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研報告> 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3篇

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

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3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1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儲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資料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

  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2

  一、調研時間:

  20xx年12月21、22日

  二、調研地點:

  南京新街口萊迪商場、中央商場、大洋商場、新百商場、東方商城等。

  三、調研目的:

  透過這幾天的參觀實習和調研,對各種型別的專賣店的觀察,並對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增加關於商業空間設計的知識,進一步瞭解並認識到應該注意的問題,為今後的室內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調研內容:

  考察商場各專賣店(服裝店、鞋店、包店、珠寶店等)的空間設計。

  透過這幾天的調研,我們發現商場店內裝修設計都各具特色,風格迥異。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環境開始重新考慮,並由此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特別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原先簡單的室內設計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現在設計師們要做的不僅是從色彩,材料,總體預算上為人們考慮,而且更要在室內空間使用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更符合人們要求的設計。

  隨著多元性的時代,風格、個性等特別顯得突出,有研究的必要。風格和個性看來比較抽象,但仔細想來也並非不可捉摸,例如室內色彩,有的喜歡強烈的色塊,有的喜歡淡雅,用線腳紋飾。又例如有的喜歡在照明、光和色方面有更多的表現;有的喜歡作更多的細部裝飾。萊迪商場給人一種活潑,歡快的感覺。

  專賣店的空間設計要考慮的要素:

  專賣店形象設計是品牌展示的靈魂。品牌時代,專賣店是其最重要的代言人之一,專賣店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品牌的傳播和產品的銷售。一個優秀的專賣店設計除了在視覺上要求整潔、美觀以外,還要能夠很好的傳達給顧客相關的銷售資訊,能最大限度的使顧客產生購買的慾望和形成購買的行為。專賣店往往具有較明顯的特色,其設計也與銷售的商品有很大關係,並體現出較強文化內涵。

  服裝品牌風格,店面的風格:

  在進行服裝專賣店設計時,根據服裝品牌風格、色彩等特徵的不同,對賣場環境做出相應的設計,在整體協調的前提下,形成豐富的變化效果。不同款式、不同品牌的服飾有不同的裝飾風格,設計時要賦予時裝店自己的個性,在顧客心目中突出形象。在裝修時要根據不同的服飾種類來選擇地板裝飾材料和顏色及地板圖形設計。比如女裝賣場要有女人味,賣場的線條要流暢、纖細,帶有柔和氣息;

  而男裝則以深沉、粗礦的線條為主,突出陽剛之氣;童裝店可以採用不規則圖案,可在地板上鋪設一些卡通圖案,顯得天真與活潑。

  專賣店的招牌應避免不常用的字。招牌的目的在於使人清楚明白,故弄玄虛只會招致顧客的反感。

  櫥窗是專賣店的眼睛,店面這張臉是否迷人,這隻眼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櫥窗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是吸引顧客的重要手段。走在任何一個商業之都的商業街,都有無數的人在櫥窗前觀望、欣賞,他們擁擠著、議論著,像是在欣賞一幅傳世名畫。商場出入口的設定:

  在商場設計中第一關便是出入口的設定,招牌漂亮只能吸引顧客的目光,而入口開闊才能吸引顧客進店。入口選擇的好壞是決定商店客流量的關鍵。商店的出入口設計應考慮商店規模、客流量大小、經營商品的特點、所處地理位置及安全管理等因素,既要便於顧客出入,又要便於商店管理。

  店面的佈置:

  店面的佈置最好留有依季節變化而進行調整的餘地,使顧客不斷產生新鮮和新奇的感覺,激發他們不斷來消費的願望。一般來說,專賣店的格局只能延續3個月時間,每月變化已成為專賣店經營者的促銷手段之一。

大學生社會生活調研報告3

  作為新時代的生存方式,網路生活正變得普及,它讓我們置身於資訊的海洋,隨時參與社會的變遷。而作為時代的驕子,未來社會的主人,大學生是如何運用網路,如何在寒假這段時間享受網路生活的呢?這兩種新勢力的碰撞又將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怎樣的希望與擔憂呢?瞭解大學生的網路生活狀況對於更加準確的把握時代前進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在此將其列為實踐報告的主題,調查了寒假期間部分大學生的上網情況。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於上網頻率和用途的調查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在寒假期間都會上網。上網頻率一般以幾天上一次網居多。上網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5小時。看新聞、查資訊、收發郵件、下載軟體或資料、製作主頁、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娛樂休閒等為大學生進行的常規上網任務。據有關資料顯示:前三者的比率較高,分別佔到66%、67%和68%;上網目的只為完成上述內容的某個單項或雙項者佔24%,76%的人上網為完成上述3項以上的多重任務。人均電子郵箱2.46個,每週人均收發郵件3.34封。做過版主和建有個人主頁者的比率分別為 0%和 5%。而在調查的大學生中,男女生的上網情況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資料:

  男生女生上網人數情況百分率差異表

  上網頻率(天次)用途

  0 2-673030以上了解資訊娛樂學習聯絡

  男生0.00% 7.65%43. 4%23.53% .96%0.00%68.63%80.39% 3.73%49.02%

  女生0.00%5.80%47. 0%42.75% 0. 4%3.62%68. 2%87.68%28.99%74.0 %

  平均0.00%8.99%46.03%37.57%7.94%2.65%68.25%85.7 %24.87%64.55%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男生上網的頻率普遍比女生頻繁,大都集中在 -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瞭解資訊兩者大體相同,雖然女生在娛樂方面比男生還多 .29%,但在學習方面卻比男生高 5.26%,這似乎體現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聯絡方面,女生的`愛嚼舌頭’’與``重感情’’是眾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調查顯示男生和女生中從未上過網的機率是零,而經常接觸網路的佔半數以上。這說明網路生活在大學生中已經得到相當的普及。

  縱觀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據首位的不是獲取資訊,也不是學習,而是娛樂。這也難怪,在這個充斥著誘惑的花花世界裡,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東西,作為新一代的我們,還未經歷人生百態,世事滄桑,我們所擁有的`閱歷還不能夠使我們在誘惑面前有張有弛,有時寧願選擇娛樂,滿足一時的身心放鬆。但這也不是說我們對娛樂的態度應該一見就嗤之以鼻,適當的娛樂是必要的,畢竟娛樂能放鬆一個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東西輕易能替代的。但世事萬物都遵循著一條不變的道理,那就是過猶不及,娛樂不應該佔主導,這就像網路並不是單單為娛樂而發明的,我們始終都得記住網路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方便生活,方便資訊交流。

  二、關於網上聯絡的調查

  網友個數少於56到 0 到xx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 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儲存著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說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著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資料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 %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 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 %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 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 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