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關於實驗報告(15篇)

實驗報告

關於實驗報告(15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實驗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實驗報告1

  一、實驗目的:

  (1)瞭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熟練掌握分液漏斗的選擇及各項操作。

  二、實驗原理:

  利用某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在利用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將它們分離開來。

  三、實驗儀器和藥品:

  藥品:碘水、CCl4

  器材:分液漏斗、100ml燒杯、帶鐵圈的鐵架臺、20ml

  四、實驗步驟:

  1、分液漏斗的選擇和檢驗:驗分液漏斗是否漏水,檢查完畢將分液漏斗置於鐵架臺上;

  2、振盪萃取:用量筒量取10 ml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量取5 ml萃取劑CCl4加入分液漏斗,蓋好玻璃塞,振盪、放氣;需要重複幾次振盪放氣。

  3、靜置分層:將振盪後的分液漏斗放於鐵架臺上,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懷內壁;

  4、分液:調整瓶塞凹槽對著瓶頸小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輕輕旋動活塞,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則分離液體;

  五、實驗室製備圖:

  六、實驗總結(注意事項):

  1、分液漏斗一般選擇梨形漏斗,需要查漏。方法為:關閉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蓋好蓋子,用右手壓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轉過來用力振盪,看是否漏水。

  2、將溶液注入分液漏斗中,溶液總量不超過其容積的3/4;

  3、振盪操作要領:右手頂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倒置振盪;振盪過程中要放氣2—3次,讓分液漏斗仍保持傾斜狀態,旋開旋塞,放出蒸氣或產生的氣體,使內外壓力平衡;

  4、要及時記錄萃取前後的液麵情況及顏色變化;振盪前,上層為黃色,下層為無色;振盪靜置後,上層為無色(或淡黃色),下層為紫色;

  5、萃取劑的選擇

  a、溶質在萃取劑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劑(水)大。

  b、萃取劑與原溶劑(水)不互溶。

  c、萃取劑與溶液不發生發應。

  6、按“上走上,下走下”的原則分離液體是為了防止上層液體混帶有下層液體。

  七、問題:

  1、如果將萃取劑換成苯,實驗現象是否相同?使用哪種有機溶劑做萃取劑更好些?為什麼?

關於實驗報告2

  一個長學期的電路原理,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從最開始的什麼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學習知識上面,開始的時候完全是老師講什麼就做什麼,感覺速度還是比較快的,跟理論也沒什麼差距。但是之後就覺得越來越麻煩了。從最開始的誤差分析,實驗報告寫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確不多,到最後的迴轉器,負阻,感覺都是理論沒有很好的跟上實踐,很多狀況下是在實驗出現象以後在去想理論。在實驗這門課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須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實驗,這樣又快又好。

  在養成習慣方面,最開始的時候我做實驗都是沒有什麼條理,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比如說測量三相電,有很多種狀況,有中線,無中線,三角形接線法還是Y形接線法,在這個實驗中,如果選取恰當的順序就能夠減少很多接線,做實驗就應要有良好的習慣,就應在做實驗之前想好這個實驗要求什麼,有幾個步驟,就應怎樣安排才最合理,其實這也對映到做事情,不管做什麼事情,就應都要想想目的和過程,這樣才能高效的完成。

  電原實驗開始的幾週上課時間不是很固定,實驗報告也累計了很多,第一次感覺有那麼多實驗報告要寫,在交實驗報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學都通宵了的,這說明我們都沒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我就應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完成就應完成的學習任務。這學期做的一些實驗都需要嚴謹的態度。在負阻的實驗中,我和同組的同學連了兩三次才把負阻連結好,又浪費時間,又沒有效果,在這個實驗中,有很多線,很容易插錯,所以要個性仔細。

  在最後的綜合實驗中,我更是受益匪淺。完整的做出了一個紅外測量角度的儀器,雖然不是個性準確。我和我組員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組。我負責的是微控制器,和數碼顯示電路。這兩塊都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數碼顯示個性需要細緻,由於我自己是一個粗心的人,所以數碼管我檢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無用功。

  總結:電路原理實驗最後給我留下的是:嚴謹的學習態度。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爭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沒有太多時間去浪費。

關於實驗報告3

  提出為題:現代社會需不需要與人溝通?

  做出假設: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實驗器材:“溝通”顆粒若干、“自閉”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與陌生人交談等物質)、“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看不起別人、高傲、自以為是等物質)、“陌生環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劑100毫升(可以加速反應時間)。燒杯兩個

  實驗步驟:①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閉”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閉”溶液於“陌生環境”溶液反應異常,兩種溶液相互排斥。且從“自閉”溶液中產生出“害怕、無助”等字樣並瀕臨自我毀滅邊緣。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和催化劑50毫升。在次觀察發現兩種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開始融合並在新溶液中產生了“團結、互幫互助、快樂”等字樣,還發出一種令人心情舒暢的氣體。

  ②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大”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高高在上且對“陌生環境”溶液有排斥反應並在“自大”溶液中產生出“惱怒、看不起別人”等字樣,“陌生環境”溶液也產生出“惱怒、排斥”等字樣,兩種溶液互相排斥,都在攻擊對方。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催化劑5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相互融合並在溶液中產生“接納、諒解、團結”等字樣,並也和“自閉”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融合後一樣也發出香氣。

  得出結論: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總結:即使在資訊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我們也要學會與人溝通,不管你是自大也好自卑也罷。只要我們在世上就要與人溝通,即使是陌生的環境,我們也要學會——溝通。

  年月日

  實驗人:

關於實驗報告4

  測量固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燒杯和適量的水、細線。

  3、實驗步驟:

  ①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的水記作V1

  ③用細線拴住小石塊塊將其浸沒於量筒中的水中,水的體積記作V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小石塊密度測量方法:

  1、先把天平調節平衡測出小石塊的質量

  2、用量筒測出小石塊的體積

  3、把資料填入表中根據密度公式測出小石塊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並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測量液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鹽水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燒杯和適量鹽水、量筒

  3、實驗步驟:

  ①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1

  ②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③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鹽水密度測量方法

  1、先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

  2、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3、測出燒杯和剩餘鹽水的總質量m2,

  4、用密度公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鹽水的密度,並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教師巡視學生回答問題

關於實驗報告5

  實驗: 練 習 使 用 顯 微 鏡

  目的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圖象。

  材料用具:

  顯微鏡、e字玻片、動植物永久玻片、擦鏡紙、紗布

  方法和步驟:

  一、對照圖示認識顯微鏡,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1、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釐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

  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的距離)。 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3、放置玻片標本

  4、觀察 (先低後高)

  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 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不要損傷顯微鏡、目鏡和物鏡。

  2、材料對準通光孔,用壓片夾將玻片壓好。

  3、下降鏡筒時,不要注視目鏡,一定要注視物鏡,以免損壞玻片標本和物鏡頭。

  4、取下玻片標本時要小心;

  5、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 1

  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送回原處。 思考回答:

  1、在進行低倍鏡觀察時,使鏡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過程中,眼睛應注視什麼地方?為什麼?

  2、光線較暗時,應選用反光鏡的平面還是凹面?

  3、怎樣計算出視眼中的影象的放大倍數?

  4、若視眼中“e”位於左上方,怎樣操作才能將其移到視眼中央?

關於實驗報告6

  實驗名稱: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透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

  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並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

  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並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並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才會永遠為你敞開。

  實驗時間:11月28日

關於實驗報告7

  實驗題目:骨骼和骨骼肌的大體解剖結構觀察。

  實驗日期:20xx年3月12日。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二、實驗材料和用具。

  三、實驗內容。

  四、思考題。

  實驗紀律和要求:

  一、

  1.實驗前預習,明確觀察目的和內容;

  2.進入實驗室及時清點實驗材料、圖譜及用具。

  二、實驗過程中保持安靜,穿實驗服,帶實驗報告本、鉛筆、尺子、填圖紙、理論教材和實

  驗教材。

  三、實驗觀察後,將請同學講解模型和討論相關實驗內容。

  四、

  1.實驗後進行顯微鏡使用登記和材料用具清查;

  2.值日生認真做好實驗室衛生,清點實驗材料、圖譜及用具。

關於實驗報告8

  法國心理學家林格爾曼做過一個實驗,他組織一些年輕人分別以1人、2人、3人、直至8人一組進行拔河比賽,用測力計測量他們在不同組別中用力的情況。結果發現人數越多,人平均用力越少。這說明:人多時,做什麼事就會有依賴性,就越不容易成功。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沒有完全的獨立就沒有完全的幸福。的確,歷史不乏這種例子。就拿三國時的劉禪來說吧,他沒有什麼雄才偉略,事事依賴諸葛亮,不問朝政,整天尋歡作樂,成了扶不起的阿斗。結果諸葛亮一死,他無所適從,不知如何管理朝政,導致蜀國滅亡,為天下人恥笑。

  拿破崙也如是說: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他也是這麼做的,拿破崙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身材矮小,由於各種原因,他甚至比別人更難生存。但他沒有退縮,沒有依賴父母、別人,而是參了軍,靠自己的能力從一個普通士兵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他曾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他就這樣懷著一腔抱負和獨立的精神,實現了自己的偉大理想,為後人所敬仰。

  個人是這樣,國家亦如此。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是國衰民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沒有依賴外國的幫助,憑著堅定的信念、自強的精神,和國內外敵人鬥爭到底,終於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成立後,也沒有完全依賴蘇聯的經驗,而是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積貧積弱的中國最終強盛起來,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奧運會、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更證明了這一點。

  可是,當今社會的青少年卻越來越依賴父母、依賴老師、依賴集體,使得自己越來越沒主見,沒能力,這樣的青少年又怎能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呢?挪威作家易卜生說:世界上最堅強的人就是獨立的人。老子也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所以要做成一件事,就得克服依賴性。

  克服依賴性也不是指脫離集體,事事自己做,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乾涸,我們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更體現價值,融入集體但不依賴集體才是我們該做的。

  俗話說:人生自強少年始。自立自強是每一個成功之人所必需的品質,作為新一代青少年,我們應該堅決克服依賴性,積極鍛鍊自己,學會獨立,學會堅強。讓我們為前進的小船插上風帆,向自己的理想進發吧!

關於實驗報告9

  【課題】探究水沸騰前後的特徵

  【器材】鐵架臺、酒精燈、大試管(或燒杯、石棉網)、水、火柴

  【步驟】

  1.按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

  2.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水加熱至沸騰。觀察水沸騰過程中的實驗現象。

  沸騰前的特徵

  對比觀察

  沸騰時的特徵

  【現象】

  【課題】使用溫度計探究水沸騰前後溫度變化規律

  【器材】鐵架臺、酒精燈、大試管(或燒杯、石棉網)、溫度計、水、火柴

  【步驟】

  1.按圖所示安裝實驗儀器。

  2.用橫軸表示時間,用縱軸表示溫度,在下圖中作出水沸騰時的溫度 — 時

  間關係影象。

  3.分析影象,得出結論。

  100

  80604020

  0 時間/min

  【結論】水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_;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____________。

關於實驗報告10

  測量固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量筒、燒杯和適量的水、細線。 3、 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的質量記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 的水記作V1

  ③用細線拴住小石塊塊將其浸沒於量筒中的水中,水的體積記作V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小石塊密度測量方法: 1、先把天平調節平衡測出小石塊的質量 2、用量筒測出小石塊的體積

  3、把資料填入表中根據密度公式測出小石塊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小石塊的密度,並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測量液體的密度

  1、實驗名稱:測量鹽水的密度

  2、實驗器材:天平(砝碼)、燒杯和適量鹽水、量筒 3、實驗步驟:①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1 ②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③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記作m2 4、實驗記錄表格:

  教師演示鹽水密度測量方法

  1、先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 2、把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體積記作V 3、測出燒杯和剩餘鹽水的總質量m2 , 4、用密度公式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學生:練習測量鹽水的密度,並完成上述實驗報告。 教師巡視學生回答問題。

關於實驗報告11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解脫出來,外出打工,我校就有許多學生家長外出務工。由此帶來了不少的學生脫離父母的監管,成為“留守兒童”,引發了農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問題。為促使這一特殊群體的健康成長,我校在全校範圍內進行了調查,並對這些哈孩子的基本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進行了瞭解,發現了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以及行為習慣正在偏離教育的預設。

  二、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活動以班級為單位,以表格調查的方法為主,也透過走訪、個別交流、觀察等方式進行。

  我校是一所農村鎮中心小學,全校共有學生1881人,“留守兒童”就有643人,佔學校學生總數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學生有145人,父親外出打工的學生有451人,站全校學生總數的%。母親外出打工的學生有47人。站學生總數的%。

  在留守兒童託管情況方面,我們學校也進行了認真調查。發現雖然所有學生都有了託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而且根據調查瞭解,從20xx年到現在,“留守兒童”的人數佔全校學生的比例在不斷增加,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考。我們作為工作在一線的農村小學教師,每天都與這些可愛而又憂鬱的“留守兒童”相處,更想了解這些孩子的困苦心理,並且希望能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和關愛,共同教育他們,使他們健康成長。

  我們以本學期的期中考試為契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作了調查。發現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部分位於班級學科平均分以下。在位次上,比如有一個五年級班級,語文在“優秀”等級以下的有12人,其中留守兒童就佔6個!而且不及格的學生中,留守兒童也佔大多數。

  三、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

  我們進行了談心以及走訪瞭解,發現這些孩子雖然在託管方面有了著落,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著一些值得重視的地方。

  1、被委託監護人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偏低,託管責任不能落實。

  據調查,留守兒童的監護權絕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這些兒童的委託監護人普遍年紀大、文化低,絕大多數是文盲,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自己的生活。被委託監護人有的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無辦法監護孩子。這些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學習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強;有的厭學逃學,明顯地不如父母監護下成長的兒童。

  2、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關愛,心理健康堪憂

  據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他們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然後上學就可以了,忽視了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係出現了障礙。父母無法瞭解子女的心理變化,往往以物質彌補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親情關愛,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留守兒童為了宣洩煩惱,走上極端。

  3、家校溝通不夠,影響了兒童的品德和學習

  留守兒童理應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愛。被委託監護人又缺乏與學校溝通的意識和能力,有的甚至產生了迴避家校溝通的現象。這樣就造成了學校單方面負起了無限的責任。這樣就造成了留守兒童在行為和學習上監護的盲區,讓社會的不良風氣有機會有條件毒害孩子本來很美好的心靈。所以,不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在農村留守孩中,有的行為紀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現象。

  4、家庭和社會不能有效對接,影響留守兒童身心

  農村留守兒童由於年齡小,社會閱歷少,辨別能力差,又缺乏呵護,往往成為被侵害的物件。一方面,有的監護人為了對孩子安全負責,很少將這樣的孩子帶出去認識世界,也很少陪孩子走進大自然,而讓這樣的孩子失去的認識世界的機會,也失去了在生活中鍛鍊自己成長自己的機會。另外一個極端是:對這樣的孩子放任自由。休息的時候,讓孩子在外面自由玩耍,而當孩子在外面接受了不好的資訊的時候,也不進行適當的引導,時間久了,孩子身上的壞習慣便養成了,於是他們沒有心思學習了,學習成績就呈下降趨勢了。

  三、解決農村留守孩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深化認識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大社會“痼疾”。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關係到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保障農村穩定,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需要求。必須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的高度,明確責任,強化舉措,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長。

  (二)健全機制

  充分發揮學校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學校要起積極作用,努力幫助外出務工的農民解決後顧之憂,真正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

  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絡卡片。其基本內容包括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住址、留守原因,家長務工詳細地址、聯絡電話,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的詳細地址、聯絡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建立相互協作機制,在建檔過程中,低一年級要向高一年級負責,小學要向初中負責,並及時補充、變更檔案,以學生為中心組成關愛網路,時刻關注著留守兒童的成長。

  2、建立“代理家長”制度

  簽訂承包責任書,建立教師關愛學生校務日記,讓有條件的教師成為“代理家長”。教師要與留守兒童經常交流,並且定期家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孩子的情況,幫助監護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2、與留守兒童談心

  學校定期召開留守兒童會議,透過正面引導,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守紀律,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明白父母打工掙錢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老師要多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身心健康,讓留守兒童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進而成為可信賴的朋友。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一些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學校要開設心理教育課,比如有的學校開設的校本課程《心育》就很好。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諮詢、心理矯正活動。有條件的學校設立“心理諮詢室”,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開啟“心結”。加強挫折教育和磨礪教育,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特別是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

  5、加強交流溝通。

  學校要向留守兒童及其家長公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聯絡電話、詳細通訊地址,讓家長可以隨時透過電話,知道孩子在校的情況;要透過下發《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長彙報學校工作和孩子學習狀況,並把家長務工情況告訴學生,讓家長在外務工放心,學生在校學習安心。每學期要定期召開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座談會,通報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瞭解留守兒童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6、重視家庭教育。

  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社會上有用人才,不僅是父母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賦予的責任。孩子在幼兒時期,父母尤其是母親不應該離開孩子,外出務工要儘量帶孩子隨身就讀或把孩子寄養在有一定條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時,做到在外地多聯絡孩子,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務工淡季儘可能多地回家與孩子見面,在孩子生日期間或傳統節日之時捎寄些衣物、食品,讓孩子體會到父愛母愛。

  7、加強相關培訓

  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團委、婦聯、居委會、村委會和學校要充分利用鄉鎮成校、村小學、家長學校等陣地,透過舉行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等途徑,加強對孩子家長或其監護人的教育和培訓,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監護孩子的水平。

  8、明確職責

  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是當前中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關注、參與,齊抓共管,營造良好氛圍。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因地制宜,適時調整學校佈局,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在農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計劃地籌建幼兒園和寄宿制中小學,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要結合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的現狀,將學校如何轉變辦學理念,教師如何提高綜合素質當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長期抓下去。各級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門要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狠抓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徹底根治精神汙染對孩子的毒化;開展送書下鄉活動,用先進的文化佔領農村陣地,為農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

  同時,要加強農村青少年活動場所的'建設。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在重視全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同時,要有意識地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活動場所缺乏等一些緊迫問題。籌建“農村少兒活動中心”,為農民子女,特別是留守兒童提供看護、興趣學習等服務,引導這些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杜絕留守兒童進入網咖及參與賭博、迷信等有害活動。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當前我國農村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會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關於實驗報告12

  【1】 地溝油的精煉:

  (1)將地溝油加熱,並趁熱過濾

  (2)將過濾後地溝油加熱到105℃,直至無氣泡產生,以除去水分和刺激性氣味,

  (3)在經過前兩步處理後的地溝油中加入3.5%的雙氧水,在60℃下攪拌反應20 分鐘,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升溫至60℃,攪拌25 分鐘可以達到最理想的脫色效果 。

  【2】 草木灰鹼液的準備:將草木灰倒入塑膠桶內,然後倒入熱水,沒過草木灰2cm即可。在靜置2天后,需要放一個正常的雞蛋進行浮力實驗,如果雞蛋能浮起來,說明濃度達標了。如果不能,就再靜置久一點。 仔細過濾;為了防止鹼液灼傷皮膚,最好戴手套;

  【3】稱取200g精煉地溝油和量取1000ml鹼液分別置於兩個燒杯中,放在不鏽鋼鍋裡水浴加熱,用溫度計測量兩者的溫度達到45攝氏度時,將鹼液和精煉地溝油緩緩倒入大玻璃缸裡混合,加入50ml酒精,再放入不鏽鋼鍋中水浴加熱,同時用電動攪拌棒攪拌。

  【4】繼續攪拌可以觀察到混合的液體迅速變成乳白色,二者開始皂化反應,因為水油不融,所以需要不停攪拌來支援皂化反應。攪拌皂液的時間長達3小時;當出現.固體狀態時新增丁香粉

  【5】將皂液裝入準備好的牛奶盒裡(即入模),放在溫暖的地方一星期後去掉牛奶盒(即脫模),然後切塊。可以看出表面成熟度高於內部。把這樣的肥皂放在陰涼通風處,任其成熟2星期左右。在這段時間裡肥皂顏色會加深,水分逐漸蒸發,體積會縮減圖為脫模後的樣子,這張照片裡是加入了丁香粉的肥皂。

  【6】去汙效果:將肥皂用水打溼放在沾有黑、紅墨水的手上揉洗一會,沒有大顆的泡泡,是細密的白沫,當然,很快就變成黑沫了;沖洗乾淨後。清潔效果還是相當可以的!關鍵是洗完了真的不幹燥,好像有甘油留在手背上。

關於實驗報告13

  一. 實驗目的:

  透過觀察食品外在的形狀和顏色特點及透過品嚐食品來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的靈敏性.

  二. 實驗方法:

  1, 視覺:透過視覺觀察商品的外形特點和顏色等。

  2, 嗅覺:透過嗅覺感覺商品的氣味。

  3, 味覺:透過聽覺聽到嘗吃商品時的聲音。

  4, 舌覺:色覺主要感覺商品的味道。

  5, 觸覺:感覺商品的堅硬柔軟等。

  三. 實驗內容:

  1, 不丟手與周包穀的對比:

  (1),遵義不丟手爆米花是貴州間傳統休閒食品,口感酥鬆、香脆、不膩、不燥,食而不忘,好滋味當然讓您不忍停手,因而命名“不丟手”

  (2)周包穀與不丟手比起來比較硬,比較翠且顏色也比不丟手更深。甜味比不丟手淡。

  2,好麗友、派,外形圓柱形,外表呈巧克力色,聞起來巧克力味十足,夾層白色的海綿狀,手感柔軟的餅乾、富有純正香濃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及麥淇酪(不含脂肪),再搭配滑軟柔韌且含有果凍成分的果汁軟糖夾心。

  3,白色的草餅:手感軟綿,聞起來清香可口,花生味的,夾層中間有紅糖。

  四. 實驗總結:

  1, 透過實驗可感知自己的感覺器官方面的優勢與劣勢,我自身視覺和嗅覺都還可以,舌覺不怎麼靈敏,有待加強。

  2, 很多食品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要親身體驗,實際觸及和感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

關於實驗報告14

  一、實驗目的

  1. 學習電子順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實驗方法;;

  2. 瞭解、掌握電子順磁共振譜儀的調節與使用;

  3. 測定DMPO-OH 的EPR 訊號。

  二、實驗原理

  1.電子順磁共振(電子自旋共振)

  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或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anetic Resonance,EPR),是指在穩恆磁場作用下,含有未成對電子的原子、離子或分子的順磁性物質,對微波發生的共振吸收。1944年,蘇聯物理學家扎沃伊斯基(Zavoisky)首次從CuCl2 、MnCl2等順磁性鹽類發現。電子自旋共振(順磁共振)研究主要物件是化學自由基、過渡金屬離子和稀土離子及其化合物、固體中的雜質缺陷等,透過對這類順磁物質電子自旋共振波譜的觀測(測量因子、線寬、弛豫時間、超精細結構引數等),可瞭解這些物質中未成對電子狀態及所處環境的資訊,因而它是探索物質微觀結構和運動狀態的重要工具。由於這種方法不改變或破壞被研究物件本身的性質,因而對壽命短、化學活性高又很不穩定的自由基或三重態分子顯得特別有用。近年來,一種新的高時間分辨ESR技術,被用來研究鐳射光解所產生的瞬態順磁物質(光解自由基)的電子自旋極化機制,以獲得分子激發態和自由基反應動力學資訊,成為光物理與光化學研究中瞭解光與分子相互作的一種重要手段。電子自旋共振技術的這種獨特作用,已經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考古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EPR基本原理

  EPR 是把電子的自旋磁矩作為探針,從電子自旋磁矩與物質中其它部分的相互作用導致EPR 譜的變化來研究物質結構的,所以只有具有電子自旋未完全配對,電子殼層只被部分填充(即分子軌道中有單個排列的電子或幾個平行排列的電子)的物質,才適合作EPR 的研究。不成對電子有自旋運動,自旋運動產生自旋磁矩, 外加磁場後,自旋磁矩將平行或反平行磁場方向排列。經典電磁學可知,將磁矩為μ的小磁體放在外磁場H 中,它們的相互作用能為:

  E=-μ· H = -μH cosθ

  這裡θ為μ與H 之間的夾角,當θ= 0 時,E = -μH, 能量最低,體系最穩定。θ=π時,E=μH,能量最高。如果體系從低能量狀態改變到高能量狀態,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反之,如果體系由高能量狀態改變為低能量狀態,體系則向外釋放能量。

  根據量子力學,電子的自旋運動和相應的磁矩為:

  μs=-gβS

  其中S 是自旋算符,它在磁場方向的投影記為MS, MS 稱為磁量子數,對自由電子的MS 只可能取兩個值,MS=±1/2, 因此,自由電子在磁場中有兩個不同的能量狀態,相應的能量是:

  E±=±(1/2)geβH

  記為: Eα= +(1/2)geβH

  Eβ= -(1/2)geβH

  式中Eα代表自旋磁矩反平行外磁場方向排列,能量最高;Eβ代表平行外磁場方向排列,能量最低。但當H=0 時,Eα=Eβ, 相應的Ms=±1/2 的兩種自旋狀態具有相同的能量。當H≠0 時,能級分裂為二,這種分裂稱為Zemman 分裂。它們的能級差為:

  △Ee=geβH

  若在垂直穩恆磁場方向加一頻率為υ的電磁輻射場,且滿足條件:

  hυ = gβH

  式中,h—為Planck 常數,β—為Bohr 磁子,g —朗德因子;

  則處在低能態的電子將吸收電磁輻射能量而躍入高能量狀態,即發生受激躍遷,這就是EPR 現象。因而,hυ = gβH 稱為實現EPR 所應滿足的共振條件。

  3.g因子

  自由電子g=ge=2.002,實際情況下g=h?/?B(H0+H’),g反映分子內部結構(因附加磁場H’與自旋、軌道及相互作用有關),自由基g值偏離很少超過±0.5%,非有機自由基,g值可以在很大範圍內變化,過渡金屬離子,因軌道角動量對磁矩有貢獻,g偏離ge。

  4.主要特徵

  由於通常採用高頻調場以提高儀器靈敏度,記錄儀上記出的不是微波吸收曲線(由吸收係數X''對磁場強強度H作圖)本身,而是它對H的一次微分曲線。後者的兩個極值對應於吸收曲線上斜率最大的兩點,而它與基線的交點對應於吸收曲線的頂點。

  g值從共振條件hv=gβH看來,h、β為常數,在微波頻率固定後,v亦為常數,餘下的g與H二者成反比關係,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場的位置。g值在本質上反映出一種物質分子內區域性磁場的特徵,這種區域性磁場主要來自軌道磁矩。自旋運動與軌道運動的偶合作用越強,則g值對ge(自由電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g值能提供分子結構的資訊。對於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幾。

  當單電子定域在硫原子時,g值為2.02-2.06。多數過渡金屬離子及其化合物的g值就遠離ge,原因就是它們原子中軌道磁矩的貢獻很大。例如在一種Fe3+絡合物中,g值高達9.7。

  線寬通常用一次微分曲線上兩極值之間的距離表示(以高斯為單位),稱“峰對峰寬度”,記作ΔHpp。線寬可作為對電子自旋與其環境所起磁的相互作用的一種檢測,理論上的線寬應為無限小,但實際上由於多種原因它被大大的增寬了。

  超精細結構如在單電子附近存在具有磁性的原子核,透過二者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單一的共振吸收譜線分裂成許多較狹的譜線,它們被稱為波譜的超精細結構。設n為磁性核的個數,I為它的核自旋量子數,原來的單峰波譜便分裂成(2nI+1)條譜線,相對強度服從於一定規律。在化學和生物學中最常見的磁性核為1H及14N,它們的I各為1/2及1。如有n個1H原子存在,即得(n+1)條譜線,相對強度服從於(1+x)n中的二項式分配係數。如有n個14N原子存在,即得(2n+1)條譜線,相對強度服從於(1+x+X2)n中的3項式分配係數。超精細結構對於自由基的鑑定具有重要價值。

  吸收曲線下所包的面積可從一次微分曲線進行兩次積分算出,與含已知數的單電子的標準樣品作比較,可測出試樣中單電子的含量,即自旋濃度。

  5.主要檢測物件 可分為兩大類:

  ①在分子軌道中出現不配對電子(或稱單電子)的物質。如自由基(含有一個單電子的分子)、雙基及多基(含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單電子的分子)、三重態分子(在分子軌道中亦具有兩個單電子,但它們相距很近,彼此間有很強的磁的相互作用,與雙基不同)等。

  ②在原子軌道中出現單電子的物質,如鹼金屬的原子、過渡金屬離子(包括鐵族、鈀族、鉑族離子,它們依次具有未充滿的3d,4d,5d殼層)、稀土金屬離子(具有未充滿的4f殼層)等。

  三、實驗內容和步驟

  羥基自由基(?OH)等氧自由基是主要的活性物種,然而由於?OH 的活性高、壽命短,因而難以直接測定。捕獲劑捕獲短壽命的氧自由基生成相對穩定的、壽命較長的自由基,這些具有順磁性的有機物種在磁場和微波的協同作用下容易被EPR 分析檢測。 DMPO 是一種對氧自由基捕集效率很高的自旋捕集劑,而且形成的自旋加合物,DMPO-OH,有很特徵的超精細分裂圖譜和超精細分裂常數。

  實驗步驟如下:

  1、取適量DMPO樣品於樣品管中裝樣,將樣品管一端封住;

  2、在插入樣品管前用紙擦拭確保其乾淨;

  3、樣品管垂直放入諧振腔,等待EPR 檢測。

  4、調節儀器引數,得到譜圖。

  四、實驗結果與討論

  得到資料見附圖。從圖中可見,DMPO-OH 的EPR 波譜由四條譜線組成,強度比為1:2:2:1。

  五、實驗心得

  電子順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的區別:

  a. EPR和NMR是分別研究電子磁矩和核磁矩在外磁場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b. EPR的共振頻率在微波波段,NMR共振頻率在射頻波段;

  c. EPR的靈敏度比NMR的靈敏度高,EPR檢出所需自由基的絕對濃度約在10-8M的數量級;

  d. EPR和NMR儀器結構上的差別,前者是恆定頻率,採取掃場法,後者還可以恆定磁場,採取掃頻法。

關於實驗報告15

  20xx年伴著車間實習的結束我們進入了為時三週的cad實習,在老師的認真指導下,我虛心的學習了cad的操作方法。並了角了很多關於cad方面的知識。autocad是一門應用廣泛的技術性應用軟體,在機械,建築等行業尤為的重要,電腦輔助繪圖相對於手工繪圖有很多突出的優勢在精度,,準度,美觀度方面它遠超於手工畫圖。這次實習是非常有用的,它為我以後進入社會,進入工作奠定了堅固的基礎,下面是我對這次實習中對於autocad的操作方法的總結:

  1、autocad採用三維座標系統確定在空間位置顯示在螢幕上狀態列中的座標值。就是當前游標所在位置。

  2、模型空間是指計算機螢幕如同一個視窗來觀察房間的模型,合pan和zoom命令改變視窗的位置和大小。這樣可以從任間角度來觀察模型的區域性和全部。

  3、文字中編輯l對已標註的文字進行編輯autocad提供二個命令:doledit和broperties命令。

  4、使用工具按鈕進行視窗縮放,在標準工具欄中安排了視窗縮放按鈕,操作時首先用滑鼠左鍵單擊開啟。並將滑鼠移到所選位置放開左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