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5篇)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5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

  一、課題的提出及背景:

  閱讀教學分課內、課外兩方面,曾有人言“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可見語文教學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多處強調了“閱讀”和“積累”,並明確規定了各年級課外閱讀的量。

  新課改實施以來,閱讀的確被提到了較重要的地位,但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現狀卻仍不容樂觀,在實際調查中發現相當多的小學生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嚴重脫節。課內閱讀就是“學教材”,只重視教材中篇目的學習,而忽視課外作品的閱讀和積累;只重視課文的分析,而忽視課外相關內容的滲透;只重視閱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課外閱讀放任自流,存在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盲目擇書,閱讀內容單一;不重積累,閱讀方法不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問題。這樣的閱讀費時低效。而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樣的閱讀教學現狀確實令人堪憂。我們必須要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使課內外和諧銜接;要使學生既從生活中、課外閱讀中學語文,又把課內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運用到課外閱讀和生活中去,學以致用。即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互銜接,適當整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我們也發現,研究課內閱讀教學的很多,研究課外閱讀的也不少,但理性地就如何把課內外閱讀銜接這個論題展開研究的人很少,兩者如何整合也鮮有論述。我們認為:目前,就教育現狀而言,選擇這個可操作的視角,探索如何將課內外閱讀整合起來,總結出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鑑於此,我們在我校進行“大閱讀”特色建設的基礎上,進行語文課內閱讀與課外

  閱讀教學研究並申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立項。無論就理論價值還是實踐意義而言,本課題的研究都顯得非常必要,本課題選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

  國內外都很重視兒童閱讀教育的研究。美國的兒童每天有一個小時在閱讀作業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義大利教育部長就宣佈了一個“促進學生閱讀計劃”。從大陸的情況看,目前很多學校和老師在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等方面,進行很多有益的嘗試,總結了不少可貴的經驗。浙江特級教師樂蓮珠老師的《快速閱讀教學》在指導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度上有其獨到之處。這些課外閱讀的研究成果與實施措施,為我校的課內外閱讀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導與幫助。鑑於當前國內外閱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及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了課內外閱讀教學的研究這一課題。

  三、本課題的研究價值

  (一)理論價值

  1.探討“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對中小學生其他學科學習能力的影響,包括:閱讀能力與聽講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等,揭示他們相互關聯的特點、規律;

  2.探討“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轉化為中小學生學習實踐的方法、途徑;3.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標準中有關改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提供科學依據和理論闡述。

  (二)實踐價值

  1.透過“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首先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解決語文學習中閱讀學習的僵化、空泛、無序、低效等問題。

  2.透過實踐研究,總結“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對提高小學生各學科學習能力的教育對策。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業成績,從而找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平衡點。 3.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為構建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校園、學習型社會提供支援。

  四、課題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積累的黃金時期,我們將以語文課內閱讀教學為中心,課外閱讀賞析課為基本點,以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載體,以學校、家庭、社會為框架體,著力研究有效的小學生課內外閱讀的分級目標,實施途徑,推進方法,評價體系等,營造書香校園,塑造“以讀書為樂,以讀書為榮,以讀書求進”的學習型、閱讀型少年,讓孩子與知識為友,與大師為友,與真理為友,用閱讀來填充比天空更廣闊的心靈,關注孩子完善的人生,關注孩子精神的建構,讓孩子充滿書香,充滿氣質,充滿智慧。

  1、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整合研究。課堂教學,著重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開放課堂,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使課內外和諧銜接;要使學生既從生活中、課外閱讀中學語文,又把課內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運用到課外閱讀和生活中去,學以致用,為生活服務。

  2、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獨立閱讀的能力,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3、培養處理課外閱讀資源資訊的能力。

  4、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能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能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以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段學生為研究物件,重點探索和實踐以下問題:

  1、探索有利於培養閱讀能力的課內閱讀教學模式。探究重在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的課內閱讀教學模式,以提高課內閱讀的實效。

  2、探索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探究易於操作又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使課外閱讀指導更好地落到實處。

  3、探索課內外閱讀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在上好語文課的基礎上,增設自主閱讀課、閱讀分享課、電子圖書閱覽課、古詩詞鑑賞課等,豐富現有的語文閱讀課結構。

  4、豐富和完善能促進閱讀能力提高的情感激勵體系,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課外閱讀興趣。

  5、豐富和完善能促進閱讀能力提高的閱讀評價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研究的重點

  “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要指導學生探究什麼內容、怎樣進行探究性閱讀的方法、採用哪些探究方式;探究性閱讀學習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的策略以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本研究的重點。實踐性和應用性是本研究的出發點。同時還透過指導學生的探究性閱讀學習,探索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學習時應選擇的內容、採取的方法和途徑。

  五、研究方法

  調查法:採用問卷的形式,瞭解教師、學生、家長對課外閱讀現狀的看法,就學生課外閱讀狀況細緻調查,客觀分析,找準問題所在,確定研究的突破口和著力點,以便“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展開課題研究。

  文獻法:透過多種途徑搜尋其他省市在相關課題研究方面好的經驗做法,結合學校實際,借鑑使用。同時從《小學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通訊》中選擇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相關文章推薦給課題實驗教師。購買有關語文素養和閱讀教學方面的書籍,組織課題組成員經常學習,相互交流、研討,蒐集前沿理論資訊,指導教師有效進行課題研究。

  行動研究法: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立足所教班級,結合課題研究目標,制定科學的研究方案,並針對實驗研究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採取新措施進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的、較為完善、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模式。同時積極撰寫階段科研成果,從而轉變教師的職業行為,提高科研水平。經驗總結法: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注重積累第一手資料,不斷進行概括和歸納,最終提煉出切實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法法:對個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查、觀察、分析,課題研究提供素材資料。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研究週期定為一年,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來具體實施: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1)組建課題組,確定實驗教師。

  (2)進行實驗前的調查研究工作,完成相關的調查研究報告。

  (3)明確本課題研究的意義、目的、內容,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培訓實驗教師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以低、中、高年級實驗班的學生為物件,進行研究,及時反思和小結,根據實驗的進展對課題方案做必要的調整。

  A、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動機制

  (1)營造“晨讀“風景線。

  (2)每週每班設立1節語文閱讀賞析課。

  (3)利用午間校本活動及文體活動等時間,開放學校閱覽室。

  (4)各年級根據學生的層次和特點,有機組合,組織“小夥伴閱讀俱樂部”,定期開展活動。

  (5)透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低年級鼓勵家長每天“親子閱讀”半小時,中高年級鼓勵家長每天“聆聽閱讀”五分鐘。

  (6)每位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讀書的收穫與感受。

  (7)每年的五月份設立為:“讀書節”。

  B、加強校本閱讀課程的建立和研究。

  (1)開展教學實驗研究,組織參觀和講座,探討有利於課外閱讀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閱讀指導課課型、培養處理課外閱讀資源資訊的能力,進行反饋調查和對比分析。

  (2)分年級設立閱讀目標。

  (3)分年級編寫《推薦書目》,含必讀和選讀。

  (4)分年級建立“閱讀記錄卡”。

  (5)撰寫案例、分析和反思。

  C、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1)、打造“紅領巾”廣播站的“讀書專欄”。

  (2)每月開展“我讀書,我成長”系列活動。

  (3)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

  (4)舉行“我讀書,我成長”彙報活動。

  (5)舉辦讀書報告會。

  3、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2)實驗班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進行後期的調研測試、分析研究。

  (3)整理課題組成員的課例、論文、經驗總結等原始材料,編輯成冊。

  (4)邀請專家鑑定,進行課題成果交流。

  七、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我校於20xx年被確定為縣級的書香校園,校領導和全體教師對學生的閱讀都十分重視,有一定的閱讀氛圍。

  2、學校領導對本課題的研究重視程度高,在研究過程中能給予理論指導和一定的經費支援。

  3、課題研究成員及分工:

  組長:盧海英(全面管理和指導課題研究工作,重點是組織和總結,並參與一線實踐)

  副組長:張雪雲(課題研究監督和一線實踐工作)

  實驗教師:仲濟山、王星友、張秀華、王德毅、張雪雲、張彩霞、左金鵬、佟海英等

  組長全面負責課題工作。進行課題規劃、構建,組織部署、協調管理課題研究工作,提供課題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援,負責一項研究工作,深入指導實驗,整理、總結實驗成果。

  副組長具體組織實施課題工作,做好課題跟蹤、檢查、矯正及階段成果總結工作,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研究討論課題實驗的有關問題。每人負責一項研究內容,親自參與實驗研究,指導實驗老師開展實驗工作,收集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及反饋研究成果。

  實驗組成員根據實驗實施方案和課題組研究計劃,具體開展課題實驗工作,收集實驗資料,反饋實驗情況,歸納實驗經驗,總結實驗成果。

  八、預設的研究成果

  1.參研教師形成本課題研究的課堂教學實踐論文。

  2.參研教師形成課堂教學實踐實錄。

  3.深入研究,形成實驗學生閱讀學習成果。

  4.形成“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經驗和方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和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九、課題研究的基本保障

  人員保障。課題組成員均為學校一線語文骨幹教師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全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課題組組長盧海英老師是昌邑市語文學科帶頭人、濰坊市教學能手,曾經參與過《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的實驗與研究》、《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實驗與研究》等課題研究。張雪雲老師是小學高階教師,昌邑市語文骨幹教師,曾參與過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仲濟山老師是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業務能力很棒。

  研究基礎。我校大面積開展閱讀教學,使閱讀能夠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經典誦讀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大特色,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基礎。學校附近有圖書館,也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方便。學校的閱讀環境、讀書氛圍都使此項研究的開展成為可能。學校有多媒體教室、印表機,建成了校園網班班通,可以24小時上網查閱資料。課題成員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電子圖書室藏書達10萬餘冊,閱覽室有各種報刊雜誌200多種,可以隨時閱讀。

  組織保障。學校長期堅持進行教育科研工作,有教科研實驗基礎,建立了較為系統的科研網路,有一支素質過硬的從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師隊伍,他們積極參與市級或縣級課題研究工作,理論基礎紮實,實驗操作能力強。學校具備充分的實驗條件,教師每人一臺電腦,資料的統計全部運用計算機操作,有建立原始資料檔案、進行各種能力測試的經驗和手段,資料充分,科研經費能得到充分保障。實驗的理論指導、技術處理、過程控制和終端顯示由學校教科室統一負責。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這項課題研究,為我們課題組提供各項研究資金和資料,為本課題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制度保障。為了保證課題的紮實推進和有效實施,我們還將狠抓以下“四個要求”:

  1、時間要求。一是抓好課內閱讀教學,培養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二是統一指導的時間,每月開設1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指定一定量的時間為課外閱讀活動時間;三是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減少作業,增加自由閱讀的時間,將早讀課以及中午休息時間讓學生自由閱讀課外書。

  2、活動要求。每月開展一次活動,如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優秀詩文朗誦賽、讀書知識賽、辯論賽、速讀賽、讀書筆記展評等,使課外閱讀成為一種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每學期組織一次參觀、旅遊活動,使學生多瞭解社會,多瞭解課外的知識。公園、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大自然的優美風光等,無不是一本本攤開的大書,漫步其間,自然增長見識。

  3、指導要求。選好讀物,可以是教師統一指導的讀物,可以是學生自由選擇的讀物,也可以是由教師結合課文推薦課外讀物。在上好閱讀指導課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搞好每週一詩、讀書記載和自辦報刊,同時有選擇地觀看知識含量高的影視節目和光碟(如影視欣賞、電子閱讀、上網瀏覽等)。

  4、檢查要求。對課外閱讀經常檢查、督促、交流、評價。如透過隨時個別詢問、檢查讀書筆記、小組調查或“閱讀彙報課”等形式進行檢查反饋。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字數要經常統計,對閱讀筆記要經常檢查,建立和使用閱讀成長記錄袋,督促學生形成習慣。要及時發現好的典型,組織交流,擴大影響。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2

  撰寫開題報告是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為研究者提供了明確的、可操作的程式,是課題研究的“藍圖”。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之後覺得還存在問題,則可以馬上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從而避免“大題小做”或“小題大做”。因此,開題報告的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課題研究能否順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一、開題報告的內容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

  我們為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誰是我們研究的特定物件透過研究,我們試圖實現什麼我們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我們決定透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尤其是一開始準備實施的步驟。我們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你的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他導師的建議和鑑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份。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目的意義是指透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職責。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物件、訪問的專家、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圖書資料、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越容易操作。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資訊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透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

  二、開題報告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現,也可用其它方式表達(詳見附件:研究性學習課題“貧困山區“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狀況調查與分析”的開題報告)。

  三、撰寫開題報告的注意事項

  撰寫開題報告一要注意可行性,二要注意科學性,三要注意過程性。開題報告要詳細、明瞭,研究方法和步驟要具備可操作性。實施計劃要寫得具體、翔實,各研究階段時間安排要合理、充裕,課內時間一般用於選題、蒐集資料、交流展示,而調查、實驗、材料處理、論文撰寫儘量安排在課外;若是實驗研究要考慮重複實驗,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擾。研究方法的選擇要根據課題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及教師的指導能力來確定。資料蒐集和實驗儘量在校內完成。開題報告要體現出立意新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等特點。提出問題和目的意義要與預期結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張冠李戴;獲得的資訊資料和提出的觀點要客觀真實,經得起推敲。整個研究過程必須在開題報告中體現出來,如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選題→開題→資料蒐集→實施→結題→交流展示→研究後反思)和預期結果等等。

  參考文獻

  [1]蔣志萍等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導[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XX。

  [2]楊章宏教育科研過程[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XX。

  [3]周平儒研究性學習文件的撰寫[j]中國創新教育研究,XX(2)。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3

  一、論文題目:中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探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國上市公司對 國的經濟發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xx年底, 國上市公司已達到1174家,總股本超過5050億,其中國家股和國有法人股328億,市價總值高達5.55萬億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8%,約有股民6800萬人,約佔城鎮人口的40%,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據統計,截止20xx年底, 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10547億元,實現利潤1519億元,分別佔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32%和63%,國有上市公司已成為 國各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在國有資產質量上,上市公司已成為優良資產的富區,同時上市公司也成為中國人投資的主要領域。隨著 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僅會得到更大更快的發展,而且會顯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 可否認,在 國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下滑,競爭力下降,據資料反映,20xx年 國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67%,較上年又進一步擴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內部違規現象嚴重,據瞭解,20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種違規問題而受到證監委和其他有關部門的查處;一些上市公司會計資訊嚴重失真,虛增業績,大肆“圈錢”,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級市場投機行為盛行,一些機構操縱股價,牟取高利,嚴重地擾亂了市場秩序。為了解決 國上市公司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有效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和社會的監督職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機制,全面淨化證券市場的環境。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績評價體系。

  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對 國國有企業制定了效績評價制度,並正在逐步推開,但在 國上市公司中還沒有建立這項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實際意義的。

  三.本文研究的內容

  本文擬從四個方面探討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建立 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意義,這六個方面是:

  (一)有利於國家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二)有利於推動上市公司建立科學的約束和激勵機制。

  (三)有助於對上市公司經營者業績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於引導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

  (五)有利於增強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識。

  (六)有助於投資者的理性投資。

  第二部分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證建立 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這三個方面是;

  (一) 國有企業效績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 國上市公司現有的基礎比較好,更適合效績評價工作的開展。

  (三) 政府有關部門、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比較支援上市公司開展效績評價工作。

  透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論證,說明 國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要研究的重點。提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設計方案。設想從五個方面構建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框架。這五個方面是:

  (一) 全面闡述和分析效績評價體系六個基本要素的內容、作用。

  (二) 重點研究效績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效績評價的核心,初步思路是參照國有企業效績評價體系指標體系,結合上市公司現狀和特徵,設計上市公司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權數配置。

  (三) 確定評價標準採用行業標準和評議參考標準。

  (四) 制度評價方法。評價方法考慮採用工效係數法和綜合判斷法。

  (五) 提出組織實施的方法。建議在起步由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四部分是例項分析。運用本文設計的效績評價體系對某一家上市公司20xx年度效績進行評價。

  四、 本文研究的結果。

  透過本文的研究,一是旨在引起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對建立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為有關部門研究和制定上市公司效績評價體系提供參考;三是從理論和實踐老感兩個方面提高本人的專業知識水平。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4

  課題題目: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

  由XX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XX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XX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准號為。現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檔案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說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校可能都要被當成寶了。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並採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臺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設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著學生計程車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可這一落不得了,等什麼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鬥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迴圈,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說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覆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於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儘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佔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複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說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絡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著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區域性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透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佈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透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透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透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全體學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學習經歷。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調查摸底實驗各班學生生物作業情況及學生學力情況,並梳理分類。研究每課時佈置作業的數量、質量以及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時間量。

  2.研究作業佈置與教學三維目標之間的聯絡。

  3.研究作業的分層設計,豐富作業的形式,重視作業的層次性、差異性、梯度性、可選擇性。

  4.研究作業的批改,提高作業反饋及評價的有效性。5.研究學生自己佈置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業檔案,指導幫助學生建立“錯題集”,“好題集”.

  三、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人員結構(1)專家顧問

  XX同志,在教育科研方面經驗豐富,將在理論上給以指導,在課題實施上給予極大的支援、幫助和建議。

  (2)負責人:

  XX老師長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學,教學經歷豐富,學歷層次較高,業務能力較強。兩位老師,年輕力壯,工作熱情高,紮實肯鑽,責任心強,從事課題研究的意識和意願強。本課題研究的實踐物件為高二年級5個班級,XX老師任教這5個班級,步調一致,有利於協調配合。

  (3)成員:

  XX老師,分別是各實驗班級的班主任,作為課題組的成員,將積極配合課題組工作安排,作好學生的思想穩定、觀察學生學習動向等配合工作,確保課題組各項工作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

  2.科研手段

  (1)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有關研究情況和資源進行查詢,蒐集相關研究的新成果與發展動態,學習其先進的手段、理論及設計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範圍內系統地、科學地解決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2)調查法:在課題研究的開始、進行和結題時,將對學生進行單項或綜合的調查,調查學生對做作業的觀點、態度以及對完成作業的信心的基本狀況,以不斷調整研究的.行為和方式。利用對比研究比較課題實施前後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業成就的變化。

  (3)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個案進行跟蹤研究。對收集到的個案的材料進行細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斷,進一步提出建議。

  (4)經驗總結法:教師透過學習、實踐,不斷反思,及時撰寫反思、經驗總結、論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貫重視教師的教科研能力的培養,有著優良的學習和研究傳統,20xx年獲得XX縣“教學研究先進學校”稱號。學校教學研究氛圍濃厚,先後主持承擔過多項課題研究。

  學校領導對本課題研究十分重視,將從經費和激勵機制上給予大力支援。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8月)

  撰寫課題研究立項申請書,做好申報工作。組建課題組,落實課題研究分工協作。

  交流研討,增強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形成對研究的認同感。

  學生問卷調查,初步瞭解學生對作業分層的態度認識和心理傾向,並加以分析和梳理。

  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學業水平考試考試綱要、高考考試說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進行收集、學習和整理。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導本課題研究的操作和目標落實。

  (二)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1.做好課題立項及論證工作。2.學生學力分層的研究。

  在自願選擇的基礎上,教師結合以往考試成績和平時課堂表現情況,研究對學生進行初步的作業分層的分組。同時任課教師與班主任配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強調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視,四要堅持。

  3.作業的層次性、多樣性的研究。

  ①口頭作業②隨堂練習AB

  ③課後作業(共同+自選)

  ④學生自願選擇自行彙總的知識網路圖、錯題集、好題集⑤章節測驗AB卷

  4.研究作業的批改,提高作業反饋及評價的有效性。5.研究作業佈置與教學三維目標、考試綱要之間的聯絡。6.對學生典型個案進行跟蹤觀察研究。第二階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學生作業,形成作業檔案。對前期實踐進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見並落實。

  2.對學生階段性考試、期末考試學業成就進行對比研究和省察。3.進行經驗總結,撰寫相關論文,適時發表交流。4.進一步研究學生自己佈置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律性。5.集中展示學生優秀“錯題集”、“好題集”等。

  (三)總結階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資料、資料,進行分析、總結,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五、課題研究完成時間

  預定於20xx年8月結題。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5

  一、本課題研究現狀述評:

  雖然從理論上講小組合作學習,對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常出現以下情況:有的小組熱鬧一陣子後,常常卻解決不了討論的問題;

  有的小組成員互相埋怨,漸漸地部分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變得冷漠;

  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合作過程中往往被優秀學生“壟斷”;

  有些學生把合作探究的時間當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時間,出現課堂過於喧譁的現象。更有甚者有好的思路,不願意與他人合作探究。

  針對上面的現象,更深入思考、探究,還會發現許多問題:

  (1)學習的內容是否適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標不明確,合作探究時學生各自的任務不明白;

  (3)教師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時穿流各組,做做樣子。

  因此,合作探究學習處於低效的學習程度。為了進一步最佳化這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迎合當今社會對創造型人才的需求,我們提出了《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使合作探究學習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善於合作、樂於探究。真正使學生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使教師成為物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上世紀初期,美國的一些學者就開始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研究並將其運用於教學實踐中;

  杜威所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實施的道爾頓計劃的三個原則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組合作。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學者在小組合作學習領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我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始於上世紀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東省教育科學“八五”規劃重點課題“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江蘇省的“合作教學操作初探”、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上海市的“分組教學的構想和實踐”等眾多有關合作學習的課題,出現一些具有建設意義的理論成果。在這一時期有關合作學習的一些理論專著也開始大量出現,如《合作學習導論》與《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等。而本世紀以杜郎口中學為代表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改革實踐,為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經驗和新的思路。

  三、課題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幫助學生用較少的時間去獲取較多的學習收穫。我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兩年多了,旨在透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的真正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我們就這一內容進行研究,以使我們對合作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最佳化我們的物理課堂教學。

  四、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依據

  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是有極大幫助的。學習交往理論認為,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資訊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於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於課內資訊的溝通,有利於學生間互幫互學,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物理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透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窮、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知識的獲得是一種主動的認識活動,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小組合作學習正是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種參與實踐活動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孩子們這種與生俱來的天性,充分挖掘這種極難得的寶貴的教育資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研究的意義

  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取長補短,減少差異,提高學習質量.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精神和責任感。

  五、研究物件

  初三、四全體學生

  六、研究的內容

  (一)課題的界定

  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旨在研究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幫助學生用較少的時間去獲取較多的學習收穫。

  (二)、研究內容

  研究課上學生合作學習新內容如何實現高效的策略。

  研究課後學生學習如何實現合作,鞏固學習效果的策略。

  研究如何透過評價來衡量和檢測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構建

  1、增強合作意識

  (1)透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物理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麼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並透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透過物理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讓物理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並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物理探究實驗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2、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透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

  (1)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1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並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品質的功能也能延續到學生的一生。

  (2)學會討論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透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彙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言。

  (3)學會表達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達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為了達到訓練目標,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要鼓勵禮貌用語。如對某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時,起來補充或糾正時可以這樣說:“我對第x小組xxx同學的意見有補充或有不同看法。”聽、說技能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透過討論和探索形成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實現了學習互補,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展。

  (4)學會組織

  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透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後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學中可以透過教師的範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後,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

  (四)、選擇合作的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在合作中,人人參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資訊交流量,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七、研究方法:

  該課題圍繞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研究,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們擬透過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學習中的誤區,從中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途徑。

  2、調查法:瞭解當前我校初三、四學生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情況。

  3、問卷法:瞭解學生對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4、研討法:針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藉以不斷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八、課題的分析階段研究計劃:

  (一)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我們從新目標教材的特點和物理學科的特性著手進行分析,認為新教材倡導合作探究。提償在活動中學,由此得出結論合作學習更適合新課改的要求。

  2、確定課題

  依據煙臺差異教育課題,我們確定了《初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旨在透過小組合作發揮學生互教優勢全面提高探究、表達、交流技能及合作精神。

  3、成立了課題實施小組

  確立了xx為物理課題負責人。並確立研究物件為全體初三、四學生,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成員具有明確的分工和合作。

  4、大量查閱了有關合作學習方面的書籍並積極參加課題培訓。

  (二)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並詳細給出小組合作評價,進行起步階段的具體操作:

  (一)進行小組合作分組,選拔組長及成員分工

  (二)課上實施

  (1)小組會話,互幫互助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2)資源共享,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全班共享與互教。

  (3)知識點互考,小卷互批,作業互相監督,形成組內互相制約,互相幫助的良好風氣。

  (4)課堂評價策略的有效運用為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的自覺性,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習題隨堂跟蹤測評,取數次成績之平均為其平時成績,同時進行小組的捆綁評價。

  (三)總結階段(20xx年9月)

  1、在總結前階段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調整實施方案,並按新的方案繼續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

  2、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老師學習借鑑。

  3、總結經驗,形成論文向各級刊物推廣。

  九、課題組成員

  組長:xx

  組員:xx

  十、保障措施

  1、關於本課題,在這之前許多的報刊雜誌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闡述,這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2、由於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在網上可收集到很多的資訊,查閱到很多的資料,既快捷又方便。

  3、課題主持人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獲得多次優質課,在省市發表過多篇教學設計和論文。

  4、我校有較濃厚的科研氛圍。

  十一、成果形式

  調查報告、平時抽測的資料彙總、階段總結、專題講座、研討會、論文或心得體會等。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6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民族地區落後的英語教學越來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學軟硬體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

  (2)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模式相對較為傳統,需要根據新課標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日益脫節。眾多的問題導致教學質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線的老師只有想辦法從自己做起,按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標準課程改革的要求,去改變我們課堂教學中僵化,呆板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傳統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最終結論。老師講得過多,學生就是機械地學習,忙於聽講,忙於記筆記,課堂氛圍沉悶。教學互動很少,老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極差。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實際上每個教師的課堂模式設計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學效果差異也很大。但肯定地說,如果我們透過對高中教師處理聽說讀寫及語法板塊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查、研究、、比對、分析和總結,讓更多的老師們瞭解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並能夠取長補短,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較好的教學模式去調控自己的教學,那麼教學效果一定會大有改觀,這個調查研究就沒有白做。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實際價值: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求課堂教學必須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透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英語,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透過此課題的調查和研究,我們一定能發現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一線教師一定能找到對他們的教學工作有幫助的教學模式,從而共同提高水平和教學成績。最終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師傳授知識的能力和靈活調控課堂的策略,最佳化我們的授課模式;

  (2)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課堂教學氛圍。

  (3)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氣氛中,主動探究,參與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探索學習規律的能力。最終培養起使其受益終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幫他們走上終身學習的人生道路。

  三、課題研究的預想:物件、目標與內容

  1、研究物件:本課題將圍繞我校一線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我縣的其他名優教師的教學模式展開,同時會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去最佳化相關的模式,為教學服好務。

  2、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本小組想透過對此課題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適應新課改要求,並能最佳化指導我們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最終讓我們的教學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這一課題,能對實施新課程以後,尤其是"減負增效"政策下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提高探索一條可行之路。我們這些處在一線的教師,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研究,一邊改進,透過調查研究探索出各種有效的模式,為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改的教學中提供成長平臺,最終促進教學成績的提高。

  (2)透過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提升我校英語教育質量,保證英語學習順利進行。

  3、研究內容:

  (1)高中英語課堂listen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2)高中英語課堂speak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3)高中英語課堂read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4)高中英語課堂writ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5)高中英語課堂grammar的各種教學模式

  四、實施步驟:

  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和研究內容,本課題將用兩年時間完成,大致分如下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調查。

  1、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以及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有關的其他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動態,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以及實施方法,形成濃郁的科研氛圍。

  2、建立交流研究的資訊平臺:

  (1)建立一個公共郵箱;

  (2)建立英語課題研究qq群

  3、調查師生教學現狀,組織研究力量,調查教師的教授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及師生的能力水平,確定研究的起點和平臺。瞭解課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問題,為我們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確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課題研究組織,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各人制訂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關注新課程實施以來英語高考的各項情況,從而有效的、針對性的指導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須和高考動向相結合,也必須和新課改要求一致。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聽課,評課,研討,進一步觀摩名師相關講座,用心去思考,改進,反覆實驗交流,進行深層的研究學習,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並形成階段性的理論模式。

  第三階段:完善實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將研究成果在本校鞏固實施,進一步提高完善。

  (2)請上一級教研機構對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導意見,進一步實踐。

  (3)完成階段性各個板塊的初步論文。

  第四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課題資料,撰寫該課題論文,做好結題的申請準備工作。

  (2)申請結題驗收和研究成果的鑑定。

  五、課題相關說明

  說明:由程晉梅組織組員選題、規劃並制訂實施方案,至始至終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負責好自己專長的板塊研究工作,還要共同幫助,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做好各個板塊的協調工作。最後順利圓滿結題。貢獻出一份有價值,有意義的參考性和指導性文獻。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師優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階段性開展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課。

  3、成果報告:形成的相關的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課題領導組:

  2、課題指導組:

  3、課題實施組及成員分工:

  課題組長:程晉梅

  主研人員:程晉梅、張元林、蘇琴、劉倩、秦毓志

  參研人員:會理縣實驗中學英語教研組全體教師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7

  一、課題開題報告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二、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我們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必須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有清醒的瞭解,這在第一部分已經談到。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我們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我們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主要研究內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怎麼樣。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八)現有基礎。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裝置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就是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8

  一、課題名稱: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當前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項複雜的社會系統過程中,作為學校教育基本組織形式的課堂教學,如果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我們音樂教師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們要幫助引導學生從理論法學習、創造、發展音樂,挖掘音樂的真理與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對外部事物叫深層的感悟能力,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此項研究,不但是提高教師和學生素養的需要也是新型社會下學校發展的需要。

  三、課題研究目標。

  透過研究本課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透過研究這一課題,加強音樂理論教學,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採取多種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透過各種形式提倡健康音樂的學習與欣賞,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要作用。

  四、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課堂教學方法,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2.研究整理挖掘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優秀音樂資源,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加強學生審美素質教育,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策略的有效性。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音樂素養研究的現實意義。

  五、課題的研究方法。

  主要採用的方法:問卷調查統計法、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第一階段:

  1.明確實驗目的,蒐集相關資料。

  2.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3.透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書籍。

  提供研究參考、借鑑。

  具體時間為:20××年9月——20××年10月。

  第二階段:

  1.抽查,瞭解圍繞課題在所教班級實踐操作。

  2.分工明確及時展開研究工作。

  3.同課頭研討、展示,兌現分析。

  4.結合第二課題開展興趣小組活動進行展演。

  具體時間為:20××年10月——20××年12月。

  第三階段: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歸納總結。

  3.收集,整理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

  4.定期學習交流,互相聽課,組織藝術實踐活動。

  5.總結報告。

  具體時間為:20××年1月——20××年6月。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傳統教學形式與現行的教學模式的碰撞,學生及社會思想的改變,課題的研究會有一些困難,但是課題經過一年的研究,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各項配合再加上全體課題組人員,相信一定客服各種困難,取得良好的成績。我們也將此研究報告及課件,調查結果,課案,表格等形式把結果予以展示。

  音樂教研組

  20××年9月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9

  一、研究目的、意義

  研究意義:

  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再看新修訂後語文課標的一個亮點是:“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絡,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閱讀與寫作都是一對語文學習中不可須臾分離的“孿生兄弟”。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傾吐。”“讀之得法,所知廣博,眼光提高,大有助於寫作練習。” 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也強調:要帶著寫的問題上閱讀課。

  學習一篇文章要在裡面走一個來回,就是從語言文字入手,讀懂作者寫了什麼,從中領悟為什麼這樣寫;然後還要從課本中走出來,想想作者是怎樣寫的,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文章中心的。 所以,閱讀教學是學生積累語言的主要途徑。從讀學寫,讀寫結合,以寫促讀,既是傳統語文教學積澱下來的一個寶貴經驗,也是當前語文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目標:

  1.透過研究,拓寬學生積累語言的途徑,拓展寫作資源,改革教學方式,調整部分教學內容,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絡。

  2.透過研究,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透過實施自我“移植迴圈創

  新”課,開展仿寫作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技能,努力實現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3.透過研究,藉助文字閱讀資源,學習各種文體的表達方法,學會運用積累進行寫作,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運用“課時目標導學案”,探究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自信心。

  4.透過研究,讓學生在誦讀經典,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聯想能力、想象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二、研究內容

  1、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連結的途徑的研究。

  內容包括:不同題材的課文連結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2、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連結的實施策略的探究。

  內容包括: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連結的實施策略、教師的角色與指導功能等。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讀寫積累訓練,並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不斷反思和調整,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2)經驗總結法:依據本課題的價值取向,對教學活動和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反思性研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個人經驗中發掘其普遍意義,探求發展規律。

  (3)案例研究法:對具體課堂教學中的文字材料,拓展寫作素材的設計方案,形成具體實踐研究的案例實證。

  (4)調查法:深入實際,有目的、有組織、有步驟地透過考查、聽課等形式,準確瞭解讀寫能力的發展狀況,掌握豐富的第一手資料。

  (5)成績測試法:研究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因而要對研究物件的學習成績進行測試,以最直觀的方式顯示研究成果。

  四、研究階段劃分

  1、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研究內容:成立課題組,組建課題領導小組,進行課題研究相關資料初步收集;擬定、論證課題研究方案,完成實驗方案,開題報告及實驗計劃;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和教育科學研究知識和方法的培訓。

  本階段的成果形式是:課題研究方案。

  2、實驗初步實施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研究內容:收集、彙編、學習資料,組織人員學習理論,提高課題組教師的素質;確定研究物件,選擇實驗年級,合理分工,明確任務。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確定課題的突破方向,擬定實施措

  施。撰寫科研論文,收集優秀教學設計方案,整理初步形成的研究成果。

  階段成果形式是:部分調查問卷、教學設計,具有推廣價值的實施方法、科研論文等。

  3、實驗深入研究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研究內容: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投入課題實驗,全面落實研究內容和措施,重點突出實驗規定內容的實踐與探究,並進行課題中期檢查及方案調整。

  階段成果形式是:部分典型的課例,學生日記,活動記錄,活動圖片、相關研究內容的初步論文成果及案例等。

  4、課題實驗總結、結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研究內容:按實驗方案具體要求,進行資料整理和課題研究成果收集;撰寫研究報告,將課題研究資料彙編成冊;進行學生優秀成果展示的指導。並做好課題的結題與鑑定準備工作,籌備、召開結題會,聘請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專家聽取課題組的研究彙報,接受專家評估,做出課題研究結論。

  階段成果形式是:研究報告、研究論文集、課題研究資料彙編、教學課例設計、光碟、錄影及其他。

  五、預期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

  一、課題的提出

  1、今年來,在課堂中應用目標導學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運用導學案進行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模式來進行研究。理論研究者主要從理論方面探討目標導學教學模式的特質與理論依據,一線的教師則更多地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從各自的學科角度對目標導學教學的具體作進行了探索,圍繞著[學案"的設計和學案的實施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目標導學還有研究的必要,首先是目標導學的內涵及策略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其次,現行教材的目標資料需要進一步明晰。最後,在目標進一步豐富和明確的前提下,如何真正實現導學而不是導教,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2、20xx年我校提出了目標導學教學新模式教學改革,該模式尊重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理念,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的[主導"地位被充分顯現。教師透過確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控制教學目標、檢測和評價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環節,利用課堂內的資源及對問題的討論、分析與拓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把學習目標、內容在

  45分鐘的課堂內分步實施完成。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課題研究的目的:

  (1)教師學習、認可[目標導學"模式的課堂教學優點。

  (2)研究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實效,真正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3)探索出高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樂學、會學,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2。課題研究的意義

  (1)透過實施[目標導學"模式教學,探索、總結出適合該模式的歷史課堂教學案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我校一些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方式。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從[要我學"轉為

  [我要學",面向全體學生。透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

  (3)以研促教,加快我組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樹立高效教學觀,逐步提高我組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進而最佳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二)本課題的創新之處

  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圍繞[目標導學",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課例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採用[案例-評價-反思-交流"的教學流程,深入開展教學專題化研究,組織教師集體攻關。不斷提高研究的質量,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以[目標導學法"為特點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創新教育理論引領課堂教學的發展,從而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以及駕馭課堂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髮展。

  二、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與主要內容

  具體目標:

  1、學生成才。學生協作互助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質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信自強、克服困

  難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公平競爭、集體合作的精神。

  2、教師成長。透過[學習、實踐、評價、反思、交流、合作"的實踐策略,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方式改革過程中導學、導教、導練以及課後反思的能力。同時,透過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促使教師不斷鑽研業務,提升素養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廣大教師在改革中成長。

  3、學校發展。透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促進良好學風、教風、校風的形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研究內容:

  1、透過教師的[目標導學"模式課堂教學示範、現場聽課、評課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總結模式優點,使該模式能被其它教師認可。

  2、透過示範課及輔導講座,使課題組教師基本掌握[目標導學"模式教學的基本流程,並進行實踐、創新與總結,實踐出適合各章節內容的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模式及優秀教學案例。

  3、透過不同的目標匯入案例,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與學生座談或問卷調查,總結出各章節的教學內容用什麼樣的目標匯入方式才能激發出學生最大的學習動機,獲得新課匯入的優秀案例。

  4、如何組織教學,達成高效課堂。即:

  (1)透過教學實踐,教師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內容適合小組合作學習。

  (2)透過學習,借鑑及對比實驗,教師掌握編[合作學習小組"的科學。

  (3)透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科學、有效。

  (4)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獲得採取什麼樣的討論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討論中得到收穫。

  (5)通過了解、調查、追蹤對比,瞭解各學科、各章節哪些知識需適當拓展。

  5、透過該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發現和總結出還有哪些不足及困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開題,我將我的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課題名稱:

  《地方生物課程資源利用與教師專業成長》

  二、課題提出的背景

  根據省教育廳制定了《廣東省中小學骨幹教師省級培訓(20xx-20xx年)實施方案》,建立了"高校、市縣培訓機構、中小學教師工作室"三位一體的骨幹教師培養體系,透過發揮高校、市縣教師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教師工作室各自優勢,形成全省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研究、發展共同體,促進全省中小學骨幹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促進"主持人"自身專業水平新提升,實現"讓骨幹教師成名,名教師更有名"的雙重目標,打造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標誌性和示範性的領軍團隊,帶動全省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提升的方案精神和我校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生物學教學多以枯燥無味的課本講解、學生死記硬背、大量的練習滲透為主,學生的能力培養無從談起,大部分學生連學習生物的最基本的熱情都沒有了,而且很多學生還認為是一門"副科",所以提不起學習興趣,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近幾年,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下,我市已將史地生納入中考,學校從上至下都對生物教學有所重視。新課改提出:教師要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傳統做法,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鼓勵師生充分利用身邊資源,不斷進行創造性和實踐性活動,縮小學校與社會、課程與生活的距離,組織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進行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如果教師能在生物教育中結合本地的生態特點,利用本地的生態資源,會在學生的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們在使用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中還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課程資源短缺問題是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一個最大障礙,是使用新教材中最感困難的問題。如何解決課程資源短缺問題,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於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適於學生髮展的各種課程資源。那麼,針對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學並處於粵北山區,我們可以利用的生物課程資源有哪些?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這些都是迫切需要我們認真加以探討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了此課題,為了整合我校的生物課程資源,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及教育教學能力;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生物課程資源"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課程資源的新理念,即課程實施所需要的資源統稱為課程資源,它包括教材、教具、教學儀器、學校圖書館、少年宮、科技館以及周邊的自然環境等有形的物質資源,也包括教師的知識、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家長的支援態度和能力等無形的資源等。

  2、"開發與利用"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指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生物學課程,能夠與生物教學活動聯絡起來的資源。生物課程資源的利用,是指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的生物教學價值。

  3、研究的變數

  (1)、自變數生物教學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2)、因變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師的發展。一方面,學生的發展將受益於大量豐富的、具有開放性的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提出了新的專業能力要求,即課程開發的專業素養和能力,開題報告《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開發者。

  四、課題提出的依據

  1、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生物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當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生物教學的傳統做法。

  2、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觀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雲雷電,天體執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呼聲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學校及周邊的生物資源,將這部宏大深邃的"無字書"融進新課程,使之成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

  3、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積極開發併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並開發資訊化課程資源。

  五、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的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課程資源的概念,豐富的課程資源對實現教學目標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校課程資源匱乏,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不高,就此現狀,特提出本課題,旨在引導學生主動地開發和利用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課程資源,並能靈活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六、課題實施

  1.確立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

  (1)地方生物課程資源有哪些?

  (2)教師如何利用這些地方生物課程資源進行教學?

  (3)透過對地方生物課程資源的利用,學生素質哪些提高?

  (4)透過對地方生物資源的利用,教師的專業水平哪些方面提高?

  2.制定課程資源實施的計劃

  課程實施物件:七、八年級、高一、高二學生。

  指導老師:七、八年級、高一、高二級部分生物教師。

  課時安排:集中安排和分散使用相結合。集中安排:每週二下午第八節;分散安排:由各指導老師和學生自由協商安排。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地方生物課程資源:透過實地調查、訪問等方式,瞭解和收集學校周圍的人文和自然環境中可以利用的地方生物課程資源。

  (2)對地方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利用地方資源初中學生進行第二課堂或興趣班,高中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等。

  (3)透過對地方生物課程資源的利用,促進了學生的發展:透過測試、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驗收;

  (4)透過對地方生物課程資源的利用和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和觀念、組織能力、科研能力均得到提升(透過優秀課例,優秀論文等體現)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課標》以及生物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專著,以及查閱國內外生物教學法方面的文獻資料,用以找準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與清遠本地生物資源的結合點,並用先進的教育觀點指導生物課堂教學,達到雙贏的效果。

  (2)調查研究法:對中學生物教學中相關的清遠本地生物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分析,為以後推廣中學生物教學與清遠本地生物資源整合提供客觀依據和現實起點。

  (3)案例研究法:用於研究地生物資源對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專業發展的影響;

  (4)行動研究法:在各班級進行生物學科教學與清遠本地生物資源的整合過程中,始終強調行動的重要性,邊研究邊行動邊反思,在行動中落實和調整方案,檢驗和發展初中生物學科教學與清遠本地生物資源的整合創新。

  九、課題研究的時間和步驟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一年,自20xx年5月起,於20xx年5月結束。具體步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申報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認真選題,查閱資料,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個人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3月)

  (1)組織教師培訓:學習《生物新課程標準》以及生物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專著,以及查閱國內外生物教學法方面的文獻資料,聽各種教學的培訓講座,觀摩同行優秀教師的展示課。

  (2)開展教學研討活動。課題組各成員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每月集中一次進行研討,整理教案,進行反思。

  (3)選擇幾節成熟的示範課對外展示,總結示範課的教學經驗。

  (4)指導學生調查清遠陽山生物資源,撰寫調查報告。

  (5)充分挖掘社會各相關單位和部門的潛力,開展相應講座。

  (6)充分利用清遠陽山本地生物資源進行在課外綜合實踐活動。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內容分析,整理資料,撰寫實驗報告和專題論文。

  十、預期成果

  1、讀書筆記幾份

  2、優秀教學案例幾個

  3、課題研究報告:總結課題研究的收穫與不足,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預期目標與實際效果相結合。

  十一、課題組成員

  組長:邱航妹

  成員:楊海林、歐志敏、肖鏡明、謝和娣、陳秋炎

  姓名性別職稱學歷專業分工

  楊海林男中一本科生物學教育資料收集

  歐志敏男中一本科生物學教育資料收集

  肖鏡明男中一本科生物學教育資料整理

  謝和娣女中一本科生物學教育資料整理

  陳秋炎男中二本科生物學教育資料收集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人力、物力上都給予了大力支援和充分保障,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大家!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2

  一.研究的背景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工作,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二、研究目的:

  課題研究、實施的主要目的在於將留守兒童的這一特殊群體的問題與社會轉型期少年兒童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區別開來,真實、全面地瞭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學習、生活狀態,瞭解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分析留守兒童長遠發展趨勢和中國社會的長遠發展趨勢,探索有效推進留守兒童教育、發展的方法和手段,為學校和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資料和學術支援。

  三、課題研究的價值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找到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

  2、加強家校聯絡,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進行指導,培養留守兒童健全的個性心理品質及社會適應能力。

  3、有計劃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留守兒童之家”工程,為留守兒童建立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長環境。

  四、國內外相近課題研究情況:

  由於國外國情的差異,留守兒童比例較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並不十分突出,所以相關的課題研究基本沒有。

  國內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主要是近幾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縣教育部門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逐漸增多,大多正在課題研究過程。

  五、研究的方法

  1 、文獻資料法

  蒐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充實可行的理論依據。

  2 、問卷調查法

  抽樣調查xx市農村的一些學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3 、教育實驗法

  對留守兒童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實驗研究,以便發現、驗證因果規律。

  4 、經驗總結法

  對收集的資料和實驗研究結果主要運用經驗總結法,探求留守兒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 、案例研究法

  選擇恰當的學生樣本,透過跟蹤調查、教育引導,摸索留守兒童教育的一般規律。

  六、正文提綱:

  1、xx市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調查研究。

  2、xx市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分析。

  3、xx市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4、xx市農村留守兒童個案研究。

  5、xx市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七、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4月15——20xx年4月30)

  計劃開題,收集資料調查xx市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確定研究子課題,蒐集已有研究成果,學習理論,寫出研究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20xx年5月——20xx年5月)

  堅持學習、實踐、研究。邊實施,邊改進,邊研究,積累收集資料,總結歸納xx市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xx市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對策,撰寫階段研究報告、典型案例分析或論文。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

  收集、整理實驗原始資料,撰寫實驗課題研究報告和課題總結,進行結題驗收和研究成果交流。

  八、目前的困惑

  1、怎麼樣做到儘可能深入瞭解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做到資料的均衡性。

  2、怎樣能和留守兒童的父母做一個交流,探討下有關留守兒童中的一些問題在那些父母心裡的真實想法,或者讓他們重視孩子身心成長的重要性。

  九、參考文獻

  [1] 徐群.關注留守兒童教育與建立和諧新農村[J].現代農業科技,20xx(11):156-157.

  [2] 常青.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徵研究——以江西玉山縣為例[D].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xx:17-23.

  [3] 方銘琳.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機制[J].中國農村教育,20xx(10):32.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3

  指導教師:***

  課題組成員:***

  目標:希望在本次調查中,樹立節水意識,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內容: 瞭解水汙染的危害,水的用途, 水的性質極其水汙染治理方法

  目的與意義:我們透過及時調查分析,發現部分同學沒有形成節水觀念,對於水汙染這一問題沒有高度重視。經小組討論確定以我們身邊的水為課題進行學習性研究。

  任務分工:論文撰寫: 設計調查問卷:

  發放調查問卷: 訪 談:

  資料查詢:

  活動計劃:

  1月29日-1月31日:討論研究內容,確定主題

  2月1日-2月3日:擬訂實施方案

  2月4日-2月5日:人員分工

  2月6日-2月11日:開展研究課題

  方 法:

  1:對校內學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師詢問採訪,向校外10名家長和學生進行調查,並向受訪者派發問卷(可開展網路問卷)。

  2:透過網路,書籍等方式搜查相關資料。

  3:將網路書籍中的相關內容,資料加以分析整理。

  4:根據整理內容設立相關報告。

  5:修改、整理報告與論文

  可行性:分工明確,組員可就自己能力完成相關事務,將報告完成。

  預期的成果:論文

  (結合實際,附操作點,將調查結果反思等加入其中,運用一些名言,提倡同學們節水)

  總結:同學們實踐能力增強,加強學生節水保護水的意識。

  體會:在研究性學習中,同學們鍛鍊了實踐組織能力,不僅在學習上更加努力,也對節水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希望同學們能透過本次調查讓自己有節約的意識行動,從節約每一滴做起,更增強了工作能力,責任感。

  教評:學生透過研究性學習,鍛鍊了實踐能力,強化了節水意識。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4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說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說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說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說,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著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其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後的首要工作。透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說,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絡和區別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4.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5.課題研究的目標

  6.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7.課題研究的過程

  8.課題研究的方法

  9.預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參考文獻

  四、課題開題報告撰寫規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後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著必然的、照應的聯絡,不能遊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絡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採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透過查閱資料、搜尋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於同一課題研 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著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絡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透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透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透過假設關係,勾勒出透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於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透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說明。採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採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物件、範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如: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對課題的界定為: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圍繞著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理論和知識,積極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學校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為職業學校進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借鑑的實踐模型。

  創新精神是指人的綜合性的積極穩定的創造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因循守舊而積極求新的精神,是驅動外顯創新行為的內隱動力。人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精神為基礎,沒有創精神便沒有人的一切創新活動。因此人類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理論知識、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支撐性理論也就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理論支撐行動,科學的理論是科學研究的保證。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透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研究目標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師:透過研究希望獲得某一(些)教育教學規律,落實在知識產品上,表現為教師教育知識的增長,教育經驗的豐富,教育方法的創新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等。

  2.學生:透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培養人才的目標,落實在學生的身上,表現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

  3.學校:透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學校教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目標,落實在學校工作過程中,表現在學校的效益上。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將研究題目依據研究目標展開、細化為若干小問題。課題越大,內容越多,越要具體,研究範圍較大的課題應列出各子課題的內容。

  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例如:《初中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的開題報告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後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要有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透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兩種方法。比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採用個案法等等。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餘的感覺。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帶來什麼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教學論文、專著、影像資料(含課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學具、學生作品等。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十)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課題的可實施性,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是否具備,如研究所需的資訊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學歷、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等等是否具備。它建構於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紮實的功底等,一句話,就是要從若干方面說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潛力去完成。

  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保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範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槓桿,啟用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裝置的添置及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幹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5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於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著眼於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後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於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種。儘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群體也有差別,但關於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床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並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侷限於神經學和醫學的範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閱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於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透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後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徵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於學困生心理特徵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最終都是失敗,於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迴圈。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並不等於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於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並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後,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年*結束後,隨著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銳,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於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鍾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鍾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透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於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鑑作用。由於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並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後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即有個性,也有共性。總之,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2、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型別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型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型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20xx、9——20xx、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資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xx、2——20xx、7)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透過分析多方瞭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3、觀察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資訊、經驗,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型別分析完成後,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瞭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一篇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一份課題結題報告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