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實驗報告(合集15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實驗報告1
探討形式美的法則,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那麼,它的意義何在呢?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當你接觸任何一件有存在價值的事物時,它必定具備合乎邏輯的內容和形式。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所處經濟地位、文化素質、思想習俗、生活理想、價值觀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然而單從形式條件來評價某一事物或某一視覺形象時,對於美或醜的感覺在大多數人中間存在著一種基本相通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從人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它的依據就是客觀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則,我們稱之為形式美法則。在我們的視覺經驗中,高大的杉樹、聳立的高樓大廈、巍峨的山巒尖峰等,它們的結構輪廓都是高聳的垂直線,因而垂直線在視覺形式上給人以上升、高大、威嚴等感受;而水平線則使人聯絡到地平線、一望無際的平原、風平浪靜的大海等,因而產生開闊、徐緩、平靜等感受…… 這些源於生活積累的共識,使我們逐漸發現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在西方自古希臘時代就有一些學者與藝術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則的理論,時至今日,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
形式美在創造美這個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設計構圖的實踐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我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我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運用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造時,首先要透徹領會不同形式美的法則的特定表現功能和審美意義,明確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後再根據需要正確選擇適用的形式法則,從而構成適合需要的形式美。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隨著美的事物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髮展,因此,在美的創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又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生搬硬套某一種形式美法則,而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形式美中體現創造性特點。形式美的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
(一)統一與變化
統一與變化是一對辯證的矛盾關係,是宇宙運動發展的規律,亦是形式美法則的集大成者,其他法則均圍繞其展開,因此統一與變化可稱得上是形式美法則中的根本大法。
我們在探討形式美時,即要求統一,又要找變化,光統一而無變化會使作品流於簡單、呆板、淺薄、單調與乏味;光變化而無統一則會使作品失於散亂、瑣碎、喧賓奪主、畫蛇添足等。因此,我們應該講求既統一又變化,既主題鮮明、基調一致,又變化豐富、具體鮮活,這樣才能使作品完整統一,特徵強烈,同時又細緻耐看,生動靈氣。統一可以藉助於誇大或強調畫面中的某一元素,使其成為畫面中佔絕對壓倒優勢,以形成畫面的主調。在此前提下,強調細節的對比變化,啟用其內的張力,讓區域性出現亮點,真正做到“盡精微、至廣大”。如在民間木版年畫中靠黑線來統一,憑藉色彩求變化即屬此類。而在西方現代派大師蒙德里安的畫中,是靠那象徵宇宙的初始歸宿的經緯線來實現統一的;在齊白石的筆下,紅花墨葉是其風格,那紅花是變化,而那墨葉是統一,將一切純色、光鮮皆統一於那骨法用筆、墨分五色的點、線、面之筆墨構成中。
(二)對比與調和
大凡事物只有在對比中才能盡顯本色,也只有經過對比,才能使雙方的特徵變得更加強列。因此,無對比也就是無關係可言,只有在差異不同的對比關係中,才能形成畫面的張力,也才能平添其藝術魅力。調和的作用是使矛盾著的雙方趨於平衡,即諧調雙方的對比關係。 對比與調和這組矛盾在裝飾表現中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強調對比,不注重調和,畫面就會生硬、衝撞、支離破碎而不諧調,而如果一味只強調和而忽視對比,也會使畫面軟弱、沉悶而缺乏生氣,因此要既強調對比,亦注重調和,使作品既充滿張力,亦趨於平衡,憑其生動與完整來打動觀者。如在民間木版年畫中,紅、黃、綠、紫等純色對比強烈,而利用黑線巧妙地加以調和,使畫面既喜慶熱烈和鮮亮,同時亦諧調、完整和充實。再如雲南畫派重彩中,強調其色彩的豐富斑斕,同時雲南畫派重彩中,強調其色彩的豐富斑斕,同時用金、銀線來調和畫面,使其實現對比諧調。因此,對比與調和手法可以依據作品的主題基調按比例分配,或以對比為主,或以調和為主,前者現代藝術中表現居多,後者則更近於古典樣式。總之,合理並巧妙地利用對比與調和手法會使裝飾表現大為增色。
(三)對稱與平衡
對稱的形式是最原始古老、亦最簡便穩妥的表現手法,如古埃及金字塔以及人自身,都是對稱美的典範。平衡則是利用視覺量的心理平衡原理,即等量不等形,來使畫面在對比變化中求得平衡,因此是要冒風險的,而恰恰是歷險之後的平衡方變得更精彩耐看,如同雜技、舞蹈表演一樣,給人以驚喜和振奮。對稱形式在原始藝術與民間藝術中運用得較多,與其宗教及民族習慣有關;而平衡形式在現代藝術中屢見不鮮,與現代人的生存觀念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我們在裝飾表現處理中應根據作品是具體需求而選擇對稱或平衡形式,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作品的藝術效果與魅力。對稱美固然簡便易行,但也容易呆板單調,平衡美雖然驚險刺激,但較難駕馭調控。因此對稱與平衡手法各具千秋,應按照不同的設計意圖而靈活巧妙地加以選擇。節奏是指畫面上對比雙方的交替形式,如明暗、強弱、粗細、軟硬、冷暖、方圓、大小、疏密、緊松、急緩等對比因素,其搭配與反覆出現的頻率與對比關係就構成了畫面的節奏感。韻律則是指畫面上的啟、承、轉、合,一波三折的韻味與律動關係,如線條的運動軌跡,色調的微當選變化,筆墨的幹、溼、濃、淡等節奏因素之間的過渡轉換等。因此,畫面上節奏與韻律的強弱與急緩,如同音樂一般會帶給人視覺與心理感應上的快感與美感,好的節律會使人神清氣爽,賞心悅目,為藝術作品平添無盡的魅力與美感。
關於實驗報告2
班級:
姓名:學號:組員:指導教師:
實驗日期:20xx年9月25日
1、實驗目的
1.準確識讀流程圖。
2.能準確列出組裝管線所需的工具和易耗品等領件清單並正確領取工具和易耗品。
3.能進行管線的拆除。4.能進行管道的組裝。5.能進行管線的試壓。
6.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能做到管路拆裝過程中的安全規範。
2、實驗工具清單
表2管件、閥門清單
3、實驗步驟和內容
3.1管路拆卸
管路的拆卸的原則:先上後下、歸類放好、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拆卸時應從上到下的順序開始操作,先拆支管後拆總管。由於拆卸的管件較多,因此拆下的零件、墊片、螺栓螺母統一標上標號,歸來放置。同學之間操作時,必須要用合適的工具,用力適當。首先,我們按照上圖對要拆卸的管道和管件進行了1-8號,根據先松後拆,先上到下的順序對管路進行拆裝,拆卸的管件小心輕放,拆卸由兩位同學以對角線的方式同時拆卸螺栓螺母,再把拆卸下來的部件(密封墊片、螺栓、螺母、管段)放到相應的位置,每個法蘭對應的螺栓和螺母對號放置,以免混用導致不配套,導致出現滲漏的現象。
表4拆卸的管件尺寸
3.2管路的組裝
管路的組裝原則:先下後上、墊片對齊、循序漸進、對角擰緊。
因拆卸過程中把拆卸下來的部件(密封墊片、螺栓、螺母、管段)統一放在相應的位置上,每個法蘭對應的螺栓和螺母對號放置。故管路組裝就比較簡單,
組裝的順序就照拆裝順序相反進行操作組裝管路。操作過程中先裝後擰緊,兩位同學以對角線的形式同時擰緊螺母,這樣操作防止流體的洩漏。在進行組裝時,應正確剪裁密封墊片,若剪裁口徑過大,則會影響密封效果;若剪裁口徑過小,
則會影響流體的流速。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墊片的剪裁不能影響法蘭和螺栓螺母之間進行密封。我們小組再安裝了5-8號管件後進行了漏水檢驗,確定沒有漏水現象後,我們在繼續組裝其餘管件。
3.3試壓檢漏
系統注水前先將儲水罐底部的排水閥關閉,開啟進水閥門,此時開始進行注水,當液麵讀數為40cm時,打開出水口截止閥,同時開啟泵口排空閥將系統內空氣耗盡,應排氣至漏水後,再關閉閥門,以防止泵的氣蝕現象產生。離心泵啟動前應關閉出口閥。若在加壓過程中,系統震動強烈而流量計中汽包較多,則表示在灌泵時未將泵內氣體排盡,使得泵在執行中產生氣蝕,泵效率降低,資料產生誤差。檢查系統無洩漏後,結束本次實驗,緩慢關閉泵出口閥,再關閉泵,接著關閉出水口截止閥,同時應開啟系統放空閥將水排空。
表5實驗資料
4、實驗現象分析
實驗管路在組裝後,經儲水箱上方的開關放水透過管路迴圈回到儲水箱,管路的所有介面沒有漏水現象,則表明管路組裝成功。組裝成功後,開啟排水閥的開關,首先進行灌泵,在接通電源,啟動電動機,使泵運轉,再慢慢開啟出口閥,調節流量計的開度,讀出泵的實際流量。穩定後讀出壓力錶、溫度、真空表上的讀數。讀數完成後,關閉出口閥,停泵。實驗結束後,開啟管路上上部的放空閥排氣,並關閉泵進出口閥門,透過上下管道排水閥和出水管下方排水閥排出泵、管道與儲水罐記憶體水。在排水過程中,管子生鏽未做處理,導致輕微漏水,但與本次管路拆裝實驗基本無關,故不做其他分析與處理。
關於實驗報告3
質粒DNA的提取、純化及檢測
姓名:XXX學號:2011001400XX年級:20xx級生物基地班 實驗日期:20xx年9月16日—30日組別:6組 同組者:XX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鹼變性提取法提取大腸桿菌中質粒DNA的原理和方法。
2、學習並掌握凝膠電泳進行DNA的分離純化的實驗原理。
3、學習並掌握凝膠的製備及電泳方法。
4、學習並掌握凝膠中DNA的分離純化方法。
二、【實驗原理】
1、質粒DNA的製備方法
質粒(Plasmid)是獨立存在於染色體外、能自主複製並能穩定遺傳的一種環狀雙鏈DNA分子,分佈於細菌、放線菌、真菌以及一些動植物細胞中,但在細菌細胞中含量最多。細菌質粒大小介於1~200Kb之間,是應用最多的質粒類群,在細菌細胞內它們利用宿主細胞的複製機構合成質粒自身的DNA。
質粒DNA的製備包括3個步驟:①培養細菌,使質粒DNA大量擴增;②收集和裂解細菌;③分離和純化質粒DNA。主要方法包括:鹼裂解法:0。2molNaOH+1%SDS;煮沸裂解法:沸水煮沸40秒;SDS裂解法:10%SDS,一般用於質粒大量提取。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宿主菌株型別、質粒分子大小、鹼基組成和結構等特點以及質粒DNA的用途進行選擇。本實驗選擇鹼裂解法提取質粒DNA。
2、質粒DNA的提取——鹼變性提取法
在細菌細胞中,染色體DNA和質粒DNA均被釋放出來,但是兩者變性與復性所依賴的溶pH值不同。在pH值高達12。0的鹼性溶液中,染色體DNA的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而變性;共價閉合環狀質粒DNA的大部分氫鍵斷裂,但兩條互補鏈不完全分離。因為它們在拓撲學上是相互纏繞的。當用pH值4。6的KAc(NaAc)高鹽溶液調節鹼性溶液至中性時,變性的質粒DNA可恢復原來的共價閉合環狀超螺旋結構而溶解於溶液中;但染色體DNA不能復性,而是與不穩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質—SDS複合物等一起形成纏連的、可見的白色絮狀沉澱。這種沉澱透過離心,與復性的溶於溶液的質粒DNA分離。溶於上清液的質粒DNA,可用無水乙醇和鹽溶液,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澱。由於DNA和RNA性質類似,乙醇沉澱
DNA的同時,也伴隨著RNA沉澱,可利用RNaseA將RNA降解。質粒DNA溶液中的RNase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透過酚/氯仿抽提除去,最後獲得純度較高的質粒DNA。
3、凝膠電泳進行DNA分離純化
電泳(electrophoresis)是帶電物質在電場中向著與其電荷相反的電極方向移動的現象。各種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條件下,可以解離成帶電荷的離子,在電場中會向相反的電極移動。凝膠是支援電泳介質,它具有分子篩效應。含有電解液的凝膠在電場中,其中的電離子會發生移動,移動的速度可因電離子的大小形態及電荷量的不同而有差異。利用移動速度差異,就可以區別各種大小不同的分子。因而,凝膠電泳可用於分離、鑑定和純化DNA的片段,是分子生物學的核心技術之一。
凝膠電泳技術操作簡單而迅速,解析度高,分辨範圍廣。此外,凝膠中DNA的位置可以用低濃度熒光插入染料如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EB)或SYBR Gold染色直接觀察到,甚至含量少至20pg的雙鏈DNA在紫外激發下也能直接檢測到。需要的話,這些分離的DNA條帶可以從凝膠中回收,用於各種各樣目的的實驗。
分子生物學中,常用的兩種凝膠為瓊脂糖(agarose)和聚丙烯醯胺凝膠。這兩種凝膠能灌製成各種形狀、大小和孔徑,也能以許多不同的構型和方位進行電泳。聚丙烯醯胺凝膠解析度高,使用於較小分子核酸(5—500bp)的分離和蛋白質電泳。它的解析度非常高,長度上相差1bp或質量上相差0。1%的DNA都可以彼此分離,這也是採用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進行DNA序列分析的分子基礎。雖然它能很快地進行電泳,並能容納較大的DNA上樣量,但是與瓊脂糖凝膠相比,在製備和操作上繁瑣。瓊脂糖是從海藻中提取的長鏈狀多聚物,由β—D—吡喃半乳糖與3,6—脫水—L—吡喃半乳糖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4—105。瓊脂糖加熱至90℃左右,即可溶化形成清亮、透明的液體,澆在模版上冷卻後形成凝膠,其凝固點為40—45℃。瓊脂糖凝膠相對於聚丙烯醯胺凝膠解析度低,但它的分離範圍更大(50至百萬bp),小片段DNA(50—20000bp)最適合在恆定輕度和方向的電場中水平方向的瓊脂糖凝膠內電泳分離。瓊脂糖凝膠電泳易於操作,適用於核酸電泳,測定DNA的相對分子質量,分離經限制酶水解的DNA的片段,進一步純化DNA等。
瓊脂糖凝膠電泳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在溶液中,由於核酸有磷酸基而帶有負電荷,在電場中向正極移動。DNA在瓊脂糖凝膠中的電泳遷移率主要取決於6個因素:樣品DNA分子的大小、DNA分子的構象、瓊脂糖濃度、電泳所用電場、緩衝液和溫度。
三、【實驗材料】
1、實驗儀器
培養皿、接種環、三角瓶、酒精燈、恆溫振盪培養箱、50ml離心管、1。5ml塑膠離心管(Eppendorf管)、高速離心機、漩渦振盪器、微量移液器、不同型號槍頭、天平、制膠槽、梳子、電泳儀、吸管、量筒、微波爐、滅菌鍋、恆溫水浴鍋、試劑瓶、衛生紙和記號筆、手套等。
2、實驗試劑
LB培養基,抗生素Ap(氨苄青黴素),溶液Ⅰ,溶液Ⅱ,溶液Ⅲ,RNaseA母液,TE緩衝液,飽和酚,氯仿/異戊醇混合液,酚/氯仿/異戊醇(PCI)混合液,預冷無水乙醇,TAE電泳緩衝液(10×),上樣緩衝液(6×),瓊脂糖,溴化乙錠(EB),DNA相對分子質量標準物DNA Marker λ/Hind Ⅲ,5mol/L pH 5。2的醋酸鈉。
四、【實驗步驟】
1、準備實驗
配製LB液體培養基,分裝到100ml的三角瓶中20ml,300ml的三角瓶中50ml,另配LB固體培養基;準備1000ul、200ul、10ul移液槍尖各一盒,1。5ml離心管若干於500ml三角瓶中,50ml離心管2個 ,將上述物品包好連同配好的培養基一同滅菌。
2、菌體培養
在含有Ap的LB平板上挑取一環攜帶有質粒pUC19的E。coli DH5單菌落,接種於20mlLB液體培養基中進行37℃振盪過夜培養,培養基中加Ap100ul
(100ug/ml),質粒pUC19具有Ap抗性基因,使得帶有pUC19的質粒得以生長。 過夜培養後菌體量大,雜質較多,然後用移液槍吸取過夜培養物2ml轉接於50mlLB液體培養基中,培養基中加入Ap250ul,37℃振盪培養4—6h至對數生長期後期,生長速率快,代謝旺盛,酶系活躍,雜質少,適合提取質粒。
3、質粒提取
(1)稱量空的50ml離心管的重量為14。331g,然後將三角瓶中的菌液倒至管中,不能倒滿,液麵距管口約1cm,7000rpm離心5分鐘後棄去上清液,收集菌體細胞。
(2)向離心管中懸滴加入5ml冰預冷的溶液Ⅰ打散菌體洗滌,用漩渦振盪器使之充分懸浮後用槍尖吹吸混勻,同步驟(1)離心,棄去上清,將離心管倒置於吸水紙上,使上清液全部流盡乾燥,然後稱重得14。437g,則菌體質量為106mg。
(3)洗滌後每100mg菌體應加入冰預冷的溶液Ⅰ1ml,106mg菌體按100mg菌體處理,加入溶液Ⅰ1ml,打散菌泥、吹吸混勻,冰浴5min。溶液Ⅰ中的葡萄糖使
溶液密度增加,懸浮後的大腸桿菌不會快速沉積到管子的底部;維持滲透壓,防止細胞提前破裂,防止DNA受機械剪下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和Mg2+等二價金屬離子的螯合劑,可抑制DNase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長。Tris—Cl溶液提供適當的pH。
(4) 按比例加入新配製的溶液Ⅱ2ml(與溶液Ⅰ對應),輕加輕搖,冰浴5min。溶液變清亮透明粘稠如蛋清狀。溶液Ⅱ中的NaOH使細胞膜發生了從bilayer(雙層膜)結構向micelle(微囊)結構的相變化導致細胞溶解。同時,強鹼性使染色體DNA、質粒DNA和蛋白質變性;SDS為下一步沉澱做鋪墊。
(5)按比例加入冰預冷的溶液Ⅲ1。5ml(與溶液Ⅰ、Ⅱ對應),輕加輕搖,冰浴10min。溶液出現白色絮狀沉澱。沉澱為蛋白質SDS複合物、細胞碎片和其他大分子成分。溶液Ⅲ中的HAc中和NaOH,因為長時間的鹼性條件會打斷基因組DNA,只要是50-100 kb大小的片斷,就不能再被PDS共沉澱。同時變性的質粒DNA復性。反應形成的高鹽環境進一步加速了沉澱。
(6)12000rpm離心15min,白色沉澱聚集在離心管一側,用移液槍將上清液轉移到另一潔淨的離心管中。然後向上清液中加入1/10體積的3MNaAc混勻,加入2倍體積的冰無水乙醇,混勻,—20℃下沉降30分鐘。乙醇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與核酸不會起任何化學反應,對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澱劑。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狀態穩定存在,當加入乙醇時,乙醇會奪去DNA周圍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於聚合。在pH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帶負電荷的,加一定濃度的NaAc或NaCl,易於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鈉鹽沉澱。
(7) 以12000rpm離心15min,小心倒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澱。加入3ml70%冰乙醇,輕輕地覆蓋沉澱,不打散沉澱,洗滌一次。
(8)以12000rpm離心5min,離心管底部DNA沉澱所在面應與收集沉澱面一致。去掉上清液,將離心管上沉澱部位做好標記,將離心管倒置於吸水紙上,乾燥5min。粗提取的質粒呈淺黃色,隨著水分的減少質粒變為無色。所以為了完全溶解質粒,要在離心管上標記質粒所在位置。
(9)將DNA沉澱溶於1mlTE緩衝液中,移液槍吹吸助溶,然後將溶解液轉移到一個Eppendorf管中。TE是pH緩衝液,為DNA提供穩定的生理狀態,呈弱鹼性,有利於保護鹼基對。同時含有EDTA是二價陽離子的螯合劑,抑制DNA酶作用。
4、質粒純化
(1)Eppendorf管中加入RNase A(純濃度>50ug/ml),37℃保溫0。5—1h
(2)將上述的溶液平均分配到2個1。5ml的微量離心管中,每管0。5ml,分別加入與溶液等體積的(500ul)Tris飽和苯酚溶液,振盪混勻,7000rpm,離心5min,上清液轉移到一潔淨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經Tris飽和後的,顯黃色。苯
酚加入後,溶液分層,苯酚向下,下層呈淺黃色,上層溶液無色,在中間產生大量白色沉澱,此為變性後的蛋白質。
(3)加入等體積的(500ul)苯酚/氯仿溶液(1:1),振盪混勻, 7000rpm,離心5min,上清液轉移到到另一潔淨的Eppendorf管中。苯酚是強的蛋白變性劑,但是苯酚留在質粒溶液中會影響DNA的酶切,它本身易被氧化,會損傷質粒。氯仿也是蛋白變性劑,但是比酚弱,且能溶解質粒中的脂類,溶解苯酚,去除溶液中的苯酚。異戊醇則可起消除抽提過程中出現的泡沫,有利於分層更明顯。此時溶液中已看不到明顯的白色沉澱,但仍有蛋白質的存在。
(4)加入等體積的氯仿溶液,振盪混勻, 7000rpm,離心5min,上清液轉移到一潔淨的Eppendorf管中,得上清液400ul。
(5)向上清液中加入1/10體積的NaAc混勻,再加入2倍體積的冰無水乙醇,混勻,—20℃下沉降30分鐘。
(6)以12000rpm,離心15min,棄去上清液,得到DNA沉澱,為白色。
(7)向DNA沉澱中加入70%冰乙醇200ul,不打散沉澱,洗滌。然後以12000rpm離心5min,離心管底部DNA沉澱所在面應與收集沉澱面一致。
(8)去掉上清液,將離心管倒置於吸水紙上,室溫乾燥。用50ulTE溶解於1管中。
5、質粒檢測
(1)稱取0。4g的瓊脂糖,置於一錐形瓶中,在三角瓶上標好液麵位置,加入40ml的1×TAE電泳緩衝液,再加入5—10ml重蒸水,以補充在溶膠過程中損失的水分。然後置微波爐加熱至完全溶化,溶液透明。冷卻至50℃左右,倒入制板槽制板。
(2)待膠凝固後,小心拔起梳子,使加樣孔端置陰極段放進電泳槽內。在槽內加入1×TAE 電泳緩衝液,至液麵覆蓋過膠面2—3cm。取1μl加電泳載樣液和3μl質粒樣品於小紙片上,用移液槍混勻。
(3)電泳1h,觀察溴酚蘭的帶(藍色)的移動。
(4) 把膠槽取出,小心滑出膠塊,放進EB溶液中進行染色,完全浸泡約5min。
(5)凝膠成像儀觀察。
五、【注意事項】
(1)滴加溶液II時,要逐滴加入,且要輕加輕搖溶液使之混勻,整體動作要快,因為強鹼在溶液中停留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破壞質粒DNA。
(2)加入溶液III後,生成了大量的絮狀沉澱,溶液III中和強鹼使質粒復性,不可劇烈震盪, 防止染色體DNA斷裂,應該上下顛倒離心管,使其混勻。
關於實驗報告4
五一黃金週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盤山,又到昌平長陵北面延慶山區玩了玩,總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 126.57升(共加兩次93號油 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電動增壓剛開始調到20xx轉或100公里時速時開啟,後又調到1800轉 90公里時速時開啟。
安裝後的主要感覺,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沒有增大還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
我平時開車過了60多公里就掛5擋,保持80公里均速。高速行駛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聲音也好聽。這次由於做實驗主要實驗在開啟電動增壓時的效果。當我在5擋時保持80~90公里時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車時往往要減擋增大扭力加速。
這次實驗開啟電動增壓時,車子好像有了一股悶勁,不用減擋稍一加油就挺過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在山區行駛時感覺也是這樣。平常3~4擋爬坡時感到扭力不夠時趕緊換擋,這次實驗腳下稍一加油發動機似乎悶勁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由於控制電動增壓開關連動在油門上,油門開啟到一定成度就打開了。急加速時它也會根椐需要及時起動增壓,效果不錯。
我本人還比較滿意。平時用車時它不啟動也不影響正常進氣。由於增壓裝置改裝在車頭前進氣量大.空氣涼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錯。當然涉水時就不行了,喜歡涉水的同志可改裝涉水器喉管。
關於實驗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瞭解Windows作業系統的安全性
2、熟悉Windows作業系統的安全設定
3、熟悉MBSA的使用
二、實驗要求
1、根據實驗中的安全設定要求,詳細觀察並記錄設定前後系統的變化,給出分析報告。
2、採用MBSA測試系統的安全性,並分析原因。
3、比較Windows系統的安全設定和Linux系統安全設定的異同。
三、實驗內容
1、配置本地安全設定,完成以下內容:
(1)賬戶策略:包括密碼策略(最小密碼長度、密碼最長存留期、密碼最短存留期、強制密碼歷史等)和賬戶鎖定策略(鎖定閾值、鎖定時間、鎖定計數等)
(2)賬戶和口令的安全設定:檢查和刪除不必要的賬戶(User使用者、Duplicate User使用者、測試使用者、共享使用者等)、禁用guest賬戶、禁止列舉帳號、建立兩個管理員帳號、建立陷阱使用者(使用者名稱為Administrator、許可權
設定為最低)、不讓系統顯示上次登入的使用者名稱。
關於實驗報告6
一、 實驗內容概述
用友ERP 軟體II企業典型業務(圓珠筆)實驗課程,主要是針對企業典型業務,包括生產、供應鏈、財務、銷售、人力等業務進行的模擬企業經營實驗。在這個實驗課程中,不同專業的學生重新組合,運用本專業知識,與其他專業的一起合作,對整個公司的生產運營進行決策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課程的學生還要用ERP軟體建立本公司帳套,並將各個模組的實驗資料輸入企業帳套中。
用友ERP軟體主要包括了生產、人力資源、財務和供應鏈四大功能模組。每個模組由企業不同的部門與之對應。ERP軟體的功能雖然模組化劃分,但是每個模組之間是相互聯絡的,並不是單獨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而存在。
本報告將針對本人所負責的人力資源模組和銷售模組進行實驗報告陳述。人力資源模組主要包括公司組織架構、部門檔案、人員檔案、崗位檔案、職工類別、薪酬管理方面的內容。銷售模組主要是銷售訂單、銷售預訂單、銷售報價、發貨、銷售發票等方面的內容。由於人力模組是我專業要求掌握的ERP內容,因而做起來難度較小,而銷售模組因為不是我專業要求內容,在ERP實驗II之前從未接觸過,因而感覺很困難。但是,透過個人的努力還有與小組成員的相互合作和協作溝通,最後還是能按時按量完成課程實驗。
二、 實驗過程
(一) 實驗目的
1、 透過ERP軟體II企業典型業務(圓珠筆)處理實驗,對ERP軟體I專業模組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提高對相關模組軟體操作的熟悉程度。
2、 透過ERP軟體II企業典型業務(圓珠筆)處理實驗,瞭解不同專業學習的ERP軟體的不同模組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對用友U8-ERP軟體有一個更為系統的瞭解。
(二) 實驗內容
1、 授予使用者許可權
2、 ERP軟體II人力資源模組的實驗內容
(1) 設定部門檔案
(2) 設定崗位檔案
(3) 設定員工類別
(4) 設定人員檔案
(5) 設定職工薪酬
3、 ERP軟體II銷售模組的實驗內容
1) 填寫銷售報價單
2) 填寫銷售訂單
3) 填寫銷售預訂單
4) 填寫銷售發貨單
5) 填寫銷售專用發票
6) 填寫銷售出庫單
(三) 實驗步驟
1、 授予使用者許可權
(1) 修改“XXX”許可權,在“許可權”中選中“許可權”,選中帳套“467BB”,在左側列表選中“XXX”,單擊“修改”,在右側視窗選擇人力資源和銷售部分需要的許可權
2、 ERP軟體II人力資源模組的實驗內容
(1) 設定部門檔案
A. 在“基礎設定”選項卡中,執行“基礎檔案”-“機構人員”=“部門檔案”命令
B. 點選“增加”輸入公司部門資訊並儲存
(2) 設定人員類別
A. 在“基礎設定”選項卡中,執行“基礎檔案”-“機構人員”-“人員類別”命令
B. 單擊“增加”在“在職人員”下,根據實驗資料分別輸入“生產員工”、“管理人員”、“銷售人員”、“其他人員”並儲存
(3) 增加職務
A. 在“基礎設定”選項卡中,執行“基礎檔案”-“機構人員”-“職務檔案”命令
B. 單擊“增加”,分別輸入“總經理”、“部門經理”、“部門業務主管”、“一般管理人員”並儲存
關於實驗報告7
實驗名稱: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透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
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並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
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並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並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才會永遠為你敞開。
實驗時間:11月28日
關於實驗報告8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五.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六.交流與應用.透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關於實驗報告9
實驗一 感測器實驗
班號學號: 姓名同組同學
1、電阻應變片感測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金屬箔式應變片的應變效應,單臂電橋工作原理和效能。
(2) 瞭解半橋的工作原理,比較半橋與單臂電橋的不同效能、瞭解其特點 (3) 瞭解全橋測量電路的原理及優點。 (4) 瞭解應變直流全橋的應用及電路的標定 二、實驗資料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效能曲線
A、單臂電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資料記錄可以計算出的系統的靈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運用直線擬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
B、半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半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0.4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C、全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0.78(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D、電子稱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2、分析
a、從理論上分析產生非線性誤差的原因
由實驗原理我們可以知道,運用應變片來測量,主要是透過外界條件的變化來引起應變片上的應變,從而可以引起電阻的變化,而電阻的變化則可以透過電壓來測得。而實際中,電阻的變化與應變片的應變的變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著“壓阻效應”,從而在實驗的測量中必然會引起非線性誤差。
b、分析為什麼半橋的輸出靈敏度比單臂時高了一倍,而且非線性誤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們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單臂電橋的靈敏度為 e0=(ΔR/4R0)*ex,而半橋的靈敏度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橋的靈敏度是單臂時的兩倍,而由實驗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而由於半橋選用的是同側的電阻,為相鄰兩橋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號是相反的,同時由於是同時作用,減號也可以將溫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電阻變化的誤差減去而使得非線性誤差得到改善。
c、比較單臂、半橋、全橋輸出時的靈敏度和非線性度,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由實驗資料我們可以大致的看出,靈敏度大致上為S全=2S半=4S單,而非線性度可以比較為單臂>半橋>全橋,有理論上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主要是因為有電橋電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的靈敏度等於半橋的兩倍,單臂的四倍,而非線性度我們也可以得到單臂最差,因為其他因素影響大,而半橋、全橋由於有和差存在,將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略去。所以非線性度相對來說較好。
d、分析什麼因素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怎麼消除,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應採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於感測器的精度以及測量時的誤差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我們可以透過增加感測器的精度,同時減少感測器的非線性誤差,透過全橋連線來減小,同時注意零點的設定,來消除非線性誤差。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可透過選取適當的電橋電路來改變,比如原來是半橋的改為全橋則可以增加輸出靈敏度。 四、思考題
1,半橋測量時,兩片不同受力狀態的電阻應變片接入電橋時,應放在:(2)鄰邊。2,橋路(差動電橋)測量時存在非線性誤差,是因為:(2)應變片的應變效應是非線性的。
3,全橋測量中,當兩組對邊(R1、R3為對邊)值R相同時,即R1=R3,R2=R4,而R1≠R2 時,是否可以組成全橋:(1)可以
4,某工程技術人員在進行材料測試時在棒材上貼了兩組應變片,如何利用這四片電阻應變片組成電橋,是否需要外加電阻。
不需要,只需如圖中右圖即可。
2、差動變壓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差動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瞭解三段式差動變壓器的結構。
(3) 瞭解差動變壓零點殘餘電壓組成及其補償方法。 (4) 瞭解激勵頻率對差動變壓器輸出的影響。 二、實驗資料
A、差動變壓器的效能測試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1、特性曲線
A、差動變壓器的效能測定
由實驗資料我們就可以得到微頭右移與左移的特性曲線。
關於實驗報告10
實驗: 練 習 使 用 顯 微 鏡
目的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圖象。
材料用具:
顯微鏡、e字玻片、動植物永久玻片、擦鏡紙、紗布
方法和步驟:
一、對照圖示認識顯微鏡,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1、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釐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
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的距離)。 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3、放置玻片標本
4、觀察 (先低後高)
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 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不要損傷顯微鏡、目鏡和物鏡。
2、材料對準通光孔,用壓片夾將玻片壓好。
3、下降鏡筒時,不要注視目鏡,一定要注視物鏡,以免損壞玻片標本和物鏡頭。
4、取下玻片標本時要小心;
5、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 1
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送回原處。 思考回答:
1、在進行低倍鏡觀察時,使鏡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過程中,眼睛應注視什麼地方?為什麼?
2、光線較暗時,應選用反光鏡的平面還是凹面?
3、怎樣計算出視眼中的影象的放大倍數?
4、若視眼中“e”位於左上方,怎樣操作才能將其移到視眼中央?
關於實驗報告11
一.實驗內容
學 院: 專 業 年級: 學 號: 姓 名: 實驗日期:
(以下正文為小四號字型,1.5倍行距,兩端對其) 一. 實驗原理
血液中的白細胞經過瑞
二. 實驗內容與步驟
① 採集血液樣品,製備血塗片,經瑞氏染色後,放置於顯微鏡下觀察 ② 先於10倍鏡下觀察血塗片的質量、血細胞是否凝集、是否有寄生蟲,再
三. 實驗結果
(請寫出原始資料與結果的推算過程,檢查結果與正常參考範圍相比,是否正常等。有遇到典型的結果與現象,請用手機拍攝、加工後貼於此處)
表一 白細胞分類計數表
四. 討論
(請針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如果檢測結果符合預期或在正常參考範圍內,請分享實驗的注意事項及成功經驗;如果檢測結果與預期不符,或超過正常參考範圍,請分析原因(包括技術原因、影響因素、病理或生理原因)等。)
1. 從實驗結果看,病人各類白細胞百分比正常,提示無病理或生理性異常。 2.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綠染的網織紅細胞,但由於該實驗的染色方法是針對白細胞進行染色,所以觀察到的網織紅細胞並不是實驗室觀察的最佳方法,應該使用如煌焦油藍等其他染色方法進行觀察。
關於實驗報告12
實驗名稱、光碟燒錄機的使用操作
實驗儀器、DVD光碟燒錄機和CD燒錄機
實驗步驟、
CD和 VCD的操作步驟是、
1、啟動NERO軟體,依次選擇CD,影片和製作影片光碟。
2、在“我的影片光碟”對話方塊中,按“新增”按鈕新增影片檔案,大小不超過光碟的容量、如果只有一個影片,可以不勾選“啟動VCD選單,單擊“屬性”可以更改影片軌道的標題等資訊。新增完檔案後單擊“下一步”,按鈕。
3、在“我的影片光碟選單”對話方塊中設定內容編排,背景,文字標題等資訊。
4、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燒錄引數設定介面並燒錄光碟。
DVD光碟的燒錄、
1、開啟NERO軟體,在燒錄光碟型別上一欄選擇燒錄DVD的格式。
2、新增資料檔案,注意選擇DVD光碟上的燒錄型別。
3、在光碟內容的對話方塊中,單擊“新增”進行檔案新增。
4、在“選擇檔案及資料夾”對話方塊,在“位置”選擇驅動器,然後選擇目錄或檔案,單擊“新增到燒錄列表,新增完畢,按”已完成”關閉對話方塊。
5、此時返回到“光碟內容”對話方塊,藍色為當前容量指示條,刻錄的檔案大小不能超過光碟容量上限。
6、在“最終燒錄設定“對話方塊裡設定燒錄引數。
7、“刻錄過程”對話方塊。
8、在“刻錄過程”對話方塊中單擊“下一步”,然後單擊“退出”,選擇“不儲存”,關閉NERO軟體介面視窗,光碟機會自動彈出光碟。
實驗目的、在於瞭解光碟燒錄機的作原理,能夠進行日常維護,能夠排除遇到的常見故障,實驗是因為使操作人員應掌握光碟燒錄機的操作步驟,學會使用光碟對檔案資料進行分發和複製與永久存檔,在實際工作中能勝任電子資料的管理工作。這實驗操作以便在日常辦公國內工程中靈活進行移動檔案儲存,提高辦公效率。
實驗總結、
1、CD光碟是不是能重複燒錄,DVD光碟只能燒錄一次
2、VD的光碟和燒錄CD的光碟是不是不一樣的?
是的,是不一樣的,燒錄DVD的是DVD—R CD的是CD—R
cd燒錄空盤 dvd燒錄空盤 都是存放資料資料的 音樂cd 影片vcd 影片dvd 廣義來說也是資料dvd燒錄盤容量大 單面單層dvd一般在4.3g左右 能存放3.5g左右資料 別放多了很容易飛盤的 cd燒錄盤容量相對就小很多 一般就700mb 可放650mb至680mb的資料 也別放太多 會刻飛的 另外還有 cd—rw 和dvd—rw 是可以反覆擦寫的燒錄盤 這樣的盤比普通刻盤較貴一點 燒錄機出現故障的原因、 這是因為系統安裝了nero express後,自帶的cd燒錄功能被遮蔽了導致。
步驟一、在系統下開啟 "執行",輸入services。msc,確定後彈出一個"服務"設定視窗,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專案,雙擊該專案,把啟動型別由禁用改為自動,確定後重啟系統。 步驟二、開啟"我的電腦",選擇燒錄機的驅動器屬性,在刻錄的選項卡中,把"這個裝置上啟動cd錄製"前打勾,再重新放入空白光碟,就可以正常顯示了。
或者在系統下開啟 "執行",輸入services。msc,確定後彈出一個"服務"設定視窗,找到imapi cd—burning com services 專案,雙擊該專案,把啟動型別由禁用改為自動,確定後重啟系統。
如何燒錄光碟及注意事項?
1、你的光碟機必須是支援燒錄功能。
2、準備新買來的空白光碟,可以是CD或DVD型號。
3、準備安裝燒錄軟體,比如NERO等。
4、放入空白光碟,開啟NERO軟體,選擇你像刻錄的型別複製即可。
5、質量好的光碟的話,建議使用52X,一般為48X為燒錄速度。
注意、
1、不能隨意按下燒錄機的“彈出“鍵”。
2、未燒錄完不能隨意終止刻錄過程,否則光碟作廢。
關於實驗報告13
實驗名稱:
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
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透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
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
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並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並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並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
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
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才會永遠為你敞開。
關於實驗報告14
一、實驗目的
1.瞭解LAN中常用的幾種傳輸介質、聯結器的效能及各自特點。
2.學習雙絞線、同軸電纜網線的製作和掌握網線製作工具,電纜測試儀的使用。
二、實驗任務
1.掌握LAN中常用的幾種傳輸介質、聯結器的連線方法與實際使用。
2.獨立製作一根合格的雙絞線或同軸電纜的網線。
三、實驗裝置
實驗所需裝置有5類雙絞線,RJ-45頭,細纜,BNC接頭,T型頭,端接器、同軸電纜、收發器、AUI電纜、雙絞線、同軸細纜壓線鉗,電纜測試儀,剝線鉗、剪刀等。
四、相關基本知識
1.電子電路,數字邏輯電路。
2.微型計算機工作原理,計算機介面技術。
3.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網路傳輸介質等基礎知識。
五、實驗內容與步驟
(一)實驗原理
目前計算機網路的有線通訊大多采用銅芯線或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同軸粗纜與細纜,無遮蔽雙絞線(UTP)、光纖等。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的資訊交換,透過網路終端裝置將要傳輸的資訊轉化成相關傳輸介質所需的電訊號或光訊號,然後透過傳輸介質、網路裝置進行傳輸。不同的傳輸介質具有不同的電氣特性、機械特性、和資訊傳輸格式,因此,它們也就具有不同的傳輸方式、傳輸速率,傳輸距離等。在組建區域網時,要根據具體情況 (如覆蓋範圍、應用物件、效能要求、資金情況等)來決定採用何種網路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及相關的網路連線裝置等。
雙絞線:雙絞線是由兩根絕緣金屬線互相纏繞而成,這樣的一對線作為一條通訊鏈路,由四對雙絞線構成雙絞線電纜。雙絞線點到點的通訊距離一般不超過100米。目前,計算機網路上用的雙絞線有三類(最高傳輸率為10 Mbps)、五類線(最高傳輸率為10 0 Mbps)、超五類線和六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250 Mbps)、七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600 Mbps)。雙絞線電纜的聯結器一般為RJ-45.
(二)實驗步驟
1.首先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剪裁出計劃需要使用到的雙絞線長度。
2.抽出外套層,可以利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將線頭剪齊,再將線頭放到剝線專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讓刀口慢慢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然後剝掉外套層。
3.排序,根據實際需要按照標準將線排序。
4.整理,排序後應儘量將線頭拉直理平,然後用壓線鉗將多餘的線頭剪掉。
5.插入水晶頭,將排序後的雙絞線線頭插入部分插入到水晶頭中,插入後用力壓住雙絞線,盡力的將雙絞線頭向水晶頭中推,以保證線頭充分的插入水晶頭中。
6.壓線,經過上述步驟後,只要使用壓線鉗將線壓緊即可。
(三)回答思考題。
1)雙絞線、細纜、粗纜三種傳輸介質各有什麼特點
同軸線和雙絞線的區別主要是網路拓撲不同,同軸電纜只能是匯流排型結構,而雙絞線則是星型結構。三種介質傳輸的最大頻寬不同,粗纜傳輸頻寬最寬,其次,細纜,最宅的雙絞線。不過雙絞線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傳輸距離比細纜和粗纜長。
2)A線序和B線序有何區別若不遵循上述標準,是否所做的網線不可用。
兩端的線序相同叫直通線,都遵循568B標準,不同型別裝置之間連線使用直通線,如網絡卡到交換機,網絡卡到ADSL modem,交換機到路由器等;而一端為568B線序,一端為568A線序的為交叉線,即1-3、2-6調換,用於相同裝置之間的連線,如兩臺電腦的網絡卡連線,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的連線,交換機與集線器連線等。
不按上述標準,只要保持線序正確,就可以正常使用。
關於實驗報告15
一、做實驗
1.材料工具
(1)常見的種子(如:綠豆 黃豆)40粒。
(2)有蓋的罐頭4個,小勺1個,餐巾紙8張,4張分別標有1、2、3、4的標籤,膠水,清水。
2.方法步驟
(1)在第一個罐頭裡,放入兩張餐巾紙,然後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擰緊瓶蓋。置於室溫環境。
(2)在第二個罐頭裡,放入兩張餐巾紙,然後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灑上少量水,使餐巾紙溼潤,擰緊瓶蓋。置於室溫環境。
(3)在第三個罐頭裡,放入兩張餐巾紙,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倒入較多的清水,使種子淹沒在水中,然後擰緊瓶蓋。置於室溫環境。
(4)在第四個罐頭裡,放入兩張餐巾紙,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灑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紙潤溼,擰緊瓶蓋。置於低溫環境裡。
透過觀察,我發現1、3、4號罐中種子未發芽,而2號罐中種子發芽了。
二、研究
1.為什麼同樣優質,同樣品種的種子有的發芽,有的沒有呢?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然而,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1號種子未發芽是因為它雖有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但無水分,所以它不可能發芽。
2號種子既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水分,還有水分,所以它發芽了。
3號種子未發芽是因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沒有氧氣,所以它也不可能發芽。
4號種子也因缺適宜的溫度未發芽。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三、討論結果
透過此次實驗,我發現了種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仔細地觀察,我還看到發芽後的植物上有一些細細的,白白的根毛,其實他們能提高吸水率。
實驗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生物學實在是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