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味道作文(集合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味道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味道作文1
每當吃飯的時候,常常聽到爸爸媽媽回憶家鄉的美食,那語氣,充滿了懷念和留戀。我也不禁想,我的家鄉是天津。家鄉的味道,我可真得好好說道說道。
提起天津,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和十八街麻花。這三種美食組合在一起,得到一個名字:天津三絕。這三兄弟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狗不理包子了。相傳清朝年間,天津郊區有一戶農家,兒子取乳名“狗子”。狗子擺了個包子攤兒,由於生意太好、顧客太多,狗子賣包子時根本顧不上說話,人們都說:“狗子賣包子不理人”,慢慢地,人們就叫他狗不理包子了。你可千萬不要覺得狗子沒禮貌,也許對於排隊買包子的人來說,狗子埋頭賣包子比打招呼寒暄更為重要。比“狗不理”這個名字的由來更吸引人的,恐怕是這包子的顏值和味道。它的餡料非常豐富,以鮮肉包為主,兼有三鮮包、海鮮包、醬肉包、素包子等種類,一口吃下去,汁水四溢、鮮而不膩、唇齒留香。出門旅遊,無論去到哪裡,我總要嚐嚐當地的包子,但在我心中,最清香適口、回味無窮的還是熟悉的狗不理。
與“狗不理包子”得名原由不同的是,“耳朵眼”和“十八街”都源於當時所在區域的地名。耳朵眼炸糕廣受當地人民和外地遊客的喜愛,我想,除了因為它的盛名和美味,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它富有“步步登高”的寓意吧。最後,我要告訴你,酥香甘甜的十八街麻花有很多種吃法,你可以直接咬著吃,更要試試掰碎了吃、泡在牛奶裡吃……不同吃法,不同享受!
我想,透過對家鄉味道的喜歡和眷戀,彰顯的是熱愛家鄉的真情實感。如果你也想嘗一嘗“天津三絕”的味道,那就快來我的家鄉作客吧!
家鄉味道作文2
無論是合肥的老母雞,蕪湖的小籠包還是六安的瓜片,我們安徽這兒就數是美食最多。安徽是我的家鄉,環境悠美,還有出了名的黃山,古曰:“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那就是說黃山的。這樣美好的環境,不妨會出一道又一道美味可口的食物,那就是我家鄉的味道。
安徽人不像四川重慶人那麼嗜辣,也不像河南開封人喜歡酸,當然也有例外,就拿我們霍邱的手擀麵來說,喜歡吃辣的可以嘗試去品嚐一下牛肉麵,味道清淡的可以品嚐一下雞絲麵,味道都很正宗,而且一定是現吃現做好吃,不像外地某些地方東西都要貴得要死而且還特別難吃,就像有一次我去麥當勞買一個芝士漢堡,因為當時太小文化太少,不懂什麼是芝士,結果吃一口眉頭一皺,吃兩口胃裡就開始翻江倒海,吃三口就吐了,然後二十多就扔了。
我家鄉的味兒不像外地的那麼濃厚,我也曾經去外地吃過我喜歡吃的面,不是我說,麵條少佐料少,肉片更是薄如蟬翼,價格還死貴,我總算明白“曾經滄海難為水”是什麼意思了。就拿我老家過年常吃的圓子來說,那是晚上看聯歡晚會才能吃的一道美味,圓子大,裡面是糯米,但又不像粽子那樣全是粘軟,圓子裡還放了不少配料,因此不算甜,而且裡面還有一股淡淡的鹹味,那是過年時我最喜歡吃的夜宵之一,而且味道不濃不淡,符合人的味覺。還有六安的瓜片泡在開水裡一會就能聞到瓜片的幽香,一點也不比外地的龍井差。
我家鄉的味道不止這些,這些味道不僅僅滿足我們的胃,同時也滿足我們精神上的需求,那味道同時也是一個地方的象徵,更是我家鄉人民的驕傲。
家鄉味道作文3
中午十二時許,才把手頭的工作處理完畢,看著窗外天空變幻莫測的雲朵,多半是要下雨的前奏,天氣不保險,心想隨便找個地方簡單吃點湊合一下。出門不多遠橋頭有家刀削麵還可以,便點了一小碗,不一會兒服務員就端了上來,店家還送了瓶汽水,順手剝了幾瓣蒜便囫圇吃了起來。就著蒜吃了一小半,若有所思,腦海裡浮現出兒時一家人吃麵的情景……
小時候家裡不算富裕,但是日子還過得去,中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問:“媽,飯做好了沒有?”。老家雖屬關中平原,但是在渭河南岸,與周圍其他鄉鎮唯一的區別就是我們是魚米之鄉,水稻、玉米和麥子都有種植,所以吃米飯的時候比較多,吃一頓好的油潑辣子面反而是迫不及待的事情。父親從地裡幹活回來,弟弟已經把桌椅板凳擺好,我在灶頭拉風箱添柴燒火,母親在案板上擀麵,鍋裡的水沸騰了以後開始下面。麵條煮好後,一家人圍坐於方桌前,父親便會在屋簷下的蒜辮上揪下幾個大蒜疙瘩,讓我們剝蒜就著吃,總會笑著說:“多吃蒜,吃蒜消毒呢”,然後就端著與我年齡不相符的老碗,就著蒜吃著熱騰騰的油辣子面,那真的是津津有味嘹的太,除了過年過節能上吃肉以外,最好吃的美食非他莫屬了。
從兒時起到上大學工作以後,一直到現在都養成了吃麵就蒜的習慣。在城市工作快二十年了,經濟上不算富裕,但也算是有房有車,各種美食早已是司空見慣,但還時常想起家鄉的老碗麵,老家的老房子、老父親、老母親。
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種鄉情愈來愈濃。一碗麵條讓我情有獨鍾,並不是我多麼喜歡吃麵,而是這碗麵裡有我品不盡的親情與鄉情……
“小夥,你能把賬結一下麼,面沒有吃完,玩了一中午手機”老闆站在我跟前瞪著我說。我這才慌忙掏了錢走人,馬上上班了。笑之記之。
家鄉味道作文4
車,在回家鄉的小路上顛簸,地上的黃泥地,留下我們走過的腳印。沿途中,四周的綠蔭為我們遮擋住毒辣的烈日,許多無名的小花,都躲在樹旁,驕傲的昂著頭,嫵媚的笑著。從車窗向外望,是滿眼的綠:綠的深沉,綠得耀眼,綠得鮮嫩。望著,想著,心便悠悠地飄走了……
家鄉,是綠綠的回憶
生我,養我的家鄉,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綠綠的小村莊。我在那兒度過了幸福的五年時光,在那兒經歷了最美好的童年,那兒發生的一切,似乎和那滿山的綠色一起都堆在眼前!那裡的人們,善良淳樸,熱情好客;那裡的景色,山清水秀,永遠春意盎然;那裡的一切,都充滿著歡聲笑語,不論你是誰,都會被那一股快樂的勁兒給感染。
家鄉,是甜甜的回憶。
我還小的時候,嘴很巧,見著周圍的鄰居就“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地叫個不停。每個見過我的人,都會向爸爸媽媽誇到:“你家孩子真懂禮貌,真好。”爸爸媽媽每每聽到這樣的話語,表面還顯得很謙虛,嘴角卻彎到了耳後根,笑得合也合不攏。我呢,也樂意受到表揚,因為每次這樣,我就可以吃到美滋滋的糖。那股甜味兒,就好像從唇齒邊,蔓延進了心裡,久久不能忘卻。
家鄉,是酸酸的`回憶。
我並不是這麼恬靜的女孩,小小的我,有太陽一般的開朗,頑皮。我也曾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媽媽“伺候”過“竹筍炒麵條”,可哪次不是受過罰就忘,還繼續犯錯的。還記得,一個茫茫大雨天,我因為和小夥伴去泥潭邊捉泥鰍,結果泥鰍沒捉著,自己反倒掉進了泥中。回家的時候,一路上沒少被人笑,媽媽老遠就看到了,一把丟下手中的飯碗,衝過來拉住我的衣服呀,就是一頓臭罵:“你說你一個女孩子家家的,搞的和小乞丐一樣,幹啥去了?快進去洗個澡,吃飯了!”我只好一個人離開伙伴們,回家去了。晚上還免不了一頓揍吶。不過看媽媽半夜點著燈,在那兒洗泥垢,我也覺得自己該啊。
“喂,回神了。”媽媽把沉浸在回憶中的我搖醒,“到家嘍!”是啊,我回家了……
家鄉味道作文5
似乎有好久沒去老家了,不覺有些想念,家鄉的味道又瀰漫在我的心頭。
暑假的一天,我獨自乘著公交汽車,風塵僕僕地來到家鄉——一個悠遠靜謐的小村莊。
剛下車,就有一股沁人心脾的微風拂面而來,帶著清新的空氣和鄉土的氣息。我享受著這份來自家鄉的見面禮,心中特別舒暢。
一路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綠色撲面而來,一棵棵小樹挺立在山腰上,猶如將士們守衛著自己的疆土。一條小溪順流而下,環繞著整個村子,溪水清澈見底,透著歡快與清涼。
一幢幢瓦房映入眼簾,顯出一派古老質樸的韻味。終於,那幢熟悉的房子出現了,一陣興奮的喜悅湧上心頭,我撒開兩腿快奔過去。“爺爺奶奶,我回來了!”爺爺奶奶正在做飯,見到我,便丟下手裡的活兒。“呦,我們的狀元回來啦!”奶奶高興地笑道。“很快要吃中飯了,我再去買點菜。”爺爺說道。看著這熟悉的牆壁,爺爺的三輪車,我以前住過的房間……一切都充滿了溫暖,一種幸福的感覺頓時在我心頭激盪。
看著爺爺奶奶歡快忙碌的身影,我不禁笑了。
開飯了,掀起鍋蓋,那熱騰騰的蒸汽迎面而來。飯,還是原來的味道,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米飯的味道。桌上的菜,還是以前喜歡吃的,還是原來的做法,一如既往的平凡,卻是離家遊子垂涎三尺的味兒。
家鄉人的質樸和熱情讓我感到安閒與自在,更多了一種家鄉的溫馨與美好。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坐在回程的車上,禁不住哼起了這首歌。
家鄉的味道,平凡而溫暖,令人懷想。
家鄉味道作文6
天空像是被颶風吹了整整一夜,乾淨得沒有一片雲,只剩下純粹的藍,張狂的渲染在頭頂,像不經意隨手打翻了墨水瓶,暈染開千絲萬縷的藍。
七月流火,正是北京最熱的時候,小院藤蔓灑下大片涼蔭,一個老奶奶,坐在底下,手中執了把蒲扇,一邊為懷裡的小嬰兒打扇子,一邊聽寂寥的蟬鳴。
小小的四合院裡,紅牆灰瓦,丹漆的木門,小孩子們的紙風車,勾勒出北京最細微的模樣。牆根的小草,街角的豆汁店,巷尾賣糖葫蘆的老爺爺。這就是北京最原始的模樣。
老奶奶腳邊的小貓動了動,像跳上來蹭蹭扇子的涼氣,卻被熟睡的小嬰兒一腳踹在地上翻了個圈。而那小嬰兒一臉不滿,在睡夢中紅了鼻頭。老奶奶笑了笑“囡囡乖,寶寶乖……”蒲扇也微微調轉,給貓兒一點涼意。小姑娘醒來便開口要糖葫蘆吃。老奶奶只得邊笑邊把手邊的糖葫蘆遞給了她。
這是家,北京的家,它的味道早已繾綣在韶光裡,婉轉在衚衕的每一個轉角處。
故宮,紫禁城。
明黃的屋簷歷經數百年的洗刷也沒褪去那銳利的顏色。角樓,城樓可有多少人曾在這裡觀望,跪拜,向國家致以崇敬,立下大志,保家衛國。有多少詩人寫下詩句,為進入皇宮深處一探它的神秘。有多少士兵在這裡整裝待發,用堅韌鑄成盔甲。當他們迴歸之時,滿城的銀杏葉將飽蘸宮殿屋簷的色彩在大道兩旁相迎。國之風采,國之自豪,盡在這一方水土。
數不清的歷史,文化,堅毅的品質在時間的長河中沉澱下味道。藏於北京的一磚一瓦,一人一景,一草一木,便是無情也動人。
北京,國之都,是國家的味道,是家、國的味道,溫馨與莊嚴無縫融合,這便是北京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家鄉味道作文7
我的家鄉在福建,它雖沒有美國紐約的繁華,也沒有水上海港―_威尼斯的絢麗與多姿,更沒有日本東京的古樸與典雅,但我卻愛它,因為我愛這片土地.
狹窄的道路坑坑窪窪,每當天氣晴朗時,路上塵土飛揚,黃黃的一片,像站在一片黃色的霧中;每當下雨時,路上積滿了汙水;房屋也是矮矮的轉瓦放.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大地,也吹綠了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繁榮,人民富裕,鄉鎮面貌煥然一新.路都鋪了水泥,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很少能看得到坑坑窪窪的道路;以前破舊的房屋也都拆了,都蓋成一棟棟高樓,最低的也有兩層高.
雖然樓房、道路變了,但家鄉的味道仍然沒變.你瞧!清清的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麼碧綠,那麼透明!微微的波紋閃爍著點點金光,彷彿一塊翡翠鑲嵌了許多金片,一閃一閃,讓你覺得她是那樣輕柔、可愛.舉目遠眺,它像一條東方巨龍,蜿蜒盤旋在堤壩下;走近一看,它又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綵帶是那樣耀眼與明亮.綠油油的稻田,四季常青的松樹、柏樹像一個個英勇的戰士,挺起身子,守衛著生育它們的這方土地......
在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家鄉變得美麗而又繁華,但也儲存了家鄉里仍有的味道,此時,我彷彿聽到了家鄉經濟建設發展跳動著的脈博,彷彿聽到了祖國建設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前進的步伐,彷彿看到了全國人民正在建設小康生活,彷彿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這條巨龍在騰飛!讓我們小學生繼續發揚拼搏進取的精神,用我們勤勞的雙手托起祖國燦爛的明天!
家鄉味道作文8
在外的遊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經生活過的家鄉。每次回家,家鄉的親人,門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給人們一種親切而又溫馨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特別愛吃東西。可在那時,去哪裡買薯片、奧利奧?況且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兒來的零食?為了堵住我的嘴,奶奶變著法子給我做東西吃。當然,材料都是從地裡新鮮挖的。我也毫不客氣,今天嘗一塊糕;明天來塊南瓜餅;哪天運氣好,可以吃到一個豆沙粽。
我最喜歡吃的,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農家人家中特有的灶頭快燒煮完東西時,把地瓜丟入灶內,再用柴灰把他們蓋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剛出爐的地瓜十分燙手,但誘人的香味不斷湧入人們的鼻內。稍等幾分鐘,剝開焦黑的地瓜皮,裡面是呈淡黃色的肉。輕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帶著香味在齒間遊蕩並擴散,給人以一種溫暖的感覺,並且讓人不禁吃了還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讓我嚐嚐她剛剛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著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覺得這不像是能吃的東西,奶奶就親自把它剝開,我看見裡面橙黃橙黃的肉,甚至覺得十分的驚奇。於是我嘗試著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直到第二天上午我還打著嗝兒呢!
但時間永遠在走,我上了初中後,繁重的學習任務讓我只能偶爾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爺爺。奶奶家的灶頭也因為天燃氣的使用漸漸蒙上了灰塵。奶奶也很少種地瓜了,種了更多經濟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團圓時奶奶才用灶頭燒菜偶爾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經吃過街上賣的烤地瓜,味道或許和家鄉的差不多,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但每次在家鄉的灶頭前,奶奶幫我剝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幸福。
家鄉味道作文9
去了外婆家一個星期,坐車剛回到德化,腦海裡就浮現家鄉的那些小吃,雖然沒有太“獨特”的味道,但卻給我留下了很多“獨特”的回憶。
家鄉的小吃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種:一是苦菜湯,二是甘蔗,三是媽媽做紅燒排骨的味道,這都是家鄉的味道。
苦中回甘,是家鄉的苦菜湯。
苦菜湯,它開始入口時是不苦的,喝後會回甘,而且那種“苦”是難忘的,喝了一次就忍不住再喝一次,每次我都要喝個12分飽的苦菜湯才心滿意足。苦菜湯的做法挺奇特的,先買一點苦菜,苦菜有曬乾的和新鮮的兩種,每種都會給人不一樣的“吃貨感受”。放到鍋裡,過水煮開,進行熬製。上好的苦菜湯再加以豆腐和筒骨進行“亂燉”,慢慢燉1。5小時,最後再加入適量鹽和雞精調味,香濃降火的苦菜湯就可以享用了。
清甜可口,是家鄉的甘蔗。
甘蔗既甜又好吃,它不僅甜,還能提神,每一次我寫作業要睡著的時候,我都會吃一根甘蔗,每吃一根都覺得自己頭腦清晰,什麼題目都能立馬知道。而且甘蔗還能榨成甘蔗汁,這種味道幾乎是“人間難得幾回嘗”,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喝了還想喝,這種味道我喝過上百次了,可是每一次喝都像第一次喝的一樣,真是神奇呢。
又香又甜,是美味的紅燒排骨。
它既有媽媽的味道,又有家鄉的味道。它非常鮮美,到德化如果不吃紅燒排骨,你就算白來了,媽媽可以精心烹飪,大街小巷的餐館也是可以品嚐到。它的味道,是百吃不厭,而且又香又甜,那肉是非常好吃的,甜度適中,讓人嘗著不覺得膩。以往我都不知那甜到心窩裡的甜從哪裡而來,或許那甜是媽媽的用心和愛吧。又或許是餐館老闆的善良製作。
家鄉的小吃是一首美妙的詩,童年的記憶就是一家人圍在飯桌上吃飯,有說有笑的,說著說著,我們就慢慢長大了,離開了家鄉去追逐夢想,但無論走多遠,那種味道,將一輩子留在我的心間,它指引著家的方向。
家鄉味道作文10
在我的家鄉過年,總有不一樣的年味。
正午,我很遠就看見了三奶家嫋嫋升起的炊煙。我們都來到了三奶家,房間裡人聲鼎沸,廚房裡傳來了“譁,譁”的洗菜聲,“咚,咚”的切肉聲,以及“嗞,嗞”的炒菜聲。看到爺爺奶奶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他們來回走動著,一盤盤新鮮出爐的美食,從他們的手裡端出來。讓我特別感動,他們如此忙碌,為了讓我們吃到美味的佳餚,從來都不覺得辛苦。一股芳香四溢的菜香味撲向我的鼻子,令我垂涎欲滴,我跑進廚房開心的說:“爺爺奶奶您們燒的菜好香呀!讓我看的都饞得‘口水直下三千尺了’。”爺爺笑著拍拍我的腦袋。
很快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擺滿桌子。很多菜都是有寓意的,其中紅燒魚代表著年年有餘,湯圓代表著團團圓圓,鳳爪代表著“抓錢手”……。開席了,我們分成三桌而坐,曾祖父。爺爺。伯伯。爸爸們坐一桌,奶奶。阿姨。媽媽們坐一桌,小孩則是另一桌。開飯了,大家舉起了杯中的不同飲品慶祝新年的到來。接下來,每桌都邊吃邊聊,曾祖父那桌正在觥籌交錯地喝著酒,奶奶那桌的人們邊吃邊聊著家庭及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們最為單純,一開桌我們就拿起筷子夾雞腿,趕緊來解解饞。瞧!弟弟正在使用“手抓飯”的方式吃著飯呢!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幸福滿足的笑容,使這一年多因為時間和距離產生的隔閡和疏遠漸漸消失了。
過年是我最期盼的日子,我可以從我所居住的城市趕回我熟悉的家鄉。曾祖父還健在,爺爺的兄弟姐妹眾多,他們都不遠萬里從四面八方趕回了老家,我喜歡這種和諧團圓的氣氛。
家鄉味道作文11
真正擁有的時候,反而還會覺得沒什麼,可一旦失去——要知道,世上,可沒有後悔藥賣啊。
家鄉的味道,究竟是什麼呢?載我度過十二年春秋的它,卻突然不辭而別,只剩下腦海中還保留著清晰而又明澈的記憶,散發著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雖說現在睡的床比原來好太多,可永遠沒有安心的理由。比起現在這個寬敞而又明亮“家”,我更喜歡原來那小小的、擁擠的、熱鬧的家。大人們沒事兒就到一塊兒坐坐:看看電視、聊聊天,打打麻將、散散心。而我們小孩子就玩耍嬉戲,不亦樂乎。那時候,好像老有幹不完的事兒、看不完的電視、談不完的話、玩兒不玩的遊戲。那時候,被子上總有一股濃濃的陽光味兒,暖暖的,帶給我無窮無盡的力量。
雖說現在的學習環境比原來的好太多,可永遠沒有專注的理由。比起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學習,我更喜歡大家互相監督、促進。咬著筆頭,思緒便飄向遠方:金龍怎樣了?小陳不會還是個小胖子吧?哲住的地方好點了嗎?怡晨仍舊是個淑女,軒軒還愛哭鼻子吧!趙依然在玩大魚吃小魚?偉偉的球技退步了沒?那時候,即使是在學習,快樂也是我們的專屬!我們寫字的桌子上總有一股濃濃的鹹菜味兒,刺鼻的,但卻又是舒適的,讓我從小時的一無所知成長到現在。
味道還有很多很多:春天時鞭炮的味道、旺旺大禮包的味道;夏天時冰淇淋的味道、房間裡充斥著的殺蟲劑的味道;秋天時紅薯的味道、瘋玩兒完了的汗水的味道;冬天時堆雪人的味道,房間裡的爐子的溫暖的味道。
——它們伴我度過十二年春夏秋冬,如今纏繞在腦海的記憶中的家鄉上,散發著一股說不盡、道不完的味道。
——童年的味道。
家鄉味道作文12
對余光中老爺爺來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對漂泊異鄉的青年們來說,鄉愁是一張張充滿回憶的照片。可對我來說,鄉“愁”是一碗熱乎著的酸辣粉。
我的家鄉在江西,咱家鄉的味道,就是一碗“熱”情洋溢的酸辣粉。咱這粉必須是米粉,肉必須是好肉,菜必須得挑新鮮的,湯必須是久熬慢燉的鮮骨湯,還要加陳醋和好辣椒!否則可做不出這味兒!好啦!不多說了,咱們看看怎麼做吧。
首先,裝好一大鍋水,燒開後,下米粉絲。看著米粉絲由硬變軟,就像一條條半透明色的“小魚兒”翻滾著小肚皮,漸漸地變成了白色,這時試著用筷子夾一夾,感覺軟了就能撈起來了。這時你得準備一個盛滿涼開水的盆子,用來幹什麼呢?因為,米粉經涼水冷卻後,口感更Q彈好吃。然後撈起米粉在一旁晾著。接著,把原來鍋裡的煮粉水倒掉,擦乾,倒入油,先煎辣椒、大蒜和薑絲,有香味飄出時,放入肉絲翻炒,再加一點料酒,炒出香味後,往鍋裡倒入事先久熬慢燉好的骨頭湯,蓋上鍋蓋煮六七分鐘,然後就可以把一旁晾著的米粉放入鍋中,同時加入鹽、少許醬油,繼續煮幾分鐘,就能起鍋了。盛上一大碗,撒點翠綠的蔥花、小香菜,灑點香醇的陳醋,哇我已經忍不住要流口水了!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酸辣粉就新鮮出爐了!
太好吃了!看著這“流光溢彩”的酸辣粉,聞著這酸爽逼人的香味兒;吃著這細嫩而筋道的米粉;品著這鮮、香、酸、辣的特色湯,內心無比滿足、禁不住靈感泉湧,這不正是“接天菜葉無窮碧,映湯辣椒別樣紅”嗎?雖然,它今日只是一碗價廉物美的粉絲,但是它是我們家鄉的味道,一道道的工序,都裝載了家鄉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家鄉味道作文13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一開始,吃食物是為了填飽肚子,到現在各種各樣的美食表達的卻是心情,這當中的變化難以用言語表達,可唯有那家鄉的味道一直沒變。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逢過節的時候,奶奶都會做我家鄉的傳統美食蒸米粑。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過年回老家。就在當天晚上,奶奶就忙著準備做蒸米粑的材料了。做蒸米粑的主要材料有:油、麵粉、水、豆角、粉絲。
準備好材料後,她把麵粉和水揉成麵糰,再分成一個個小麵糰。把小麵糰壓平,再在上面上一點兒油。把豆角和粉絲炒好,包在被壓平的麵糰裡,成餃子的形狀。這樣,一個蒸米粑就做好了。每當奶奶做蒸米粑都認認真真的,每一個細節都不會忽略,只有這樣認真做才能做好每一個蒸米粑。
現在,奶奶的手已經十分粗糙了,每次做蒸米粑已經越來越吃力了。不過,就算是這樣,奶奶還是在我們回老家的時候就給我們做蒸米粑。所以,我認為蒸米粑不但是一個美食,更是一種感情。
我想著的時候,奶奶就夾了一塊粑給我,說:“剛做好的粑趕快湊熱吃。”我笑著接過蒸米粑,咬了一口,這裡面不但有家鄉的味道,更有奶奶的愛。正是有奶奶的愛,原本鹹鹹的粑,吃下去後變成甜甜的了。我一連吃了三四個,吃得比平時更香。過完年後,奶奶還會寄過來一些蒸米粑。
每次快過年的時候,奶奶都會說:“俊斐,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到時候奶奶再給你做蒸米粑!”
我每聽到奶奶這樣說的時候,就會想立刻回老家過年。
回去看望奶奶,回去品嚐蒸米粑,品嚐家鄉的味道。
家鄉味道作文14
家鄉的味道,不是什麼山珍海味,雖然樸實無華,卻扣動著我的心絃。
在我們陝西,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饃。”那店裡的大廚,將羊肉湯煮了十幾個小時,還用一米長的湯勺不停地攪來攪去,才成了陝西的美味。羊肉泡店內的店員時不時地吆喝著:“一百八十三號,你的湯好了!”他們就像“吼秦腔一樣豪邁。當羊肉被店員端上桌,外加兩個烤饃,羊肉湯、餅在一起愉快地交流著。人們將饃掰成塊,泡在湯裡,這就是我們陝西最著名的吃法。在我們陝西,就要大口吃肉,大口吃饃,大口喝湯,端起比頭還大的碗,裡面是一大碗羊肉湯。
雖然肉現在漲價,但普通人沒有肉也依然過的有滋有味。豆腐腦在陝西也是頗有名氣的,不僅便宜還好吃。坐在店裡,點上一碗豆腐腦,不到兩分鐘,香噴噴的熱豆腐腦就呈現在你的面前了。上面放七、八顆黃豆,放一茶勺鹹菜丁,最後澆上一勺酸湯,讓人垂涎欲滴。挖一勺放進嘴裡,豆腐腦會顫微微地、綿綿地、軟軟地滑進你的喉嚨,保準讓你吃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冬日裡更是喝上一碗熱豆腐腦,你一整天都非常暖和,渾身發汗。
包子和豆腐腦可以說最佳搭檔。在夏天,姥姥最愛給我包我喜歡的包子了。她包的大包子餡十分飽滿,一個個整齊地擺成一圈,坐在蒸籠裡像是在開“緊急會議”。包好包子後,要把籠端到太陽下,讓包子曬曬太陽。待它們曬完陽光浴後,需要放在大蒸鍋裡蒸。蒸上半小時後,一個個白胖胖的大包子讓人看著就直流口水。要是咬上一口,餡多的都快溢位來了,非常美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味道都是從鄉野來的,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果實,加工後所得的美食。家鄉的味道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家鄉味道作文15
“老闆,請給我來一碗稀豆粉和兩個油糕。”“老闆,再來一個油糕。”“老闆再來三個……”“老闆,我要兩碗稀豆粉和六個油糕。”這樣的聲音天剛亮就此起彼伏,它是昭通特色小吃油糕餌塊店裡傳出來的。
還沒步入店內,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條長龍似的隊伍排在店口,紛紛報出自己需要的早點數量。這樣的場面還為街道增添了一道道風景線和人間煙火的味道。
步入店內,只見擠擠攘攘的人們並排著或吃油糕或喝稀豆粉,好不熱鬧!到了週末,我這種油糕餌塊的忠實粉絲,一定要在清早吃上油糕,否則,我會覺得非常遺憾的,嘿嘿。
作為忠實粉絲,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介紹它吧。油糕餌塊是昭通人的主打早點。製售油糕餌塊對經營場地要求不高,可擺攤,可開店。製作油糕餌塊也是非常簡易,只要洋芋、餌塊和佐料就行。把烤好的餌塊,抹上香香的花生醬、甜醬及熬製好佐料的辣椒醬,裹入油糕就加工完成。輕輕地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餌塊的糯軟,辣椒醬的香辣,便會充盈著你整個味覺世界,久久不易散去,整張嘴都是滿口香。油糕餌塊因為物美價廉,購買方便快捷被眾多的食客青睞,有人戲稱他是“昭通的肯德基”。
油糕除了包在餌塊裡,還有另一個最佳拍檔——稀豆粉。稀豆粉的主料為豆子,碾細熬成糊狀,就熱吃。熬成後的稀豆粉色澤淡黃,清香宜人。盛一碗,再撒上翠綠的蔥花,鮮紅的辣椒麵,深褐色的花椒粉,再放入炸好的蕎皮。最後浸入油糕,碗裡就有稀有幹,有軟有脆,有蔥花的清香,有辣椒合著花椒產生的麻香,有豆粉的甜與油糕的鹹合著產生的甜鹹,簡直是色香俱全,堪稱昭通一絕。
我今天介紹的並是山珍海味,龍蝦鮑魚,它隨處可見,製作簡便,但它卻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昭通人成長的食品。每一個離開昭通到外地居住的人回到故里,一定要吃一套油糕,喝一碗稀豆粉,在吃著的過程中泛出舊日的歷歷往事,在喝的過程中呷出家鄉的絲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