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總結> 【精華】科學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精華】科學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學工作總結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目前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重視。我知道,要想提高科學教學質量,首先要立足課堂,更要在實驗教學上下功夫。為了實驗教學效果,我精心準備每一節課,創設輕鬆愉悅的情境進行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進步。一學期下來,我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大的增強。

  一、注重學生實驗參與的能力

  要在實驗教學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就要讓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活動中把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來,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作出正確的操作。要想真正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在課前要做好準備,也要佈置學生按每節課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依照提示就能熱熱鬧鬧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提高學生對實驗的參與能力和參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才可能學好,激發學生做一個積極勞動者,勤動手、動腦、動口,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科學教材非常抽象,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結論,學到知識,如果在課堂中只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就會很枯燥、無味,如果能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我想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就會養成勤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就會獲得新的科學理念。

  三、讓學生享受參與實驗的過程和快樂。

  我認為在實驗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表現,要及時給於表揚,好讓學生有興趣下次參與進來。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時常探究。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我們要精心設定問題,合理安排,解疑、質疑。小學生的天性是好奇的,是好動的,在參與過程中,他們能體驗到自己參與的快樂,又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疑問,我想孩子們是很樂意的,我們的課堂也會豐富多彩,我們的心情也會因為孩子們的樂於參加而快樂無比。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改進教學方法,努裡提高教學水平,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科學實驗教學工作回顧

  開學初,嚴格按上級擬定的實驗教學工作計劃和學生分組定期完成實驗進度表,按下發的實驗目錄認真開展實驗教學工作,基本完成實驗手冊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並填寫了相關的表冊資料,學生分組實驗還填寫了學生實驗報告單。在認真開展實驗教學的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不但在實驗室裡完成各項實驗,還讓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為了上好實驗課,每上一節課實驗老師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研究教材,熟悉實驗的操作步驟,考慮實驗中的安全因素,堅持“課前準備,課後整理”的原則開展實驗教學。對實驗儀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嚴格按有關規定操作,並教育學生在使用中加強注意,對易損、易壞儀器小心輕放,從而降低了儀器的損失率。

  二、實驗教學的具體做法

  1、最佳化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各年級每班每週只有兩節《科學》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既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又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沒有高效最佳化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根本辦不到的。因此從新學期開始我們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如何最佳化教學設計,提高課堂四十分鐘效率的研究上。在備課方面,我們既深入鑽研教材和教參,但又不拘泥於教材教參。大膽的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和教法,我們通常先依據各種目標設計出每節課的活動過程及實現目標多項方案方法,再透過同類班開展教學實驗,從各種方案方法設計中選擇最佳的情景設定、最佳的教學策略、方法、最佳的評價時機和語言等等,透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最終形成一套最最佳化的教案設計,並結合評價設計、學生反應和課後反思等內容製成獨特的教案。

  2、實驗材料要具多樣化

  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科學規律,光靠一張嘴巴、兩根粉筆是遠遠不夠的,多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實驗、研究。學生提出的假設是多樣的,教師就要為驗證這些假設提供多樣的材料,而不能把學生框死在幾種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準備多種多樣而且有結構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

  合理利用小學科學工具箱器材,因為它是與教材配套,而且適合分組實驗(每種材料分十組)。充分利用學生的資源和力量。在每上一個單元前,我就開出一張材料清單,讓學生提前去收集實驗材料,在前兩種方法無法準備的材料則由教師收集。透過這三種途徑準備的材料全部彙集起來,設立一個“材料超市”,隨著學習的深入,“超市”內的材料越來越豐富,對學生的探究學習也有更大的幫助。

  3、實驗實施要小組合作化

  科學實驗教學倡導合作性學習方式,由於學生之間存在知識、習慣、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應合理搭配,使實驗能力強的學生得到更大進步,同時也使實驗能力相對弱的同學,得到及時的輔導和幫助,獲得鍛鍊與提高。促進實驗小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組合實驗小組並定期交流,充分發揮實驗小組對實驗教學的作用。這有助於集體主義、科學精神和情感等的培養,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往和資訊交流。例如在研究“物體都能導電嗎”實驗中,各小組到“材料超市”選擇感興趣的材料,到組裝好的電路中檢測哪些物體能導電,哪些不能導電,每個小組內材料員、操作員、記錄員、監督員、彙報員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學生開展小組比賽,激發了學生協調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

  在實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基礎差,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有部分學生對實驗的方法步驟沒有很好的掌握,從而導致操作的失誤。對實驗的結果不能很好的歸納整理。

  2、有部分實驗由於缺乏器材,不能開展,而且數量不足,導致學生分組人數過多,因而影響實驗效果。

  總之,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的努力,不斷改進。

科學教學工作總結 篇3

透過這次教研,我能體會到我園老師對科學課的瞭解與認識,大中小班的老師,都能說出自己年級的課程中,哪些是科學領域,及他們的相應分類。

  今天我們來到了第一實驗幼兒園參加本學期第二次聯誼教研活動—科學領域教學模式初次研討活動。結合這次的大教研活動和我園開展的科學領域的課例研討、科學模式雛形探討,我又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學習了一些理論和知識,理清了科學課相應模式,並對如何進行科學領域教學活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現將自己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園本教研讓我走進科學領域,瞭解科學課的類別

  1、科學領域《好玩的圖形》、《動物保護色》的課例研討

  在第一次聯誼片教研結束後,嶽園長就組織年輕老師針對科學領域的課程進行磨課。其中,選取了《好玩的圖形》、《動物保護色》這兩節課進行課例研討。在園本教研中,我們針對教學目標、教學環節設定、師生互動、教學效果的達成等幾個方面進行研討。針對《好玩的圖形》這節課,我們老師們討論出來一個適合我們教學的模式:出示圖形,瞭解圖形----認識匹配生活與之中相應的圖形----與圖形相關的遊戲---圖形的操作提升等幾個環節,將原來課例的教學環節重新設計,並由我們的老師重新來上,經過老師們的重新打磨,改進後的這堂課上出了很好的效果。《動物保護色》這節課,我們的老師展示的是優質課的案例,教學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遊戲活動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圖片、影片、音樂的設計,都能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老師在課後探討中都說:孩子們在這節課中玩的很開心,寓教於樂,讓幼兒在枯燥的科學認識課中體驗到了樂趣。

  透過這兩節課的對比,我們老師都有一種感覺:經過很多老師集體探討打磨的課例,有相應模式的課程,教師的教學效果要好些。我想我們的模式探究,不就是為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指出一盞明燈,讓我們可以運用老師們集體智慧上好我們的每一節課。

  2、園本教研—科學領域模式雛形的探討

  9月27日,我們園的老師在嶽園長的帶領下,進行科學領域模式雛形的探討。在教研會上,嶽園長根據查閱的資料及相應的教材,將科學模式分為四大類:實驗操作型(有趣的轉動、沉與浮等)、觀察認識型(秋天的樹、果實等)、討論交流型(我從哪裡來)、技術操作型(測量、比寬窄等),我們針對嶽園長的模式分類進行探討。有的老師指出:這幾種型別不完整,這些只是對科學領域相應知識的分類,我們的數學知識概念沒能概括。數的認識、單雙數、數的分解與組合等這些課,在科學領域佔了很大的比重,嶽園長的模式分類都沒能涉及。最後,在討論中,我們暫時商定我們園先把數學知識先放一邊,重點研究科學知識領域,其他的模式看看聯誼園,如何定義、開展實施。

  透過這次教研,我能體會到我園老師對科學課的瞭解與認識,大中小班的老師,都能說出自己年級的課程中,哪些是科學領域,及他們的相應分類,可見他們對教材的熟悉,我想這些都是她們在平時的講課中積累出來的,這些是我們年輕老師所不能企及的,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一點一滴的積累。

  二、聯誼片教研讓我明確科學模式分類,理清思路

  1、科學領域三大模式的探討

  聯誼園教研活動在畢老師的主持下開向展,畢老師就我們探討的模式進行了總結分類:觀察--討論模式、探索—發現模式、操作—實踐模式。並將這些模式進行一一解釋,將我們的科學領域的模式分為了五部分:模式的目的、策略、教學內容的確定、課例及相應的分析。讓我們很清晰的明白了科學模式的分類及我們需要做的事情。

  在會議快結束時,王園長為了方便老師們的聯絡,將聯誼園按照地域進行劃分,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模式,按照我們總結的五部分開展活動。每個幼兒園都領到自己的任務,回去探索研究。

  2、針對《有趣的轉動》,進行探索—發現模式的探討。

  我們看完《有趣的轉動》這節課之後,我們進行了討論:將這節課定位探索—發現的模式。隨後,我們就針對探索—發現這類課型進行了探討。根據探索—發現課的相應環節:引起興趣—自由探索---引導發現---交流討論—遷移運用等步驟,進行詳細探討。每個組都針對這五個環節的策略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在引起興趣的環節,老師們都集中智慧,想出了許多的策略:有圖片、動畫、故事、謎語、手偶、玩具、工具、音樂、律動等,這些都會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到的,很容易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策略。在引導發現環節中,老師們總結:我們要按照巡視—個別指導—討論—集體探討這樣的步驟進行,會更好的指導幼兒去發現科學的奧秘。在交流談論的環節中,老師們探討出要注意聽和說兩方面,教會幼兒學會傾聽同樣老師也要學會傾聽幼兒的表述,然後正確表述幼兒的思想,引導幼兒用科學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最後,再針對幼兒的一系列的活動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相應的科學知識。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們都積極發言,我們原定的20分鐘探討時間,被推遲了10多分鐘,老師們都在自己組的探討中收穫了很多。像我這樣的年輕老師也在這一次又一次的研討中成長、成長、再成長……

  教研是一種“喚醒”,是教師研究意識和生命意識的喚醒;教研是一種“體驗”,是教師對自己教學和生命成長的體驗;教研是一種“對話”,是教師與自我、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對話。透過喚醒、體驗、對話,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