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5篇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精選1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英語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

  一、 課題的背景

  1、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世界各國加強了溝通與瞭解,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作為溝通、交流、獲取資訊的工具,我們迫切地需要學習,而且從語言的最佳學習期---小學階段學起。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陣地在課堂,而小學每週的英語課時很少,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2、目前我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學習現狀:單詞對話認讀不到位,文盲較多。有部分學生只會說不會認讀,寫更困難。課堂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很少,有也是單純的操練,缺乏具體的語境。

  (2)年級越高英語成績掉隊的越多。學生學習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學習內容的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減弱,成績下滑較多,知識遺忘較快。

  (3)班級人數多,課時少,學生操練的機會少,導致學生每節課的知識都不能消化,學習自信心受挫。

  (4)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多樣,教材鑽研不透,教學手段簡單,對學生了解不夠,教學活動設計不夠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對單詞句型的認讀不到位,自主學習能力極差,學習習慣沒有養成。

  二、課題理論依據

  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場所,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於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英語不同於其他學科,在重視基本的語言知識之外,更要關注語言技能的掌握、運用和實踐。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語言的學習、操練和模擬運用越有效,真正使用語言進行交流也就更容易。課堂教學有效性包括了教師教的有效性、學生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三個方面,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出發,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初步的研究。

  三 研究目標

  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針對我校教學的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研水平,促進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使英語學習交際的目標更早實現。

  四 課題成員簡介

  包賢惠,女,小學高階教師,英語本科學歷,登特科中心校英語教師,曾獲得旗級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教學論文《小學英語詞彙教學

  策略的實踐》獲國家級一等獎,教學論文《淺談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獲自治區級二等獎。

  敖麗梅,女,小教一級,畢業於通化師範學院,本科學歷。20xx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多次參加旗級教育教研活動。在教育論文、教師基本功和英語口語方面的比賽中均獲得較好成績。

  金建軍,男,小教高階,畢業於通化師範學院,本科學歷。畢業至今一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多次參加培訓教研,教師基本功較紮實。

  張愛華,女,小教高階,本科學歷,畢業後從事英語教學工作,多次外出學習,參加教研教改,教學基本功紮實,成績優異。所著的論文多次在自治區獲獎。

  五、研究開發內容和預期成果

  本課題主要研究探索一條適合的能提高我校的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尤其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要注意三個方面

  ①單位時間裡輸出的資訊量多少

  ②單位時間內學生接受的資訊量是多少

  ③單位時間內學生受益面的大小。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投入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收到儘可能多的實效。

  2、學生課堂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透過各種比賽、調查等活動檢測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掌握運用情況,尤其在單詞對話的認讀,語言的運用方面。

  3、 教師課堂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包括教師在備課、鑽研、教案的預設,課堂生成的把握等方面。

  4 、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情境的創設,活動的設計,匯入、新授、操練、鞏固、應用這幾個環節的有效性。

  六、擬採取的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學習和應用情境教學法原理和新課程理論理念指導研究活動,注意積累其他學校及個人的有關外語教學成功經驗的材料,並系統歸類比較,甄選有效教學經驗作為本課題借鑑。

  2、調查研究法。瞭解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透過分析找出共性問題,掌握研究的起點和脈搏,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

  3、經驗總結法。對研究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及時歸納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撰寫經驗總結及論文、實驗報告。

  4、行動研究法。透過研究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舉止,及時發現和記載學生喜愛、學習效果較好的活動方式,以便積累研究實驗的經驗和材料。

  七、進度的安排

  本課題實施的時間為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共分三個階段:

  1.啟動階段:(20xx.12——20xx.03)全體成員深入調查確定研究課題,對照評審要求填好課題申報表;加強學習,閱讀相關資料,做好理論儲備,培訓課題組教師;集體研討形成研究方法完善試驗方案,展開調查,撰寫有關研究文獻資料,針對學校實際制定好課題研究方案。

  2.研究階段:(20xx.03——20xx.10)記好活動案例,積累經驗,關注課前準備,改善學習方式,強化能力培養,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課題組教師實踐、交流、分析、評比,做好本階段的階段性課題研究總結。

  負責人組織調控研究方向與程序,發現研究中的問題,及時總結研究成果,組織撰寫研究論文、報告。在這一階段,我們從具體內容入手,全面開展研究工作,探索教師的教學準備能力、教學實施能力以及教學評價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質量。

  3.總結階段:(20xx.10——20xx.12)全體試驗教師共同研討,提煉研究成果,完成論文,階段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對教師的教學準備、實施評價等方面和學生學習成果開展彙報展示活動,做好結題準備。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功技能訓練,努力使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應用能力。而在聽、說、讀、寫中,說和寫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集中表現。培養初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初中英語課程目標之一。而在聽、說、讀、寫中,說和寫尤其對於寫是師生們感到相當棘手的事。它既是反映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體現,也是中考失分較多的因素之一。本課題研究立足於我縣初級中學七、八、九年級學生,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普遍對書面表達訓練有畏難情緒,多數學生畏於老師的任務和要求,勉為其難,勉強完成寫作。完成的寫作多半錯誤百出,漏洞比比皆是,看到滿是修改紅筆的寫作,老師總是無言以對,信心全無。看到班上10%的長期空白寫作,卻也無能為力。如何培養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能力,這是廣大英語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課題的理論意義:《新課程應用標準》對英語教學目標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培養初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初中英語課程目標之一。即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實際語言操作能力即說和寫的能力,能就生活中的人和事發表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努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語言知識能力轉化為語言運用能力,能將所學知識指導我們的生活,學習。

  課題的實踐意義:

  培養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是將學生的主體學習,合作探究放在第一位,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透過引導,操練等手段來培養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對語言重組能力。透過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功底訓練和基本寫作技能訓練等措施,努力培養學生對詞、句、篇的表達能力。在三個年級的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詞彙、語法、句型操練,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零散到系統的訓練語句表達能力。利用分階段訓練,嚴格要求學生正確,端正,熟練的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注意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進行組詞造句,組句成段練習,為語言作文寫作進行紮實的基礎功底能力培養。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培養寫作能力。力求在七、八、九年級不同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各種方法指導下,分層次地進行分類作文的系統訓練,使寫作有不同層次的提高,進而形成書面表達能力。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培養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是指初級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一種能力培養,即英語書面寫作能力培養。也就是說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透過要求學生正確,端正,熟練的書寫字母,單詞和句子,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進行組詞造句,組句成段練習,達到書面表達的能力。在各階段的文字課文教學中,老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寫作方法指導,如寫詞造句、連詞成句等途徑培養學生造句的能力。再如,在開闢的作文課上用說寫結合,自寫自改,互相說改,互評等方法來規範表達句式。多題材,多形式進行書面表達訓練,加強學生意念功能培養,旨在培養初中學生在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第一階段開題階段(xx年3月-xx年5月)選擇課題,申請立項,蒐集資料,完成開題報告(負責人:彭榮梅)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xx年5月-xx年11月中旬)

  1.研究初期(xx年5月-xx年6月)完成當前本校英語教師英語書面表達寫作的現狀調查(座談、問卷調查;屈繩慧、屈繩燕、束嶸、華小琴、張世忠老師負責),優秀書面表達文章觀摩,寫作課堂教學課件,學習好的班級書面表達的經驗交流(製作課件、座談交流;彭榮梅負責),運用分階段訓練培養寫作能力設計案例交流(屈繩燕、束嶸老師負責七年級教學案例設計,屈繩慧、張世忠老師負責八年級教學案例設計,彭榮梅、華小琴老師負責九年級教學案例設計)。

  2.研究中期(xx年7月-9月)搞好作文能力培養的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開展一節興趣指導課:主題“書面表達能力培養”如何調動學生寫作興趣,目的——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寫作興趣。(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在自己課堂教學中,如何在各個教學環節如何體現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寫作興趣的。自己在作文評定時是否採取了錯誤的方式,是否採用發現亮點的鼓勵式,或僅用冷酷分數式)

  (2)實際基本功訓練(a、b階段):

  a、參與研究教師抓好知識儲備:詞彙量(單詞和短語句式)的積累,簡單5種基本句型(s+v;s+v+o;s+v+o+o;s+v+p;s+v+o+c)講解及操練。

  b、以說促寫:(參與研究教師利用作文課抓好說的訓練,寫的前提是會說,會說才會寫,必要時教師指導好句式及模式框架)

  (3)寫作方法指導促進表達能力形成(c、d階段)專門寫作課完成

  c、寫作方法訓練(短句短篇分類作文訓練)

  d、寫作4步訓練(材料作文訓練)(參與研究教師指導學生按規定步驟完成讀題,破題,立題,解題,完善的過程)集中訓練。1看材料寫提綱(開頭—中間---結尾);2列出寫作要點;3打草稿連詞成句,連句成篇;4校訂修改完稿。研究教師做好問題及解決方案記錄

  (4)“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培養”課堂實施探究。參與研究教師認真研究“書面表達能力培養”課堂實施過程,寫出課後反思和小論文。

  (5)中期彙報。準備彙報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記錄資料以及彙報ppt課件;彭榮梅負責)

  3、研究後期(xx年10月-xx年11月)參與研究教師撰寫論文,參與研究教師彙報課。(參與教師均完成此任務)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xx年12月上旬)收集整理研究資料,完成結題報告。(彭榮梅負責)

  四、課題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對比研究法(實驗教師分三個年級各承擔一個班的教學工作,教學中始終圍繞培養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展開課堂教學,其它非實驗班用其它的教學模式教學),問卷調查法。

  五、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預計包含以下內容:分年級段的教學設計,課件,研究教師的課後反思,小論文,課堂教學實錄,成績對比分析,活動記錄等。

  六、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彭榮梅成員:屈繩燕、屈繩慧、束嶸、華小琴、張世忠

  分工:屈繩燕、束嶸負責七年級實驗班教學組織、操作和資料收集。

  屈繩慧、張世忠負責八年級實驗班教學組織、操作和資料收集。

  彭榮梅、華小琴負責九年級實驗班教學組織、操作和資料收集。

  七、保障機制

  1、學校擁有33個教學班,各班均配有電子互動式白板,具有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從硬體上保障了課題研究的實施。學校英語組有高階、一級、初級教師18人,年齡搭配上具有老中青的結合。課題負責人和成員具有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驗,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2、積極與學生交流反饋教學資訊,以便即時改進。

  3、即時與指導專家聯絡,尋求專家的幫助和指導。

  4、邀請本學科教師對課題實驗課進行評價和指導。

  5、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與外校教師進行交流。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3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老師們:

  大家好!非常高興代表課題組來做重慶市第六屆基礎教育科研課題“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繼承與創新”的開題報告,請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各位老師提出修改意見。 我的報告分以下五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和價值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課題研究的預期目的

  四、課題研究的依據、方法、步驟、措施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和價值

  在近10年的英語教學生涯中,我們常常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與素質背景教育下的英語教學彷徨。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下,我們為了應試一味的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其實,在此過程中,我們內心感到深深的不安---因為我們知道,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個性與天性在被埋沒。近年來,素質教育逐漸走進我們的教學中。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嘗試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此期間,由於環境的限制,又讓我們深深感到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某些東西在我們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這就促使我們想到:傳統初中英語教學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的部分,需要我們去繼承;同時,結合素質教育,結合時代的發展,我們又要對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某些方

  面進行創新---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提出了這個課題: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繼承與創新。

  二、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優勢與繼承

  傳統英語教學是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它通常運用“激發學習動機、複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五步教學法。在這一板塊我們準備從傳統英語教學方法的步驟、傳統英語教學的教師角色定位和傳統英語教學的某些教學方法上進行研究。

  ①從傳統英語教學步驟上。傳統英語教學方法我們可以簡稱為主復新鞏布五步驟。事實上,這五步驟是一個很為科學的步驟。對於組織課堂,複習舊課,傳授新知識,新知識的鞏固運用是一個縝密的科學環節。

  ②從傳統英語教學的教師角色定位上。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處於中心地位。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材施教,及時地更改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並利用教師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對課文進行聲情並茂的講解。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主體能夠及時的把課堂內外的各種因數進行運用,把國內外的各種最先進的理念及時的應用到教學中去,而不需要等到整個整個教育教學制度的變革才去運用某些適時的先進的教育理論。

  ③從傳統英語教學的某些教學方法上。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強調學生的朗讀,背誦與記憶。事實上,在學習語言中,朗讀,背誦與記憶是一個基本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我們現今素質教育下的英語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朗讀,背誦與記憶的能力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

  在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法中,有許多是我們在現階段的英語教

  學中需要學習和借鑑的。我們應該努力挖掘出傳統英語教學的精華,把新時代下的英語教育辦得有聲有色。

  (二)傳統英語教學方法創新

  傳統英語教學方法具有它無可爭議的優勢,但是,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傳統英語教學是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在此種形式下,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輕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苦學苦練,輕課堂教學的不斷提高。只把學生看成是灌輸知識的容器,而未把學生當做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與現實運用的嚴重脫節。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教學一般只重知識傳授,輕全面素質提高;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是教與學都為一個目的--對付考試,教師重知識輕能力訓練,學生學了難以實戰。這一點上,是和語言學習的宗旨大相矛盾的。

  傳統初中英語教學有著它有優勢的一面,但是他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就呼喚著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對傳統英語教學方法的諸多方面進行創新。

  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這是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層次上對素質教育概念的一種規定。從社會教育上看,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就要求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運用創新的教法實施創新的教育。實施初中英語教學的創新教法

  實踐,我們準備從以下方面入手。

  1、從某些教法和教學環節上進行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 我們準備在課堂教學匯入、課堂教學方法、課堂提問、課後作業四個方面進行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

  ①多樣化的熱身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題的起始階段,自然、恰當和精彩的匯入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匯入環節的好壞對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②多變的教學方法

  單一、古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③開放性的課堂提問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課堂提問對指明思維方向,創設思維情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但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教師長期有意識地培養而成的。不拘一格的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為課堂的教學作好鋪墊。

  ④生活化的作業

  創新的英語教學不僅要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 使語言生活化,課堂生活化, 課後作業同樣需要生活化。

  2、從英語教學的某些內容進行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 ①詞彙教學的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

  英語詞彙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新課標的實施,英語教學

  重點集中在語用、語篇、交際能力和學習策略研究等方面,而詞彙的地位似乎日趨下降。而在學習英語過程中,許多學生都遇到“過不了詞彙關”這一問題。離開了有效的詞彙學習,語言知識的掌握便無從談起,實際能力的培養也必將成為無源之水,英語教學也就無效益可言。語言學家博林格曾指出“任何一個掌握了一門外語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主要時間都是花在掌握這門語言的詞彙上面的”。

  現有的詞彙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在詞彙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在教課文生詞時只是先將文章後面的生詞領讀兩到三遍,而後再講解教材中出現的生詞詞義,甚至有些脫離了原文,直接根據課後的詞彙表挑選他們認為的重點生詞,講解詞義或用法。這種簡單的詞彙處理方法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造成了學生對生詞學習的厭倦情緒,即使在老師講解之後,學生依然對課文的生詞的詞義和用法模糊。以致於他們不能夠用這些新詞去表達個人的思想,交流自己的情感,這就是為什麼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低下原因之一。

  同時,學生詞彙學習的目標不明、方法不當,浪費了寶貴的學習資源。現今,不少學生在學習詞彙過程中缺乏指導,只顧機械地死記硬背,雖然單詞的拼寫和意義都很清楚,但卻不知如何運用。

  現有的詞彙教學法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學工作者進行創新性的教學實踐,讓詞彙教學法多樣化,既不能片面追求新、異而使課堂教學留於形式,更不能夠故步自封、墨守成規,使詞彙教學活動枯燥、呆板而沒有新意。教師要用好學生的記憶、遺忘規律,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和動覺等多中感官來提高單詞的識記效果,並透過不斷強化練習來防止遺忘,達到溫故知新、熟能生巧的效果。

  ②聽說教學的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

  聽說的重要性創新教育下,英語教學更傾向於語言的使用和實用性即更注重聽,說的教學方式,最終達到使學生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更有效的掌握語言目的。

  聽說所存在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規劃及其相應的考試製度下,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訓練。許多學生語法嫻熟,掌握詞彙量達標,然而卻聽不懂,說不出。對英語這門語言而言,仍是當今全球通用性最強的語種。21世紀是經濟科技一體化共同發展的世紀,如果我們學生仍然聽不懂,說不出,中國在參與世界競爭中,也必將喪失許多寶貴的機會。

  對於所面臨的學生語法嫻熟,掌握詞彙量達標,然而卻聽不懂,說不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學工作者進行創新性的教學實踐,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創新出一些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③讀寫教學的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

  三、課題研究的預期目的

  透過以上對傳統初中英語教學優勢與弊端的分析,對於傳統英語教學,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它有著它合理存在的一面。當今英語教學研究中那種極端化的傾向,即在有些人看來,英語教學不是“現代”的好就是“傳統”的好,兩者之間似乎對立,而沒有什麼互補或融合之處。這種看法是有害而無益的。我們所要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既要挖掘出傳統英語教學的精華,又要和現代素質英語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我們教學工作者對某些教法、教學環節和英語教學的某些內容進行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上來轉變學生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四、課題研究的依據、方法、步驟、措施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①多元智慧理論

  ②建構主義理論

  ③素質教育理論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 將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作為主要方法貫穿於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同時輔之以資料分析法。在研究過程中始終堅持專家與課題組教師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與推廣相結合。使整個研究過程成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不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

  ② 將經驗總結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有機結合。在研究過程中經驗總結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對於本課題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優勢與繼承這一塊的研究是具有很大的價值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隨時觀察、收集、記錄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所運用的一些具有優勢的傳統英語教法,進行評價,整理和收集資料。透過反思小結,寫好案例彙總,並隨時與其它學校進行經驗交流,對其功課例組織撰寫總結或論文,及時推廣研究成果。

  ③將實驗法、比較法、調查法、訪談法、個案分析法作為本課題的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加以運用。在進行創新教法的教育實踐這個板塊上,實驗法、比較法、調查法、訪談法、個案分析法將會是很重要的辦法。

  (三)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步驟總體上是按照“前期準備——課題開題——制訂方案——按步實施——中期評估——反饋評價——調整方案——繼續實施——全面總結”的基本程式進行,研究與推廣貫串於整個過程之中。

  1、準備醞釀階段(20xx年3-5月)

  利用週末及平常休息時間,再次鑽研《大綱》,吃透教材;學習《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並樹立創新的素質觀,找出實驗的依據,再而建立課題組,設計研究課題,並向上級申報課題。

  2、課題開題(20xx年10月)

  根據上級批覆確定課題,並進行課題開題。

  3、制定課題初期方案,並進行反覆論證(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4、實驗嘗試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並分階段小結,調整和改進實驗方案。

  5、中期評估並調整方案(20xx年1月-20xx年6月) 對前期研究進行評估總結,並及時修整方案。

  6、繼續實施(20xx年7月-20xx年4月)

  7、結題評議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對學生英語素質進行縱向、橫向評比後,以論文形式進行結題總結。

  (四)課題研究具體措施:

  1、 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李大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中學高階教師) 成員:林澤友(主管教學副校長,中學一級教師) 黃 晴 (校團委書記,中學二級教師) 管發勇(英語學科負責人,中學一級教師)

  2、主研人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李大學,主要負責課題的組織,管理,指導和經費保障。

  課題主研人員:黃晴,負責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優勢與繼

  承的研究;鄭辛酉、黃小瓊,負責從傳統英語某些教法和教學環節創新上的研究;張建、楊小瓊,負責從英語教學的詞彙內容上進行創新研究;王文超、李厚菊,負責從英語聽說教學的創新研究;林澤友、管發勇,負責各個板塊最後情況的收集,最後以文字形式展現研究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成果

  1、預期成果:預期成果有效載體主要以論文報告形式表現,計劃以10篇論文,3篇報告表現。

  2、成果呈現:課題成果將以論文、調查報告、經驗總結等形式呈現。

  以上是我代表課題組作的開題報告,請各位領導、專家、代表和老師審議。 最後,祝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圓滿成功!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4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背景:

  隨著新課成改革的推進,提高學生的作用和能力成為重要目標。其中《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階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能力等素養的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英語閱讀策略是學習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和閱讀水平,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其核心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活用策略,以精彩的導讀來啟用學生原有知識,以良好的思維品質去捕捉有效資訊,以恰當的教學模式去概括資訊,以紮實的閱讀來提高英語水平。

  然而在現實教學中,由於高中英語閱讀在每個單元中所佔比重大,分大閱讀小閱讀兩篇,在workbook中還有一篇,雖然教師們已經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也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較長的篇幅及迫於考試的壓力,多數教師還是圍繞詞彙和語法組織教學,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語言點的傳授、操練和複習上,而忽視了對文字的深入解讀及對學生閱讀的過程性指導,尤其是針對不同型別的文章閱讀策略的指導,使學生只重視結果,無法對語篇整體深入理解,不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也體會不到文章的優美,導致學生閱讀能力並沒有實質性的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不高,教學實效低下。

  意義:

  (一)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

  文字解讀策略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它以教材為本,讓學生深層次理解教材的同時,又拋開教材,將教材中所學到的閱讀能力和技巧運用到更廣闊的閱讀材料中去,最終達到語言輸出的目的。

  (二)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它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教材為本,幫助學生深刻全面理解文字的同時,不僅掌握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取、加工文字資訊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提高閱讀綜合能力。

  (2)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它要求教師自身深入理解文字,鑽研文字,發掘文字內涵,加強對文字的認識,對文字多元化、多角度、多層面、有創意的個性解讀。只有教師自己對文字在深度和廣度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多角度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設計問題,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在教師進行文字解讀時,教師要了解文字的文化背景,重視語篇的框架結構及作者的意圖和情感態度,不時地補充相關話題,從而活化教材,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文字,體驗文字,使學習過程不僅侷限於語法教學,而是使它更有意義。

  (3)有利於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文字解讀是多元化解讀,它側重於解讀文化背景、語言知識點、閱讀技能和情感態度。學生只有在瞭解了全面的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字材料。語言點的掌握不僅僅是理解,還要運用到真實的語境中去,並學會透過上下文推測詞義。在閱讀技巧上,學生要熟練掌握略讀、查讀、推斷和預測,並能夠參與討論等合作學習。對於涉及文化、藝術、人生、社會狀況等閱讀文字,教師要構造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得以滲透的課堂。總之,教師在文字解讀時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對學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生可以透過平時的訓練,形成一套對自己理解有效的學習方法。深層次的文字解讀解決了學生閱讀時的障礙,瞭解了更多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了詞彙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習信心,促進學生髮掘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主動積極,而不是被動的等待教師,促使學生成長為主動學習者。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文字解讀、文字解讀的方法

  研究範圍:

  針對英語教學中文字資訊的處理

  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主要是對英語教學中如何解讀文字進行研究。先從教師自身入手,加強對文字的時代背景、框架結構、作者的意圖、表達的情感等的理解,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使學生能夠在掌握詞彙和語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文字。在實施的過程中,根據教情、學情不斷調整改進,使文字在深度和廣度上得以解讀。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第一,申報課題。(6月)

  第一,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階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深刻理解閱讀教學目標。認真學習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要求和規範,明確研究的範圍和方向。(7月-8月)

  第二,蒐集相關資料,調查教情、學情,制定論證課題研究計劃和方案。透過學習各種關於文字解讀的書籍及在網路上搜取相關資訊,瞭解他人和起其他地區的有效做法,為個人研究做好鋪墊工作。(7月-8月)

  第三,根據所學知識,確立方案,認真撰寫開題報告。(9月)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第一,整理文字解讀學習素材,將實施階段中所學的文字材料加以整理上傳並在教學中靈活運用。

  第二,整理和分析教學中英語文字解讀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透過上課,發現和總結解讀各類文字材料的的教法和學法。

  第三,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解讀文字。

  第四,整理中期成果,上傳中期成果和中期研究成果報告表,及時聯絡指導專家獲取指導意見,並按照專家的指導意見及時補充資料、及時把握研究方向、確保研究質量。(1月)

  3、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第一,對進行研究的內容和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形成論文,教學設計等,撰寫好結題報告。

  第二,總結經驗和不足,提出今後注意的問題。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主件為一篇論文形式呈現的結題報告。

  附件:可能會產生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形式呈現。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5

  一、立題的背景

  本課題源於英語課堂教學,與我縣當前正在開展的中小學教師“高效課堂”研訓活動相融合,是“高效課堂”研訓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堂的匯入本身是一門藝術。魏書生先生也說過:“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像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好的導語是教師打造的第一把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

  目前,農村學生對於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厭倦情緒,如果在新課匯入時不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吸引學生,學生的興趣就會日益減退,也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教師總是用老式陳舊,單一乏味的方式來匯入新課,匯入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成功的匯入依賴匯入的多樣性和有效性。每天帶給學生點期盼,每天帶給學生點驚喜,每天帶給學生點不同,每天帶學生點啟迪。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參與,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二、立題的意義

  我們一線教師是“高效課堂”的踐行者,我們必須與時俱進,立足新課程,運用新理念潛心研究課堂教學新方法、新模式,應從課堂教學第一步入手追求各個環節整體高效,我們的課題研究以“高效課堂”目標,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引領我校英語老師探索有效課堂匯入理論策略,設計高效匯入,指導教學實踐,引領我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

  英語課堂教學的匯入多種多樣,根據不同型別、不同內容的課選擇使用不同的匯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學生重塑自信,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減少焦慮,達到事半功倍。因此,我確立研究課題《初中英語課堂匯入方法探究》

  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課堂匯入

  1.英語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知識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尤其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以讓學生積極參與為目的,在英語課堂的教學匯入中更能體現這一宗旨。

  2. 課堂匯入

  第斯多惠指出:“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好的匯入能為全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並能由此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發展、開拓,把課的進展不斷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積極的“ 連鎖反應” 。

  課堂匯入,一般是指課堂教學開始的3-5分鐘內,教師和學生所有教學活動的總稱。其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體是指在進入新的教學內容前,教師為了轉移學生的注意中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正式的學習狀態的教學行為。本課題研究以我縣統一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載體,以全校七至九年級所有班級為實驗班,本校英語組教師全部參研。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6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更強調交際性,英語寫作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但在我們日常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對英語寫作的態度卻並不積極。提到寫作學生就充滿了焦慮和恐慌。傳統英語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給出題目或寫作範圍,讓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文章。其特點是教師強調的是語言運用的準確性,重視的是學生的寫作結果。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主要耗費在詞彙和語法等細節上,至於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篇章結構組織、分析能力和措辭用句等寫作能力的培養往往被教師所忽視。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話教學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閱讀教學便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的能力,至於寫作能力的培養僅僅是透過一堂作文講座課或練習課,蜻蜓點水式的一掠而過。學生的寫作往往是閉門造車,寫作時詞句的運用、文章的形成不會像行雲流水般自然。因此,學生一寫作便有種所學不能致用的感覺。覺得用英語寫作非常困難。由此可見,學生的寫作障礙源於沒有形成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而教師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缺乏寫作能力的培養目標以及相應的教學策略。新目標英語又缺乏這樣的閱讀文章。因此,收集各種話題廣泛,體裁多樣,表達形式活潑的閱讀文章,這為英語寫作的教與學提供了優秀的範文材料。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只要能夠活用閱讀文章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同樣能夠培養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透過對各年段寫作話題的分析確定寫作題目。

  2、透過收集各種閱讀文章為學生提供各種題材的範文。

  3、收集整理學生作文形成自己的文庫。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在各種活動中,學生為獲取知識或為得出結論而進行積極的探索和主動的認知體驗,因而他們能夠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現成的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一個交際的過程。它需要學生思考、分析、歸納和表述,因此說是一個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的過程,而這兩種能力正是學生英語寫作時所具備的基本能力。

  2、閱讀課中的篇章分析有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閱讀課教學傳統上教師只注重文章大意重點詞句及語篇結構的講解。講解也只單純的服務於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語法知識點的輸入。新課程所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這一目標,使得閱讀課的篇章分析不但要強調語法知識點,分析語篇意義及結構,還得引導學生思考、學習閱讀材料的文體特點、寫作手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並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模仿,然後靈活運用。分析語篇結構有利於學生擺脫母語思維方式,學會用英語思維,有利於學生寫作中的篇章組織能力,獲得寫作技巧,從而可以克服學生在英語作文語篇水平上存在的內容重點不突出和行文缺乏連貫性兩大缺陷。

  3、閱讀課教學中的討論有助於寫作能力的培養

  英語寫作主要是指書面表達,討論用於寫作教學主要是指學生寫前的口頭表達,即口頭作文。口頭作文是書面作文的基礎,寫與說都具有相似的心理語言過程,即都需要先形成要表達的思想和資訊,再根據一定的規則將資訊編碼,產生有意義的句子和語段。從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角度來看,透過討論和交流資訊,能使學生對所寫的題材和內容產生立體思維與記憶構架,即讓學生知道該寫什麼和怎樣寫作。因此,閱讀課堂的討論活動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活動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絡,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符,討論問題的設計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1、透過每個年段學生話題的調查,瞭解各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範籌。

  2、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努力創造一種師生相融、合作交流的良好口語氛圍。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彼此平等交流。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大膽實踐—形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

  3、最佳化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語言講解轉化為學了就用。

  口語表達形式要逐步從教師講解轉變為以學生先聽、閱讀、理解、規納語言結構再快速口頭表達、問答、會話,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尊重學生主體,實施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師生互動的語言教學形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4、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入手,為學生寫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

  語言輸入再語言輸出是語言學習的步驟,因此收集、整理閱讀材料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5、構建學生自主設計寫作方案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先聽、說、讀訓練再到寫的訓練。在聽說基礎上,學生對閱讀材料綜合分析,在合作、討論中學生對各種題材的寫作方法逐漸明確,再設計寫作方案再組織語言寫作具體的文章。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使原本呆板、零碎的詞彙知識、句型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詞在句中練,句在話中現,話在文中見。很好的培養了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6、收集整理名言警句,使文章增色

  要想寫出好文章,沒有好的名言警句是不行的,要培養學生收集名言警句的好習慣,厚積博發,使文章增色。

  7、整理學生範文

  每次學生作文後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再抄寫形成好的範文,裝訂成冊,傳看。時間久了積累多了就形成不同風格的文庫。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1、第一階段:準備(XX年9月1日~XX年9月15日):宣傳發動,制定研究方案,成立課題組,對課題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建立研究制度。

  2、第二階段:實施(XX年9月15日~XX年5月):課題組成員按計劃實施研究。從閱讀示範材料收集、不同年段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素材和方法、學生範文的形成等幾方面由淺入深展開研究,每學期開3~4節課題研究課。做好研究資料的收集、建檔工作。並及時做好階段總結。

  3、第三階段:總結(XX年5月~XX年6月)按實施方案進行總結,整理資料,總結課題完成結題鑑定。

  六、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1、建立有利於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閱讀示範材料。

  2、形成不同年段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不同素材和方法。

  3、形成教育論文等過程材料

  七、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組長:

  副組長: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韓雪:(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姚桂華:(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劉惠:(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詹宏偉:(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劉嵐嵐:(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邱愛華:(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趙秀茹:(英語教師,英語寫作教學方面的研究)

  八、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裝置條件需要

  1、購買閱讀材料經費

  2、隨時收集聽、說、讀、寫資料的微機。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7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課標》對閱讀教學給予了相當的重視,中小學九級英語中的每一級目標都有具體的內容。但是由於中考、高考的壓力,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存在不少的缺陷,例如重課內指導輕課外指導;重題型訓練輕自主閱讀;重精讀輕泛讀和略讀等。這就妨礙了中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形成。因此,在中學生英語教學中探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新途徑,對貫徹《課標》精神、培養中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英語不是學生的母語,學生缺乏英語環境的薰陶,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的視野不廣,對異域文化缺少了解。另外,迫於中考、高考的壓力,學習時間緊,學生在閱讀能力的方法與策略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主要表現:學生知識面窄,語感弱;詞彙量少,對所讀文章的內容不熟;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影響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閱讀技巧掌握的不好,明白文章的大意,拿不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受自身表達習慣、發音標準等多方面的影響羞於開口,漸漸失去對英語閱讀的興趣,這樣學生主動參與少,主體地位也難於發揮。新課程,新挑戰,從教師方面來說,《課標》要求教師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以“我”為中心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樹立新的學生觀;從教學目標的單一性向教學目標的綜合性轉變,不斷學習新知識,發展新的教學策略。可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主要表現:教師重課內指導輕課外指導,重題型訓練輕自主閱讀,重精讀輕泛讀和略讀,重視讓死記硬背輕技巧培養,大搞語法分析的現象與具體語境割裂,妨礙了中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形成,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了膩煩心理。因此,在中學生英語教學中,探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新途徑,對貫徹《課標》、培養中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改的逐步深化,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我校積極響應,透過近幾年的不斷摸索,明確提出課堂改革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目標是:“輕負擔、濃興趣、大容量、高效益”;具體要求是“三轉”“五讓”,“三轉”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情並重。“五讓”即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實踐中,多次的校間聯誼、教學觀摩探討活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理念已經被廣大師生所接受,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走在了河北省中學課改的前列。伴隨著我校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過程的一些細節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提高,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佔相當大的比重,這樣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以及有效策略的研究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

  (二)國內外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交際語言,它的學習與使用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很多專家對這方面都有有關的闡述。比如,陳賢純《外語閱讀教學與心理學》對外語閱讀與學生的心理關係作了闡述;胡春洞,戴忠信《英語閱讀論》談到英語閱讀的方方面面;王敬之《英語快速閱讀的策略與技巧》著重從閱讀的策略和技巧方面談都制約閱讀的速度;翟立柱《中學英語教學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就培養學生興趣方面如何教學;付蘭;常建寶;於玲玲《談談猜詞技巧在英語閱讀中的運用》用例項談到閱讀與猜詞的關係,熊鷹《談談提高英語閱讀技能的策略》等等。本課題透過論述吸取他們的經驗,補充他們的理論,在實際中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閱讀能力既是英語考試的重要內容,也是運用英語的主要能力之一。在目前課改的新理念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勇於實驗,勤于思考的探究過程,強調學生知識與技能同時培養,培養他們的科學與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與科學的精神,最終促進學生的終身的發展。由於目前課改教學實施時間不長,經驗不足,閱讀課上,教師一堂言,教師滿堂灌,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形式仍然存在,這樣對學生創造性和創新能力產生了極大的障礙。讓人可喜的是有一些開拓性的人物和學校不斷出現,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理論得到傳揚。比如,張熊飛教授1995年創立的“以誘思探究教學”理論,嘗試一些新方法,已經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並受到顯著教育效益。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茌平中學等等在課改中都有大家可取之處。

  (三)創新點與特色

  本課題側重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透過對閱讀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強調學生主體作用,透過積極、主動的課內、課外閱讀,擴大資訊的攝入量,在一定的詞彙量和語法知識的基礎上,透過練習,得出有效的閱讀方法與策略。另外一方面,展示教師如何發揮自己的閱讀指導作用,在新課改實踐中不斷改進、反思,形成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指導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實踐意義:

  (一)有利於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各種技巧,在瞭解異國文化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體驗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利於激發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英語的激情,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防止個別學生掉隊,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透過對本課題的學習、探討、研究與實踐等教研活動,使各位教師努力尋找有效的閱讀方式和方法,最終形成探究、合作、民主的科研氣氛,促進教師理論水平和研究技能的提升,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提升學校辦學層次。

  (三)有利於學校課改的有效展開。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只有根據課改的要求,學校透過各種途徑號召並大力支援,給師生提供必要的課改環境,激勵教師大膽去創新,去實踐,推進教學理論的研究和發展。要求學生在閱讀方面合作、探究,共創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

  理論意義:

  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新的教學理論不斷出現。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許多教學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更細的體現,得到充實和補充,減少對理論的死板硬套,機械使用和使用理論的隨意性、盲目性。在正確、有效的理論指導下,更有效地推進閱讀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範圍和基本內容界定

  (一)什麼是閱讀

  古德曼(K.S.Goodman)指出:“閱讀是對閱讀、閱讀理解及文化背景的內涵三種相關而又互有區別的資訊,進行資訊處理的一種形式。”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形式,是人們獲得各種資訊的重要途徑。對閱讀的不同理解決定教師的不同的閱讀教學觀。現在中學的一些英語教師普遍持這樣一種觀點:閱讀即是按詞逐個再認,只要沒有生詞或語法現象,就算學生理解了。正是由於這種觀點,形成了目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大講詞彙知識,大搞語法分析的現象。閱讀的定義本身難以界定,各個學者對閱讀也存在著不同的理解,眾說紛紜。閱讀應是讀者利用句法、語義、語音線索、篇章知識以及讀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元號的資訊進行解碼,獲取作者想表達的資訊

  閱讀是為了獲取資訊,而資訊是以語言為表達形式的,所以它必定受到語言表達形式的影響。

  (二)什麼是閱讀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閱讀能力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元號的資訊進行辨認,加工,處理,獲取作者意圖的能力。研究表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大致有二個層次。對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把握主要事實和線索,是第一層次;在第一層次基礎上,能對作者的意圖,態度,觀點及寓意有正確的理解,是第二層次。因此,閱讀過程是一個思維過程,是積極的,能動的,是一個人透過眼睛的移動,注視等獲取資訊,並透過大腦對直觀資訊進行辨認,識記,聯想,分析,推理等複雜的心理過程。閱讀使學生的眼,口,耳,腦並用,所以閱讀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吸取書面資訊及內涵,又能加強記憶,鍛鍊思維能力,擴大詞彙量,豐富語言知識,還能瞭解英語國家的社會與文化。閱讀是掌握語言的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語言學習的一種方法。它和非語言因素,才能全面提高閱讀能力。

  (三)閱讀策略

  是指為了有效地組織和安排閱讀活動而採取的行動和步驟。它包括閱讀觀念和閱讀管理兩個部分。閱讀觀念是讀者對於如何做好閱讀理解的各種認識的總和,它對閱讀行為起著無形的支配作用。閱讀觀念具有穩定性與可變性,它受讀者的所處的文化環境、個人經歷與傳統學習的影響。正確的閱讀觀念需要培養,更需要長期的錘鍊與不斷修正。閱讀管理是讀者調控閱讀過程的手段與措施,它包括認知與情感兩方面的因素,兩者是閱讀活動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只有協調得當,閱讀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四)課題實施範圍界定

  河北省臨城縣臨城中學20xx屆學生,即高一共1373名學生包括各個層次的班,即:奧賽班、實驗班、普通班和特長班。七位英語一線教師:國文紅、吳玲娜、趙淑敏、周沉茹、米建香、趙娟珍、馮麗華。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多元智慧理論。多元智慧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各項智慧來發展語言智慧,同時,英語學習也可以帶動學生其他方面智慧的發展。智慧理論支撐下的英語教學並不強調面面俱到,而是以學生運用多元智慧理解文章為目的,讓其在規定時間內掌握文字資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二)建構主義理論。從建構主義理論的角度出發,透過大量閱讀教學實踐,對中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方面進行理論研究。建構主義強調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互動的,教育過程既是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學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指學生知識建構的教的過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三)任務型教學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學習理論。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學生在完成任務活動時,教師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全面發展教育論。全面發展教育論追求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達到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它要求我們必須確立“主動發展觀”,以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發展為宗旨,構建呼喚主體精神,塑造健全人格,開發認得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關係到中學生英語素養的有效形成,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要學生透過課堂內、外的閱讀,利用自己獲得的背景知識,利用詞法、句法、語義、篇章知識、方法策略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自主的閱讀,培養學生自己的閱讀策略、語感並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批判性思維為目標。

  (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本身素質。教師透過綜合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學會閱讀方法,要指導的有方、有力、有節,從而提高閱讀教學與應試的實效性的目標,自己本身素質也是一個提高。

  (三)學校方面,學生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質整體發展基礎上,提高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達到思想情感素質的昇華,從而達到學校的育人目的。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探討掌握詞彙技巧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

  (二)語法基本知識對閱讀能力的制約

  (三)中學英語閱讀方法合理運用的策略研究

  (四)探討培養中學英語閱讀興趣的途徑

  畢竟學生正處於學習的過程中,相對來說各方面知識很薄弱,閱讀時難免受到詞法、句法、語篇結構、語法基本知識的影響。更進一步在考試中要做好閱讀,必須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掌握精讀與泛讀的規律。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透過課內外閱讀,了要各國文化背景,擴大知識面,培養閱讀語感能力,同時注意平時詞彙積累,在擴大詞彙量的基礎上,進行快速閱讀。只有課堂內外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進一步進行積極、主動、創造性的閱讀,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識。

  六、課題研究的物件和方法

  課題研究的物件:

  透過對本課題的選擇,確定研究物件基本是我們本校的20xx屆學生,總人數1373人,為了課題組成員方便溝通,確定課題在中學主要是高中階段學生英語閱讀情況的分析,儘可能包括高一各個水平的班,比如:奧賽、實驗、普通、特長班等等,涉及面儘可能廣,以便各個年齡段和水平的學生都能考慮到。

  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對典型的閱讀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究、點評,或許用單一的一個片段,或兩段閱讀的對比,或許一類用一個課時綜合講評,也可以專體講座的形式歸納整理出相應的有效的教學行為方式,倡導新理念、新策略。

  (二)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即師生在閱讀教學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總結,邊完善,把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使研究成果為學生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閱讀行為的目的,最終形成一套系統的有效閱讀教學策略體系。

  (三)文獻法。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資訊的主要方法,其中資訊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路下載的相關的閱讀方面的資料等。透過對這些資料資訊分析與研究,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並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調查法主要調查本課題研究閱讀教學的現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後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課題的整個研究過程包括:學習、研究、設計、實踐、反思和提高几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20xx.1——20xx.6)

  達成目標:成立課題組,擬定課題研究方案,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進行論證。填寫《河北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研究規劃專案、申報、評審書》。並進行文獻學習、研究,對“中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的目標作初步計劃。

  階段成果:完成研究方案的制定及課題申報、評審書的填寫。完成《中學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開題報告》的撰寫。

  (二)實施階段(20xx.6——2012.2)

  達成目標:進行探討,制定課題組的研究計劃,具體實施課題的研究,完成“探討掌握詞彙技巧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和“語法基本知識對閱讀能力的制約”子課題的研究。

  成果形成:課題研究論文和經驗總結。

  (三)中期論證:(2012.2——2012.10)

  達成目標:進行階段檢查、總結和反思,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完成“中學英語閱讀方法合理運用的策略研究”和“探討培養中學英語閱讀興趣的途徑”子課題的研究。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接受市縣專家的中期評估驗收。

  階段成果:教學案例和課題研究論文。

  (四)總結階段:(2012.10——2013.3)

  達成目標:整理各子課題的終端研究報告,撰寫總課題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接受課題鑑定組的終期評估鑑定。

  階段成果:課題組總的結題報告及各種課題成果形式的出版。

  課題研究進度即具體時間安排:

  八、課題研究的成效

  (一)理論成果

  1.提高了師生對英語閱讀的新認識。

  在新的課改形勢下,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20xx屆的教師和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多種理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七位課題組教師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使很多的理論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體現出它們的高效性。在這方面,米建香老師與周沉茹老師在學生閱讀方法方面的指導非常成功。課前學生準備,課上學生主動講解,討論,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積極性很高漲,每次考試的成績比較突出。多元智慧理論充分利用學生的各項智慧來發展語言智慧,同時,英語學習帶動學生其他方面智慧的發展;建構主義理論教育過程既是學生參與知識建構的學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指學生知識建構的教的過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任務型教學理論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全面發展教育論要求我們必須確立“主動發展觀”,以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發展為宗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這些理論使師生對英語閱讀深刻理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2.促使師生對影響學生的閱讀因素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透過對20xx屆學生不同層次班級的閱讀研究,我們發現了阻礙學生英語閱讀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知識、詞彙、語法知識、閱讀量、閱讀興趣和閱讀技巧。透過分析使學生既能體會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調整自己的閱讀行為。透過學習制約學生閱讀的英語基本知識,促進了學生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即所謂的文化背景知識。英語學科不同於其它學科,閱讀內容極廣,尤其是外國文化方面。比如,有一篇閱讀是關於不同國家的人第一次見面時問候的方式。日本人和韓國人在第一次見面時,通常鞠躬;美國、墨西哥和中國人喜歡握手錶示友好;而巴西、英國、法國和加拿大人以親吻臉頰表示友好。學生對這些知識不太熟悉,做題速度明顯受到了限制。當教師介紹時,學生表現得非常好奇,體會不同的國家的風俗文化與文化差異好像是一種快樂。閱讀技能的掌握和運用不僅能使學生在校時透過閱讀來獲得上述知識,而且當他們離開學校以後,能夠坦然地面對資訊時代廣泛而有效地進行閱讀,培養終身閱讀的能力。透過對我校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我校普通班學生閱讀學習能力較弱,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計劃,85%以上的學生沒有閱讀習慣,閱讀能力較薄弱。實驗班和奧賽班要好得多。因此本課題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把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完成教材所規定的閱讀目標的同時,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從而實現自主性閱讀。在近三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立足於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效果。閱讀的內部動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能力培養。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實踐成果

  1.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意識,養成了及時進行閱讀教學反思、及時經驗積累的好習慣。

  我們課題組成員過去對英語閱讀系統研究不夠,創新意識不強,現在隨著課題研究活動的逐步深入,課題組老師都能有意識地、積極地尋求自己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不足,透過互相交流,取長補短,自己教學水平不斷改進和提高。比如,英語詞彙量大,詞彙意思多,有引申義,還有言外之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有了難度。比如,有一篇閱讀涉及到“attraction”“景點”的意思,不是詞的本義“吸引”。吳玲娜老師所帶的班是高一普通班,普通班學生基礎相對差一點。吳老師講課時學生有種種表現:不發言的佔少數;發言的一半是錯的,認為詞的意思是“攻擊”;另一半說的是本意“吸引”,幾乎沒有學生說出在文章中“attraction”講“景點”的意思。同樣的內容,在趙淑敏老師的高一實驗班,大多數學生都說對了。這說明學生程度不同對詞彙的掌握與理解是不同的。問題如何解決?我們評課時在一起商量,在普通班講課分三步走: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字典,從詞的構成上把attract”與“attack”區分開;然後講“attraction”是動詞“attract”派生出來的名詞,與“attract”只是詞性的不同;最後,根據上下文“attraction”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景點”。這樣,教師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自己動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指導得條例、清楚,幫助、照顧普通班大多數學生,最終解決了問題。吳玲娜老師所在的高一普通班與趙淑敏老師所在的高一實驗班表現很不同。透過相互借鑑,吸取了對方的經驗,使自己的課堂有了新的改觀。這種做法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了教師素質。

  2.撰寫了研究論文,提高了課題教師科研水平

  課題組成員在平時教學中積累了大量的優秀案例和失誤案例,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為今後的教學總結了經驗和教訓。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教師進一步加強了理論學習、更新了教學理念,改善了課堂教學。

  透過座談、上課和個案調查等方式展開研究,從臨城中學學生、教師和學校三方面現狀進行了研究,並撰寫研究論文。20xx.6—2012.2完成論文《探討掌握詞彙技巧對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作用》和經驗總結《語法基本知識對閱讀力的制約》2012.2—2012.10完成教學案例《中學英語閱讀方法合理運用的策略研究》和論文《探討培養中學英語閱讀興趣的途徑》。在課題實施過程中,課題組老師的教育教學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促使課題組老師在研究的同時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瞭解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借鑑他人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提高自身的素質,激發了大家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現在,重視並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多了,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的老師多了。雖然由於種種原因,這一次的課題研究存在不少不足之處,但為我們今後繼續進行這一類的課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培養了一支教科研的隊伍。

  3.發表教研論文,推廣科研成果

  本課題組撰寫的論文在有關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並在校報和教研交流會上推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英語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大家參與課堂,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教師針對研究論文中提出的英語閱讀所存在的問題,對照自己的做法,加以改進,並參考論文中提出的對策應用。在公開課和觀摩課中,講課教師精心設計,改進公開課和觀摩課。大家在聽課評課活動中積極發言,熱烈討論,都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毫無保留地說出來,全組老師再一起討論研究,共同學習,共同改進,共同提高。這種課堂模式也是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因此得到了學校領導和教學科研督導處的認可,並把我們英語課題組的這種課型進行推廣,要求其它學科向英語組學習,英語教師的公開課要求其它學科老師參加。學校的大力支援促進了我們教研成果的推廣,同時也使我們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細緻,使我們的教師不斷成長。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

  本次課題活動,學生也能透過自己的分析、研究、討論和總結得出新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充滿樂趣,充滿激情;能自主的去獲取知識,因而知識掌握更為牢固,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也推動了課程改革的發展,本課題組的科研成果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改進教學語言主動讓學生髮言,參與,讓學生參與就會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後設想

  存在問題:

  (一)由於學校實行分層次教學,各個型別的班遇事不能整齊劃一,要“因班而教,因人而教”,為達到研究的有效性,教師工作量大了。為每位學生找到適合於自己的閱讀方法,不現實。

  (二)各位課題組教師本身專業素質有限,儘管大家教學經驗不少,但難以形成理論化的東西;新課程、新課本,教師都在探索,上課操作不太熟練;教學模式與課程整合需要進一步研究。

  今後設想:

  我們對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的研究還比較膚淺,需要進一步拓寬相關教學理論和解決中實踐存在的諸多矛盾,需要我們今後積極探索更有效、更多樣的閱讀方法,努力實現理論創新,提升課題意義。今後將繼續圍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展開各種英語教學活動。立足課堂,把已有的教學理論應用到課堂中,帶動常規課的研究,集大家的智慧,解決重點和疑難問題。要透過反思-實踐-反思來實現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得以提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揚成功之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作法;對重點詞彙、重要句型反覆練習;課堂的隨機應變策略;對教材的創造性處理;限時閱讀把握;考試得失的分析常等等。反思失誤之處:課堂提問是否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是否流於形式;課堂氣氛是否沉悶:課堂檢測是否有成效:課堂的學習是否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閱讀教學對師生共同的好處:學生的獨到見解、精彩回答、創新思維都源於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獨特理解,反過來學生學習中的迷茫和誤區,對教師改進和完善今後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也是教師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料。

  十、 參考文獻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元認知策略與英語閱讀的關係》,劉慧君,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第12期《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英語學習策略論》,文秋芳,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年

  《英語教師》2008年第12期,曹榮蘇;葛春生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8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民族地區落後的英語教學越來越跟不上形式。

  (1)教學軟硬體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

  (2)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模式相對較為傳統,需要根據新課標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3)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日益脫節。眾多的問題導致教學質量不理想。在此背景下,一線的老師只有想辦法從自己做起,按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新標準課程改革的要求,去改變我們課堂教學中僵化,呆板的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傳統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最終結論。老師講得過多,學生就是機械地學習,忙於聽講,忙於記筆記,課堂氛圍沉悶。教學互動很少,老師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極差。這樣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實際上每個教師的課堂模式設計都各有千秋,致使教學效果差異也很大。但肯定地說,如果我們透過對高中教師處理聽說讀寫及語法板塊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查、研究、、比對、分析和總結,讓更多的老師們瞭解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並能夠取長補短,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較好的教學模式去調控自己的教學,那麼教學效果一定會大有改觀,這個調查研究就沒有白做。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實際價值: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要求課堂教學必須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學生透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英語,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透過此課題的調查和研究,我們一定能發現更多更好的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一線教師一定能找到對他們的教學工作有幫助的教學模式,從而共同提高水平和教學成績。最終目的是:

  (1)共同提高教師傳授知識的能力和靈活調控課堂的策略,最佳化我們的授課模式;

  (2)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課堂教學氛圍。

  (3)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氣氛中,主動探究,參與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探索學習規律的能力。最終培養起使其受益終身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幫他們走上終身學習的人生道路。

  三、課題研究的預想:物件、目標與內容

  1、研究物件:本課題將圍繞我校一線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我縣的其他名優教師的教學模式展開,同時會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去最佳化相關的模式,為教學服好務。

  2、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本小組想透過對此課題的研究,群策群力地找出適應新課改要求,並能最佳化指導我們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最終讓我們的教學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礎上,最終達到以下的目的:

  (1).研究這一課題,能對實施新課程以後,尤其是"減負增效"政策下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提高探索一條可行之路。我們這些處在一線的教師,一邊實踐,一邊研究,一邊研究,一邊改進,透過調查研究探索出各種有效的模式,為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改的教學中提供成長平臺,最終促進教學成績的提高。

  (2)透過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提升我校英語教育質量,保證英語學習順利進行。

  3、研究內容:

  (1)高中英語課堂listen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2)高中英語課堂speak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3)高中英語課堂read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4)高中英語課堂writing的各種教學模式

  (5)高中英語課堂grammar的各種教學模式

  四、實施步驟:

  根據課題研究的目標和研究內容,本課題將用兩年時間完成,大致分如下幾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進行調查。

  1、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新課程理論以及高中課程標準以及有關的其他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教學改革的動態,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以及實施方法,形成濃郁的科研氛圍。

  2、建立交流研究的資訊平臺:

  (1)建立一個公共郵箱;

  (2)建立英語課題研究qq群

  3、調查師生教學現狀,組織研究力量,調查教師的教授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以及師生的能力水平,確定研究的起點和平臺。瞭解課堂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效果不佳的問題,為我們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確定方向和策略。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建立課題研究組織,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各人制訂好自己的研究方案。

  2、密切關注新課程實施以來英語高考的各項情況,從而有效的、針對性的指導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策略和方式方法必須和高考動向相結合,也必須和新課改要求一致。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以聽課,評課,研討,進一步觀摩名師相關講座,用心去思考,改進,反覆實驗交流,進行深層的研究學習,定期進行階段性小結。為下一步的研究找策略,並形成階段性的理論模式。

  第三階段:完善實踐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將研究成果在本校鞏固實施,進一步提高完善。

  (2)請上一級教研機構對前期的研究成果提出指導意見,進一步實踐。

  (3)完成階段性各個板塊的初步論文。

  第四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整理所有的課題資料,撰寫該課題論文,做好結題的申請準備工作。

  (2)申請結題驗收和研究成果的鑑定。

  五、課題相關說明

  說明:由程晉梅組織組員選題、規劃並制訂實施方案,至始至終共同完成研究工作,不光負責好自己專長的板塊研究工作,還要共同幫助,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做好各個板塊的協調工作。最後順利圓滿結題。貢獻出一份有價值,有意義的參考性和指導性文獻。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1、教師優秀教案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2、階段性開展與本課題有關的研究課。

  3、成果報告:形成的相關的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組織機構

  1、課題領導組:

  2、課題指導組:

  3、課題實施組及成員分工:

  課題組長:程晉梅

  主研人員:程晉梅、張元林、蘇琴、劉倩、秦毓志

  參研人員:會理縣實驗中學英語教研組全體教師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9

  一、課題的提出: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要適應社會、時代的需求,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以學校發展的眼光對待英語教學。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小學階段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課一直是最受重視的科目。閱讀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方法。然而現行的小學英語並無明確的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和配套的閱讀教材,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閱讀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透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可見,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技能,閱讀在英語學習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語言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聽、說、讀、寫、譯是相互聯絡而又彼此獨立的心理過程。其中讀是中間環節。抓住這個中間環節,從“讀”入手是英語學習的良好途徑。它能幫助學生增強語感、獲取資訊,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達到促進英語整體水平提高的目的。由此可見,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語言學習特別是外語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聽說為主,讀寫不足”的誤區。課堂教學往往只重視口語和聽力,而不重視讀與寫。受“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把“聽說”放在了至高的位置。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成功地進行了課本教學、語言教學,而忽視了體現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讀寫”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這不能不說是目前英語教學的失誤。正由於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薄弱性和困難性,做為一線的小學英語教師,我們不得不去關注它、研究它。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研究的現狀

  當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已成為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在國外特別是英語母語國家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進行得比較完善,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綜述在國內中學和大學的英語閱讀教學相關研究較多、較成熟,而我國小學的英語閱讀教學目前尚無成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或策略。在這領域的研究中處於領先地位的是上海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和方法。他們的閱讀教學研究從課內到課外都具備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特別是上海的閱讀教學研究是在自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如上海市徐彙區逸夫小學的閱讀教學已取得很好的成績,他們的閱讀教學研究從課內到課外都具備了一套比較完備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其研究成果從以下幾方面顯現出來:鞏固和擴大了學生的詞彙量;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但是由於地區和城鄉的差異,教材和教學要求的差異,使得這些優秀的研究成果只能成為我們很多不同地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的借鑑而不能全盤照抄。

  2.研究的價值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將促使我們不斷地思考,逐步形成新的課堂教學觀、師生觀、活動觀等觀念,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鍛鍊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他們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幫助學生善於、樂於瞭解異國文化,拓展實踐空間,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重點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總體目標

  透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方法的研究,力求達到:

  (1)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2)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創作興趣並提高創作能力。

  (3)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教師目標

  (1)透過本課題的研究,使課題組成員都能上好閱讀教學課,撰寫有關的教案、案例反思及論文,以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2)提高教師的綜合英語素養和教學能力,使教師能真正的成為閱讀教學的參與者、調控者、引導者、促進者和評判者。

  (3)逐步構建實施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有效教學模式。

  2、學生目標

  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技能,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分級目標

  三年級的學生應達到的閱讀目標要求:

  1、能看圖識字;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

  2、能看圖說句子;

  3、能聽懂老師講的英語故事。

  4、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5、在複述故事的基礎上會進行表演。

  四年級的學生應達到的閱讀目標要求:

  1、能借助圖片進行初步的單詞認讀,

  2、透過閱讀提高發展學生單詞的拼讀能力。

  3、樂於根據圖片進行簡單的描述。

  4、能聽懂老師講的英語故事。

  5、能借助圖片簡單的讀故事或小短文,具有閱讀的興趣;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6、能正確流利地進行朗讀,讀懂簡單的故事情節,能從文中找出有關資訊,理解大意。

  7、能有感情地複述故事並配上一定的動作進行表演。

  五、六年級的學生應達到的閱讀目標要求:

  1、能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

  2、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資訊;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描述所讀的語言材料。

  3、能借助圖片讀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能透過自己的閱讀,從短文中獲取大意;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4、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透過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詞的含義,正確理解故事大意。

  5、鼓勵學生藉助工具書,提高理解的準確度和閱讀的速度;形成閱讀策略。

  6、能根據故事情節改編表演。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

  (1)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的研究。

  (2)提高小學生英語閱讀方法與策略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

  本課題研究將以小學生英語閱讀方法與策略的研究為重點。

  五、研究的思路過程

  1.研究的思路

  1)、採用恰當的匯入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閱讀材料,開展恰當的匯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設計多樣的閱讀形式,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0

  一、選題的主要理由,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一)選題理由

  面對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面對資訊時代的初露端倪,WTO的加入,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為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未來社會實際上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教育是培養人才的聖地,必將愈來愈顯示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教育現狀,我們要“科教興國”,就必須對教育進行改革和創新,要改革和創新就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理念,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實用人才。故選擇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演講實踐能力這一研究課題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為正式交際打下基礎。新課程標準突出語言的實踐性特徵。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口語演講實踐能力具有很強的實效性,讓學生感到英語學了就能用,從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演講實踐能力的研究作為單個研究點,業已引起部分英語教師的越來越多的關注,也有教師撰寫了一些研究論文,作為課題專項研究,我們課題組將以本校小學部為研究單位,立足於校本教學研究,結合本地區的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摸索出適合本校小學英語教學的口語實踐模式,實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展學生語言學習的綜合技能的目標,為學生的終身持續性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四)本課題研究的根本內容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如何讓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英語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英語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2.研究如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型”的教學方式。

  3.研究如何從提高學生英語素養出發,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演講實踐能力,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

  (五)預期研究成果

  1、小學英語教育教學學生英語口語實踐能力銜接研究。2、最佳化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3、過程材料論文。

  (六)本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時間安排,具體計劃如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1、課題組織成員學習教育專家對培養小學生實踐能力的論述等,學習各學科新的課程標準,瞭解當前的教育形勢及要求。以明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2、自編調查問卷,請本校科研室的老師審定。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1、分別對教師、學生、家長進行調查問卷。

  2、收集、整理、統計、分析調查資料和材料。

  3、撰寫調查報告。

  4、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指導課題實驗。

  5、以調查分析的結果為依據,研究教育對策開展課題實驗探索在學科教學中提高小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撰寫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2、收集、整理實驗資料,撰寫實驗報告。

  3、總結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二、課題的成果形式

  l、小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現狀的調查報告英語教育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論文。

  2、培養小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的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3、相關附件,如錄影、光碟、照片、實物等。

  課題組人員情況及分工

  三、四、五年級英語教師本課題研究的參加者,都有充分的時間保證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完成課題的研究

  課題組組長(負責人)在本課題研究中負責組織工作,制定總體研究計劃、各階段的試驗研究方案及撰寫調查報告和結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在本課題研究中負責課題實驗,制定調查問卷及測試量表,撰寫各階段試驗研究報告。

  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資料的分析處理,英語實踐能力現狀調查測試,教育對策的研究、實驗均由全組成員參與進行。

  本課題參加者都有充分的時間保證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完成研究工我校擁有資料齊全的圖書室、現代化的校園網路,

  能透過網際網路查詢、蒐集各地有關教育科研的資訊及資料;還有裝置齊全的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可供進行教學實踐研究;可在配置高檔的電腦室進行科研資料和資料的分析處理,為本課題提供現代化的科研手段。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1

  題目解讀: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反覆聽說操練的過程。但我們常常聽到有一些老老師抱怨句型教學的枯燥乏味,學生也學的索然無味。英語學習作為中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有重要意義,然而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面向21世紀所做出的戰略選擇,但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學理念鼓勵教育者採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但是過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其實並不能讓學生學的更好。根據教師現狀,老師很難每堂課都能根據學生情況製作出精美的,合適的課件,在教學中,我們仍然需要藉助其他的教具。作為傳統教具的圖片以形象深動,直觀性強易於攜帶,和使用等特點,能將教師從繁難的課件製作中解放出來,教師若能把圖片很好地運用於課堂之中,那麼小小的圖片也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最佳化。圖片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語言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整體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選擇圖片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作為論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現代英語教學的形勢,進一步研究圖片的應用,並闡述圖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學意義,有益於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語言習慣只有透過經常不斷地重複才能獲得,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能更好的學會用英語去表達,用英語將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很好地描述出來,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英語,在不知不覺中進步。

  研究內容:

  當今中學英語教學主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大部分中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單調,乏味,記不住知識點。因此,需要引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圖片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並且有許多英語學習者認為圖片教學具有省時並且表達生動的特點,除此之外它還能夠清楚地呈現事物的內部關係。

  對於中學生而言,圖片教學能夠把視聽相結合,使英語教學變得簡單,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所以,圖片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應用於英語教學,對於改善英語教學質量非常有效,

  然而近些年來,對此領域的研究還涉及甚少,有些人認為圖片教學沒有可研究之處,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過去圖片一直被用來描述事物或現成的對話加以說明。但現在的英語教學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語言的交際運用。因此圖片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直觀的語言表達素材,在教學中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就可以循序漸進地講一些句子。本課題主要透過分析現代英語教學的形式,進而研究圖片的應用,功能極其教學意義。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圖片的運用,圖片的功能,教學意義。它們分別從圖片的特點,圖片的功效,激起學生的興趣,陶冶情操促進合作等以及圖片在英語語法,課文,詞彙,英語聽說能力中的運用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形成教學相長,心裡相容的新型師生關係達到一種學生愛學,教師愛教的教育局面。

  正所謂“教無定法”,我們在汲取他人優秀成果的同時,應該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根據學情與上課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利用圖片這種簡單而又便利的教學資源,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獻法

  對於圖片在教學中的運用的有關文獻的進行仔細研,並從中提取精華部分加上自己的想法與認識,總結研究和應用的現狀、問題和趨勢,得出新的觀點。

  2觀察法

  積極參與初中英語課堂,觀察學生們的上課情況,表現以及教師的上課方式方法與行為藝術,教學策略等,從中學英語課堂所獲得的經驗來進行總結。

  3調查與瞭解

  設計問卷調查,瞭解本校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和部分學生不喜歡英語課的原因,並瞭解學生喜歡的課堂型別及對圖片教學模式的看法,為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4研究與深化

  將初中英語7--9年級的教材進行研究,對教材的知識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並透過多種渠道探尋相關的資料,利用圖片教學更好深化教學目標。

  5繼承與發揚

  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充分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和在利用中獲得新知識的能力,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結合先進的英語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與能及,更好的走向世界。

  6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結束時,透過總結經驗,然後撰寫出相應的案例,論文等。以便在課題研究中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並得以推廣和使用。

  研究思路:

  任務型教學提倡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學是為了用。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鑽研課本,精心組織教學,努力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而現今教師面臨著工作量大而課件製作又非專業的情況下,如何省時有效地創設情境呢?

  教師可以從圖片著手,運用圖片營造繪畫氛圍,加上及個別學生的精彩表演,其他學生在榜樣的帶動下,也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慾望,同時也樹立自信心。從選擇圖片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作為論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現代英語教學的形勢,進一步研究圖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並闡述圖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學意義。除此之外,透過圖片這種教學方式來進一步挖掘圖片教學的有效應運用空間與實際意義,以及各種圖片在不同的教學案例中的很好使用,將其與現代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整體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質量,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課堂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2

  國家教委新頒佈的《初中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提出:當今世界,以資訊科技為主要標誌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資訊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是對21世紀公民的基本要求。

  詞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沒有足夠的單詞量就不能清楚的表達概念;不會靈活的運用單詞,就勢必影響思想的交流。然而有了良好的單詞識記方法就能有效的掌握大量的單詞,有了雄厚的單詞量作保證就能更好的閱讀、寫作、交際,就能達到充分發揮英語工具性的作用。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單詞記憶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環節。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現實的單詞學習及記憶情況卻不容樂觀,很多學生常常因為記不住單詞,或是記住的單詞很快遺忘,即使記住了一些單詞,也不會正確地運用它們。因而放棄了英語的學習。學生學習詞彙主要集中在反覆朗讀、機械記憶層面,很少能夠上升到理解和運用層面。加之他們由於年齡小的特點,學習目的、動機往往不明確,只對課堂上有趣的教學內容和遊戲感興趣,而對單詞和短語的讀寫規則、發音要領及用法未能充分認識,不善於學習和總結單詞的拼讀和拼寫規律。我們認為教會學生巧記英語單詞的方法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因此,特申請該課題的研究工作。

  本課題所界定的“單詞教學”是指初中英語單詞教學。此課題的研究旨在利用科學的單詞教與學的方法,從而克服過去教學中的孤立教單詞,講得過多,消化不良;反覆記憶,失去興趣,邊學習邊遺忘的缺陷。同時還能使單詞的意義和用法的教學,單詞的讀音和拼寫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的讀音和書寫形式時,不感到雜亂,而感到有條理,有規律,從而能很好地調動初中生記憶英語單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併為學生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詞彙基礎。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智力活動的能源和動力。初中英語趣、動、展教學法把激發學生興趣作為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提。初中生模仿能力強,有意注意時間短、好動。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其向有意注意轉化。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我們倡導以快樂和激趣為主的教學英語單詞識記形式。

  學習英語的基礎是單詞,它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關鍵。因此單詞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它們,並教會學生如何把單詞運用到綜合實踐中。內容:本人在這次課題研究中主要針對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瞭解我校中學生目前英語單詞記憶的基本方法。

  2.結合中學生學習特點,進行中學英語單詞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

  3.提高中學生單詞拼讀能力的研究。

  4.單詞教學活動設計及實施的評價。

  收集單詞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並對文獻資料進行理論學習,同時進行比較,研究提高單詞教學效益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文獻分析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 經驗總結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教師必須鑽研教材,發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製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月---20xx.10月)

  ① 選題、立項。

  ② 制定課題方案, 開題會議。

  ③資料文獻的準備、資訊收集。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20xx.10月---20xx.11月中旬)

  1.啟動課題研究,有計劃有步驟實施。

  2.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探索提高學生單詞記憶效率的方法,發現問題,及時調整、總結。

  第三階段:研究總結階段(20xx.11月下旬--20xx年12月初)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資料資料,進行分析、總結。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3.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組織專家鑑定。

  4.做好課題研究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

  1.課題研究報告。

  2.課題論文集,教案集,課件。

  3.學生問卷30份,階段總結1篇,結題報告1份。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3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小學詞彙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現行小學教材中也把詞彙教學列為獨立的課時教學內容和重點,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努力做好詞彙教學,並研究出最高效實用的詞彙課教學方法對長期英語教學來說是事半功倍且又必須做好的事情。

  目前課堂中大多數老師針對詞彙教學採用的方式多為機械的重複和操練,容易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情緒。透過本課題研究,力求使學生透過觀察、發現、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單詞策略,體驗學習的樂趣。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小學英語 詞彙課 教學方法

  詞彙課:既以詞彙包括單詞或者短語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

  教學方法: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所採用的方法和手段,在本課題中是指為了完成詞彙教學任務而採用的各種教學手段,包括教具及準備。

  本課題旨在研究小學英語而非中學或者其他教學形式的詞彙教學方法,且是詞彙教學的具體可行教學方法,與實際教學緊密相連。透過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在詞彙教學中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詞彙教學的效率。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新的詞彙教學方式,解決課題教學單調效率低的問題,提高小學英語詞彙教學效果。

  一: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 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1、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制定好研究計劃和方案。

  2、進行初步研究,瞭解目前詞彙課教學現狀,包括對學生學習和識記詞彙的方式以及教師教授詞彙的教學方法進行記錄和整理。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XX年7月-XX年3月)

  1、小結調查情況,和課題組老師及其他同行老師進行交流討論,總結出詞彙課教學方法。

  2、對詞彙教學方法進行課堂實踐,反覆驗證。

  3、集體制作教具、課件,展示詞彙教學初步成果。

  4、收集資料,總結出小學英語教學詞彙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5、完善教學方法,請專家老師指導,改進。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XX年4月-XX年5月)

  1、對研究資料進行歸納整理。

  2、撰寫結題報告。

  3、撰寫相關論文。

  二、課題研究舉措:

  1、認真進行理論學習,擴大知識面。

  2、耐心細緻的瞭解目前教學現狀,及時記錄,反思。

  3、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準備各種素材,輔助教學。

  4、多和同行及指導老師交流。

  5、堅決按照研究計劃進行,最佳化課堂,保證課題研究時間。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課題結題報告。

  2、製作的詞彙教學單詞卡片及圖片。

  3、詞彙教學隨筆感悟數篇。

  4、高質量詞彙教學論文1篇。

  5、教學課件。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4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社會主義現代會建設事業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這就要求基礎教育必須面向每一位學生,為全體學生的身心素質和諧、全面發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這也要求全社會以至每一個家庭都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視英語教育。

  當前,全國各地的英語教學水平有較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忱、英語運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於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採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因此,高中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問題研究迫在眉睫。筆者正是基於這一事實考慮,選取“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作為研究課題,期望能夠為解決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添磚加瓦。

  本課題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長遠意義。教育部頒佈的《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轉化學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找到學好英語的動力,取得好成績。同時轉化英語學困生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教師神聖的天職”,我們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縱觀我們的英語教學,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又無法避免的問題,轉化他們是我們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困生的存在不僅阻礙整個教學集體的教學進度,著眼於他們個體,出現偏科甚至發展為門門落後也極大影響了他們的考試成績,阻礙了他們的學業及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對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轉化策略是時代的使命,是教師的天職和學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並根據英語學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轉化策略。研究解決這類學困生問題,不僅是提高英語成績和英語興趣的需要,而且對學生本身的成長也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學校乃至對社會都有重要意義,順應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要求,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有利於提高我校整體的英語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課題研究綜述分析

  1、國外研究

  對於學困生的研究,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學界、心理學界、醫學界以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國外對學困生常見的稱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種。儘管理論派別不同,所涵蓋的學生群體也有差別,但關於學困生的研究歷史悠久。國外最早研究學困生這一問題的專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醫生,在臨床上發現有些兒童存在嚴重的“詞盲現象”(能認一些詞,但不知道詞的意義),並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當時人們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僅僅侷限於神經學和醫學的範圍內,研究者把學生學習成績差,特別是閱讀上的困難,一些學習行為上的障礙都歸因於大腦損傷的結果。但透過進一步研究,人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學困生都是由大腦損傷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輕微的腦功能失調引起的,表現為知覺失調、學習障礙以及注意力渙散等現象。後來,研究者把研究的重點從智力上有缺陷的學困生轉移到智力正常的學生身上。國外許多研究者直接對學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學困生心理過程和學習特徵方面的研究,有針對性的幫助學困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美國學者大都致力於學困生心理特徵的研究,如韋納研究的學困生失敗歸因理論認為,學困生常常將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失敗歸因於任務困難和運氣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歸因於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們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最終都是失敗,於是形成了學習上的惡性迴圈。羅傑斯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學困生的實質是學習個體缺乏自信心與消極的自我概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學困生稱為“難教學生”,這一概念從教育的難度上把差生和優生進行了區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較強的科學性。他認為“難教兒童”雖然難教,但並不等於不可教,而應該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採取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贊可夫也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立足於教學實踐,從情感、意志等特點分析學困生。

  2、國內研究

  學困生問題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學困生問題還不是很突出,並且當時我國的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比較落後,因而很少看到有關學困生問題的文章和研究報告。10年*結束後,隨著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問題的日益尖銳,許多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在各個領域探討學困生問題,撰寫了許多研究報告和論文。上海教育科學研究所錢在森這樣界定學習困難學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學習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學習準備與學習任務不相適應,學習效果低下,處於持續困難的學習狀態。鍾啟泉的《差生教育與心理》,從原因診斷的角度,治療的角度,教學論和性格學的角度,以及預防教育的角度綜合地考察差生問題。鍾啟泉以國外的差生研究成果為依據,將差生分為“學習遲鈍兒童”、“學習不良兒童”,並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近年來,我國在學困生領域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研究的重點已從探討學習困難兒童的特點和原因,轉變到如何透過教育干預,切實改善他們落後的學習狀況,以便大面積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同時也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指導幫助學習困難兒童成功進入社會。為此,我國教育工作者,從家庭教育、教育教學、學科教育、認知心理學等多領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研究,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3、國內外學困生研究的啟示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外學困生研究對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學困生問題是國際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我們在實施基礎教育階段如果能吸取國內外教育理論及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做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對於轉變學困生,促進基礎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於各國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視角不同,這些對我們可能都有借鑑作用。由於我國的教育是大班集體教學,班級人數多,故正視學生髮展水平的差異,並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規律更具有普遍意義。學困生是與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礎教育階段應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綜觀世界教育,學困生問題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語學困生與“差生、後進生”是特殊與普遍、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即有個性,也有共性。總之,以上這些啟示為英語學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有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因與外因。內因主要有學生基礎學力不完善、缺乏學習興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師因素等。

  2、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型別分析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型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劃分,一是按照學困生的表現分為缺乏學習動機型、情感障礙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極型;二是按照學困生的成因分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會環境異化型、家庭責任過度型、學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探析

  根據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不同型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出轉化策略:社會策略;家庭策略;學校策略等。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8)

  (1)擬定課題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討論課題開展的一些具體工作。

  (2)做好資源收集、分類工作。

  2、研究實施階段(20xx、9——20xx、1)

  (1)討論課題研究的具體方案。

  (2)根據研究方案,啟動課題研究。

  (3)根據研究方案,在英語教學中具體實施。

  (4)及時收集研究資訊,注意調控,不斷完善操作過程。

  (5)完成資料、經驗的總結。

  3、總結階段與結題階段(20xx、2——20xx、7)

  (1)彙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論文。

  (2)申請結題,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2、分析法。這一方法旨在透過分析多方瞭解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情況,找出其中的規律。

  3、觀察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知識接受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收集資訊、經驗,

  4、訪談法。在對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型別分析完成後,選取部分學科生進行面對面的訪談,以瞭解其行為態度,找到轉化方案。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一份問卷分析報告《高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分析報告》

  一篇研究性學術論文《高中英語學困生的現狀分析及轉化策略研究》

  一份課題結題報告

英語課題開題報告15

  題目: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研究

  本課題研究的背景:

  一、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逐漸提高和現代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以英語為主導的外語教育已經逐步走向科學化和規範化。據一項研究顯示,“聽”占人們日常語言活動的45%,“說”佔30%,“讀”佔16%,“寫”僅佔9%。由此可見,“聽”在語言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聽力作為語言輸入、資訊輸入的過程,在英語學習以及英語的實際運用中顯得尤為重要。聽力測試作為一種常見的英語考試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把握,考查學生對英語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中學階段,聽力水平也是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英語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怎樣運用有效的聽力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是學生和老師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二、中學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中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積累不足,對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識儲備量小,必備的語音知識缺乏,辨音能力差,詞彙量小。

  (二)英語聽力教學方式單一,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主要以聽錄音核對答案為主,學生對聽力易產生厭倦與畏難情緒。

  (三)聽力訓練時間不足。

  三、本課題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透過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進行研究,探討和發現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讓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有的放矢,正確引導。

  (二)幫助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避免聾啞英語的出現,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聽力水平在人們日常生活交際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讀和寫的基礎。

  二、根據陝西省高考新動態,高考英語將於20xx年恢復考查英語聽力。

  三、由於近幾年陝西省高考不考英語聽力,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閱讀、語法、詞彙和寫作方面,因此學生的聽力能力相對較弱,亟待提高。

  四、由於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都在非英語環境中進行的,如何透過有效教學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已成為英語教學中師生共同探討和研究的課題,也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及新課標的提出,英語聽力成為陝西省高考英語的“焦點”,英語聽力課也逐漸成為許多教師所著力探討的課題。“聽”的過程是對接收到的聲音資訊進行分析處理,並快速做出反應的積極而又複雜的心理過程。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語法、詞彙,閱讀等方面,以致學生在聽音的過程中常常有先翻譯後理解的心譯傾向,嚴重影響資訊的輸入,導致學生可能聽到的是支離破碎的詞或句子,從而影響對語言的綜合理解。如何幫助學生排除聽力障礙,掌握聽力技巧,提高聽力水平是我們中學教師著力探討的問題之一。

  聽力作為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重要測試形式,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和重視。關於“教學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給出的闡釋不一。華東師大心理學教授、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邵瑞珍認為,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為達到課程目標而採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學策略要根據教學情境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隨時發生變化。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絕大多數教學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煉或轉化課程內容的問題。”(施良方,1996)。但無論何種解釋,教學策略都是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而採取的技術和手段。在現行條件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在非英語環境下進行,而聽力教學策略作為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謀略和技術的綜合,其效果直接影響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

  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實施聽力教學的過程中,擷取研究物件所進行的典型的聽力教學現象及活動,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發現並總結其普遍性和規律性。此課題確定我校高中學生個體為研究物件,選定特定的研究物件,展開聽力教學,分析其中所採用的聽力教學策略的目標達成度,透過跟蹤調查不同教學策略在同一個學生身上的不同效果,總結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從而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效果。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主要是透過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的案例進行研究,探討和發現可行的、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教師在聽力教學中有的放矢,正確引導,並幫助高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英語成績,避免聾啞英語的出現,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二、研究內容

  (一)透過仔細調查和研究中學生在聽力課上的表現和課堂效果,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找出這些問題的根源。

  (二) 透過隨堂聽課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瞭解目前中學聽力教學中普遍採用的教學策略及這些策略的長處和不足。

  (三)透過前期的準備工作,使學生具備相關的語音、語義以及語法方面的基礎知識,再開展聽力教學,並且選出特定的研究物件,以我校高中學生為例項來與以往的聽力教學策略相比較,觀察在同一個學生身上兩個教學效果的差異,找出更佳的解決策略並在實踐應用中不斷完善。

  (四)總結和提升研究中的收穫和感悟,並呈現出相應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一)行動研究法:蒐集資料,分析問題,確定問題。

  (二)實驗法:建立課題實驗班,確立特定的研究物件,展開跟蹤式調查,並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在同一個學生身上的不同效果。

  (三)比較法:比較實驗班與其它班級的效果。

  (四)文獻法:透過查閱資料瞭解本課題的研究現狀。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四、研究步驟

  (一)研究時間:一年(20xx.12——20xx.12)

  (二)研究步驟(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12——20xx.03)

  1、選題、成立課題組。

  2、申報課題。

  3、開題論證。

  4、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理論、收集資訊、借鑑經驗、確定初步的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04——20xx.09)

  1、透過問卷、座談、調研等形式對學生、教師進行跟蹤式調查,瞭解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瞭解教師在聽力教學中通常採用的教學策略。

  2、根據學生實際及聽力教學現狀,將本課題改進後的教學策略應用於教學實際,並比較教學效果的差異。

  3、在總結前期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寫出階段小結。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10——20xx.12)

  1、教師撰寫相關研究論文及教學設計,並彙編成冊。

  2、進行研究總結,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申請結題。

  五、課題組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孫娟,為本課題的總策劃人與負責人,負責課題實驗的總體規劃、整體指導與監督工作,開展課題實驗教學活動,負責課題方案的制定,課題申報書填寫,對課題參與教師進行培訓和理論指導,及時檢查與督促課題教師開展各項工作,撰寫課題結題報告和論文。

  課題組核心成員:雷靜、李向力、茹靜靜負責相關資料的整理,做好課題實驗班聽力課的調查,收集好教案、課件、學生的作業、練習和考試試卷等。開展聽力教學策略的研修活動,完成課題負責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務。

  課題組其他成員:課題組成員梁曉花負責資料分析整理,協助課題負責人完成實驗報告和論文撰寫,完成課題負責人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務。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本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歸納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本課題研究的課題開題報告、結題報告、總結、案例、論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的專輯

  2.課題組教師課堂教學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