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秋傳統作文七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傳統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傳統作文 篇1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傳統作文 篇2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接爺爺。早上我六點就起床了,爸爸已經做好了早餐,我就吃了幾口,就迫不及待地坐上汽車向老家奔去。
到了老家,我就急忙下了車,馬上就要和爺爺見面了,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一進家門,爺爺正在喝茶,我一下子就撲到了他的懷裡。下午的時候,我和姐姐、爺爺還有媽媽一起包餃子,媽媽負責擀餃子皮,我和爺爺、姐姐一起包餃子。我包的餃子雖然不好看,可等下出來一吃還是很香很香的,爺爺誇獎我說皮沒有破就很棒了。晚上我們坐在房頂的玉米堆上,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還一起背古詩,這是我過得最難忘的一箇中秋節。
我的老家在山東省章丘市相公鎮十九郎村,那裡有著名的百脈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在老家的第二天,我和大媽一起去了豬圈,大媽家一共養了三十多頭豬。剛進去的時候,我覺得很臭,但是一會就適應了。大媽給它們餵食吃,它們吃得很香,可是有六頭豬讓我很害怕,因為它們長得太大了,我走過去的時候,它們都站了起了,都要爬出圍牆了。當時我都被嚇呆了,可是大媽卻說:“你不用怕它們,是它們怕你。”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呢?它們那麼大,怎麼會怕我呢!”大媽笑著說:“難道你沒有發現嗎?它們見到你還不是一會就落荒而逃了呀!”
聽了大媽的勸說,我就裝起膽子,直挺挺地走了過去,沒想到真得沒事。出了豬圈,大媽說:“咱們去摘幾個小黃瓜吧。”我說:“太好了,可是哪裡有啊?”大媽指了指左邊的`菜地說:“你看,那邊就有。”我走過去一看黃瓜長在木條搭的架子上,我原來還以為是長在樹上的,大媽家的黃瓜長得短短的、胖嘟嘟的,跟爺爺買的長長的黃瓜不一樣,嘿嘿!我和大媽在身上蹭了蹭就咬了一大口,非常得清脆爽口,真是太好吃了。大媽還介紹說:“我們這裡不僅有黃瓜,還有小西紅柿、核桃……”我覺得,這一天過得非常開心也很有意義。
中秋傳統作文 篇3
中秋節是一年中月亮最圓最亮的一天。
那天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團團圓圓的我覺得很幸福。中秋節我們要吃月餅,我最喜歡吃月餅了,月餅有甜的、鹹的、火腿的、五仁的,品種特別多。
我們邊吃月餅邊坐在陽臺上看圓圓的月亮。月亮平時都是彎彎的,像一條彎彎的小船,靜靜地在天上發著光。但今天的月亮與平時不同,今天的月亮特別圓,發出的光亮也比平時的亮一點。我問爸爸:中秋節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中秋節要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呢?爸爸就給我講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讓我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它為什麼是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講完故事,我們全家人一起到公園裡散步。迎面吹來了陣陣的微風,微風中夾雜著甜甜的花香,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什麼味道呀,真好聞?媽媽笑眯眯地說:你猜!我想了又想,看了又看,終於在我們的不遠處看見了一顆長滿桂花的桂花樹。哦,原來這是桂花的香味,我興奮地跑到媽媽面前得意洋洋的說:是桂花香。媽媽豎起大拇指給我額頭點了個贊,嘴裡說道:你真棒!我們在這香氣撲鼻的公園裡度過了開心的一晚。
我真是好喜歡中秋節,不僅能吃到美味的月餅,賞圓圓的大月亮,聞甜美的花香,還能聽到動聽的民間小故事,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呢,真是個難忘的中秋節!
中秋傳統作文 篇4
是一個美好的日子!這是什麼日子?它就是中秋節!
在中秋節那天,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月光下,花園裡的一張小圓桌上,吃著月餅賞月亮。在這麼一個美好的日子裡,我的爺爺開始回憶四十年前的中秋節:“那天,我買了一盒‘廣式’月餅去孝敬老丈人。那時候,能吃上一口月餅,可是不容易呢!”“還好意思說呢!”奶奶一頓搶白:“那天,自己去打籃球,小夥子,食量又來得大,結果倒好,自己把月餅全吃光了吧!”爺爺也不好意思了,急忙打岔:“哈哈,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裡,還是快賞月吧!”
……
我抬頭望著月亮,它就像一個嬌羞的淑女,剛才躲在雲層後面,露出半張臉,這會兒又和嗎混熟了,鑽出雲層,把銀白色的月光灑向大地,作為禮物饋贈給我們。月光像輕柔的銀紗,罩著圓桌,罩著我們,一切都是那麼的靜謐美好!
“這是一個美好的團圓日呀!來,快吃月餅……”爺爺把月餅切成八份:“人多,吃的份兒小,不夠還有呢!”奶奶咬了一口:“好吃!”嬸嬸和媽媽說月餅可香了;爸爸和叔叔像童年時代一樣,摟著、抱著吃月餅;弟弟和我則來了個“月餅乾杯”;而爺爺呢,望著月亮,眯縫著眼睛,細細回味著月餅的香甜,也回味著當年和老戰友一起度過的每一個美好的“月圓之夜”……
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裡,我的心像月餅一樣,甜甜的……傳統節日之“中秋佳節”。
中秋傳統作文 篇5
有人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有人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還有人喜歡舉國歡慶的國慶節,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家家團圓的國慶節。
相傳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農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唐朝初期,中秋節稱為固定的節日。它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節日之一,也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日。
中秋節那天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一輪圓日高掛天空,彷彿一個金黃色的大圓盤。它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一般溫柔。月亮一會兒鑽進雲朵裡和雲朵說悄悄話,一會兒跑到樹爺爺旁邊聽他講故事,一會兒又露到大家面前,讓大家細細觀賞,真像一個既害羞又調皮的小姑娘。看著絕美絕倫的月亮,不僅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讓我和大家講講月餅吧,月餅形狀繁多,有圓形的,有花朵形的,還有車輪型的。口味也是應有盡有,有火腿味月餅,有蛋黃味月餅,還有杏仁果味月餅
這就是我國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也對中秋節有了瞭解呢?
中秋傳統作文 篇6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傳統節日。每個傳統節日都傳承著一種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優良崇高的傳統美德。不但充滿民族特色,還富含教育意義,源遠流長,經久不息。
我喜歡中秋節的天氣和美食。中秋初涼未冷,朗月當空,不少詩人在中秋佳節賞月之時,寫下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樣的千古佳作。我喜歡吃月餅和中秋節的時令水果,特別是石榴、柿子、釋迦果、柚子和楊桃,清爽可口,每次想到都直流口水。
幾陣秋風,絲絲涼意,一輪圓月,幾個燈籠,加上滿桌佳餚和一家老少的歡聲笑語這就是每年中秋我跟家人一起團圓賞月的溫馨畫面。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中秋我們忘記買燈籠彩紙,爸爸教我做了個柚子皮燈籠。首先我們取一個柚子,用小刀十字形從上往下切,不切到底;然後輕輕地把柚子皮往四面剝開,呈一朵四個花瓣的花型,取出裡面的柚子不要;再用小刀在每瓣柚子皮上開個小視窗透光;最後在每瓣柚子皮的頂部扎個小孔,穿上細繩子,栓在一根竹子上,中間點上蠟燭,柚子燈籠就大功告成了!真沒想到柚子皮能做出一個如此別緻的燈籠啊!還不時發出陣陣柚子清香呢!那天晚上我們還用這個燈籠玩了手影遊戲,猜了燈謎,一家人坐在大陽臺一邊品嚐中秋美食,一邊賞月聊天,說著中秋節的各種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月餅起義熱熱鬧鬧,樂也融融,直到深夜,才依依不捨地各自回房間休息。
中國人對家是那麼的重視,對家人團圓是那麼的嚮往。難怪偉大詩人蘇軾在仰望明月,思念親人時寫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千古名句。每個家庭溫馨和睦,健康平安,國家才團結福強,國強了,人們就更安居樂業了。中秋節弘揚的正是這種思親感恩,愛家愛國的民族精神啊!
中秋傳統作文 篇7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團圓的日子,更是一個溫馨的節日。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們的民族意識,陶朱小學開展了“弘揚傳統文化,走進美麗中秋”系列教育活動。
老師們精心準備,蒐集中秋傳說、風俗民情、詩詞歌賦、中秋燈謎等資料,製作課件,利用班會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吃月餅、拜月、賞月等典故的由來,讓學生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東昇等神話傳說故事,感受中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佈置一個特殊的回家作業:要求學生透過發微信、打電話等方式向親人朋友致以真誠的問候,表達自己濃濃的摯愛親情。
透過開展迎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使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文化內涵,為營造一個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的和諧校園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