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臘八節> 【必備】臘八粥的作文合集9篇

臘八粥的作文

【必備】臘八粥的作文合集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粥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臘八粥的作文 篇1

  農曆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節了,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俗。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的臘月初八,母親都會給全家人熬一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那時的生活雖然很清苦,沒有太多的東西用於做粥的配料,可是母親卻總會想盡辦法給我們做上熱騰騰的臘八粥。母親把事先將煮熟的紅豆、綠豆、花生和淘淨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一起倒入大鍋中,蓋上鍋蓋,在灶裡架好火。待開鍋後,母親隔一段時間用飯勺攪幾下,防止粘鍋,隨著鍋裡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臘八粥的香味頓時溢滿了整個屋子裡。

  手捧著盛滿香噴噴臘八粥的大碗,心裡感覺幸福極了,我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媽媽擔心我燙到,於是不停地在嘮叨,但我不管,因為臘八粥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覺讓我愛不釋手。香甜可口的臘八粥,暖和溫馨,給全家人平添了一種過年前的節日氣氛。那時我只是覺得臘八粥好吃,而沒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後離開了家,才越發感受到這其中承載著母親太多的辛勞,太多對子女的美好祝願。

臘八粥的作文 篇2

  年末,春節臨近,大魚大肉滿足著人們的胃。而臘八那天,奶奶熬的那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卻是我最期待的。

  奶奶信佛。記得在小時候,屋子裡總放著一張小小的供桌,供桌上總放著兩盞油燈。每逢十五或過節時,奶奶會將買來的棉花搓成燈芯,浸上油,插在油燈裡,點亮油燈,護著火苗,放在擺有幾碟供品的供桌上,虔誠地拜一拜。兩束火苗靜靜地照亮奶奶的臉。

  我並不懂得,奶奶為什麼做這些,只是知道,那些供品最後都到了我的肚子裡。到了臘八這一天,奶奶就會熬一大鍋臘八粥。

  臘八粥裡有糯米、核桃、花生、桂圓、紅棗、杏仁、枸杞、葡萄乾、各種豆子等等。這些材料先要泡上兩三個小時,奶奶說,這樣各種材料就“活”了。等到把各種乾果泡好後,奶奶便燒一大鍋水,把這些材料倒進去,添旺火。待到湯色漸漸變濃,奶奶敲下一塊紅糖,放到沸騰的粥裡。我站在一旁,看著紅糖一點點融化,纏著奶奶要嘗一口,假裝用湯勺把紅糖攪勻,其實不知道已經偷偷嘗過多少勺了。紅糖漸漸把鍋裡的粥染成糖色,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就出鍋了。

  奶奶先盛出一碗臘八粥,端著它走向供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碗臘八粥,不停地砸吧嘴。奶奶將臘八粥放在供桌上,拜了拜。我的手偷偷地伸向那碗臘八粥,隨即手背上就捱了一巴掌。奶奶板著臉,說:“小小年紀不學好!”接著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

  終於能吃了!粥清香黏稠,各種豆子和乾果早已煮得綿軟,葡萄乾也甜到了心裡。奶奶笑眯眯地看著我們喝粥,像是自言自語地說:“喝了臘八粥,糊里糊塗地過年嘍!”然後起身,將鍋裡的粥盛出來,送給左鄰右舍。

  多年後,我也學著做臘八粥,步驟都沒錯,但沒了灶膛上的旺火,電磁爐上做的臘八粥,儘管放了糖,卻已沒有了兒時的甜味。

臘八粥的作文 篇3

  說,我們每人都要吃一碗粥,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住:“我們永遠不要懶惰,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勞致富的發公民!”

  今天是臘月初八,按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家也要吃臘八粥。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每年到這一天的時候,都要給我們煮臘八粥。一大早起來就開始煮,等別人起床後,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樣了,從昨天晚上我家就開始煮了。、媽媽還有在我們家幹活的阿姨們都一起煮粥。由原來的一鍋變成了今天的幾十鍋,有各種口味的粥,粥裡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乾、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紅小豆、綠小豆、黃豆、大米、江米、麥片、紅棗、等等。總之把許許多多的雜糧放在一起用鍋煮,最後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臘八粥了。

  今天是星期六,我沒有嚮往日起的那麼早,是媽媽把我從床上叫起來的,我媽媽說:“你不能睡懶覺,快快起床吧,不然會把眼睛捂紅了的。”我一聽這話,立馬就從床上跳了下來,當我從視窗向外看時,我一下子驚呆了,在我家小吃部門前已經排了長長的一隊,等著買粥的。我再向店裡面一看,在所有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漸漸的鍋裡的粥被吃的差不好了,門前排隊的人也漸漸的少了起來,媽媽說,我們每人都要吃一碗臘八粥,讓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住:“我們永遠不要懶惰,我們都要做一個勤勞致富的發公民!”

臘八粥的作文 篇4

  又快到臘八節了,我的心莫名地緊張起來。不是說我害怕過臘八節,而是我在等一個人。

  緊張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我要等的人是誰。因為在我家的大門上,每年到了臘八節的前一天晚上,都會出現幾個字:明天臘八粥。我感到既可氣又可笑,過臘八節的風俗誰不知道呢?何況我家喝不喝臘八粥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門上的幾個字,有時是用粉筆寫的,有時是用白灰寫的,有些流暢,完全不像小孩子搗亂一般。這樣準時出現的提醒已經連續三年了,我的好奇心驅使我一定要等到這個人出現。

  我晚上有看書的習慣,但今天書在我手中翻著,竟然一點也讀不進去,每隔幾分鐘,我就會踱到院子裡,側耳細聽。院門是虛掩著的,稍微有一點動靜都逃不過我的耳朵。不過此時院子裡安靜極了,一點聲音也沒有。只有牆角那株臘梅,肆意地散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讓我忘記了冬日的寒冷。

  夜深了,正屋裡父母看完電視已經睡下了。院子裡放著母親曬的乾菜和紅豆還沒有收,我小心地幫母親收起。紅豆是明天用來熬粥用的,乾菜是母親準備的年貨,也是她的心肝。過年的時候,不但要用它們熬上一鍋肥肉招待回家過年的哥哥、姐姐。走的時候還要讓他們帶上一些回去。姐姐遠在深圳,他說他最喜歡吃娘自制的乾菜。

  我忽然有些心疼母親,已經七十歲的人了,不但要照料著這個家,還要照顧生病了四年的父親。父親身體不錯,就是有些老年痴呆,經常忘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病情嚴重的時候,連我的名字都不能叫出來。但他老人家年輕的時候吃過那麼多苦,我和母親能做的只是照顧好他。

  臘梅的香氣越來越濃,夜卻越來越涼。我有些熬不住了,看來今年的這個“賊”是抓不住了。我決定睡覺。

  但是,就這這個時候,我家正屋的門“吱”的一聲響了,是父親起來小解。我沒有影響他,奇怪的是父親沒有去影壁牆後的廁所,而是徑直走到了大門口,在大門上寫起字來。我驚訝得幾乎叫出聲來,原來,“家賊”難防呀。寫字的人,是我父親!

  我用手捂住自己的嘴,依然沒有驚擾他,我知道,一定是父親的痴呆病又犯了。父親走後,我跑到大門前,在淡淡的月光下,我看到了父親寫的字。白色的粉筆字跡歪歪扭扭,果然是我熟悉的“明天臘八粥”這幾個字。

  看來,需要帶著父親到大醫院去看看了。第二天,我把這個謎底說給家人聽。本來想批評一下父親。想不到,母親卻啜泣起來。母親對我說,你不知道,你們小的時候,一年也喝不上配料這麼豐富的粥,能喝上玉米糊糊就不錯了。但是有一年,你生病了,想喝圖畫書上的臘八粥,你父親就答應你了。但是我們家徒四壁,上哪兒給你熬八寶粥呢?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你父親用小車推著幾袋糧食,一個人偷偷地跑到一百多里外的山裡,販了兩隻羊回來。賣羊賺了錢,那一年,我們家喝上了真正的臘八粥。你不知道,這以後,你父親每年都會在日曆上記下幾個字,提醒我給你們熬上一鍋臘八粥,直到你們長大。可是,前年他病了,我以為他什麼也記不起來了,想不到他會用這種方式……

  母親自顧自說著,父親痴痴地笑著,望著他蒼老而又滿足的臉,我的淚卻流了下來。痴呆病使父親忘掉了很多,父愛卻永遠不會忘記。

  廚房裡,母親熬的臘八粥醇香四溢……

臘八粥的作文 篇5

  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製作時也有精粗之別。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棗三者為主體。米的繁多,分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黃米和小米),大麥米,果類的薏仁、芡實。豆以赤豆為主,也可以少加芸豆。黃豆、豌豆等絕用。棗是果類之首,取其香,起調味作用。考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湯和棗湯,取湯之法是將赤豆煮爛,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湯內。棗煮爛去皮、核,棗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棗、豆的皮渣,用淘米籮在清水中濾一二次,加入原湯,煮粥時用湯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的果肉就煮成味道的臘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顏色繹紅,充滿棗、豆的甜香。

  北京煮臘八粥除供佛、自吃外,還饋贈親友。禮尚往來,不免競務新奇。用粥果,還粥果在粥面上擺出美麗的圖案。所用的乾果和果仁中,以核桃仁為最要。蜜餞中以葡萄乾為主。粥初七日就煮好了。晚間,把送人的粥分盆分碗盛出,就在粥面上用果子擺起圖案來。場面俗稱“擺粥”。大人小孩全家出動,各逞技巧。上面所說小小節日氣氛就指擺粥活動。尤以小孩子最感興趣。擺粥剝製果子手續很繁複,剝果仁的皮,屬核桃最難,剝的要完整不碎,還小鑷子鉗淨折皺部分的皮,以不傷肉為標準。此外用小刀在蜜糕、青梅、柿餅上刻花樣。如原只核桃肉作獅子頭,原只棗肉作獅身。棗肉作花籃,生栗子切片切條作籃柄籃框等等隨意。一碗粥擺好,外表裝飾得瑰麗多姿,博取的欣賞和讚譽。

  北地天寒,粥雖煮得多,也顧慮有餿腐之虞,初八日飽餐一頓外,多的粥,屋外,粥結凍後,可以隨時吃。人家臘八粥可以儲存到春節。粥結成冰,要塊地砍屋內溶解,再加水燒透而食。但蜜餞類的果品粥里加熱,蜜餞(是柿餅、蜜糕),經熱後就使粥湯稀釋,米的黏性完全喪失了。粥加白糖原味有濃厚的棗豆香,加赤砂糖則更帶有玫瑰香,都非常可口,加奶油而食,那就更是美味了。加水時,改為加牛奶,也很可吃,決用黃油。

臘八粥的作文 篇6

  草草地吃過早飯,匆匆地上市場買菜.有人告訴我說,今天是臘八節.我一個人都過糊塗了,聽後,才有了點離年傍近的感覺.

  回到家裡,樓室空空.一股懷舊的情思便縈繞心頭.記得小的時侯,一進臘月,便期盼新年的到來.我們幾個孩子幾乎一有時間就翻看日曆,將春節那天的紅頁摺疊,一遍遍倒記時數.一天,兩天,三天... ...,恨不得春節即刻來臨.我們的母親見我們渴盼的樣子,便笑著說起了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小年過大年.聽著母親那慈愛的吟誦,便感覺春節真的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

  臘月初七晚上,家裡開始熱鬧起來.父親將黃米、糯米、紅棗、和紅豆用溫水泡上,接著就用砂鍋在火爐上煮板栗。父親說,做臘八粥得要用五種材料,預示著來年五穀豐登。我們哥幾個圍在父親身邊,象幾隻沒扎翅的'小鳥,等鳥媽媽餵食。栗子煮好,父親用乾裂的手剝開褐色的硬殼,將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顆顆輪流送進我們的嘴裡,可他一顆也捨不得嘗。這時,母親盤腿坐在炕頭,在明亮的罩子燈下,為她的這幾個兒女趕製新年的衣裳。橘紅色的罩子燈光柱直映用白紙糊的頂棚,頂棚便出現一輪圓圓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們幸福快樂的一家。臘八節的早晨雞還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頂著星星抱進柴草。輕輕的開門、關門聲,他咕噠,咕噠的拉風匣聲,現在好象還響在我的耳畔。我們也都醒來,捲縮在溫暖的被窩裡聽著風匣發出的有節拍的響聲,象在聆聽馬頭琴上優美昂揚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親呼喚著我們起床,笑著說:“快吃!快吃!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穀子先黃尖。咱們家早吃。”於是我的眼前又浮現了一片金黃。

  臘八節年年有,而我們的父親、母親卻早已做古。我們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儘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種奢望。那美好的時光再也不會回來了!,想著想著,兩行熱淚便從眼角流出。

臘八粥的作文 篇7

  “小寒大寒無風也寒,風雨蕭蕭,霜雪飄飄。”人們用心收穫生活的五穀,期盼著一年的衣食住行,用心清洗四季的風塵,期盼著一生如年的平安美景。

  小寒過後的十五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個氣節中最後的一個氣節,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臨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至冬至期間那麼寒冷, 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雖然我們不是身在北方,但臘八節這幾年這裡也越來越興起了,每年臘八節,媽媽總會備好一鍋除了大米和紅棗,裡面有六種不同的堅果,合成八種食材熬製而成的香氣四溢的臘八粥,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在一起吃得滿嘴留香。

  大寒一到,家裡的大人們除了要順應節氣幹些農活外,還忙著除舊迎新,醃製年餚,陸續開始準備年貨而奔波。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要到了!趕年集,寫春聯,醃製各種臘腸,臘肉,殺豬宰羊,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聽奶奶講,舊時在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酒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子們踩碎,諧音“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個新年好彩頭,這也是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氛圍變得更加濃厚。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每當這時,我外公家養了一年的豬,也到了完成它終極使命的時刻了,到了宰豬時,我盼望已久的新年也將快要踏步而至啦!彷彿宰豬成了新年的代名詞 ,我喜歡到那樸實的豬窩前轉悠轉悠,看著可愛的小豬酣睡在豬窩裡那可愛的模樣,它無憂無慮的樣子著實讓人好生羨慕,它們還不知道豬的終極使命……站著豬窩門前,雖然有絲絲寒意,卻隱隱中可以感受到春回大地的跡象,心裡總有暖意潛升。

  大寒是最能夠考驗人的心境,其實生活的樂趣更在於我們事先不能洞察一切,我們的內心總是希望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可生活畢竟是寒暑交替,喜憂參半,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做一個樂觀者,這猶如我們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是辛苦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等付出積累到一定程度,成功自會不請而來,那份喜悅則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大寒過後即是春天,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現在的我們猶如在大寒小寒,春天還會遠嗎?

臘八粥的作文 篇8

  我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們都害怕過年,進了臘月便開始愁這個年怎麼能過得不那麼窘迫。那時候不比現在,稱半斤肉都要掐著指頭精打細算,更別提什麼臘八節的十八種食材了。奇怪的是我們家卻很神奇,每年的臘八都過得頗有滋味。

  在那個與我來說艱難的年代,一碗甜糯可口的臘八粥可謂人間珍饈。初八的前一天我都會很認真地做一天作業,直到夜深的時候媽媽滿意地跟我說聲:“早點睡了,明天給你煮臘八粥吃。”我才用假裝滿不情願的神色戀戀不捨地收拾好書包爬上床去,偷偷地一個人躲在被窩裡樂。一個臘月有三個“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最有盼頭的便是這頭一個臘八了——等了一年的美味終於在這一個深夜過後就要品嚐到,那將是多大的滿足!

  哪有那麼容易睡著!蜷在被窩裡偷偷朝外瞄——家裡的三間瓦屋除了中間的廳堂和東房爺爺住,我和爸媽一家三口便是擠在西房了,大大小小的事都在這個小房間裡完成:媽媽在四音桌上教我寫字、看爸爸就著房門後用一塊木頭給我做槍、床前面紅漆木踏板旁圈一個藤扁餵養十幾只黃嫩嫩的小雞仔……媽媽為第二天的臘八準備食材也就是在這個紅漆木踏板邊上了——

  白天篩揀去了細砂粒的白糯米,用搪瓷面盆盛著;邊上是一隻開裂的水瓢,裡面有外婆送來的幾把紅皮的花生,這種紅皮花生是外婆親手種出來的,味道很純粹;紅皮花生米里隱約能看到一粒一粒的扁豆,那是秋後媽媽特地盛了在麥地旁的水杉樹下,專為臘月裡可以做上三頓臘八粥的,扁豆粒粒飽滿,那是她精挑細選的品種,個大、色潤;中間還夾雜著幾顆黃豆和綠豆;再往邊上看時,那才是整個臘八粥最誘惑我的。

  沒有圓潤黃白的蓮子,沒有香甜黏脆的桂圓,沒有酥彈嚼勁的薏米仁,也沒有營養美味的核桃,一隻小巧的灰藍色塑膠淘籮裡各式各樣的豇豆就足以讓我垂涎:個頭最大的通體黑色的我們叫它“黑豆”,雖然個頭大,但也是這裡最不好吃的一種,嚼在嘴裡沙沙的沒味;周身通紅的自然就叫“紅豆”,有韌性,就著一口糯米粥在嘴裡煞是可口,不過有時候也會碰到已經壞了的“紅豆”,常常是被蟲蛀了,味道就要差許多;還有米白色的“白豆”,墨紫的“紫豆”,青綠的“青豆”……端上一碗臘八粥,在碗裡翻來覆去找的卻是“虎皮豆”。那是豇豆的一種,身體上有暗紅色的斑紋,個頭是細細長長又圓潤飽滿的,不及“黑豆”那樣魁梧,卻也不失曼妙的身姿。倘在碗裡發現這樣的“虎皮豆”,於我是極大的幸福!那個年紀就一直固執地認為這是豇豆裡最美味的了,現在想起,倒也不知道是真的最好吃,還是它獨特的相貌使然,到今天媽媽在做臘八粥時還是會不自禁地拿筷子翻找,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糯米要溼了以後慢慢地晾乾,黃豆和綠豆得泡個大半天,花生米也需在水裡浸小半個晚上,而豇豆則要從前一天晚上泡到第二天,所以媽媽依舊還是要忙活到大半夜。我便是在偷偷瞄開的被窩縫隙裡,看媽媽裡裡外外忙碌的身影漸漸地甜睡進夢鄉,我知道,那臘八的粥,一定會在這初七漸年的靜謐夜晚下,釀得醉人……

臘八粥的作文 篇9

  每年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聽大人們講,臘八節是古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意思,每年的臘八節仍然是冬季中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節日。

  說到臘八節,就不能不說其中最重要的風俗——喝臘八粥。對於喝粥的文化,自然有好多說法,有民謠曰: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紅豆紅,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天更寒;豌豆豌,做官切莫貪。

  原來呀,這些來自民間的諺語還有這麼深刻的道理,喝臘八粥有這麼多文化呢。這不,我家今年還做粥吃,但卻不是外婆做好送來的,媽媽要親自下廚啦,這可高興壞了我,既可以看到做粥的全過程,又可以給媽媽當助手,學做臘八粥。

  媽媽說,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前一天晚上浸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第二天早晨才可以做的,如今很多老人還延續著這樣的做法,但年輕人就不同了,用高壓鍋照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浸好各種豆子,這叫“高科技”。也不知是媽媽故弄玄虛,還是真的有科技含量,反正媽媽這次熬粥是在臘八當天早晨熬得。

  那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忙碌開了。只見她圍上圍巾,挽起袖口,先將各種備料按照比例擱在一起,然後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地傳喚著,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後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裡,添好水,加了幾勺食鹼,開啟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

  十五分鐘後,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裡已經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裡,加里一些冰糖,再進行慢火煮。媽媽說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兒粥香就從鍋裡溢位來。

  大約半個小時後,粥熬好了,全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品著媽媽煮的香噴噴的八寶粥,談論著今年的收穫和喜慶的事兒,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童年的記憶很多,媽媽熬得臘八粥夠我記憶很長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