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徵文> 家風的徵文

家風的徵文

家風的徵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的徵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風的徵文1

  中國,一個多麼了不起的名字;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語言,五十六種習俗,可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家風——廉潔。

  廉潔,就是不貪汙腐化,不損公肥私,不奢侈浪費,不貪贓枉法。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翻開漫漫歷史長卷,我們不難看到:凡是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人,總會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如唐朝的魏徵,剛正清廉,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清朝的鄭,兩袖清風,深受百姓愛戴。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醃製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這件事也說明,其實廉潔離我們並不遠。也有許多同學會說:“廉潔不是幹部、大人的事。跟我們小學生能有什麼關係?”但是,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時代正是一個人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接受什麼樣的教育,經受什麼樣的文化薰陶,對其人生道路影響巨大。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廉潔就是誠實守信等一些小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商店裡買了兩塊錢的水,我給了商店老闆五塊錢,而他卻找了我四塊錢。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多沒看清,所以才會多找了我一塊錢。可卻因為這一塊錢,讓我心裡糾結不已。我想把這一塊錢佔為己有,可我又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應該把一塊錢還給老闆才對。這時,我的心裡好像出現了兩個小人,一個說:“沒事,就一塊錢嘛,自己拿著吧,又不會有人知道。”另一個說:“一塊錢雖然不多,但這是關乎著誠信的問題,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質。不管怎麼樣,都應該把這一塊錢還回去。不能為了這一塊錢而毀掉了誠信。”對於這件事,我心裡一直很糾結,到底是還還是不還。我思量了許久,決定不管怎樣都不能違背自己的道德底線。最後,我把錢還給了老闆。

  要做到廉潔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做到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首先要做到誠實守信。其實廉潔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這一處美麗的‘風景’。我是新時代的小學生,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都要努力爭做一個“廉潔小公民”。

  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廉潔這項家風,真正做到廉潔家風伴我行!

家風的徵文2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它們就像春天裡的一縷春風與我們並肩同行,時刻教導著我們、提醒著我們。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在我們家,家風主要體現在尊老愛幼上,我們的祖先一代代傳給我們,我們一定要重視。爸爸媽媽常對我說要百善孝為先,每次爺爺奶奶說話時,我們都要靜靜地聽著。外祖父和外祖母來我們家時,我們都會熱情款待。晚上,我和弟弟都會為他們端洗腳水。記得有一次,爸爸讓弟弟去為外祖父按摩,弟弟嫌麻煩,偷偷罵了爸爸幾句,媽媽知道後,對弟弟可是一頓痛罵。我和弟弟一向很重視我們家的家風,因為我們明白————那是祖先對我們的期望,是我們這個家庭根本的生活制度。

  一個家庭,不僅要有家風,還要有家訓。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家,家訓主要體現在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上。爸爸媽媽也常對我說:“人的一生共要完成兩個目的,一個是做人,另一個是做事。做人要做誠實人,做事要做踏實事。”有一件事一直纏繞著我的心:那是一個漆黑而又寧靜的夜晚,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全家人都站在爺爺的床前,注視著生命即將結束的老人,屋子裡除了哭泣聲並沒有別的聲音。我哭得連相貌都看不出來了。我走到離爺爺最近的地方,只聽見:“孩子,你長大了,一定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一直把這句話銘記在心。我一定會永遠讓我們這個家庭的家風、家訓傳承下去。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如果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那麼我們的國家也就有了國風、國訓,也就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家風的徵文3

  無論大家、小家都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那麼你瞭解家風嗎?“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也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家風也是對家族的傳承,能為民族的發展起到影響。

  家風尤為重要,為什麼今天我會提起家風呢?因為我要給大家說說我的家風。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呢?一起走進我的好家風我來傳作文當中吧!

  尊敬師長、尊老愛幼、勤儉節約。這簡單的十二個字卻包含著意義重大。爸爸媽媽自我年幼時就一直教育我背會這十二個字,從他們身上我也領悟到字裡的含義了。這也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字經》裡的“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

  現在我帶大家一起回憶前年的中秋節,爸媽帶我去看望姑奶。到了姑奶家我主動向長輩們問好。這時姑爺遞過來一盤水果,讓我爸爸媽媽和我吃水果,我正準備拿起最大的給姑爺吃。手剛伸向最大的那個梨。“等會,我考考你再拿”姑爺說道。“好的,您考吧!”我心想吃個水果還考我呢。“這一盤梨你要吃的話你拿哪個?”我還是接著拿起那個最大的遞給姑爺說:“您是長輩,最大的給您吃!我吃最小的。”姑爺用力地點點頭。

  “油條出鍋了,小心燙,看看十二樓奶奶在家沒。輕點敲門孩子,爺爺心臟不好……”奶奶最愛吃媽媽炸的油條,每次炸完油條我都會都會第一時間給他們送去。“叮鈴鈴、叮鈴鈴……”“快去開門,看看誰這早就敲門”我趕緊地跑去開門。還沒等我說話,爺爺就走了。一邊走一邊說,趕緊吃完去上學!接過熱乎乎的粽子心裡好暖暖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十二樓奶奶只是鄰居家的奶奶哦)那天中午到午飯時間了,肚子卻沒有餓。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下面我來說說勤儉節約,媽媽同事經常給我拿一些衣服,剛開始我嫌棄舊衣服不穿。媽媽對我說:“媽媽單位阿姨特意給你留的,衣服是姐姐的,也沒有壞,扔了浪費。作為學生要懂得勤儉節約。每人浪費一點點,地球上的資源不都白白的浪費掉了嗎?”聽到“浪費”二字。頓時我明白了。“媽媽這衣服我太小了,把這件衣服給老家的彤彤小妹吧”媽媽馬上同意了。

  在日常生活中,買菜的袋子媽媽都會留起來,等哪天需要了好再次使用。我也不甘示弱撿到一些桶並留存起來,等到冬天媽媽醃酸菜時,它們就派上用場了。

  爸爸常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他教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飯前便後洗手、好的學習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學會獨立完成。經常有人跟我媽媽取經,說我自立、自主、懂事……我要說一切來源於上輩的教導。就像家裡的家用電器在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食物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家風呢?更是必不可少的。家族的傳承;家風,民族的發展;好家風,我來傳;好家風,傳天下!

家風的徵文4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中孕育了無數的優秀傳統美德,其中很多傳統美德是以“家風”的形式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的。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謙恭孝順、善良禮讓、和氣為貴這些最美德透過一代又一代的言傳身教,在現代社會積澱、傳承和弘揚,形成一個家庭的價值共識,也形成了全民共識。

  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 ,這是人間真情的永恆旋律,說的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

  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小時候總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然後是看著白髮增多卻是無能為力,總是說長大後要讓父母以後更好的過日子。可是到大了,卻又很多人忘記了小時候的承諾。都說孩子是父母心頭一把刀。兒時的調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時才能讓父母省心呢?都說人只有到了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當年的恩情。而那時的父母已過

  花甲之年,身體大不如前,還能陪伴我們多少年呢?因此孝順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父母卻在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這種現象,使子女不自覺地養成嬌慣、任性、懶惰、自私的不良習慣。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而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剛下班的年輕媽媽,忙完了家務,又端水給老人洗腳,老人對她說:“孩子,歇會兒吧!別累壞了身子。”她笑笑說:“媽,不累。”年輕媽媽的言行舉止被只有3、4歲的兒子看到了,兒子一聲不響地端來一盆水。年幼的兒子吃力地端著那盆水,搖搖晃晃地向媽媽走來。盆裡的水濺了出來,濺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臉的燦爛。把水放在母親的腳下,為母親洗起了腳。

  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順的家風需要每一位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樣,良好的家風才能代代相傳。 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就像陳虹演唱的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如果不能天天和父母見面,每天給父母打一個電話,問候一聲父母,足矣讓他們安睡一晚。週末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有時間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說說話。外出旅遊時儘量帶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時,我常在想:

  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

  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捨得花時間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與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體現的是人內在的品質。兒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報答養育自己的父母。孝老愛親,為人之本 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裡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孝敬父母,關愛老人,不分時間和地點,更和條件無關。愛,就得從眼前做起,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愛,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愛,就得說出來;愛,無須等待!

家風的徵文5

  人們常說“家庭是第一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這話非常有道理。在我家客廳裡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幅精緻的書法作品, “節儉、勤學、善良”。這幅作品耳濡目染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父母就是以這六個字為人生準則,為我家訓,講家風,也同樣用這六個字教育我。

  爸爸是個工程小包工頭,每次承包工程,所得工程款都與工人們平分,媽媽常常因此有怨言,可爸爸卻說工人們的生活比我們困難,讓工人們多賺點。爸爸對工人們大方,而對我們子女卻非常小氣。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特別是媽媽,從小就對我疼愛有加。讀小學時她會偷偷地揹著爸爸拿一些零花錢給我。久而久之,我漸漸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喜歡的東西不介意價格,用過的文具、玩具短時間內就會被我淘汰。隨著年齡的增大,我花錢的數目也逐漸地增加,爸爸媽媽終於發現了我的毛病。屢次說教,我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又買了一些沒用的紙片,爸爸知道後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還不以為然。那晚,爸媽唉聲嘆氣,說我任性不懂事。無意間我瞭解到家裡蓋新房還欠了別人很多錢。望著爸爸那疲憊不堪的身影和臉上掛著失望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撲到爸爸懷裡:“爸爸,我錯了,我再也不亂花錢了。”從此以後,我開始以“節儉、勤學、善良”這六個字要求自己。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尚。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爸爸雖然只是個普通的工人,但卻非常喜歡看書和練書法。特別愛看歷史類書籍。在生活中,常用一些勤學苦練的歷史典故來教育我。他白天干活,晚上手不釋卷,看書到深夜。在他的薰陶下,我也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至今我的書櫃塞得滿滿的,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的知識也不斷豐富。我腦海裡的夢幻也塞得滿滿的。當我遇到挫折時,書給我鼓勵;當我驕傲時,書給我告誡。我,一個嬌小的女孩,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我愛看書,是班上的小書迷;我愛畫畫,愛書法,我曾多次獲過學校組織的書法、美術一等獎,我還愛運動,曾獲過"校園運動會100米的第一名呢!這些都歸功於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它像是一部無字古典書籍,讓我在這種柔和氣氛中接受薰陶和洗禮。

  家訓、家風是一曲啟迪奮發向上的音符,是一首無詞動聽旋律的歌,是我不斷前行的航標,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現在我自己也成家立業為人父母,我將接過父母“節儉、勤學、善良”的家訓家風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家風的徵文6

  家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家風,可以照亮前方未知的旅途。家風,是我們文明素養的棲息地,滋潤我們甘甜雨露。家風,是成長道路上的彩虹,綻放出七種炫麗的顏色。

  謙讓的心,猶如宇宙中的天空,猶如大堤上海洋與山谷—謙讓者因寬容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

  品行,站立生命的基石。

  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品行是很重要的。但我還是年齡太小,不懂的那麼深奧的詞語,父親便一直以來,都對我說這句話,也正是以為這句話,才讓我在人生的路上不斷堅強,不斷的自我完善。他是這樣說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品德,就相當於在他的世界裡失去了太陽。”他這樣一說,我便恍然大悟,沒了太陽的世界多麼可怕。當然,我也是一步又一步前進,始終記得爸爸這一句像深海般的教誨。

  夢想—裝點歲月的風景,我們活在世界上就不能沒有夢想,有了夢想,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充實,當一塊石頭有了願望,它就不在也石頭,也不在靜臥在泥土之中。

  成功—奮鬥人生的酒杯,思維—通向真理的捷徑,勇氣—正直無畏的面對,覺悟—樸實無華的光芒。

  如果人一直懷著醜態的心態生活,無論它處在什麼環境,他的生活也是黑暗的。無論他處在什麼環境,他的生活也是黑暗的。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積極樂觀的去面對,因為,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必然會有一個絢麗而熱烈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家風的徵文7

  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週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後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為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週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裡,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麼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週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裡躺在床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睏意睡著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麼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開啟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裡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願,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著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著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家風的徵文8

  中華上下五千年,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而這個“大家庭”也是靠無數個“小家庭”組成的。每個小家庭在大家庭裡都有不同的特點和作風。

  孟母三遷的故事耳熟能詳,正因為有孟子母親不讓自己的孩子誤入歧途,要危言危行地做人,對孩子敢愛敢恨,才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孟子。魯迅家當時處在封建地主階級社會,比較迷信,後來家族從繁榮走向了衰敗,魯迅的思想也因此從中受到了啟迪,現在反過來看魯迅先生的文章也是從兒時對家的記憶著手,也常常在文中提及魯迅兒時的傳統思想和習俗。

  家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體現了一個家的榮耀,還會關係到整個家的鄰里親友關係和未來的家庭延續。一般來說,長輩的對外交涉和個人作風極大地控制著這個家的家風,家風好的家庭,自家的鄰里朋友自然會多一些,也會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談的佳話,這個家的子孫後代也會受長輩的影響往正直的方向走,不斷地潛移默化著一代一代又一代。反之,一個家的家風不好的話,日常生活中這個家也難免會受到人們的唾棄,後代人可能也會受到不良家風的影響,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下去。所以,家風對於一個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說到自己家的家風,可謂是半封建半現代。為什麼這麼說?封建是因為父母年紀大了,都已經是快要退休的人了,思想觀念上比較保守,對於很多事情,父母也經常按照他們的老套路去想去做,雖然有些苛刻,也有的不符合實際,但大部分事情也會共同探討商量,徵求更好的意見。母親有一些客觀唯心的思想,懂得道理也多,也很會為人處事,所以認識的朋友很多。父親也是經常為家裡人著想,勤儉節約,任勞任怨。不得不承認,父母真的是吃過的鹽,比我吃過的飯還要多,所以一些中規中矩的東西,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換句話來說是多年來,我漸漸被他們潛移默化了;現代是因為我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姐姐是80後,和我這個90後在思想上算是趕得上時代的步伐。她上大學之前,經常陪我一起玩。後來姐姐大學畢業,就去“海漂”了,闖了將近十年,終於出人頭地,父母也常常因為姐姐的今天而感到驕傲,家裡的親戚朋友也常常讚揚她。雖然她後來很少回家,但聯絡也沒斷過,經常鼓勵支援我好好學習,告訴我了許多人生、社會、大學等等許多方面的哲理和故事,我也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所以我從姐姐身上學到了人的一生要敢闖敢犯錯誤,艱苦奮鬥,尋求更高的目標,展望未來等等現代年輕人都應該擁有的優良品質。

  雖然家風很重要,但我覺得我的家風對於我的影響只起了基礎性作用。因為我的未來由我來主宰,將來我也會有自己的家,我也會建立起自己的新家風。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思想和社交等等都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一個家的家風也在不斷改變。不管怎麼變,我們都要保留家風的優良品質,並不斷傳承下去,對於不好的家風,要革故鼎新。

  把優良的家風把握好,維持好,一代一代鍥而不捨地傳承下去,讓家族榮耀四方。讓優良的家風影響著每個“小家庭”,從而讓整個“大家庭”更加和諧美好。

家風的徵文9

  "知書達禮"影響我一生

  (張新華)

  少年時期的我,有著強烈的叛逆心理,家風好故事徵文。禁止做的事,我偏偏喜歡去嘗試。上房爬樹,逃學曠課,明顯的一"壞小子"形象。對於老師的批評習以為常,父母的教誨全當耳旁風。

  有一次因我淘氣,我又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這次老師沒有訓斥我,而是叫來了我的父親。當著我的面,老師訓斥著我父親:"看你這做家長的挺通情達禮的,這個孩子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父親就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低著頭,一個勁地向老師道歉。明明做錯事的是我,卻讓父親承擔我所犯的錯誤,一種莫名的悲傷湧向心頭。

  回家的路是那麼慢長,一路是難以窒息的沉默。跟在父親後面,我發現父親的背有點駝了。回到家,父親對我說:"新華,知道我為什麼讓你上學嗎?就是為了讓你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我沒有向以前那樣,父親說一句我犟一句,默默的坐了下來一筆一劃的寫起家庭作業。以往的作業,只要父親不檢查,我就飛快的"畫"完了事,那次我竟然體會到寫作業的樂趣,看著自己工工整整的"楷體",心裡好有成就感。

  這時的我也慢慢想起以前父親經常對我們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當時,從來沒有往心裡去,現在開始用心思索。

  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上學的時候因家裡成分不好,只上到小學五年級便輟學在家種地。父親喜好讀書,家裡有一小箱子的藏書,勞動之餘父親總喜歡翻翻,他也經常鼓勵我們多讀書。

  每到交學費的時候,父親便會把家裡剛收下的玉米賣掉,把錢有整有零的疊好親手交給我們。父親的手很粗糙,像老樹皮,一條一條白色膠帶粘著裂口。

  我們終於算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三兄弟都上了大學。有一年過年,我們參加工作後,難得的聚在一起,父親自豪地說:"知道我為什麼支援你們讀書上學嗎?就是要你們做知書達理的人。等你們有孩子了也一定支援他們讀書,教育他們做知書達理的人。"

  現在,我對"知書達禮"這四個字理解更深了,"知書"是處事的基礎,是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達禮"是做人的根本,是懂得長幼有序,遵規守紀。這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也是一種沒有完成時的修養。父親對我"知書達理"教誨,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將終身牢記。

家風的徵文10

  “老師好!”“叔叔阿姨好!”在學校,在社群,大家都誇我是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其實呀,這多虧了從小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

  我的媽媽是個老師,爸爸是個工程師,平時,他們對人總是彬彬有禮。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但那時我還不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禮貌,以為就是看到別人要問好。一天傍晚,媽媽載著我進了車庫,我邊玩邊跟看車的阿姨問好,連頭也沒抬。放好車子,我跟媽媽聊天,可媽媽卻自顧自地做事,根本不看我一眼,只是隨便應我一兩句。我有點生氣了:“媽媽,你怎麼不看著我呀!”媽媽這才轉過臉來,看著我的眼睛說:“媽媽剛才不看著你說話,你有什麼感覺?”“我心裡很難受,覺得你真沒禮貌,都不理睬人家。”我嘟著嘴說。“是呀,那你剛才跟阿姨問好時,也不看著她,這樣問好禮貌嗎?”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媽媽蹲下身子,親切地對我說:“寶貝,問好時要真誠地看著別人才是真正的有禮貌!知道了嗎?”“嗯!”我點點頭。走到車庫門口,我連忙跑到阿姨面前,揮揮手,笑著對她說:“阿姨再見!”阿姨抬起頭,眼睛笑得彎彎的:“再見,真乖!”望著阿姨的眼睛,我的心裡又高興又溫暖。

  從那以後,我總提醒自己:和別人問好時要望著對方。我要用真誠的目光給別人也帶去溫暖!

家風的徵文11

  我出生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橋頭鎮一戶農村家庭,在我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教導我,“人家待你好,你得記住,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第一次聆聽了媽媽的教誨,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感天動地,就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媽媽的一言一行在我小小的內心裡播撒著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種子,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也伴隨我一路走來。父母對長輩的孝順可是全村出了名。在我看來,家風是一本無字的書,言傳身教是重要的傳承渠道。家風是敦親睦鄰的一劑良方,母親是維繫家族孝道的核心力量。

  父母這代人從小接受過嚴格、正統的家庭教育,他們雖然沒有給我多少物質財富,但他們樸實的作風和寬厚的胸懷一直令我們耳濡目染,是今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在我看來,家風是育苗的土壤,我們子孫後代在它的庇護下茁壯成長。

  我上初中時,有一次期中考試完,回家後,母親從我怏怏不樂的神情中覺察了我考試的失利,但她只是淡淡地問了聲:“考得怎麼樣?”當得知我的化學尤其差時,母親翻箱倒櫃找出她的化學書,輕輕地拂去封面上的灰塵,一頁一頁地陪著我溫習,嘮叨著學習化學的方法,我一一點頭接受。

  我上高中時,家境貧困,每週母親為我準備好一罐醃菜,是我一星期的下飯菜。在學校吃飯時我帶上飯盒到食堂打上一碗米飯,回到寢室,然後開啟醃菜罐。一天,我照例在寢室中吃飯,班裡有名的兩個“闊佬”進來了,當他倆瞧見我的醃菜罐時,不禁放聲大笑。那笑聲怪怪的,其中一人竟將醃菜罐像球一樣向空中拋起……我的臉由白變紅,內心由窘迫變成憤怒,隨著咣噹一聲,醃菜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僅存的一點自尊也被踐踏得煙消雲散,忍無可忍的我揮動拳頭和他們扭成一團……當我鼻青臉腫地回家把一切告訴母親時,母親卻生氣地打了我一巴掌,比起打架所受的傷,這一巴掌實在微不足道,但從未掉過淚的我卻止不住洶湧的淚水……片刻,我哽咽著抬起頭,竟發現母親也哭了。母親忙將淚水拭去,“孩子,媽何嘗不心疼你,但你要明白咱家的難處,你現在吃醃菜,就是為了以後不再吃。如果現在你連這點苦、這點氣都受不了,那你就得一輩子吃醃菜!……”那天,母親說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刻在了我心裡。從此,我還是捧著醃菜罐去上學。面對那些驚詫的目光,我已不在意,更不自卑,因為我心裡,有那一罐罐醃菜裡母親對我的殷殷期盼和濃濃的愛……

  後來我考上煙臺師範學院。剛來大學時,一個室友感冒臥床不起,我告訴他:“買飯打水我就包了!你好好吃藥打針,其餘的不用管!”室友非常感動,後來和我也成為最好的朋友。除了幫助身邊的人,對於陌生人我也會出手相助:幫助陌生人撐傘,攙扶老奶奶穿過人行橫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發現,當我幫助、回報他人時,內心也會感到無比的舒暢、快樂。

  走上教育教學崗位以後,我以深深感恩的心來珍惜崗位。感恩是我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基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的基本良知。從參加工作時教學經驗的空白到現在有點工作技能基礎,離不開學校給我的鍛鍊平臺。熟悉工作進入角色,離不開領導的鼓勵和同事的.幫助。在工作中的培訓機會、實踐機會、評職稱等,都離不開領導的培養,離不開學校這個工作舞臺。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自發地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正視錯誤,互相幫助。 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家風是祖輩留給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張網,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撈起晶瑩的品格。家風是一口無言的井,需要我們飲水思源,默默為之守候。

  與人為善,領悟懂得感恩。我慶幸我有這樣一個有著好家風的美麗樸素的家庭。

家風的徵文12

  數十年前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家“客”了!雖然沒有過多的“米”,我家的“巧婦”——母親,照例能夠做出一頓體面的“炊”。一首雜亂又富有樂的鍋碗瓢勺交響曲過後,方正的餐桌上已經擺上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廚房的小凳上也已經擺上了我們應該吃的飯菜——黑乎乎的窩頭和“歷史悠久”的鹹菜。看著我們緊皺的眉頭,母親總是會說,咱家窮,親戚們能是給咱家面子,咱一定要把最好的東西盡著他們吃。“好飯盡客人,小孩不上桌”,那種樸素的敬客之道,已在我們幼小的心靈生根發芽。

  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分雞了:母親總是先把最大的兩塊雞脯肉給祖母和父親,因為祖母年歲大,父親承擔著一家的重擔;然後是我,一個大大的雞腿,因為我今天收到了鎮上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作為對我優異成績的獎勵;最後是自己,盛一碗雞湯泡著窩頭。成年以後,我們領悟到,母親是以身示範,為子師表,她雖然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高深道理,但在內心喚醒了我們潛在的善良、關愛、孝敬和尊重知識的意識。

  餐桌不大,但家風悠長。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陶冶著我們的性情,昇華著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書寫美好燦爛的人生!

家風的徵文13

  我家的家風,只能用兩個字來代替——嚴格。也正是這個家風,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讓我終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句名言經常被媽媽當口頭禪。每次寫完作業拿給父母檢查的時,若是由於自已的粗心做錯了,必定會把我的耳朵聽出老繭來才肯罷休。

  一天,表組她們來我家玩,媽媽臨上班時交待我們打掃衛生——拖地和抹灰,一個小時後,幹完了所有的活。我們各自幹自已的事,我寫作業,云云看電視,軒軒上網。下班後,媽媽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當面檢驗。忽然,媽媽問道:“是誰抹的灰,是誰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靜軒說道,剎那間,媽媽怒氣沖天,大聲說道:“‘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務,你看看,這就是你抹的灰,為什麼書櫃書下面沒有抹?還有,為什麼地上還有灰塵?”話音剛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聲來,但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媽媽不等我回答,又衝著她們使出了獅子吼:“軒軒、云云,你們怎麼回事,妹妹沒幹好活,你們當姐姐的,居然幹得比妹妹還離譜,瞧瞧,這茶几跟沒擦一個樣,軒軒你居然連被子都疊不好,你們還怎麼當紫怡的榜樣?……”唉!可憐我們三的耳朵。

  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改正,不能撒謊。

  星期五,放學回來的我衝回家,開啟書包,拿出筆和作業就努力奮鬥,想快點寫完作業好出去玩。可樓下不時傳來的笑聲使我寫不下去,心想:“反正今天星期五,沒寫完還可以留到明天寫,我還是下去玩吧。”就這樣,我和樓下的小朋友去玩耍,不知過了多久,媽媽回來了,看見我在玩,沒寫作業,就把我拎回了家。一到家,媽媽就嚴厲的問我:“紫怡!你的作業寫完了嗎?拿來給我看,”“還……還沒,今天是星期五,我明天寫。”媽媽聽了生氣的說:“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有明的功課,明天何其多。你這樣的學習態度怎行?現在立馬去寫。”我不敢怠慢,立馬跑進房間……

  其實,嚴格只是我們小孩對大人的代名詞,實質上蘊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們不愛學習,大人怎麼辦;我們有了判逆心態,大人怎麼辦……我原本不愛英語,爸爸堅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讀,現在我的英語很好,經常在比賽中獲獎。我的原先也不好,爸爸總是讓我在網或報紙上投搞,開始寫作時,爸幫我寫好提綱,經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過爸爸這關,慢慢地我的有質的提高,經常在網徵文中獲獎,報紙也多次刊登了我的習作,還有兩篇習作入選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同步。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讓我受嚴格的家教,受愛的呵護,受心靈的洗禮……

家風的徵文14

  家風和家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個人家裡都會有家風,家風包括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孝順父母。我家就有一種家風,那就是勤儉節約。

  爸爸常常對我說:‘要省吃儉用,勤儉節約。’我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裡了。每次吃飯,我都會把碗裡的飯粒全部吃完,一點兒也不會留。

  媽媽喜歡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來衝馬桶,她常常會說:這樣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環保,這是一個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會節省,他沒有買過錢包,錢包是由一些廢紙製做而成。一頓菜夠他吃好幾頓飯了。有時媽媽會開玩笑地說:‘你這是小氣吧,連一個錢包都不肯買。’爸爸不服氣地反駁道:這有什麼不好,能省就省,能儉就儉,報紙當錢包,還方便省錢又好用呢!’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風家訓就包含在內。所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都是由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教育而得來的。儘管我們嘴裡一直提到要做個廉潔清正的人,近幾年來還是有很多人進了監獄。這些人都是因為家教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就會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好的家風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裡同樣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紙張,不和別人比吃比穿。

  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良好家風,我們都要遵家規,做一個好公民。

家風的徵文15

  好家風好家教徵文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們應該遵守這些家風,做一個守規矩的人。

  在我家裡,父母經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名誠實、守本分的人.在我大爺爺之輩,家中很少認識字,那時社會正處於文盲的社會,當時的大爺也希望下一代能學到更好的知識,他把當時的田地都賣了,供子女上學,功夫不負有心人,把家裡的孩子有的供到國外留學,當是爺爺奶奶也都學到了不少文化知識,在當地不少人誇他英明呢,孩子的教育是離不開家的風氣。

  社會的風氣也很重要,在我們杉洋的一個小鎮上有個餘先生,他不顧一切的努力為社會做了不少貢獻。比如,他出資個人的資金,建設了藍田書院留下朱熹的足跡和孔子的詩經,還請了老師免費開設國學班和武術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如《三字經》《詩經》《老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