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 【精品】閱讀與作文8篇

閱讀與作文

【精品】閱讀與作文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閱讀與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閱讀與作文 篇1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使我的知識面更加廣闊,使我更加快樂。閱讀伴我同行。

  閱讀是一種興趣。古人把閱讀當成了一種興趣,所以他們寫出了舉世名作,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哀嘆,“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壯志難酬。當閱讀成為一種興趣時,閱讀將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是洪兇猛獸。

  閱讀是一種享受。當你專注幹一本書的故事情節時,你將會遨遊在閱讀的海洋之中,無可自拔。會沉迷在書中故事情節中,隨著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幻想在故事當中去。

  閱讀是一種快樂。因為閱讀讓我的知識面更加廣闊,讓我的閱歷更加豐富,精神食糧更加充實。因為當我看書時,會因書中主人公的所作所為或感動異常,或憤恨不已,或十分懊惱。每當我閱讀完一本書時,我彷彿經歷另一個人生。

  閱讀與我同行,使我懂得了許多的人生道理,讓我為自己的人生確立了目標。例如《論語》讓我知道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實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生準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明白了人生目標的重要性,正如保爾所說的“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蘇東坡傳》讓我知道了蘇軾一生的跌宕起伏,讓我懂得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不要輕言放棄,應該要永不言敗。閱讀與我永不分離。

  閱讀是一種興趣,享受,快樂。閱讀是我的精神食糧;閱讀是通向成功大門的橋樑;閱讀是為我遮風避雨,尋求安慰的港灣。閱讀與我如影隨形,與我同行。讓我們一起去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樂趣,讓我們一起去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感悟吧!願閱讀與我永不分離,與我同行。

閱讀與作文 篇2

  四六級中的仔細閱讀文章比較短小,而且難度不高,總結起來題型不外是一些常見的詞彙題、主旨題、細節題。針對不同的題型,首先是要分析題型,要知道什麼題型是什麼樣子的,針對這樣的題型又該用什麼樣的解題方法。

  首先針對細節題,它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徵,所以考生在做這類題時首先就要進行大範圍的定位,根據四六級閱讀題的順序規律,可以根據題號定位大概的自然段。然後在這段內容裡再進行小定位,優先定位題幹中的關鍵詞,如果題幹關鍵詞沒有或者不適合作為定位,可以尋找選項關鍵詞,這裡注意要優先挑數字、大寫等等好辨認的詞進行定位。如果實在定位不出來題乾的資訊,那就在原文一句一句比對並排除選項。

  其次是詞彙題,詞彙題是很容易辨認的,通常詞彙題的出題方式有兩種,要麼是熟詞僻意,要麼是生詞猜意。熟詞僻意主要考查的就是考生平時的基本功了,平時一定要多積累多背單詞。生詞猜義類的題型考生可以根據以下幾種方式來搞定,第一,根據文章對應的上下文例子來判斷意思,通常一些難詞之後都會緊跟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解釋說明,看懂這個例子,那這個詞就不難理解了。第二,根據緊隨其後的修飾或者限定的從句來判斷句子的含義。第三,當題目中考查的詞彙是形容詞時可以注意等位修飾,兩個意思相近的詞會放在一起出現,認識一個就能大致猜出另外一個的含義。

閱讀與作文 篇3

  古人云:“一日無書,百日荒蕪。”書,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它能讓我自由自在地遨遊在書海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能讓我獲得比黃金更寶貴的東西——知識。

  我從小就熱愛閱讀,十幾年來,我就是透過閱讀來獲取精神的食糧。小時候我曾看過一本圖畫書,書名深深印在我腦海裡,叫《淘氣的多多》,內容是多多喜歡把書寶寶們扔得到處都是,大灰狼見了這個不聽話的多多,便要走過去吃它,多多大吃一驚,連忙把圖書寶寶放回它們的“家”。我閱讀完後,看了看我房間地面上的書,滿眼狼藉,一回想起剛剛在書上看到的大灰狼,我被嚇得心驚肉跳,連忙把書放回它們的“家”。

  書教會了我,要愛護圖書,這是我第一次從書上得來的教育。從此以後,愛上的閱讀的我,每天都能從書中學到許多知識。

  到初一了,我長大了,一路這麼閱讀過來,我的心靈受到了洗禮,我變得更加勇敢、善良。我記得在一個烈日當空的下午,我摔倒了,而那一次,是我摔倒最嚴重的一次。我的下巴被磕出血來,急需去醫院縫針。可想而知,縫針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鋒利的鉤子無情地扎入你的皮肉中,紅色的血便流了出來。紮了一針還不行,再扎一針!就這樣一針一針地紮在我下巴那兒,雖然是打了麻醉針,但還是有楚楚痛感。想起書上的那些英雄,我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我要堅強!

  這句話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中,是的,我必須堅強!這一次摔倒無疑是我從小到大最痛苦的一次。人生的路途中,一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無法面對困難的心!多少人因為無法接受困難而想不開,多少人因為困難而讓自己光彩的生命突然暗淡下來,成為灰濛濛的顏色。面對困難,我們只有聽之任之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把大困難化為一個個小困難,再一個個去擊破,這樣就能讓困難成為一隻只紙老虎。解決了一個困難,就能讓你的人生更多一次經驗,跨越一座座高山,才能看到蔚藍色的大海!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的人生更加絢麗多彩,閱讀,讓我能分辨是非,讓我的思想更加成熟,讓我的人生更加幸福。

閱讀與作文 篇4

  作為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我讀的書也許還不算多,可是閱讀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閱讀與理想作文。

  古人讀書有三上:床上,廁上和馬上(這也是我在書上看到的)。

  我也差不多,除了寒暑假時,我大部分的閱讀時間也是在床上和廁上度過的,因為平時放學回來都要寫作業,根本沒時間看書,只能趁著上衛生間之際和睡覺之前的時間看書。

  每拿到一本新書,我都會迫不及待的開啟恨不得一口氣把它看完。

  每次當我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我都會感到非同尋常的快樂。

  在這幾年讀書的過程中,我不但 認識了調皮善良的馬小跳,神秘莫測的尼莫船長,智慧勇敢的魯濱遜等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還讓我明白了飛機為什麼能飛上天空,磁懸浮列車為什麼能不接觸鐵軌,衛星為什麼能準確的走在自己的軌道上。

  閱讀不但讓我學到了課堂裡學不到的知識,還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足不出戶就走遍世界。

  讀了這麼多書,讓我最佩服的就是那些寫書的作者,他們怎麼能想出那麼有趣的故事,媽媽說這是因為他們讀了很多很多的書。

  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個能寫出有趣故事的作家,像莫言伯伯那樣,得到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全世界人都喜歡的作家。

  人有人的夢想,家有家的夢想,國有國的夢想,我覺得中國夢就像一座高樓大廈,而我們每個人的夢想就是建造這座大廈的一粒沙子,一根鐵釘,讓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如果夢想是船,那麼閱讀就是船上的帆,讓我們一起揚起帆,駛向夢想的彼岸。

閱讀與作文 篇5

  閱讀與夢想,它們的關係似乎十分微妙,是夢想起源於閱讀,還是閱讀成就了夢想?

  漢朝年間,有個名叫匡衡的少年,他家裡很窮,卻非常勤奮好學。為了讀書,他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可不料,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家窮的人,就挖苦他,不給他看。匡衡聽了非常生氣,他一回到家,就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助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古人是這樣,現代著名造橋專家茅以升也是如此。他小時候曾立志做一名造橋工程師,從此以後,他特別留意各式各樣的橋,在看書讀報過程中搜集相關橋樑資料。日積月累,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造橋專家。

  父母經常教導我們:“現在用心讀書,將來考上知名大學,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結合以上例項,閱讀書籍的確是提高成績的法寶。生活中,我比較愛看趣味數學這類的書,所以數學成績不錯;媽媽同事的孩子喜歡看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所以他的語文成績在班裡總是名列前茅;哥哥雖然理科很好,但由於他不愛看讀英語書籍,所以關鍵時刻總在英語課上掉鏈子。

  平時我們看書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感受:看科學家的傳記,就夢想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看宇宙航天知識讀本,就嚮往做一名宇航員;看武俠小說,就想像自已是一個大英雄。

  由此可見,閱讀與夢想的關係既緊密,又令人難以闡述。閱讀是一個小目標,夢想是一個大目標,我們現在首先要像蜜蜂採蜂般博覽群書,然後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

閱讀與作文 篇6

  閱讀,是我與世界的交流方式。

  古人云:“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摯友交談。”每當我捧著書,眼睛在字裡行間跳躍時,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心也跟著在書中馳騁,似乎我的面前站著一位文學大師,我們肆意暢談,感受著來自世界的呼吸。那書頁間跳動的文字,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深情吶喊。

  書籍,是無聲的音樂,卻能激盪人之心靈,澎湃人之靈魂。猶記得,晦澀難懂的《詩經》,在臂彎裡淺唱低吟;猶記得翔實的《史記》,千百年獨成一言;猶記得浪漫抒情的《離騷》,在氤氳書香中,傳唱千年。歷史的齒輪轟然輾動,你是否還記得迴盪在歷史長廊中的那一聲聲吶喊與獨白?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該是怎樣的閒適怡然!每個人活著,總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於詩人陶淵明,歸隱田園,超脫世俗便是此生追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那個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詩人王勃與朋友分別之日,他們沒有傷悲,而是高唱此曲,言語間盡是豪爽豁達。在離別的路上,他們越走越遠,卻在彼此的心間越發相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在茅屋已被秋風吹破之際,詩人杜甫沒有悲憤怨世,而是將心比心,心繫天下寒士,這博大的胸襟恐明月才能與之媲美!

  書籍,是靜默的摯友,予你無聲的陪伴,人生的嚮導。當你被困逆境,沮喪失落時,雨果站在歷史的長廊中向你揮手,“人間困苦歷盡,還未泯滅希望,哪怕長夜漆黑,也將迎來太陽。”你是否也曾迷茫地站在人生的路口,不知該走向何方?這時,保爾的那一腔革命熱血,“一個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是否了你些許指導,讓你的腳步堅定,繼續向前邁去?當你因結果不盡人意,苦悶抱怨時,村上春樹卻向你投來微笑,“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肯定了你的努力與汗水。”

  “書籍必須是用來鑿破人們內心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著名文學家卡夫卡說道。我握著這把斧子,行走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感受每一方土地的風土人情。這時,彷彿我能聽見,聽見來自遠古詩人內心的吶喊,聽見來自世界最底層的呼吸。正如《小王子》裡說的一樣,“如果你愛上了某個星球的一朵花,那麼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滿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如果你愛上了閱讀,你會發現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瀰漫書扉的香氳;發現你所踏的每一方土地,都包含著不一樣的情感。

  人生這條長涇中,我願沉醉在書籍的叢林中,自尋其樂!

  人生路不平,書香引;書香盈滿,人生路。

閱讀與作文 篇7

  英國作家毛姆曾經說過﹕“為樂趣而讀書。”我感同身受,自從我識字開始,書籍也就悄悄進入了我的生活。

  在這學期裡,我訂了許多書。

  我最喜歡看《閱讀》這本書了。

  讀了這本書後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裡有許多小故事大道理。

  如懶惰的鴿子。

  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有三隻分別叫白雪、灰灰、咕咕來到了小城的廣場,小學生小靜和這裡居民都帶東西給它們吃。

  白雪建議大家去鍛鍊,不然再胖就飛不起來了。

  可是其他兩個同伴想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不去,白雪只好自己去。

  這一天,男孩小強看見了這三隻鴿子,就想抓回去燉肉。

  白雪一下飛上了天,可灰灰和咕咕達太沉了,無論怎麼拍翅膀也飛不起來。

  之後白雪帶了小靜和她的同學就下了灰灰、咕咕後,這兩隻鴿子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從此,灰灰和咕咕達再也不敢忘記練習飛行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貪圖安逸享樂是很危險的。

  這本書裡還有許多英語小常識呢!不信?你翻開書,就會看見“瞧這‘一家子’後”,就會得知one是數詞,表示“一”,常用來修飾可數名詞,側重於數量,它有時可以與a,an互換;a,an是不定冠詞表示“一(個;只;件……)”。

  兩者區別在於:a用在以子音音素開頭的單詞前,an用在以母音音素(不一定是母音字母)開頭的單詞前。

  還有“have” “has”知多少呢!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多說了,因為我還要介紹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植樹節的由來呢!

  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

  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小故事大道理、英語小常識、植樹節的由來……讀後真讓我受益匪淺呀!

  啊,不熱愛書的夥伴們,我想對你們說:“讓書架上的書籍工作起來吧,不要再當電視和電腦的奴隸了。

  開卷有益,讀書是福,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能使們們的生活永遠充滿陽光!”

閱讀與作文 篇8

  細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由得感到震撼。一是為老人對海鷗悉心地照護、將海鷗看作人一樣平等對待和不辭辛勞的無私奉獻感到一種油然而生的敬佩。課文裡就三次提到”褪色“,說明老人喂海鷗很久。”他的背已經駝了“說明老人以前常常做彎腰的動作。”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反映出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他只是一位老人,卻由內而外的散發出朝氣蓬勃的正能量……難道他不令人敬佩嗎?二是為海鷗重情重義、懂得知恩圖報和弔唁老人的行為感到一種微妙的心情。文中提到:”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海鷗對老人的敬意和愛戴。而”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這句話說明了海鷗對老人的不捨,不願意離開老人。兩相對照,無不歌頌了人與動物的深厚情誼。我彷彿看到海鷗一年後再來到翠湖,翠湖水平如鏡的湖面泛起漣漪,呈現出一位老人安詳的微笑……

  其實,人與動物之間是沒有隔閡的。他們本就該是一對朝夕共處的朋友。動物和人類之間有一條無形的鏈條時刻捆綁著,讓他們有一種相互聯絡的朦朧美。一切本是如同夏日開遍的花朵,到處瀰漫幽香,但一切好像讓烏雲把太陽遮住了。

  湛藍的天空聆聽著潮起潮落,苦澀的海水一直不斷地控訴著人類的兇殘。海綿暈染出一片紅色,陸陸續續向四周擴散開來。血的來源就是一隻被割掉鰭的鯊魚。貪心的商家殘忍地利用動物對人類的信賴,將其捕殺。鯊魚沒了鰭,就不能遊動,自然沒有了食物,只好等死。這對動物是很不公平的。這也是為什麼動物會屢次對人類慘下毒手的原因。

  動物本不想傷害人類,它們心中潛移默化地認為人類等於死亡。難道老人與海鷗的深厚友誼只是人們美好的期盼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細心呵護這些人類的夥伴,讓他們與我們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