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四年級長征手抄報圖片

四年級長征手抄報圖片

四年級長征手抄報圖片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事件,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歷史走向。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四年級長征手抄報圖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四年級長征手抄報篇一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裡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這是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的肺腑之言。說起過去的崢嶸歲月,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1933年15歲的他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夜襲扇子隊,一戰成名。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一過草地,竹籤穿透了他的腳堂。任老頭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長征時留下的。二過草地,鬼門關口揀回性命。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遞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因為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說:“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名幸運者”,”我能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經歷是紅軍長征的縮影。1934年10月開始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縱橫十一個省份,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進行了三百於次戰鬥,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終於勝利的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天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為人傳頌,林莽沉沉,裸山如刃,黃沙大漠,激浪長河,刻下長征者鏗鏘的足音;寒風刺骨,雪壓冰封,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80年了,整整80年了。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那烙印在中華兒女靈魂深處的“長征精神”,與我們黨和人民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程序中創造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航天航空精神一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精神的延續與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時代創造,凝聚民心,催人奮進!在近幾年中一些鮮活的事例也漸漸浮現出來。

  任長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個女英雄。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十里長街,白花勝雪,挽幛如雲,那是流動在百姓心中的豐碑!

  孫必幹,他於花甲之年臨危受命,遠離故土只為續寫使命傳奇。為了達成和平,他遊刃於戰火之間,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邊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後,是讓他驕傲的祖國。

  還有背妹求學的洪戰輝,堅守承諾的陳鍵,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路的王順友……

  這些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不正是聯絡群眾,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長征精神在新時期的真實體現嗎?

  作為一名有著百年光輝歷史的師大附中的莘莘學子,凝望著校園內的革命英雄紀念碑,讀著碑文中先烈的赫赫功績,紅軍長征途中,那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壯舉,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那一幕幕歷史畫面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那濃濃的炮聲,震天的吶喊,成為激人奮進的咚咚戰鼓!長征中那無數烈士和無數動人的事件折射出來的“長征精神”,必將成為我們奮進的動力和學習的源泉,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催化劑。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長征,是一首雄壯豪邁,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是一幅波瀾壯闊,無堅不摧的歷史畫面;是一種獨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

  有一種力量,正從你的指尖悄悄襲來,你感覺到了嗎?有一種關懷正從你的眼中輕輕放出,你看到了嗎?那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讓我們抖擻精神,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它就是長征的力量!

  四年級長征手抄報篇二

  紅軍開始長征後,蔣xx先後調集了上百萬重兵進行圍追堵截。除國民中央軍外,還有粵軍、桂軍、湘軍、黔軍、滇軍、川軍、川康軍、西北軍、東北軍及馬家軍騎兵等地方軍閥部隊,天上飛機偵察轟炸,地上大軍一路追堵,企圖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剿滅”紅軍。然而,英勇的紅軍將士克服重重艱險,走過萬水千山,歷經九死一生,最終會師陝甘,取得了偉大勝利,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紅軍的對手——參與圍堵的國民將領又是如何看待紅軍及其長征的呢?

  蔣xx:朱、毛匪部竄於川南時,對人民毫無騷擾

  1935年1月底,中央紅軍一渡赤水後,主力由猿猴場迅速透過川南邊區的古藺官山老林,經敘永東面的大寨,直逼敘永縣城。

  “四川王”劉湘急電潘文華令入黔各部火速回援敘永、古藺,並電令入黔增援的劉兆藜旅、周成虎警衛大隊立即回撤至敘永、古藺邊區的桂花場、登子場一線防堵;同時調尚未進入黔北的陳萬仞師袁筱如旅和魏楷部配備在江岸設防的部隊,亦分別集結馳赴敘永共同防禦。

  一時間,敘永地區的國民軍竟達十萬之眾,軍用糧秣供應浩繁,民倉告匱,耗及種籽,加之軍紀敗壞,燒殺搶掠時有發生,百姓叫苦不迭。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紅軍所到之處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民心。

  蔣xx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特意給劉湘、潘文華髮去密電:“據報,前朱、毛匪部竄於川南時,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蔔者,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於土中;又到敘永時,捉獲團總四人,僅就內中貪腐者一人擊斃,餘均釋放,藉此煽惑民眾,等情。希嚴飭所屬軍隊、團隊,……愛護民眾,勿為匪所利用。”

  從蔣xx的電文中,不難看出當年紅軍在長征途中紀律如鐵贏得民心的事實。

  胡宗南:老頭子要我們剿匪,等於判我們無期徒刑

  胡宗南是蔣xx最寵愛的門生,也是升官速度最快的。他從黃埔軍校畢業,短短8年間便爬至“王牌第一師”的中將師長,在黃埔一期生中當屬首位。

  1935年春,中央紅軍由四川北上,紅四方面軍亦有西渡嘉陵江的跡象,蔣xx電令胡宗南率第1師就近擇要攔阻。

  4月上旬,胡宗南派第1團從甘肅徽縣趕往四川廣元,佔據烏龍堡,企圖憑藉嘉陵江之險,阻擊紅四方面軍渡江部隊。但第1團沒有阻止紅四方面軍渡過嘉陵江,反被包圍在烏龍堡裡痛擊了兩天,死傷500餘人。胡宗南急令駐守陽平關、楊木壩一帶的2個獨立營馳援解圍,不料又被紅軍打得七零八落。

  這一仗對胡宗南的自信心是一個嚴重打擊。此役後,他再也不敢派遣1個團以下的部隊單獨行動了。

  7月,蔣xx將第49師、第60師、第61師、第2師補充旅、第1補充旅等部先後調至松潘上下包座地區,連同第1師,共4個師又2個旅,合編為“西北追剿縱隊”,以胡宗南為總指揮,部署在松潘、漳臘方向,阻擊紅軍北上。

  兵強馬壯的胡宗南頓感底氣陡增,積極佈防,準備立下“安邦定國之豐功”。

  誰知,第1師加強營先是在毛兒蓋遭到紅軍痛擊。幾天後,第4團又在松潘西南30餘里處遭紅軍突襲,死傷300餘人。8月底,第49師在包座一役中幾乎全軍覆沒。

  連吃敗仗的胡宗南信心喪失殆盡,私下對部屬發牢騷:“老頭子要我們剿匪,等於判我們無期徒刑。”

  張學良: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途疲憊,還能擊敗東北軍,是值得深思的

  1934年11月,紅25軍撤離鄂豫皖蘇區,開始長征。蔣xx電令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一路“追剿”,進入陝甘蘇區。

  自參加“剿共”以來,東北軍屢遭紅軍重創,損兵折將。尤其是奉調陝北後,兩個月裡便連遭重創。

  先是1935年10月1日,東北軍第110師師部和2個團在甘泉勞山被紅15軍團全殲,師長何立中以下1000餘人喪命,3700餘人被俘。隨後,第107師1個團又1個營在甘泉以南榆林橋被殲,傷亡300餘人,團長高福源以下1800餘人做了紅軍的俘虜。

  還沒容張學良從失利的陰影中緩過神來,11月21日,紅一方面軍主力發起直羅鎮戰役。激戰至24日,全殲東北軍第109師和第106師1個團,擊斃師長牛元峰以下1000餘人,俘虜5300餘人。

  張學良聞訊,唏噓不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途疲憊,還能擊敗東北軍,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對我的部下說,我們都是帶兵的,這萬里長征,你們誰能帶?誰能把軍隊帶成這個樣子,帶得都跟你走?還不是早就帶沒了!”

  紅軍和長征給張學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半個多世紀後,仍念念不忘。

  1991年,張學良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的訪談,談到毛澤東和紅軍長征時感慨地說:“毛澤東這個人啊,天生能領導。都是帶兵的,萬里長征……我要領,會領沒了,他(士兵)不跟你走,他跑了。他(毛澤東)能統御,他有這個力量。”

  四年級長征手抄報篇三

  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紅軍犧牲營以上幹部多達4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領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軍到達蒙古與軍領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長征部隊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裡;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衝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餘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臺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餘里。

  三大主力會師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儲存了力量約3萬人。同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部分主力(約一半)加上紅一方面軍紅五軍團組成“西路軍”,約兩萬人,在虎豹口度過黃河之後,向甘肅河西地區前進,打通對蘇聯的國際交通線失敗,全軍僅剩四百餘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帶領下,到達新疆星星峽,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