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讀後感(集錦15篇)

《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讀後感(集錦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成語故事》讀後感1

  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字的精華,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其中不少成語還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傳統美德。暑假裡,我讀了《中國成語故事》這本書,書中的許多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濫竽充數》這個故事。

  《濫竽充數》主要講了在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裡面充數。後來齊湣王繼位,他喜歡讓人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自知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啞然失笑,因為我也曾經當過“南郭先生”。那還是我上三年級時的事了,有一次班級要舉行元旦聯歡會,老師說需要剪些窗花來裝飾教室。我不會剪窗花,但是看到許多同學都去幫忙,我也跟去了。我裝腔作勢地說:“剪窗花還不簡單嗎?簡直是小菜一碟!”我一會兒讓這個同學剪小草,一會兒讓那個同學剪小花,儼然是一個“行家”。正巧這一幕被老師看見了,在總結時老師還表揚了我,我心裡美滋滋的。在這件事過去不久的一天,老師把我和幾個同學叫去,讓我們去參加學校的剪紙比賽。我大吃一驚,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後來,我只好紅著臉跟老師說了實話,承認了錯誤。

  這個故事更讓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須有真才實學。學習也一樣,絕不能弄虛作假,自欺欺人。因為沒有過硬本領的人,或許能混過一時,但不可能混過一世。《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所以,我們必須抓緊年少時的寶貴時光,腳踏實地、發奮學習,努力做一個有用的人。

  《中國成語故事》中像這樣含義深刻的故事還有很多,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等等,有時間我還要再讀讀這本書。

《成語故事》讀後感2

  《成語故事》裡的成語故事多不勝數,這本讀物,它不止有對成語由來的小故事,對其中的生僻字做了詳細的解說之外,還增設了歷史典故,人物介紹和小知識等小欄目。讓我們在認識成語的同時對當時的背景與學者的認識加深鞏固。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裡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借鑑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麼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遊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瞭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3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成語故事365》,這本書非常的精彩,這裡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這個小故事。

  它主要講述了:有一隻老虎早上起來,看見一隻狐狸,抓住狐狸說:“ 讓我吃掉你吧”狐狸說“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來的百獸之王,不信,你就跟我來上山走一走。”狐狸領著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蝟看見了百獸之王的老虎,嚇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話。老虎就走了。其實,刺蝟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來。

  現在人們用“狐假虎威”來比喻那些小人藉助他人的力量來作威。

  看了這篇文章,我們不能學習狐狸的狡猾不能總是吹牛說謊話。但是我們要學習狐狸的聰明才智,在危機的時刻領用自己的才智,用聰明保護自己。段落我看完了《成語故事365》頁。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鑿壁偷光》和《懸樑刺股》。

  《鑿壁偷光》是講以前有一個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學,很愛讀書,但他家裡很窮買不起書,於是他只好去別人家裡借書,但那個有書的大戶要匡衡幫他幹活才肯借書給他,還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書。於是夜晚,匡衡就拿著書在黑暗的房裡看起書來,但沒光怎麼看呢?他想出個點子在別人家的牆壁上鑿一個小小的洞,這樣光就可以照進來了就能看書了。從此每天晚上他就這樣看書。匡衡發奮讀書勇於進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我們現在擁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

  《懸樑刺股》這個故事訴說了戰國時的蘇秦目不識丁,無所作為,受到別人的嘲笑,他為了有所成就便開始發奮學習。每當困了就用錐子猛刺大腿,讓疼痛驅除疲倦繼續讀書。讀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很敬佩他堅強的毅力。想想我平時做事總是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今後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恆。

《成語故事》讀後感4

  成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而且每個成語還帶有一個個小故事,不愧為精華。今天我學習了兩個成語故事,分別是“鐵杵磨針”和“鑿壁偷光”。

  “鐵杵磨針”主要寫了李白小的時候不愛學習,有一天,他看見河邊有個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棍,便過去問她:“老奶奶,你在幹什麼呢?”那位老太太說:“我準備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又問:“這跟鐵棒這麼大,而針又這麼小,能摸成嗎?”老太太告訴李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後大為感動,牢記在心,最後成為有名的大詩人。這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簡單的道理幾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裡面道理的人又有幾個呢?只要人人都有決心,肯下功夫,那麼世界就不會有什麼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會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鑿壁偷光”主要寫了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就這樣,經過匡衡的刻苦學習,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鑿壁偷光”意思是: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看完這個故事,我感覺我們的學習條件比匡衡好得多。家裡整天開著電燈,還有許多書和電腦,可是為什麼沒有獲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還是和我們沒有像匡衡那樣刻苦學習的情況分不開的。今後我下定決心,以匡衡為目標,努力刻苦的學習,爭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語故事教會我為人處世,教會我哲學道理,教會我太多太多。我不會忘記這位良師益友,我會繼續學下去?

《成語故事》讀後感5

  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幫我買了很多的故事書,有《三毛流浪記》、《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成語故事》。每一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捧著《成語故事》,對著每一個字上的音節,慢慢地看著其中一個個成語小故事,從中學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在《開學第一課》裡,有一位教師說過,每一個漢字的後面都有一個歷史,都有一個來源。那麼我想每一個成語的後面都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在《成語故事》裡,每一個好長的故事,我們的祖先只用四個字或八個字就能夠表達出來,比如“九牛一毛”、“拔苗助長”、“葉公好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並且每一箇中國人看了、聽了都明白它們的意思,真是太神奇了。同時,每一個成語包含的資料都是我們祖先生活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教導著我們做人的道理。

  在《成語故事》裡,我最喜歡的是“磨杵成針”這個故事了。故事裡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他乘教師不在書屋,偷偷跑到山下的小河邊玩,正好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感到很奇怪,就問她在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在“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激勵下用功讀書,最終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成為了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詩仙”。經過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有自我的奮鬥目標,同時要相信自我,堅持不懈,那麼無論做什麼事就都會取得成功。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組成的成語,背後卻閃耀著我們的祖先無窮的智慧,啟迪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十分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激勵著我要讀更多的好書,讓它們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成語故事》讀後感6

  孟母三遷講的是孟子小時候由貪玩到愛學習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遊戲玩。因為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

  由於在好的環境下受到好的影響,孟子開始注重學習,發奮讀書,最後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小的時候就要養成好的習慣,只有好的習慣才能成就大事。

  “孟母三遷”典故出處

  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ǎ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於此。

  譯文

  孟子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7

  今天我學習了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從這個故事裡我獲得了不小的收穫。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樂羊子在路邊見到一塊金子,回家後他的`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汙品行。”從他妻子的話中,我知道了人要有自尊之心,不能貪圖小便宜,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也不能吃別人施捨給自己的東西,這樣會侮辱人的尊嚴。就像我以前看過的《樵夫與赫耳墨斯》的故事:因為樵夫的誠實品格,受到別人的尊敬,赫耳墨斯才把三把斧子都給了樵夫,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而對於那些貪婪狡詐的人只會遭到別人的唾棄,最終一無所得。所以我們要有好的品行、好的品德。

  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樂羊子外出求學深造,半途回家,妻子看到求學半途而歸的丈夫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聽了妻子的話樂羊子慚愧的又繼續求學了。從這個故事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老師佈置的暑假作業剛開始很認真的去作,不懂的問題還經常請教別的同學,儘量把問題弄明白,可由於夥伴們經常找我去玩,卻經常忘記暑假作業,導致最近作業完成的很不好。從這個例子中我學習到了一個道理,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認認真真的堅持到底,無論中途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都要努力面對,爭取克服任何困難,如果半途中斷,就像拿剪刀剪斷正在工作的織布機一樣,只會織出一塊廢布。

  這兩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始有終,養成良好的品格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樣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才能天天向上,將來才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8

  今年春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好書——《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這本書真的非常好,我剛學了第一個成語“臥薪嚐膽”,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因為從這個成語中,我不僅明白了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等詞語的含義,還認識了我國春秋時期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勾踐。我學的第二個成語是“三顧茅廬”。這個成語讓我知道了劉備,知道了諸葛亮,知道了是諸葛亮幫劉備打天下,才有了三國。

  我只要有空,就會拿起《成語故事》學習學習。學了“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等成語後,我懂得了沒有見識、沒有知識、沒有本領的悲哀和危害。我告訴自己不能做井底之蛙,更不能像夜郎國國王那樣自大。

  後來,我又學了“囊螢映雪”“懸樑刺股”“鑿壁偷光”這三個成語。透過“囊螢映雪”這個成語,我認識了晉代的兩個人物:一個車胤,一個孫康。他們都家境貧寒,車胤夏夜借螢火蟲的微光讀書;而孫康呢,則藉助冬夜雪的反光讀書。“懸樑刺股”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漢孫敬、戰國蘇秦為了不影響讀書學習,他們一個頭上綁著繩子懸在樑上,一個往大腿上刺錐子的故事。“鑿壁偷光”這個成語講的是西漢匡衡幼時好學,家貧夜晚沒有燈燭,他就鑿穿牆壁借鄰居家的燭光苦讀,後來成為一代名相的故事。他們這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激勵著我,鼓舞著我,這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

  至今,我已經學會兩百個成語。這些成語不但開闊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知識,而且還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成語故事》讀後感9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讀了幾篇後,我深有感觸,裡面有些人令我覺得好笑,也有些人可以成為我的榜樣,是我受益匪淺。我來給你們講幾個吧!

  ⒈杯弓蛇影。

  這個故事大致是說一位名叫杜宣的主薄誤把映入杯中的弓當成了蛇,但那是縣令請他喝酒,他不敢不飲,只能硬著頭皮把酒喝了下去,最後產生了心病,總覺得肚子疼,什麼藥都沒用。這則故事比喻的是一個人因產生錯覺而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我覺得其實我們也是這樣,看完恐怖片,總感覺背後或身邊有什麼,心情也變得十分慌張,所以,不管遇上什麼事都要心平氣和的去面對,這樣才不會被所謂的“鬼”嚇到

  ⒉拔苗助長

  這則故事主要講的是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宋國的農夫,他擔心自己的禾苗長不高,就天天去看,幾天過去了,禾苗似乎一點都沒有長高,他心急如焚。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便立刻衝進田裡,把禾苗一顆顆的拔高了許多,經過一天的時間,他終於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一大截。回到家,他氣喘吁吁地說:“今天累死我了,我幫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他兒子聽後,急忙跑向田地,一看!果然,禾苗全都枯死了。這個故事給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好笑,農夫破壞了禾苗的生長規律,硬是把它們都拉高,結果卻聰明反被聰明誤,禾苗全枯死了,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不能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如果強求速成,反而會把事情搞砸。

  一片片沉甸甸的故事,充滿著一個文化人對祖國曆史所做的智者的反思,是那麼深沉…………

《成語故事》讀後感10

  自從上小學我就接觸各種各樣的有趣的課文、經典的古詩、寓意深長的成語故事。可最感興趣的還是成語故事。成語是民間口語的濃縮,是文學經典的傳承,是歷史故事的再現。它像一幅畫,用彩筆描繪著自然的花紅柳綠,它像一首詩,用文字吟誦著人生的喜怒哀樂。成語故事用淺顯的語句表達出深刻的道理,讓我既能感受到讀故事的樂趣,又能懂得做人做事的正確方式。

  比如“掩耳盜鈴”講的是一個人想偷鈴鐺,又怕別人發現,於是就把自己的耳朵捂上,以為別人也像自己一樣聽不到鈴聲,最後被抓住的故事。這個成語告訴我們明明有些掩蓋不了的事情還非要想法子掩蓋,是個很愚蠢的行為。

  還有“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農夫在田裡幹活的時候看到一隻兔子撞死在木樁上,他撿回家美餐了一頓。第二天,農夫就不幹活了,守在木樁旁邊等著兔子撞上來。第三天他繼續等,這樣一天天過去,不但沒等到兔子,田地也荒了。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想著不勞而獲,而要踏踏實實地付出努力才會有收穫。

  這樣的讓我記憶深刻的成語故事還有很多,望梅止渴、自相矛盾、杯弓蛇影、刻舟求劍.....等等,舉不勝舉,就像國學寶庫中取之不盡的寶貝,總能給我驚喜。

  我們看成語故事不僅要知道成語的意思,懂得成語蘊含的道理,還要能在生活中運用,讓我們語言表達更準確、簡練。比如有朋友犯了錯誤,感到沮喪的時候,我可以安慰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還可以跟同學之間相互告誡:“在學習上,我們不能守株待兔,而要勤勤懇懇,才能學到紮實的知識。”我想,這樣樂讀成語故事,用心學習成語,才能真正傳承、體現我們中華文明古國幾千年凝結國學智慧和語言魅力。

《成語故事》讀後感11

  今天,我在語文課上學習了《成語故事》一課。書中那絕妙的故事有時會把我惹得捧腹大笑,有時又使我熱淚盈眶。其中讓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就是《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齊宣王特別喜歡聽吹竽,但是他又特別的愛講排場。齊宣王每次聽吹竽時,都喜歡叫300名吹竽手一起吹。那才吹奏的氣勢壯觀,演奏的聲音十分優美動聽。這300名吹竽手都經常有豐厚的俸祿,有一個南郭先生本來自己不會吹竽,而他又想得到很高的俸祿,於是他就混到這些吹竽行家中。

  南郭先生就這樣混日子。後來,齊宣王死了,齊泯王繼位了。他也喜歡聽吹竽,但他不喜歡合奏,只喜歡獨奏。南郭先生知道後,他怕露出馬腳,又沒有什麼良方妙策,只好趁別人不注意時偷偷溜走了。

  《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讀起來引人入勝,讀完了更使人有感而發:一個領導或一個幹部,對下面的情況不仔細檢查,不分好壞,經常會給那一些不學無術的大騙子和一些投機取巧的人留下可乘之機。只要通過了實際工作,認認真真地進行了考察,就不會給那些不學無術的騙子和一些投機取巧的人留下一點兒可乘之機。這個成語故事同時也告訴了我們,學習任何知識或技能,都要踏踏實實地學,學到一身真正的本領。如果在學習任何知識或技能時,你做了一點兒弄虛作假的事,就不會得到真本領,將會一無所獲,一事無成。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可曾聽說過有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學得一身真本領,敢叫先生拜頑童。”是的,今天的我們正在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這一片無邊無際的海洋將會等待著我們踏踏實實的學好。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真正的本領,是自己用汗水和勞動換來的。而不是這個成語中的一位叫南郭先生的“濫竽充數“。

  親愛的同學們,加油吧!努力吧!讓我們一起用自己的汗水來換一身真正的本領。可不要學習這個成語故事中的南郭先生!

《成語故事》讀後感12

  一、百步穿楊

  楚國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博得了陣陣喝彩聲。

  這時,有個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

  養由基看了好事者一眼,站穩腳步,拈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上,眾人齊聲喝彩。

  “先生,請您露一手,射中靶心即可……”養由基笑著對好事者說。

  好事者臉漲得像豬肝,趕緊灰溜溜離開了。

  二、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

  張僧繇擅長畫龍,他畫的龍栩栩如生,駭人耳目。一次,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個好事者問:“張先生畫的龍為什麼沒有眼睛?”僧繇答道:“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

  “睜眼說瞎話,牆上之龍若會飛,我就用嘴啃地!”

  “用嘴啃地?此話當真?”張僧繇哈哈哈大笑。

  “當真!”好事者答得斬釘截鐵。

  但見張僧繇畫筆輕點,兩條龍便長了眼睛。

  寺內頓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好事者驚得目瞪口呆,趕緊躬身伏地……

  三、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更讓人拍案稱奇。

  一次,很多畫手在一起切磋畫技。張璪揮毫潑墨,眨眼間,一株蒼勁古松便赫然映入眼簾。“好,真乃丹青妙手,松畫第一人也……”大家譁然稱讚。

  “這算什麼,小菜一碟,真正作畫高手左右開弓,雙管齊下,頃刻乃就……”人群中出現了一個極不和諧的聲音。

  張璪微微一笑,左右手各握一管筆,雙手同時在紙上游走。一管筆畫蒼翠松枝,另一管筆畫枯乾虯枝,須臾間,一棵惟妙惟肖的蒼松躍然紙上。

  “先生,請您雙筆作幅畫吧……”張璪把兩隻畫筆遞給了那個不和諧的聲音。

  那人的臉窘成了關公,一溜煙逃走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13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好書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暑假期間,我在農家書屋讀了《成語故事》(中國少年出版社出版)這本書。

  我覺得要把一本書讀透,那肯定要熟讀,要反覆地讀,要讀出其中的味道。我讀《成語故事》這本書的時候也是這樣讀的,我首先是把這本書全部看下來,大概有了印象後,就開始讀第二遍,讀第二遍的時候要了解這個故事講的是什麼,又什麼言外之意,之後就讀第三、第四遍,反覆地讀。如果你讀出來其中的味道,那就證明你把書讀透了。

  我讀了《成語故事》後,對歷史有了新的認識,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方式。瞭解到每個成語背後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杯弓蛇影》這個故事。故事裡的主人公在他朋友家喝酒的時候,誤以為自己喝了一杯裝有小蛇的酒,於是他臥床半個月,一病不起。後來當他的朋友來探望他的時候,他指著他朋友大罵說:你為什麼要給我一杯裡面裝有一條小蛇的酒給我喝,害我半個多月臥病在床。他的朋友想了想說:你誤會了,因為那時候牆上掛著一隻弓。加上當時的燈光暗,弓的影子剛好影入你的酒杯裡,所以你當時看到的蛇?。他聽完他朋友說後,立即精神起來,病症完全消失了。

  我看完《杯弓蛇影》這個故事後,才明白完全是故事裡的主人公的心理在作怪。此外還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捧腹大笑’這些比較經典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成語故事》這本書後,我獲益良多,豐富了自己的詞彙,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故事生動有趣,讓讀者看起來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我覺得《成語故事》這本書是讓我受益一生的書。

《成語故事》讀後感14

  暑期過半,媽媽給我買的《成語故事》我也看完一半了,這本書特別有意思,裡面不僅可以學到很多的成語,還可以知道它們的由來,我還認識了好多的歷史名人,比如《磨杵成針》的詩仙李白,《精忠報國》的岳飛,《三顧茅廬》的劉備和諸葛亮。

  有一天,媽媽問我:“看了這麼多天的故事書,有印象深刻的嗎?”我說:“有呀!”媽媽叫我說來聽聽,我告訴媽媽我特別喜歡《狐假虎威》的故事,媽媽問我為什麼,我說:“《狐假虎威》講的是一隻小狐狸出門散步,路上遇到老虎要吃它,它就騙老虎說他是神仙派來的,老虎不能吃它,最後狐狸騙過了老虎,逃過了一劫。”我又接著說:“媽媽,你看小狐狸好聰明呀,它在面對老虎的血盆大口時,沒有害怕,而是冷靜的想出了自救的辦法,這就和你告訴我的一樣,面對危險要臨危不亂,冷靜自救。”媽媽聽完我的話對我笑了一下,她說:“寶貝,狐假虎威的故事其實說的是狐狸仗著老虎之威嚇退百獸,是比喻有的人仗著別人的威勢欺壓好人,雖然老虎很笨被狐狸騙了,但不是每個人都像老虎一樣的,仗勢欺人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媽媽還告訴我:“你可以學習狐狸的臨危不亂,但是不能仗勢欺人哦。”

  和媽媽談完後,我仔細地思考了一下媽媽的話,原來我一直都只是在讀書上的故事,卻沒有去了解這個故事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書上的每一個成語都有它自己的意義。現在我又重新再回看之前看過的故事,並向媽媽請教了它們的意義,媽媽告訴我溫故可以知新,瞧!我又進步了。

《成語故事》讀後感15

  今天,我讀完了整本成語故事書,使我深有感觸。

  我知道了許多成語的由來,懂得了在什麼地方,應該運用什麼成語。比如:“一字千金”用在形容詩文精妙,具有極高的價值,“四面楚歌”形容遭遇到極端的困難,“十面埋伏”來形容穩紮穩打,“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來形容純正的愛情。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來了。

  在成語故事裡,我還學到了李白的一首詩:“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預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其中,我對千金一笑最感興趣。西周末代帝王周幽王是個很好色的人。於是,褒珦的兒子洪德就在褒村買到一個絕代美女,取名褒姒,獻給周幽王。周幽王看見褒姒長得如花似玉,非常高興,便每日與褒姒尋歡作樂,但褒姒從來不笑。周幽王於是下令,誰能博美人一笑者,賞之以千金。有奸臣建議,說先王時期建立的防外侵用的烽火臺,一處點燃四處均相應,諸侯各國都搬兵來救。周幽王採納後與褒姒高臺觀看,見諸侯各國忙忙碌碌趕到,發現受騙,褒姒果然大笑。當然,此後有外侵時,周幽王點烽火求救時,結果沒人來幫忙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的道理是:1、人應該守信,正如俗語所說:“一朝說假話,一世無人信。”2、做人不能貪圖美色。

  《成語故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華。《成語故事》是能讓人從中學到不少東西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