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舌尖上的記憶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
酸甜苦辣鹹,五味是最基本的味道,五味交錯編織,讓舌尖觸到了世界的豐富多彩。品嚐過許許多多的美食,品味過許許多多的味道,但舌尖上始終保留著那一縷揮之不去的記憶——外公的油酥餅。
外公常與我們說起,他和油酥餅的情緣。在外公小的時候,逢年過節,太外公便會拿出他的看門手藝油酥餅,這是太外公的同事、戰友們來拜年時必備的年貨,每個人都對油酥餅讚不絕口。後來,外公接過了這門手藝,油酥餅同樣是很少做的,是隻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味,外婆、媽媽、阿姨也成了外公的助手,一家人為油酥餅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做出來的油酥餅照例是不留多少的,大多是送給來拜年的街坊鄰里親朋好友的。但外公總會很開心,不僅是成就感,外公更享受這種難得的親情、友情、鄰里情。而到了我和弟弟這裡,油酥餅就成了一道日常尤其受歡迎的主食點心。到外公家,外公常常笑著讓我們拿好些帶回家吃,盤子一樣圓的是白糖芝麻,鴨蛋一樣橢圓的是鹹味蔥花,每一枚都由外公傾心製作。輕輕咬一口,細小的碎裂聲伴隨著層層酥皮粒粒內餡落入口中,香味便怦然彌散在口腔中,彷彿節日裡飛向天空的朵朵煙花,光影只有幾秒的存在,但盛開過的印記久久留存。
現在,我和弟弟也開始跟著外公學做油酥餅。外公將發麵團和油麵團揉成條,摘成一個個小劑子,兩種小劑子各取一枚,發麵小劑子擀成餅狀包入油麵小劑子,擀平,捲成團,再擀……然後包入餡料揉搓成形,最後,放到大鍋裡炕。對油酥餅追求完美的外公掌握著麵糰恰到好處的溼度、韌度,適當的火候和剛剛好的時間。外公一邊手上麻利的做著活兒,一邊向我們講解著一個個步驟的訣竅。外公笑著說:“你們倆是我的心頭肉,一想到給你們做東西,我就充滿了快樂和力量!”此時,小小的屋子裡滿滿的洋溢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和甜美的溫馨。望著鍋中被小火漸漸熱得發黃膨脹起來的油酥餅,我的心也隨著它們漸漸膨脹,溫馨四溢。屋外的金黃陽光淺淺的灑進廚房裡,給所有的靜物都鋪上了一層淡淡的寧靜,光芒勾勒出外公逆光的剪影,外公銀白的頭髮泛著淡淡的光暈,臉上帶著胸有成竹和慈愛安詳的微笑,伴著鍋中油酥餅漸漸散發出的面香,縈繞心間,成了心底最美的意象。我把溫熱的油酥餅小心地捧在手裡,仔細端詳著,巴掌大的微黃餅兒上有點點金黃中泛著棕黑的焦處,多像那碧天裡的月兒啊!遊子們望著圓圓的月兒,思望故鄉,淚溼衣襟,而這油酥餅,也包含著外公對父親的多少思念和兒女孫輩的多少疼愛和深情!
人間美食何止千萬?但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外公的油酥餅,那種甜香的味道和親情的美好縈繞在舌尖,留存於記憶深處,在時光中凝成永恆的溫馨……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2
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想到的事電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什麼美味佳餚,山珍海味,饕餮大餐。但是在我心裡,卻有一種記憶永久地迴繞在我的舌尖,那就是奶奶在年夜飯時包的餃子。 每逢年夜飯,我們一家人都會去奶奶家吃年夜飯,而奶奶包的餃子是我們家年夜飯的重頭戲。奶奶的餃子堪稱一絕,首先是顏色的絕,奶奶包的餃子是五顏六色的,紅的、紫的、黃的、綠的,還有黑的呢!做這種彩色餃子工序可不一般,先要用榨汁機榨出紅色的番茄汁 ,綠色的芹菜汁,紫色的甘藍汁和黑色的墨魚汁呢!然後再分別用這些汁和麵,就做出不同顏色的餃子皮了。記得我問奶奶:“這樣做的餃子皮多麻煩啊!”奶奶只是笑笑不說話,在一旁的爸爸說:“奶奶不嫌麻煩,是想讓咱們吃的高興啊!”的確是的,當一個個顏色各異的小餃子擺在盤子裡的時候,真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呢!奶奶的餃子不光顏色好看,樣子也是形態各異呢!有的像小元寶,有的像小月牙,有的像小蓮花,真好似一件件手工藝品。要說最絕的,還是餃子的味道,每一種顏色的餃子都有不同的味道:番茄的鮮酸,芹菜的青脆,雞蛋的香軟,墨魚的嫩滑,讓吃的人根本停不下來。
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紅紅火火,每年大年三十,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全家老小圍在一起,一邊天南海北地聊天,一邊和麵擀皮,包餃子,我們家也不例外,每逢奶奶包餃子的時候,我和表姐一定會來“幫忙”,與其說是幫忙,不如說是搗亂,我們偎在奶奶跟前,你往我臉上吹一口面,我在你脖子裡抹一片白,鬧得不亦樂乎,而此時的奶奶也絕不會責罵我們,只是邊包餃子邊看著我們姐倆樂。當然,我們也會正經幹活,結果卻是把奶奶的元寶餃子變成了“小餡餅”,可姑姑卻在一邊說:“這姐倆做的是太陽花啊!”望著這名字好聽模樣實在古怪的“太陽花”,我們一家人又笑成了一團。
終於到了吃餃子的時刻了,當奶奶把一盤冒著熱氣的五彩蓮花餃子端上桌時,大家更是就迫不及待地舉起了筷子,我也趕緊夾了一個放在盤子裡,趁熱放進嘴裡,頓時,水餃餡裡的湯汁湧上了我的舌尖,啊!好醇,好潤,好香,我沉浸在美味的世界裡了,閉著眼,陶醉地說了句:“啊!美味極了!”這一下又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來……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吃過無數次水餃,但是留在舌尖上的記憶卻永遠是年夜飯上的那頓水餃,想想也許是它讓我想起一家人的`歡笑,想起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溫情吧!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3
深巷中,一竿扁擔,一團爐火,一個風箱……伴隨著“砰”的一聲火爐邊的孩童開心的地捂住耳朵,一顆顆香脆的爆米花出爐了。
——題記
小時候總聽外婆說,在她的童年時期,常鬧災荒,糧食匱乏,沒有什麼可以吃的東西,對爆米花的記憶更是少之又少,一年之中只有在過年時才能吃到肉食,玉米在當時是稀罕之物,在那個年代填飽肚子都很困難,所以很少有人會將玉米做成爆米花。吃上爆米花,那時極為奢侈。想到這兒,外婆總會露出笑容,一口泛黃的牙齒記錄了當時外婆苦難的生活。
身為50後的外婆至今還回味著當年偶爾可以吃到爆米花的快樂與幸福。
“砰”的一聲,玉米爆開了。“每人都有份咯!”中年師傅解開爆米花機後長長口袋上的繩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小小的女孩就忙不迭地拎著口袋衝上前去,每次總要買上一“炒”,等不及都裝進口袋,就抓起一大把往嘴裡一捂。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向我講述她小時候買爆米花、吃爆米花的情形。媽媽的童年剛好吹起了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的開始飛速發展,這瀕臨黃河的港城大豐也煥然一新。爆米花,成了當時人們最好的零食,大街小巷中不乏炒制爆米花的師傅和徒弟,就算是身在偏遠農村的母親也能時常嚐到美味的爆米花,村中許多調皮的男孩還向老師傅討要手藝,想要長大後靠賣爆米花賺錢。
身為70後的母親每當想起吃爆米花的經歷都會情不自禁地咽起了口水,但那早已成為了舌尖上的記憶。
“買爆米花咯,香噴噴的爆米花!”循著聲音,我和母親來到了路邊,一位老人正坐在爐旁。眼前的這位老人約摸六十幾歲,古銅色的臉上佈滿了皺紋,眼神關注著眼前的爐火,右手有節奏地搖著火爐,左手用風扇輕輕扇著爐火,在他的眼中彷彿只有那燃燒的火焰。在他的搖動下,爐中的玉米粒奏出了富有節奏感的旋律。一滴又一滴的汗珠從他的面頰旁滑落。五分鐘後,爺爺用了一隻大布袋套在了爐子上,伴隨著“砰”的一聲,爆米花出爐了,一陣香氣撲鼻。爺爺告訴我,現在人都愛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也沒有年輕人願意學做爆米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門手藝可能會失傳。
身為00後的我們不再在意這沒有零食好吃的爆米花了。
多少年後,我可能再也不能吃到這香噴噴的爆米花了,這一切可能只成了舌尖上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4
那月裡的榕城,大街小巷瀰漫著濃濃的年味。火紅的燈籠掛滿街頭,熱鬧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吉祥的春聯掛滿門簾……好不熱鬧!
小時候不知“年”的概念,只知道年糕一出籠,年就到了。那時候外婆的身體還算硬朗,每逢過年她總要親自蒸上幾籠年糕,寓意來年步步高昇,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恆的記憶。
臘月裡,黎明總是姍姍來遲,我與外婆來到街上磨米漿時,天還未亮透。但這絲毫不削減鎮上鄉親們採購年貨的熱情——絡絡不絕的行人和三輪車將古老的小鎮擠得水洩不通。吆喝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來。
回到家,外婆用重物將裝有米漿的布袋牢牢壓緊,等到第二天水擠幹了,外婆把已成塊的糯米糰取出,放入大盆,加入花生油、紅糖、花生、紅棗等配料。經過反覆的揉捏,讓紅糖等配料完全融入到糯米糰裡,直到糯米糰變得更有韌性時,尚可將其倒入鋪好年糕葉的蒸籠裡蒸煮了。
這時候,外婆終於能揩揩汗,靠在沙發上稍適休息。這時候,外婆總是多年如一日地為我講述她與年糕的故事。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她就幫助母親製作年糕。在那個沒有糖果和玩具的年代裡,能吃到一塊年糕,便是外婆極大地快樂。“那時候姐妹多,都是搶著吃哩!”說著,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或許是一種特殊的情結吧,每當外婆說到自己製作年糕,總是喜上眉梢,印滿褶子的臉上藏不住那不常有的自豪。當我說起最愛吃她蒸的年糕,更是樂得合不攏嘴。
尋著淡淡的香氣,外婆走進廚房,揭開鍋蓋,在九成熟的年糕上撒上紅棗,並遞了幾顆給我:“紅紅火火,多吉祥啊!”外婆嘟噥著,滿心歡喜。沒多久,年糕起鍋了,外婆切下一塊,盛進我碗裡,我夾起它,咬下一口,軟軟的,夾帶著一絲清甜,一股濃濃的愛。粘糯可口的年糕喚醒了我每一個味蕾,往昔的記憶又一擁而上。紅糖香、糯米香、棗香、還有淳樸的葉香,一齊盪漾在唇齒間,頓時帶來味覺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花甲之年的外婆為了滿足兒孫的喜好,為了將這份味道傳承下去,即使再辛苦、再忙碌,也會雷打不動地蒸上幾籠年糕。而她,卻因自己患有糖尿病,已多年沒有品嚐到年糕的香甜,只能將其永遠化成回憶了……
有人說,一種味道,便可喚醒一種記憶。如今,我總算領悟了這句話的道理,為何我對這年糕有著深深的眷念?原來這舌尖上的美味背後,隱藏著外婆對習俗的傳承,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愛的延續呢?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5
在我的記憶中,有一種味道我一直無法忘記,就是榴蓮那獨具特色的招牌果香。
記得那是在前幾年的一個暑假,媽媽每天下班都要往回買一些水果。有一次,媽媽從外面拎回來一個渾身是刺兒、面目猙獰的一個大傢伙,一進門就興沖沖的對我說:寶貝兒,快過來看看我今天給你買了什麼好吃的水果?說著把那個大傢伙遞到我的面前,我望著它,心想:這哪兒是水果啊,分明就是一個黃色的大刺蝟!實在和好吃沾不上邊兒。媽媽見我一臉的鄙夷,笑著說:這是榴蓮,以前你太小,一直沒買給你吃,它營養價值很高的。
啊?!原來這就是榴蓮!我暗道,心中猛然想起以前同學們哭訴他們吃榴蓮的經歷,想起他們描述的那種臭腳丫子味兒的臭氣,連忙往後退了幾步,擺手說:不,不,我還是不吃了,我怕吃了後,和你說話時把你燻倒了,我順嘴找了個荒唐的理由。
沒事兒,哪有那麼嚴重,我現在就去剝開給你嚐嚐。媽媽依舊不死心,邊說邊往廚房走。我不敢靠近,遠遠的看著媽媽把刺蝟殼裡的果肉一瓣一瓣地取出來,擺在果盤裡。隔著廚房門,都有些味道飄了出來,我輕輕聞了下,果然是一種很難描述的味道,嚇得我又跑開了幾步,更加堅定了誓死不吃的決心。見媽媽快剝完了,我朝廚房喊了聲:反正我絕對不吃!,就一溜煙兒的跑回了房間。我躲在房間裡看了一會兒書,媽媽一直也沒有叫我,心想:一定是媽媽見我如此堅決,已經放棄了。
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媽媽笑吟吟的拿著一顆雪糕過來,看,媽媽差點兒忘了,剛才我還給你買了香蕉味的雪糕呢。這大熱天的,雪糕是我的最愛,我從媽媽手裡接過來,直接就咬了一大口。隨即,一股臭味兒伴著涼氣一併入口,我被臭氣燻得恨不得馬上去刷牙漱口。我懷疑地看著手裡的雪糕,心裡想:呃,這香蕉雪糕變質了?這時,嘴裡那股臭味兒也散去了,反而變成一種綿軟香甜的味道,伴著冰冰的涼氣,竟然沒那麼難吃了。嗯,這個香蕉被做成雪糕時可能還沒熟透吧!我心裡想道,緊接著把整顆都吃了下去。媽媽在旁邊剛開始是抿著嘴笑,看我快吃完了,變成了哈哈大笑,捂著肚子對我說:我的小傻瓜,你吃的這就是榴蓮啊,我放冰箱裡凍了下就變成雪糕了,怎麼樣?好吃吧!多吃點兒,對身體好的!媽媽可真是狡猾,利用我愛吃雪糕的弱點,騙我吃下了那麼嚇人的榴蓮。
雖然至今,我依舊不喜歡榴蓮的味道,但那個夏天,那段回憶,卻像一塊鵝卵石靜靜地躺在我記憶的沙灘上,在我每每聞到榴蓮的味道時,那幸福的一幕幕又會浮現在眼前。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6
走在大街上,正午的陽光發了狂,拼命地烘烤著大地。空氣中瀰漫著熾熱的味道,連往常街邊高大繁茂、生機勃勃的樹木也彷彿被抽乾了精力,懶洋洋地耷拉著枝椏。汗水從額上不斷滾落,我實在支撐不住,停下腳步,向四圍望了望,隨後推開了一家冷飲店的門。
店很小,裝修樸素卻溫馨,頭頂上方不斷吹來陣陣涼爽的空調風,使我躁熱的心也隨之安靜下來。抿了抿有些乾裂的嘴唇,我緩緩走向微笑著看我的老闆。我頓了頓:“老闆,來杯綠豆冰沙吧!再加兩個綠豆餅。”“好嘞!”老闆熱情地招呼著,利索地忙活起來。我隔著玻璃門看著那忙碌的身影,內心情不自禁地震顫了一下,眼前視線漸漸模糊起來,老闆的身影被另一個熟悉的背影所替代——媽媽。
從小到大,我就近乎痴狂地迷戀上一切跟綠豆有關的食品,什麼綠豆汽水、綠豆冰沙、綠豆餅、綠豆粥……只要與綠豆有關的食物,無論什麼,我都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若這綠豆是出自媽媽的手,則更像是被增添了魔力一般讓我割捨不下。
記得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臨近期中考試,而我卻在考試的前一天患了感冒,媽媽在著急的同時更有些心疼。我又是打點滴,又是吃藥,燒是退了,吃晚飯時我卻沒有食慾,只是想吃綠豆粥。媽媽倍加高興,趕緊去熬。
晚上八點左右,一碗熱氣騰騰的綠豆甜粥擺在了我面前,濃度剛好,甜味適當,少一分太淡,多一分又太膩。我舀了一勺,晶瑩的米粒泛著光,綠豆在其中點襯著,我輕吹了口氣,忙不迭地送進嘴中。頓時,綠豆粥的清香溢滿了我的口腔,香糯柔滑的感覺滋潤著我的味蕾。只是一口,我便深陷了進去。
說來也怪,第二天早晨,我原本的感冒症狀消失得乾乾淨淨,無絲毫疲憊。媽媽說我體質好,我卻將其歸功為那碗綠豆粥,以至於邁進考場時,都還回味著綠豆粥的味道。
除了綠豆粥,媽媽烘培出的新鮮綠豆餅更是我的最愛,香噴噴熱乎乎的,怎麼吃都不夠。說句實在話,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廚藝並不太佳的媽媽為何能做出那麼多令我念念不忘的美味。
現在媽媽很少做綠豆餅了,用她的話說是工具不足材料缺乏。我也沒辦法,因為媽媽從不說她的配方。雖然有些遺憾,但那綠豆餅卻也永遠地成為了我幼時獨有的記憶,後來我也找了很多家生意火爆的綠豆餅店,也曾五點起來排隊專為了買一盒新鮮熱乎的綠豆餅,但卻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味道了。
回憶漸漸散去。笑容滿面的老闆端著一杯綠豆冰沙和一盤綠豆餅從廚廳走出來。我看著老闆的笑容,心中湧現出一絲期待與好奇,期待那綠豆餅有著些許我朝思暮想的熟悉味道,好奇著即使味道一樣,又是否有著記憶中相同的溫柔與暖意。
那是獨屬於我舌尖上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7
臨近端午,穿過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一陣陣粽香。似乎每家麵包店都擺上了各自做的粽子,都等著人們將這一個個“綠衣將軍”領走呢。
每當端午節來臨之際,奶奶總會忙活著包粽子,早早地將粽子的外衣——粽葉備好。當天一早醒來,又忙活著準備各種食材:買了許多的鳥蛋和豬肉,一買回來就用盆盆碗碗將它們醃製起來。那泡在醬油裡的鳥蛋就如同浸泡在水中的鵝卵石,惹得還不懂事的我總想著掏出幾個來玩兒,卻總會被奶奶及時制止。還有那泡在水中五顏六色的豆子,像極了豆糖,總吸引著我的手,像有磁力一般,但我從未成功獲取過。
到了下午,奶奶便張羅著開始包粽子。她先是拿了一片粽葉,將其捲成圓錐的形狀,然後便開始往裡邊裝早已準備好的食材:一勺糯米,一顆雞蛋,幾塊豬肉……很快,那本就不大的椎體,就被食材脹得鼓鼓的,從表面看就猶如一隻滿氣的氣球。接著,奶奶便三兩下將那剩下的缺口封上,又取來一根細繩,給那碧綠的外衣添了條腰帶,將那令我垂涎三尺的美味封鎖在裡面。
看著奶奶嫻熟利落地包完一個粽子,好奇心極強的我也嚷嚷著要求自己也包一個。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奶奶最終還是答應了。
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搶過一片粽葉,仿照奶奶的方法,笨手笨腳地將葉子捲起來,然後開始往裡倒糯米。才剛倒了一勺,就聽見“嗒嗒嗒”的響聲。呀!沒有卷好,留洞了!我正想用手捂住那缺口,但一不留神沒拿住,粽子便“啪嗒”一下掉在地上,解體了。奶奶被我逗得哈哈大笑,點點我的鼻子說:“你呀,還是坐等著吃吧!”我也只好作罷,自個兒玩去了。
不一會兒,那盤子裡就出現了一個由“粽子軍”組成的方陣,奶奶就要開始蒸粽子啦!
滴答滴答……過了好久,廚房裡飄來一股久違的香氣,還帶著粽葉的清香,隨即傳來奶奶的喊聲:“粽子出爐咯!”
我急不可耐地衝進廚房,呀,那本來就結實的粽子,此時似乎更胖了。奶奶代我解開繩子,將那白白胖胖的糯米糰子倒入我的碗中。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糯米的甜豆的香,醃製肉的鹹……全都全都恰到好處。再加上糯米那細膩的口感……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可如今,卻怕是再難嚐到這樣的人間美味了。在經過病魔的折磨後,奶奶那原本靈巧的雙手不再靈活,甚至連語言的表達也不太利索了,已不可能再做那美味的粽子了……
每至端午,吃著店裡買來的粽子,總會覺得少了點什麼。也許,現在店裡賣的那些包裝精美的粽子,味道不會比奶奶之前做的原汁原味的粽子差,但在我的心中,奶奶做的粽子,永遠是站在第一位的。那屬於我與奶奶的美好回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又一個端午節呀,我似乎又看到,看到奶奶在準備食材呀……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8
記憶暖,菜根香,幸福滋味長。——題記
薺菜餃子是我的最愛,所以每年開春,奶奶總要挎上竹籃,帶上小鏟,踮著小腳去山坡上、田壟間挖薺菜。每當她老人家看到薺菜鮮嫩的身影,便會蹲下身,輕輕攏起薺菜鋪展的葉,找準它的根部,用鏟子往下一挖,一棵水靈靈的薺菜便躺在籃子裡。薺菜的葉脈裡楚楚地流動著醉人的綠,讓人禁不住要把它掬在手裡,吃進嘴中。奶奶面帶微笑,一邊挖一邊唱“薺菜苗,往家刨,調成餡,吃餃子……”陣陣春風把奶奶別在耳後的灰髮吹散幾縷垂在臉側,恰好遮住她眼角的魚尾紋,明媚的陽光為奶奶鑲了一道金色的輪廓,竟是那樣美麗,如一幅素淨的畫,定格在我的記憶深處。
不知不覺間,籃裡的薺菜堆成了小山,奶奶便再次踮著小腳趕回家。輕輕抖掉菜上的泥土,揀走泛黃的殘葉,用水洗淨,切成細細的碎末,配上豆腐丁,淋上香油,撒上細鹽,用筷攪拌,一連串麻利的動作後,盆裡青翠的薺菜中點綴著星星點點白色的豆腐,清清爽爽,散發出野菜獨有的香味。奶奶看我垂涎欲滴的模樣,撲哧一笑,嘴上不說什麼,手底下卻加快了速度,揉麵、搓條、切劑、擀皮……快而不亂,一一完成。
我在一旁乖巧地看著奶奶包餃子,她左手拿皮兒,右手舀起一勺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輕輕合攏,捏出一串好看的花邊。“丫頭,最近看什麼書?”“現在還養花嗎?”“上學累不累啊?”她邊包邊聊,我邊看邊應,不一會兒,一個個像小元寶似的餃子便躺滿了蓋墊。
“吃餃子嘍!”一盤盤冒著白色熱氣的餃子被奶奶端上飯桌,它們一個個既小巧又飽滿,像一尾尾活潑的小魚停留在盤中,肚子裡薺菜的碧綠透過薄薄的麵皮,猶如晶瑩的翡翠。夾起一個,送入嘴中,輕輕一咬,皮破開的瞬間,美味的湯汁流上舌尖,清香的氣息在唇齒間瀰漫。鮮香的薺菜、軟嫩的豆腐在唇齒間旋轉片刻滑入喉中,滿嘴留香,回味無窮。“真香!奶奶筷嘗一個!”我笑著喊。奶奶隔著濛濛的水汽笑得眉眼彎彎,眼中閃著慈愛的光,一種滿溢的幸福將我包圍。
此刻,我的心底化為一方澄澈的湖,記憶的漣漪一圈圈擴散,依稀記得春天您曾為我摘香椿,煎椿芽餅,夏天您曾為我冰西瓜,撈涼麵,秋天您曾為我打棗摘柿,冬天您曾為我煨湯燉肉……明明是些那麼普通的事,尋常的物,現在想來卻這麼溫暖。奶奶常說她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著我吃著她做的飯菜快快長大。
“春在溪頭薺菜花,又是一年春來到。”薺菜的清香彷彿又在舌尖化開,留下一片溫暖的、美好的、關於愛的記憶。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9
吃食是一種幸福,品味是一種情趣,而透過舌尖上的酸甜苦辣體會隱藏在食物背後的美好情感,更是一種快樂。
——題記
大約是六七年前的記憶了吧。那些金黃色的,還帶著點出鍋的油的鍋貼,嚐起來酥脆而輕薄;那些鬆軟的,各式各樣口味的小籠包,我那時似乎總是偏愛其中豆沙餡的甜膩的口感;那些路邊上小攤裡炸的各種雞柳,紅薯丸子,香腸……,它們被串在一根一根的籤子上,熟食特有的香氣縈繞在我的鼻尖。而每每回想起那些美食的記憶,我總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上學路上的小巷子,想起小巷子裡充滿著的流動而擁擠的人群,和路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攤,想起空氣中漂浮著的食物的香氣,小販們的吆喝聲以及來來往往的人群交流的聲音。那是美食背後獨屬於我童年裡洛陽的記憶和味道。
後來八九歲的時候,端午總是會回姥姥家過節,而記憶最深的就是姥姥家的粽子了。她們用洗淨泡好後的粽葉來包,那葉子帶點偏深的茶綠色,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植物的香氣。然後把粽葉疊好,攤上一層淘洗好的糯米,再加上醃好的五花肉或者是切好的鹹鴨蛋和剝過皮的花生,再把葉子摺好,用細細的紅繩繫好。那時我就坐在桌旁一邊看著姥姥她們認真的包粽子,一邊自己也拿一份材料自己包,有時給她們幫幫忙。那時的粽子嚐起來總是有一種別樣的滋味,是我後來在城市裡吃著買來的粽子所體會不到的。時過許久,當我再次回到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我才體會到,雖然粽子本身用的是極其普通的食材,但那卻是我們親手做的,親手釀成的,屬於自己的端午的味道。節日中所體會到的祝福與儀式感,大概就是兒時的粽子裡所蘊藏的吧。
後來記得有段時間為了節約路上的時間,每天晚上放學都是媽媽給我送飯的。她大概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菜,就是些家常的味道。她炒的菜總是少油少鹽的,極其清淡,卻也更能體現出食物本身的滋味。她有的時候會燉湯,尤其是我病癒的時候。她經常會剁一些排骨,切一些胡蘿蔔放在高壓鍋裡煲湯,或者做一些雞湯,放點蘑菇進去。不鹹不淡的湯,燉的很熟的蘿蔔,嚐起來有鮮味的蘑菇,脆嫩的捲心菜……這是屬於家的味道,是媽媽風格的味道,也包含著她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那是我舌尖上的記憶——小巷子裡的各式小吃,兒時姥姥家的粽子,以及媽媽的家常菜。但這些味覺記憶的背後,是我對洛陽的記憶和懷念,是我們在傳統節日中體會到的祝福和儀式感,是我感受到親情為我帶來的溫暖……舌尖上的記憶,記住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酸甜苦辣,還有它背後所蘊藏的那些美好的事物。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0
酸甜苦辣鹹,五味是最基本的味道,五味交錯編織,讓舌尖觸到了世界的豐富多彩。品嚐過許許多多的美食,品味過許許多多的味道,但舌尖上始終保留著那一縷揮之不去的記憶——外婆的油酥餅。
長安油酥餅始創於唐代。據傳,玄奘從印度取經回到長安後,即專心致志翻譯經書,當唐僧譯經達千卷時,高宗李治特命御廚做“千層油餅”予以賞賜。在外婆小的時候,逢年過節,太姥便會拿出她的看門手藝油酥餅,每個人都對油酥餅讚不絕口。後來,外婆接過了這門手藝,油酥餅同樣是很少做的,是隻有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味,老姨、媽媽也成了外婆的助手,一家人為油酥餅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做出來的油酥餅照例是不留多少的,大多是送給來拜年的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的。但外婆總會很開心,不僅是成就感,外婆更享受這種難得的親情、友情、鄰里情。
而到了我和姐姐這裡,油酥餅就成了一道日常尤其受歡迎的點心。到外婆家,外婆常常笑著讓我們拿一些帶回家吃,千層油酥餅、抹茶油酥餅、果味油酥餅,每一枚都由外婆傾心製作。輕輕咬一口,細小的碎裂聲伴隨著層層酥皮粒粒內餡落入口中,香味便怦然彌散在口腔中彷彿節日裡飛向天空的朵朵煙花,光影只有幾秒的存在,但盛開過的印記久久留存。
其製作技藝十分精細,要經過制酥、和麵、制餅、煎烤等工序。油酥餅用麵粉、菜油和適量的鹼、椒、鹽等製作原料。制酥時,油、面比例為一比三,將油燒熟後倒入適量麵粉反覆搓揉,攪拌成面絮,再加溫水揉成麵糰,拉成長條,塗以清油,揪成一兩重的小麵糰,在其上再抹油並逐個搓成三寸左右的長條狀;制餅時將以上長條壓扁擀薄,加進油酥和椒鹽,再一手扯麵,一手卷面,扯成約二寸寬,一丈二尺長薄片,邊扯邊卷,層疊不斷,最後捲成螺旋狀;煎烤時,將卷好的小圓餅排在鍋內,火力均勻。三分鐘後,提開鏊鍋上層,將圓餅淋油換位再烤,直至火色均勻,兩面焦黃即可。
此餅以層次分明,色澤金黃,脆而不碎,油香不膩而著稱,被譽為“西秦第一點”。
此時,小小的屋子裡滿滿的洋溢著我們的歡聲笑語。望著鍋中被小火漸漸熱得發黃膨脹起來的油酥餅,我的心也隨著它們漸漸膨脹,溫馨四溢。屋外的金黃陽光淺淺的灑進廚房裡,給所有的靜物都鋪上了一層淡淡的寧靜,光芒勾勒出外婆逆光的剪影,外婆銀白的頭髮泛著淡淡的光暈,臉上帶著胸有成竹和慈愛安詳的微笑,伴著鍋中油酥餅漸漸散發出的面香,縈繞心間,成了心底最美的畫面。
人間美食何止千萬?但我最忘不了的就是外婆的油酥餅,那種甜香的味道和親情的美好縈繞在舌尖,留存於記憶深處,在時光中凝成永恆的溫馨……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1
小的時候,許多有趣的事,我總是記憶猶新。
但基於孩子的天性,我最深刻的就是與吃有關了。我們湖南人吃豆腐有甜的,也有鹹的,還可以放辣椒鹹菜的。我老家多愛吃辣的,裡面還放山胡椒,吃起來滿頭大汗。我老家人似乎家家戶戶都會做豆腐,卻只是過節日才做,平時都是買來吃的多。
豆腐看似簡單,實際處處有講究,哪個步驟都必須分明,不是每一家做的豆腐都眾口稱讚的。我們老家的房子算是大的,屋頂上總是曬著豆子,穀子。院子裡養著雞,圈在一個竹籬笆裡的是小雞崽。時常因為我的淘氣,小雞崽鑽到別人家門口的小菜園子裡啄青菜。一隻中華田園犬阿黃總是歡快地攆麻雀,而麻雀對於阿黃圓胖的身子自是要靈巧得多。如果能吃上一碗豆腐,最是解饞了。
遠遠地聽到“涼豆腐哦……”的吆喝聲,便跑到裡屋去跟奶奶要上5毛錢。奶奶正準備去收拾豆子穀物,便從兜裡掏出一塊錢,有時甚至是兩塊錢,讓我買上幾碗放桌子上。她總是笑著點點一下我的額頭,再叮囑“可別弄丟了”,又繼續去忙活。賣豆腐的總是同村的陳老頭,他過去是挑擔子,現在是推著三輪賣了。陳老頭有點胖,卻總穿了乾淨的藍褂子套著,裡面是白背心,肩膀上半搭著一塊雪白毛巾。他總是笑眯眯地將孩子們伸過來的碗盛得滿滿的。“我媽說要多放辣椒,還要放蔥花。”“我家裡說不要太辣的,放木香油。”“我不吃芹菜的。”……孩子們嚷嚷著。幾隻土狗在遠處的田野上打滾追趕,幾個覓食的雞被狗的歡騰嚇得咯咯叫喚。人家菜園子紅辣椒迎著正午的太陽,和著青綠的葉子一起搖擺。奶奶在屋頂上眯著眼看著我們笑,皺紋裡都是慈愛。
年幼的口味是一個人的根,會把他的胃和故鄉長時間地聯絡在一起。誰要是觸動了這條根,就會觸動他關於故鄉的許多記憶。哪怕是愛吃豆腐的饞嘴小孩,也逃不過。
逢年過節,我們老家依舊會做豆腐,尤其會做豆腐乳,用罐子醃好可以吃上一整年。大街上的王致和豆腐乳其實味道並不比我老家的豆腐香辣有滋味。因為我老家淋在豆腐乳上的油除了常見的花生油,更多的是土法小作坊的麻油,還有已經不多見的棉油。吃棉油是要加熱的,不能直接淋在豆腐上。但是加過熱的棉油滲透在豆腐乳裡,格外地香倒是真的。
奶奶說,現在農村很多從城裡回來的人,都喜歡用超市買的色拉油,色拉油看起來衛生,其實很多是不衛生的。爺爺從過去的糧油店裡討來一點棉油,加了幹辣椒炒出辣子油來,給我們裝了好幾瓶子。爺爺說:“別說是自己家裡醃製豆腐了,就算是自己煮麵條,淋上一點自己家裡土法做的油,那家的味道就回來了。”
我聽了,連忙跑過去說:“有秋辣椒拌油鹽炒的嗎?我想吃。”
我爸連忙起身說:“那我去廚房給你找去。”
舌尖上的記憶作文12
一口氣吃下碗中的炒肝,我深呼一口氣,父親那日的表情歷歷在目……
記得那還是中學時的一個假期,父親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帶我們全家去一趟陝西老家,去吃一次羊肉泡饃。
父親在陝西出生,二十幾歲跟著爺爺奶奶遷入北京,到現在已經快二十年了。在我的印象裡,他是一個對羊肉泡饃情有獨鍾的人,幾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泡饃店。然而每次吃完後,他卻只是搖搖頭。
那時候的交通還不是很便利,花了一整天才入陝西境的我們已然精疲力盡。但父親卻彷彿精力充沛一般地拉著我們下館子。東找西找下,我們進了一家寫著“泡饃”的小店。
已然過了飯點,店裡沒什麼人。“來三碗羊肉泡饃,要自己手撕的那種!”父親輕車熟路的點菜聲音在店裡響起。泡饃送來了,他打算教我如何手撕饃,而我試了試就因為太過麻煩而淺嘗輒止。
父親吃完泡饃,“就是這個味!再來一碗羊湯!”臉上泛起紅暈的他笑得彷彿一個孩童一般。我嚼著硬硬的饃,不能揣測他的心理。旅途雖然很快結束,但父親那時的表情卻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時光荏苒,幾十年時間過去,父母已然退休,而我也早已成家立業。這時的北京城已是高樓林立,剛出生的零零後可能已經不能想象“老北京”是什麼概念,甚至連初來北京的美國人也會把這裡誤以為成紐約。繁華的都市美麗無比,但在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眼中卻彷彿卻少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開車接孩子下學的路上,街邊一家“老北京炸醬麵”字樣的館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決定帶著妻兒進去吃一頓。“來三碗炸醬麵,外加一份炒肝,三碗豆汁!”椅子還沒坐熱,我卻下意識地點好了餐。
飯菜上桌,我端起眼前的炒肝,品嚐了一口。“真香!”我腦中一熱,一口氣把炒肝全吃了下去。隨著在我口中蔓延著的炒肝的味道,我的思緒回到了小時候,那時每當我下學回家時,“老北京”的媽媽都會在晚飯上,應我要求給我準備一份炒肝。
炒肝慢慢地嚥下去,我面前又浮現出我爭著在衚衕裡買炒肝時心急如焚的場景。對了!是回憶!缺少了最重要的回憶!我終於明白為何父親會熱衷於那一碗簡單的泡饃了。想到這裡,我的臉上泛起喜悅,全然顧不得對豆汁有些牴觸的兒子的抱怨。
第二天,我帶著買好的食材,來到父母家中,與他們一起做了一桌子的陝西、北京“佳餚”。
不同地域的美食給了不同人相同的感受。看著父親吃著我幫忙撕好的泡饃,品嚐著母親為我精心製作的炒肝,我的心底升起融融暖意——這才是屬於舌尖上的記憶所帶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