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故事《金鉤桂餌》

寓言故事《金鉤桂餌》

寓言故事《金鉤桂餌》

  寓言:金鉤桂餌

  在春秋時代的魯國,有個人非常喜歡釣魚,他在自己的釣具和餌料上花了不小的功夫:他用鬱芬芳的名貴香料肉桂製成魚餌,用黃金打造出極其精緻的魚鉤,並且在魚鉤四周鑲嵌上白銀絲線和青綠色的美玉,而釣魚繩則要用極其珍貴的翡翠鳥的羽毛來裝飾一番。

  每當釣魚的時候,他總是早早地來到小河邊,找好一個位置,擺好架勢,正襟危坐。如果單從他手持釣竿的姿勢和選擇的釣魚位置來看,毫無疑問都是極其標準規範的,甚至還能顯示出釣者的某種優雅和閒適來。然而他即使這樣坐上一天,直至傍晚收竿時,別人往往都能滿載而歸,而他釣得的魚卻沒有幾條,有時甚至空手而返。

  魯國人釣魚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將注意力單純放在外在的形式上,而忽視了其實際的效用,過分追求搭花架子裝點門面,這是很難有所收穫的。

  寓言:虎懼馬

  有一次齊桓公騎馬出遊,來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見遠處有一隻老虎擋道。齊桓公正打算繞道前行時,不想那隻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動也不敢動。於是,齊桓公一行得以從老虎身邊飛馳而過,打獵滿載而歸。

  齊桓公回宮後,便問管仲:“今天我騎馬外出,老虎見了我竟嚇得不敢往前走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騎的是一匹毛色駁雜的'高頭大馬,迎著正在升起的太陽奔跑吧?”

  齊桓公趕緊點頭:“正是這般情景。”

  管仲於是分說:“這種馬飛馳起來很像一種叫做‘’(bo)的猛獸,而是專以虎豹為食的。那隻老虎以為您騎的是,它又怎麼能不害怕呢?”

  這則寓言說明,老虎被像之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於是將自己給嚇住了。聰明的人類則應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使自己的認識一步步地接近於客觀的實際。

  寓言:蛤蟆與晨雞

  墨子有個學生叫子禽,有一次他問墨子:“老師,您認為多說話有好處嗎?”

  墨子回答說:“你看那生活在水邊的蛤蟆、青蛙,還有逐臭不已的蒼蠅,它們不分白晝黑夜,總是叫個不停,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可是,它們即使叫得口乾舌燥、疲憊不堪,也沒有誰會去注意它們到底在叫些什麼,人們對這些聲音早已是充耳不聞了。現在你再來看看這司晨的雄雞,它只是在每天黎明到來的時候按時啼叫,然而,雄雞一唱天下白,天地都要為之振動,人人聞雞起舞,紛紛開始新一天的勞作。兩相對比,你以為多說話能有什麼好處呢?只有準確把握說話的時機和火候,努力把話說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收到預想的效果啊!”

  子禽聽了墨子的這番教誨,頻頻點頭稱是。

  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那些像蛤蟆、青蛙和蒼蠅一樣,不顧時間、地點與場合,整日喋喋不休,廢話連篇的人還是不少的。他們應當從這篇寓言中吸取教訓,改掉誇誇其談的壞毛病,向司晨的雄雞學習,順應時勢,尊重規律,恪盡職守,多幹實事,少說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