的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看著老師努力地想讓報紙離開瓶子,這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令全班鬨堂大笑。

  看著這神奇的一幕,我不由得想起剛剛邢港偉說的那句“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這的確是奇蹟啊!我如此想著。

  學生嘗試

  老師做完了實驗,見我們一臉驚奇,笑了笑,道:“有誰想來試一試?”“我!”“我!”……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踴躍舉手,個個都躍躍欲試。

  最終,被老師選中的幸運兒是邢東傑。他帶著興奮的表情走上講臺,同時一擁而上的還有許多好奇的同學。他們圍在講臺旁,七嘴八舌地給邢東傑出著主意。老師在一旁微笑著看著。

  當邢東傑做完實驗,將仍是乾燥的報紙從瓶中取出後,老師示意所有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道:“實驗又一次成功了,這說明將這玻璃瓶瓶口向下放入水中,水是不會進瓶內的,但,這是為什麼呢?”

  激勵的討論

  “這是為什麼呢?”老師笑眯眯地又一次重複了他的問題。

  我想了想,舉起了手,老師叫起了我。我說道:“因為瓶內有空氣,放進水裡時,空氣產生了氣壓,排開了水。”

  老師點點頭,同意了我的觀點,又道:“其實,放的方法如果不對,瓶裡也是會進水的。”大家此時似乎心有靈犀,異口同聲地接上了老師的話:“斜的放!”

  “不錯。”老師解釋說:“因為斜的放空氣會被排出一部分,氣壓小了,水自然進入了瓶子。邢俊傑,你上來試一試。”

  邢俊傑聽見老師點到了自己名字,一臉驚喜地來到講臺上做起了實驗,水果然灌滿了瓶子。

  最終的結論

  經過討論,我們最終得出了結論如下:

  由於報紙只佔據了瓶子裡的一部份空間,瓶子裡還存在著空氣,所以水無法進入瓶子。

  因為空氣比水輕,所以瓶中的空氣無法逃到瓶外,只有當你把瓶子傾斜著浸入水中,把瓶子裡的一部份空氣排掉後,水才會進入瓶子。

  啟發

  課後,回想著課堂上的實驗,我得到了一個啟示:生活中處處有真理,其實許多司空見慣的事物中蘊含著鮮為人知的科學道理,但只有作一個有心人,才能發現它們。

  是啊,牛頓從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這一司空見慣的事情中發現了萬有引力;波義耳從紫羅蘭花瓣遇鹽酸會變紅這一普通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石蕊試紙……只有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會找到身邊的真理,我決心要做一個這樣的人。

關於實驗報告10

  測量固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燒杯和適量的水、細線。 3、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記作V1

  ③用細線拴住小石塊塊將其浸沒於量筒中的水中,水的體積記作V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小石塊密度測量方法: 1、先把天平調節平衡測出小石塊的質量 2、用量筒測出小石塊的體積

  3、把資料填入表中根據密度公式測出小石塊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並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測量液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鹽水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燒杯和適量鹽水、量筒 3、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1 ②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③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鹽水密度測量方法

  1、先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 2、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3、測出燒杯和剩餘鹽水的總質量m2 , 4、用密度公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鹽水的密度,並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教師巡視學生回答問題。

關於實驗報告11

  計 算 機 硬 件 的 組 裝

  實驗時間:3 月30 日晚6:00-9:00 學號: 姓名:

  一、實驗目的

  1.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2.瞭解計算機的主要部件,理解各部件的功能,瞭解微型機的各

  項技術指標和引數。

  3.能掌握現代計算機組成結構、內部部件的.連線和裝機步驟

  4.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裝技巧。

  二、實驗內容

  1、瞭解計算機主要器件、外部裝置的種類和發展情況;

  2、掌握計算機主要器件、外部裝置的主要效能指標;

  3、知道如何選購計算機的主要器件和外部裝置;

  4、根據瞭解的知識,動手實踐組裝一臺微型計算機系統;

  5、瞭解並掌握計算機系統的除錯、維護方法。

  三、實驗步驟

  (一)計算機主要器件及外部裝置

  1、計算機系統硬體組成:微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外儲存器、

  輸入系統裝置、顯示系統裝置、機箱與電源。

  2、計算機的結構構成和功能

  ⑴.主機板:主機板是一塊方形的電路板,在其上面分佈著眾多電子

  元件和各種裝置的插槽等。

  w w w .d o c in .c o m

  ⑵.主機板的插座:主機板上的插座主要是指主機板上的CPU 插座和電

  源插座。

  ⑶. 主機板的插槽

  ⑷. 主機板的晶片組:主機板的晶片組是整個主機板的核心,主機板上各

  個部件的執行都是透過主機板晶片組來控制的。

  ⑸.CPU:CPU 由控制器和運算器這兩個主要部件組成。控制器

  是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指揮中心。控制器的指揮控制下,運算器、

  儲存器和輸入/輸出裝置等部件協同工作,構成了一臺完整的通

  用計算機。運算器是計算機中用於實現資料加工處理等功能的部

  件,它接受控制器的命令,負責完成對操作資料的加工處理任務,

  其核心部件是算術邏輯單元。

  ⑹.記憶體:記憶體主要由記憶體顆粒、PCB 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

  記憶體的作用是和CPU 進行資料交換的,用於直接提供CPU 要處理的

  資料,同時記憶體容量有限,它需要不斷的從外存調入當前操作需要

  的資料以備CPU 使用。

  3.計算機的拆裝

  工具︰螺絲刀

  ⑴ .拆卸部件操作步驟: 關閉電源,用螺絲刀拆下螺絲,拆卸機箱。

  觀察主機各部件的連線線(電源和訊號線),各部件的固定位置

  和方式(固定點、螺釘型別),並登記。拆除電源和訊號線、板

  卡、記憶體、硬碟和軟碟機。(不要拆除CPU、風扇、主機板)

  ⑵.安裝計算機部件的操作步驟:

  w w w .d o c in .c o m

  ①安裝記憶體:先掰開主機板上記憶體插槽兩邊的把手,把記憶體條上的缺

  口對齊主機板記憶體插槽缺口,垂直壓下記憶體,插槽兩側的固定夾自動

  跳起夾緊記憶體併發出“咔”的一聲,此時記憶體已被鎖緊。

  ②安裝硬碟:首先把硬碟用螺絲固定在機箱上。接下來插上電源線,

  並在硬碟上聯上資料線,把資料線的另一端和主機板介面連線。

  ③安裝光碟機:安裝方法同硬碟。資料線的尾部埠和主機板的光碟機接

  口連線,資料線的1 線對準介面的第一腳。將電源的小四孔插頭插入

  光碟機的電源插頭。

  ④安裝顯示卡:將顯示卡對準主機板上的插槽插下,用螺絲把顯示卡固定在機

  箱上。

  ⑤安裝音效卡:找到一個插槽,將音效卡的介面朝機箱後部,插入插槽,

  將音效卡固定在機箱上。

  ⑥連線機箱內部連線

  ⑧連線主機板電源線

  ⑨整理內部連線

  4.組裝的計算機的硬體配置

  CPU :Celeron TM 7331128166 11.7V,QO49A275-0935 SL4P7

  記憶體 ﹕ Ram axel 32M×64 DDR RME340H28C5T-266 256M

  PC2100-2533

  硬碟 :Seagate Model ST 360021A 60Gbytes +5v 0.85A~+12v 0.75A

  顯示卡 :Grdering-code_pv-t02A-BRIB V9.5 W02103 TNI2 M64 32MB SDR

  FAGP VGA

  w w w .d o c in .c o m

  軟碟機:Panasonic Model No.ju-256A907PC RED.M

  光碟機:CD-ROM DRIVE MODEL D-48×6D DC==5V 1.0A DC==12V 1.5A

  四、實驗小結

  1.計算機是由各個部件組成的,缺一不可。

  2.拆計算機時必須先拔除電源線,不然會對計算機內部元件造成一定

  影響。

  3.計算機資料線的孔數不同,對應不同的介面。

  w w w .d o c in .c o m

關於實驗報告12

  指導老師:陳老師

  成員(第四組):章海洋 肖悅 何細義

  一、設計題目:

  八路搶答器的設計

  二、設計要求:

  1.設計一個智力競賽搶答器,可同時供8名選手或者8個代表隊參加比賽,他們的編號分別是1、2、3、4、5、6、7、8,各用一個搶答器的按鈕,按鈕的編號與選手的編號相對應。

  2.給節目主持人設計一個控制開關,用來控制系統的清零和搶答開始。

  3.搶答器具有資料鎖存和顯示的功能。搶答開始後,若有選手按動按鈕,編號立即鎖存,並在數碼管上顯示選手的編號。此外,要封鎖其他選手搶答。優先搶答的選手的編號一致保持到主持人將系統清零為止。

  三.設計思路:

  工作原理為:

  1.接通電源後,主持人將開關撥到“清除”狀態,搶答器處於靜止狀態,編號顯示器和指示燈滅,等主持人將開關置“開始”位置後,搶答器處於等候狀態,此時可以進行搶答。

  2.搶答器完成,優先判斷搶答的組號,並將編號進行鎖存,然後透過譯碼器將編號顯示在七段數碼管上。

  3.當一輪搶答結束後,定時器停止、禁止第二次搶答。

  4.如果再次搶答必須由主持人操作“清除”和“開始”狀態的開關,即需要主持人清零。

  四.實驗電路圖:

  搶答器電路如圖所示。該電路完成兩個功能:一是分辨選手按鍵的先後,並鎖存優先搶答者的編號,同時譯碼顯示電路顯示編號;二是禁止其他選手按鍵操作無效。

  五、原理框圖

  搶答器系統原理框圖如下所示。它由主體電路和擴充套件電路兩部分組成,主體電路完成基本搶答後,選手按動搶答鍵時,能顯示選手的編號,同時能封鎖輸入電路,禁止其他選手搶答,擴充套件電路完成定時搶答的功能,和搶答響鈴、倒計時為零時報警功能。

  七、實驗器材清單

  七段譯碼顯示管、74LS04六反向器、74LS02四異或門、74LS273有清除功能的8D觸發器、CC4511顯示驅動晶片、CC40147優先編碼器、2K電阻7個、20K電阻10個、1000PF電容1個、4001二極體4個、8個按鈕、若干導線等。

  八、製作與除錯

  1)選擇好與器件,並認真測試元器件的引數。

  2)將萬能電路板的排版好把搶答器電路分別焊接成一整體。

  3)將電源和搶答器連線起來成一個八路搶答器成品。

  4)通電並除錯。

  九、心 得 體 會

  章海洋:

  在這次實踐中我學會了很多,知道了團隊合精神的重要性。透過這次實踐設計,我對各整合塊的功能和引腳有了一定的認識,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本組成員的互相討論下,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在此要感謝陳老師給我們這樣的機會鍛鍊。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也培養了我們團隊協作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的探索的艱難和成功的喜悅。雖然這個專案還不是很成功,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最大收穫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肖悅:

  課程設計終於結束了,透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在老師精心的指導下,我們完成了這次的課程設計。面對從未接觸過的事情,不知道從何開始下手,在一步步的實踐中,我們學習到了一些除技能以為的其它東西,深切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相互協調合作的機制,更領略到了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我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更加客觀了。

  何細義:

  回顧課程設計,收穫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透過看書查詢資料,對相關元器件做一些瞭解,並把元器件布好線,以待焊接,並認真的去查詢資料,在電路板上佈線,焊接等一步一步的慢慢的走過來,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給了我自信和勇氣,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和同學一起動手做一些產品出來,不僅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而且鞏固了平常所學的知識,透過我們自己去查詢總結印象更深刻。

  (章海洋負責搶答器核心的焊接及實驗報告的主體編寫;肖悅負責電源的佈線焊接及對實物的測試;何細義負責八路搶答器核心的佈線。)

關於實驗報告13

  實驗一 感測器實驗

  班號學號: 姓名同組同學

  1、電阻應變片感測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金屬箔式應變片的應變效應,單臂電橋工作原理和效能。

  (2) 瞭解半橋的工作原理,比較半橋與單臂電橋的不同效能、瞭解其特點 (3) 瞭解全橋測量電路的原理及優點。 (4) 瞭解應變直流全橋的應用及電路的標定 二、實驗資料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效能曲線

  A、單臂電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資料記錄可以計算出的系統的靈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運用直線擬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

  B、半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半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0.4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C、全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0.78(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D、電子稱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2、分析

  a、從理論上分析產生非線性誤差的原因

  由實驗原理我們可以知道,運用應變片來測量,主要是透過外界條件的變化來引起應變片上的應變,從而可以引起電阻的變化,而電阻的變化則可以透過電壓來測得。而實際中,電阻的變化與應變片的應變的變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著“壓阻效應”,從而在實驗的測量中必然會引起非線性誤差。

  b、分析為什麼半橋的輸出靈敏度比單臂時高了一倍,而且非線性誤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們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單臂電橋的靈敏度為 e0=(ΔR/4R0)*ex,而半橋的靈敏度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橋的靈敏度是單臂時的兩倍,而由實驗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而由於半橋選用的是同側的電阻,為相鄰兩橋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號是相反的,同時由於是同時作用,減號也可以將溫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電阻變化的誤差減去而使得非線性誤差得到改善。

  c、比較單臂、半橋、全橋輸出時的靈敏度和非線性度,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由實驗資料我們可以大致的看出,靈敏度大致上為S全=2S半=4S單,而非線性度可以比較為單臂>半橋>全橋,有理論上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主要是因為有電橋電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的靈敏度等於半橋的兩倍,單臂的四倍,而非線性度我們也可以得到單臂最差,因為其他因素影響大,而半橋、全橋由於有和差存在,將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略去。所以非線性度相對來說較好。

  d、分析什麼因素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怎麼消除,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應採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於感測器的精度以及測量時的誤差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我們可以透過增加感測器的精度,同時減少感測器的非線性誤差,透過全橋連線來減小,同時注意零點的設定,來消除非線性誤差。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可透過選取適當的電橋電路來改變,比如原來是半橋的改為全橋則可以增加輸出靈敏度。 四、思考題

  1,半橋測量時,兩片不同受力狀態的電阻應變片接入電橋時,應放在:(2)鄰邊。2,橋路(差動電橋)測量時存在非線性誤差,是因為:(2)應變片的應變效應是非線性的。

  3,全橋測量中,當兩組對邊(R1、R3為對邊)值R相同時,即R1=R3,R2=R4,而R1≠R2 時,是否可以組成全橋:(1)可以

  4,某工程技術人員在進行材料測試時在棒材上貼了兩組應變片,如何利用這四片電阻應變片組成電橋,是否需要外加電阻。

  不需要,只需如圖中右圖即可。

  2、差動變壓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差動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瞭解三段式差動變壓器的結構。

  (3) 瞭解差動變壓零點殘餘電壓組成及其補償方法。 (4) 瞭解激勵頻率對差動變壓器輸出的影響。 二、實驗資料

  A、差動變壓器的效能測試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1、特性曲線

  A、差動變壓器的效能測定

  由實驗資料我們就可以得到微頭右移與左移的特性曲線。

關於實驗報告14

  用驗電器演示導體和絕緣體

  【器材】

  驗電器(或自制驗電器),有機玻璃或橡膠棒,絲綢或毛皮,被檢驗的物體:鐵絲、銅絲等金屬絲,陶瓷、松香、玻璃、橡膠等。

  【操作】

  (1)將絲綢摩擦過的有機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與驗電器接觸,使驗電器帶電,金箔張開一定的角度,然後用手接觸一下驗電器上的小球,金箔馬上合攏。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驗電器上的電荷透過手和人體傳給大地了,這證明人體是導體。

  (2)用上述方法使驗電器重新帶電。手拿鐵絲和銅絲等金屬絲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可以看到金箔也會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透過金屬絲和人體傳到地球上去了,金屬絲是導體。當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們去跟帶電的驗電器小球接觸,金箔仍張開並不合攏,表明驗電器上的電荷沒有透過陶瓷、玻璃、松香等傳到地球上,說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絕緣體。

  【注意事項】

  被檢驗的絕緣體的表面要清潔乾燥,以免表面漏電。

  實驗目的:觀察水的沸騰。

  實驗步驟:

  ①在燒杯裡放入適量水,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然後把溫度計插入水裡。

  ②把酒精燈點著,給燒杯加熱。

  ③邊觀察邊記錄。

  ④做好實驗後,把器材整理好。

  觀察記錄:

  ①水溫在 60℃以下時,隨著水溫不斷升高,杯底上氣泡越來越多,有少量氣泡上升。

  ②水溫在60℃~90℃之間時,杯底氣泡逐漸減少,氣泡上升逐漸加快。

  ③在90℃~100℃之間時,小氣泡上升越來越快。

  ④水在沸騰時,大量氣泡迅速上升,溫度在98℃不變。

  ⑤移走酒精燈,沸騰停止。

  實驗結論:

  ①沸騰是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的汽化現象。

  ②水在沸騰時,溫度不變。

  XXX

  20xx年X月XX日

關於實驗報告15

  摘要:

  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縮寫為ESR,又稱順磁共振(Paramagnetic Resonance)。它是指處於恆定磁場中的電子自旋磁矩在射頻電磁場作用下發生的一種磁能級間的共振躍遷現象。這種共振躍遷現象只能發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為零的順磁材料中,稱為電子順磁共振。1944年由前蘇聯的柴伏依斯基首先發現。它與核磁共振(NMR)現象十分相似,所以1945年Purcell、Paund、Bloch和Hanson等人提出的NMR實驗技術後來也被用來觀測ESR現象。目前它在化學、物理、生物和醫學等各方面都獲得了極其廣泛的應用。用電子自旋共振方法研究未成對的電子,可以獲得其它方法不能得到或不能準確得到的資料。如電子所在的位置,遊離基所佔的百分數等等。

  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拉比用他創立的分子束共振法實現了核磁共振。1945年至1946年珀賽爾小組和布洛赫小組分別在石蠟小組分別在石蠟和水中觀測到穩態核磁共振訊號,從而在宏觀的凝聚物質中取得成功。此後,核磁共振技術迅速發展,還滲透到生物、醫學、計量等學科領域以及眾多生產技術部門,成為分析測試中不可缺少的實驗手段。

  關鍵詞:電子自旋共振 共振躍遷 鐵磁共振 g因子

  引言:

  順磁共振(EPR)又稱為電子自旋共振(ESR),這是因為物質的順磁性主要來自電子的自旋。電子自旋共振即為處於恆定磁場中的電子自旋在射頻場或微波場作用下的磁能級間的共振躍遷現象。研究瞭解電子自旋共振現象,測量有機自由基DPPH的g因子值,瞭解和掌握微波器件在電子自由共振中的應用,從矩形諧振長度的變化,進一步理解諧振腔的駐波。

  鐵磁共振和順磁共振、核磁共振一樣是研究物質宏觀效能和微觀結構的有效手段本實驗採用掃場法進行微波鐵磁材料的共振實驗。即保持微波頻率不變,連續改變外磁場,當外磁場與微波頻率之間符合一定的關係時,可發生射頻磁場的能量被吸收的鐵磁共振現象。微波鐵磁共振在磁學和固體物理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微波鐵氧體物理學的基礎。微波鐵氧體在雷達技術和微波通訊方面有重要的應用。

  順磁共振

  1、實驗原理:

  一、 電子的自旋軌道磁矩與自旋磁矩

  原子中的電子由於軌道運動,具有軌道磁矩,其數值為:

  e

  2me?l??Pl 負號表示方向同Pl相反

  在量子力學中Pl?

  l?e?B 其中?B?e?2me稱為玻爾磁子。

  電子除了軌道運動外還具有自旋運動,因此還具有自旋磁矩,

  其數值表示為:?s??emePs?由於原子核的磁矩可以忽略不計,原子中電子的軌道磁矩和自旋磁矩合成原子的總磁矩:?j??ge2mePj 其中g是朗德因子,g?1?j(j?1)?l(l?1)?s(s?1)2j(j?1)

  在外磁場中原子磁矩要受到力的作用,其效果是磁矩繞磁場的方向作旋進,也就是Pj繞著磁場方向作旋進,引入回磁比???ge

  2me,總磁矩可表示成?j??Pj。同時原子角動

  量Pj和原子總磁矩?j取向是量子化的。Pj在外磁場方向上的投影為:

  Pj?m? m?j,j?1,j?2,??j

  其中m稱為磁量子數,相應磁矩在外磁場方向

  ?j??m???mg?B m?j,j?1,j?2,??j

  二、電子順磁共振

  原子磁矩與外磁場B相互作用可表示為:E???j?B??mg?BB???m?B

  不同的磁量子數m所對應的狀態表示不同的磁能級,相鄰磁能級間的能量差為?E???B,它是由原子受磁場作用而旋進產生的附加能量。

  如果在原子所在的穩定磁場區又疊加一個與之垂直的交變磁場,且角頻率?滿足條件 ???g?BB即????E???B,剛好滿足原子在穩定外磁場中的鄰近二能級差時,二鄰

  近能級之間就有共振躍遷,我們稱之為電子順磁共振。

  當原子結合成分子或固體時,由於電子軌道運動的角動量常是猝滅的,即Pj近似為零,

  所以分子和固體中的磁矩主要是電子自旋磁矩的貢獻。根據泡利原理,一個電子軌道最多隻能容納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若電子軌道都被電子成對地填滿了,它們的自旋磁矩相互抵消,便沒有固有磁矩。通常所見的化合物大多數屬於這種情況,因而電子順磁共振只能研究具有未成對電子的特殊化合物。

  三、弛豫時間

  實驗樣品是含有大量具有不成對電子自旋所組成的系統,雖然各個粒子都具有磁矩,但是在熱運動的擾動下,取向是混亂的,對外的合磁矩為零。當自旋系統處在恆定的外磁場H0中時,系統內各質點的磁矩便以不同的角度取向磁場H0的方向,並繞著外場方向進動,從而

  形成一個與外磁場方向一致的宏觀磁矩M。當熱平衡時,分佈在各能級上的粒子數服從波耳茲曼定律,即:

  N2

  N1?exp(?E2?E1kT)?exp(??EkT)

  式中k是波耳茲曼常數,k=1.3803×10-16(爾格/度),T是絕對溫度。計算表明,低能級上的粒子數略比高能級上的粒子數多幾個。這說明要現實出宏觀的共振吸收現象所必要的條件,既由低能態向高能級躍遷的粒子數比由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的粒子數要多是滿足的。正是這一微弱的上下能級粒子數之差提供了我們觀測電子順磁共振現象的可能性。

  2、實驗裝置

  微波順磁共振實驗系統由三釐米固態訊號發生器,隔離器,可變衰減器,波長計,魔T,匹配負載,單螺調配器,晶體檢波器,矩形樣品諧振腔,耦合片,磁共振實驗儀,電磁鐵等組成,為使聯結方便,增加了H面彎波導,波導支架等元件

  三釐米固態訊號發生器:是一種使用體效應管做振盪源的訊號發生器,為順磁共振實驗系統提供微波振盪訊號。

  隔離器:位於磁場中的某些鐵氧體材料對於來自不同方向的電磁波有著不同的吸收,經過適當調節,可使其哦對微波具有單方向傳播的特性。隔離器常用於振盪器與負載之間,起隔離和單向傳輸作用。

  可變衰減器:把一片能吸收微波能量的吸收片垂直與矩形波導的寬邊,縱向插入波導管即成,用以部分衰減傳輸功率,沿著寬邊移動吸收可改變衰減量的大小。衰減器起調節系統中微波功率以及去耦合的作用。

  波長表:電磁波透過耦合孔從波導進入頻率計的空腔中,當頻率計的腔體失諧時,腔裡的電磁場極為微弱,此時,它基本上不影響波導中波的傳輸。當電磁波的頻率滿足空腔的諧振條件時,發生諧振,反映到波導中的阻抗發生劇烈變化,相應地,透過波導中的電磁波訊號強度將減弱,輸出幅度將出現明顯的跌落,從刻度套筒可讀出輸入微波諧振時的刻度,透過查表可得知輸入微波諧振頻率。

  匹配負載:波導中裝有很好地吸收微波能量的電阻片或吸收材料,它幾乎能全部吸收入射功率。

  微波源:微波源可採用反射式速調管微波源或固態微波源。本實驗採用3cm固態微波源,它具有壽命長、輸出頻率較穩定等優點,用其作微波源時,ESR的實驗裝置比採用速調管簡單。因此固態微波源目前使用比較廣泛。透過調節固態微波源諧振腔中心位置的調諧螺釘,可使諧振腔固有頻率發生變化。調節二極體的工作電流或諧振腔前法蘭盤中心處的調配螺釘可改變微波輸出功率。

  魔 T:魔 T是一個具有與低頻電橋相類似特徵的微波元器件,如圖(2)所示。它有四個臂,相當於一個E~T和一個H~T組成,故又稱雙T,是一種互易無損耗四埠網路,具有“雙臂隔離,旁臂平分”的特性。利用四埠S矩陣可證明,只要1、4臂同時調到匹配,則2、3臂也自動獲得匹配;反之亦然。E臂和H臂之間固有隔離,反向臂2、3之間彼此隔離,即從任一臂輸入訊號都不能從相對臂輸出,只能從旁臂輸出。訊號從H臂輸入,同相等分給2、3

  臂;E臂輸入則反相等分給2、3臂。由於互易性原理,若訊號從

  反向臂2,3同相輸入,則E臂得到它們的差訊號,H臂得到它們

  的和訊號;反之,若2、3臂反相輸入,則E臂得到和訊號,H臂

  得到差訊號。

  當輸出的微波訊號經隔離器、衰減器進入魔 T的H臂,同相

  等分給2、3臂,而不能進入E臂。3臂接單螺調配器和終端負載;

  2臂接可調的反射式矩形樣品諧振腔,樣品DPPH在腔內的位置可

  調整。E臂接隔離器和晶體檢波器;2、3臂的反射訊號只能等分給E、H臂,當3臂匹配時,E臂上微波功率僅取自於2臂的反射。 右圖 魔T示意圖

  樣品腔:樣品腔結構,是一個反射式終端活塞可調的矩型諧振腔。諧振腔的末端是可移動的活塞,調節活塞位置,使腔長度等於半個波導波長的整數倍(l?p?g/2)時,諧振腔

  諧振。當諧振腔諧振時,電磁場沿諧振腔長l方向出現P個長度為?g/2的駐立半波,即TE10P模式。腔內閉合磁力線平行於波導寬壁,且同一駐立半波磁力線的方向相同、相鄰駐立半波磁力線的方向相反。在相鄰兩駐立半波空間交界處,微波磁場強度最大,微波電場最弱。滿足樣品磁共振吸收強,非共振的介質損耗小的要求,所以,是放置樣品最理想的位置。 在實驗中應使外加恆定磁場B垂直於波導寬邊,以滿足ESR共振條件的要求。樣品腔的寬邊正中開有一條窄槽,透過機械傳動裝置可使樣品處於諧振腔中的任何位置並可以從窄邊上的刻度直接讀數,調節腔長或移動樣品的位置,可測出波導波長?。

  3、實驗步驟:

  1、連線系統,將可變衰減器順時針旋至最大, 開啟系統中各儀器的電源,預熱20分鐘。

  2、將磁共振實驗儀器的旋鈕和按鈕作如下設定: “磁場”逆時針調到最低,“掃場” 逆時針調到最低,按下“調平衡/Y軸”按鈕(注:必須按下),“掃場/檢波”按鈕彈起,處於檢波狀態。(注:切勿同時按下)。

  3、將樣品位置刻度尺置於90mm處,樣品置於磁場正中央。

  4、將單螺調配器的探針逆時針旋至“0"刻度。

  5、訊號源工作於等幅工作狀態,調節可變衰減器使調諧電錶有指示,然後調節“檢波靈敏度”旋鈕, 使磁共振實驗儀的調諧電錶指示佔滿度的2/3以上。

  6、用波長表測定微波訊號的頻率,方法是:旋轉波長表的測微頭,找到電錶跌破點,查波長表——刻度表即可確定振盪頻率,使振盪頻率在9370MHz左右,如相差較大,應調節訊號源的振盪頻率,使其接近9370MHz的振盪頻率。測定完頻率後,將波長表旋開諧振點。

  7、為使樣品諧振腔對微波訊號諧振,調節樣品諧振腔的可調終端活塞,使調諧電錶指示最小,此時,樣品諧振腔中的駐波分佈如圖7-4-5所示。

  圖7-4-5 樣品諧振腔中的駐波分佈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