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兵馬俑的作文600字三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兵馬俑的作文600字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兵馬俑的作文600字 篇1
兵馬俑是祖國中間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陝西省西安市近郊臨潼區的懷抱中,這裡原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子,但這裡自從發現了兵馬俑以後,便熱鬧了起來,許多人都來參觀兵馬俑。
兵馬俑博物館裡有許多分館,有1號坑,2號坑,3號坑。其中,1號坑最大,裡面的兵馬俑一個個整齊的排列著,就像一個訓練有素的軍隊,隨時做好戰鬥的準備。這些兵馬俑姿態各異,有的赤手空拳,有的手拿寶劍,有的騎馬……雖然這些兵馬俑有的少一隻手,缺一條腿,少一顆頭,但它們莊嚴地站著,使它們顯現出一種氣勢,就像打仗一定要贏的那一種氣勢。看著這些惟妙惟肖的兵馬俑,就像回到了古代,看它們在戰爭一樣。
在兵馬俑博物館中,綜合陳列廳裡的東西也很好看。裡面放的都是屬於戰車,馬車類的文物。其中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高車和安車。這兩件文物都是儲存的很好,呈現出完好無損的感覺。高車是一輛開道車,主要裝備武器為主。而安車是輛車主乘坐的車,刻得非常精緻。這些文物,真是鬼斧神工的好作品啊!
兵馬俑不僅是一個巨大的地下軍庫,也是個龐大的武器倉庫。出土的武器達數萬件,分為長兵器,短兵器和遠射兵器三大類。長兵器有矛,戟,戈,殳,鈹,鉞,短兵器有劍,吳鉤,遠射兵器有弓,弩。其中劍的儲存非常完好,20xx多年前的劍能儲存到現在,還如此鋒利,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們的古人真厲害啊!
兵馬俑不愧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裡面的展示品,個個有模有樣,千姿百態,每個兵馬俑都栩栩如生,簡直已經到達神之領域了。兵馬俑真是我國的一大驕傲啊!
兵馬俑的作文600字 篇2
你們聽說過兵馬俑嗎?我聽說過,也在書上看到過,但對它的瞭解很少,很想親眼去看一看。五一的時候,媽媽就帶我去了西安,去看真正的兵馬俑。
剛剛到達兵馬俑博物館的時候,導遊就提醒我們說要仔細聽講解,否則看到的不過就是兩輛破車和幾個大坑、幾個陶人,沒啥新奇的,感受不到這是一個歷史的奇蹟。
我趕緊打起精神,先到一號坑,可走進去一看,裡面人山人海,根本看不到兵馬俑的影子。不過,我想那麼多人來看兵馬俑,必然有它的不同凡響之處,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慢慢地往前走,湊到欄杆前,終於看到了兵馬俑,兵馬俑沒有什麼顏色,可是牆上圖片裡的兵馬俑卻是彩色的,怎麼回事呢?聽了介紹才知道,古時候用的是礦物質顏料,出土以後就被氧化了,顏色就會掉落,看來儲存好兵馬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我仔細地觀察兵馬俑,一排排的兵馬俑排列整齊,看上去和真人差不多高,每個兵馬俑臉上的表情仔細看都是有差別的,表情雖然不一樣,神色卻都很堅毅,眼光都看向前方,他們身披鎧甲、手拿武器,再加上昂首挺胸、栩栩如生的戰馬,好像正整裝待發,準備奔赴戰場,看上去如此的威武雄壯,磅礴的氣勢把我給震撼了,好像一下就把我拉回到二千多年前的秦朝。真的很難想象在二千年多年前就能燒製出如此精美的兵馬俑,當然現在我們能看到這麼多完整的兵馬俑,很多都是專家透過碎片修復起來的'。
後來看到的二號坑和三號坑,面積比一號坑要小一些,但裡面的兵馬俑還是很精緻。都說“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親眼看到兵馬俑和書上看到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當一排排威武的兵馬俑展現在我的面前的時候,我為古人的智慧而驚歎!
兵馬俑的作文600字 篇3
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佈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牆,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
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l8輛,陶馬l00多匹。按兵馬甬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由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幹多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陶傭身材高大,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 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世界經度109.2733 緯度34.3853 。據 《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8年。
兵馬俑的個有個的姿勢: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兵馬俑除了兵馬神態不一,一、二,三號坑的發掘來歷均不一樣。
除了兵馬俑的做工複雜,修建時間長,它也有“青銅之冠”的美譽。其實,可能還有更多的兵馬俑,如果有,只是“有寶不挖” 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