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三篇

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

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1

  春節時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熱鬧的日子了。

  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雖是在濮陽過年,但是我們很快樂。

  “二十三 ,祭灶官”是因為傳說二十三這天是灶王爺上天彙報人間情況的日子,要買來麻糖,麻糖又甜又粘,吃了以後能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只說好,不說壞。

  “二十四,掃房子”新年快到了,房間已經有幾個月沒有打掃了,得快點打掃乾淨利落才行,快點行動吧。

  過了二十四,大人們都忙了起來,就連我們小孩子也忙了起來,大人們在家磨豆腐、割年肉、燉肉肉,貼花花、蒸饅頭……我們小孩子就去買鞭炮、放鞭炮 。有的時候還幫幫大人在家裡裝飾房子,把家收拾的漂漂亮亮整整齊齊的。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來了,更使人們激動人心了,除夕,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熱熱鬧鬧,充滿了愛地氣息,大人們把早就準備好了地地年夜飯端出來,門外地鞭炮聲聲響震耳欲聾。吃完飯,好看地春節聯歡晚會就開始了,這一夜,每家每戶地燈都亮著,都還沒有睡,鐘錶一分一秒地走動著,12點了,響起了一聲聲地鞭炮聲……大年初一,大家早早地就起了床,吃完飯,就去串門了,“噔噔噔”

  家裡又來了一位客人,一進門,就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拜完年他們就回家了……過了這幾天,春節也就過完了,學生們就應該上學了,我們也該忙碌地生活了!

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2

  小時候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除了玩和吃——所以臘月到正月這段時間對我來說簡直是像在天堂。

  說這段日子像在天堂,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來是每天都能吃到好東西,二來時這段時間內,大人們都在忙著過年,自然就沒有精力管我,留下我和鄰家孩子們瘋玩,而且很多時候大人們回家時都會給我捎幾個小玩意兒。

  這段時間裡,外婆通常在家裡包餃子,灌香腸,拌什錦菜。香腸之類的一做就做一大批,凍在冰箱裡,夠著吃一年,而什錦菜卻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因為大人們說什錦菜是由於一的,什麼黃豆芽是如意,薺菜是聚財,芹菜是勤勞,黃花菜是前途似錦,香菇是和和美美,千張是千秋百代代代興旺……我是從來不講究什麼寓意的了,宗旨能吃就行,就這麼十來樣菜放在一起炒,色香味俱全。有時因為菜販子提前回家過年,少了個一兩種菜,外婆就買別的提上,所以年年的什錦菜都有不同的味兒,就有不同的盼頭。什錦菜一炒就是一大鍋,用鐵缸子盛著,從臘月一直吃到正月。

  外婆在家裡炒菜灌香腸包餃子,我就在花園裡盪鞦韆和鄰居的小胖墩龍蛋玩。有時,外婆會給我幾個鋼鏰兒,讓我買點小東小西。這錢通常是用來買摜炮的,摜炮外頭用紅紙裹著,裡頭包一點火藥,一塊錢三盒,這是小孩子們最愛的玩具。把這個小炮仗往地上使勁一摜,就“啪”地炸響。最喜歡乾的,就是把摜炮朝電瓶車扔,就在離它不到一寸處炸開,熱的電瓶車驚恐得警報直響,調皮的我們就會慶祝似的歡呼起來。

  每每當玩的正盡興時,外婆的聲音那個會就從窗子裡傳出“小玉!來嚐嚐這味兒怎麼樣?”有些需要“大批次”製作的年味兒,她通常先做一些給我嚐嚐,等我點點頭說好吃時,她就又會得意地用南京話自誇道:“嘖嘖,這是頂呱呱!好得一沓帶一抹!”又愉快地給我擦擦嘴,拍拍我的屁股,然後哼著小調套上棉襖淋上小寶帶我去“五條巷”買點小雜貨。

  新年即將來臨,小巷子也年味十足。到處都裝點著紅色,就連再小的燒餅攤也掛上了紅燈籠。路邊的小販子們將各種各樣的“金童玉女”“招財進寶”“福“……大大小小色彩鮮豔的貼紙擺在地上,於是路旁邊多了一份如春花般的爛漫。除了賣紅貼紙的,小巷裡還有推著車子走來走去的賣韭菜盒子的,糖葫蘆的,酒釀圓子的……就是平時只能在山西路看到的買糖人的也來了。一時間,空氣中瀰漫著各種小吃的叫賣聲,使這大冬天裡的巷子頓然暖和了起來。

  如果巧的話會正好趕上巷子裡頭那家做花生糖,那糖漿的香味能叫人被甜化了,誘人地瀰漫在空中,叫人聞不夠,吸不夠。他們把超好的花生均勻地灑在大砧板上,金黃的糖稀就這麼滾燙地澆上去,不一會兒便凝固成了一整塊,繫著圍裙的大嬸利落地又小心地將其切成薄片,這時的花生糖,脆脆的,還溫熱著,入口即化,好吃得不行啊。

  年味在臘月裡不斷的預熱升溫,到了除夕,我便會異常的興奮,也許是興奮地有點累,我總是熬不過八點就睡了,比平時還早得多!因為睡得早,大年初一總是五點多就醒,不安分了起來,爸爸媽媽總叫我再睡一會兒,可實在是沒法睡了,我悄悄溜下床,跑到廚房指望灶臺,那裡的糖年糕我饞了好幾天了,家裡人總不給吃,說必須留到正月初一,這樣才“節節高”。待到家裡人都起來後新的一年就要在走親拜友中開始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在新城市裡過年的次數越來越多,卻越發懷念從前在故鄉老房子裡的年味兒。

介紹春節習俗的作文 篇3

  咱們中國人春節的習俗就是貼對聯,吃餃子。這作為中國的一份子,不會包餃子怎麼行呢?所以這次,我就去問了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無所不知"的媽媽,讓媽媽手把手的教我!

  "包餃子,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特別是北方居民更是熱衷於餃子這種食品。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媽媽的`話如滔滔黃河般滔滔不絕。

  "誒媽媽,這不是百科上的嗎?你怎麼背得如此順溜?看來這次做了不少功夫啊!嗯哼~"我打斷媽媽的話,而且三言兩語就拆穿了她。看著媽媽那種無言以對的無奈的表情,我"救場"地說道,"好了好了,快點開始吧!"這個小插曲並沒有讓我對學習包餃子的心情弱下來,而是讓我更期待著這次學習。

  只見媽媽弄了溫開水一杯,水裡放少許鹽,麵粉裡放了雞蛋一個。水要慢慢倒入盆中,筷子不停攪動,感覺沒有乾麵粉,都成麵疙瘩的時候,就下手揉了,媽媽揉麵很用力,媽媽說揉到面的表面很光滑就好了,這時面光盆光手是最佳境界。

  餃子餡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是雞蛋韭菜餡兒的。這下就只剩包餃子了!

  媽媽把怎樣包的方法告訴我,然後又讓我試著包了一個,不過他奇形怪狀的,我也認不出他是什麼。然後我又試著包了幾個,不過還是畸形的,只不過和剛才包得第一個相比委實要好上很多。包完後一看,媽媽包得一個個胖鼓鼓的,跟大將軍似的;而我的卻耷拉著,像個瘦老頭兒一樣。但我沒有輕言放棄,在我的不斷努力和思考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包的終於像人樣了!

  簡單的一件事,卻蘊含著無數哲理,在這裡我想說,其實第一次就是為成功邁出的第一步,只要你勇敢地邁出步伐,就會有成功的可能!